1. 作文关于巴菲特用老版手机
股神:沃伦·巴菲特(Warren E. Buffett),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董事长。 出生年月:1930年8月30日 籍贯: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市 毕业院校:哥伦比亚大学金融系 沃伦·巴菲特经历 1930年8月30日,沃伦·巴菲特出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沃伦·巴菲特从小就极具投资意识,他钟情于股票和数字的程度远远超过了家族中的任何人。他满肚子都是挣钱的道儿,五岁时就在家中摆地摊兜售口香糖。稍大后他带领小伙伴到球场捡大款用过的高尔夫球,然后转手倒卖,生意颇为经火。上中学时,除利用课余做报童外,他还与伙伴合伙将弹子球游戏机出租 给理发店老板们,挣取外快。 1941年,刚刚跨入11岁,他便跃身股海,购买了平生第一张股票。 1947年,沃伦·巴菲特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财务和商业管理。但他学得教授们的空头理论不过瘾,两年后便不辞而别,辗转考入哥伦比亚大学金融系,拜师于着名投资学理论学家本杰明·格雷厄姆。在格雷厄姆门下,巴菲特如鱼得水。格雷厄姆反投机,主张通过分析企业的赢利情况、资产情况及未来前景等因素来评价股票。他教授给巴菲特丰富的知识和决窍。富有天才的巴菲特很快成了格雷厄姆的得意门生。 1950年巴菲特申请哈佛大学被拒之门外。 1951年,21岁的巴菲特学成毕业的时候,他获得最高A+。 1957年,巴菲特掌管的资金达到30万美元,但年末则升至50万美元。 1962年,巴菲特合伙人公司的资本达到了720万美元,其中有100万是属于巴菲特个人的。当时他将几个合伙人企业合并成一个“巴菲特合伙人有限公司”。最小投资额扩大到10万美元。情况有点像现在中国的私募基金或私人投资公司。 1964年,巴菲特的个人财富达到400万美元,而此时他掌管的资金已高达2200万美元。 1966年春,美国股市牛气冲天,但巴菲特却坐立不安尽管他的股票都在飞涨,但却发现很难再找到符合他的标准的廉价股票了。虽然股市上疯行的投机给投机家带来了横财,但巴菲特却不为所动,因为他认为股票的价格应建立在企业业绩成长而不是投机的基础之上。 1967年10月,巴菲特掌管的资金达到6500万美元。 1968年,巴菲特公司的股票取得了它历史上最好的成绩:增长了59%,而道·琼斯指数才增长了9%。巴菲特掌管的资金上升至1亿零400万美元,其中属于巴菲特的有2500万美元。 1968年5月,当股市一片凯歌的时候,巴菲特却通知合伙人,他要隐退了。随后,他逐渐清算了巴菲特合伙人公司的几乎所有的股票。 1969年6月,股市直下,渐渐演变成了股灾,到1970年5月,每种股票都要比上年初下降50%,甚至更多。 1970年-1974年间,美国股市就像个泄了气的皮球,没有一丝生气,持续的通货膨胀和低增长使美国经济进入了“滞胀”时期。然而,一度失落的巴菲特却暗自欣喜异常因为他看到了财源即将滚滚而来──他发现了太多的便宜股票。 1972年,巴菲特又盯上了报刊业,因为他发现拥有一家名牌报刊,就好似拥有一座收费桥梁,任何过客都必须留下买路钱。1973年开始,他偷偷地在股市上蚕食《波士顿环球》和《华盛顿邮报》,他的介入使《华盛顿邮报》利润大增,每年平均增长35%。10年之后,巴菲特投入的1000万美元升值为两个亿。 1980年,他用1.2亿美元、以每股10.96美元的单价,买进可口可乐7 %的股份。到1985年,可口可乐改变了经营策略,开始抽回资金,投入饮料生产。其股票单价已涨至51.5美元,翻了5倍。至于赚了多少,其数目可以让全世界的投资家咋舌。 1992年中巴菲特以74美元一股购下435万股美国高技术国防工业公司——通用动力公司的股票,到年底股价上升到113元。巴菲特在半年前拥有的32,200万美元的股票已值49,100万美元了 1994年底已发展成拥有230亿美元的伯克希尔工业王国,它早已不再是一家纺纱厂,它已变成巴菲特的庞大的投资金融集团。从1965-1994年,巴菲特的股票平均每年增值26.77%,高出道·琼斯指数近17个百分点。如果谁在1965年投资巴菲特的公司10000美元的话,到1994年,他就可得到1130万美元的回报,也就是说,谁若在30年前选择了巴菲特,谁就坐上了发财的火箭。 2000年3月11日,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的网站上公开了年度信件——一封沉重的信。数字显示,巴菲特任主席的投资基金集团伯克希尔公司,去年纯收益下降了45%,从28.3亿美元下降到15.57亿美元。伯克希尔公司的A股价格去年下跌20%,是90年代的唯一一次下跌;同时伯克希尔的账面利润只增长0.5%,远远低于同期标准普尔21%的增长,是1980年以来的首次落后. 2007年3月1日晚间,“股神”沃伦·巴菲特麾下的投资旗舰公司——伯克希尔·哈撒维公司(Berkshire Hathaway)公布了其2006财政年度的业绩,数据显示,得益于飓风“爽约”,公司主营的保险业务获利颇丰,伯克希尔公司去年利润增长了29.2%,盈利达110.2亿美元(高于2005年同期的85.3亿美元);每股盈利7144美元(2005年为5338美元)。 1965—2006年的42年间,伯克希尔公司净资产的年均增长率达21.4%,累计增长361156%;同期标准普尔500指数成分公司的年均增长率为10.4%,累计增长幅为6479%。 2007年3月1日,伯克希尔公司A股股价上涨410美元,收于106600美元。去年伯克希尔A股股价上涨了23%,相形之下,标普500指数成分股股价平均涨幅仅为9%。 巴菲特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投资家,他依靠股票、外汇市场的投资成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富翁。他倡导的价值投资理论风靡世界。价值投资并不复杂,巴菲特曾将其归结为三点:把股票看成许多微型的商业单元;把市场波动看作你的朋友而非敌人(利润有时候来自对朋友的愚忠);购买股票的价格应低于你所能承受的价位。“从短期来看,市场是一架投票计算器。但从长期看,它是一架称重器”——事实上,掌握这些理念并不困难,但很少有人能像巴菲特一样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下去。巴菲特似乎从不试图通过股票赚钱,他购买股票的基础是:假设次日关闭股市、或在五年之内不再重新开放。在价值投资理论看来,一旦看到市场波动而认为有利可图,投资就变成了投机,没有什么比赌博心态更影响投资。” 巴菲特2006年6月25日宣布,他将捐出总价达370亿美元的私人财富投向慈善事业。这笔巨额善款将分别进入全球首富、微软董事长比尔·盖茨创立的慈善基金会以及巴菲特家族的基金会。巴菲特捐出的370亿美元是美国迄今为止出现的最大一笔私人慈善捐赠。 据路透社报道,伯克希尔-哈撒韦投资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巴菲特现年75岁,《福布斯》杂志预计他的身价为620亿美元,是全球首富。370亿元的善款占到了巴菲特财产的大约60%。 巴菲特在一封写给比尔与梅林达·盖茨基会的信中说,他将捐出1000万股伯克希尔公司B股的股票,按照市值计算,等于巴菲特将向盖茨基金捐赠300亿美元。 盖茨基金会发表声明说:“我们对我们的朋友沃伦·巴菲特的决定受宠若惊。他选择了向比尔与美琳达·盖茨基金会捐出他的大部分财富,来解决这个世界最具挑战性的不平等问题。” 此外,巴菲特将向为已故妻子创立的慈善基金捐出100万股股票,同时向他三个孩子的慈善基金分别捐赠35万股的股票。 不久前,盖茨刚刚宣布他将在两年内逐步移交他在微软的日常管理职责,以便全身心投入盖茨基金会的工作。盖茨基金会的总财产目前已达300亿美元。该基金会致力于帮助发展中国家的医疗事业以及发展美国的教育。 《福布斯》杂志3月6日发布2008年度全球富豪榜,“股神”沃伦·巴菲特由于所持股票大涨,身家猛增100亿美元至620亿美元,问鼎全球首富;墨西哥电信大王卡洛斯·斯利姆·埃卢位列第二,其个人资产为600亿美元,比去年的490亿美元猛增110亿美元;曾经连续13年蝉联首富桂冠的微软主席比尔·盖茨则退居第三,个人资产为580亿美元,比去年增长20亿美元。
2. 巴菲特不用电脑,那他用什么来交易股票呢
巴菲特只需要下指令,哪里需要他去操作具体细节。
就和将军一样,将军只需要说,攻下柏林,至于怎么攻下那是执行层面的事情。
股票刚开始 出现的时候也都是人工处理交易的,有了电脑和网络后,才将利用软件在线进行交易。
3. 请问“股神”巴菲特炒股是用的什么电脑软件呀
他不用电脑,他的办公室只有一台电话。
4. 巴菲特不用电脑,那他用什么来交易股票呢
巴菲特一笑说:"我从来不关心股价走势,没有必要关心,而且也许还会妨碍我做出正确的选择。"林奇听了直摇头:"真没想到,你管理着上千亿美元资金,竟然根本不用电脑,根本不看行情。"你肯定会问:那巴菲特要买卖股票时,他总得看股价吧?巴菲特当然看股价,只不过他只是每天看报纸时顺便看看收盘价而已。
5. 小孩子问我为什么比尔盖茨,股神巴菲特从来不用2345手机助手,如何回答比较好
因为2345手机助手没用,愚蠢的人才会去用。他们是聪明的人,因为没有用2345于机助于,才能有这么大的成就。
6. 我觉得,美国的苹果,谷歌和微软这3大操作系统和互联网公司里,我觉得微软比较厉害
微软厉害?只能说它营销厉害吧!因为上世纪80年代苹果主动放弃了能统领市场的机会。从技术上说,微软的系统几乎一点儿优势也没有。它之所以今天统治桌面电脑,就是它牢牢把握了“兼容性”这个特点,和所有电脑厂商合作,再加上默许盗版的存在,所以尽管不是最好的,但还是让用户、企业都投向了它的怀抱。
1998年7月20日的《财富》杂志刊登了股神巴菲特对比尔·盖茨的采访。当被问及微软的中国策略,盖茨回答:“中国人不会为软件付钱,不过总有一天他们会的。既然他们想要去偷,我们想让他们偷我们的。他们会因此上瘾,这样接下来的十年我们就会找出某种办法让他们付账。”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微软是多么的狡猾,利用人们的阴暗面获取最大的利益。
7. 巴菲特不用电脑,他是怎么买卖股票的
巴菲特不用电脑做技术分析,只看股份公司年报及财报,现在买卖股票都是通过电脑终端买卖进行的!
8. 巴菲特用什么手机
以拒用为荣
现如今,美国几乎人人使用手机。联邦电讯委员会的统计数字显示,美国现有2.8亿名手机用户。
尽管如此,仍有一部分人坚持不用手机,以“拒用手机”为荣。他们当中不乏“股神”沃伦・巴菲特,俄罗斯矿业、金融业大亨米哈伊尔・普罗霍罗夫等“大腕”。
塔维斯・斯迈利是一档电视访谈节目的主持人,两年前起弃用手机,因为他突然意识到,如果不查看手机,便记不住电话号码或日程安排。
斯迈利坚持认为,自己拒用手机,也使“斯迈利集团”75名员工受益。“一开始,公司里人人抱怨,如果老板不用手机,公司就要完蛋。但实际上,他们每个人现在与我谈话的时间比以往还要多。”
美国明尼苏达州威廉・米切尔法律学院教授艾弗希恩・约翰・拉德珊是坚定的“拒用手机一族”。拉德珊现年47岁,担任美国中央情报局法律总顾问助理、美国司法部律师。
拉德珊年轻时就不习惯接听手机来电。“如果有人周五打来电话,十有八九是合伙人叫你周末工作,所以我们就开始使用来电显示。但有些合伙人用我们不熟悉的电话号码打过来说,‘可算逮到你了’。”
除拒用手机外,拉德珊还不允许学生在课堂上使用笔记本电脑。这一规定吸引不少教师“跟风”。
喜欢不带手机四处旅行的拉弗尼大学文理学院院长乔纳森・里德说:“我喜欢和陌生人聊天……带着手机,让我感觉整个世界都围着我转,却没有其他人的存在。”
戒“瘾”不容易
其实,每名“拒用手机一族”都曾花费一番苦功,才得以戒除“手机瘾”,但有时还是难免“破戒”,需借用别人手机解决突发事件。他们的这一特殊“癖好”,往往得不到周围人的理解,被视为“怪人”。
9. KMPdM是美国的品牌吗他们主要做些什么
NO1. 美国航空
美国航空的母公司AMR已经在2011年11月份申请了破产保护。与提交破产保护申请文件以前相比,现在这家航空公司本身仍在很大程度上继续运营,但那是由于母公司的破产给其带来了一些好处。劳工成本将被削减,债务还本付息和租赁债务也是一样。AMR称,该公司计划走出按照美国破产法第11章申请的破产保护程序,重新成为一家具备生产能力的航空运营商,但是此事不会发生。全美航空公司(US Airways)已经明确表示,该公司想要收购美国航空的资产。
在4月份刚刚有传言称全美航空想要收购美国航空时,美国一些最大的工会就已经表示将会支持这样的计划,目的是保护工作岗位。本月早些时候,全美航空首席执行官道格·帕克(Doug Parker)宣布,他有意将这两家航空公司合为一体。为了获取美国航空的资产,全美航空很可能愿意给AMR的债权人提供一项很好的交易,因此这项潜在的并购交易已经获得了债权人和分析师的庞大支持。
对全美航空来说,这项交易能为其带来很大的利益,原因是这家公司在航空运营商市场上的地位已经由于西北航空与达美航空合并以及随后的大陆航空与美联航合并而受到削弱。
NO2. 美国知名女装零售商Talbots
陷入困境的零售商The Talbots预计将被私募股权投资公司Sycamore Partners私有化,收购价格可能仅为每股2.75美元,也就是收购总价仅为1.9亿美元。这项收购要约已因多种原因而被推迟。Sycamore Partners在去年12月份发起了每股3.05美元的收购要约,但随后已将要约价格下调了一次。
象所有零售商一样,The Talbots也受到了经济衰退周期的严重损害,再加上这家公司无法通过有特色的产品来吸引消费者,因此不得不在这份名单中处在接近于顶部的位置。在五年以前,The Talbots的股价还将近26美元,而现在的成交价则仅为2.5美元。对于这家零售商来说,Sycamore Partners想要收购该公司就已经是一种奇迹。即使是在这项交易完成以后,Sycamore Partners也可能会发现,根本没有解决方案能让这家公司再度变得能够生存下去。
在The Talbots上一次发布财报时,该公司管理层称其计划关闭110家零售连锁店,这家公司同时还称其将尝试找到一名新的首席执行官。在上一季度中,The Talbots的净利润仅为100万美元,营收仅为2.75亿美元。在发布财报的同时,该公司承认,如果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那么就有可能会债务违约。The Talbots一直都受到来自于许多百货商店的压力,这些百货商店折价出售女装;此外,该公司还面临着来自于许多小型连锁运营商的威胁,其中包括Ann Taylor、Chico’s FAS和Limited Brands等。
he Talbots的盈利表现已经明显地表明客户放弃了这家公司。在2008财年,The Talbots的营收为23亿美元,但却处于亏损状况中。现在,The Talbots的年度销售额仅相当于当时的一半。除了去年曾少量盈利以外,这家零售商在过去五年的其他每一年中都持续亏损。
NO3. 电视频道Current TV
即使是在今年3月份解聘唯一的“叫座之星”凯斯·欧博曼(Keith Olbermann)以前,美国前副总统阿尔·戈尔(Al Gore)麾下的电视频道Current TV就已经面临着岌岌可危的境况。艾略特·斯皮泽尔(Eliot Spitzer)取代了欧博曼的位置,但是他的脱口秀节目遭遇了失败。据电视观众测量公司尼尔森发布的数据显示,与欧博曼在3月份取得的成绩相比,斯皮泽尔在4月份给Current TV带来的收视率下降了近70%。
美国娱乐杂志《好莱坞记者报》(The Hollywood Reporter)在当时评论称:“在第一次推出Viewpoint节目时,斯皮泽尔仅仅吸引了4.7万名观众,其中25岁到54岁之间的成年人仅为1万人。随后几周中曾有所回弹,但在Viewpoint开播以后的四个星期时间里,这两个数字都有所下滑。”
据路透社最近报道称,Current TV的观众人数下降的幅度足够高,以至于有线电视巨头时代华纳有线可能有权终止这个频道的播放。Current TV所拥有的最接近于明星级别的主持人是脱口秀节目资深人士乔伊·比哈(Joy Behar),她曾是《The View》的演艺人员,但她自己的节目已在去年11月份被CNN的HLN取消。戈尔没有足够的资金能维持一个没有未来的有线电视网络频道。
NO4. RIM
RIM一度曾是智能手机市场的主宰者,其黑莓手机曾被企业广泛使用。RIM随后进军个人消费者市场,但该公司如何进军这一市场的故事几乎不值一提。在这个市场上,RIM受到了来自于苹果和HTC、三星及摩托罗拉等公司所生产的Android手机的无情打击。一旦崩溃的进程开始,其速度甚至比RIM兴起的速度还要更快。
在2008财年中,RIM的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为60亿美元和13亿美元,到2011财年分别暴增至200亿美元和34亿美元。但在过去一年时间里,RIM已经两次警告称其将无法实现预期盈利,替换了长期以来的首席执行官,对第一季度亏损第三次发出警告,还宣布了裁减数千名员工的计划。RIM董事会表示,目前董事会正在审视“战略性的选择”,其中包括可能作价出售等。
能用来衡量RIM迅速垮台的最好标准是该公司在美国智能手机市场上所占份额的变化。市场研究公司NPD最近发布报告称,RIM去年在美国智能手机市场上所占份额仅为10%,而在2009年曾高达44%。另一家市场研究公司comScore发布的数据则显示,RIM今年在美国市场上所占份额进一步下滑。
市场份额下滑对RIM股价造成的影响一直都是破坏性的。在四年以前,RIM的股价高达144美元,而最近已经跌至11美元。在面临这些趋势的情况下,RIM将无法作为一家独立的公司而继续生存下去。据《华尔街日报》最近报道称:“HTC等亚洲手机厂商或在线零售巨头亚马逊等公司都有可能全盘收购RIM,其中亚马逊已经进入平板电脑市场。”
NO5. 服饰零售商Pacific Sunwear
Pacific Sunwear通过提供“加利福尼亚风格”的服装配饰建立起了自己的声誉,主要是太阳眼镜、鞋子和游泳衣等,这家公司是在1980年于新港海滩的一个冲浪用品商店中创立的。最近,备受关注的企业资产负债表和盈利研究公司GMI Ratings将Pacific Sunwear放入了一份名单中,这份名单中的公司都面临着破产的风险。
如果Pacific Sunwear真的破产,那么也不会令人感到惊讶。五年以前,这家公司的股价为23美元,而最近已经下跌至1.50美元。据最近的季度财报显示,Pacific Sunwear的营收仅为1.74亿美元,净亏损为1500万美元。这家零售商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已经从上一季度末的5000万美元减少至2200万美元。Pacific Sunwear管理层称,在当前季度中,这家公司仍将继续蒙受净亏损(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
Pacific Sunwear还宣布,这家公司已经从富国银行那里获得了一项新的信贷额度。Pacific Sunwear在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的最新10-Q文件中提及这项贷款时表示:“如果我们再次经历象2009年财年和2010财年中所经历过的同店销售下滑的困境,那么我们可能被不得不动用新的信贷安排中的大多数甚至是全部资金,并有可能要求获得其他的融资来源,来为我们的业务运营活动提供融资,但这种融资可能是无法取得的。”
这家公司之所以陷入这样的困境,是由于公司规模过小,而且从事商品化的业务。几乎每一家大型的百货商店连锁运营商都会出售类似于Pacific Sunwear所提供的产品,而且许多小型零售商也是如此。与此同时,Pacific Sunwear将拥有729家小型连锁店。这家公司的市值仅为1.08亿美元,未来将会面临的前景是被一家规模更大的公司收购,或是在破产以后将库存出售给其他零售商。
NO6. 铃木
今年前5个月时间里,美国铃木汽车公司的轿车和轻卡销售量仅为10695辆,比去年同期下滑3.9%,这意味着这家汽车制造商在美国市场上所占份额仅为0.2%。
铃木面临困境的原因之一是,该公司所产汽车的声誉糟糕。在市场研究公司JD Power2012年的美国汽车可靠性调查报告中,铃木在传动系统、车身和材料、特性及配件等各个方面的评分都低于几乎其他所有品牌。铃木在出售汽车方面正面临着困境的迹象之一是,目前该公司正在为所有2012年款的轿车、轻卡和多功能运动型车提供长达72个月的零息贷款。
即使是在推出这种激进的销售策略以后,铃木在美国市场上的地位仍旧没能取得改善,该公司大多数轿车的售价都在2万美元以下,轻卡和多功能运动型车的售价在2.5万美元以下。与此相比,几乎其他所有汽车制造商都在低端市场上拥有广泛的产品组合,拥有价格低廉而且省油的车型。按增长速度来看,美国市场上最成功的公司可能是韩国现代,这家公司在这个领域中的表现尤其良好。
NO7. 新闻与娱乐网站Salon.com
Salon.com是在1995年上线的,是互联网上的新闻和评论网站先驱之一。最近几年以来,这家公司已经在规模更大、资金状况更好的网站面前显得黯然失色,比如说《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和《华盛顿邮报》旗下的Slate等。当前,今天有数千个网站会每天发表新闻评论,其中一些网站的资金状况良好,比如格伦·贝克(Glenn Beck)麾下的The Blaze等。
Salon.com非常接近于被关闭的一个迹象是,这家公司在最近“失去了”首席执行官和首席财务官,首席技术官辛西娅·杰弗斯(Cynthia Jeffers)已经接手这家公司。但是,Salon.com所需要的并非只是新的管理曾。截至2011年第四季度末为止,Salon.com用于偿还短期债务的银行存款仅为14.9万美元,这些短期债务中包括1270万美元的银行贷款等。同一季度中,Salon.com的应收仅为103万美元,净亏损为99.7万美元。
有传言称,Adobe Systems的联合创始人约翰·沃诺克(John Warnock)和投资银行家比尔·汉姆布列奇(Bill Hambrecht)正在为这家公司提供融资。但是,这家公司正面临着崩溃的风险,因此不太可能会获得更多融资。
NO8. 奥克兰突袭者(The Oakland Raiders)
奥克兰突袭者队每年仍将在NFL(美国全国橄榄球联盟)中打球,只不过不会在奥克兰打球了。这支创立于1960年的队伍是AFL(美国足球联盟)最初的成员之一,在NFL于1970年成立时加入了这个联盟。奥克兰突袭者队曾在1976年、1980年和1983年赢得超级碗冠军,但在过去十年时间里,这支队伍的表现一直不佳。
奥克兰突袭者队以前也曾有一次离开过奥克兰,当时这支队伍于1983年到1994年之间曾在洛杉矶打球,原因是洛杉矶能提供一项更好的体育场合同。随后,奥克兰将这支队伍重新吸引了回来,同意投资2.2亿美元来改善体育场。
奥克兰突袭者队将再次离开奥克兰的原因之一是新所有者的财务计划。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阿尔·戴维斯(Al Davis)一直都控制着这支队伍的所有权,直到他在去年过世为止,目前该队由他的继承人和其他几个小股东把持。奥克兰突袭者队当前的管理所有人迈克·戴维斯(Mike Davis)曾表示,他可能会将该队再次迁往洛杉矶,从而获得一项更好的体育场合同。当前的奥克兰体育场合同将在明年到期。
戴维斯最近在接受《旧金山纪事报》(San Francisco Chronicle)的采访时称:“是的,(迁往)洛杉矶是有可能的,无论哪里都有可能。我们需要一个体育场。”奥克兰突袭者队还可以迁往圣克拉拉,在那里这支队伍将与旧金山49人队共享主场,就像纽约喷气机队和纽约巨人队那样。
NO9. 通信公司MetroPCS
这家小型运营商已经丧失了任何能与T-Mobile、AT&T 、Verizon和Sprint-Nextel四大巨头竞争的机会。投资者已经放弃了这家公司,推动其股价从17.84美元的52周高点降至5.86美元,非常接近于历史低点。
与较大型运营商之间展开的竞争已经导致这家公司严重受创。美联社最近报道称:“MetroPC称其在第一季度中的用户人数净增加了131654人,是多年以来最差的第一季度表现;而在正常情况下,第一季度中该公司表现最为强劲的一个季度。截至这一季度末为止,MetroPC的用户人数为950万人。”
MetroPC的第一季度盈利表现十分疲弱,以至于许多证券分析师都下调了这家公司的股票评级。MetroPC经常都会作为被收购目标而被提及,今年5月份多名华尔街分析师曾表示,这家公司正在与德国电信旗下的T-Mobile进行全盘收购谈判。这一消息传出以后,MetroPCS的股价立即上扬。同月晚些时候,MetroPCS股价再度上涨,原因是Sprint-Nextel首席执行官称其想要在运营商市场上进行并购交易。
Sprint-Nextel和T-Mobile都继续面临着困境,原因是与AT&T和Verizon相比,其用户基数相对较小。虽然MetroPCS规模过小而难以生存,但如果这家公司被Sprint-Nextel或T-Mobile收购,那么收购方都将可获得更多的用户,这对这两家大型运营商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NO10. 雅芳
在大型的美国公司中,很难找到另一家公司能比雅芳所面临的困境更加严重。在去年底,雅芳长期以来的首席执行官钟彬娴(Andrea Jung)已被驱逐,她几乎让这家公司“沉船”。雅芳的新任首席执行官谢琳·麦考伊(Sherilyn S. McCoy)在4月份上任,她此前曾在强生供职。但是,麦考伊从没有过运营一家上市公司的经验,更别说是出于困境中的大型上市公司。在此以前,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曾对雅芳与证券分析师之间的沟通进行调查,此举已经导致前首席财务官查尔斯·克拉姆(Charles Cramb)离职。
与此同时,雅芳还正面临着中国业务部门是否满足了《反境外腐败法》(Foreign Corrupt Practices Act)遵循标准的相关调查。
雅芳的核心问题之一是,美容市场上的竞争十分激烈,而管理层尚未集中致力于其核心业务。正如投资公司晨星(Morningstar)的分析师艾琳·拉什(Erin Lash)最近所指出的那样:“虽然重组计划已经在2011财年中给雅芳带来了将近8亿美元的支出,但我们仍旧认为,雅芳所做的事情只是在不断地救火,而不是主动地前进。”
雅芳有许多东西需要修复。这家公司在上一季度中的盈利表现可以说是灾难性的,而且还预计未来形势将会变得更加糟糕。但幸运的是,可能有公司愿意收购雅芳。在今年5月份,香水公司科蒂集团(Coty)对雅芳发起了收购要约,其价格为每股24.75美元,较当时的雅芳股价高出近20%。科蒂集团拥有许多投资者的支持,其中包括亿万富翁投资者、“股神”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
在当时,雅芳对这项要约犹豫不决,最终导致科蒂集团撤回了要约。但是,科蒂集团、灵另一家消费者产品公司或是一家私募股权投资公司将会卷土重来。自科蒂集团撤回要约以来,雅芳的股价已经下跌至16美元以下,远低于四年前的43美元。市场对雅芳本身不抱信心,但从这家公司所拥有的品牌和营收来看,它是一个理想的并购目标。
10. 华为启示,中国最优质的民营企业如何练成
2012年,华为的年销售额达到了惊人的2202亿元——超越爱立信成为全球最大的电信设备供应商。
同年,华为宣布利润突破154亿元(这还不包括用来给员工发奖金的125亿元红包)。同样是在这一年,华为的研发费用高达299亿元,相当于中国许多顶级企业的年产值。
——这是中国最优质的一家民营企业,没有之一。
如果单从数据上看,创立25年来,华为从6名员工发展到15万名员工(其中外籍员工3万多名),从2万元创业起家到销售额2202亿元,作为一家无背景、无资源、缺资本的民营企业,华为将西方众多百年巨头纷纷斩落马下。它被众多跨国对手视作“东方幽灵”。
事实上,就在华为开始创业的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国内诞生了400多家通信制造类企业,但这个行业注定是场死亡竞赛,赢者一定是死得最晚的那个。华为活到了最后。
华为的逻辑
要学习华为,但华为不可复制,因为“当下性”不可复制。但学习华为无疑会让人受益匪浅,它成功的系统性逻辑、开创性的思维和对市场的精准把握,都值得深入研究和体会。
华为“不打领带的关系”遍及华为全国、全球市场的每一个末梢。不像外资公司只瞄准决策者做工作,华为构筑的是决策者、技术人员、使用者、经营部门、财务部门等全方位的客户关系。
战斗的青春 任正非说:“客户关系是一门学问”。华为在做国际市场时,也继承和发扬了这种普遍客户关系的工作方法,无论是运营商的测试人员以及普通的工程师到总监、CTO、CEO,华为员工都有全方位的接触,让客户感受到尊重。华为的领导力素质模型第一点,就是“发展客户的能力”,其定义是:“这是一种致力于理解客户需求,并主动用各种方法满足客户需求的行为特征。 ”
有些人不屑:这不就是人海战术吗?其实,要做到这一点还真不容易,外企就不具备这样的文化。外企一般是招聘名牌大学生,提供优厚的条件,最多在省会城市驻扎,很难像华为人一样,背井离乡,两地分居,长年奋战在异国他乡。
华为怎么做到这一点呢?首先,华为招聘的原则是招胸有大志、一贫如洗的人,所以,华为的员工大部份来至农村、小城镇,只有通过奋斗来改变自己的人生。更重要的是华为的企业文化,华为文化主要是两点:一,奋斗文化;二,不让雷锋吃亏。简单地说,你奋斗,就有好的回报,就有发展成长的机会。
这种人才模型加上奋斗者文化再加上物质激励和成长机会,让很多年轻的华为人奔波在世界各地,无论是战火纷飞的伊拉克,还是贫穷落后的非洲,以及像清教徒生活的中东;同时,这也给了年轻人机会,很多人不到30岁就做了国家代表,去和总统部长会谈,做上亿美金的项目……
视角五:技术的嗅觉与速度:创新撒手锏——华为的高效研发及快速准确的执行逻辑
BDA咨询公司首席分析师方美琴认为,华为身上充分体现了一个市场新进入者的后发优势,那就是用低价、良好的客户服务和高效研发快速占领市场。低价和客户服务已阐述得很清楚了,华为的研发是怎么回事?
“院土”的高效研发 任正非曾经公开承认,“至今,华为并没有一项原创性的产品发明。我们主要是在西方公司的研发成果上进行了一些功能、特性上的改进,以及集成能力的提升,我们的研发成果更多表现在工程设计、工程实现方面的技术进步上。”
任正非并非不想做原创性的发明,不过,知识和专利的积累需要时间,更需要大量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而中国人力资源禀赋并非如此。华为只好采取一种折中却最具市场效率的方式:
①敏锐发现研发商机。一线人员随时倾听客户的表扬、牢骚、咒骂,第一时间研究产品问题;
②高效研发。华为46%的员工是研发人员,分工合作实现高效;
③所有工程师都必须是“商业工程师”。工程师要去做市场,市场人员要回来搞研发。任正非宣称:“华为没有院士,只是院土(商业工程师)。要想当院士,就不要来华为。”他在创业时就明白:只有卖出去的技术才有价值,卖不出去就等于废品;
④第一时间申请专利,积累研发基础。近年来华为每年申请的国际专利数量,占全球第一,目前已申请4万多项国际专利。
华为顾问吴春波通过对阿尔卡特—朗讯与华为的对比,发现前者需要三个月完成的研发流程,华为基本一个月内就可以成型。因此,虽然华为的产品线并不具有世界级的先进技术或者前瞻性,但它为满足运营商具体业务和战略而进行的产品研发,以及快速、准确的执行能力,正是华为在世界范围内高速扩张的核心竞争力。
华为平板电脑采用了同样的思路,也大获成功。
这就是华为关于产品研发的逻辑。
华为未来的逻辑? 华为能够在这些夹缝市场中找到机会,离不开华为长期坚持基于“鲜花插在牛粪上”的战略,从不离开现实去盲目创新,而是基于原有的产品去开放,去创新。不过要想获得真正的成功,成为这个行业里真正的大玩家,华为终端必须在主流市场经受洗礼和考验。那就是,智能手机。
2012年第四季度,华为智能手机销量首次位居全球第三。
华为昔日的业务,几乎全是面向运营商展开,从某种角度来说,华为是为运营商而生的。如果说以往华为只需要紧盯爱立信就可以了,那么现在的华为已经站在了新的起跑线上,需要瞄准的对手是思科、谷歌、IBM、三星、HTC等等公司。而企业客户和终端消费者,更是对品牌尤为看重,华为之变迫在眉睫。
转变能否成功的关键不是超越对手,而是如何超越自己。超越自己,华为是否还将创造出新的成功逻辑?
任正非的自我批判
如果有人真要去寻找华为发展的秘诀,很可能最终会一无所得。并没有一个可以称得上秘诀的东西。若有,便是自我批判,不过这一点很难学。自我批判是任正非的独门绝技——本身就是他自己的客观性智慧的一个体现:即使对待自己,也要客观——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自高自大,而要始终实事求是。
任正非属于少数能够以自身为坐标而整个企业以这个坐标为基准而搭建的企业家。这类企业家还有巴菲特、乔布斯,他们的企业无不以他们的老板为基准和校准。这类企业家由于是坐标,他们知道要改变,就要按坐标和原则来行事,他们是那种“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的人。
“华为存在的问题不知要多少日日夜夜才数得清楚……但只要我们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探索,不断地自我批判,不断地建设与改进,总会有出路的。”任正非的自我批判,如同乔布斯的设计品味,都是屡试不爽的。这便是为什么再拼命学乔布斯,别的企业家也搞不出苹果产品那个味儿,再拼命学任正非,别的企业平台也打造不到那个高度。品味和自我批判精神,都是高度个人化的内驱因素,不是靠外在的模仿、效尤就能掌握得了的。
华为的发展,印证了一个毫无凭依的企业、一个起步之初一无所有的企业,一个没有人对其寄予真正希望的企业,一个注定要“失败”的命运,也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达到极高的境界。未来没有先例,成功总是善待用心最深者,只要你实实在在、踏踏实实地正向导向,苦练内功,加上有国际视野,又善于制度创新,不成功是不可能的,不过在这种情况下,谈论成功与否也没有什么价值,乔布斯的名言,The Journey is The Reward(过程本身就是奖赏),仿佛是对任正非的真实注解。
任正非的自我批判是一种认知上的大无畏精神。我们说任正非是一架企业家机器,其中有一个很强大的感性认识便是,任正非具有这样的认知上的大无畏精神。
与一切不合理性竞争,是竞争机器的最大属性或核心属性,它表明任正非具有很强大的批判性,这是他和其他企业家相区别的特征属性。我们可以说苹果公司的乔布斯的特征属性是品味,巴菲特的特征属性是价值,而自我批判是任正非的特征属性——一个人如果能严格地做到自我批判,从逻辑上说,他当然也就敢于和一切进行竞争了。因此,华为能够连续地快速地成长,跟任正非不断在自我更新、自我批判息息相关。这架企业家机器不断地进行着技术升级,虽然他比绝大多数华为员工年龄都大,但他看起来却更能与时俱进。
自我批判是任正非首当其冲的能力,甚至他已经成为了一家自我批判机器——源源不断地生产着“企业发展的方向感”、企业行为和执行力的负反馈机制,让盲目的乐观回归到对危机的应对,让消极的情绪点燃起希望的火苗:“没有昨天,就没有今天,在与错误、落后进行批判的同时,我们也自我陶冶,成长起一批宏大的英雄队伍……必须坚持自我批判,只有强者才会自我批判,也只有自我批判才会成为强者。”
倘若非要强制性地说出任正非成功的若干个法宝,我会选自我批判、管理创新和对世界级的追求这三项。然而,这三项根本就是一回事,至少这三者之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他、相互穿插、互为内涵的,而且不管从那一项说起,说着说着就会渐渐地把华为的所有方面牵涉进来。华为这个组织的复杂性所达到的程度,远非我们观念中的企业所能媲美,而任正非驾驭这种复杂性的能力之大,让人叹为观止。
任正非对自我批判的坚持,如同乔布斯对品味的坚持,而管理之于任正非如同价值之于巴菲特。
向华为学习海盗精神
一个企业组织在平稳发展之时,最怕的不是山头主义,不是腐败,而是怠惰,是组织疲劳。就像人们说的“温水煮青蛙”,组织有了历史的时候,组织就开始慢慢变得板结起来,没有了奋斗精神。
因此组织在早期要强调活力,要海盗精神,甚至匪性。我们说华为把秀才造就成了战士,忽略了一个中间环节,那就是首先第一步是把秀才变成土匪,让他们有匪性很重要。这难道是中国人的发明吗?这其实是真真正正的人类普遍的组织成长的价值观。欧洲人怎么走到今天的?几百年前的西班牙、葡萄牙怎么能够成为当时的世界霸主?靠的是什么?靠的是海盗精神。当他们富裕起来的时候,就开始搞资本市场,金融至上,开始忽视实业,开始普遍享乐,澡堂多于教堂,那种狂欢的文明,衰落一定是必然的。后来英国怎么崛起的?当时的英国女王给那些到全世界掠夺财富的英国海盗们颁发了批文,叫“探险”。正是这种掠夺式的探险,才使得大英帝国在它的巅峰时期统治了整个世界的一大半。
当今欧洲的前途很不乐观,根本的原因在于欧洲持续了七十年的和平,整个欧洲人、西方人养懒了,民族的怠惰、疲劳、享乐的文化占了上风。这些问题历史上几乎无解,看几千年的欧洲历史,繁荣的帝国怎么垮掉的?罗马文明是怎么消亡的?一部欧洲史就会告诉你,享乐、怠惰、奋斗精神的消失会带来一个国家的衰亡。所以,我们讲匪性,你们听着是贬义词,实际上匪性的根本是活力。
华为的警惕意识与自我批判意识非常强。一个企业,一个组织,如果总是背负成功与辉煌的包袱,这个企业其实也离死亡不远了。所以,任正非讲华为是没有历史的公司。
在华为的任何角落看不到华为过去的历史,没有一张图片有任正非的形象,全球各地的办公场所看不到任何关于中央领导视察华为的照片。华为也是一个没有功臣的公司,华为一位高管说,华为是一个不承认功臣的公司,老板也是,也就是说当任正非退休以后,任正非也不会被供在华为的殿堂里。
任正非说过,我从来不在乎媒体现在、今天、明天怎么看我。第二,我也不在乎接班人是否忠诚,接班人都是从底层打出来的,打出来的英雄同时又能够进行自我否定,自我批判,同时又有开放的胸怀,又有善于妥协的精神,同时在看人的问题上能够多元视角,而不是黑白分明,他就是自然而然成长起来的领袖。领袖不是选拔出来的,是打出来的。这也是华为跟很多企业,很多组织很不同的特点。
恐惧造就伟大,任何的组织,包括个人,如果没有与你成长所相伴随的那种不安全感,那种始终追随着你的不安的影子,你可能就变的很放松,很悠闲。但是,这种放松跟悠闲可能的结果是:在一个猝不及防的打击面前,你的安逸,你对危险的麻木,会导致组织快速地崩溃掉。
我们生存于一个丛林世界,实际上每时每刻都在被危险所包围着。如果你不始终保持对危险的警觉,变得麻木、麻痹,危险可能就悄无声息地由一个黑点变成一个黑影,由一个黑影变成一个巨大的威胁笼罩在组织的头上,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老虎的隐喻更是指你内心的那得老虎,你内心的老虎无非是我们说的贪婪,尤其是惰怠。所以,保持恐惧并战胜恐惧,保持不安全感并战胜不安全感的过程,就是企业走向成功的过程。
华为今天是全球电信制造领域的领导者,但今天的华为恰恰可能是最脆弱的时候。为什么呢?成功容易让人变得怠惰和自大,让一个组织变得盲目骄傲和固步自封。精美的地毯下布满了细菌,一个国家如此,一个组织如此,一个企业同样如此。警惕这些细菌的滋生繁衍就是在为这个企业加固未来。
因此保持一种恐惧感,你才会有足够强的海盗精神。
保持自我批判,也是华为文化很重要的一部分。自我批判,有人总以为这个是中国共产党独有的武器,其实西方文明两个最核心的元素,一个清教徒精神,奋斗精神,另外一个就是自我批判。西方能够走到今天,就是它总在对自身发展过程中所携带的病毒基因,进行不断清洗。它整个的制度设计,媒体对政府的监督,美国学者们对政府的各种批评,那都是自我批判。所以,美国能够走到今天,就是因为华盛顿的上空总有乌鸦在叫,总是在传播一种不祥的警告,给所谓的盛世敲警钟。
所以,有人说任正非是靠学毛选把企业做到这么大,非也。华为文化是一种非中非西、非驴非马的文化,西方的、东方的、历史的、现代的、军队的,凡是对华为的组织建设、文化建设有益的东西,都拿来为我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