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苹果设备 » 苹果电脑的机会与威胁

苹果电脑的机会与威胁

发布时间: 2024-08-27 14:05:39

❶ 各位,你们为什么购买苹果电脑大家说说原因。

各位,你们为什么购买苹果电脑?大家说说原因。
1考虑安全效能,病毒比win少很多,黑客,病毒等针对win的。

2萤幕视觉效果好。

3程式设计人员,设计人员都用苹果的,因为苹果用的效果好。

4接口漂亮。

5因为是苹果。
请问苹果电脑有必要买族山吗?
看个人的需求的,苹果电脑的作业系统跟window系统区别是很大,很多人都是用不惯,想要好的,大品牌的就很不错了,
买电脑都需要知道什么,苹果电脑怎么介绍呢
选电脑,注意如下几部分:

1,看价格。根据自己的预算价格,选择适合该价格的电脑。注意不要以过高的价格买到配置过低的电脑;

2,看效能。根据自己需要的电脑效能,以合理的价格购买。注意不要以过高的价格买到配置过低的电脑。

电脑的配置如下。

主机部分:

1,CPU。计算机的心脏,负责运算。核心数越多,效能越好;

2,显示卡、电脑的显示核心,用于处理影象资料。如果是游戏玩家或者图形工作者,需要独立显示卡。如果进用来上网,可以不购买独立显示卡;

3,记忆体。用于CPU和硬盘交换资料,进行临时储存。记忆体月到,效能越好;

4,硬盘。计算机的所有档案均储存到此。硬盘月到,储存的档案越多;

5,主机板。计算机的各部件安插在主机板上协同工作;

6,电源。给各部件供电;

7,机箱。用于保护机箱内部的所有部件。

外设部分:

1,显示器。用于显示电脑的影象;

2,键盘鼠标。用于操作电脑;

4,音响。用于输出声音;

5,摄像头。用于摄像、视讯聊天、拍照等;

6,话筒。用于输入声音、语音聊天等。
有些人买了苹果机,为啥还要装Windows?
很多情况下,很多人买了苹果机果断的装了windows或者至少双系统中有windows,其实这也是情有可原的,在中国大陆这边,使用windows的使用者占到91%,而且苹果系统的应用软体并不像windows应用软体那样随处可见,苹果系统有一定局限性,并不让你们随便安装随便使用系统,系统对外开放性比较有局限,而windows系统,国人可以改造变成各种版本的盗版系统(比如雨林木风呀等等),已经熟悉得不能在熟悉了,所以你决定要使用苹果系统的话,那你就要做好跟很多东西存在相容问题了,比如你安装的软体在别的电脑并不能使用,同一个网站下载游戏,可能没有苹果系统专用的游戏,就像你使用iPhone手机一样,是不是感觉跟安卓存在很多不相容性呀?蓝芽不允许你连线,安卓的软体网上随处可以下载安装,但iphone,你要用PP助手或者苹果专用助手,所以,使用windows系统就可以走进中国式的网际网路时代,但如果你使用苹果系统,你可要与众不同了。
买苹果电脑,到底有什么好处,是个什么职业的人群买
不适用人群

1、喜欢视讯的朋友

不管你使用的是QQ还是MSN,但是在mac上均无法视讯无法传送档案。目前mac上使用的都是第三方开发的QQ,但无法实现视讯。MSN虽然开发了mac版本,但很显然诚意不够,也不能视讯。虽然mac上有其他软体可以视讯 但鉴于国内QQ使用的广泛性,你总不能要求一个在网咖上网的漂亮mm为了你去找别的软体来跟你视讯吧?UC更是不能用,许多线上电影都不能看。

2、游戏爱好者虽然着名游戏都会有mac版本,但对于一个渴望在游戏海洋中畅游的健将来说,仅仅在水沟里游泳那显然是一种悲哀。

3、行业人士

众所周知,并不是所有的兆源中软体都有mac版本,尤其是一些行业软体,比如3DMAX和CAD。所以,如果你不幸在需要这些应用的行业工作,又特别想使用苹果,那就换工作吧!

4、习惯于传统电脑操作的人

这种人就是只看中苹果漂亮的外观而压根就不知道裂基MAC OS是什么的人,因为一进系统他们就晕了,怎么没有我的电脑、我的文件?IE在哪里?开始选单在哪里?这一连串的问号会出现在他们冲动的大脑里,接下来就会问:“这怎么用啊?”不过这类人还算有救,通过耐心细致的教导还是会慢慢喜欢上苹果的。

5、股民

在mac上还有些工作根本无法完成,比如网银的交易,现在国内所有银行都没有释出过苹果版本的银行控制元件,这就要求网民必须在windows环境下才可以操作。即使有的银行系统中可以用非IE浏览器交易,但也有很大局限性。所以,股民请注意,千万不要企图用苹果电脑炒股,因为苹果目前在中国还没有一款完美的线上股票交易软体。

如果你有以上几点的话,就不要买苹果了

望采纳
刚买的苹果电脑怎么用?
下载的软体必须是专门for MAC版本的才能在里面用,windows用的软体都没法用啊。U盘插上一般都显示在桌面的。建议你可以去macx这个网站论坛里学习下基本使用知识
想买一台苹果膝上型电脑,大家有什么好的建议吗?需要注意什么?
苹果机新机购买应该注意些什么

购买电脑时,人们考虑的不外乎是这几个方面:1。买电脑的目的和需要;2。配置;3。品牌;4。价格和价效比。除此之外考虑的并不多。一个很容易被遗漏的方面则是硬体的可扩充套件性,也就是该电脑是不是以后容易升级以及可升级到什么程度。另一个也容易被忽略的方面是硬体的相容性,也就是该电脑是否可以插接某些附件。当然,大多数情况下相容性是依靠作业系统以及驱动来完成的,而从硬体角度来说,机器是否有留有必备的插口则直接决定了是否能够接插某些附件。最后,还应该考虑的就是售后服务问题。

长期以来,由于苹果作业系统不为广泛使用,从品牌上,购买者就已经将其排除在外了。而现在,由于Intel构架的苹果机可以安装Windows作业系统,再加上不俗的外观设计,以及苹果公司在一些产品(iPod和iPhone)的销售上取得的成功,苹果电脑也开始被纳入不少消费者的选购目标中。除了某些领域或行业的需要,单纯为了使用苹果的作业系统而购买苹果机的国内个人或家庭使用者并不多见。

1。购机目的以及要满足的个人需要

买机器本来就是为了使用,而使用则很大程度上涉及到软体问题。从软体角度上讲,苹果的Mac OS系统在业界享誉很高,长期以来,特别是在安全方面有着良好的记录。虽然近日苹果新系统的防火墙设定被安全人士一阵狠批以及一个苹果木马病毒的出现为苹果系统安全蒙上了一层阴影,但是这些充其量也就算是安全隐患,而不是真正的安全威胁。

就拿这个木马病毒来说,只有通过所谓的Social Engineering(社交工程?),机器才会染上病毒。而这种情况就象是小偷骗取了你的信任偷了你家的钥匙进了你家的门,错误的根源在拥有钥匙的人,而不是钥匙本身。假如你的膝上型电脑别人骗走后,里面的资料被贼调出来,难道你也会去责怪笔记本有安全隐患么?这个病毒之所以备受重视,因为它和以往的情况不同,以往的绝大多数病毒在苹果系统中跟本就不起作用,但是人们所忽略的一点是,以往的病毒本身就是针对windows系统写的,而这次则是针对苹果系统的。总之,苹果系统整体上讲就是比Windows系统(至少是XP及以前版本)安全。

除了安全以外,从系统设计上讲,苹果系统是基于Unix的多使用者环境作业系统,在本质上比Windows要先进和稳定。个人使用者可能不能体会到这个优点,但是一个简单的事实是,在个人电脑普及以前,大公司或机关单位,有几台IBM Mainframe就可以为整个公司的所有使用者提供服务,而在这些Mainframe上执行的就是Unix系统。

当然,系统先进与否与使用者是否觉得适用这套系统是两回事。Windows使用者不会因为要使用先进的系统而更改自己已经养成的使用windows的习惯。而对电脑生手来说,学用苹果系统跟学用Windows系统都一样,都需要一定的时间适应。Windows使用者在使用Mac OS时却往往忘记了当初学用windows时的所经历的艰难历程,而在苹果机上使用Windows,无论采用那种方法,对一些基本的Mac OS X操作都是必须的,这就和购买一台PC机不同。购买PC机,除非是碰上新的windows作业系统,否则你不需要花费时间来适应。

Intel构架苹果机上装Windows系统的方法包括使用Bootcamp或使用VMWare fusion或Parallels。 用Bootcamp进行Windows安装时,首先要进入Mac OS X,才能启动Bootcamp,这最起码需要简单地了解Mac OS X的接口,档案系统的结构(要找到Bootcamp在什么地方),启动盘的切......
为什么平面设计就要买苹果笔记本
是这样的 苹果系统软体的相容性没有XP VISTA好这是肯定的 玩游戏也是不现实的

我是做平面设计的,据我了解主要是因为早其的平面设计软体都是苹果机上的。比如Freehand \Illustrator等,而其实,平面设计用电脑来做也没多少年,十年不到。

另外,还有一个,就是苹果的显示效果会比一般的PC机会,它能较准确地显示印刷的色彩。而不像有些PC机一样夸张或淡化了色彩。当然,我指的是苹果主机加苹果显示屏。

还有,一般市面上的液晶都不适合做平面设计,因为液晶的物理特性所限,一般都是用电子屏的显示器。而苹果的液晶,则其本上可以用来做平面设计,因为它的还原效果好。

再有,苹果机执行起各种平面软体,会比同配置的PC机快不少,而且系统稳定,中招的机会较少。

另外,苹果的视觉设计没得说,每台苹果机都是一件艺术品一样。
买苹果笔记本需不需要装双系统 啊 希望大家给个意见
mac os系统适合于移动办公、图形设计等,如果是商务人士不需要安装双系统,mac os可以满足日版办公需求;如果需要用苹果电脑进行娱乐、玩游戏的,需要安装mac/windows双系统以满足游戏需求。

Mac系统是基于Unix核心的抚形化作业系统;一般情况下在普通PC上无法安装的作业系统。由苹果公司自行开发。苹果机的作业系统已经到了OS 10,代号为MAC OS X(X为10的罗马数字写法),这是MAC电脑诞生15年来最大的变化。新系统非常可靠;它的许多特点和服务都体现了苹果公司的理念。
新买的苹果电脑怎么用??
呵呵 你要先了解MAC OSX系统,跟WIN是不同的,这里有几个简单的入门视讯 youku/playlist_show/id_4690651 还有希望lz去 macx 了解苹果,爱上苹果。(上面也有软体下载哦) 若有疑问Q516270881 望采纳!

记得采纳啊

❷ 求苹果电脑衰落的详细信息!

看看这一段吧

1.1简史

苹果在1976年之前使用的标志
早期的苹果电脑,Apple IIc1976年,由斯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和斯蒂夫·沃兹尼亚克(Steve Wozniak,简称沃兹)创立。在当年开发并销售Apple I电脑。
1977年发售最早的个人电脑Apple II。
1984年推出革命性的Macintosh电脑。
2001年推出iPod数位音乐随身听。
2003年推出最早的64位元个人电脑Apple PowerMac G5。
2005年斯蒂夫·乔布斯宣布下一年度将采用英特尔处理器。

1.2成立前
在他们一起创立苹果电脑前,沃兹已经是一个电子学骇客,自1975年,他在HP上班和帮斯蒂夫·乔布斯设计Atari电子游戏。当时沃兹向由Alex Kamradt开设的分时电脑系统服务公司Call Computer租用小型电脑使用。当时的电脑只能够以纸张印字输出,而由德州仪器推出的Silent 700是当时最尖端的热升华印字机型号。沃兹曾看到《大众电子学》杂志 (Popular Electronics) 介绍如何自制电脑终端机,使用现成的零件,Woz设计了一部能够和电脑沟通的电传印字机。该部只能印出大阶英文字符的印字机能印出每版24行,每行40个字,而且能够接驳到Call Computer旗下的小型电脑使用。Call Computer 的老板Alex Kamradt代理了这个设计,并售出少数目的机器。 从1975年起沃兹开始出席家酿计算机俱乐部(Homebrew Computer Club)的活动,当时新型的微型电脑如Altair 8800和IMSAI触发Woz将微处理内建于其电传印字机之内,成为一部完整的电脑。

当时在市面上能弄到的微机处理器只有179美元的英特尔(Intel)8080和170美元的摩托罗拉(Motorola)6800。沃兹软喜欢6800,但两者都超出他的预算范围。所以他只能透过观察和学习,在纸上设计电脑,并等待着能买得起处理器的那天。 1976年,当MOS Technology发表只需25美元的着名处理器6502时,沃兹为这颗处理器编写了一个BASIC程式语言版本,再设计一部可运行这种BASIC程式语言的电脑。由于6502的设计者和6800是相同的(因为MOS Technology是由Motorola的前雇员成立的),故此Woz早前在纸上设计,建基于6800的电脑,只需作出轻微修改就可以使用6502作为微处理器。

沃兹完成机器后,把它带到“家酿电脑俱乐部”的聚会,并向电子同行们展示它的系统。在那里,他遇到了老朋友斯蒂夫·乔布斯。乔布斯意识到这些细小的业余机器的商业潜力。

1990年的苹果电脑,Macintosh Classic

1.3苹果的由来
乔布斯和沃兹两人决定成立公司,他们想了好几名字,乔布斯有次旅行回来后向沃兹建议把公司命名为苹果电脑。从苹果的第一个标志可以看出,这个苹果就是近400年前落在牛顿头顶上的那一个。

1.4早期
1971年,16岁的斯蒂夫·乔布斯和21岁的斯蒂夫·沃兹尼亚克(两个斯蒂夫)经朋友介绍而结识。1976年,乔布斯成功说服沃兹装配机器之余更拿去推销,他们另一位朋友,罗·韦恩(Ron Wayne)也加入,三人在1976年4月1日组成了苹果电脑公司。

同年5月,乔布斯与一间本地电脑商店The Byte Shop洽商,负责人表示如果这部电脑完全装配好才会感兴趣。店主保罗·泰瑞尔(Paul Terrell)考虑得更长远,他想订购50部,并在交货时支付每部0。取了这份订单后,为了筹备资金,出售自己各种值钱的东西筹款(像计算机和一台大众面包车)。乔布斯到大型电子零件分销商Cramer Electronics订购零件,店铺的信用部经理问乔布斯如何结帐,他说:“我有一份Byte Shop向我订50部电脑的订单,付款条件是货到付款,如果你给我30天付款期,我可以在付款期限内把电脑装配好,送货给泰瑞尔后再付清帐款。”那名经理致电当时正在太平洋树林市出席IEEE电脑讨论会的泰瑞尔查询,惊讶于乔布斯的坚韧,泰瑞尔向经理确实订单说如果乔布斯送货给他的话,乔布斯肯定有足够的钱付款。他们三人与两名朋友借用乔布斯家人的车房日夜不分地装配和进行马拉松式的测试,终于在期限前送货给泰瑞尔,泰瑞尔也如当初承诺付钱给乔布斯,使他付清零件的帐单,而且赚了一笔可观的羸利用来庆祝和留作本钱。

这部后来被命名Apple I的电脑有几个显着的特点。当时大多数的电脑没有显示器,Apple I却以电视作为显示器。对比起后来的显示器,Apple I的显示功能只能缓慢地每秒显示60字。此外,主机的ROM包括了引导(Bootstrap) 代码,这使它更容易启动。最后,因为保罗·泰瑞尔的坚持下,沃兹也设计了一个用于装载和储存程序的卡式磁带接口,以1200位/秒的高速运行。尽管 Apple I的设计相当简单,但它仍然是一件杰作,而且比其他同级的主机需用的零件少,使沃兹赢得了设计大师的名誉。最终Apple I一共生产了200部。

此役后,沃兹已成功设计出比Apple I 更先进的Apple II。乔布斯想将公司扩充并向银行贷款,但韦恩因为四年前冒险投资失败导致的心理阴影而退出了。当时的苹果电脑缺乏资金来源。乔布斯最后遇到麦克·马库拉 ("Mike" Markkula),麦克·马库拉注资9.2万美元并和乔布斯联合签署了25万美元的银行贷款,1977年1月,苹果电脑公司正式注册成为‘苹果电脑有限公司’。拥有资金和新设计方案在手,同年4月,Apple II 在首届的西岸电脑展览会(West Coast Computer Fair)首次面世。

Apple II与Apple I最大分别包括重新设计的电视界面,把显示整合到记忆体中,这不止有助于显示简单的文字,还包括图像,甚至有彩色显示。而且有一个改良的外壳和键盘。Apple II在电脑界被广泛誉为缔造家庭电脑市场的产品,到了1980年代已售出数以百万部计。Apple II家族产生了大量不同的型号,包括Apple IIe和IIgs,这两款电脑直到1990年代末仍能在许多学校找到。

当苹果在1980年上市的时候,他们吸引的资金比1956年福特上市以后任何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公司(IPO)都要多,而且比任何历史上的公司创造了更多的百万富翁。在五年之内该公司就进入了世界公司五百强,是当时的最快记录。

1.5Apple III与Lisa
在80年代,苹果在个人电脑业务遇到新兴的竞争对手。他们之中份量最重的是电脑业的“头号人物”——IBM。IBM的IBM-PC型电脑,装有Intel的新型处理器:Intel 8088,并且运行微软的操作系统MS-DOS(IBM方面的叫法是PC-DOS)。该电脑一经问世即成为大热门商品(销售量:1981年2万5千台;1982年19万台;1983年70万台)。 正当小型企业还在使用Apple II时,苹果感到它需要一个更新、更先进的型号以参与企业用电脑市场。Apple III的设计师被迫遵循乔布斯的极高和有时不切实际的要求,据说乔布斯觉得散热扇“不雅致”因而被省略了,结果导致电脑容易过热,这迫使最早期的型号被回收。另外,Apple III售价高昂,虽然1983年推出了改善后的升级型,并随之进行了降价促销,但基本上仍是无法挽回Apple III在市场中的劣势,这主要是因为1981年IBM推出的IBM PC及其兼容机席卷了个人电脑市场。Apple III总共只制造了90,000台。

与此同时,苹果内部的各工作组正在日以继夜地设计二款完全不同的新款个人电脑。使用了许多先进的技术,例如:图形用户界面、鼠标、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和网络功能。这些人,包括了杰夫·拉斯金和比尔·阿特金森,鼓动乔布斯把公司的焦点放在电脑功能上。1979年12月他们带乔布斯前往Xerox的 PARC研究所,在参观了他们的概念机Alto之后,乔布斯决定未来将在图形集中、图标友善的电脑上,将这种思想贯彻在苹果的两个下一代电脑项目:Lisa和Macintosh上。苹果以允许Xerox向自己投资作为条件(一百万美元的预售初次发行股票,约值18,000,000美元),换取苹果的工程师进入PARC研究所工作3天的权利。而许多PARC的研究员如拉里·泰斯勒在同事们的反对声中加入苹果电脑工作。而杰夫·拉斯金则因与设计组意见不和而退出了苹果公司(拉斯金设想的Mac是横长型的机体,而且不带鼠标)。

Lisa是一款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电脑,可以说没有Lisa就没有Macintosh(在Mac的开发早期,很多系统软件都是在Lisa上设计的)。她具有16位CPU,鼠标,硬盘,以及支持图形用户界面和多任务的操作系统。并且随机捆绑了7个商用软件。

Lisa在1983年1月以9,995美元的身价初次露面。苹果再次推出了一款超越它所处时代的产品,但过于昂贵的价格(10,000美元)和缺少软件开发商的支持,使苹果再次失去获得企业市场份额的机会。Lisa在1986年被终止,余货被埋在犹他州的垃圾堆填区。

据说,Lisa是以乔布斯的女儿的名字来命名的。对此,苹果并未发表任何言论。

1.6Macintosh 的推出

Lisa计划从乔布斯控制的发展计划中途被取消。乔布斯立刻把他的注意力集中在Macintosh计划上,最初把它预想为一种“廉价Lisa”。Apple Macintosh在1984年以一个着名的超级杯广告(基于乔治·奥韦尔的小说《1984》)开始投放市场,其中更宣布“在1月24日,苹果电脑将推出Macintosh。你将会见到为什么1984将不会像‘1984’。”。这明显暗示了新的Mac和其“容易使用”的GUI将电脑和信息从公司和技术统治论者那里解放出来。苹果也大量生产由苹果雇员与之后的苹果人盖伊·川崎首创的苹果福音传道的思想。

Macintosh延续了苹果的成功,但不能达到它最辉煌时的水平。在一次比尔·盖茨(现任微软总裁)参观苹果位于库珀蒂诺的总部时,乔布斯展示了Mac GUI的原型。在之后的1985年,微软发布了Microsoft Windows,它让IBM PC拥有了GUI。因为这一点,许多公司也开始制造IBM PC兼容机,廉价的PC复制品。不能容忍其他公司复制Mac的苹果向微软提出诉讼,微软则以中止他们所提供的Macintosh用的商用软件Microsoft Excel的开发相威胁,诉讼持续了4年结果不了了之,有人说这是因为当时IBM也在开发仿Mac的图形界面TopView,如果把判决微软侵权就意味着日后苹果也能把IBM拉下马。尽管首个版本的Windows在技术层面上不如Mac,但它加上一部PC复制机的价格则比Mac便宜许多,而且不久以后在Windows上也同样出现了很多的软件。

1.7近年

iBook G4在1989年推出销量欠理想的手提电脑Macintosh Portable后,一台更受欢迎的手提电脑PowerBook在90年代初推出市面。这是首次与Sony联合设计,并为现今流行的手提电脑设立了现代的外形标准。它通过后部的铰链支撑屏幕,打开后平台的后半部分放置键盘,前方则是轨迹球(以后改为触摸板)。这款来自苹果的产品还包括了操作系统(如ProDOS、Mac OS和A/UX)、网络产品(如AppleTalk)和多媒体程序(QuickTime)。在1994年,苹果更新了它的Macintosh产品线,推出了Power Mac系列。它基于IBM、摩托罗拉和苹果三家共同开发的PowerPC系列处理器。这款处理器使用RISC(精简指令集运算)结构,它超过了之前Mac所使用的Motorola 680x0系列,而且有本质的不同。苹果的系统软件经过调整,能让大部分为旧处理器编写的程序在PowerPC系列上以模拟模式运行。

在经过80年代与新的首席执行长约翰·斯卡利的权力斗争之后,乔布斯辞去苹果的职务,并创建NeXT Computer公司。此后,苹果为了尽力挽救公司,买下整间NeXT和它基于UNIX的系统NeXTStep,此举把乔布斯带回了苹果的管理层。作为新的首席执行长,他做的第一个动作就是促成iMac的发展,这同时挽救了公司免于破产,并使他们有时间开发新的操作系统。

在2001年,苹果推出了Mac OS X,一个基于乔布斯的NeXTStep的操作系统。它最终整合了UNIX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和Macintosh界面的易用性,并同时以专业人士和和消费者为目标市场。OS X的软件包括了模拟旧系统软件的方法,使它能执行在OS X以前编写的软件。通过苹果的Carbon库,在OS X前开发的软件相对容易地配合和利用OS X的特色。

在2002年的刚开始,苹果初次展示了新款的iMac G4。它由一个半球形的底座和一个用可转动的脖子支撑的数字化平板显示器组成。此产品在2004年的夏天停止生产,在2004年8月31日展示基于G5处理器的型号,并在9月中旬推出市场。此型号省掉了底座,把CPU和整台电脑的硬件藏在平板显示器的后面,只由流线型的铝脚支撑。新款的iMac称为iMac G5,是世界上最薄的台式电脑,大约5.1厘米厚(约等于2英寸)。

较近期的产品包括使用无线局域网科技连接不同品牌的电脑的苹果AirPort,也包括iBook和G4电脑。

苹果电脑诸如PowerBook和更新的iBook和iMac,经常成为电影和电视剧集中的道具。通常英雄或好人使用苹果电脑,而恶棍或坏人则使用PC兼容机。曾经,苹果使用电影《碟中谍》和《ID4星际终结者》中展现PowerBook功能的片段作为广告竞争的手段。

除了电脑产品,苹果也制造消费者设备。在1990年代,苹果发表了Newton,创造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ce 一词,为最早的PDA。它虽然销量欠理想,但成为如Palm Pilot和PocketPC等产品的先驱者。整个1990年代,微软开始比苹果获得更多新电脑用户。苹果的市场占有率十年内从20%滑落到5%。公司在财政上努力挣扎,到1997年8月6日,微软使用1.5亿美元购买苹果公司非投票股票以换取苹果放弃控告微软侵犯版权的官司和以后每一部Macintosh 上内置Internet Explorer。(微软在后来已全部售出了所持有的苹果股票。)或许更意味深长的,微软同时宣布了继续支持它在Mac版本上的office系列,并很快成立了Macintosh软件部门。这个扭转了微软之前Mac版软件较PC版落后的情况,这也让它获得数个大奖。 2000年代初推出的iPod数码音乐播放器大获成功,配合其独家的iTunes网络付费音乐下载系统,一举击败索尼公司的Walkman系列成为全球占有率第一的便携式音乐播放器,随后推出的数个iPod系列产品更加巩固了苹果在商业数字音乐市场不可动摇的地位。

2001年5月,苹果宣布开设苹果零售店。商店两个主要目的:1、抑止苹果的市场占有率下滑趋势;2、改善代销商欠佳的行销策略。最初,苹果零售店只在美国开店。2003年底位于东京银座店开幕,这也是苹果在美国以外开了首家苹果零售店。银座店之后,2004年8月开幕的大阪店,名古屋店和欧洲首家的英国伦敦的店亦相继开幕。2006年5月苹果在纽约曼哈顿第五大道开设24小时营业,具近10米玻璃立方入口的旗舰店。

而在2005年6月6日的WWDC大会上,CEO乔布斯宣布从2006年起Mac的产品将开始使用Intel所制造的CPU(Intel Core)。2006年4月5日,苹果电脑推出允许采用英特尔微处理器的Mac电脑运行微软Windows XP的软件Boot Camp。它简化了在Mac上安装Windows的任务,有一步一步的指导,用户还能够在重启机器时选择是采用Mac OS X还是Windows。[1]

2006年8月29日,苹果电脑公司发布声明,Google公司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已加入苹果公司董事会。[2]

2007年1月9日,苹果电脑公司正式推出iPhone手机,并正式更名为苹果公司。[3]

❸ 为什么有人说真的懂电脑的人反而不会选苹果

为什么有人说真懂电脑的人反而不会选择苹果?

其实我觉得这道题本身就给大家带偏了,谁告诉你们懂电脑的人不会选择苹果,言下之意就是只有不懂电脑的人才会选苹果,其实这只能算是一种单方面的认为,这个选苹果也好还是其他品牌也罢,完全是靠自己喜欢,不是有句话叫做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只不过懂点电脑的人他回去分析配件,然后对比价格,会去分析是不是具有性价比而已,这和最终选不选择苹果电脑是两个概念。

所以这个苹果电脑只会和品质联系在一起,和性价比没什么关系,如果追求性能苹果电脑肯定不是明智之选,也就是说真正懂电脑的人会根据自己用途去搭配自己想要的电脑,至于是苹果还是其他品牌最主要还是看自己的选择,别人没有评价的权利,所以不要再给懂电脑的人戴高帽子了,对此不知道小伙伴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

❹ 苹果公司的战略分析

苹果电脑公司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通过Apple II引发了个人电脑革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Macintosh的推出又彻底改造了个人计算机。通过其创新的和屡获大奖的台式机、笔记本电脑、Mac OS X操作系统、iLife数字生活方式软件以及专业应用软件,苹果电脑已经被用户广为认知。此外,苹果还以其领先市场的iPod系列便携式数字音乐播放器和iTunes在线音乐商店引发了数字音乐的革命。

正文:

一、公司简介

苹果电脑公司由乔布斯、斯蒂夫·沃兹尼亚克 和RonWayn在1976年4月1日创立,总部位于美国加里福尼亚丘珀蒂诺市,处于硅谷的中心地带。1975年春天,AppleⅠ由Wozon设计,并被Byte的电脑商店购买了50台,当时单台售价为666.66美元。1977年苹果正式注册成为公司,并启用了沿用至今的新苹果标志。1978年,苹果准备股票上市,施乐公司预购了苹果100万美元的股票,并允许苹果工程师们研究早已被施乐视为垃圾的PARC操作系统的图形界面。但苹果的工程师化腐朽为神奇,并将图形界面带进了一个崭新的时空。

苹果公司的口号为“Switch(变革)”。苹果公司每次推出新产品,总能引起市场的变革。

苹果公司的主要产业包括电脑硬件、电脑软件、手机和掌上娱乐终端等方面。苹果公司现在主要经营五条生产线:Mac、iPod、iPhone、iPad、iTune。苹果的Apple II于1970年助长了个人电脑革命,其后的Macintosh接力于1980年代持续发展。最知名的产品是其出品的Apple II、Macintosh电脑、iPod数位音乐播放器和iTunes音乐商店,它在高科技企业中以创新而闻名。如今iPhone的横空出世很有可能将引发手机的新一轮革命。

二、相关背景:产品iPhone简介

iPhone由苹果公司(Apple, Inc.)首席执行官史蒂夫·乔布斯在2007年1月9日举行的Macworld宣布推出,2007年6月29日在美国上市,将创新的移动电话、可触摸宽屏iPod以及具有桌面级电子邮件、网页浏览、搜索和地图功能的突破性因特网通信设备这三种产品完美地融为一体。iPhone引入了基于大型多触点显示屏和领先性新软件的全新用户界面,让用户用手指即可控制iPhone。iPhone还开创了移动设备软件尖端功能的新纪元,重新定义了移动电话的功能。

手机智能化是移动电话市场的发展趋势,也是苹果公司的机会。2007 年1 月,苹果公司首次公布IPHONE,正式涉足手机领域。苹果将iPhone定位于:搭载了iPod功能及网络浏览器的移动电话。2008 年6 苹果发布IPHONE 3G,软件上的革命使其成为业界标杆。智能手机市场的原有格局在iPhone的冲击下完全瓦解。

三、iPhone战略分析

进入智能手机时代之后,手机的内涵开始发生深刻变化。通信成为其几个核心需求之一(而不是唯一核心需求),音乐、拍照、PDA、游戏等非通信相关的核心功能也全面排队进入手机的核心需求。用户开始面对一个问题,我买手机仅仅是用来通话和发短信么?一旦用户回答“NO”之后,就意味着他对手机的需求已经从一个通话(短信)处理工具变成一个便携多媒体通信设备。

iPhone兴起就是这种变革最典型的例证。当你把iPhone拿到手后,你能强烈地感觉到这个东西与其说是带娱乐功能的手机,还不如说是带通信功能的娱乐机(娱乐机=iPod+便携照相机+掌上游戏机+ PDA)。手机市场原“龙头老大”诺基亚正是在这一点上没有把握到位,导致在智能手机市场上完全落败于iPhone。

下面将具体分析iPhone战略特点:

(一)苹果公司的差异化组合竞争

手机智能化是移动电话市场的发展趋势,也是苹果公司的机会。2007 年1 月,苹果公司首次公布iPhone,正式涉足手机领域。苹果将iPhone定位于:搭载了iPod功能及网络浏览器的移动电话。2008 年6 苹果发布iPhone 3G,软件上的革命使其成为业界标杆。苹果iPhone的成功来源于多角度的差异化组合。

苹果公司在mp3市场上依靠iPod+iTunes组合大获成功后,紧接着在手机市场上用iPhone&app&store组合,通过在产品、性能、UI(操作系统)、渠道和服务等方面的差异化一举击溃其他竞争对手。

1.产品差异化。以多点触摸屏取代传统手机键盘,在外观差异化的同时,便利软件开发者自由设定最符合软件需要的触摸按键位置。苹果通过这一创新,不仅提供了一个软件平台,还附带了一个可变化的硬件平台。

2.性能差异化。iPhone的配置远远高于竞争对手。128MB 的内存+ 专用图形芯片(一般不会在智能手机上出现)+4- 8GB 储存空间,使iPhone成为一台超小型电脑。除此之外,内置不可更换电池300 小时的待机时间(智能手机平均待机时间在200 小时左右),6 小时的连续通话时间等都是iPhone在性能上的突破。

3. UI(操作系统)差异化。iPhone与对手们最大的差异性体现在操作系统上。智能手机操作系统有windowsmoblie、symbian和plam,设计时均考虑了手机较低的cpu与内存条件,存在过于复杂,速度较慢和不稳定等一些问题。苹果在iPhone上直接采用了经过界面优化的桌面电脑操作系统mac os x,使这一高配置的智能手机拥有了mac os x的所有优点:运转迅速,界面华丽,操作简便。不同于其它智能手机系统精简后的办公功能,iPhone有功能完整的email软件和safari网络浏览器。

4.渠道差异化。苹果将Ipod+ 在线商店的差异化组合模式复制在其iPhone上。苹果建设了在线软件销售渠道:App Store(以下简称AS)。AS 是一个设计理念与Itunes 类似的在线平台:软件开发者可将由SDK 制作通过苹果审核的软件在AS 发布,无需缴纳任何维护费用。软件售出所得收益由苹果及开发者三七分成。这就解决了在此之前AS 市场上存在的诸多问题。

5.服务差异化。2.0 版本系统对microsoft exchange功能的支持,使其成为功能强大的商务机:能无缝接入公司microsoft exchange

网络,即时更新日程表项目、邮件、联系人;自动检索网络;远程数据清除;拥有cisco安全维护等等。iPhone的娱乐功能也随着SDK 与AS 得到升级,在得到EA、Sega、Konami 等专业厂商的支持后,iPhone颠覆了手机游戏功能的概念。工作娱乐功能兼备且都达到极致的iPhone,成为无所不能的智能信息终端。

(二)营销手段和策略

1.iPhone 上市前的`创新饥饿式营销策略

所谓饥饿营销是指商品提供者有意调低产量,调控供求关系,制造供不应求的假象,维持商品较高的售价和利润率的目的。而iPhone 的饥饿营销却并非如此,而是已经完全超出这个基本的概念,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iPhone 的饥饿营销和传统的策略不同,在苹果公司实施营销策略的过程当中,我们看到他并没有去控制产品的产量来制造市场供不应求的假象,而是把产品的相关信息转化成一种市场饥渴,让消费者渴望了解iPhone。

2.iPhone 上市后的品牌营销和体验营销相结合的策略

口碑营销是指企业努力使消费者通过亲朋之间的交流,将产品信息、品牌传播开来。体验营销是指企业通过采用让目标顾客观摩、聆听、尝试、试用等方式,使其亲身体验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让顾客实际感知其带来的品质和功能,从而促使顾客认知、喜好并购买的一种营销方式。

iPhone 的口碑营销也有着自己的独特性和创新性。我们会注意到,绝大多数情况下,iPhone 的口碑传播并不是苹果公司有计划的实施,而是那些消费者自发地、主动地去传播信息,评论产品。这样的口碑更具有客观性、真实性,更容易被其他人所接受。通过别出心裁的营销手段和紧凑的供应链,苹果公司对用户体验的打造有效的动员了其目标客户群。口碑营销让充满神秘感的苹果产品诱惑无限,引消费者先夺为快。

在现代市场新的竞争格局下,以消费者为本的技术往往会加速新技术的普及,苹果拥有抗衡竞争对手的核心优势。但是,苹果公司并没有注重宣传iPhone 的先进技术,而是把iPhone 的时尚、独特设计和方便易用的功能作为宣传的重点。

公司把iPhone 体验营销的核心确定在情感经济,用“情感的经济”去取代“理性的经济”,围绕着产品,把“面对面”的交流与互动发挥到极致,让用户、产品与公司三者之间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3.iPhone 营销中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与策略的创新应用

iPhone 呈现出了区别于其他同类型产品的生命周期策略的创新应用。具体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⑴.尽可能压缩产品的上市期(包括介绍期和成长期)和退市期,给予产品更多的成熟期,为换代产品让出更大的市场。

⑵.利用“苹果应用程序商店(App Store)”网络平台寻求iPhone新的商业模式和价值,为iPhone 注入新的生命力量。

四、iPhone发展走向——以iPhone与中国市场为例

如今的iPhone风靡全球,其势头完全盖过老牌手机厂商——诺基亚和摩托罗拉等。但一时的成功并不意味着永远不会失败,不甘心失败的老牌手机厂商肯定会发起反击以夺回原有的市场,iPhone(更确切地说,苹果公司的手机系列)该如何应对这一系列的挑战,以及如何保持自身的竞争力。

下面通过举例——iPhone与中国手机市场,运用企业战略环境分析技术以及SWOT分析,结合例子来对苹果公司和其手机产品iPhone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

(一)通过运用企业战略环境技术分析关键外部要素对苹果公司的影响及其相互联系(主要针对苹果公司的手机业务,及其在中国市场的状况):

注:企业的总加权分数最高时4分,最低是1分,平均数是2.5分。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手机产品的发展趋势是手机行业最重要的战略环境要素,这就需要生产商对消费者的需求把握以及有着强大的技术支持,在这一点上,苹果做得非常到位。苹果公司的机会在于主要竞争对手的战略失败(诺基亚),给了iPhone“可乘之机”。对于iPhone在中国市场最大的麻烦就是山寨机、水货机和模仿机的威胁——这是由于中国大陆地区不成熟的产权保护制度造成的。苹果公司的总加权分数是2.80,高于行业的平均水平。

从表格中可以看到,竞争对手的战略以及对手机产品的发展趋势的把握是非常重要的。

(二)通过SWOT分析iPhone在中国市场的状况:

1.优势(strengths)

⑴iPhone广泛的影响力,为其在中国市场的宣传节省了许多开销; ⑵忠实的苹果拥护者。即使在中国,也有一定数量使用苹果公司产品的用户群,而苹果公司本身的产品线涵盖面也非常的广,使得iPhone能在用户间更快捷得得到推广。

⑶成熟稳定的操作系统,丰富强大的软件扩展功能;

⑷独特的苹果风格的工业设计,以及贯穿始终的人性化操作;

⑸时尚流行的象征。苹果的产品在国外都相对昂贵.在国内更是奢侈品的代言词. 以及iPhone给客户带来相当大的新鲜感,成为众多年轻人以及追求时尚的人群所追捧的对象。

2.劣势(weaknesses)

⑴运营模式受考验。苹果iPhone在美国市场采用的策略---与运营商独家合作,通过与运营商合作分成,获取用户所产生的百分之三十的收入,在中国市场也许会水土不服。

⑵市场策略灵活性欠佳。苹果公司的市场战略以及产品战略缺少对中国市场的针对性,是容易处于曲高和寡的局面;

⑶手机的价格让人望而生畏;iPhone的定价对中国市场的消费群体来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奢侈品,使得其难以迅速融入大众;

⑷通话短信操作及管理功能不太符合中国人的习惯。

3. 机会(opportunities)

⑴苹果与运营商签订协议并占有主导地位;

⑵中国的手机正处于3网融合、3g推广的时代,市场还缺少与其相对应的产品,而iPhone正具备这一条件和技术。

⑶运营商对智能机的推广,以及消费者对于手机惊醒商务运用的需求。

4. 威胁(threats)

⑴其他手机生产商对iPhone的围剿。其中以诺基亚为例子,诺基亚在iPhone的冲击下,不仅市值缩水,而且失去许多市场份额。诺基亚其领先的技术对其为夺回市场份额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这对于iPhone是非常巨大的威胁;

⑵中国手机市场的残酷竞争。在中国,尤其是手机市场上,山寨机,水货机和模仿机层出不穷,其低廉的价格将会带走一大批消费者,这对于iPhone的推广和市场占有造成很大的困难;

⑶iPhone的合作运营商(中国联通)处于严重的弱势地位,对iPhone的业务拓展有很大的限制,并且易受到运营商的牵制。

(三)对企业战略环境分析以及SWOT分析的总结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总结出,iPhone通过自身优势,结合较好的外部战略环境,得以中国市场取得较好的成绩。

同时我们可以发现,在中国市场上,iPhone的优势和不足都非常明显,总的来讲,优势大于不足,但是如果不对自身的不足及时作出处理和战略调整,很有可能会对iPhone在中国市场的发展造成致命性打击。

五、总结

从iPhone的成功,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第一,技术进步和需求复杂化不断地推动创新的革命,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产品和产业的融合。我们很难将移动电话定位于通讯产品,其身上融合了家电、通讯、计算机、娱乐等行业的先进技术。而苹果的差异化组合迎合并进一步推动了这种融合。站在市场前面引导市场是苹果成功的关键。第二,在战术上,苹果从两个角度与竞争对手拉开了距离。苹果持续的技术创新使自己始终处于行业领先地位,苹果的差异化组合形成的模仿障碍把对手挡在了后面,使自己的领先地位得以保持,为自己争取到了获取价值和开展下一轮竞争的时间。第三,不断创新和与对手的时间差,还为苹果公司争取到了培养消费群体,巩固其品牌影响力的机会。接受了苹果品牌精神的消费群体成为苹果品牌的一个有机成份,推动并保护苹果的创新和竞争。苹果不再是一个公司,它已经成为一种需求。最后,苹果公司在中国市场上,需要对运营模式以及市场策略重新定位和把握,以便自身更好地发展。

结束语:

作为一个学习法学的学生,虽然表面上与现代企业管理没有太多的直接联系,但是,两者其实存在着很多的联系,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一切商业活动都不能离开法律的规范与指导,同时,法律的学习不仅仅存在于书本发条之中,与现实的经济发展先结合能让我们更好的体验法律存在的价值与意义。虽然在王老师的麾下学习的时间不是很长,但是我也学习到了很多新的知识,还有很多的人生哲理,我相信这些东西对我未来的发展有着很大的指导意义。只有你拥有别人所不及的本事,你才能在竞争之中脱颖而出。

扩展: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

以往对企业经营风险的认识主要集中在财务风险、决策风险和纯风险上,或者局限于业务运营风险和职能策略风险,前者主要是一种静态的分析方式,后者则主要是从具体竞争战略的角度分析企业风险。这些以局部、静态、单一的风险识别方式并不能从总体上把握企业风险内涵。20世纪90年代初期,战略管理学者从战略管理的视角提出了战略风险的概念,以动态、权变的观点考虑企业经营风险问题,由于其新颖的风险识别方式而受到管理学者重视,形成了以战略风险为切入点的企业风险研究领域。

一、战略风险管理的概念及内涵

“战略风险管理”(Strategic Risk Management)一词首次出现于Miller,Kent D.的文章《国际商业中的综合风险管理架构》中。对战略风险概念的定义目前学术界尚存在分歧,但基本上都没有脱离战略风险字面的基本涵义。风险的基本定义是损失的不确定性,战略风险就可理解为企业整体损失的不确定性。战略风险是影响整个企业的企业文化、发展方向、信息和生存能力或企业效益的因素。战略风险因素也就是对企业发展战略目标、资源、竞争力或核心竞争力、企业效益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

一般来说,战略风险主要是作为战略性风险(strategic risk)而不是战略的风险(risk of the strategy),基本竞争战略风险、多元化风险、兼并风险等可视为战略风险的一个侧面而不是战略风险的核心内容。

在早期的战略管理文献中,战略风险概念主要借鉴于财务理论和决策理论,以业务结果变量(如收入、成本、利润、市场份额等)的非预期变化来定义,这与经济和金融管理领域以财务绩效指标(如ROA、ROE)的变化作为风险(如标准差风险)基本一致。

第二类观点主要以期望效用理论为基础,强调战略风险的主观感受性和主观损失性特征,认为战略风险是没有达到期望收益或战略结果偏离期望值的程度,以目标之下的结果而不是具体业绩的变化来定义风险。

第三类观点则从竞争的角度出发,认为战略风险是竞争态势的变动,并用相对业绩来衡量风险。

二、战略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企业战略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进行资本运营的需要

主要包含企业的兼并、收购、控股、参股等等。麦肯锡咨询公司曾经做过统计,兼并收购的成功率还不到50%,存在着较大风险。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三九集团便通过兼并开始多元化经营。在1999年7月赵新先与韦尔奇对话中,首次提出进入“500强”理想。当时三九已经完成了以低成本战略为主题的第一轮扩张,依靠政策开始大规模兼并,先后收购的企业近50家。然而,在多元化战略实施过程,由于战略风险管理缺失,在非药业领域的扩张结果几乎无一成功,还造成了巨额损失。这是一个失败的经典案例,盲目地兼并、收购,没有规避或转移其中的战略风险,兼并收购的目的是想做大做强,现在反而把自己拖垮了。

(二)是企业应对外部环境不断变化的需要

企业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全球性的竞争变得异常激烈。本文将其归结为3C的变化,第一个C,顾客(customer)的变化,顾客对企业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并且不同顾客的偏好也不尽相同;第二个C,竞争(compete)的变化,竞争频率加快、竞争的规则在改变、年轻企业战胜年老的企业,小企业战胜大企业;第三个C,变化(change)的本身也在变化,形式在变化、周期在缩短、变化的突然性也增加了。这是战略风险管理很值得注意的。

(三)是企业内部发展的需要

通用公司为什么永远不落伍?因为80年代初杰克.韦尔奇就预料到将来的市场将没有国家的界限了,每一个产品如做不到全世界第一或第二,那就不如不做。全球化使企业各种决策面临内部、外部,客观、主观,现在、将来等方方面面的影响。大量研究表明,在急剧变化的市场环境下,尽管很多企业拥有完善的内部管理体系和优异的生产技术,并在营销上付出了巨大努力,但有时还是无法回避环境带来的威胁。而有些企业通过系统的战略风险管理则能将威胁变成机遇。

三、战略风险管理应对策略

为了减少战略风险发生的概率, 降低其损失程度并有效地对风险加以利用,依据风险的性质和战略风险的管理目标,可以采取不同的战略风险管理策略:

(一)战略风险管理的减弱策略

减弱策略即通过减少战略风险发生的机会或削弱损失的严重性以降低战略风险损失,比如加强内部控制和监督以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该策略相对比较积极,对企业不愿放弃也不愿转移的战略风险,通过降低其损失发生的概率,缩小其损失的程度最终达到控制目的。

(二)战略风险管理的转移策略

战略风险转移是以付出一定的经济成本如保险费和利息等,采取某种方式如:参加保险、信用担保等,将风险损失转嫁给他人,以避免战略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风险给企业带来灾难性损失。

(三)战略风险管理的回避策略

回避战略风险是以放弃或拒绝承担风险来避免损失的可能性。该策略最为消极,其实质是通过回避战略风险源,避免战略风险可能性。它主要是针对具有突发性、损失大而又难以回避的战略风险而采用的风险管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