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硬件原理图
一.原理图格式标准:
原理图设计格式基本要求 : 清晰,准确,规范,易读.具体要求如下:
1.1 各功能块布局要合理,整份原理图需布局均衡.避免有些地方很挤,而有些地方又很松,同 PCB 设计同等道理 .
1.2 尽量将各功能部分模块化(如步进电机驱动、直流电机驱动,PG电机驱动,开关电源等), 以便于同类机型资源共享 , 各功能模块界线需清晰 .
1.3 接插口(如电源输入,输出负载接口,采样接口等)尽量分布在图纸的四周围 , 示意出实际接口外形及每一接脚的功能 .
1.4 可调元件(如电位器 ), 切换开关等对应的功能需标识清楚。
1.5 每一部件(如 TUNER,IC 等)电源的去耦电阻 / 电容需置于对应脚的就近处 .
1.6 滤波器件(如高 / 低频滤波电容 , 电感)需置于作用部位的就近处 .
1.7 重要的控制或信号线需标明流向及用文字标明功能 .
1.8 CPU 为整机的控制中心,接口线最多 . 故 CPU 周边需留多一些空间进行布线及相关标注 , 而不致于显得过分拥挤 .
1.9 CPU 的设置二极管需于旁边做一表格进行对应设置的说明 .
1.10 重要器件(如接插座 ,IC, TUNER 等)外框用粗体线(统一 0.5mm).
1.11 用于标识的文字类型需统一 , 文字高度可分为几种(重要器件如接插座 、IC、TUNER 等可用大些的字 , 其它可统一用小些的 ).
1.12 元件标号照公司要求按功能块进行标识 .
1.13 元件参数 / 数值务求准确标识 . 特别留意功率电阻一定需标明功率值 , 高耐压的滤波电容需标明耐压值 .
1.14 每张原理图都需有公司的标准图框 , 并标明对应图纸的功能 , 文件名 , 制图人名/ 确认人名 , 日期 , 版本号 .
1.15 设计初始阶段工程师完成原理图设计并自我审查合格后 , 需提交给项目主管进行再审核 , 直到合格后才能开始进行 PCB 设计 .
二.原理图设计标准参考:
2.原理图设计前的方案确认的基本原则:
2.1 详细理解设计需求,从需求中整理出电路功能模块和性能指标要求。
2.2 根据功能和性能需求制定总体设计方案,对CPU进行选型,CPU选型有以下几点要求:
(1) 性价比高;
(2) 容易开发:体现在硬件调试工具种类多,参考设计多,软件 资源丰富,成功案例多;
(3) 可扩展性好。
2.3 针对已经选定的CPU芯片,选择一个与我们需求比较接近的成功参考设计,
2.4 根据需求对外设功能模块进行元器件选型,元器件选型应该遵守以下原则:
a)普遍性原则:所选的元器件要是被广泛使用验证过的,尽量少使用冷门、偏门芯片,减少开发风险。
b)高性价比原则:在功能、性能、使用率都相近的情况下,尽量选择价格比较好的元器件,降低成本。
c)采购方便原则:尽量选择容易买到、供货周期短的元器件。
d)持续发展原则:尽量选择在可预见的时间内不会停产的元器件。
e)可替代原则:尽量选择pin to pin兼容芯片品牌比较多的元器件。
f)向上兼容原则:尽量选择以前老产品用过的元器件。
g)资源节约原则:尽量用上元器件的全部功能和管脚。
2.5 对选定的CPU参考设计原理图外围电路进行修改。
修改时对于每个功能模块都要找至少3个相同外围芯片的成功参考设计,如果找到的参考设计连接方法都是完全一样的,那么基本可以放心参照设计,但即使只有一个参考设计与其他的不一样,也不能简单地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而是要细读芯片数据手册,深入理解那些管脚含义,多方讨论,联系芯片厂技术支持,最终确定科学、正确的连接方式,如果仍有疑义,可以做兼容设计。
这是整个原理图设计过程中最关键的部分,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a)对于每个功能模块要尽量找到更多的成功参考设计,越难的应该越多。
b)开发人员一定要在广泛调查、学习和讨论的基础上做出最科学正确的决定。
c)如果是参考已有的老产品设计,设计中要留意老产品有哪些遗留问题,这些遗留问题与硬件哪些功能模块相关,在设计这些相关模块时要更加注意推敲,不能机械照抄原来设计。
2.6 硬件原理图设计还应该遵守一些基本原则,这些基本原则要贯彻到整个设计过程,虽然成功的参考设计中也体现了这些原则,但因为是“拼”出来的原理图,所以我们还要随时根据这些原则来设计审查原理图,这些原则包括:
a)数字电源和模拟电源分割。
b)数字地和模拟地分割,单点接地,数字地可以直接接机壳地(大地),机壳必须接地,以保护用护人身安全
c)保证系统各模块资源不能冲突。
d)阅读系统中所有芯片的手册(一般是设计参考手册),看它们未用的输入管脚是否需要做外部处理,是要上拉、下拉,还是悬空,如果需要上拉或下拉,则一定要做相应处理,否则可能引起芯片内部振荡,导致芯片不能正常工作。
e)在不增加硬件设计难度的情况下尽量保证软件开发方便,或者以较小的硬件设计难度来换取更多方便、可靠、高效的软件设计。
f)功耗问题,设计时尽量降低功耗。
g)产品散热问题,可以在功耗和发热较大的芯片增加散热片或风扇,产品机箱也要考虑这个问题,不能把机箱做成保温盒,电路板对“温室”是感冒的。
2.7 硬件原理图设计完成之后,设计人员应该按照以上步骤和要求首先进行自审,然后再提交给他人审核,其他审核人员同样按照以上要求对原理图进行严格审查,如发现问题要及时进行讨论分析,分析解决过程同样遵循以上原则和步骤。
冬季平板电脑充不进去电是怎么回事
1、温度低引起充电保护
平板电脑是有充电保护功能的,当温度低于0度的时候,它会自动断开,从而导致在冬天温度很低的情况下无法充电,这是因为平板电脑的电池在低温状态下会降低活性,这种情况下充电会对电池造成损伤。
【解决办法】:可打开空调或者将平板电脑放在室温5度以上的环境里,也可以将平板电脑先放在被子中,然后再给它充电,确保温度只要不是太低就可以正常充电。
2、充电接口接触不良
充电数据线使用一段时间后,它上面的部分接口可能会出现被氧化的情况,还可能出现磨损的情况,这样会导致接口出现接触不良的现象,充电就不能正常进行。
【解决办法】:可先使用橡皮擦将接口清理一下,擦掉氧化的部分再连接平板电脑和插座,如果依然无法充电,需要更换完好的充电数据线。
3、平板电脑接口故障
平板电脑的充电口也是可能会出现故障的,比如不小心摔过或者使用时间太长,都会导致接口或者电池内部出现问题。另外充电口如果被堵塞也会造成无法充电。
【解决办法】:先将充电口里面的灰尘或者异物清洁掉,然后使用完好的数据线充电,确保环境温度不要太低,再看能够正常充电。如果依然不行的话需要送到维修点更换充电元器件。
③ 平板电脑带保护套是影响其散热
平板的散热和笔记本电脑以及PC电脑的散热是不同的,后面俩货都有散热风扇直接吹出去,平板很少有说带散热口和散热风扇的(有,但很少),主要散热方式还是自己散发,所以护套可以用但是慎选。
比如皮质护套,太厚了丫自己就有保暖效果,必然会影响散热。塑料的还好,金属的相对要好得多。
所以如果你想选择护套,除了舒适性外,护套材质对应的厚度要有所不同。而平板电脑的程序一般工作强度不大,热度散发不会太严重。除金属外,别过厚就行。厚度么,皮质的参考普通手机后盖的塑料厚度,这个厚度可以作为参考极限。塑料的可以再厚一点。
再一个要注意的是,护套和机体贴合度的问题。如果因为设计问题导致护套和机体中间有夹层,那要看看四周或者其他什么地方留的有没散热口,如果没有就要选择其他的。最好是紧密贴合,毕竟那个空间被加热后会形成一个保温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