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無線網路 » 教與學演算法唔無線網路感測器
擴展閱讀
手機常斷寬頻網路 2024-11-16 11:39:02

教與學演算法唔無線網路感測器

發布時間: 2022-04-13 20:18:21

① 無線感測器網路的組成(三個部分,詳細介紹)

很詳細,你可以到書店去買這類的書看即可。

以下是來自網路:http://www.sensorexpert.com.cn/Article/wuxianchanganqiwang_1.html。

無線感測器網路組成和特點
發表時間:2012-11-14 14:28:00
文章出處:感測器專家網
相關專題:感測器基礎
無線感測器網路的構想最初是由美國軍方提出的,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所計劃署(DARPA)於1978年開始資助卡耐基-梅隆大學進行分布式感測器網路的研究,這被看成是無線感測器網路的雛形。從那以後,類似的項目在全美高校間廣泛展開,著名的有UCBerkeley的SmartDuST項目,UCLA的WINS項目,以及多所機構聯合攻關的SensIT計劃,等等。在這些項目取得進展的同時,其應用也從軍用轉向民用。在森林火災、洪水監測之類的環境應用中,在人體生理數據監測、葯品管理之類的醫療應用中,在家庭環境的智能化應用以及商務應用中都已出現了它的身影。目下,無線感測器網路的商業化應用也已逐步興起。美國Crossbow公司就利用SMArtDust項目的成果開發出了名為Mote的智能感測器節點,還有用於研究機構二次開發的MoteWorkTM開發平台。這些產品都很受使用者的歡迎。

無線感測器網路可以看成是由數據獲取網路、數據分布網路和控制管理中心三部分組成的。其主要組成部分是集成有感測器、數據處理單元和通信模塊的節點,各節點通過協議自組成一個分布式網路,再將採集來的數據通過優化後經無線電波傳輸給信息處理中心。

因為節點的數量巨大,而且還處在隨時變化的環境中,這就使它有著不同於普通感測器網路的獨特「個性」。首先是無中心和自組網特性。在無線感測器網路中,所有節點的地位都是平等的,沒有預先指定的中心,各節點通過分布式演算法來相互協調,在無人值守的情況下,節點就能自動組織起一個測量網路。而正因為沒有中心,網路便不會因為單個節點的脫離而受到損害。

其次是網路拓撲的動態變化性。網路中的節點是處於不斷變化的環境中,它的狀態也在相應地發生變化,加之無線通信信道的不穩定性,網路拓撲因此也在不斷地調整變化,而這種變化方式是無人能准確預測出來的。

第三是傳輸能力的有限性。無線感測器網路通過無線電波進行數據傳輸,雖然省去了布線的煩惱,但是相對於有線網路,低帶寬則成為它的天生缺陷。同時,信號之間還存在相互干擾,信號自身也在不斷地衰減,諸如此類。不過因為單個節點傳輸的數據量並不算大,這個缺點還是能忍受的。

第四是能量的限制。為了測量真實世界的具體值,各個節點會密集地分布於待測區域內,人工補充能量的方法已經不再適用。每個節點都要儲備可供長期使用的能量,或者自己從外汲取能量(太陽能)。

第五是安全性的問題。無線信道、有限的能量,分布式控制都使得無線感測器網路更容易受到攻擊。被動竊聽、主動入侵、拒絕服務則是這些攻擊的常見方式。因此,安全性在網路的設計中至關重要。

什麼是無線感測技術

早在上世紀70年代,就出現了將傳統感測器採用點對點傳輸、連接感測控制器而構成感測網路雛形,我們把它歸之為第一代感測器網路。隨著相關學科的不斷發展和進步,感測器網路同時還具有了獲取多種信息信號的綜合處理能力,並通過與感測控制的相聯,組成了有信息綜合和處理能力的感測器網路,這是第二代感測器網路。而從上世紀末開始,現場匯流排技術開始應用於感測器網路,人們用其組建智能化感測器網路,大量多功能感測器被運用,並使用無線技術連接,無線感測器網路逐漸形成。

無線感測器網路是新一代的感測器網路,具有非常上世紀70年代,其發展和應用,將會給人類的生活和生產的各個領域帶來深遠影響。

無線感測器網路可以看成是由數據獲取網路、數據頒布網路和控制管理中心三部分組成的。其主要組成部分是集成有感測器、處理單元和通信模塊的節點,各節點通過協議自組成一個分布式網路,再將採集來的數據通過優化後經無線電波傳輸給信息處理中心。

③ 無線感測器網路移動節點定位演算法有哪些比較新的理論方法

大致有這幾種種演算法:信號強度、收信角度、收信時間和收信時間差。還有特殊一點的位置指紋演算法。
1、信號強度是指距離和信號強度之間有一定的函數關系,通過接收到的信號強度可以推算出距離。這種方法受到的干擾太大,誤差非常大。
2、收信角度是指兩個蜂窩狀接收裝置可以分辨出信號的來源,做兩條射線,交點即為位置。精度一般。
3、收信時間法是指從發送到接收是有時間差的,發送的時候信號中包含時間信息,接收的時候對照接收時間,做差即可。由於電磁波速度快,所以對於時間校準的要求很高。
4、收信時間差法是指移動點接收來自兩個基站的不同信號,可以測量前後兩次接收到信號的時間差。根據雙曲線定義:到兩定點距離差為定值的點在雙曲線上。那麼再來兩個基站,所做雙曲線的交點,就是所求點的距離。這種方法是上述幾種精度最高的。
5、位置指紋演算法。是指在待測區域內布置指紋狀一層層的節點,這樣在這樣的網中放置一個待測節點,那麼待測節點的位置可以通過插值法計算出。精度也比較高,不過需要布置比較節點。(摘自中國物聯網校企聯盟第二十一期線上活動)
希望有所幫助! 求採納~
-中國物聯網校企聯盟技術部

④ 分布式無線感測器網路有哪些演算法

最早期的基於無線網路的室內定位系統,都採用了額外的硬體和設備,如AT&T Cambridge的Active Bat系統,採用了超聲波測距技術,定位的物體攜帶由控制邏輯、無線收發器和超聲波換能器組成的稱為Bat的設備,發出的信號由安裝在房間天花板上的超聲波接收器接收,所有接收器通過有線網路連接;在微軟的RADAR系統中,定位目標要攜帶具有測量RF信號強度的感測器,還要有基站定期發送RF信號,在事先實現的RF信號的資料庫中查詢實現定位;MIT開發了最早的鬆散耦合定位系統Cricket,錨節點(預先部署位置的節點)隨機地同時發射RF和超聲波信號,RF信號中包括該錨節點的位置,未知節點接收這些信號,然後使用TDOA技術測量與錨節點的距離來實現定位。
以上系統都需要事先的網路部署或數據生成工作,無法適用於Ad-hoc網路。現階段研究較多的是不基於測距(Range-free)的定位演算法,這樣就無需增加額外的硬體,還可以減小感測器節點的體積。除此之外,較好的演算法還要具備以下幾點特性:
(1) 較小的能耗
感測器節點所攜帶能源有限和不易更換的特點要求定位演算法應該是低能耗的。
(2) 較高的定位精度
這是衡量定位演算法的一個重要指標,一般以誤差與無線射程的比值來計算,20%表示定位誤差相當於節點無線射程的20%。
(3) 計算方式是分布式的
分布式的定位演算法,即計算節點位置的工作在節點本地完成,分布式演算法可以應用於大規模的感測器網路。
(4) 較低的錨節點密度
錨節點定位通常依賴人工部署或GPS實現。大量的人工部署不適合Ad-hoc網路,而且錨節點的成本比普通節點要高兩個數量級。
(5) 較短的覆蓋時間。
2.1 演算法分析
近些年提出很多典型的演算法,但都有各自比較明顯的優點和缺點。早期提出的質心演算法和APIT演算法要求有較高的錨節點密度,凸規劃演算法和MDS-MAP演算法需要集中式的計算;Euclidean演算法基於圍繞在錨節點周圍的節點的局部幾何拓撲,但距離的測量較為復雜。在所有演算法中Savarese等提出的Robust positioning演算法和Sav-vides等提出的N-hop multilateration演算法是典型的求精演算法,與其他演算法相比,是較為優秀的演算法。
2.1.1 Robust positioning演算法
Robust positioning演算法分為測距、定位和求精三階段,在測距階段,演算法採用了DV-hop演算法的思想,首先使用典型的距離矢量交換協議,使網路中所有節點獲得距錨節點的跳數(distance in hops)。第二階段,在獲得其他錨節點位置和相隔跳距後,錨節點計算網路平均每跳距離,然後將其作為一個校正值(correction)廣播至網路中。當接收到校正值後,節點根據跳數計算與錨節點距離。如圖1所示,錨節點L2計算出他的網路平均每跳距離為(40+75)/(2+5)=16.4 m。

⑤ 有關無線感測器網路中時間同步機制有哪些方法和策略

1  時間同步技術的重要性 
感測器節點的時鍾並不完美,會在時間上發生漂移,所以觀察到的時間對於網路中的節點來說是不同的。但很多網路協議的應用,都需要一個共同的時間以使得網路中的節點全部或部分在瞬間是同步的。 
第一,感測器節點需要彼此之間並行操作和協作去完成復雜的感測任務。如果在收集信息過程中,感測器節點缺乏統一的時間戳(即沒有同步),估計將是不準確的。 
第二,許多節能方案是利用時間同步來實現的。例如,感測器可以在適當的時候休眠(通過關閉感測器和收發器進入節能模式),在需要的時候再喚醒。在應用這種節能模式的時候,節點應該在同等的時間休眠和喚醒,也就是說當數據到來時,節點的接收器可以接收,這個需要感測器節點間精確的定時。 
2  時間同步技術所關注的主要性能參數 
時間同步技術的根本目的是為網路中節點的本地時鍾提供共同的時間戳。對無線感測器
網路WSN(Wireless Sensor Networks)[1]
的時間同步應主要應考慮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能量效率。同步的時間越長,消耗的能量越多,效率就越低。設計WSN的時間同步演算法需以考慮感測器節點有效的能量資源為前提。 
(2) 可擴展性和健壯性。時間同步機制應該支持網路中節點的數目或者密度的有效擴展,並保障一旦有節點失效時,餘下網路有效且功能健全。 
(3)精確度。針對不同的應用和目的,精確度的需求有所不用。 
(4)同步期限。節點需要保持時間同步的時間長度可以是瞬時的,也可以和網路的壽命一樣長。 
(5)有效同步范圍。可以給網路內所有節點提供時間,也可以給局部區域的節點提供時間。 
(6)成本和尺寸。同步可能需要特定的硬體,另外,體積的大小也影響同步機制的實現。 (7)最大誤差。一組感測器節點之間的最大時間差,或相對外部標准時間的最大差。 3  現有主要時間同步方法研究 
時間同步技術是研究WSN的重要問題,許多具體應用都需要感測器節點本地時鍾的同步,要求各種程度的同步精度。WSN具有自組織性、多跳性、動態拓撲性和資源受限性,尤其是節點的能量資源、計算能力、通信帶寬、存儲容量有限等特點,使時間同步方案有其特
殊的需求,也使得傳統的時間同步演算法不適合於這些網路[2]
。因此越來越多的研究集中在設
計適合WSN的時間同步演算法[3]
。針對WSN,目前已經從不同角度提出了許多新的時間同步演算法[4]
。 
3.1  成對(pair-wise)同步的雙向同步模式 
代表演算法是感測器網路時間同步協議TPSN(Timing-Sync Protocol for Sensor 
Networks)[5~6]
。目的是提供WSN整個網路范圍內節點間的時間同步。 
該演算法分兩步:分級和同步。第一步的目的是建立分級的拓撲網路,每個節點有個級別。只有一個節點與外界通信獲取外界時間,將其定為零級,叫做根節點,作為整個網路系統的時間源。在第二步,每個i級節點與i-1(上一級)級節點同步,最終所有的節點都與根節點同步,從而達到整個網路的時間同步。詳細的時間同步過程如圖 1 所示。 
 

圖1  TPSN 同步過程 
 
設R為上層節點,S為下層節點,傳播時間為d,兩節點的時間偏差為θ。同步過程由節點R廣播開始同步信息,節點S接收到信息以後,就開始准備時間同步過程。在T1時刻,節點S發送同步信息包,包含信息(T1),節點R在T2接收到同步信息,並記錄下接收時間T2,這里滿足關系:21TTd 
節點R在T3時刻發送回復信息包,包含信息(T1,T2,T3)。在T4時刻S接收到同步信息包,滿足關系:43TTd 
最後,節點S利用上述2個時間表達式可計算出的值:(21)(43)2
TTTT 
TPSN由於採用了在MAC層給同步包標記時間戳的方式,降低了發送端的不確定性,消除了訪問時間帶來的時間同步誤差,使得同步效果更加有效。並且,TPSN演算法對任意節點的同步誤差取決於它距離根節點的跳數,而與網路中節點總數無關,使TPSN同步精度不會隨節點數目增加而降級,從而使TPSN具有較好的擴展性。TPSN演算法的缺點是一旦根節點失效,就要重新選擇根節點,並重新進行分級和同步階段的處理,增加了計算和能量開銷,並隨著跳數的增加,同步誤差呈線性增長,准確性較低。另外,TPSN演算法沒有對時鍾的頻差進行估計,這使得它需要頻繁同步,完成一次同步能量消耗較大。 
3.2  接收方-接收方(Receiver-Receiver)模式 
代表演算法是參考廣播時間同步協議RBS(Reference Broadcast Synchronization)[7]
。RBS是典型的基於接收方-接收方的同步演算法,是Elson等人以「第三節點」實現同步的思想而提出的。該演算法中,利用無線數據鏈路層的廣播信道特性,基本思想為:節點(作為發
送者)通過物理層廣播周期性地向其鄰居節點(作為接收者)發送信標消息[10]
,鄰居節點記錄下廣播信標達到的時間,並把這個時間作為參考點與時鍾的讀數相比較。為了計算時鍾偏移,要交換對等鄰居節點間的時間戳,確定它們之間的時間偏移量,然後其中一個根據接收
到的時間差值來修改其本地的時間,從而實現時間同步[11]
。 
假如該演算法在網路中有n個接收節點m個參考廣播包,則任意一個節點接收到m個參考包後,會拿這些參考包到達的時間與其它n-1個接收節點接收到的參考包到達的時間進行比較,然後進行信息交換。圖2為RBS演算法的關鍵路徑示意圖。 
網路介面卡
關鍵路徑
接收者1
發送者
接收者2
 
圖2  RBS演算法的關鍵路徑示意圖 
 
其計算公式如下: 
,,1
1,:[,]()m
jkikkinjnoffsetijTTm
 其中n表示接收者的數量,m表示參考包的數量,,rbT表示接收節點r接收到參考包b時的時鍾。 

此演算法並不是同步發送者和接收者,而是使接收者彼此同步,有效避免了發送訪問時間對同步的影響,將發送方延遲的不確定性從關鍵路徑中排除,誤差的來源主要是傳輸時間和接收時間的不確定性,從而獲得了比利用節點間雙向信息交換實現同步的方法更高的精確度。這種方法的最大弊端是信息的交換次數太多,發送節點和接收節點之間、接收節點彼此之間,都要經過消息交換後才能達到同步。計算復雜度較高,網路流量開銷和能耗太大,不適合能量供應有限的場合。 
3.3  發送方-接收方(Sender-Receiver)模式 
基於發送方-接收方機制的時間同步演算法的基本原理是:發送節點發送包含本地時間戳的時間同步消息,接收節點記錄本地接收時間,並將其與同步消息中的時間戳進行比較,調整本地時鍾。基於這種方法提出的時間同步演算法有以下兩種。 
3.3.1  FTSP 演算法[8]
 
泛洪時間同步協議FTSP(Flooding Time Synchronization Protocol)由Vanderbilt大學Branislav Kusy等提出,目標是實現整個網路的時間同步且誤差控制在微秒級。該演算法用單個廣播消息實現發送節點與接收節點之間的時間同步。 
其特點為:(1)通過對收發過程的分析,把時延細分為發送中斷處理時延、編碼時延、傳播時延、解碼時延、位元組對齊時延、接收中斷處理時延,進一步降低時延的不確定度;(2)通過發射多個信令包,使得接收節點可以利用最小方差線性擬合技術估算自己和發送節點的頻率差和初相位差;(3)設計一套根節點選舉機制,針對節點失效、新節點加入、拓撲變化
等情況進行優化,適合於惡劣環境[12]
。 
FTSP演算法對時鍾漂移進行了線性回歸分析。此演算法考慮到在特定時間范圍內節點時鍾晶振頻率是穩定的,因此節點間時鍾偏移量與時間成線性關系,通過發送節點周期性廣播時間同步消息,接收節點取得多個數據對,構造最佳擬合直線,通過回歸直線,在誤差允許的時間間隔內,節點可直接通過它來計算某一時間節點間的時鍾偏移量而不必發送時間同步消息進行計算,從而減少了消息的發送次數並降低了系統能量開銷。 
FTSP結合TPSN和RBS的優點,不僅排除了發送方延遲的影響,而且對報文傳輸中接收方的不確定延遲(如中斷處理時間、位元組對齊時間、硬體編解碼時間等)做了有效的估計。多跳的FTSP協議採用層次結構,根節點為同步源,可以適應大量感測器節點,對網路拓撲結構的變化和根節點的失效有健壯性,精確度較好。該演算法通過採用MAC層時間戳和線性回歸偏差補償彌補相關的錯誤源,通過對一個數據包打多個時戳,進而取平均和濾除抖動較大的時戳,大大降低了中斷和解碼時間的影響。FTSP 採用洪泛的方式向遠方節點傳遞時間基準節點的時間信息,洪泛的時間信息可由中轉節點生成,因此誤差累積不可避免。另外,FTSP的功耗和帶寬的開銷巨大。 
3.3.2  DMTS 演算法[9]
 
延遲測量時間同步DMTS (delay measurement time synchronization) 演算法的同步機制是基於發送方-接收方的同步機制。DMTS 演算法的實現策略是犧牲部分時間同步精度換取較低的計算復雜度和能耗,是一種能量消耗輕的時間同步演算法。 
DMTS演算法的基本原理為:選擇一個節點作為時間主節點廣播同步時間,所有接收節點通過精確地測量從發送節點到接收節點的單向時間廣播消息的延遲並結合發送節點時間戳,計算出時間調整值,接收節點設置它的時間為接收到消息攜帶的時間加上廣播消息的傳輸延遲,調整自己的邏輯時鍾值以和基準點達成同步,這樣所有得到廣播消息的節點都與主節點進行時間同步。發送節點和接收節點的時間延遲dt可由21()dtnttt得出。其中,nt為發送前導碼和起始字元所需的時間,n為發送的信息位個數,t為發送一位所需時間;1t為接收節點在消息到達時的本地時間;2t為接收節點在調整自己的時鍾之前的那一時刻記錄的本地時間,21()tt是接收處理延遲。 

DMTS 演算法的優點是結合鏈路層打時間戳和時延估計等技術,消除了發送時延和訪問時延的影響,演算法簡單,通信開銷小。但DMTS演算法沒有估計時鍾的頻率偏差,時鍾保持同步的時間較短,沒有對位偏移產生的時間延遲進行估計,也沒有消除時鍾計時精度對同步精度的影響,因此其同步精度比FTSP略有下降,不適用於定位等要求高精度同步的應用。 
基於發送方-接收方單向同步機制的演算法在上述三類方法中需要發送的時間同步消息數目最少。發送節點只要發送一次同步消息,因而具有較低的網路流量開銷和復雜度,減少了系統能耗。 
4  結論 
文章介紹了WSN時間同步演算法的類型以及各自具有代表性的演算法,分析了各演算法的設計原理和優缺點。這些協議解決了WSN中時間同步所遇到的主要問題,但對於大型網路,已有的方法或多或少存在著一些問題:擴展性差、穩定性不高、收斂速度變慢、網路通信沖突、能耗增大。今後的研究熱點將集中在節能和時間同步的安全性方面。這將對演算法的容錯性、有效范圍和可擴展性提出更高的要求。 

⑥ 無線感測器網路研究什麼,和ZigBee什麼關系關於無線感測器網路,有研究路由算發,研究拓樸控制的

無線網路,一是無線傳輸的硬體,有400M、900M、2.4G等頻段,以及不同的功率等級;二是通訊協議,各無線設備之間的數據傳輸協議。
zigbee是無線網路的一種形式,包含協議層;cc2530隻是一種晶元,無線通訊的硬體晶元。

⑦ 無線感測器網路組網要素有哪些

無線感測器網路的實現需要自組織(Ad hoc)網路技術。盡管已有許多Ad hoc網路的協議和演算法,但並不能夠滿足感測器網路的需求。具體來說,相對於一般意義上的自組織網路,感測器網路有以下一些特色,需要在體系結構的設計中特殊考慮[2]。(1)無線感測器網路中的節點數目高出Ad hoc網路節點數目幾個數量級,這就對感測器網路的可擴展性提出了要求。由於感測器節點的數目多開銷大,感測器網路通常不具備全球唯一的地址標識,這使得感測器網路的網路層和傳輸層相對於一般網路而言,有很大的簡化。此外,由於感測器網路節點眾多,因此,單個節點的價格對於整個感測器網路的成本而言非常重要。(2)自組織感測器網路最大的特點就是能量受限。感測器節點受環境的限制,通常由電量有限且不可更換的電池供電,所以在考慮感測器網路體系結構以及各層協議設計時,節能是設計的主要考慮目標之一。(3)由於感測器網路應用的環境的特殊性、無線信道不穩定以及能源受限的特點,感測器網路節點受損的概率遠大於傳統網路節點,因此自組織網路的健壯性保障是必須的以保證部分感測器網路的損壞不會影響到全局任務的進行。(4)感測器節點高密度部署,網路拓撲結構變化快,對於拓撲結構的維護也提出了挑戰。 http://www.schneider-electric.cn/sites/china/cn/procts-services/automation-control/procts-offer/function-presentation.page?p_function_id=5007

⑧ 無線感測器網路

無線感測器網路(wirelesssensornetwork,WSN)是綜合了感測器技術、嵌入式計算機技術、分布式信息處理技術和無線通信技術,能夠協作地實時監測、感知和採集網路分布區域內的各種環境或監測對象的信息,並對這些數據進行處理,獲得詳盡而准確的信息。傳送到需要這些信息的用戶。它是由部署在監測區域內大量的廉價微型感測器節點組成,通過無線通信方式形成一個多跳的自組織的網路系統。感測器、感知對象和觀察者構成了感測器網路的三要素。
無線感測器網路作為當今信息領域新的研究熱點,涉及到許多學科交叉的研究領域,要解決的關鍵技術很多,比如:網路拓撲控制、網路協議、網路安全、時間同步、定位技術、數據融合、數據管理、無線通信技術等方面,同時還要考慮感測器的電源和節能等問題。
所謂部署問題,就是在一定的區域內,通過適當的策略布置感測器節點以滿足某種特定的需求。優化節點數目和節點分布形式,高效利用有限的感測器網路資源,最大程度地降低網路能耗,均是節點部署時應注意的問題。
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網路的覆蓋問題、連通問題和能耗問題3個方面。
基於節點部署方式的覆蓋:1)確定性覆蓋2)自組織覆蓋
基於網格的覆蓋:1)方形網格2)菱形網格
被監測目標狀態的覆蓋:1)靜態目標覆蓋2)動態目標覆蓋
連通問題可描述為在感測器節點能量有限,感知、通信和計算能力受限的情況下,採用一定的策略(通常設計有效的演算法)在目標區域中部署感測器節點,使得網路中的各個活躍節點之間能夠通過一跳或多跳方式進行通信。連通問題涉及到節點通信距離和通信范圍的概念。連通問題分為兩類:純連通與路由連通。
覆蓋中的節能對於覆蓋問題,通常採用節點集輪換機制來調度節點的活躍/休眠時間。連通中的節能針對連通問題,也可採用節點集輪換機制與調整節點通信距離的方法。而文獻中涉及最多的主要是從節約網路能量和平衡節點剩餘能量的角度進行路由協議的研究。

⑨ 無線感測器網路 aoa演算法是怎麼實現的

無線感測器網路通常採用電池供電,放置在沒有基礎結構的地方,節點的通信能力十分有限。 這就要求感測器節點具有自組織的能力,自動形成轉發監測數據的多跳無線網路。本文提出一種簡單、易實現的自組織協議,選用MSP430F149單片機設計微型感測器節點,並實現了一種低功耗無線網路

⑩ 無線感測器網路定位演算法如何模擬如何對已有演算法進行改進實際工作中,研究無線感測器需要哪些知識

數學,優化用的,具體什麼忘了,以前老師講過
另外誤差本身也不單單是受到演算法的影響,應該說是一個系統工程
我本來也想做定位演算法優化的,後來又不想搞了,手頭還有幾本WSN的書,可以低價轉讓呵
還有幾篇paper
這么說吧,思路是這樣的,先早幾篇這方面的論文,拿來反復閱讀,然後根據這些論文對於的reference你能大概了解這個領域(某文章被引用的次數多那意義也不一般,google有個搜學術論文的可以看到引用次數)。讀這些paper本身是比較吃力的,可能幾天才能讀懂一篇。這樣大概你就能了解定位演算法這塊前輩們都已經做到什麼程度了,然後你再搜一些新近發表的paper看看他們都是幹嘛,然後你覺得還能在人家的基礎上做點什麼就ok了。
除非真要搞研究,否則一句話,拿文憑,早點畢業,別去淌這個水,現在社會金錢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