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模擬量輸出模塊AO和AI的作用是什麼
AO-模擬量輸出模塊可接收串口命令並能夠根據命令輸出對應的模擬量信號,廣泛應用於各行業的控制系統。
AI-模擬量輸入,模擬量輸入的物理量有溫度、壓力、流量等,這些物理量由相應的感測器感應測得,往往經過變送器轉變為電信號送入控制器的模擬輸入口。
DI-是開關量輸入信號,是現場信號進入DCS系統的報警顯示信號所謂數字信號,及高電平1和低電平0,在控制上也就是斷開或閉合,DI就是一個開關量的輸入信號,給PLC或DCS一個斷開和閉合的命令,和常開啟動按鈕開關一樣,按下就是一個閉合信號;常用於狀態的顯示。
DO是開關量輸出信號,是DCS系統發出命令控制現場的電動機或其它電動設備。
(1)無線感測器網路處理器模塊作用擴展閱讀
DCS的結構
從結構上劃分,DCS包括過程級、操作級和管理級。過程級主要由過程式控制制站、I/O單元和現場儀表組成,是系統控制功能的主要實施部分。操作級包括:操作員站和工程師站,完成系統的操作和組態。管理級主要是指工廠管理信息系統(MIS系統),作為DCS更高層次的應用,目前國內紙行業應用到這一層的系統較少。
DCS的控製程序:DCS的控制決策是由過程式控制制站完成的,所以控製程序是由過程式控制制站執行的。
過程式控制制站的組成:
DCS的過程式控制制站是一個完整的計算機系統,主要由電源、CPU(中央處理器)、網路介面和I/O組成
I/O:控制系統需要建立信號的輸入和輸出通道,這就是I/O。DCS中的I/O一般是模塊化的,一個I/O模塊上有一個或多個I/O通道,用來連接感測器和執行器(調節閥)。
I/O單元:通常,一個過程式控制制站是有幾個機架組成,每個機架可以擺放一定數量的模塊。CPU所在的機架被稱為CPU單元,同一個過程站中只能有一個CPU單元,其他只用來擺放I/O模塊的機架就是I/O單元。
Ⅱ 感測網是幹啥的
感測網的定義為隨機分布的集成有感測器、數據處理單元和通信單元的微小節點,通過自組織的方式構成的無線網路。
微小節點,通過自組織的方式構成的無線網路。
目錄感測網功能中國感測網無線感測網感測網與物聯網展開感測網功能中國感測網無線感測網感測網與物聯網展開
編輯本段感測網功能藉助於節點中內置的感測器測量周邊環境中的熱、紅外、聲納、雷達和地震波信號,從而探測包括溫度、濕度、雜訊、光強度、壓力、土壤成分、移動物體的大
無線感測網節點狀態切換示意圖
小、速度和方向等物質現象。
以互聯網為代表的計算機網路技術是
二十世紀計算機科學的一項偉大成果,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深刻的變化,然而在目前,網路功能再強大,網路世界再豐富,也終究是虛擬的,它與我們所生活的現
實世界還是相隔的,在網路世界中,很難感知現實世界,很多事情還是不可能的,時代呼喚著新的網路技術。感測網路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的全新網路技
術,它綜合了感測器、低功耗、通訊以及微機電等等技術,可以預見,在不久的將來,感測網路將給我們的生活方式帶來革命性的變化。
無線感測網起源無線感測網路技術是典型的具有交叉學科性質的軍民兩用戰略高技術,可以廣泛應用於國防軍事、國家安全、環境科學、交通管理、災害預測、醫療衛生、製造業、城市信息化建設等領域。無線感測器網路(WSNs)是由許許多多功能相同或不同的無線感測器節點組成,每一個感測器節點由數據採集模塊(感測器、A/D轉換器)、數據處理和控制模塊(微處理器、存儲器)、
通信模塊(無線收發器)和供電模塊(電池、DC/AC能量轉換器)等組成。近期微電子機械加工技術的發展為感測器的微型化提供了可能,微處理技術的發展促
進了感測器的智能化,通過MEMS技術和射頻(RF)通信技術的融合促進了無線感測器及其網路的誕生。傳統的感測器正逐步實現微型化、智能化、信息化、網
絡化,正經歷著一個從傳統感測器(Dumb Sensor)→智能感測器(Smart Sensor)→嵌入式Web感測器(Embedded Web
Sensor)的內涵不斷豐富的發展過程。分類國際上比較有代表性和影響力的無線感測網路實
用和研發項目有遙控戰場感測器系統(Remote Battlefield Sensor System,簡稱 REMBASS
--倫巴斯)、網路中心戰(NCW)及靈巧感測器網路(SSW))、智能塵(smart st)、Intel?Mote、Smart
-Its項目、SensIT、SeaWeb、行為習性監控(Habitat Monitoring)項目、英國國家網格等。尤其是今年最新試製成功的低成本美軍「狼群」地面無線感測器網路標志著電子戰領域技戰術的最新突破。俄亥俄州正在開發「沙地直線」(A Line in the Sand)無線感測器網路系統。這個系統能夠散射電子絆網(tripwires)到任何地方,以偵測運動的高金屬含量目標。民用方面,美日等發達國家在對該技術不斷研發的基礎上在多領域進行了應用。轉折點英特爾與加利福尼亞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正領導著微塵技術的研究工作。他們成功創建了瓶蓋大小的全功能感測器,可以執行計算、檢測與通信等功能。2002年,英特爾研究實驗室研究人員將處方葯瓶大小的32個感測器連進互聯網,以讀出緬因州「大
鴨島」上的氣候,評價一種海燕巢的條件。而2003年第二季度,他們換用150個安有D型微型電池的第二代感測器,來評估這些鳥巢的條件。他們的目的是讓
世界各國研究人員實現無入侵式及無破壞式的、對敏感野生動物及其棲居地的監測。該公司開發出了用於家庭護理的無線感測器網路系統。根據演示,試制系統通過
在鞋、傢具,以及家用電器中嵌入半導體感測器,幫助老年人、阿爾茨海默氏病患者,以及殘障人士的家庭生活。該系統利用無線通信將各感測器聯網,可高效傳遞必要的信息,從而方便病人接受護理,還可以減輕護理人員的負擔。該無線感測器網路系統是英特爾公司在阿爾茨海默氏病患者家庭的合作下,歷時一年研究完成的,2004年下半年開始試用。
日立製作所與YRP泛在網路化研究所2004年11月24日宣布開發出了全球體積最小的感測器網路終端。該終端為安裝電池的有源無線終端,可以搭載溫度、亮度、紅外線、加速度等各種感測器。設想應用於大樓與家庭的無線感測器以及安全管理方面。
三菱電機日前開發成功了一種設想用於感測器網路的小型低耗電無線模塊。能夠使用特定小功率無線構築對等(Ad-hoc)網路。目標是取代目前利用專線構築的家用安全網路,計劃2005年~2006年達到實用水平。具體而言,與紅外線感測器配合,檢測是否有人、與加速度感測器配合,檢測窗玻璃和傢具的振動、與磁感測器配合,檢測門的開關,等等。
在舊金山,200
個聯網微塵已被部署在金門大橋。這些微塵用於確定大橋從一邊到另一邊的擺動距離—可以精確到在強風中為幾英尺。當微塵檢測出移動距離時,它將把該信息通過
微型計算機網路傳遞出去。信息最後到達一台更強大的計算機進行數據分析。任何與當前天氣情況不吻合的異常讀數都可能預示著大橋存在隱患。驕傲我國現代意義的無線感測網及其應用研究幾乎與發達國家同步啟動,1999年首次正式出現於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試點領域方向研究》的信息與自動化領域研究報告中,作為該領域提出的五個重大項目之一。隨著知識創新工程試點工作的深入,2001年中科院依託上海微
系統所成立微系統研究與發展中心,引領院內的相關工作,並通過該中心在無線感測網的方向上陸續部署了若乾重大研究項目和方向性項目,參加單位包括上海微系
統所、聲學所、微電子所、半導體所、電子所、軟體所、中科大等十餘個校所,初步建立感測網路系統研究平台,在無線智能感測網路通信技術、微型感測器、感測器節點、簇點和應用系統等方面取得很大的進展,2004年9月相關成果在北京進行了大規模外場演示,部分成果已在實際工程系統中使用。國內的許多高校也掀起了無線感測器網路的研究熱潮。清華大學、中國科技大學、浙江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天津大學、南開大學、北京郵電大學、東北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西南交通大學、沈陽理工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等單位紛紛開展了有關無線感測器網路方面的基礎研究工作。一些企業如中興通訊公司等單位也加入無線感測器網路研究的行列。應用感測網[1]在民用方面,涉及城市公共安全、公共衛生、安全生產、智能交通、智能家居、環境監控等領域。國內從事感測網應用的大企業目前為數不多,小企業呈現蓬勃發展的勢頭。北京鼎天軟體有限公司,主要從事城市公共安全應急指揮系統建設,已經承擔揚州電子政務和揚州應急指揮系統。上海電器科學研究院主要從事智能交通方面的工程,已經承擔上海市內、外環智能交通工程。嘉興中科無線感測網科技有限公司在數字航道、城市應急系統、機場監控等方面有較好的技術背景,相關項目工程正在進行中。沈陽東軟、北大青鳥、億陽信通等企業也在感測網應用方面有所涉足,目前主要在電子政務方面,正在向公共安全應急指揮系統進發。
Ⅲ 無線感測器網路和嵌入式系統開發這兩個研究方向,哪一個更有前途
嵌入式系統開發更好找工作,信我的沒錯,無線感測器網路太偏技術一般猜嫌不好找,嵌入式的高枯東西現在越來越多,穗念手以後更是所以肯定好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