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北太平村山東省東營市河口區義和鎮下轄村
北太平村,位於山東省東營市河口區義和鎮,是一個在解放後經濟和社會面貌發生顯著變化的村莊。隨著國家政策的推動和經濟的持續發展,村民的生活水平和收入水平不斷提升。例如,到2006年,北太平村已有超過60%的戶數住上了磚瓦房,電視的普及率高達100%,超過30%的家庭擁有了電冰箱,超過40%的家庭使用了洗衣機,固定電話的安裝率達到了95%,手機的普及率也達到了100%,摩托車和三輪車的擁有率均為70%,而轎車和客貨車的總數達到了8輛。這些數據直觀地反映了北太平村在住房、電器、通訊和交通方面的發展和改善。
經濟收入方面,北太平村的主要經濟來源是糧食和棉花的種植,部分村民也參與了家畜養殖,同時在農閑時節,村民們還會從事建築勞務。2006年,全村人均收入達到了4897元,展現出農業與勞務經濟的雙重收益。
在文教衛生領域,北太平村的教育設施得到了長足的發展。1956年,北太平村創辦了小學,1994年,適齡學生轉至三合聯小就讀,入學率達到100%,教育基礎得到了鞏固。此外,北太平村還設有黨員電教室,於2002年實行了合作醫療制度,參保率達到90%,為村民提供了基本的醫療保障。
計劃生育政策在北太平村得到了有效實施。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國家提倡計劃生育,實施「晚、稀、少」的生育政策,同時採取結扎節育措施。進入上世紀80年代,村內廣泛宣傳「一對夫婦只生一個孩子」的政策,嚴格遵守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有效控制了人口增長,提高了人口素質。到2006年,北太平村的出生率控制在3-7‰以下,獨生子女領證率達到了100%。
在社會保障方面,北太平村在1992年實行了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2006年全村參加社會養老保險的比例達到了54%,同時有20人參加了其他保險,占村人口的8%。村民就醫實行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參保率達到了90%,為村民提供了醫療保障。此外,針對五保戶、重殘貧困戶、70歲以上老人等群體,北太平村每年提供相應的救濟和補助,確保了弱勢群體的基本生活需求。
北太平村的歷史沿革豐富多樣,從1939年的日寇大掃盪,到1946年農救會的成立,再到1947年婦救會的成立,以及在1953年成立的北太平村生產大隊、民兵基幹隊和團支部,直至1964年貧下中農協會、1965年婦代會的成立,1968年革委會的建立,1972年民兵連的成立,1976年管委會的成立,直至1984年恢復鄉村建制,建立村民委員會。北太平村的歷史見證著國家政策的變遷和社會經濟的發展。
1984年,北太平村恢復鄉村建制,建立村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主任選舉工作順利進行。此後,北太平村持續推進村民自治,通過民主選舉產生村委會成員,建立民主理財小組,實行村級財務鄉鎮管理監督制度,建立村務公開欄,定期進行村務公開,推動村務工作實現民主化、制度化。2002年,北太平村開始實行村幹部集中辦公制度,進一步提升了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
(1)東營河口手機網路信號不好擴展閱讀
北太平村隸屬於山東省東營市河口區義和鎮,位於義和鎮政府駐地南2公里處,北鄰三頃三村0.5公里,南距南太平村0.5公里,東靠一分乾渠,西距雙泉村2公里。全村區域面積60公頃,其中耕地面積545畝。2006年全村總戶數73戶,總人口258人,其中男性131人,女性12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