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無線網路 » 無線感測器網路通信協議的構成
擴展閱讀
蘋果妹妹港蘋果電腦 2024-10-30 16:56:56

無線感測器網路通信協議的構成

發布時間: 2024-07-13 12:43:55

1. 無線感測器網路通信協議的目錄

第1章 無線感測器網路概述
1.1 引言
1.2 無線感測器網路介紹
1.2.1 無線感測器網路體系結構
1.2.2 無線感測器網路的特點和關鍵技術
1.2.3 無線感測器網路的應用
1.3 無線感測器網路路由演算法
1.3.1 無線感測器網路路由演算法研究的主要思路
1.3.2 無線感測器網路路由演算法的分類
1.3.3 無線感測器網路QoS路由演算法研究的基本思想
1.3.4 無線感測器網路QoS路由演算法研究的分類
1.3.5 平面路由的主流演算法
1.3.6 分簇路由的主流演算法
1.4 ZigBee技術
1.4.1 ZigBee技術的特點
1.4.2 ZigBee協議框架
1.4.3 ZigBee的網路拓撲結構
1.5 無線感測器安全研究
1.5.1 無線感測器網路的安全需求
1.5.2 無線感測器網路安全的研究進展
1.5.3 無線感測器網路安全的研究方向
1.6 水下感測器網路
1.7 無線感測器網路定位
1.7.1 存在的問題
1.7.2 性能評價
1.7.3 基於測距的定位方法
1.7.4 非測距定位演算法
1.7.5 移動節點定位
第2章 無線感測器網路的分布式能量有效非均勻成簇演算法
2.1 引言
2.2 相關研究工作
2.2.1 單跳成簇演算法
2.2.2 多跳成簇演算法
2.3 DEEUC成簇路由演算法
2.3.1 網路模型
2.3.2 DEEUC成簇演算法
2.3.3 候選簇頭的產生
2.3.4 估計平均能量
2.3.5 最終簇頭的產生
2.3.6 平衡簇頭區節點能量
2.3.7 演算法分析
2.4 模擬和分析
2.5 結論及下一步工作
參考文獻
第3章 無線感測器網路分簇多跳能量均衡路由演算法
3.1 無線傳輸能量模型
3.2 無線感測器網路路由策略研究
3.2.1 平面路由
3.2.2 單跳分簇路由演算法研究
3.2.3 多跳層次路由演算法研究
3.3 LEACH-L演算法
3.3.1 LEACH-L的改進思路
3.3.2 LEACH-L演算法模型
3.3.3 LEACH-L描述
3.4 LEACH-L的分析
3.5 實驗模擬
3.5.1 評價參數
3.5.2 模擬環境
3.5.3 模擬結果
3.6 總結及未來的工作
3.6.1 總結
3.6.2 未來的工作
參考文獻
第4章 基於生成樹的無線感測器網路分簇通信協議
4.1 引言
4.2 無線傳輸能量模型
4.3 基於時間延遲機制的分簇演算法(CHTD)
4.3.1 CHTD的改進思路
4.3.2 CHTD簇頭的產生
4.3.3 CHTD簇頭數目的確定
4.3.4 CHTD最優簇半徑
4.3.5 CHTD描述
4.3.6 CHTD的特性
4.4 CHTD簇數據傳輸研究
4.4.1 引言
4.4.2 改進的CHTD演算法(CHTD-M)
4.4.3 CHTD-M的分析
4.5 模擬分析
4.5.1 生命周期
4.5.2 接收數據包量
4.5.3 能量消耗
4.5.4 負載均衡
4.6 總結及未來的工作
4.6.1 總結
4.6.2 未來的工作
參考文獻
第5章 基於自適應蟻群系統的感測器網路QoS路由演算法
5.1 引言
5.2 蟻群演算法
5.3 APAS演算法的信息素自適應機制
5.4 APAS演算法的揮發系數自適應機制
5.5 APAS演算法的QoS改進參數
5.6 APAS演算法的信息素分發機制
5.7 APAS演算法的定向廣播機制
5.8 模擬實驗及結果分析
5.8.1 模擬環境
5.8.2 模擬結果及分析
5.9 總結及未來的工作
5.9.1 總結
5.9.2 未來的工作
參考文獻
第6章 無線感測器網路簇頭選擇演算法
6.1 引言
6.2 LEACH NEW演算法
6.2.1 網路模型
6.2.2 LEACH NEW簇頭選擇機制
6.2.3 簇的生成
6.2.4 簇頭間多跳路徑的建立
6.3 模擬實現
6.4 結論及未來的工作
參考文獻
第7章 水下無線感測網路中基於向量的低延遲轉發協議
7.1 引言
7.2 相關工作
7.3 網路模型
7.3.1 問題的數學描述
7.3.2 網路模型
7.4 基於向量的低延遲轉發協議
7.4.1 基於向量轉發協議的分析
7.4.2 基於向量的低延遲轉發演算法
7.5 模擬實驗
7.5.1 模擬環境
7.5.2 模擬分析
7.6 總結
參考文獻
第8章 無線感測器網路數據融合演算法研究
8.1 引言
8.2 節能路由演算法
8.2.1 平面式路由演算法
8.2.2 層狀式路由演算法
8.3 數據融合模型
8.3.1 數據融合系統
8.3.2 LEACH簇頭選擇演算法
8.3.3 簇內融合路徑
8.3.4 環境設定和能耗公式
8.4 數據融合模擬
8.4.1 模擬分析
8.4.2 模擬結果分析
8.5 結論
參考文獻
第9章 無線感測器網路相關技術
9.1 超寬頻技術
9.1.1 系統結構的實現比較簡單
9.1.2 空間傳輸容量大
9.1.3 多徑分辨能力強
9.1.4 安全性高
9.1.5 定位精確
9.2 物聯網技術
9.2.1 物聯網原理
9.2.2 物聯網的背景與前景
9.3 雲計算技術
9.3.1 SaaS軟體即服務
9.3.2 公用/效用計算
9.3.3 雲計算領域的Web服務
9.4 認知無線電技術
9.4.1 傳統的Ad-hoc方式中無線感測器網路的不足
9.4.2 在ZigBee無線感測器網路中的應用
參考文獻
第10章 無線感測器網路應用
10.1 軍事應用
10.2 農業應用
10.3 環保監測
10.4 建築應用
10.5 醫療監護
10.6 工業應用
10.6.1 工業安全
10.6.2 先進製造
10.6.3 交通控制管理
10.6.4 倉儲物流管理
10.7 空間、海洋探索
10.8 智能家居應用

2. 綆榪版棤綰誇紶鎰熷櫒緗戠粶mac鍗忚鐨勫垎綾葷殑鏂瑰紡鍐呭

鏃犵嚎浼犳劅鍣ㄧ綉緇淢AC鍗忚鐨勫垎綾諱富瑕佸寘鎷浠ヤ笅鍑犵嶆柟寮


1. 鍩轟簬絝炰簤鐨凪AC鍗忚錛氭ょ被鍗忚鍏佽稿氫釜浼犳劅鍣ㄩ氳繃絝炰簤鐨勬柟寮忓叡浜鏃犵嚎淇¢亾璧勬簮銆傛瘡涓浼犳劅鍣ㄩ兘鏈変竴涓鍙戦佹暟鎹鐨勬椂鏈虹獥鍙o紝鍙鏈夋垚鍔熻幏寰椾俊閬撲嬌鐢ㄦ潈鐨勪紶鎰熷櫒鎵嶈兘鍦ㄥ綋鍓嶆椂鍒誨彂閫佹暟鎹銆傝繖縐嶅崗璁涓昏佸叧娉ㄧ殑鏄濡備綍閫氳繃絝炰簤絳栫暐鏈夋晥閬垮厤紕版挒錛屽悓鏃剁『淇濇暟鎹鐨勫彲闈犱紶杈撱傜珵浜夋柟寮忓彲浠ユ槸鍩轟簬姒傜巼鐨勪篃鍙浠ユ槸杞璇㈡満鍒躲傝繖浜涘崗璁閫傜敤浜庤礋杞借緝杞葷殑緗戠粶鐜澧冿紝鍙浠ユ湁鏁堝埄鐢ㄦ湁闄愮殑緗戠粶璧勬簮銆


2. 鍩轟簬璋冨害鐨凪AC鍗忚錛氳皟搴MAC鍗忚閫氬父鐢ㄤ簬瀵規椂闂磋繘琛屼弗鏍肩$悊鍒掑垎鐨勭綉緇滃満鏅銆備紶鎰熷櫒鏍規嵁浜嬪厛鍒嗛厤鐨勬椂闂寸墖榪涜屾暟鎹閫氫俊錛岀『淇濅簡緗戠粶鐨勭『瀹氭э紝騫墮伩鍏嶄簡鍐茬獊鍙戠敓銆傝繖縐嶇被鍨嬬殑鍗忚甯哥敤浜庨渶瑕佸ぇ閲忓悓姝ユ搷浣滃拰瀹炴椂鎬ц佹眰杈冮珮鐨勫簲鐢ㄥ満鏅錛屽傚伐涓氳嚜鍔ㄥ寲鍜屾櫤鑳戒氦閫氱郴緇熴傝皟搴﹀崗璁鍙浠ョ『淇濆叧閿浠誨姟浼樺厛澶勭悊錛屼粠鑰岀『淇濈綉緇滅殑紼沖畾鎬у拰楂樻晥鎬с


3. 娣峰悎鍨嬬殑MAC鍗忚錛氭煇浜涙儏鍐典笅錛屽崟涓綾誨瀷鐨凪AC鍗忚鏃犳硶婊¤凍鏃犵嚎浼犳劅鍣ㄧ綉緇滅殑鍏ㄩ儴闇奼傘傚洜姝わ紝娣峰悎浣跨敤涓嶅悓鏈哄埗鐨凪AC鍗忚琚璁捐″嚭鏉ワ紝緇撳悎浜嗙珵浜夊拰璋冨害鐨勪紭鍔匡紝浠ユ湡鍦ㄤ笉鍚岀綉緇滄潯浠朵笅閮借兘鎻愪緵杈冨ソ鐨勬ц兘琛ㄧ幇銆傛販鍚堝崗璁鑳藉熻嚜閫傚簲鍦板垏鎹㈠伐浣滄ā寮忥紝濡傚湪璐熻澆杈冭交鏃墮噰鐢ㄥ熀浜庣珵浜夌殑鍗忚浠ヨ妭鐪佽兘鑰楋紝鍦ㄩ渶瑕佸悓姝ュ拰瀹炴椂鎬ч珮鐨勫満鏅涓嬮噰鐢ㄥ熀浜庤皟搴︾殑鍗忚銆傝繖縐嶇伒媧繪т嬌寰楁販鍚圡AC鍗忚鏇村姞閫傚簲澶氬彉鐨勭綉緇滅幆澧冦


鎬諱綋鏉ヨ達紝鏃犵嚎浼犳劅鍣ㄧ綉緇滅殑MAC鍗忚璁捐¢渶瑕佽冭檻緗戠粶鐨勭壒鎬э紝濡傚疄鏃舵с佸彲闈犳с佽兘鑰楃瓑鍥犵礌銆備笉鍚岀被鍨嬬殑MAC鍗忚鍦ㄤ笉鍚岀殑搴旂敤鍦烘櫙涓嬪悇鏈変紭鍔匡紝閫夋嫨閫傚悎鐨凪AC鍗忚鏈夊姪浜庢彁楂樻棤綰誇紶鎰熷櫒緗戠粶鐨勬ц兘鍜屾晥鐜囥

3. zigbee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核心是什麼

zigbee是由物聯網、感測器、無線感測器網路、Zigbee四部分組成。核心部分是zigbee。
ZigBee是基於IEEE802.15.4標準的低功耗區域網協議。根據國際標准規定,ZigBee技術是一種短距離、低功耗的無線通信技術。這一名稱(又稱紫蜂協議)來源於蜜蜂的八字舞,由於蜜蜂(bee)是靠飛翔和「嗡嗡」(zig)地抖動翅膀的「舞蹈」來與同伴傳遞花粉所在方位信息,也就是說蜜蜂依靠這樣的方式構成了群體中的通信網路。其特點是近距離、低復雜度、自組織、低功耗、低數據速率。主要適合用於自動控制和遠程式控制制領域,可以嵌入各種設備。簡而言之,ZigBee就是一種便宜的,低功耗的近距離無線組網通訊技術。ZigBee是一種低速短距離傳輸的無線網路協議。ZigBee協議從下到上分別為物理層(PHY)、媒體訪問控制層(MAC)、傳輸層(TL)、網路層(NWK)、應用層(APL)等。其中物理層和媒體訪問控制層遵循IEEE 802.15.4標準的規定。

4. 鏃犵嚎浼犳劅鍣ㄧ綉緇滃師鐞嗘槸浠涔堝強鏂


鏃犵嚎浼犳劅鍣ㄧ綉緇滃師鐞嗗強鏂規硶
鏃犵嚎浼犳劅鍣ㄧ綉緇(WirelessSensorNetwork,WSN)鏄涓縐嶅垎甯冨紡鐨勬棤綰塊氫俊緋葷粺錛岀敱澶ч噺鐨勪紶鎰熷櫒鑺傜偣緇勬垚錛屾瘡涓鑺傜偣鍙浠ユ崟鎹夊懆鍥寸殑鐜澧冩暟鎹騫惰繘琛屾棤綰塊氫俊錛屼粠鑰屽疄鐜頒俊鎮鐨勯泦涓澶勭悊鍜屼紶杈撱
WSN鐨勫師鐞嗕富瑕佸寘鎷浠ヤ笅鍑犱釜鏂歸潰錛
1.浼犳劅鍣ㄨ妭鐐癸細WSN鐢卞ぇ閲忕殑浼犳劅鍣ㄨ妭鐐圭粍鎴愶紝姣忎釜鑺傜偣鍙浠ラ氳繃浼犳劅鍣ㄨ懼囨崟鎹夊懆鍥寸幆澧冪殑淇℃伅錛屽苟灝嗕俊鎮閫氳繃鏃犵嚎閫氫俊鎶鏈浼犻佺粰鍏朵粬鑺傜偣鎴栨湇鍔″櫒銆
2.鏃犵嚎閫氫俊錛歐SN浣跨敤鏃犵嚎閫氫俊鎶鏈錛屽寘鎷钃濈墮銆乑igbee銆乄i-Fi絳夛紝浠ュ疄鐜頒紶鎰熷櫒鑺傜偣涔嬮棿鐨勯氫俊銆
3.鑷緇勭粐緗戠粶錛歐SN涓鐨勮妭鐐瑰彲浠ヨ嚜涓葷粍緇囧艦鎴愮綉緇滐紝浠庤屽疄鐜頒俊鎮鐨勪紶杈撳拰澶勭悊銆
4.鐢墊簮綆$悊錛氱敱浜嶹SN涓鐨勮妭鐐歸氬父浣跨敤鐢墊睜浣滀負鐢墊簮錛屽洜姝WSN涓闇瑕佽繘琛岀數婧愮$悊錛屼互淇濊瘉鑺傜偣鐨勬e父榪愯屻
WSN鐨勬柟娉曚富瑕佸寘鎷浠ヤ笅鍑犵嶏細
1.璺鐢卞崗璁錛歐SN涓鐨勮妭鐐瑰彲浠ラ氳繃璺鐢卞崗璁錛屽侫ODV銆丏SR銆丏ijkstra綆楁硶絳夛紝瀹炵幇淇℃伅鐨勪紶杈撳拰澶勭悊銆
2.鏁版嵁澶勭悊錛歐SN涓闇瑕佸規崟鎹夊埌鐨勬暟鎹榪涜屽勭悊錛屽寘鎷鏁版嵁榪囨護銆佽瀺鍚堛佽В鐮佺瓑錛屼互瀹炵幇瀵圭幆澧冩暟鎹鐨勬湁鏁堝埄鐢ㄣ
3.鏁版嵁瀛樺偍錛歐SN涓闇瑕佸規崟鎹夊埌鐨勬暟鎹榪涜屽瓨鍌錛屼互渚垮悗緇浣跨敤銆
4.鑺傜偣綆$悊錛歐SN涓闇瑕佽繘琛岃妭鐐圭殑綆$悊錛屽寘鎷鑺傜偣鐨勬敞鍐屻佺淮鎶ょ瓑錛屼互紜淇漌SN鐨勬e父榪愯屻
WSN鐨勫簲鐢ㄩ嗗煙鍖呮嫭鐜澧冪洃嫻嬨佹櫤鑳藉跺眳銆佸啘涓氥佸尰鐤楃瓑錛屽彲浠ュ疄鐜板圭幆澧冪殑瀹炴椂鐩戞祴鍜屾暟鎹鍒嗘瀽錛屾彁楂樼敓浜ф晥鐜囧拰鐢熸椿璐ㄩ噺銆

5. 無線感測網路協議包括哪三種方式

ZIGBEE協議。最適合感測器網路的無線通信技術。相應的就是ZIGBEE協議,實現是ZIGBEE協議棧。
此外無線通信技術還有WIFI,藍牙,GPRS等

6. 高分懸賞無線感測器網路混合類斑馬協議(Z-MAC)

3.3 常見的MAC協議分析與比較
3.3.1 S-MAC協議
S-MAC(Sensor-MAC)協議是較早的針對WSN的一種MAC協議,他是在802.11MAC的基礎上,採用下面介紹的多種機制來減少了節點能量的消耗。固定周期性的偵聽和睡眠:為了減少能量的消耗,感測器節點要盡量處於低功耗的睡眠狀態。S-MAC協議採用了低占空比的周期性睡眠/偵聽。為了使得S-MAC協議具有良好的擴展性,在覆蓋網路中形成眾多不同的虛擬簇。
消息傳遞技術:對於無線信道,傳輸差錯與包長度成正比,短包成功傳輸的概率要大於長包。在S-MAC協議中消息傳遞技術將長消息分成若干短包,利用RTS/CTS握手機制,一次性發送整個長消息,這樣既提高發送成功率,有減少了控制消息。流量自適腔滾應偵聽機制:感測器節點在與鄰居節點通信結束後並不立即進入睡眠狀態,而保持偵聽一段時間,採用流量自適應偵聽機制,減少了網路中的傳輸延遲。
S-MAC協議與IEEE802.11 MAC相比,在節能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但睡眠機制的引入,使得網路的傳輸延遲增加,吞吐量下降。針對S-MAC協議存在的不足,研究人員對其進行了改進,提出了一種帶有自適應睡眠的S-MAC協議。
3.3.2 LMAC協議
LMAC協議使用時分多址 (TDMA)機制,時間被分成若干個時隙, 節點在傳送數據時不需要競爭信道,可以避免傳輸碰撞造成的能量損耗。節點只能指派一個控制時隙,在時隙期間,節點總是會傳送一條信息,此信息包含兩部分:控制信息和數據單元。由於一個時隙梁圓汪只能被一個節點控制, 所以節點可以無沖突的進行通訊【1】。
3.3.3 T-MAC協議
T-MAC(Timeout-MAC)協議與自適應睡眠的S-MAC協議基本思想大體相同。數據傳輸仍然採用RTS/CTS/DATA/ACK的4次握手機制,不同的是在節點活動的時隙內插入了一個TA(Time Active)時隙,若TA時隙之間沒有任何時間發生,則活動結束進入睡眠狀態。TA的取值對於T-MAC協議性能至關重要,其約束條件為:TA=m(C+R+T),m>1,其中C為競爭信道時間,R為發送RTS分組的時間,T為RTS分組結束到發出CTS分組開始的時間。在模擬的時候,一般選取m=1.5,即:TA=1.5×(C+R+T)。
T-MAC協議雖然能根據當前網路的動態變化,通過提前結束活動周期來減少空閑偵聽提高能效,但帶來了「早睡」問題。所謂早睡問題是指在多個感測器節點向一個或少數幾個匯聚節點發送數據時,由於節點在當前TA沒有收到激活事件,過早進入睡眠,沒有監測到接下來的數據包,導致網路延遲。為解決這個問題,提出了未來清除發送和滿緩沖區優先兩個方法。
基於競爭的MAC協議通常很難提供實時性保證,而且由於沖突的存在,浪費了能量。基於競爭的協議在有些應用場合(比如主要考慮節能而不太關心時延的可預測性時)有較大的應用,基於競爭的協議需要解決的是提供一個實時性的統計上界。根據這類協議的分布式和隨機的補償特性,基於競爭的協議沒有確切的保證不同節點的數據包的優先順序。因此,有必要限制優先順序倒置的概率以建立統計上的端到端的時延保證。
3.3.4 Wise-MAC協議
Wise - MAC協議在非堅持CSMA協議的基礎上,採用前導碼采樣技術控制節點處於空閑偵聽狀態時的能量消耗。與S-MAC和T-MAC協議相比,節能效果非常顯著。
無線信道在傳輸過程中經常出現錯誤,所以需要鏈路層的確認機制來恢復丟失的數據包。Wise-MAC協議的ACK數據幀不僅用來對接收到的數據包進行確認,還會通知其他鄰居節點到下一次采樣的剩餘時間。通過這種方式,每個節點不斷更新相鄰節點的采樣時間偏移表。利用這些信息,每個節點可以選擇恰當的時間,使用最小長度的喚醒前導碼向目的節點發送數據。
Wise-MAC協議可以很好地適應網路橡仔流量變化,他是和WISENET超級功耗SoC晶元結合設計的。Wise-MAC協議的采樣同步機制會帶來數據包沖突的問題,也會由於節點學要存儲相鄰節點的信道偵聽時間,會佔用寶貴的存儲空間,增加協議實現的復雜度,尤其是在節點密度較高的網路內這個問題尤為突出。
3.3.5 DMAC協議
數據採集樹是無線感測器網路的一種重要的通信模式,DMAC協議就是針對這種數據採集樹而提出的,目標是減少網路的能量消耗和減少數據的傳輸延遲。DMAC協議採用不同深度節點之間的接收發送/睡眠的交錯調度機制。將節點周期劃分為接收、發送和睡眠時隙,數據能沿著多跳路徑連續地從數據源節點傳送到匯聚節點,減少睡眠帶來的傳輸延遲。
3.3.6 Z-MAC協議
綜合CSMA和TDMA二者各自的優點,由RHEE 等在2005年提出了一種混合機制的Z-MAC協議。
Z-MAC將信道使用物化為時間幀的同時,使用CSMA作為基本機制,時隙的佔有者只是有數據發送的優先權,其他節點也可以在該時隙發送信息幀,當節點之間產生碰撞之後,時隙佔有者的回退時間短,從而真正獲得時隙的信道使用權。Z-MAC使用競爭狀態標示來轉換MAC機制,節點在ACK重復丟失和碰撞回退頻繁的情況下,將由低競爭狀態轉為高競爭狀態,由CSMA機制轉為TDMA機制。因而可以說,Z-MAC在較低網路負載下,類似CSMA,在網路進入高競爭的信道狀態之後,類似TDMA。
Z-MAC並不需要精確的時間同步,有著較好的信道利用率和網路擴展性。協議達到即時的適應網路負載的變化的同時,TDMA和CSMA機制的同步和互換會產生較大的能量耗損和網路延遲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