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網路安全的五個特徵
保密性:信息不泄露給非授權用戶、實體或過程,或供其利用的特性。完整性:數據未經授權不能進行改變的特性。可用性:可被授權實體訪問並按需求使用的特性。可控性:對信息的傳播及內容具有控制能力。可審查性:出現安全問題時提供依據與手段。
保密性:信息不泄露給非授權用戶、實體或過程,或供其利用的特性。
完整性:數據未經授權不能進行改變的特性。即信息在存儲或傳輸過程中保持不被修改、不被破壞和丟失的特性。
可用性:可被授權實體訪問並按需求使用的特性。即當需要時能否存取所需 網路安全解決措施的信息。例如網路環境下拒絕服務、破壞網路和有關系統的正常運行等都屬於對可用性的攻擊。
可控性:對信息的傳播及內容具有控制能力。
可審查性:出現安全問題時提供依據與手段。
維護網路安全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網路空間是億萬民眾共同的精神家園。在網路空間中,管理、運行以及擁有者、用戶等主體間的責任難以完全劃清,維護網路安全,不是一個部門、某些機構的「份內事」,而是全社會、各部門共同的責任。
② 無線通信網的安全包括哪幾個方面
無線網路所面臨的威脅主要表現下在以下幾個方面。
(1)信息重放:在沒有足夠的安全防範措施的情況下,是很容易受到利用非法AP進行的中間人欺騙攻擊。對於這種攻擊行為,即使採用了VPN 等保護措施也難以避免。中間人攻擊則對授權客戶端和AP 進行雙重欺騙,進而對信息進行竊取和篡改。
(2)W E P 破解:現在互聯網上已經很普遍的存在著一些非法程序,能夠捕捉位於AP 信號覆蓋區域內的數據包,收集到足夠的WEP 弱密鑰加密的包,並進行分析以恢復W E P 密鑰。根據監聽無線通信的機器速度、W L A N 內發射信號的無線主機數量,最快可以在兩個小時內攻破W E P 密鑰。
(3)網路竊聽:一般說來,大多數網路通信都是以明文(非加密)格式出現的,這就會使處於無線信號覆蓋范圍之內的攻擊者可以乘機監視並破解(讀取)通信。由於入侵者無需將竊聽或分析設備物理地接入被竊聽的網路,所以,這種威脅已經成為無線區域網面臨的最大問題之一。
(4)假冒攻擊:某個實體假裝成另外一個實體訪問無線網路,即所謂的假冒攻擊。這是侵入某個安全防線的最為通用的方法。在無線網路中,移動站與網路控制中心及其它移動站之間不存在任何固定的物理鏈接,移動站必須通過無線信道傳輸其身份信息,身份信息在無線信道中傳輸時可能被竊聽,當攻擊者截獲一合法用戶的身份信息時,可利用該用戶的身份侵入網路,這就是所謂的身份假冒攻擊。
(5)MAC地址欺騙:通過網路竊聽工具獲取數據,從而進一步獲得AP 允許通信的靜態地址池,這樣不法之徒就能利用M A C 地址偽裝等手段合理接入網路。
(6)拒絕服務:攻擊者可能對A P 進行泛洪攻擊,使AP 拒絕服務,這是一種後果最為嚴重的攻擊方式。此外,對移動模式內的某個節點進行攻擊,讓它不停地提供服務或進行數據包轉發,使其能源耗盡而不能繼續工作,通常也稱為能源消耗攻擊。
(7)服務後抵賴:服務後抵賴是指交易雙方中的一方在交易完成後否認其參與了此次交易。這種威脅在電子商務中常見。
③ 那位仁兄告訴我無線網路應該主要那些安全,就是他的安全性
第一篇:
無線網路技術提供了使用網路的便捷性和移動性,但也會給你的網路帶來安全風險。無線區域網絡由於是通過無線信號來傳送數據的,無線信號在發射出去之後就無法控制其在空間中的擴散,因而容易被不受歡迎的接收者截住。除非訪問者及設備的身份驗證和授權機制足夠健全,任何具有兼容的無線網卡的用戶都可以訪問該網路。
如果不進行有效的數據加密,無線數據就以明文方式發送,這樣在某個無線訪問點的信號有效距離之內的任何人都可以檢測和接收往來於該無線訪問點的所有數據。不速之客不需要攻進內部的有線網路就能輕而易舉地在無線區域網信號覆蓋的范圍內通過無線客戶端設備接入網路。只要能破解無線區域網的不安全的相關安全機制就能徹底攻陷公司機構的區域網絡。所以說無線區域網由於通過無線信號來傳送數據而天生固有不確定的安全隱患。
無線區域網有哪些安全隱患,一個沒有健全安全防範機制的無線區域網有哪些安全隱患呢?下面我們就來了解有關無線網的安全隱患問題。
1. 過度「爆光」無線網帶來的安全隱患
無線網有一定的覆蓋范圍,過度追求覆蓋范圍,會過分「爆光」我們的無線網,讓更多無線客戶端探測到無線網,這會讓我們的無線網增加受攻擊的機會,因此我們應對這方面的安全隱患引起重視。
我們有時候過於追求無線網的覆蓋范圍,而選購發射功率過大和天線增益較大的無線AP,在對安全方面全局考慮的情況下,現在我們應對此改變想法。另外,無線AP的擺放位置也是一個問題,如擺放在窗檯這樣的位置會增加信號外泄的機會。
2. 不設防闖入的安全隱患
這種情況多發生在沒有經驗的無線網的初級使用者。客戶在購買回無線AP以後,對設備安全方面的出廠初始設置沒有做任何改變,沒有重設無線AP的管理員登錄密碼、SSID、沒有設置WEP秘鑰。這種安全隱患最容易發生,由於現在使用帶有無線網卡的筆記本電腦的人很多,XP操作系統的「無線零配置」又有自動搜索無線網路的功能,因此XP客戶端一旦進入了無線網的信號覆蓋范圍,就可以自動建立連接,這樣就會導致不設防的闖入。
3. 破解普通無線安全設置導致設備身份被冒用的安全隱患
即使是對無線AP採取了加密措施,無線網仍然不是絕對安全的。很多有經驗的無線網用戶會給自己的無線網設置各種各樣的安全設置,本以為這些設置可以抵擋住非法攻擊,殊不知無線安全技術在進步,入侵的技術和工具同樣在進步。
我們前面已經說過了,無線網的信號是在開放空間中傳送的,所以只要有合適的無線客戶端設備,在合適的信號覆蓋范圍之內就可以接收無線網的信號。只要破解了普通無線網安全設置就可以以合法設備的身份進入無線網。
這里所說的「普通無線安全設置」是指普通的無線網設備中內置的安全設置,包括SSID隱藏、WEP加密、WPA加密、MAC過濾等。這些無線AP到無線客戶端之間的無線設備間端對端安全機制,在目前為止被認為是不夠安全的,往往由於無線信號的輕易獲得進而被破解,導致「設備身份」被冒用。
在這里我們要明白被冒用的是設備的身份,而非用戶(人)的身份,在下文《無線網安全隱患的解決之道》中我們會了解到「人」的身份的鑒別對於無線網安全來說更健壯,是目前較為安全的無線網安全解決方案之一。
現在關於無線網安全設置的破解工具非常多,從無線網信號的偵測、監聽到破解應有盡有,可從互聯網上輕易下載使用,網路上有很多這方面的「無線網黑客教程」可供學習。使用以下軟體:Network Stumbler、WildPackets AiroPeek NX 、OmniPeek 4.1和WinAircrack等,只要有足夠長的時間來抓取正在通信中的無線網路通信信號所含的數據包,就可以破解包括WEP加密、WPA加密、MAC過濾、SSID隱藏等無線網安全設置。
下面稍微認識一下上述幾款目前比較流行的搜索、抓包、破解等工具及其工作步驟,希望我們引以為戒,並採取相應較高級別的安全防護措施。
第一步:嗅探出工作頻段、SSID參數(或要破解SSID隱藏)
Network Stumbler是一個無線網路搜尋程序,使用這個軟體就可以幫你掃描出附近有沒有可以使用的無線網路信號,包括信號強度、名稱、頻段、是否加密等信息都會顯示出來。只要能嗅探出無線AP所在的頻段、SSID等信息,進而進行下一步破解工作。但它在SSID廣播關閉的情況下有時候無法探測,若無法探測出隱藏的SSID,只需將探測到的頻段參數填入WildPackets AiroPeek NX工具進行抓包,一樣可以破解隱藏的SSID。
第二步:抓包
OmniPeek 4.1用來分類截獲經過你無線網卡的數據。設置一下只允許抓WEP的數據包,在protocol filter(協議過濾器)中選擇802.11 wep data。再設置上述嗅探到的頻段和SSID就可以進行抓WEP的數據包,最後生成一個DMP格式文件。
第三步:破解WEP密鑰
WinAircrack 用來破解抓到的包——DMP格式文件,從中就可以得到加密的WEP值。
破解MAC地址前要先得到頻道、SSID和WEP密碼,然後使用WildPackets AiroPeek NX軟體,填入上述三個參數就可以破解了。
相對於WEP的容易破解,破解WPA有很大的難度,它需要監聽到的數據包是合法客戶端正在開始與無線AP進行「握手」的有關驗證,而且還要提供一個正好包含有這個密鑰的「字典文件(可以通過工具或手工生成)」。在開始之前,先用airomp捕捉了客戶端登陸WLAN的整個「請求/挑戰/應答」過程,並生CAP文件。接著用WinAircrack 工具破解WPA-PSK。若WPA設置過於大眾化,那麼很容易出現在「字典」里,因而被破解。
總 結:
普通無線網安全設置對無線網防護能力有限,我們也許依靠更高級和相對復雜的安全設置。所以,對於在意網路安全的SOHO級應用,可以通過設置復雜的密碼來避免這種入侵,或者盡量的拖延入侵者的猜測時間,並時常更新密鑰。而對於企業級的應用,這樣的無線安全機制顯然過於薄弱。
第二篇:
④ 網路安全的五個特徵
保密性:信息不泄露給非授權用戶、實體或過程,或供其利用的特性。
完整性:數據未經授權不能進行改變的特性。即信息在存儲或傳輸過程中保持不被修改、不被破壞和丟失的特性。
可用性:可被授權實體訪問並按需求使用的特性。即當需要時能否存取所需網路安全解決措施的信息。例如網路環境下拒絕服務、破壞網路和有關系統的正常運行等都屬於對可用性的攻擊。
可控性:對信息的傳播及內容具有控制能力。
可審查性:出現安全問題時提供依據與手段。
維護網路安全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網路空間是億萬民眾共同的精神家園。在網路空間中,管理、運行以及擁有者、用戶等主體間的責任難以完全劃清,維護網路安全,不是一個部門、某些機構的「份內事」,而是全社會、各部門共同的責任。
⑤ 網路安全具備哪五個特性
網路安全五個屬性: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以及不可抵賴性。這五個屬性適用於國家信息基礎設施的教育、娛樂、醫療、運輸、國家安全、電力供給及通信等領域。
第一、保密性
信息不泄露給非授權用戶、實體或者過程,或供其利用的特性。保密性是指網路中的信息不被非授權實體獲取與使用。這些信息不僅包括國家機密,也包括企業和社會團體的商業機密或者工作機密,還包括個人信息。人們在應用網路時很自然地要求網路能夠提供保密服務,而被保密的信息既包括在網路中傳輸的信息,也包括存儲在計算機系統中的信棚凱息。
第二、完整性
數據未授權不能進行改變的特襪碼性。即信息存儲或傳輸過程中保持不被修改、不被破壞或丟失的特性。數據的完整性是指保證計算機系統上的數據和信息處於一種完整和未受損害的狀態,這就是說數據不會因為有意或者無意的事件而被改變或丟失。除了數據本身不能被破壞外,數據的完整性還要求數據的來源具有正確性和可信性,也就是說需要首先驗證數據是真實可信的,然後再驗證數據是否被破壞。
第三、可用性
可用性是指對信息或資源的期望使用能力,即可授權實體或用戶訪問並按要求使用信息的特性。簡單來說,就是保證信息在需要時能為授權者所用,防止由於主客觀因素造成的系統拒絕服務。比如網路環境下的拒絕服務、破壞網路和有關系統的正常運行都屬於對可用性的攻擊。
第四、可控性
可控性是人們對信息的傳播路徑、范告和哪圍及其內容所具有的控制能力,即不允許不良內容通過公共網路進行傳輸,使信息在合法用戶的有效掌控之中。
第五、不可抵賴性
也就是所謂的不可否認性。在信息交換過程中,確信參與方的真實統一性,即所有參與者都不能否認和抵賴曾經完成的操作或者承諾。簡單來說,就是發送信息方不能否認發送過信息,信息的接收方不能否認接收過信息。
⑥ 網路安全的基本特徵有哪些
1.完整性
指信息在傳輸、交換、存儲和處理過程保持非修改、非破壞和非丟失的特性,即保持信息原樣性,使信息能正確生成、存儲、傳輸,這是最基本的安全特徵。
2.保密性
指信息按給定要求不泄漏給非襲祥巧授權的個人、實體或宴岩過程,或提供其利用的特性,即杜絕有用信息泄漏給非授權個人或實體,強調有用信息只被授權對象使用的特徵。
3.可用性
指網路信息可被授權實體正確訪問,並按要求能正常使用或在非正常情況拍鍵下能恢復使用的特徵,即在系統運行時能正確存取所需信息,當系統遭受攻擊或破壞時,能迅速恢復並能投入使用。可用性是衡量網路信息系統面向用戶的一種安全性能。
4.不可否認性
指通信雙方在信息交互過程中,確信參與者本身,以及參與者所提供的信息的真實同一性,即所有參與者都不可能否認或抵賴本人的真實身份,以及提供信息的原樣性和完成的操作與承諾。
5.可控性
指對流通在網路系統中的信息傳播及具體內容能夠實現有效控制的特性,即網路系統中的任何信息要在一定傳輸范圍和存放空間內可控。除了採用常規的傳播站點和傳播內容監控這種形式外,最典型的如密碼的託管政策,當加密演算法交由第三方管理時,必須嚴格按規定可控執行。
⑦ 網路安全的主要特徵
網路安全應具有以下四個方面的特徵:
保密性:信息不泄露給非授權用戶、實體或過程,或供其利用的特性。
完整性:數據未經授權不能進行改變的特性。即信息在存儲或傳輸過程中保持不被修改、不被破壞和丟失的特性。
可用性:可被授權實體訪問並按需求使用的特性。即當需要時能否存取所需的信息。例如網路環境下拒絕服務、破壞網路和有關系統的正常運行等都屬於對可用性的攻擊;
可控性:對信息的傳播及內容具有控制能力。
⑧ 網路安全的特徵是什麼
網路安全五個屬性: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以及不可抵賴性。這五個屬性適用於國家信息基礎設施的教育、娛樂、醫療、運輸、國家安全、電力供給及通信等領域。
第一、保密性
信息不泄露給非授權用戶、實體或者過程,或供其利用的特性。保密性是指網路中的信息不被非授權實體獲取與使用。這些信息不僅包括國家機密,也包括企業和社會團體的商業機密或者工作機密,還包括個人信息。人們在應用網路時很自然地要求網路能夠提供保密性服務,而被保密的信息既包括在網路中傳輸的信息,也包括存儲在計算機系統中的信息。
第二、完整性
數據未授權不能進行改變的特性。即信息存儲或傳輸過程中保持不被修改、不被破壞或丟失的特性。數據的完整性是指保證計算機系統上的數據和信息處於一種完整和未受損害的狀態,這就是說數據不會因為有意或者無意的事件而被改變或丟失。除了數據本身不能被破壞外,數據的完整性還要求數據的來源具有正確性和可信性,也就是說需要首先驗證數據是真實可信的,然後再驗證數據是否被破壞。
第三、可用性
可用性是指對信息或資源的期望使用能力,即可授權實體或用戶訪問並按要求使用信息的特性。簡單來說,就是保證信息在需要時能為授權者所用,防止由於主客觀因素造成的系統拒絕服務。比如網路環境下的拒絕服務、破壞網路和有關系統的正常運行都屬於對可用性的攻擊。
第四、可控性
可控性是人們對信息的傳播路徑、范圍及其內容所具有的控制能力,即不允許不良內容通過公共網路進行傳輸,使信息在合法用戶的有效掌控之中。
第五、不可抵賴性
也就是所謂的不可否認性。在信息交換過程中,確信參與方的真實統一性,即所有參與者都不能否認和抵賴曾經完成的操作或者承諾。簡單來說,就是發送信息方不能否認發送過信息,信息的接收方不能否認接收過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