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無線網路 » 無線感測器網路tossim
擴展閱讀
承德京東網站建設哪個好 2025-04-28 06:19:13
廁所無線網路怎麼設置 2025-04-28 06:12:37

無線感測器網路tossim

發布時間: 2023-06-27 19:49:02

什麼是無線感測網路

無線感測器網路是一種分布式感測網路,它的末梢是可以感知和檢查外部世界的感測器。WSN中的感測器通過無線方式通信手念,由大量的靜止或移動的感測器以自組織和多跳的方式構成的無線網路,以協作地感知、採集、處理和傳輸網路覆耐純蓋地理區域內被感昌薯咐知對象的信息,並最終把這些信息發送給網路所有者的。因此網路設置靈活,設備位置可以隨時更改,還可以跟互聯網進行有線或無線方式的連接,通過無線通信方式形成的一個多跳自組織的網路。

無線感測器網路所具有的眾多類型的感測器,可探測包括地震、電磁、溫度、濕度、雜訊、光強度、壓力、土壤成分、移動物體的大小、速度和方向等周邊環境中多種多樣的現象。潛在的應用領域可以歸納為: 軍事、航空、防爆、救災、環境、醫療、保健、家居、工業、商業等領域。

⑵ 感測器中,無線感測器網路的定義,目的,起源是什麼呢

無線感測器網路的定義是:由大量、靜止或移動的感測器節點,以自組織和多跳的方式構成的無線網路,目的是以協作的方式感知、採集、處理和傳輸在網路覆蓋區域內被感知對象的信息,並把這些信息發送給用戶。無線感測器網路起源於美國軍方的研究,它具有自組織、無中心、動態性、多跳網路、硬體資源有限、能量受限、大規模網路、以數據為中心的特點,綜合了感測器技術、嵌入式計算技術、網路與通信技術、分布式信息處理技術等多種技術,體現了多個學科的相互融合。

⑶ 無線感測器網路的優缺點

一、優點

(1) 數據機密性

數據機密性是重要的網路安全需求,要求所有敏感信息在存儲和傳輸過程中都要保證其機密性,不得向任何非授權用戶泄露信息的內容。

(2)數據完整性

有了機密性保證,攻擊者可能無法獲取信息的真實內容,但接收者並不能保證其收到的數據是正確的,因為惡意的中間節點可以截獲、篡改和干擾信息的傳輸過程。通過數據完整性鑒別,可以確保數據傳輸過程中沒有任何改變。

(3) 數據新鮮性

數據新鮮性問題是強調每次接收的數據都是發送方最新發送的數據,以此杜絕接收重復的信息。保證數據新鮮性的主要目的是防止重放(Replay)攻擊。

二、缺點

根據網路層次的不同,無線感測器網路容易受到的威脅:

(1)物理層:主要的攻擊方法為擁塞攻擊和物理破壞。

(2)鏈路層:主要的攻擊方法為碰撞攻擊、耗盡攻擊和非公平競爭。

(3)網路層:主要的攻擊方法為丟棄和貪婪破壞、方向誤導攻擊、黑洞攻擊和匯聚節點攻擊。

(4)傳輸層:主要的攻擊方法為泛洪攻擊和同步破壞攻擊。

(3)無線感測器網路tossim擴展閱讀:

一、相關特點

(1)組建方式自由。

無線網路感測器的組建不受任何外界條件的限制,組建者無論在何時何地,都可以快速地組建起一個功能完善的無線網路感測器網路,組建成功之後的維護管理工作也完全在網路內部進行。

(2)網路拓撲結構的不確定性。

從網路層次的方向來看,無線感測器的網路拓撲結構是變化不定的,例如構成網路拓撲結構的感測器節點可以隨時增加或者減少,網路拓撲結構圖可以隨時被分開或者合並。

(3)控制方式不集中。

雖然無線感測器網路把基站和感測器的節點集中控制了起來,但是各個感測器節點之間的控制方式還是分散式的,路由和主機的功能由網路的終端實現各個主機獨立運行,互不幹涉,因此無線感測器網路的強度很高,很難被破壞。

(4)安全性不高。

無線感測器網路採用無線方式傳遞信息,因此感測器節點在傳遞信息的過程中很容易被外界入侵,從而導致信息的泄露和無線感測器網路的損壞,大部分無線感測器網路的節點都是暴露在外的,這大大降低了無線感測器網路的安全性。

二、組成結構

無線感測器網路主要由三大部分組成,包括節點、感測網路和用戶這3部分。其中,節點一般是通過一定方式將節點覆蓋在一定的范圍,整個范圍按照一定要求能夠滿足監測的范圍。

感測網路是最主要的部分,它是將所有的節點信息通過固定的渠道進行收集,然後對這些節點信息進行一定的分析計算,將分析後的結果匯總到一個基站,最後通過衛星通信傳輸到指定的用戶端,從而實現無線感測的要求。

⑷ 無線感測器網路操作系統TinyOS的目錄

第1章 緒論 1
1.1 無線感測器網路概述 1
1.1.1 無線感測器網路的研究進展 2
1.1.2 無線感測器網路的體系特徵 3
1.2 無線感測器網路操作系統 8
1.2.1 無線感測器網路對操作系統的需求 8
1.2.2 現有的無線感測器網路操作系統 10
1.3 TinyOS操作系統概述 13
1.3.1 設計理念 14
1.3.2 技術特點 15
1.3.3 體系結構 16
1.3.4 版本說明 17
1.4 與其他WSN操作系統的比較 20
1.5 本書章節安排 24
第2章 開發環境 26
2.1 TinyOS 2.1在Windows中的安裝 26
2.1.1 搭建Java環境 27
2.1.2 安裝Cygwin平台 30
2.1.3 安裝平台交叉編譯器 34
2.1.4 安裝TinyOS源碼與工具包 36
2.1.5 安裝Graphviz圖形工具 38
2.2 其他安裝方法 39
2.2.1 在Ubuntu 9.10中的安裝 39
2.2.2 使用RPM包的手動安裝 41
2.2.3 TinyOS 1.x升級到TinyOS 2.x 42
2.2.4 使用CVS更新TinyOS 2.x文件 46
2.3 TinyOS安裝後的測試 47
2.3.1 TinyOS文件概覽 47
2.3.2 檢查運行環境 48
2.3.3 模擬測試 49
2.4 程序的編譯和下載 50
2.4.1 代碼編輯工具 50
2.4.2 編譯程序 52
2.4.3 USB串口驅動 53
2.4.4 下載程序 54
2.5 本章小結 57
第3章 nesC編程語言 58
3.1 nesC語言簡介 58
3.2 nesC語言規范 59
3.2.1 介面 61
3.2.2 組件 62
3.2.3 模塊及其組成 65
3.2.4 配件及其組成 68
3.3 基於nesC語言的應用程序 73
3.3.1 nesC應用程序簡介 73
3.3.2 Blink實例 77
3.3.3 BlinkSingle實例 82
3.3.4 移植TinyOS 1.x代碼到2.x 86
3.4 nesC程序運行模型 88
3.4.1 任務 88
3.4.2 內部函數 91
3.4.3 分階段作業 92
3.4.4 同步與非同步 94
3.4.5 原子性代碼 95
3.4.6 無線模塊的開啟過程 96
3.5 編程約定 98
3.5.1 通用約定 98
3.5.2 軟體包 98
3.5.3 語法約定 99
3.5.4 TinyOS約定 101
3.6 可視化組件關系圖 103
3.7 本章小結 104
第4章 基本操作 106
4.1 點對點的無線通信 106
4.1.1 主動消息概述 106
4.1.2 通信介面和組件 107
4.1.3 消息緩存抽象 109
4.1.4 通過無線電發送消息 110
4.1.5 通過無線電接收消息 117
4.2 節點與PC的串口通信 119
4.2.1 信息源和埠測試 119
4.2.2 基站和監聽工具 121
4.2.3 MIG消息介面生成工具 123
4.2.4 SerialForwarder和其他信息源 126
4.2.5 發送信息包到串口 129
4.2.6 基於printf庫的列印調試 130
4.2.7 常見的串口通信故障 133
4.3 感測 134
4.3.1 感測簡介 134
4.3.2 Sense實例 135
4.3.3 Oscilloscope實例 138
4.4 存儲 140
4.4.1 存儲簡介 140
4.4.2 配置數據的存儲 141
4.4.3 日誌數據的存儲 146
4.4.4 大數據塊的存儲 148
4.5 本章小結 149
第5章 系統內核 151
5.1 硬體抽象架構 151
5.1.1 架構簡介 151
5.1.2 不同層次抽象的結合 154
5.1.3 橫向分解 155
5.1.4 微處理器抽象 156
5.1.5 HIL抽象級別 156
5.2 任務和調度 157
5.2.1 任務簡介 157
5.2.2 TinyOS 1.x的任務和調度器 157
5.2.3 TinyOS 2.x的任務 159
5.2.4 TinyOS 2.x的調度器 160
5.2.5 調度器的替換 162
5.2.6 調度器的具體實現 165
5.3 系統啟動順序 168
5.3.1 啟動順序簡介 168
5.3.2 TinyOS 1.x的啟動順序 168
5.3.3 TinyOS 2.x的啟動介面 169
5.3.4 TinyOS 2.x的啟動順序 170
5.3.5 系統啟動和軟體初始化 174
5.4 資源仲裁 175
5.4.1 資源簡介 175
5.4.2 資源類型 176
5.4.3 資源仲裁 178
5.4.4 共享資源的應用實例 183
5.5 微控制器的電源管理 187
5.5.1 微控制器電源管理簡介 187
5.5.2 TinyOS 1.x的電源管理 188
5.5.3 TinyOS 2.x的電源管理 189
5.5.4 外圍設備和子系統 191
5.6 外圍設備的電源管理 191
5.6.1 外圍設備電源管理簡介 191
5.6.2 電源管理模型 192
5.6.3 顯式電源管理 193
5.6.4 隱式電源管理 196
5.7 串口通信 199
5.7.1 串口通信協議簡介 199
5.7.2 串口協議棧的實現 200
5.7.3 串口協議棧的抽象 207
5.8 本章小結 207
第6章 平台與模擬 210
6.1 平台 210
6.1.1 平台簡介 210
6.1.2 底層I/O口 211
6.1.3 新平台的建立 215
6.1.4 CC2430平台的移植 223
6.2 編譯系統 226
6.2.1 編譯系統簡介 226
6.2.2 自定義編譯系統 227
6.2.3 makefile入門 228
6.2.4 編寫Makefile文件 230
6.2.5 編譯工具 232
6.3 TOSSIM模擬 233
6.3.1 TOSSIM簡介 233
6.3.2 模擬編譯 234
6.3.3 基於Python的模擬 237
6.3.4 調試語句 239
6.3.5 網路配置 242
6.3.6 變數的觀察 250
6.3.7 注入消息包 253
6.3.8 C++介面 256
6.3.9 gdb調試 258
6.4 本章小結 261
第7章 網路協議 262
7.1 分發協議 262
7.1.1 分發協議簡介 262
7.1.2 相關介面和組件 263
7.1.3 EasyDissemination實例 265
7.1.4 Drip庫和DIP庫 269
7.2 匯聚協議 276
7.2.1 匯聚協議簡介 276
7.2.2 相關介面和組件 277
7.2.3 CTP協議 279
7.2.4 CTP實現 281
7.2.5 EasyCollection實例 287
7.3 本章小結 291
第8章 高級應用技術 293
8.1 低功耗應用程序 293
8.1.1 能耗管理簡介 293
8.1.2 外圍設備的電源管理 294
8.1.3 無線模塊的電源管理 297
8.1.4 微處理器的電源管理 300
8.1.5 低功耗感測的應用實例 300
8.2 低功耗監聽 300
8.2.1 低功耗監聽簡介 300
8.2.2 相關介面 302
8.2.3 message_t元數據 304
8.2.4 HAL層的改進建議 305
8.3 TOSThreads線程 305
8.3.1 TOSThreads線程簡介 305
8.3.2 nesC語言的API介面 306
8.3.3 C語言的API介面 309
8.3.4 支持新的系統服務 310
8.4 CC2420聯網安全功能 312
8.4.1 CC2420安全模式簡介 313
8.4.2 發送端的配置 313
8.4.3 接收端的配置 314
8.4.4 RadioCountToLeds實例 315
8.5 本章小結 319
第9章 基於TinyOS的應用開發實例 320
9.1 基於TSL2550感測器的光照檢測 320
9.1.1 TSL2550簡介 320
9.1.2 驅動實現 323
9.1.3 感測測試 330
9.2 基於GSM簡訊的遠程數據傳輸 334
9.2.1 系統簡介 334
9.2.2 功能實現 338
9.2.3 簡訊測試 348
9.3 基於簡單蟻群演算法的路由協議 350
9.3.1 演算法簡介 350
9.3.2 協議實現 353
9.3.3 模擬測試 366
9.4 本章小結 370
附錄A nesC語言基本語法 371
附錄B TinyOS編程技巧 374
附錄C 英漢對照術語表 375
參考文獻與網址 378

⑸ 感測器網路的三個基本要素

感測器網路的三個基本要素是:感測器、感知對象和觀察者。

作用:

感測器網路主要包括三個方面:感應、通訊、計算。其中的關鍵技術主要有無線資料庫技術,比如使用在無線感測器高笑網路的查詢,和用於和其它感測器通訊的網路技術,特別是多次跳躍路由協議。例如摩托差念李羅拉虛遲使用在家庭控制系統中的ZigBee無線協議。

⑹ 無線感測器網路中常用的網路模擬軟體平台有

無線感測器網路中常用的網路模擬軟體平台有OPNET、OMNET++、NS2、TOSSIM等。OPNET是一個強大的、面向對象的、離散事件驅動的通用網路模擬環境。作為一個全面的集成升差開發環境,在無線傳輸方面的建模能力涉及模擬研究的各階段,包括模型設計、模擬、數據搜集和數據分析,所有的無線特性與高層協議模型無縫連接。TinyOS是一種面向WSN的新型操作系統。TinyOS採用了輕量級線程技術、主動消息通信技術、組件化編程技術,它是一個基於事件驅動的深度嵌入式操作系統。TOSSIM是一種基於嵌入式TinyOS操作系統的WSN節點模擬環境的實現代表,源碼公開,主要應用於MICA系列的WSN節點。其模擬應用隨同TinyOS被編譯進事件驅動的模擬模擬器。者哪OMNET++是一種開源的基於組件的模塊化的開放網路模擬平台,近年來在科學和工業領域逐漸流行。作為離首笑碼散事件模擬器,其具備強大完善的圖形界面介面和可嵌入式模擬內核,運行於多個操作系統平台,可以簡便定義網路拓撲結構,具備編程、調試和跟蹤支持等功能,主要用於通信網路和分布式系統的模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