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無線網路 » 無線認知網路
擴展閱讀
電腦左上角一直黑屏 2025-01-10 04:42:30

無線認知網路

發布時間: 2022-01-23 18:59:22

什麼是認知網路

認知網路是一種智能網路。它能夠感知外部環境,通過對外部環境的理解與學習,實時調整通信網路內部配置,智能地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

認知網路所要研究的核心問題主要包括:環境分析及感知、環境自適應理論研究及其組織運用理論研究等。其關鍵技術包括:環境感知技術、數據挖掘技術、智能決策技術、網路可重配置等。

Ⅱ 什麼是無限網路

無線網路,既包括允許用戶建立遠距離無線連接的全球語音和數據網路,也包括為近距離無線連接進行優化的紅外線技術及射頻技術,與有線網路的用途十分類似,最大的不同在於傳輸媒介的不同,利用無線電技術取代網線,可以和有線網路互為備份。
在客戶端計算機上為無線網路定義 :802.1X 身份驗證:右鍵單擊通知區域中的無線網路連接圖標,然後單擊「查看可用的無線網路」。詳細信息,請參閱「注意」。 在「相關任務」下,單擊「更改首選網路的順序」。 在「首選網路」下的「無線網路」選項卡上,單擊要為其配置 802.1X 身份驗證的無線網路連接,然後單擊「屬性」。 在「身份驗證」選項卡上,執行以下任一項操作: 要為此連接啟用 IEEE 802.1X 身份驗證,請選中「為此網路啟用 IEEE 802.1X 身份驗證」復選框。默認情況下將選中此復選框。 要為此連接禁用 IEEE 802.1X 身份驗證,請清除「為此網路啟用 IEEE 802.1x 身份驗證」復選框。 在「EAP 類型」中,單擊要用於此連接的「可擴展的身份驗證協議 (EAP)」類型。 如果在「EAP 類型」中選中「智能卡或其他證書」,請單擊「屬性」,並在「智能卡或其他證書屬性」中執行以下操作: 要使用駐留在智能卡上用於身份驗證的證書,請單擊「使用我的智能卡」。 要使用駐留在計算機上證書存儲區中用於身份驗證的證書,請單擊「在此計算機上使用證書」,然後指定是否使用簡單證書選擇。 要驗證為您的計算機提供的伺服器證書仍然有效,請選中「驗證伺服器證書」復選框,指定您的計算機會自動連接的一個或多個伺服器,然後指定可信根證書頒發機構。 要查看有關所選根證書頒發機構的詳細信息,請單擊「查看證書」。 當智能卡或證書中的用戶名與所登錄的域中的用戶名不同時,若要使用另一用戶名,請選中「為此連接使用一個不同的用戶名」復選框。 如果在「EAP 類型」中選中「受保護的 EAP (PEAP)」,請單擊「屬性」,然後執行以下操作: 要驗證為您的計算機提供的伺服器證書仍然有效,請選中「驗證伺服器證書」復選框,指定您的計算機會自動連接的一個或多個伺服器,然後指定可信根證書頒發機構。 在「選擇身份驗證方法」中,單擊要在 PEAP 內使用的身份驗證方法,然後單擊「配置」。 如果您選中「受保護的密碼 (EAP-MSCHAP v2)」,那麼,請在「EAP MSCHAP v2 屬性」中指定是否使用您在 Windows 登錄屏鍵入的用於身份驗證的用戶名和密碼(以及域,如果適用的話),請單擊「確定」,然後再次單擊「確定」。 如果您選擇「智能卡或其他證書」,那麼,請在「智能卡或其他證書屬性」中,按照步驟 6 中的說明並根據需要配置設置,單擊「確定」,然後再次單擊「確定」。 在「身份驗證」選項卡上,執行以下操作: 當用戶未登錄時,要指定計算機嘗試訪問網路的身份驗證,請選中「當計算機信息可用時身份驗證為計算機」復選框。默認情況下將選中此復選框。 當用戶信息或計算機信息不可用時,要指定計算機嘗試訪問網路的身份驗證,請選中「當用戶或計算機信息不可用時身份驗證為來賓」復選框。 要點 強烈建議當連接到 802.11 無線網路時,使用 802.1X 身份驗證。802.1X 是一個 IEEE 標准,該標准通過提供對集中式用戶標識、身份驗證、動態密鑰管理和記帳的支持來增強安全性和部署。詳細信息,請參閱「相關主題」。 為了增強安全性,在 Windows XP Service Pack 1 和 Windows Server 2003 家族中,將對需要使用網路密鑰 (WEP) 的訪問點(基礎結構)網路使用 802.1X 身份驗證。WEP 通過加密無線客戶端和無線訪問點之間發送的數據來提供數據保密。有關無線網路安全性的其他信息,請參閱「相關主題」。 如果嘗試連接計算機到計算機網路或無需使用網路密鑰的訪問點網路,則「身份驗證」選項卡中的設置將不可用,並且無法為該連接配置 802.1X 身份驗證。 注意 執行此任務不要求具有管理憑據。因此,作為安全性的最佳操作,請考慮以沒有管理憑據的用戶身份執行這個任務。 tok:wirelessicon 當檢測到可能會限制或阻止連接到無線網路這樣的錯誤時,通知區域將顯示無線警告圖標。 To open Network Connections, click Start, click Control Panel, and then double-click Network Connections. 要定義 802.1X 身份驗證,必須選擇一個現有無線網路連接,或者必須添加一個新的無線網路連接。有關如何添加新的無線網路連接的信息,請參閱「相關主題」。[1]
編輯本段無線網路的標准
常見標准有以下幾種:
IEEE 802.11a :使用5GHz頻段,傳輸速度54Mbps,與802.11b不兼容 IEEE 802.11b :使用2.4GHz頻段,傳輸速度11Mbps IEEE 802.11g :使用2.4GHz頻段,傳輸速度主要有54Mbps、108Mbps,可向下兼容802.11b IEEE 802.11n草案:使用2.4GHz頻段,傳輸速度可達300Mbps,目前標准尚為草案,但產品已層出不窮 目前IEEE 802.11b最常用,但IEEE 802.11g更具下一代標準的實力,802.11n也在快速發展中。 IEEE 802.11b標准含有確保訪問控制和加密的兩個部分,這兩個部分必須在無線LAN中的每個設備上配置。擁有成百上千台無線LAN用戶的公司需要可靠的安全解決方案,可以從一個控制中心進行有效的管理。缺乏集中的安全控制是無線LAN只在一些相對較的小公司和特定應用中得到使用的根本原因。 IEEE 802.11b標準定義了兩種機理來提供無線LAN的訪問控制和保密:服務配置標識符(SSID)和有線等效保密(WEP)。還有一種加密的機制是通過透明運行在無線LAN上的虛擬專網(VPN)來進行的。 SSID ,無線LAN中經常用到的一個特性是稱為SSID的命名編號,它提供低級別上的訪問控制。SSID通常是無線LAN子系統中設備的網路名稱;它用於在本地分割子系統。 [2]WEP ,IEEE802.11b標准規定了一種稱為有線等效保密(或稱為WEP)的可選加密方案,提供了確保無線LAN數據流的機制。WEP利用一個對稱的方案,在數據的加密和解密過程中使用相同的密鑰和演算法。
編輯本段無線區域網名詞解析
網路按照區域分類可以分為區域網,城域網和廣域網。 調制方式: 11MbpsDSSS物理層採用補碼鍵控(CCK)調制模式。CCK與現有的IEEE802.11DSSS具有相同的信道方案,在2.4GHzISM頻段上有三個互不幹擾的獨立信道,每個信道約佔25MHz。因此,CCK具有多信道工作特性。 PCI插槽無線網卡(NIC): 可以不需要電纜而使你的微機和別的電腦在網路上通信。無線NIC與其他的網卡相似,不同的是,它通過無線電波而不是物理電纜收發數據。無線NIC為了擴大它們的有效范圍需要加上外部天線。 PCMCIANIC: 同上面提到的無線NIC一樣,只是它們適合筆記本型電腦的PC卡插槽。同桌面計算機相似,你可以使用外部天線來加強PCMCIA無線網卡。 AP接入點(ACCESSPOINT,又稱無線區域網收發器): 用於無線網路的無線HUB,是無線網路的核心。它是移動計算機用戶進入有線乙太網骨乾的接入點,AP可以簡便地安裝在天花板或牆壁上,它在開放空間最大覆蓋范圍可達300米,無線傳輸速率可以高達11Mbps。 天線: 無線區域網天線可以擴展無線網路的覆蓋范圍,把不同的辦公大樓連接起來。這樣,用戶可以隨身攜帶筆記本電腦在大樓之間或在房間之間移動 動態速率轉換: 當射頻情況變差時,可將數據傳輸速率從11Mbps降低為5.5Mbps、2Mbps和1Mbps。 漫遊支持: 當用戶在樓房或公司部門之間移動時,允許在訪問點之間進行無縫連接。IEEE802.11無線網路標准允許無線網路用戶可以在不同的無線網橋網段中使用相同的信道或在不同的信道之間互相漫遊。 負載均衡: 當AP變得負載過大或信號減弱時,NIC能更改與之連接的訪問點AP,自動轉換到最佳可用的AP,以提高性能。 擴譜技術: 是一種在二十世紀四十年代發展起來的調制技術,它在無線電頻率的寬頻帶上發送傳輸信號。包括跳頻擴譜(FHSS)和直接順序擴譜(DSSS)兩種。跳頻擴譜被限制在2Mb/s數據傳輸率,並建議用在特定的應用中。對於其他所有的無線區域網服務,直接順序擴譜是一個更好的選擇。在IEEE802.11b標准中,允許採用DSSS的乙太網速率達到11Mb/s。 自動速率選擇功能: IEEE802.11無線網路標准允許移動用戶設置在自動速率選擇(ARS)模式下,ARS功能會根據信號的質量及與網橋接入點的距離自動為每個傳輸路徑選擇最佳的傳輸速率,該功能還可以根據用戶的不同應用環境設置成不同的固定應用速率。 電源消耗管理功能: IEEE802.11還定義了MAC層的信令方式,通過電源管理軟體的控制,使得移動用戶能具有最長的電池壽命。電源管理會在無數據傳輸時使網路處於休眠(低電源或斷電)狀態,這樣就可能會丟失數據包。為解決這一問題,IEEE802.11規定了AP應具有緩沖區去儲存信息,處於休眠的移動用戶會定期醒來恢復該信息。 保密功能: 僅僅靠普通的直序列擴頻編碼調制技術不夠可靠,如使用無線寬頻掃描儀,其信息又容易被竊取。最新的WLAN標准採用了一種載入保密位元組的方法,使得無線網路具有同有線乙太網相同等級的保密性。此密碼編碼技術早期應用於美國軍方無線電機密通信中,無線網路設備的另一端必須使用同樣的密碼編碼方式才可以互相通信,當無線用戶利用AP接入點連入有線網路時還必須通過AP接入點的安全認證。該技術不但可以防止空中****,而且也是無線網路認證有效移動用戶的一種方法。 CSMA/CA協議: 有線以太區域網在MAC層的標准協議是CSMA/CD,即載波偵聽多點接入/沖突檢測。但由於無線產品的適配器不易檢測信道是否存在沖突,因此IEEE802.11全新定義了一種新的協議,即載波偵聽多點接入/沖突避免(CSMA/CA)。一方面,載波偵聽查看介質是否空閑;另一方面,通過隨機的時間等待,使信號沖突發生的概率減到最小,當介質被偵聽到空閑時,則優先發送。不僅如此,為了使系統更加穩固,IEEE802.11還提供了帶確認幀ACK的CSMA/CA協議。 信息包重整: 當傳送幀受到嚴重干擾時,必定要重傳。因此若一個信息包越大,所需重傳的耗費也就越大;這時,若減小幀尺寸,把大信息包分割為若干小信息包,即使重傳,也只是重傳一個小信息包,耗費相對小的多。這樣就能大大提高無線網在雜訊干擾地區的抗干擾能力。 DHCP支持: 動態主機配置協議(DHCP)自動從DHCP伺服器中獲取租用IP地址,使筆記本電腦用戶在網路中斷時自動獲得新的IP地址以便繼續工作,從而享受無縫漫遊。
編輯本段無線網路的分類
無線個人網
無線個人網(WPAN)是在小范圍內相互連接數個裝置所形成的無線網路,通常是個人可及的范圍內。例如藍牙連接耳機及膝上電腦,ZigBee也提供了無線個人網的應用平台。 藍牙是一個開放性的、短距離無線通信技術標准。該技術並不想成為另一種無線區域網(WLAN)技術,它面向的是移動設備間的小范圍連接,因而本質上說它是一種代替線纜的技術。它可以用來在較短距離內取代目前多種線纜連接方案,穿透牆壁等障礙,通過統一的短距離無線鏈路,在各種數字設備之間實現靈活、安全、低成本、小功耗的話音和數據通信。 藍牙力圖做到:必須像線纜一樣安全;降到和線纜一樣的成本;可以同時連接移動用戶的眾多設備,形成微微網(piconet);支持不同微微網間的互連,形成scatternet;支持高速率;支持不同的數據類型;滿足低功耗、緻密性的要求,以便嵌入小型移動設備;最後,該技術必須具備全球通用性,以方便用戶徜徉於世界的各個角落。 從專業角度看,藍牙是一種無線接入技術。從技術角度看,藍牙是一項創新技術,它帶來的產業是一個富有生機的產業,因此說藍牙也是一個產業,它已被業界看成是整個移動通信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藍牙不僅僅是一個晶元,而是一個網路,不遠的將來,由藍牙構成的無線個人網將無處不在。它還是GPRS和3G的推動器。 [3]
無線區域網
無線區域網(Wireless Regional Area Network,簡稱WRAN)基於認知無線電技術,IEEE802.22定義了適用於WRAN系統的空中介面。WRAN系統工作在47MHz~910MHz高頻段/超高頻段的電視頻帶內的,由於已經有用戶(如電視用戶) 佔用了這個頻段,因此802.22設備必須要探測出使用相同頻率的系統以避免干擾。
無線城域網
無線城域網是連接數個無線區域網的無線網路型式。 2003年1月,一項新的無線城域網標准IEEE 802.16a正式通過。致力於此標准研究的組織是WiMax論壇——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性(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組織。作為一個非贏利性的產業團體,WiMax由Intel及其他眾多領先的通信組件及設備公司共同創建。截至2004年1月底,其成員數由之前的28個迅速增長到超過70個,特別吸引了AT&T、電訊盈科等運營商,以及西門子移動及我國的中興通訊等通信廠商的參與。WiMax總裁兼主席LaBrecque認為,這將是該組織發展的一個里程碑。雖然實際的商用進程尚待時日,但是從WiMax論壇發布的資料上顯示,WiMax正力圖成為繼無線區域網聯盟Wi-Fi之後的另一個具有充分產業影響力的無線產業聯盟。作為WiMax的主要成員,Intel一直致力於IEEE 802.16無線城域網晶元的開發。據悉,Intel有望在2004年下半年開始銷售基於IEEE 802.16d標準的晶元,該晶元將能夠幫助實現終端設備與天線的無線高速連接。而WiMax的戶外安裝工作也將於2005年上半年開始,下半年將進行WiMax天線的室內安裝。帶有基於IEEE 802.16e標準的WiMax晶元設備有望在2006年初面市。[4]
編輯本段無線網路的設備類型
在無線區域網里,常見的設備有無線網卡、無線網橋、無線天線等。
1、無線網卡
無線網卡的作用類似於乙太網中的網卡,作為無線區域網的介面,實現與無線區域網的連接。無線網卡根據介面類型的不同,主要分為三種類型,即PCMCIA無線網卡、PCI無線網卡和USB無線網卡。 PCMCIA無線網卡僅適用於筆記本電腦,支持熱插拔,可以非常方便地實現移動無線接入。 PCI無線網卡適用於普通的台式計算機使用。其實PCI無線網卡只是在PCI轉接卡上插入一塊普通的PCMCIA卡。 USB介面無線網卡適用於筆記本和台式機,支持熱插拔,如果網卡外置有無線天線,那麼,USB介面就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
2、無線網橋
從作用上來理解無線網橋,它可以用於連接兩個或多個獨立的網路段,這些獨立的網路段通常位於不同的建築內,相距幾百米到幾十公里。所以說它可以廣泛應用在不同建築物間的互聯。同時,根據協議不同,無線網橋又可以分為2.4GHz頻段的802.11b或802.11G以及採用5.8GHz頻段的802.11a無線網橋。無線網橋有三種工作方式,點對點,點對多點,中繼連接。特別適用於城市中的遠距離通訊. 在無高大障礙(山峰或建築)的條件下,一對速組網和野外作業的臨時組網。其作用距離取決於環境和天線,現7km的點對點微波互連。一對27dbi的定向天線可以實現10km的點對點微波互連。12dbi的定向天線可以實現2km的點對點微波互連;一對只實現到鏈路層功能的無線網橋是透明網橋,而具有路由等網路層功能、在網路24dbi的定向天線可以實層實現異種網路互聯的設備叫無線路由器,也可作為第三層網橋使用。 無線網橋通常是用於室外,主要用於連接兩個網路,使用無線網橋不可能只使用一個,必需兩個以上,而AP可以單獨使用。無線網橋功率大,傳輸距離遠(最大可達約50km),抗干擾能力強等,不自帶天線,一般配備拋物面天線實現長距離的點對點連接。
3、無線天線
當計算機與無線AP或其他計算機相距較遠時,隨著信號的減弱,或者傳輸速率明顯下降,或者根本無法實現與AP或其他計算機之間通訊,此時,就必須藉助於無線天線對所接收或發送的信號進行增益(放大)。 無線天線有多種類型,不過常見的有兩種,一種是室內天線,優點是方便靈活,缺點是增益小,傳輸距離短;一種是室外天線。室外天線的類型比較多,一種是鍋狀的定向天線,一種是棒狀的全向天線。室外天線的優點是傳輸距離遠。比較適合遠距離傳輸。
編輯本段無線網路的輻射
輻射對老人、兒童、孕婦危害較大 在無線網路使用過程中,無線路由器、無線AP等設備無時無刻不在發射著電波,高劑量的電磁輻射會影響及破壞人體原有的生物電流和生物磁場,使人體內原有的電磁場發生異常。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人或同一個人在不同年齡段對電磁輻射的承受能力是不一樣的,老人、兒童、孕婦是對電磁輻射敏感的人群,抵抗力較弱,應該是我們重點的保護對象。 無線網路的輻射其實很微弱 輻射的大小主要取決於發射功率的大小,我國無線電管理委員會的規定:無線區域網產品的發射功率不能大於10mW,而其他國家的標准相對寬松,比如:日本的無線區域網產品的發射功率的上限是100mW,歐美一些國家是50mW左右。目前市面上所銷售的產品一般都符合歐美國家的標准。手機在功率大的時候可以到1W多,絕大多數無線路由器的發射功率也就在50mW ~100 mW之間,而無線網卡的功率一般在10mW以下。 更換高增益的天線不會增加輻射 目前市場上的無線網路產品,天線的增益一般為2dBi和3dBi,為了無線信號的擴展,一些用戶喜歡更換高增益的天線。由於天線是無源器件,並不會增加功率,不管加多大增益的天線,它發射的功率都不會比50mw更高,發射功率主要取決於發射熱點,即無線路由器、無線AP本身,只要它們的功率符合安全標准,大家就可以放心更換高增益的天線。 輻射危害人體的機理 熱效應:人體70%以上是水,水分子受到電磁波輻射後相互摩擦,引起機體升溫,從而影響到體內器官的正常工作。 非熱效應:人體的器官和組織都存在微弱的電磁場,它們是穩定和有序的,一旦受到外界電磁場的干擾,處於平衡狀態的微弱電磁場即將遭到破壞,人體也會遭受損傷。 累積效應:熱效應和非熱效應作用於人體後,對人體的傷害尚未來得及自我修復之前(通常所說的人體承受力---內抗力),再次受到電磁波輻射的話,其傷害程度就會發生累積,久之會成為永久性病態,危及生命。對於長期接觸電磁波輻射的群體,即使功率很小,頻率很低,也可能會誘發想不到的病變,應引起警惕。 如何避免無線輻射帶來的傷害 無線網路的輻射主要取決於發射功率,離無線發射點越近的地方輻射就越強,所以應該把無線路由、無線AP擺放在離人遠一些的地方,離卧室也要遠一些,盡量避免老人、兒童和孕婦近距離的、長時間的接觸無線路由器等設備,晚上睡覺前應該關掉電源。另外還要注意避免無線產品過分靠近音響、電視等電子設備,防止互相的干擾產生其它輻射。只要大家保持較遠的距離,避免長時間生活在無線網路環境中所造成的累積效應,養成良好的使用習慣,就應該沒有問題。
編輯本段無線網路威脅
無線網路安全並不是一個獨立的問題,企業需要認識到應該在幾條戰線上對付攻擊者,但有許多威脅是無線網路所獨有的,這包括: 1、插入攻擊:插入攻擊以部署非授權的設備或創建新的無線網路為基礎,這種部署或創建往往沒有經過安全過程或安全檢查。可對接入點進行配置,要求客戶端接入時輸入口令。如果沒有口令,入侵者就可以通過啟用一個無線客戶端與接入點通信,從而連接到內部網路。但有些接入點要求的所有客戶端的訪問口令竟然完全相同。這是很危險的。 2、漫遊攻擊者:攻擊者沒有必要在物理上位於企業建築物內部,他們可以使用網路掃描器,如Netstumbler等工具。可以在移動的交通工具上用筆記本電腦或其它移動設備嗅探出無線網路,這種活動稱為「wardriving 」 ; 走在大街上或通過企業網站執行同樣的任務,這稱為「warwalking」。 3、欺詐性接入點:所謂欺詐性接入點是指在未獲得無線網路所有者的許可或知曉的情況下,就設置或存在的接入點。一些雇員有時安裝欺詐性接入點,其目的是為了避開公司已安裝的安全手段,創建隱蔽的無線網路。這種秘密網路雖然基本上無害,但它卻可以構造出一個無保護措施的網路,並進而充當了入侵者進入企業網路的開放門戶。 4、雙面惡魔攻擊:這種攻擊有時也被稱為「無線釣魚」,雙面惡魔其實就是一個以鄰近的網路名稱隱藏起來的欺詐性接入點。雙面惡魔等待著一些盲目信任的用戶進入錯誤的接入點,然後竊取個別網路的數據或攻擊計算機。 5、竊取網路資源:有些用戶喜歡從鄰近的無線網路訪問互聯網,即使他們沒有什麼惡意企圖,但仍會佔用大量的網路帶寬,嚴重影響網路性能。而更多的不速之客會利用這種連接從公司范圍內發送郵件,或下載盜版內容,這會產生一些法律問題。 6、對無線通信的劫持和監視:正如在有線網路中一樣,劫持和監視通過無線網路的網路通信是完全可能的。它包括兩種情況,一是無線數據包分析,即熟練的攻擊者用類似於有線網路的技術捕獲無線通信。其中有許多工具可以捕獲連接會話的最初部分,而其數據一般會包含用戶名和口令。攻擊者然後就可以用所捕獲的信息來冒稱一個合法用戶,並劫持用戶會話和執行一些非授權的命令等。第二種情況是廣播包監視,這種監視依賴於集線器,所以很少見。 當然,還有其它一些威脅,如客戶端對客戶端的攻擊(包括拒絕服務攻擊)、干擾、對加密系統的攻擊、錯誤的配置等,這都屬於可給無線網路帶來風險的因素。 企業無線網路所面臨的安全威脅 (1)加密密文頻繁被破早已不再安全: 曾幾何時無線通訊最牢靠的安全方式就是針對無線通訊數據進行加密,加密方式種類也很多,從最基本的WEP加密到WPA加密。然而從去年開始這些加密方式被陸續破解,首先是WEP加密技術被黑客在幾分鍾內破解;繼而在今年11月國外研究員將WPA加密方式中TKIP演算法逆向還原出明文。 WEP與WPA加密都被破解,這樣就使得目前無線通訊只能夠通過自己建立Radius驗證伺服器或使用WPA2來提高通訊安全了。不過WPA2並不是所有設備都支持的。 (2)無線數據sniffer讓無線通訊毫無隱私: 另一個讓用戶最不放心的就是由於無線通訊的靈活性,只要有信號的地方入侵者就一定可以通過專業無線數據sniffer類工具嗅探出無線通訊數據包的內容,不管是加密的還是沒有加密的,藉助其他手段都可以查看到具體的通訊數據內容。像隱藏SSID信息,修改信號發射頻段等方法在無線數據sniffer工具面前都無濟於事。 然而從根本上杜絕無線sniffer又不太現實,畢竟信號覆蓋范圍廣泛是無線網路的一大特色。所以說無線數據sniffer讓無線通訊毫無隱私是其先天不安全的一個主要體現。 (3)修改MAC地址讓過濾功能形同虛設: 雖然無線網路應用方面提供了諸如MAC地址過濾的功能,很多用戶也確實使用該功能保護無線網路安全,但是由於MAC地址是可以隨意修改的,通過注冊表或網卡屬性都可以偽造MAC地址信息。所以當通過無線數據sniffer工具查找到有訪問許可權MAC地址通訊信息後,就可以將非法入侵主機的MAC地址進行偽造,從而讓MAC地址過濾功能形同虛設。

Ⅲ 20分!談談對無線認知網路頻譜感知方法的研究與實現的看法

認知無線網路的頻譜感知技術

認知無線電/認知無線網路起源於Joseph Mitola攻讀博士期間的研究工作,在其博士論文中,Mitola將認知無線電定義為「the integration of model-based reasoning with software radio technologies」,認為認知無線電是智能計算和無線通信這兩個學科交叉融合的產物[1] 。隨後,美國的FCC和DARPA分別啟動了多項計劃,對認知無線電和動態頻譜接入問題進行深入研究;歐盟的端到端重配置計劃(E2R: End to End Reconfigurability Project)也啟動了對認知概念在技術和經濟領域等各方面問題的研究。Simon Hakin在2005年發表了關於認知無線電的著名文章「Cognitive radio: brain-empower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2] ,主要從信號處理和自適應過程的角度對認知無線電技術的框架結構進行了較為完善的分析。此後,許多有名的大學和研究機構也展開了相關技術的研究和實驗平台的開發,認知無線電的概念也被擴展為認知無線網路,指利用認知原理來提高各種資源(頻譜、功率等)使用效率的無線網路[3] 。在頻譜管理部門的帶動下,一些標准化組織也先後開展了一系列標准制定工作以推動該技術的發展。目前涉及認知無線電/認知無線網路標准制訂的組織和行業聯盟主要是美國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國際電信聯盟(ITU)和軟體無線電論壇(SDR Forum)等。
認知無線網路中,主(授權)用戶指那些對某段頻譜的使用具有高優先順序或合法授權的用戶,次級用戶是指那些低優先順序的用戶。次級用戶對頻譜的使用不得對主用戶造成干擾,因此要求其能快速、可靠地感知主用戶使用授權頻譜的情況。次級用戶必須具備認知能力,因而稱其為認知用戶,在網路結構中則表示為認知節點。認知用戶的頻譜感知主要包括在某個頻段上檢測主用戶存在與否(主用戶信號檢測)和估計認知用戶對主用戶接收機可能造成的附加干擾(干擾溫度估計)兩個任務[4] 。更進一步的可能要求是頻譜感知還應區分主用戶信號的種類(空中介面分類)[5] 。目前大部分頻譜感知的研究都集中在最重要的主用戶信號檢測上。

1. 頻譜感知的基本方法
主用戶信號檢測的單節點頻譜感知基本方法通常分為三類:
第一類為相干檢測。如果知道主用戶信號的結構特徵(如導頻、前導或同步消息等),匹配濾波器加門限檢測的方法是最優的主用戶信號檢測方法。相干檢測可獲得精確的頻譜感知結果,但其缺點也很明顯,必須知道主用戶信號的先驗知識,而且當認知無線網路運行在很寬的頻段上時,實現許多類型的授權信號的相干檢測成本太高,幾乎不可實現。
第二類為能量檢測。在感興趣頻段上測量某段觀測時間內接收信號的總能量,如果能量低於某個設定門限則聲明該頻段為白空間。與相干檢測相比,能量檢測需要更長的感知時間以達到同樣的感知效果,但低成本、易實現的特性使其受到認知無線網路中頻譜感知技術的青睞。
以上基於信號檢測技術的兩種頻譜感知方法,有很好的理論基礎[6] ,性能分析已比較完善。
第三類為特徵檢測[7] 。能量檢測的最大缺點是它不能區分接收到的能量是來自主用戶信號還是雜訊,在低信噪比環境中的頻譜感知結果尤其不可靠。在主用戶信號的載波頻率、調制類型或循環前綴等某些特徵已知時,利用信號的期望和自相關函數呈現出來的周期性(循環平穩譜相關特性),可將信號能量與雜訊能量區分開來,突破能量檢測的瓶頸。文獻[8] 還分析實際情況下有限的數據長度對循環譜特徵檢測的影響。實現復雜度遠高於能量檢測是制約特徵檢測在頻譜感知中應用的最主要缺點。
此外,2003年底FCC頻譜政策工作組提出了干擾溫度模型[9] ,意在對無線環境中的干擾源進行量化和管理。干擾溫度限提供了特定地理位置在某一感興趣頻段上接收機能夠順利工作的最差環境的特徵描述。根據干擾溫度模型,認知用戶若能確定其對主用戶接收機造成的附加干擾量並加以限制,使主用戶接收機所受的總干擾(含雜訊)不超過干擾溫度限,則認知用戶可與主用戶運行在同一頻段上。可以看出,基於主用戶信號檢測的頻譜感知意在避開主用戶,而基於干擾溫度模型的頻譜感知則試圖與主用戶同時並存於同一個頻段,這是兩者最大的區別。文獻[10] 定義了已知和未知主用戶信號參數時干擾溫度的理想模型和一般模型,並從通信容量的角度分析了如何來最優地選擇認知系統的工作帶寬和發送功率。但干擾溫度模型存在兩個需要解決的難題:其一為在主用戶發送信號存在的情況下如何測定其接收機的雜訊水平,其二為在主用戶接收機位置未知的情況下如何估計認知用戶對它可能產生的干擾。降低問題難度的一種可能辦法是讓主用戶系統來輔助認知系統的頻譜感知,如文獻[11] 中要求主用戶接收機在工作過程中持續發送指示信號。另一個需要考慮到的是,認知用戶和主用戶共存於同一個頻段時,認知系統的通信過程中也會受到授權系統的干擾,所以認知系統能獲得的通信容量可能非常有限[10] 。

2. 協同頻譜感知
認知無線網路可通過對多節點感知信息的協同處理來提高頻譜感知的效果,這被稱為協同(協作、合作)頻譜感知。頻譜感知性能主要由感知范圍、檢測時間、檢測概率、虛警概率等幾個相互關聯的指標來衡量,協同頻譜感知可利用空間分集增益改善上述指標,解決單節點感知中難以克服的多徑深衰落、陰影衰落和隱終端等難題[4] ,同時也可減輕對單個節點感知靈敏度的要求,降低實現成本[12] 。
實現協同頻譜感知的方式有兩種,即中心式和分布式。
中心式感知:中心單元收集各認知節點的感知信息,負責識別可用頻譜,並將頻譜可用信息廣播給各認知節點或直接控制認知節點的通信參數。文獻[13] 中以AP為中心收集、處理各感知節點的硬判決(二進制)結果,通過克服信道衰落效應來提高感知性能,其檢測概率和虛警概率的計算在文獻[14] 中給出。文獻[15] 以主節點(master node)為中心節點合並各感知結果來檢測TV信道。文獻[16] 則由融合中心(fusion center)根據各認知節點能量檢測的結果最終判斷主用戶在某個頻段上的存在與否。
分布式感知:認知節點彼此之間共享感知信息,但獨立判斷各自的可用頻譜。與中心式感知相比,分布式感知的優點是不需要基礎結構網路,部署更靈活些。文獻[17] 顯示一個用戶作為另一個用戶中繼的兩用戶協同頻譜感知可帶來35%的捷變增益(所需感知時間減少35%)。文獻[18] 進一步將這種分布式感知協議推廣到多用戶環境中。
無論中心式還是分布式感知,就協同頻譜感知的研究內容而言,主要包含以下兩個方面:
1)認知節點感知信息的合並處理,即考慮信息融合(fusion)問題。
2)感知信息傳遞過程的合作,即考慮中繼傳輸問題。

Ⅳ 什麼是認知無線電網路中路由跨層優化

認知無線電(Cognitive Radio,CR)的概念起源於1999年Joseph Mitola博士的奠基性工作,其核心思想是CR具有學習能力,能與周圍環境交互信息,以感知和利用在該空間的可用頻譜,並限制和降低沖突的發生。
認知無線電(Cognitive Radio,CR)的學習能力是使它從概念走向實際應用的真正原因。有了足夠的人工智慧,它就可能通過吸取過去的經驗來對實際的情況進行實時響應,過去的經驗包括對死區、干擾和使用模式等的了解。這樣,CR有可能賦予無線電設備根據頻帶可用性、位置和過去的經驗來自主確定採用哪個頻帶的功能。隨著許多CR相關研究的展開,對CR技術存在多種不同的認識。最典型的一類是圍繞Mitola博士提出的基於機器學習和模式推理的認知循環模型來展開研究,他們強調軟體定義無線電(Software Defined Radio,SDR)是CR實現的理想平台。
針對CR研究中存在的多種描述,美國FCC提出了CR的一個相當簡化的版本。他們在FCC-03322中建議任何具有自適應頻譜意識的無線電都應該被稱為認知無線電CR。FCC更確切地把CR定義為基於與操作環境的交互能動態改變其發射機參數的無線電,其具有環境感知和傳輸參數自我修改的功能。CR是一種新型無線電,它能夠在寬頻帶上可靠地感知頻譜環境,探測合法的授權用戶(主用戶)的出現,能自適應地佔用即時可用的本地頻譜,同時在整個通信過程中不給主用戶帶來有害干擾。無線電環境中的無線信道和干擾是隨時間變化的,這就暗示CR將具有較高的靈活性。目前,CR的應用大多是基於FCC的觀點,因此也稱CR為頻譜捷變無線電、機會頻譜接入無線電等。
當前,在頻譜政策管理部門的帶動下,一些標准化組織採用了CR技術,並先後制定了一系列標准以推動該技術在多種應用場景下的發展。例如,IEEE802.22工作組對基於CR的無線區域網路WLAN的空中介面標准正在制定中,目標是將分配給電視廣播的VHF/UHF頻帶的空閑頻道有效的利用起來;IEEE802.16工作組正在著手制定h版本標准,致力於改進如策略、MAC增強等機制以確保基於WiMAX的免授權系統之間、與授權系統之間的共存。此外,ITU也在努力尋找類似CR的頻譜共享技術。目前,受CR的潛力及其在無線電領域公認的「下下一件大事情」的激勵,國內不少院校和學者也已經開始了這方面的研究,如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已經開展的2005年度「863」有關CR技術的研究。
認知無線電又被稱為智能無線電,它以靈活、智能、可重配置為顯著特徵,通過感知外界環境,並使用人工智慧技術從環境中學習,有目的地實時改變某些操作參數(比如傳輸功率、載波頻率和調制技術等),使其內部狀態適應接收到的無線信號的統計變化,從而實現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的高可靠通信以及對異構網路環境有限的無線頻譜資源進行高效地利用。認知無線電的核心思想就是通過頻譜感知(Spectrum Sensing)和系統的智能學習能力,實現動態頻譜分配(DSA:dynamic spectrum allocation)和頻譜共享(Spectrum Sharing)。
認知無線電中,次級用戶動態的搜索頻譜空穴進行通信,這種技術稱為動態頻譜接入。在主用戶佔用某個授權頻段時,次級用戶必須從該頻段退出,去搜索其它空閑頻段完成自己的通信。

Ⅳ 認知無線網路的內容簡介

《認知無線網路》共7章,內容包括認知無線網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主要特點,環境感知、數據挖掘、智能決策和網路重構等認知無線網路關鍵技術,及認知無線網路的典型系統的組成、介面和工作原理。
《認知無線網路》可作為高等學校通信工程、信息工程、計算機工程、電子工程、系統工程和其他相近專業的高年級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也可供相關專業的教師和科研人員參考。

Ⅵ 認知無線網路中哪些方面做的較少

想問什麼啊

Ⅶ 6G被研究人員稱為 「無線認知」,這將意味著什麼

目前世界的通信行業5G處於才剛剛鋪開,准備大面積覆蓋的前夕,現在談論6G對於我們現在的生活可能還過於遙遠,但是在2019年,中國的6G已經開始了研發,今年蘋果也加入了6G聯盟致力於研發6G網路,而在研究員中提出了一個很有意思的設想和願景,那就是“無線認知”。

上面的這個假設便是達到“無線認知”的一個利用方式,當然一切設想和願景是美好的,具體的發展前景還是需要眾多的科研人員去研究和開發。

通信行業的技術突破基本都是基於傳輸距離,傳輸介質,傳輸速度這三個方向,即2G做到實時通話,3G能傳輸圖片,4G做到低延遲傳輸視頻,5G做到遠程無人操控,通信行業從來都是一個提供大家發展的平台,提供了更高的帶寬和更低的延遲,而在這之上發展出來的各種功能是市場和社會的需求,當掌握了這個平台的根基,就掌握了市場和社會的發展趨勢,所以6G發展,未來可期。

Ⅷ 認知無線網路

??

Ⅸ 認知無線網路與認知無線電網路是不是一回事

無線網路和無線電網路都是通過無線傳播,但頻段、頻率等參數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