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路連接 » 計算機網路的基礎技術
擴展閱讀
網路卡跟電腦中毒有關嗎 2025-04-16 16:50:08
將華為手機還原網路設置 2025-04-16 16:45:11

計算機網路的基礎技術

發布時間: 2022-04-04 18:03:58

計算機網路產生的基礎是什麼

網路並不新鮮。在計算機時代早期,眾所周知的巨型機時代,計算機世界被稱為分時系統的大系統所統治。分時系統允許你通過只含顯示器和鍵盤的啞終端來使用主機。啞終端很像PC,但沒有它自己的CPU、內存和硬碟。靠啞終端,成百上千的用戶可以同時訪問主機。這是如何工作的?是由於分時系統的威力,它將主機時間分成片,給用戶分配時間片。片很短,會使用戶產生錯覺,以為主機完全為他所用。

在七十年代,大的分時系統被更小的微機系統所取代。微機系統在小規模上採用了分時系統。所以說,並不是直到七十年代PC發明後,才想出了今天的網路。

遠程終端計算機系統是在分時計算機系統基礎上,通過Modem(數據機)和PSTN(公用電話網)把計算機資源向地理上分布的許多遠程終端用戶提供共享資源服務的。這雖然還不能算是真正的計算機網路系統,但它是計算機與通信系統結合的最初嘗試。遠程終端用戶似乎已經感覺到使用"計算機網路"的味道了。

在遠程終端計算機系統基礎上,人們開始研究把計算機與計算機通過PSTN等已有的通信系統互聯起來。為了使計算機之間的通信聯接可靠,建立了分層通信體系和相應的網路通信協議,於是誕生了以資源共享為主要目的的計算機網路。由於網路中計算機之間具有數據交換的能力,提供了在更大范圍內計算機之間協同工作、實現分布處理甚至並行處理的能力,聯網用戶之間直接通過計算機網路進行信息交換的通信能力也大大增強。

1969年12月, Internet的前身--美國的ARPA網投入運行,它標志著我們常稱的計算機網路的興起。這個計算機互聯的網路系統是一種分組交換網。分組交換技術使計算機網路的概念、結構和網路設計方面都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它為後來的計算機網路打下了基礎。

八十年代初,隨著PC個人微機應用的推廣,PC聯網的需求也隨之增大,各種基於PC互聯的微機區域網紛紛出台。這個時期微機區域網系統的典型結構是在共享介質通信網平台上的共享文件伺服器結構,即為所有聯網PC設置一台專用的可共享的網路文件伺服器。PC是一台"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小計算機,每個PC機用戶的主要任務仍在自己的PC機上運行,僅在需要訪問共享磁碟文件時才通過網路訪問文件伺服器,體現了計算機網路中各計算機之間的協同工作。由於使用了較PSTN數率高得多的同軸電纜、光纖等高速傳輸介質,使PC網上訪問共享資源的數率和效率大大提高。這種基於文件伺服器微機網路對網內計算機進行了分工:PC機面向用戶,微機伺服器專用於提供共享文件資源。所以它實際上就是一種客戶機/伺服器模式。

計算機網路系統是非常復雜的系統,計算機之間相互通信涉及到許多復雜的技術問題,為實現計算機網路通信,計算機網路採用的是分層解決網路技術問題的方法。但是,由於存在不同的分層網路系統體系結構,它們的產品之間很難實現互聯。為此,國際標准化組織ISO在1984年正式頒布了"開放系統互連基本參考模型"OSI國際標准,使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實現了標准化。

進入九十年代,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以及建立在計算機和網路技術基礎上的計算機網路技術得到了迅猛的發展。特別是1993年美國宣布建立國家信息基礎設施NII後,全世界許多國家紛紛制定和建立本國的NII,從而極大地推動了計算機網路技術的發展,使計算機網路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目前,全球以美國為核心的高速計算機互聯網路即Internet已經形成,Internet已經成為人類最重要的、最大的知識寶庫。而美國政府又分別於1996年和1997年開始研究發展更加快速可靠的互聯網2(Internet 2)和下一代互聯網(Next Generation Internet)。可以說,網路互聯和高速計算機網路正成為最新一代的計算機網路的發展方向。

❷ 計算機網路技術基礎

201.1.1.0/25 ----201.1.1.1----201.1.1.126-----201.1.127
201.1.1.128/27----201.1.1.129----201.1.1.158-----201.1.1.159
201.1.1.160/27----201.1.1.161----201.1.1.190-----201.1.1.191
201.1.1.192/27----201.1.1.193----201.1.1.222-----201.1.1.223
201.1.1.224/27----201.1.1.225----201.1.1.254-----201.1.1.255
如果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請採納,您的肯定是我為更多人解答的動力,謝謝

❸ 計算機網路技術基礎知識

1.在以單計算機為中心的聯機系統中,(通信子網)專門負責通信工作,從而實現數據處理與通信控制的分工。

2. 60年代中期,英國國家物理實驗室NPL的Davies提出了( 分組(Packer))的概念,1969年美國的(分組交換網ARPA)網投入運行,從而使計算機網路通信方式由終端與計算機之間的通信,發展到計算機與計算機之間的直接通信。

3. 國際標准化組織ISO著手制定開放系統互聯的一系列標准,旨在將(interconnection)計算機方便互聯,構成網路,該委員會制定了(interconnection / 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縮寫為ISO/OSI。

4.計算機網路系統包括(MAN /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子網和(WAN / Wide Area Network)子網。

5.計算機網路按距離劃分分為:(Local Area Network;LAN)、(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MAN)和(Wide Area Network;WAN)。

6.計算機網路按數據交換方式劃分分為:(虛線路傳輸分組交換)、(報文交換)、(幀中繼交換)

1.計算機網路與終端分時系統都有哪些特點?

答:網路是計算機有自己的操作系統,例如微機連接成的網路。
終端是使用telnet方式登錄到伺服器。例如UNIX或linux上達到系統輸入數據的墓地。終端的操作系統非常小,一般銀行使用後種模式。

2.匯流排型結構的網路特點有哪些?

答:匯流排型結構的網路特點如下:結構簡單,可擴充性好。當需要增加節點時,只需要在匯流排上增加一個分支介面便可與分支節點相連,當匯流排負載不允許時還可以擴充匯流排;使用的電纜少,且安裝容易;使用的設備相對簡單,可靠性高;維護難,分支節點故障查找難。

3.星型結構的網路有哪些優點和缺點?

答:安裝和維護的費用較高,共享資源的能力較差,通信線路利用率不高,對中心結點要求相當高,一旦中心結點出現故障,則整個網路將癱瘓。

4.環形結構的網路有哪些優點和缺點?

答: 環形結構中的各節點通過有源介面連接在一條閉合的環形通信線路中,是點-點式結構。環形網中每個節點對佔用環路傳送數據都有相同權力,它發送的信息流按環路設計的流向流動 。為了提高可靠性,可採用雙環或多環等冗餘措施來解決。目前的環形結構中採用了一種多路訪問部件MAU,當某個節點發生故障時,可以自動旁路,隔離故障點,這也使可靠性得到了提高。

� 環形結構的優點是實時性好,信息吞吐量大,網的周長可達200km,節點可達幾百個。缺點因環路是封閉的。所以擴充不便。這種結構在IBM於1985年推出令牌環網後,已為人們所接受 ,目前推出的FDDI網就是使用這種雙環結構。

❹ 計算機網路技術基礎的介紹

《計算機網路技術基礎》是2012年人民郵電出版社出版的書籍,作者是周舸。該書是高職高專院校計算機網路技術專業、計算機應用專業、軟體工程專業、電子商務專業等計算機相關專業所開設的一門專業技術基礎課。主要介紹計算機網路的基礎知識,從計算機網路的基本概念入手,介紹基本通信理論、計算機網路的體系結構、Internet與TCP/IP、區域網的概念及組成、網路設計與組網技術、Windows2000Server網路操作系統的操作與維護、計算機網路安全及應用等方面的知識。

❺ 計算機網路技術基礎常識是什麼

計算機網路的定義:是指將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獨立功能的多台計算機及其外部設備,通過通信線路連接起來,在網路操作系統,網路管理軟體及網路通信協議的管理和協調下,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計算機系統。

最初的計算機價格很貴,體積很龐大,只能放置在專門的機房,在需要用到計算機時到機房去及計算。在這種情況下,計算機很多時候是空閑的,這就造成了資源的浪費。因此當時利用電話線路和數據機連接到計算機上,另一端連到不同的辦公室的終端設備上,是大家利用終端來共享一台主機,提高主機的利用率。這是第一代計算機網路,又稱為面向終端的網路。

隨著網路中的主機越來越多,每台主機連接的終端不同,存儲的數據資料也不同,那麼可不可以將多個主機互聯,是終端可以訪問任意的主機中的資源呢?這就是第二代網路,多個主機之間互聯。又稱為面向通信子網的網路

隨著計算機和網路的發展,計算機生產商越來越多,每個設備廠商都有自己的生產標准,這樣就導致了不同的廠商生產的設備之間不能互通。為了解決這個問題,OSI組織制定了計算機聯網的標准,即OSI參考模型。網路發展到了第三代。又稱為標准化網路。

第四代計算機網路是隨著TCP/IP協議的興起,Internet網路的時代。
Internet的起源於1969年美國國防部建立ARPNET,這是一個用於軍事用途的網路,隨著網路的發展,在1992年被拆分為軍用和民用兩部分,民用部分就是我們今天正在使用的互聯網---Internet

❻ 計算機網路技術基礎

每個子網30台主機,也就是IP地址的主機位至少要佔5位(2的5次方,32個主機地址,排除廣播和子網地址,剛好是30個主機)。這樣32位IP地址表示網路的位數就是32-5=27位,新的子網掩碼就是27位。可以劃分8個子網,分別是:
子網地址:222.199.7.0,廣播地址:222.199.7.31主機地址范圍:222.199.7.1~222.199.7.30
子網地址:222.199.7.32,廣播地址:222.199.7.63主機地址范圍:222.199.7.1~222.199.7.62
子網地址:222.199.7.64,廣播地址:222.199.7.95主機地址范圍:222.199.7.1~222.199.7.94
子網地址:222.199.7.96,廣播地址:222.199.7.127主機地址范圍:222.199.7.1~222.199.7.126
子網地址:222.199.7.128,廣播地址:222.199.7.159主機地址范圍:222.199.7.1~222.199.7.158
子網地址:222.199.7.160,廣播地址:222.199.7.191主機地址范圍:222.199.7.1~222.199.7.190
子網地址:222.199.7.192,廣播地址:222.199.7.223主機地址范圍:222.199.7.1~222.199.7.222
子網地址:222.199.7.224,廣播地址:222.199.7.255主機地址范圍:222.199.7.1~222.199.7.254

❼ 計算機網路技術的基礎技術是

基礎技術了解區域網的基本構造對於操作系統有所了解,基本的綜合布線理念,要有基礎的數學,英語基礎,最重要的是興趣愛好,如果你喜歡並有耐心去鑽研,這些都是可以攻下的

❽ 計算機網路技術需要什麼基礎

1、基礎學習,結合書本和基礎學習視頻
2、多動手是關鍵,看書和視頻的同時,多實踐
3、善於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總結問題,計算機網路技術,很多是一個經驗的積累,動手多了,就知道一些問題故障出自哪裡,無論是硬體還是軟體

❾ 計算機網路技術什麼基礎才可學

只要用心 誰都可以 我也是學網路的

以前我們班上有個同學 剛來的時候 系統都不會裝 只會簡單操作

但是等畢業 的時候 他是我們全班第一

他從不去飯堂吃飯 都是打包去機房吃

❿ 計算機網路技術的基礎

先學網路配置,就是路由器,交換機的搭建。網關的設置,這個比較簡單,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