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誰有計算機網路的實驗報告
目前,中國的3G通訊網路即將進入商用化應用階段,對技術標準的取捨選擇也成為移動運營商需要仔細考慮的問題。WCDMA和TD-SCDMA在技術上各有千秋,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不會出現哪種標准「一統江湖」的局面。至於誰能在3G時代占據更大的市場份額,關鍵是看哪種技術標准更符合市場需求和競爭的需要。
混合組網原則
在進行TD-SODMA建網時,考慮到現有的WODMA預規劃,建議採用如下混合組網原則:在3G網路建設初期,TD-SCDMA網路無法進行獨立組網形成全國性連續覆蓋網路的前提下,建議使用WCDMA/TD-SCDMA雙模終端,這樣既可以充分借用WODMA網路,避免覆蓋盲區,同時又能保證用戶可以很好的享受高端業務的服務;依靠WODMA網路規劃資源,結合其實際布網情況,利用TD-SCDMA網路做重點局部(密集城區、城區的室外和重點樓層的室內)地區覆蓋,實現熱點地區的業務需求;由於WCDMA語音業務和數據業務覆蓋半徑差別很大,不能保持良好的網路拓撲結構,影響網路性能。TD-SODMA以補充實現高速數據業務的連續覆蓋為規劃目標,在大城市的商業區室外保證高速數據業務的連續覆蓋;在大城市的辦公樓、酒店等商業價值高的樓盤,室內實現高速數據業務的覆蓋;網路規劃要充分利用資源,在滿足網路性能和網路結構的情況下,盡可能結合兩種制式的優勢,各盡所長,降低建設費用和加快建設速度;TD-SODMA覆蓋邊緣選擇應盡可能選在話務量較低的區域,邊界處WCDMA信號要覆蓋很好,同時TD--SODMA覆蓋邊緣的信號避免出現深衰落;混合組網異系統的切換區域應設置在話務量較低的區域,不是所有地方都可以實現系統間切換,這樣可以避免服務質量和系統性能的明顯下降。
混合組網互干擾分析
在1920MHz頻點附近,TD-SCDMA系統工作於上下行,WCDMA系統工作於上行。WODMA下行頻段和1 920MHz頻點有190MHz的頻率間隔(3GPP TS25.141規范要求UTR,A/FDD能夠支持1 90MHz的收發間隔),TD-SCDMA對WODMA下行的干擾和WCDMA下行對TD-SCDMA的干擾主要是雜散輻射,但由於有190MHz頻率保護帶,其干擾問題不是本文的研究內容。因此在1920MHz頻點處,考慮TD-SCDMA系統和WCDMA系統共存時,干擾分為四大類(見圖1):
1.TD-SCDMA上行干擾WCDMA上行(TD-SCl)MA比—WODMA BS)
2.TD-SCDMA下行干擾WODMA上行(TD-SODMA BS—WCDMA BS)
3.WODMA上行干擾TD-SODMA上行(WODMA比一TD-SODMA BS)
4.WODMA上行干擾TD--SODMA下行(WCDMA UE—TD-SCDMA UE)
通過模擬得到以下結論:1通過附加的頻率保護間隔可部分消除TD-SCDMA BS與WODMA BS間的干擾。可以通過提高WODMA UE AOLB要求或3.3 MHz的頻串保護間隔抑制WODMA UE對TD-SODMA BS的干擾。良好的工程規劃可降低兩系統共存的射頻參數要求,但不能有效消除兩系統間的干擾。兩系統BS間距的增大導致WODMAUE對TD-SODMA BS干擾的增大,B3間距的減小導致TD-SODMA BS對FDD BS干擾的增大。兩系統B日間距位於(0,R/2)區間范圍內能夠較好的協調WODMA UE干擾TD-SCDMA BS及TD-SODMA B3干擾WODMA B日的AOIB要求。
在工程上,通過空間隔離、頻帶隔離和工程技術等方法,可一定程度地解決TD-SODMA和WODMA系統混合組網時互干擾的問題。
混合組網的探討
組網方式
方式一:考慮到TD--SCDMA話務吸收能力,混合組網時考慮在WCDMA網路下,以TD-SODMA網路覆蓋高速率業務的熱點地區網路,即圖2中的藍色區域。
方式二:空間上的分區組網:不同地區,利用WODMA和TD-SODMA系統分別組網,其中TD-SODMA負責解決熱點地區的覆蓋,即圖3中的藍色區域。宏蜂窩分區覆蓋;宏蜂窩和微蜂窩結合分區覆蓋——主要將TD-SODMA網路應用到室內覆蓋中去。
2.組網策略可行性分析
在5GPP的協議標准中,TD-SODMA與WODMA的不同之處主要在於UTBAN部分,即無線接入網路部分,在核心網中無大的差別。因此,對應TD-SODMA的RNO與WODMA的BNO在高層協議處理過程上大部分是相同的,只有個別協議過程有區別。從技術層面上說,進行TD--SODMA和WODMA的混合組網是可行的。
3.移動性管理策略分析
網路選擇和接入策略:用戶可以有多種網路選擇方式,分別是優選WODMA網路、優選TD-SODMA網路和無優先順序。建議對混合組網方式一,用戶採用優選WODMA網路的方式對混合組網方式二,用戶採用無優選方式。
採用優選網路的方式,可以使用戶在覆蓋區域內始終駐留在原制式網路中,減輕不必要的切換給網路帶來的額外負荷;當系統判定由於容量、覆蓋或干擾等原因,原網路制式無法接入的情況下需要發起定向重試,通過系統間切換或小區重選等方式,將移動終端接入到另一種制式網路中,保持業務的正常接入。
在網路運營的初期,網路容量充裕的情況下,完全可行;至於中後期,用戶增長迅速,容量受限的情況下,運營商可以充分利用TD-SODMA的優勢,採取增載入頻、多用戶檢測、智能天線、小區分裂等技術增加相應的容量。即使在容量一時無法增加時,也可利用接入定向重試、系統間負荷均衡或基於測量的系統間切換等技術將WCDMA系統可承擔的業務切換到TD-SODMA系統,以保證系統的服務質量和平穩運行。
小區重選策略:對於混合組網方式一,基於WCDMA的用戶應該盡可能的駐留在WCDMA網路中,在WCDMA網路負荷正常的情況下,只要網路質量能滿足最低業務速率接入的需要,即可以駐留。出於同樣的考慮,在TD--$CDMA網路中WCDMA小區重選門限應該高於TD-SCDMA小區的重選門限,使駐留在TD-SCDMA網路中的用戶減少異系統間切換。
負荷分擔策略:當WCDMA網路負荷偏高時,網路應該有能力對小區選擇門限進行調整,適當調高WODMA小區的選擇門限,使部分WCDMA用戶選擇到TD-SGDMA站點中以減輕WCDMA站點的負荷。該過程根據網路負荷自動執行並且可逆。同時在網路規劃當中,要考慮RNc的負荷分擔。
切換策略:當一個用戶在WCDMA系統中進行了呼叫並移動到TD-SCDMA系統的邊緣,此時其無線質量變差,
對於混合組網方式一,如果用戶駐留的WCDMA小區有同覆蓋的TD-SCDMA小區,則不需要打開測量,通過盲切換實現WCDMA到TD-SCDMA的切換。而對於混合組網方式二,則通過打開壓縮模式和系統間測量實現WCDMA到TD-SCDMA的切換。
在進行系統間切換時還需要考慮切換業務特點:兩種制式提供的Cs域業務服務質量基本相同,由於cs域掉話用戶感受明顯,所以cs域業務對切換成功率要求較高;而PS域業務掉話用戶感受不明顯,且P3域業務掉話後會自動重新進行連接。因此在切換策略各有側重點,cs域業務以盡可能保證切換成功率為主,Ps域業務以盡可能保證用戶的帶寬為主,即用戶從共同覆蓋區向其中一種制式覆蓋區移動時,cS域切換發生較早,Ps域切換發生較晚。
4.網路規劃策略分析
頻點規劃策略:由於TD-SCDMA頻率資源豐富,而WCDMA通常採用同頻組網,因此,對於頻點的規劃要考慮:相鄰TD—SCDMA小區之間採用異頻組網;相鄰TD-SCDMA和WCDMA小區之間增大頻帶隔離度。
碼資源規劃:TD-SCDMA與WCDMA混合組網的網路規劃過程中不存在擾碼規劃的問題。
呼吸效應解決策略:對於混合組網方式一,WCDMA產生的呼吸效應應該由WCDMA系統自身來解決。對於混合組網方式二,在僅有WCDMA覆蓋下的地區,產生的小區呼吸效應應由WCDMA自身規劃時解決。由於TB--SCDMA系統呼吸效應不明顯,因此在與TD-SCDMA網路相鄰的WCDMA小區發生呼吸效應時,可考慮由TD-SCDMA系統分擔一部分WCDMA小區邊緣用戶的接入要求,提高系統的整體容量。
⑵ 計算機網路實驗的實驗報告 包括實驗2Mac幀、IP包格式分析試驗 3交換機 VLAN 劃分實驗4路由器靜態路由配置
交換機VLAN的劃分
一.實驗目的
通過本次實驗,掌握交換機VLAN的配置方法,理解VLAN的作用。(以D-LINK交換機DES-3526為例)
二. 實驗環境
1.軟硬體要求
·DES-3526一台
·PC機兩台
·RS-232 線一條
·雙絞線若干
2. 環境示意圖,如圖9-16所示:
圖9-15
三.實驗步驟
(1).把交換機的控制口和PC的串口相連,通過超級終端進入交換機的配置界面,如圖9-16所示:
圖9-16
這時,輸入用戶名和密碼,如果沒有用戶名和密碼,則按兩下回車,進入可配置模式,如圖9-17所示:
圖9-17
在此模式下,我們可以對交換機進行各種配置,由於是命令行模式,需要掌握一些常用命令,輸入「?」,敲回車鍵,能看到交換機所有的命令, 如圖9-18所示
圖9-18
2)通過以下命令創建VLAN10和VLAN20,如圖9-19所示
圖9-19
3)配置完成後,可以用show vlan命令查看配置情況,如圖9-20所示:
圖9-20
4)把兩台PC分別連到VLAN10和VLAN20,用Ping命令進行連通性測試,兩台PC不能通訊。
5)把兩台PC連到同一VLAN中,用Ping命令進行連通性測試,兩台PC能通訊。
六、實驗完畢
⑶ 計算機網路管理技術基礎 實驗報告
GEI DE FEN YE TUI SHAO LE BA !!!
⑷ 計算機網路 交一次實驗的實驗報告,具體選擇哪個實驗由學生自己選擇
財富值都沒有
⑸ 求一份大學計算機網路基本操作實驗報告的實驗總結。。。
某大學生計算機網路基本操作實驗報告
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