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路連接 » 計算機網路原理我韓司6
擴展閱讀
濟南智能工業平板電腦 2025-04-29 00:58:35
怎麼設置沉迷網路時間 2025-04-29 00:49:07

計算機網路原理我韓司6

發布時間: 2025-04-28 22:19:58

計算機網路主要應用於哪些方面

計算機網路應用的主要領域有以下五點:
1.計算機算機網路應用——企業信息網路
企業信息網路是指專門用於企業內部信息管理的計算機網路,它一般為一個企業所專用,覆蓋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的各個部門,在整個企業范圍內提供硬體、軟體和信息資源的共享。
根據企業經營管理的地理分布狀況,企業信息網路既可以是區域網,也可以是廣域網,既可以在近距離范圍內自行鋪設網路傳輸介質,也可以在遠程區域內利用公共通信傳輸介質,它是企業管理信息系統的重要技術基礎。
在企業信息網路中,業務職能的信息管理功能是由作為網路工作站的微型計算機提供的,進行日常業務數據的採集和處理,而網路的控制中心和數據共享與管理中心由網路伺服器或一台功能較強的中心主機實現,對於分布於廣泛區域的分公司、辦事處、庫房等異地業務部門,可根據其業務管理的規模和信息處理的特點,通過遠程模擬終端、網路遠程工作站或區域網遠程互連實現彼此間的互連。
目前,企業信息網路已成為現代代企業的重要特徵和實現有效管理的基礎,通過企業信息網路,企業可以擺脫地理位置所帶來的不便,對廣泛分布於各地的業務進行及時、統一的管理與控制,並實現全企業范圍內的信息共享,從而大大提高企業在全球化市場中的競爭能力。
2.計算機網路應用——聯機事物處理
聯機事務處理是指利用計算機網路,將分布於不同地理位置的業務處理計算機設備或網路與業務管理中心網路連接,以便於在任何一個網路節點上都可以進行統一、實時的業務處理活動或客戶服務。
聯機事務處理在金融、證券、期貨以及信息服務等系統得到廣泛的應用。
例如金融系統的銀行業務網,通過撥號線、專線、分組交換網和衛星通信網覆蓋整個國家甚至於全球,可以實現大范圍的儲蓄業務通存通兌,在任何一個分行、支行進行全國范圍內的資金清算與劃撥。
在自動提款機網路上,用戶可以持信用卡在任何一台自動提款機上獲得提款、存款及轉帳等服務。
在期貨、證券交易網上,遍布全國的所有會員公司都可以在當地通過計算機進行報價、交易、交割、結算及信息查詢。此外,民航訂售票系統也是典型的聯機事務處理,在全國甚至全球范圍內提供民航機票的預訂和售票服務。
3.計算機網路應用——POS系統
POS(Point Of Sales)系統是基於計算機網路的商業企業管理信息系統,它將櫃台上用於收款結算的商業收款機與計算機系統聯成網路,對商品交易提供實時的綜合信息管理和服務。
商業收款機本身是一種專用計算機,具有商品信息存儲、商品交易處理和銷售單據列印等功能,既可以單獨在商業銷售點上使用,也可以作為網路工作站在網路上運行。
POS系統將商場的所有收款機與商場的信息系統主機互連,實現對商場的進、銷、存業務進行全面管理,並可以與銀行的業務網通信,支持客戶用信用卡直接結算。
POS系統不僅能夠使商業企業的進、銷、存業務管理系統化,提高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並且能夠與整個企業的其他各項業務管理相結合,為企業的全面、綜合管理提供信息基礎,並對經營和分析決策提供支持。
4.計算機網路應用——電子郵件系統
電子郵件系統是在計算機及計算機網路的數據處理、存儲和傳輸等功能基礎之上,構造的一種非實時通信系統。
電子郵件的基本原理是:在計算機網路主機或伺服器的存儲器中為每一個郵件用戶建立一個電子郵箱(開辟一個專用的存儲區域),並賦予一個郵箱地址,郵件發送者可以在計算機網路工作站(如PC機)上,進行郵件的編輯處理,並通過收件人的電子信箱地址表明郵件目的地;郵件發出後,網路通信設備根據郵件中的目的地址,確定最佳的傳輸路徑,將郵件傳輸到收件人所在的網路主機或伺服器上,並存入相應的郵箱中;收件人可隨時通過網路工作站打開自己的郵箱,查閱所收到的郵件信息。
先進的電子郵件系統可以提供「文本信箱」、「語音信箱」、「圖形圖象信箱」等多種類型的電子郵政功能,支持數據、文字、語音、圖形、圖象等多媒體郵件,並且可以將各種各樣的程序、數據文件作為郵件的附件隨電子郵件發送。因此可以構造許多基於電子郵件的網路應用。
目前,全球范圍內的電子郵件服務都是通過基於分組交換技術的數據通信網提供的。隨著網路能力的提高和網路用戶的增加,電子郵政將逐漸替代傳統的信件投遞系統,成為人們廣泛應用的非實時通信手段。
5.計算機網路應用——電子數據交換系統
電子數據交換系統(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簡稱EDI)是以電子郵件系統為基礎擴展而來的一種專用於貿易業務管理的系統,它將商貿業務中貿易、運輸、金融、海關和保險等相關業務信息,用國際公認的標准格式,通過計算機網路,按照協議在貿易合作者的計算機系統之間快速傳遞,完成以貿易為中心的業務處理過程。
由於EDI可以取代以往在交易者之間傳遞的大量書面貿易文件和單據,因此,EDI有時也被稱為無紙貿易。
EDI的應用是以經貿業務文件、單證的格式標准和網路通信的協議標准為基礎的。商貿信息是EDI的處理對象,如訂單、發票、報關單、進出口許可證、保險單和貨運單等規范化的商貿文件,它們的格式標準是十分重要的,標准決定了EDI信息可被不同貿易夥伴的計算機系統所識別和處理。 EDI的信息格式標准普遍採用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制訂並推薦使用的EDIFACT標准。
EDI適用於需處理與交換大量單據的行業和部門,其業務特徵是交易頻繁、周期性作業、大容量的數據傳輸和數據處理等。目前EDI在歐洲、北美、大洋洲及亞太地區的日本、韓國和新加坡等國家應用相當普及,有些國家已明確規定,對使用EDI技術的進口許可證、報關單等貿易文件給予優先審批和處理,而對書面文件延遲處理。國際EDI應用的迅速發展,促進了我國EDI工作的開展,1991年我國就成立了「中國促進EDI應用協調小組」,並加入了國際上的相關組織,EDI的應用開發納入了國家科技攻關計劃,經貿委、海關、銀行、運輸等系統以及部分省市已開展了不同程度的研究與應用工作,有些已開始了試運行。從目前科技發展水平來看,實現EDI已不是技術問題,而是一個管理問題。

② 計算機網路好學嗎

計算機網路好學嗎

看你學習是什麼目的吧,如果覺得難就不學了嗎?要相信自己的能力。現在好多計算機方面的教材都與實際脫軌。

一般來講,一名合格的網路管理員不需要太多的計算機語言知識,掌握基本的計算機網路知識則是必須的,有一本《計算機網路》(謝希仁,第五版,電子工業出版社)就很不錯,我學習的就是這本書,同時建議樓主學習一些網路應用之類的書籍。
至於網路的更新換代,樓主大可不必擔憂,除個別內容可能要更新外,比如今後可能使用新的IP協議——IPv6。(現有的IPv4已經越來越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了,IPv4隻是32位的地址表示,數量及其有限,而IPv6採用的是128位。)而大的框架是不變的,學起來也是不困難的。
實際解決網路問題還需要一定的工作經驗,你對網路的認識包括網路的更新換代都將隨著工作的深入逐漸加深,大多問題也將不再是問題。祝樓主通過學習可以勝任這份工作。

對電腦感興趣
錯 應該是對整個電子行業,電視電腦音響都算

計算機網路和計算機網路原理

應該來說,原理講的東西是比較深的。
比如協議和傳遞的是什麼信息什麼信號等等。
而計算機網路則基本是說設備。硬體的東西,比較簡單,但是需要實踐來用,不然學不到東西。
一個偏理論
一個重實踐

計算機網路原理好學嗎?

你好,樓主,這就要看你如何看待了,難對於不學的人來說,的確很難。但是對於對計算機網路原理感興趣的人來說並不難。難於不難罩悶其實在於自己的感覺。據說這門考試不好考。但是認真學肯定會有好的結果的。我有復習的資料,都是以前的資料,如果課本沒有更改,據說課本好像修改了,就算修改了課本肯定會有幫助的,有時間可以給你的,希望對樓主有所幫助,如何與你聯系,可以留下聯系方式,望采並攜納,謝謝。祝你好運,考試順利通過。
採納哦

計算機網路工程好學嗎??

不好學,因為我也在學.雖說是一門專業,但裡麵包含好多東西!不過只要你有興趣,我想再難你都會學好的!

計算機網路定義什麼是計算機網路

全稱計算機網路通信,就是作通信服務,其中包括,網路優化,數據通信,光網,網站等

判斷:計算機網路通常分為廣域計算機網路和局域計算機網路兩種。

正確答案:對。

計算機網路網路

選一台帶三層交換能力的交換機,先劃分vlan,經理和助理一個vlan,如vlan10;會計一個vlan,如vlan20;市場部一個vlan,如vlan30;設計部一個vlan,如vlan40;伺服器一個vlan,如vlan50;再設置路由,rip即可。vlan間互通後,再用訪問控制列表按如上要求設置一下互訪控制即可。

計算機網路

首先說HUB,也就是集線器。它的作用可以簡單的理解為將一些機器連接起來組成一個區域網。而交換機(又名交換式集線器)作用與集線器大體相同。但是兩者在性能上有區別:集線器採用的式共享帶寬的工作方式,而交換機是獨享帶寬。這樣在機器很多或數據量很大時,兩者將會有比較明顯的。而路由器與以上兩者有明顯區別,它的作用在於連接不同的網段並且找到網路中數據傳輸最合適的路徑 ,可以說一般情況下個人用戶需求不大。路由器是產生於交換機之後,就像交換機產生於集線器之後,所以路由器與交換機也有一定聯系,並不是完全獨立的兩種設備。路由器主要克服了交換機不能路由轉發數據包的不足。
總的來說,路由器與交換機的主要區別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工作層次不同
最初的的交換機是工作在OSI/RM開放體系結構的數據鏈路層,也就是第二層,而路由器一開始就設計工作在OSI模型的網路層。由於交換機工作在OSI的第二層(數據鏈路層),所以它的工作原理比較簡單,而路由器工作在OSI的第三層(網路層),可以得到更多的協議信息,路由器可以做出更加智能的轉發決策。
(2)數據轉發物蔽彎所依據的對象不同
交換機是利用物理地址或者說MAC地址來確定轉發數據的目的地址。而路由器則是利用不同網路的ID號(即IP地址)來確定數據轉發的地址。IP地址是在軟體中實現的,描述的是設備所在的網路,有時這些第三層的地址也稱為協議地址或者網路地址。MAC地址通常是硬體自帶的,由網卡生產商來分配的,而且已經固化到了網卡中去,一般來說是不可更改的。而IP地址則通常由網路管理員或系統自動分配。
(3)傳統的交換機只能分割沖突域,不能分割廣播域;而路由器可以分割廣播域
由交換機連接的網段仍屬於同一個廣播域,廣播數據包會在交換機連接的所有網段上傳播,在某些情況下會導致通信擁擠和安全漏洞。連接到路由器上的網段會被分配成不同的廣播域,廣播數據不會穿過路由器。雖然第三層以上交換機具有VLAN功能,也可以分割廣播域,但是各子廣播域之間是不能通信交流的,它們之間的交流仍然需要路由器。
(4)路由器提供了防火牆的服務
路由器僅僅轉發特定地址的數據包,不傳送不支持路由協議的數據包傳送和未知目標網路數據包的傳送,從而可以防止廣播風暴。
交換機一般用於LAN-WAN的連接,交換機歸於網橋,是數據鏈路層的設備,有些交換機也可實現第三層的交換。 路由器用於WAN-WAN之間的連接,可以解決異性網路之間轉發分組,作用於網路層。他們只是從一條線路上接受輸入分組,然後向另一條線路轉發。這兩條線路可能分屬於不同的網路,並採用不同協議。相比較而言,路由器的功能較交換機要強大,但速度相對也慢,價格昂貴,第三層交換機既有交換機線速轉發報文能力,又有路由器良好的控制功能,因此得以廣泛應用。
目前個人比較多寬頻接入方式就是ADSL,因此筆者就ADSL的接入來簡單的說明一下。現在購買的ADSL貓大多具有路由功能(很多的時候廠家在出廠時將路由功能屏蔽了,因為電信安裝時大多是不啟用路由功能的,啟用DHCP。打開ADSL的路由功能),如果個人上網或少數幾台通過ADSL本身就可以了,如果電腦比較多你只需要再購買一個或多個集線器或者交換機。考慮到如今集線器與交換機的 價格相差十分小,不是特殊的原因,請購買一個交換機。不必去追求高價,因為如今產品同質化十分嚴重,我最便宜的交換機現在沒有任 何問題。給你一個參考報價,建議你購買一個8口的,以滿足擴充需求,一般的價格100元左右。接上交換機,所有電腦再接到交換機上就行了。餘下所要做的事情就只有把各個機器的網線插入交換機的介面,將貓的網線插入uplink介面。然後設置路由功能,DHCP等, 就可以共享上網了。
看完以上的解說讀者應該對交換機、集線器、路由器有了一些了解,目前的使用主要還是以交換機、路由器的組合使用為主,具體的組合方式可根據具體的網路情況和需求來確定。
交換機與路由器的區別
計算機網路往往由許多種不同類型的網路互連連接而成。如果幾個計算機網路只是在物理上連接在一起,它們之間並不能進行通信,那麼這種「互連」並沒有什麼實際意義。因此通常在談到「互連」時,就已經暗示這些相互連接的計算機是可以進行通信的,也就是說,從功能上和邏輯上看,這些計算機網路已經組成了一個大型的計算機網路,或稱為互聯網路,也可簡稱為互聯網、互連網。
將網路互相連接起來要使用一些中間設備(或中間系統),ISO的術語稱之為中繼(relay)系統。根據中繼系統所在的層次,可以有以下五種中繼系統:
1.物理層(即常說的第一層、層L1)中繼系統,即轉發器(repeater)。
2.數據鏈路層(即第二層,層L2),即網橋或橋接器(bridge)。
3.網路層(第三層,層L3)中繼系統,即路由器(router)。
4.網橋和路由器的混合物橋路器(brouter)兼有網橋和路由器的功能。
5.在網路層以上的中繼系統,即網關(gateway).
當中繼系統是轉發器時,一般不稱之為網路互聯,因為這僅僅是把一個網路擴大了,而這仍然是一個網路。高層網關由於比較復雜,目前使用得較少。因此一般討論網路互連時都是指用交換機和路由器進行互聯的網路。本文主要闡述交換機和路由器及其區別。
2 交換機和路由器
「交換」是今天網路里出現頻率最高的一個詞,從橋接到路由到ATM直至電話系統,無論何種場合都可將其套用,搞不清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交換。其實交換一詞最早出現於電話系統,特指實現兩個不同電話機之間話音信號的交換,完成該工作的設備就是電話交換機。所以從本意上來講,交換只是一種技術概念,即完成信號由設備入口到出口的轉發。因此,只要是和符合該定義的所有設備都可被稱為交換設備。由此可見,「交換」是一個涵義廣泛的詞語,當它被用來描述數據網路第二層的設備時,實際指的是一個橋接設備;而當它被用來描述數據網路第三層的設備時,又指的是一個路由設備。
我們經常說到的乙太網交換機實際是一個基於網橋技術的多埠第二層網路設備,它為數據幀從一個埠到另一個任意埠的轉發提供了低時延、低開銷的通路。
由此可見,交換機內部核心處應該有一個交換矩陣,為任意兩埠間的通信提供通路,或是一個快速交換匯流排,以使由任意埠接收的數據幀從其他埠送出。在實際設備中,交換矩陣的功能往往由專門的晶元(ASIC)完成。另外,乙太網交換機在設計思想上有一個重要的假設,即交換核心的速度非常之快,以致通常的大流量數據不會使其產生擁塞,換句話說,交換的能力相對於所傳信息量而無窮大(與此相反,ATM交換機在設計上的思路是,認為交換的能力相對所傳信息量而言有限)。
雖然乙太網第二層交換機是基於多埠網橋發展而來,但畢竟交換有其更豐富的特性,使之不但是獲得更多帶寬的最好途徑,而且還使網路更易管理。
而路由器是OSI協議模型的網路層中的分組交換設備(或網路層中繼設備),路由器的基本功能是把數據(IP報文)傳送到正確的網路,包括:
1.IP數據報的轉發,包括數據報的尋徑和傳送;
2.子網隔離,抑制廣播風暴;
3.維護路由表,並與其他路由器交換路由信息,這是IP報文轉發的基礎。
4.IP數據報的差錯處理及簡單的擁塞控制;
5.實現對IP數據報的過濾和記帳。
對於不同地規模的網路,路由器的作用的側重點有所不同。
在主幹網上,路由器的主要作用是路由選擇。主幹網上的路由器,必須知道到達所有下層網路的路徑。這需要維護龐大的路由表,並對連接狀態的變化作出盡可能迅速的反應。路由器的故障將會導致嚴重的信息傳輸問題。
在地區網中,路由器的主要作用是網路連接和路由選擇,即連接下層各個基層網路單位--園區網,同時負責下層網路之間的數據轉發。
在園區網內部,路由器的主要作用是分隔子網。早期的互連網基層單位是區域網(LAN),其中所有主機處於同一邏輯網路中。隨著網路規模的不斷擴大,區域網演變成以高速主幹和路由器連接的多個子網所組成的園區網。在其中,處個子網在邏輯上獨立,而路由器就是唯一能夠分隔它們的設備,它負責子網間的報文轉發和廣播隔離,在邊界上的路由器則負責與上層網路的連接。
3 第二層交換機和路由器的區別
傳統交換機從網橋發展而來,屬於OSI第二層即數據鏈路層設備。它根據MAC地址定址,通過站表選擇路由,站表的建立和維護由交換機自動進行。路由器屬於OSI第三層即網路層設備,它根據IP地址進行定址,通過路由表路由協議產生。交換機最大的好處是快速,由於交換機只須識別幀中MAC地址,直接根據MAC地址產生選擇轉發埠演算法簡單,便於ASIC實現,因此轉發速度極高。但交換機的工作機制也帶來一些問題。
1.迴路:根據交換機地址學習和站表建立演算法,交換機之間不允許存在迴路。一旦存在迴路,必須啟動生成樹演算法,阻塞掉產生迴路的埠。而路由器的路由協議沒有這個問題,路由器之間可以有多條通路來平衡負載,提高可靠性。
2.負載集中:交換機之間只能有一條通路,使得信息集中在一條通信鏈路上,不能進行動態分配,以平衡負載。而路由器的路由協議演算法可以避免這一點,OSPF路由協議演算法不但能產生多條路由,而且能為不同的網路應用選擇各自不同的最佳路由。
3.廣播控制:交換機只能縮小沖突域,而不能縮小廣播域。整個交換式網路就是一個大的廣播域,廣播報文散到整個交換式網路。而路由器可以隔離廣播域,廣播報文不能通過路由器繼續進行廣播。
4.子網劃分:交換機只能識別MAC地址。MAC地址是物理地址,而且採用平坦的地址結構,因此不能根據MAC地址來劃分子網。而路由器識別IP地址,IP地址由網路管理員分配,是邏輯地址且IP地址具有層次結構,被劃分成網路號和主機號,可以非常方便地用於劃分子網,路由器的主要功能就是用於連接不同的網路。
5.保密問題:雖說交換機也可以根據幀的源MAC地址、目的MAC地址和其他幀中內容對幀實施過濾,但路由器根據報文的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TCP埠地址等內容對報文實施過濾,更加直觀方便。
6.介質相關:交換機作為橋接設備也能完成不同鏈路層和物理層之間的轉換,但這種轉換過程比較復雜,不適合ASIC實現,勢必降低交換機的轉發速度。因此目前交換機主要完成相同或相似物理介質和鏈路協議的網路互連,而不會用來在物理介質和鏈路層協議相差甚元的網路之間進行互連。而路由器則不同,它主要用於不同網路之間互連,因此能連接不同物理介質、鏈路層協議和網路層協議的網路。路由器在功能上雖然占據了優勢,但價格昂貴,報文轉發速度低。
近幾年,交換機為提高性能做了許多改進,其中最突出的改進是虛擬網路和三層交換。
劃分子網可以縮小廣播域,減少廣播風暴對網路的影響。路由器每一介面連接一個子網,廣播報文不能經過路由器廣播出去,連接在路由器不同介面的子網屬於不同子網,子網范圍由路由器物理劃分。對交換機而言,每一個埠對應一個網段,由於子網由若干網段構成,通過對交換機埠的組合,可以邏輯劃分子網。廣播報文只能在子網內廣播,不能擴散到別的子網內,通過合理劃分邏輯子網,達到控制廣播的目的。由於邏輯子網由交換機埠任意組合,沒有物理上的相關性,因此稱為虛擬子網,或叫虛擬網。虛擬網技術不用路由器就解決了廣播報文的隔離問題,且虛擬網內網段與其物理位置無關,即相鄰網段可以屬於不同虛擬網,而相隔甚遠的兩個網段可能屬於不同虛擬網,而相隔甚遠的兩個網段可能屬於同一個虛擬網。不同虛擬網內的終端之間不能相互通信,增強了對網路內數據的訪問控制。
交換機和路由器是性能和功能的矛盾體,交換機交換速度快,但控制功能弱,路由器控制性能強,但報文轉發速度慢。解決這個矛盾的技術是三層交換,既有交換機線速轉發報文能力,又有路由器良好的控制功能。
4 第三層交換機和路由器的區別
在第三層交換技術出現之前,幾乎沒有必要將路由功能器件和路由器區別開來,他們完全是相同的:提供路由功能正在路由器的工作,然而,現在第三層交換機完全能夠執行傳統路由器的大多數功能。作為網路互連的設備,第三層交換機具有以下特徵:
1.轉發基於第三層地址的業務流;
2.完全交換功能;
3.可以完成特殊服務,如報文過濾或認證;
4.執行或不執行路由處理。
第三層交換機與傳統路由器相比有如下優點:
1.子網間傳輸帶寬可任意分配:傳統路由器每個介面連接一個子網,子網通過路由器進行傳輸的速率被介面的帶寬所限制。而三層交換機則不同,它可以把多個埠定義成一個虛擬網,把多個埠組成的虛擬網作為虛擬網介面,該虛擬網內信息可通過組成虛擬網的埠送給三層交換機,由於埠數可任意指定,子網間傳輸帶寬沒有限制。
2.合理配置信息資源:由於訪問子網內資源速率和訪問全局網中資源速率沒有區別,子網設置單獨伺服器的意義不大,通過在全局網中設置伺服器群不僅節省費用,更可以合理配置信息資源。
3.降低成本:通常的網路設計用交換機構成子網,用路由器進行子網間互連。目前採用三層交換機進行網路設計,既可以進行任意虛擬子網劃分,又可以通過交換機三層路由功能完成子網間通信,為此節省了價格昂貴的路由器。
4.交換機之間連接靈活:作為交換機,它們之間不允許存在迴路,作為路由器,又可有多條通路來提高可靠性、平衡負載。三層交換機用生成樹演算法阻塞造成迴路的埠,但進行路由選擇時,依然把阻塞掉的通路作為可選路徑參與路由選擇。
5 結論
綜上所述,交換機一般用於LAN-WAN的連接,交換機歸於網橋,是數據鏈路層的設備,有些交換機也可實現第三層的交換。路由器用於WAN-WAN之間的連接,可以解決異性網路之間轉發分組,作用於網路層。他們只是從一條線路上接受輸入分組,然後向另一條線路轉發。這兩條線路可能分屬於不同的網路,並採用不同協議。相比較而言,路由器的功能較交換機要強大,但速度相對也慢,價格昂貴,第三層交換機既有交換機線速轉發報文能力,又有路由器良好的控制功能,因此得以廣播應用。

③ 計算機網路技術學什麼

院校專業:

基本學制:四年 | 招生對象: | 學歷滾滑:中專 | 專業代碼:080901

培養目標

培養目標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掌握數學與自然科學基礎知識以及計算 機、網路與信息系統相關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有較強的專業能力和良 好的綜合素質,能勝任計算機科學研究、計算機系統設計、開發與應用等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培養要求:

1.掌握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理論,具有良好的人文社會科學素 養、職業道德和心理素質,社會責任感強;

2.掌握從事本專業工作所需的數學(特別是離散數學)和其他相關的自然科學知識以及一 定的經濟學與管理學知識;

3.系統掌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理解本學科的基本概念、知識 結構、典型方法,建立數字化、演算法、模塊化與層次化等核心專業意識;

4.掌握計算學科的基本思維方法和研究方法,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和一定的工程意識,並 具備綜合運用所掌握的知識、方法和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5.具有終身學習意識以及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取相關信息和新技術、新知識的能力;

6.了橋首解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的發展現狀和趨勢,具有創新意識,並具有技術創新和產品 創新的初步能力;

7.了解與本專業相關的職業和行業的重要法律法規及方針政策,理解工程技術與信息技術 應用相關的倫理基本要求;

8.具有一定的組織管理能力、表達能力、獨立工作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

9.具有一定的外語應用能力,能閱讀本專業的外文材料,具有一定的大消臘國際視野和跨文化交 流、競爭與合作能力;

10.掌握體育運動的一般知識和基本方法,形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

主幹學科: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核心知識領域:離散結構、基本演算法、程序設計、數據結構、計算機組成、操作系統、計算機網 絡、資料庫系統、軟體工程等。

核心課程示例(括弧內為理論學時+實驗或者習題課學時):

示例一:高級語言程序設計(40+48學時)、計算機導論(24+6學時)、集合論與圖論(48學 時)、匯編語言程序設計(32+8學時)、電路44+16學時)、數理邏輯(32學時)、電子技術基礎(32 +20學時)、數字邏輯設計(36+12學時)、數據結構與演算法(40+24學時)、近世代數(32學時)、計 算機組成原理(48+60學時)、軟體工程(48 +16學時)、形式語言與自動機(32學時)、數理邏輯 (32學時)、資料庫系統(40+24學時)、操作系統(40+16學時)、計算機網路(36+30學時)、演算法 設計與分析(32學時)、計算機體系結構(48學時)。

示例二:計算概論(72學時)、數據結構與演算法(72學時)、數字邏輯設計(54學時)、集合論 與圖論(54學時)、代數結構與組合數學(54學時)、數理邏輯(54學時)、微機原理(54學時)、計 算機組織與體系結構(54學時)、電路分析原理(72學時)、數字集成電路(72學時)、信號與系統 (54學時)、微電子與電路基礎(54學時)、電子線路(72學時)、演算法設計與設計(72學時)、腦與 認知科學(36學時)、人工智慧導論(54學時)、編譯技術及實習(54+72學時)、操作系統及實 習(54+72學時)、微機實驗(0+72學時)、程序設計實習(0+72學時)、數字邏輯電路實驗(O+ 72學時)、數字邏輯設計實驗(0+72學時)、電子線路實驗(0+72學時)、基礎電路實驗(0+72 學時)。

示例三:電路分析基礎(68學時)、數字電路與邏輯設計(60+30學時)、模擬電子技術基礎 (60+30學時)、信號與系統(68學時)、電路信號與系統實驗(15 +15學時)、計算機導論(16學 時)、計算機通信與網路(56+20學時)、軟體工程(30+16學時)、資料庫系統(40 +12學時)、編譯 原理(52+16學時)、人工智慧(46學時)、操作系統(54+24學時)、程序設計基礎(44+32學時)、 數據結構(54+24學時)、離散數學(一)(54學時)、計算機組織與體系結構(76+20學時)、微機 系統(50+20學時)、離散數學(二)(30學時)。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課程實驗、課程設計、專業實習、畢業設計(論文)等。

主要專業實驗:程序設計實驗、數據結構實驗、計算機組成實驗、操作系統實驗、資料庫實驗、 計算機網路實驗。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或理學學士。

職業能力要求

職業能力要求

專業教學主要內容

專業教學主要內容

《C++程序設計》、《Java語言程序設計》、《資料庫系統原理》、《計算機網路原理》、《計算機系統結構》、《數據結構》、《操作系統》、《軟體工程》、《離散數學》 部分高校按以下專業方向培養:NET、JAVA、大數據、雲計算、軟體工程、金融信息化、嵌入式軟體、傳媒設計與製作、計算機網路技術、移動互聯網信息與技術。

專業(技能)方向

專業(技能)方向

IT類企業:技術開發、程序設計、軟體工程、硬體工程、產品經理、產品運營、產品設計; 政府、科研單位:網路安全、網路開發、系統維護、配置管理。

職業資格證書舉例

職業資格證書舉例

繼續學習專業舉例

就業方向

就業方向

發展前景:

用人單位對畢業生選擇餘地增加,導致對畢業生的要求將越來越高。在今後的一段時間內,由於中國經濟發展可能會面臨不平衡,中國計算機專業畢業生的就業仍將存在結構性的矛盾,最終導致計算機專業畢業生在職業選擇時會出現「冷熱」不均的現象。經濟發達地區或工資待遇高的地區,仍將成為學生職業的首選,致使畢業生的需求顯得相對過剩。用人單位在選擇畢業生時有充分的選擇餘地,致使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要求會越來越高,不僅要求畢業生具有一定的專業素養和綜合素質,而且還要具備一定的職業能力,包括核心技能、行業通用技能和職業專門技能。因此,提升計算機專業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職業能力日顯突出和必要。

對應職業(崗位)

對應職業(崗位)

其他信息:

計算機網路技術專業是通信技術與計算機技術相結合的產物。其主要學習的課程有組網技術與網路管理、網路操作系統、網路資料庫、網頁製作、計算機網路與應用、網路通信技術、網路應用軟體、JAVA編程基礎、伺服器配置與調試、網路硬體的配置與調試、計算機網路軟體實訓。

材料補充:

計算機網路技術是通信技術與計算機技術相結合的產物。計算機網路是按照網路協議,將地球上分散的、獨立的計算機相互連接的集合。連接介質可以是電纜、雙絞線、光纖、微波、載波或通信衛星。計算機網路具有共享硬體、軟體和數據資源的功能,具有對共享數據資源集中處理及管理和維護的能力。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和人文素養 ,掌握計算機系統與信息處理知識,具備資料庫管理、數據處理、大數據應用系統搭建、大數據分析處理的能力,從事信息產業、商務服務業信息採集、處理及分析工作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④ 計算機舉例六個生活有哪些應用實例

計算機網路應用 --企業信息網路 ●企業信息網路是指專門用於企業內部信息管理的計算機網路,它一般為一個企業所專用,覆蓋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的各個部門,在整個企業范圍內提供硬體、軟體和信息資源的共享. ●根據企業經營管理的地理分布狀況,企業信息網路既可以是區域網,也可以是廣域網,既可以在近距離范圍內自行鋪設網路傳輸介質,也可以在遠程區域內利用公共通信傳輸介質,它是企業管理信息系統的重要技術基礎。 ●在企業信息網路中,業務職能的信息管理功能是由作為網路工作站的微型計算機提供的,進行日常業務數據的採集和處理,而網路的控制中心和數據共享與管理中心由網路伺服器或一台功能較強的中心主機實現,對於分布於廣泛區域的分公司、辦事處、庫房等異地業務部門,可根據其業務管理的規模和信息處理的特點,通過遠程模擬終端、網路遠程工作站或區域網遠程互連實現彼此間的互連。 ●目前,企業信息網路已成為現代代企業的重要特徵和實現有效管理的基礎,通過企業信息網路,企業可以擺脫地理位置所帶來的不便,對廣泛分布於各地的業務進行及時、統一的管理與控制,並實現全企業范圍內的信息共享,從而大大提高企業在全球化市場中的競爭能力。 企業信息網路實例: 計算機網路應用 --聯機事物處理 ●聯機事務處理是指利用計算機網路,將分布於不同地理位置的業務處理計算機設備或網路與業務管理中心網路連接,以便於在任何一個網路節點上都可以進行統一、實時的業務處理活動或客戶服務。 ●聯機事務處理在金融、證券、期貨以及信息服務等系統得到廣泛的應用。 ●例如金融系統的銀行業務網,通過撥號線、專線、分組交換網和衛星通信網覆蓋整個國家甚至於全球,可以實現大范圍的儲蓄業務通存通兌,在任何一個分行、支行進行全國范圍內的資金清算與劃撥。 ●在自動提款機網路上,用戶可以持信用卡在任何一台自動提款機上獲得提款、存款及轉帳等服務。 ●在期貨、證券交易網上,遍布全國的所有會員公司都可以在當地通過計算機進行報價、交易、交割、結算及信息查詢。 此外,民航訂售票系統也是典型的聯機事務處理,在全國甚至全球范圍內提供民航機票的預訂和售票服務。 計算機網路應用 --POS系統 POS(Point Of Sales)系統是基於計算機網路的商業企業管理信息系統,它將櫃台上用於收款結算的商業收款機與計算機系統聯成網路,對商品交易提供實時的綜合信息管理和服務。 ●商業收款機本身是一種專用計算機,具有商品信息存儲、商品交易處理和銷售單據列印等功能,既可以單獨在商業銷售點上使用,也可以作為網路工作站在網路上運行。 ●POS系統將商場的所有收款機與商場的信息系統主機互連,實現對商場的進、銷、存業務進行全面管理,並可以與銀行的業務網通信,支持客戶用信用卡直接結算。 ●POS系統不僅能夠使商業企業的進、銷、存業務管理系統化,提高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並且能夠與整個企業的其他各項業務管理相結合,為企業的全面、綜合管理提供信息基礎,並對經營和分析決策提供支持。 計算機網路應用 --電子郵件系統 ●電子郵件系統是在計算機及計算機網路的數據處理、存儲和傳輸等功能基礎之上,構造的一種非實時通信系統。 ●電子郵件的基本原理是:在計算機網路主機或伺服器的存儲器中為每一個郵件用戶建立一個電子郵箱(開辟一個專用的存儲區域),並賦予一個郵箱地址,郵件發送者可以在計算機網路工作站(如PC機)上,進行郵件的編輯處理,並通過收件人的電子信箱地址表明郵件目的地;郵件發出後,網路通信設備根據郵件中的目的地址,確定最佳的傳輸路徑,將郵件傳輸到收件人所在的網路主機或伺服器上,並存入相應的郵箱中;收件人可隨時通過網路工作站打開自己的郵箱,查閱所收到的郵件信息。 ●先進的電子郵件系統可以提供「文本信箱」、「語音信箱」、「圖形圖象信箱」等多種類型的電子郵政功能,支持數據、文字、語音、圖形、圖象等多媒體郵件,並且可以將各種各樣的程序、數據文件作為郵件的附件隨電子郵件發送。因此可以構造許多基於電子郵件的網路應用。 ●目前,全球范圍內的電子郵件服務都是通過基於分組交換技術的數據通信網提供的。隨著網路能力的提高和網路用戶的增加,電子郵政將逐漸替代傳統的信件投遞系統,成為人們廣泛應用的非實時通信手段。 計算機網路應用 --電子數據交換系統 ●電子數據交換系統(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簡稱EDI)是以電子郵件系統為基礎擴展而來的一種專用於貿易業務管理的系統,它將商貿業務中貿易、運輸、金融、海關和保險等相關業務信息,用國際公認的標准格式,通過計算機網路,按照協議在貿易合作者的計算機系統之間快速傳遞,完成以貿易為中心的業務處理過程。 ●由於EDI可以取代以往在交易者之間傳遞的大量書面貿易文件和單據,因此,EDI有時也被稱為無紙貿易。 ●EDI的應用是以經貿業務文件、單證的格式標准和網路通信的協議標准為基礎的。商貿信息是EDI的處理對象,如訂單、發票、報關單、進出口許可證、保險單和貨運單等規范化的商貿文件,它們的格式標準是十分重要的,標准決定了EDI信息可被不同貿易夥伴的計算機系統所識別和處理。 EDI的信息格式標准普遍採用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制訂並推薦使用的EDIFACT標准。 ●EDI適用於需處理與交換大量單據的行業和部門,其業務特徵是交易頻繁、周期性作業、大容量的數據傳輸和數據處理等。目前EDI在歐洲、北美、大洋洲及亞太地區的日本、韓國和新加坡等國家應用相當普及,有些國家已明確規定,對使用EDI技術的進口許可證、報關單等貿易文件給予優先審批和處理,而對書面文件延遲處理。國際EDI應用的迅速發展,促進了我國EDI工作的開展,1991年我國就成立了「中國促進EDI應用協調小組」,並加入了國際上的相關組織,EDI的應用開發納入了國家科技攻關計劃,經貿委、海關、銀行、運輸等系統以及部分省市已開展了不同程度的研究與應用工作,有些已開始了試運行。從目前科技發展水平來看,實現EDI已不是技術問題,而是一個管理問題。

⑤ 計算機網路技術和計算機應用技術還有應用電子技術你知道有什麼區別嗎

計算機網路技術是通信技術與計算機技術相結合的產物。計算機網路是按照網路協議,將地球上分散的、獨立的計算機相互連接的集合。連接介質可以是電纜、雙絞線、光纖、微波、載波或通信衛星。計算機網路具有共享硬體、軟體和數據資源的功能,具有對共享數據資源集中處理及管理和維護的能力。 計算機網路可按網路拓撲結構、網路涉轄范圍和互聯距離、網路數據傳輸和網路系統的擁有者、不同的服務對象等不同標准進行種類劃分。一般按網路范圍劃分為:(1)區域網(LAN);(2)城域網(MAN);(3)廣域網(WAN)。區域網的地理范圍一般在10千米以內,屬於一個部門或一組群體組建的小范圍網,例如一個學校、一個單位或一個系統等。廣域網涉轄范圍大,一般從幾十千米至幾萬千米,例如一個城市,一個國家或洲際網路,此時用於通信的傳輸裝置和介質一般由電信部門提供,能實現較大范圍的資源共享。城域網介於LAN和WAN之間,其范圍通常覆蓋一個城市或地區,距離從幾十千米到上百千米。
計算機網路由一組結點和鏈絡組成。網路中的結點有兩類:轉接結點和訪問結點。通信處理機、集中器和終端控制器等屬於轉接結點,它們在網路中轉接和交換傳送信息。主計算機和終端等是訪問結點,它們是信息傳送的源結點和目標結點。
計算機網路技術實現了資源共享。人們可以在辦公室、家裡或其他任何地方,訪問查詢網上的任何資源,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促進了辦公自動化、工廠自動化、家庭自動化的發展。
21世紀已進入計算機網路時代。計算機網路極大普及,計算機應用已進入更高層次,計算機網路成了計算機行業的一部分。新一代的計算機已將網路介面集成到主板上,網路功能已嵌入到操作系統之中,智能大樓的興建已經和計算機網路布線同時、同地、同方案施工。隨著通信和計算機技術緊密結合和同步發展,我國計算機網路技術飛躍發展

計算機應用技術:
狹義:可以利用任何一種計算機軟體的任何一功能,為可能用到它的人提供一定的服務。
廣義:對各種軟體的 各種功能/設置屬性 有足夠的了解和應用能力,可以在各種情況下駕馭計算機高效率的為不同人群提供他們所需要的各種服務。
總之,凡是利用計算機軟體,為需要或者可能需要它的人提供服務的技術,就是計算機應用技術。

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掌握計算機應用專業必要的基礎理論,
能熟練掌握常用計算機軟體操作,至少熟練掌握一門編程語言,具有一定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並具有較強實踐技能的高級計算機應用型人才。
主要課程:
計算機軟硬體技術基礎、Linux操作系統、資料庫系統SQL、數據結構與C程序設計、單片機原理與技術、VB.net程序設計、多媒體軟體應用、計算機網路與網站建設、Delphi程序設計、Java語言程序設計、圖形圖像應用處理(PhotoShop)、微型計算機安裝調試維修、辦公室軟體應用操作、計算機輔助設計、崗前培訓「一技之長」
就業方向:
計算機軟體開發、計算機及其網路管理維護、互聯網站建設維護等職業崗位群。

⑥ 計算機網路結構分幾種哪幾種

計算機網路的分類方式有很多種,可以按地理范圍、拓撲結構、傳輸速率和傳輸介質等分類。

⑴按地理范圍分類

①區域網LAN(Local Area Network)

區域網地理范圍一般幾百米到10km之內,屬於小范圍內的連網。如一個建築物內、一個學校內、一個工廠的廠區內等。區域網的組建簡單、靈活,使用方便。

②城域網MAN(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城域網地理范圍可從幾十公里到上百公里,可覆蓋一個城市或地區,是一種中等形式的網路。

③廣域網WAN(Wide Area Network)

廣域網地理范圍一般在幾千公里左右,屬於大范圍連網。如幾個城市,一個或幾個國家,是網路系統中的最大型的網路,能實現大范圍的資源共享,如國際性的Internet網路。

⑵按傳輸速率分類

網路的傳輸速率有快有慢,傳輸速率快的稱高速網,傳輸速率慢的稱低速網。傳輸速率的單位是b/s(每秒比特數,英文縮寫為bps)。一般將傳輸速率在Kb/s—Mb/s范圍的網路稱低速網,在Mb/s—Gb/s范圍的網稱高速網。也可以將Kb/s網稱低速網,將Mb/s網稱中速網,將Gb/s網稱高速網。

網路的傳輸速率與網路的帶寬有直接關系。帶寬是指傳輸信道的寬度,帶寬的單位是Hz(赫茲)。按照傳輸信道的寬度可分為窄帶網和寬頻網。一般將KHz—MHz帶寬的網稱為窄帶網,將MHz—GHz的網稱為寬頻網,也可以將kHz帶寬的網稱窄帶網,將MHz帶寬的網稱中帶網,將GHz帶寬的網稱寬頻網。通常情況下,高速網就是寬頻網,低速網就是窄帶網。

⑶按傳輸介質分類

傳輸介質是指數據傳輸系統中發送裝置和接受裝置間的物理媒體,按其物理形態可以劃分為有線和無線兩大類。

①有線網

傳輸介質採用有線介質連接的網路稱為有線網,常用的有線傳輸介質有雙絞線、同軸電纜和光導纖維。

●雙絞線是由兩根絕緣金屬線互相纏繞而成,這樣的一對線作為一條通信線路,由四對雙絞線構成雙絞線電纜。雙絞線點到點的通信距離一般不能超過100m。目前,計算機網路上使用的雙絞線按其傳輸速率分為三類線、五類線、六類線、七類線,傳輸速率在10Mbps到600Mbps之間,雙絞線電纜的連接器一般為RJ-45。

●同軸電纜由內、外兩個導體組成,內導體可以由單股或多股線組成,外導體一般由金屬編織網組成。內、外導體之間有絕緣材料,其阻抗為50Ω。同軸電纜分為粗纜和細纜,粗纜用DB-15連接器,細纜用BNC和T連接器。

●光纜由兩層折射率不同的材料組成。內層是具有高折射率的玻璃單根纖維體組成,外層包一層折射率較低的材料。光纜的傳輸形式分為單模傳輸和多模傳輸,單模傳輸性能優於多模傳輸。所以,光纜分為單模光纜和多模光纜,單模光纜傳送距離為幾十公里,多模光纜為幾公里。光纜的傳輸速率可達到每秒幾百兆位。光纜用ST或SC連接器。光纜的優點是不會受到電磁的干擾,傳輸的距離也比電纜遠,傳輸速率高。光纜的安裝和維護比較困難,需要專用的設備。

②無線網

採用無線介質連接的網路稱為無線網。目前無線網主要採用三種技術:微波通信,紅外線通信和激光通信。這三種技術都是以大氣為介質的。其中微波通信用途最廣,目前的衛星網就是一種特殊形式的微波通信,它利用地球同步衛星作中繼站來轉發微波信號,一個同步衛星可以覆蓋地球的三分之一以上表面,三個同步衛星就可以覆蓋地球上全部通信區域。

⑷按拓撲結構分類

計算機網路的物理連接形式叫做網路的物理拓撲結構。連接在網路上的計算機、大容量的外存、高速列印機等設備均可看作是網路上的一個節點,也稱為工作站。計算機網路中常用的拓撲結構有匯流排型、星型、環型等。

①匯流排拓撲結構

匯流排拓撲結構是一種共享通路的物理結構。這種結構中匯流排具有信息的雙向傳輸功能,普遍用於區域網的連接,匯流排一般採用同軸電纜或雙絞線。

匯流排拓撲結構的優點是:安裝容易,擴充或刪除一個節點很容易,不需停止網路的正常工作,節點的故障不會殃及系統。由於各個節點共用一個匯流排作為數據通路,信道的利用率高。但匯流排結構也有其缺點:由於信道共享,連接的節點不宜過多,並且匯流排自身的故障可以導致系統的崩潰。

②星型拓撲結構

星型拓撲結構是一種以中央節點為中心,把若干外圍節點連接起來的輻射式互聯結構。這種結構適用於區域網,特別是近年來連接的區域網大都採用這種連接方式。這種連接方式以雙絞線或同軸電纜作連接線路。

星型拓撲結構的特點是:安裝容易,結構簡單,費用低,通常以集線器(Hub)作為中央節點,便於維護和管理。中央節點的正常運行對網路系統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③環型拓撲結構

環型拓撲結構是將網路節點連接成閉合結構。信號順著一個方向從一台設備傳到另一台設備,每一台設備都配有一個收發器,信息在每台設備上的延時時間是固定的。

這種結構特別適用於實時控制的區域網系統。

環型拓撲結構的特點是:安裝容易,費用較低,電纜故障容易查找和排除。有些網路系統為了提高通信效率和可靠性,採用了雙環結構,即在原有的單環上再套一個環,使每個節點都具有兩個接收通道。環型網路的弱點是,當節點發生故障時,整個網路就不能正常工作。

④樹型拓撲結構

樹型拓撲結構就像一棵「根」朝上的樹,與匯流排拓撲結構相比,主要區別在於匯流排拓撲結構中沒有「根」。這種拓撲結構的網路一般採用同軸電纜,用於軍事單位、政府部門等上、下界限相當嚴格和層次分明的部門。

樹型拓撲結構的特點:優點是容易擴展、故障也容易分離處理,缺點是整個網路對根的依賴性很大,一旦網路的根發生故障,整個系統就不能正常工作。

⑦ 簡述四代電子計算機及主要特點

計算機工作原理: 1.什麼是計算機 計算機(Computer)是一種能接收和存儲信息,並按照存儲在其內部的程序 (這些程序是人們意志的體現)對輸入的信息進行加工、處理,然後把處理結果 輸出的高度自動化的電子設備。 2.計算機工作原理——馮·諾依曼原理(又稱為存儲程序原理) (1)組成計算機的物理設備(硬體)包括運算器、控制器、存儲器、輸入設 備和輸出設備五部分; (2)所有程序和數據都以二進制形式存儲在存儲器中; (3)計算機系統在程序控制下自動運行。
計算機發展的四個階段 代次 起止年份 所用電子元器件 數據處理方式 運算速度 應用領域
第一代 1946~1957 電子管(真空管)匯編語言、代碼程序幾千~幾萬次/秒 國防及高科技
第二代 1958~1964 晶體管 高級程序設計語言 ,幾萬~幾十萬次/秒 工程設計數據處理
第三代 1965~1970,中、小規模集成電路結構化、模塊化程序設計,實時控制
幾十萬~幾百萬次/秒工業控制、數據處理
第四代 1970~今,在規模、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分時、實時數據處理,計算機網路,幾百萬~上億條指令/秒,工業、生活等各方面計算機發展的四個階段 代次 起止年份 所用電子元器件 數據處理方式 運算速度 應用領域。
我國計算機的發展情況 我國的計算機事業始於 20 世紀 50 年代。
1952 年我國的第一個電子計算機科研小組在中科院數學所內成立。
1960 年,我國第一台自行研製的通用電子計算機 107 機問世。
1964 年,我國研製了大型通用電子計算機 119 機,用於我國第一顆氫彈研製 工作的計算任務。
20 世紀 70 年代以後,我國生產的計算機進入了集成電路計算機時期。
1974 年,我國設計的 DJS-130 機通過了鑒定並投入批量生產。
進入 20 世紀 80 年代,我國又研製成功了巨型機。
1982 年,我國獨立研製成功了銀河 I 型巨型計算機,運算速度為每秒 1 億次。 1997 年 6 月研製成功的銀河Ⅲ型巨型計算機,運算速度為每秒 130 億次。這 些機器的出現,標志著我國的計算機技術水平踏上了一個新的台階。
1999 年,銀河四代巨型機研製成功。
2000 年,我國自行研製成功高性能計算機「神威I」,其主要技術指標和性 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我國成為繼美國、日本之後世界上第三個具備研製高性能 計算機能力的國家。
2005 年 4 月 18 日,完全由我國科學界自行研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 首款六十四位高性能通用 CPU 晶元 CPU———「龍芯二號」晶元正式發布。這款 晶元性能經檢測已達到英特爾「奔 3」水平,比 2002 年 9 月 28 日發布的「龍芯 一號」提高了 10 倍。
計算機的特點: 計算機是高度自動化的信息處理設備。主要特點有處理速度快、計算精度高、 記憶能力強、可靠的邏輯判斷能力、可靠性高、通用性強。 (1)處理速度快:計算機的運算速度用 MIPS(每秒鍾執行多少百萬條指令) 來衡量。 (2)計算精度高:數的精度主要由表示這個數的二進制碼的位數決定。 (3)記憶能力強:存儲器能存儲大量的數據和計算機的程序。 (4)可靠的邏輯判斷能力:具有可靠的邏輯判斷能力是計算機的一個重要 特點,是計算機能實現信息處理自動化的重要原因。5)可靠性高,通用性強。
4、計算機的性能指標: 計算機的主要技術性能指標有主頻、字長、內存容量、存取周期、運算速度 及其他指標。 (1)主頻(時鍾頻率):是指計算機 CPU 在單位時間內輸出的脈沖數。它 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計算機的運行速度。單位 MHz。(2)字長:是指計算機的運算部件能同時處理的二進制數據的位數。字長 決定運算精度。 (3)內存容量:是指內存貯器中能存貯的信息總位元組數。通常以 8 個二進 制位(bit)作為一個位元組(Byte)。 (4)存取周期:存貯器連續二次獨立的「讀」或「寫」操作所需的最短時 間,單位來納秒(ns,1ns=10-9s)。存儲器完成一次「讀」或「寫」操作所需的 時間稱為存儲器的訪問時間(或讀寫時間)。 (5)運算速度:是一個綜合性的指標,單位為 MIPS(每秒百萬條指令)。 影響運算速度的因素,主要是主頻和存取周期,字長和存儲容量也有影響。 (6)其他指標:機器的兼容性(包括數據和文件的兼容、程序兼容、系統 兼容和設備兼容)、系統的可靠性(平均無故障工作時間 MTBF)、系統的可維 護性(平均修復時間 MTTR)、機器允許配置的外部設備的最大數目、計算機系 統的漢字處理能力、資料庫管理系統及網路功能等、性能/價格比是一個綜合性 評價計算機性能的指標。
計算機病毒的概述
(1)計算機病毒的特性 病毒是一種程序,所以它具有程序的所有特性,除此之外,它還具有隱蔽性、 潛伏性、傳染性和破壞性。病毒通常的擴展途徑是將自身的具有破壞性的代碼復制到其他有用代碼中, 它的傳播是以計算機系統的運行及讀寫磁碟為基礎的。
(2)病毒的分類 病毒按其危害程度,分為良性病毒和惡性病毒;按其侵害的對象來分,可以 分為引導型、文件型、復合型和網路型等。
(3)病毒的傳播途徑 在計算機應用的早期,軟盤是傳播病毒的最主要方式,隨著網路的飛速發展軟盤趨於淘汰,網路這個載體給病毒的傳播插上了翅膀。據統計,通過網路郵件 系統附件傳播的病毒超過病毒傳播總途徑的 60%。繼「CIH」病毒之後,又相繼 出現了「羅密歐與朱麗葉」、「智能病毒」、「震盪波」等新型網路病毒。
(4)病毒的危害 減少存儲器的可用空間,佔用 CPU 時間;破壞存儲器中的數據信息和網路中 的各項資源;破壞系統 I/O 功能;破壞文件系統,毀滅系統軟體,甚至危及硬體, 等等
2.計算機病毒的預防 預防計算機病毒要注意以下幾個環節: 1)創建緊急引導盤和最新緊急修復盤。 2)使用外來磁碟或其他機器的文件時,要先殺毒再使用。 3)對不需要寫操作的磁碟進行防寫。 4)為計算機安裝病毒檢測軟體,定期清查病毒,並注意及時升級。 5)為計算機安裝專門用於防毒、殺毒的病毒防火牆或防護卡。 6)在上網時,盡量減少可執行代碼交換,能脫網工作時盡量脫網工作。
3.病毒的檢測與消除 (1)病毒的檢測 病毒潛伏在計算機中,不被激發,是很難得被發現的,因此要仔細觀察系統的異常現象。 一般計算機出現異常,首先判斷是否是計算機硬體造成的,如果硬體系統正常,則應該考慮 是否感染了計算機病毒。如果安裝在計算機中的病毒檢測軟體或硬體檢測到病毒後,就應該 立即採取相應的措施。 (2)病毒的清除 對病毒的清除一般使用殺毒軟體來進行。殺毒軟體的作用原理與病毒的作用原理正好相反, 可以同時清除幾千種病毒,且對計算機中的數據沒有影響。常見的殺病毒軟體有KV3000、 諾頓、瑞星、金山毒霸等。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