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能力不同
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培養具備管理學理論基礎、計算機科學技術知識及應用能力,掌握信息管理、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方法等方面的知識與能力,能在各類企、事業單位、金融機構及政府部門從事信息採集、組織、分析、傳播和服務等信息管理工作或與信息管理工作相關的信息系統規劃、分析、設計、實施、運行管理和評價等方面的應用型人才。
計算機網路技術是通信技術啟州與計算機技術相結合的產物。計算機網路是按照網路協議,將地球上分散的、獨立的計算機相互連接的集合。連接介質可以是電纜、雙絞線、光纖、微波、載波或通信衛星。計算機網路具有共享硬體、軟體和數據資源的功能,具有對共享數孝螞據資源集中處理及管理和維護的能力。
2、專業方向不同
計算機網路技術的專業方向:
培養掌握計算機網路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具有計算機網路硬體組網與調試,網路系統安裝與維護,以及網路編程能力的高級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
計算機應用技術的專業方向:
主要研究計算機網路的應用技術、信息安全技術、智能化網路與應用、網路信息與生物信息的智能處理技術。
3、就業崗位不同
計算機網路技術的就業崗位:
網路管理員,網路工程師,綜合布線工程師,網路安全工程師,網站設計師,網站開發工程師,網路技術講師等。
計算機應用技術的就業崗悄慎蔽位:
計算機軟體開發、計算機及其網路管理維護、國家企事業單位辦公部門,互聯網站建設維護等職業崗位群。
② 計算機網路-物理層
物理層特性: 與傳輸媒體有關的一些特性
機械特性
電氣特性
功能特性
過程特性
一個數據通信系統可劃分為三大部分,即源系統(發送端、發送方)、傳輸系統(傳輸網路)和目的系統(接收端、接收方)
根據信號中代表消息的參數的取值方式不同,信號課分為模擬信號(連續信號)和數字信號(離散信號)。代表數字信號不同離散數值的基本波形稱為碼元。
沒有經過調制的信號叫做基帶信號
調制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僅僅對基帶信號的波形進行變換,變換後的信號仍然是基帶信號,這類調制稱為基帶調制,或者稱為 編碼
另一類調制需要使用載波進行調制,把基帶信號的頻率范圍搬遷到較高的頻段,並轉換為模擬信號。經過載波調制後的信號稱為帶通信號,而使用載波的調制稱為帶通調制。
載波:載波或者載頻(載波頻率)是一個物理概念,是一個特定頻率的無線電波,單位 Hz ,是一種在頻率、調幅或相位方面被調制以傳輸語言、音樂、圖象或其它信號的電磁波。
信道的極限容量
具體的信道所能通過的頻率范圍總是有限的。奈氏准則:在任何信道中,碼元傳輸的速率是有上限的,傳輸速率超過此上限,就會出現嚴重的碼間串擾問題,使接收端對碼元的判決成為不可能。
理想低通信道的最高碼元傳輸速率 = 2W Baud
這里W是理想低通信道①的帶寬,單位為赫(Hz);
Baud是波特,是碼元傳輸速率的單位,1波特為每秒傳送1個碼元.
上式就是著名的奈氏准則.奈氏准則的另一種表達方法是:每赫帶寬的理想低通信道的最高碼元傳輸速率是每秒2個碼元.
碼間串擾
信噪比
信號的平均功率和雜訊的平均功率之比,記為 S/N,用分貝(dB)作為度量單位
信噪比(dB)=10log 10 (S/N)(dB)
極限傳輸速率
C = W log 2 (1+S/N)(bit/s)
物理層使用的傳輸媒體
屏蔽雙絞線(STP):抗電磁干擾能力強,價格貴
非屏蔽雙絞線(UTP):廉價,乙太網一般都用的這種
同軸電纜
光纖
信道復用
頻分復用(FDM)
時分復用(TDM)
統計時分復用(STDM)
碼分復用、碼分多址(CDM、CDMA)
在CDMA中,每一個比特時間劃分為 m 個短的時間間隔,稱為 碼片 。使用 CDMA 的每一個站都被指派一個唯一的 m bit 碼片序列。一個站如果發送比特 1 ,則發送自己的 m bit碼片序列,如果發送比特 0,則發送反碼。例如,指派給 S 站的 8 bit 碼片序列時 00011011。當發送比特 1 時,它就發送 00011011,發送比特 0 時,就發送 11100100。為了方便,按慣例把碼片中 0 寫為 -1,將 1 寫為+1,所以 S 站的碼片序列為(-1 -1 -1 +1 +1 -1 +1 +1)
兩個不同站的碼片序列正交,向量 S 和 T 的規格化內積為 0。
任何一個碼片向量和該碼片向量自己的規格化內積都是1
當接收站打算接收 S 站發送的信號時,就用 S 站的碼片序列與收到的信號求規格化內積。這相當於分別計算 S·Sx 和 S·Tx。顯然,S·Sx 就是 S 站發送的數據比特,因為在計算規格化內積時,按上面公式計算相加的各項,都是+1 或者 -1;而 S·Tx一定是零,因為相加的 8 項中的+1和-1各佔一半,因此總和一定為零。
波分復用(WDM):光纖專用
物理層使用的協議:RJ45,clock,IEEE802.3(中繼器、集線器、網關)
③ 計算機網路是什麼與什麼相結合的產物
計算機網路是計算機技術與通信技術相結合的產物。
計算機網路是按照網路協議,將地球上分散的、獨立的計算機相互連接的集合。連接介質可以是電纜、雙絞線、光纖、微波、載波或通信衛星。
計算機網路具有共享硬體、軟體和數據資源的功能,具有對共享數據資源集中處理及管理和維護的能力。
計算機網路包括計算機和網路兩部分。其中計算機又稱電子計算機,俗稱電腦,是一種能夠按照程序運行,自動、高速處理海量數據的現代化智能電子設備。由硬體和軟體所組成,沒有安裝任何軟體的計算機稱為裸機。
常見的形式有台式計算機、筆記本計算機、大型計算機等,較先進的計算機有生物計算機、光子計算機、量子計算機等。
(3)計算機網路原理正交載波擴展閱讀:
計算機網路將數據進行分段打包傳輸,如果不將數據分段打包傳輸,那麼會導致每次傳輸的數據特別大,而帶寬是一定的,所以很容易造成擁塞。想像一下,一輛火車跑在公路上的感覺。
對每個數據包編號控制順序,因為數據進行了分段打包傳輸,而網路中的路線不止一條,而且某些路線會有延遲的情況,沒有編號,那麼如何保證到達的數據是原來的模樣。想像一下,將一副大拼圖從一個地方,分多條路運往另外一個地方,並且沒有編號。
運輸中丟失、重發和丟棄處理,由於網路中的路線會有延遲,並且存在丟包現象,所以會有重發等機制來保證數據的完整性。
流量控制避免擁塞,避免發送速率過快,讓接收方來不及接收,導致發生丟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