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計算機網路的性能
計算機網路的性能一般是指它的幾個重要的性能指標。但除了這些重要的性能指標外,還有一些非性能特徵(non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也對計算機網路的性能有很大的影響。本節將討論這兩個方面的問題。計算機網路的性能指標,性能指標從不同的方面來度量計算機網路的性能。下面介紹常用的七個性能指標。我們知道,計算機發送出的信號都是數字形式的。比特(bit)來源於binary digit,意思是一個「二進制數字」,因此一個比特就是二進制數字中的一個1或0。比特也是資訊理論中使用的信息量的單位。網路技術中的速率指的是數據的傳送速率,它也稱為數據率(data rate)或比特率(bit rate)。速率是計算機網路中最重要的一個性能指標。速率的單位是bit/s(比特每秒)(或b/s,有時也寫為bps,即bit per second)。當數據率較高時,就常常在bit/s的前面加上一個字母。例如,k(kilo)=103=千,M (Mega)=10=兆,G(Giga)=109=吉,T(Tera)=10=太,P(Peta)=10=拍,E(Exa)=1018=艾,Z(Zetta)=101-澤,Y(Yotta)=104=堯。這樣,4x10'bit/s的數據率就記為40Gbit/s。現在人們在談到網路速率時,常省略了速率單位中應有的bit/s,而使用不太正確的說法,如「40G的速率」。另外要注意的是,當提到網路的速率時,往往指的是額定速率或標稱速率,而並非網路實際上運行的速率。
『貳』 計算機網路是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相結合的產物
是的,計算機網路就是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相結合的產物。
計算機網路是指將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獨立功能的多台計算機及其外部設備,通過通信線路連接起來,在網路操作系統,網路管理軟體及網路通信協議的管理和協調下,實現資源共享和[1]信息傳遞的計算機系統。
計算機網路也稱計算機通信網。關於計算機網路的最簡單定義是:一些相互連接的、以共享資源為目的的、自治的計算機的集合。若按此定義,則早期的面向終端的網路都不能算是計算機網路,而只能稱為聯機系統(因為那時的許多終端不能算是自治的計算機)。
但隨著硬體價格的下降,許多終端都具有一定的智能,因而「終端」和「自治的計算機」逐漸失去了嚴格的界限。若用微型計算機作為終端使用,按上述定義,則早期的那種面向終端的網路也可稱為計算機網路。
(2)計算機網路非性能擴展閱讀:
計算機網路的非性能特徵:
1、費用
即網路的價格(包括設計和實現的費用)。網路的性能與其價格密切相關。一般說來,網路的速率越高,其價格也越高。
2、質量
網路的質量取決於網路中所有構件的質量,以及這些構件是怎樣組成網路的。網路的質量影響到很多方面,如網路的可靠性、網路管理的簡易性,以及網路的一些性能。但網路的性能與網路的質量並不是一回事。
3、標准化
網路的硬體和軟體的設計既可以按照和枝搜通用的國際標准,也可以遵循特定的專用網路標准。最好採用國際標準的設計,這喚歷樣可以得到更好的互操作性,更易於升級換代和維修,也更容易得到技術上的支持。
4、可靠性
可靠性與網路的質量和性能都有密切關系。速率更高的網路,其可靠性不一定會更差。但速率更高的網路要可靠地運行,則往往更加困難,同時所需的費用也會較高。
5、可擴展性和可升級性
網路在構造時就應當考慮到今後可能會需要擴展(即規模擴大)和升級(即性能和版本的提高)。網路的性能越高,其擴展費用往往也越高,難度也會相應增加。
6、易於搭尺管理和維護
網路如果沒有良好的管理和維護,就很難達到和保持所設計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