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路連接 » 標志計算機網路誕生的是

標志計算機網路誕生的是

發布時間: 2025-04-07 20:03:46

1. 計算機網路的發展階段有幾個

計算機網路的發展可以分為四個主要階段:
1. 第一個階段從20世紀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這是計算機網路的萌芽期。在此期間,為了增強計算能力和實現資源共享,小型計算機開始連接成實驗性的網路。ARPANET,一個由美國國防部於1969年建立的遠程分組交換網,是第一個實現計算機網路系統的例子,它標志著計算機網路的誕生。
2. 第二個階段在20世紀70年代中後期,區域網(LAN)技術得到了顯著發展。這一時期的特徵是,區域網作為一種新型的計算機架構,開始在工業領域得到應用。乙太網(Ethernet)和劍橋環區域網(Cambridge Ring)等網路的成功實施,不僅標志著區域網的誕生,而且對後續的網路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3. 第三個階段涵蓋了整個20世紀80年代,這是計算機區域網發展的黃金時期。區域網硬體的發展實現了ISO的開放系統互連通信模式協議的能力,使得區域網與其他網路(如局域互連、主機互連和廣域網互連)的集成技術日益成熟。ISDN和智能化網路(IN)的發展進一步推動了區域網技術的進步。
4. 第四個階段從20世紀90年代初至今,這是計算機網路飛速發展的時期。網路化、協同計算能力的發展以及全球互聯網的普及成為了這一階段的主要特徵。計算機網路已經成為社會各行各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虛擬網路FDDI及ATM技術的應用更是推動了網路技術的商業化和普及化。
計算機網路,簡而言之,是一組通過通信線路互聯的計算機系統的集合,旨在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從用戶的角度來看,一個計算機網路是一個自動管理資源、對用戶透明的系統。計算機網路的分類可以根據其不同的屬性和特點進行,包括遠程終端聯機、計算機網路、計算機網路互聯以及國際互聯網與信息高速公路等階段。

2. 計算機網路的發展歷史

計算機網路從產生到發展,總體來說可以分成4個階段。 第1階段:20世紀60年代末到20世紀70年代初為計算機網路發展的萌芽階段。其主要特徵是:為了增加系統的計算能力和資源共享,把小型計算機連成實驗性的網路。第一個遠程分組交換網叫ARPANET,是由美國國防部於1969年建成的,第一次實現了由通信網路和資源網路復合構成計算機網路系統。標志計算機網路的真正產生,ARPANET是這一階段的典型代表。 第2階段:20世紀70年代中後期是區域網絡(LAN)發展的重要階段,其主要特徵為:區域網絡作為一種新型的計算機體系結構開始進入產業部門。區域網技術是從遠程分組交換通信網路和I/O匯流排結構計算機系統派生出來的。1976年,美國Xerox公司的Palo Alto研究中心推出乙太網(Ethernet),它成功地採用了夏威夷大學ALOHA無線電網路系統的基本原理,使之發展成為第一個匯流排競爭式區域網絡。1974年,英國劍橋大學計算機研究所開發了著名的劍橋環區域網(Cambridge Ring)。這些網路的成功實現,一方面標志著區域網絡的產生,另一方面,它們形成的乙太網及環網對以後區域網絡的發展起到導航的作用。 第3階段:整個20世紀80年代是計算機區域網絡的發展時期。其主要特徵是:區域網絡完全從硬體上實現了ISO的開放系統互連通信模式協議的能力。計算機區域網及其互連產品的集成,使得區域網與局域互連、區域網與各類主機互連,以及區域網與廣域網互連的技術越來越成熟。綜合業務數據通信網路(ISDN)和智能化網路(IN)的發展,標志著區域網絡的飛速發展。1980年2月,IEEE (美國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學會)下屬的802區域網絡標准委員會宣告成立,並相繼提出IEEE801.5~802.6等區域網絡標准草案,其中的絕大部分內容已被國際標准化組織(ISO)正式認可。作為區域網絡的國際標准,它標志著區域網協議及其標准化的確定,為區域網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 第4階段:20世紀90年代初至現在是計算機網路飛速發展的階段,其主要特徵是:計算機網路化,協同計算能力發展以及全球互連網路(Internet)的盛行。計算機的發展已經完全與網路融為一體,體現了「網路就是計算機」的口號。目前,計算機網路已經真正進入社會各行各業,為社會各行各業所採用。另外,虛擬網路FDDI及ATM技術的應用,使網路技術蓬勃發展並迅速走向市場,走進平民百姓的生活

3. 計算機網路是哪年由誰發明的

1969年,美國國防部國防高級研究計劃署(DoD/DARPA)資助建立了一個名為ARPANET的網路。解釋一下就是阿帕網,這是最早的。

4. 計算機網路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互聯網(Internet)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ARPA,現為DARPA)建立的ARPAnet。這個網路於1969年開始投入使用,標志著計算機網路技術的誕生。
從20世紀60年代起,ARPA開始資助美國國內大學的計算機系和一些私人公司,以推動基於分組交換技術的計算機網路研究。1968年,ARPA為ARPAnet網路項目立項,這一項目基於一個核心理念:網路必須能夠經受住故障的考驗而維持正常工作。這個理念確保了網路在遭遇攻擊或發生故障時,仍能保持通信的連續性。
最初,ARPAnet主要用於軍事研究。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ARPAnet逐漸擴展到其他領域,成為了一個全球性的計算機網路。1972年,ARPAnet在首屆計算機後台通信國際會議上首次與公眾見面,展示了分組交換技術的可行性。這次會議驗證了ARPAnet的潛力,也標志著現代計算機網路時代的到來。
隨著時間的推移,互聯網在全球范圍內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和普及。如今,它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連接著全球數十億用戶,實現了信息的快速傳遞和共享。從最初的軍事研究工具到如今的世界級通信平台,互聯網的發展歷程充滿了創新和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