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路連接 » 計算機網路工程的發展過程
擴展閱讀
愛派與平板電腦區別 2025-04-07 13:25:13

計算機網路工程的發展過程

發布時間: 2025-04-06 15:10:36

『壹』 計算機網路發展經歷了哪幾個階段

經歷三個階段,具體詳情如下:
1、第一階段(60年代初期到60年代中期)。計算機通信網路,特徵是計算機與終端互聯,實現遠程訪問。第一代計算機網路是有主機—通信線路─終端組成,只可算是計算機網路的雛形。
第一階段計算機網路具有遠程通信功能的單機系統解決了多個用戶共享主機資源的問題。終端為啞終端,沒有自己的CPU、內存和硬碟,沒有處能力。存在問題:主機負擔重,通信費用高。還具有遠程通信功能的多機系統,解決了主機負擔重、通信費用昂貴的問題。存在問題:多個用戶只能共享一台主機資源。
2、第二階段(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採用分組交換技術實現計算機―計算機之間的通信,使計算機網路的結構、概念都發生了變化,形成了通信子網和資源子網的網路結構。第二代計算機網路是計算機網路的「形成與發展"階段;美國的ARPA網就是第二代網路的代表,主要問題:網路對用戶不是透明的。
3、第三階段(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末期):現代計算機網路互連階段,特徵是網路體系結構的形成和網路協議的標准化。
在計算機通信系統的基礎之上,重視網路體系結構和協議標准化的研究,建立全網統一的通信規則,用通信協議軟體來實現網路內部及網路與網路之間的通信,通過網路操作系統,對網路資源進行管理,極大的簡化了用戶的使用,使計算機網路對用戶提供透明服務。

『貳』 簡述計算機網路的形成與發展過程

  1. 網路雛形階段。從20世紀50年代中期開始,以單個計算機為中心的遠程聯機系統,構成面向終端的計算機網路,稱為第一代計算機網路。

  2. 網路初級階段。從20世紀60年代中期開始進行主機互聯,多個獨立的主計算機通過線路互聯構成計算機網路,無網路操作系統,只是通信網。60年代後期,ARPANET網出現,稱為第二代計算機網路。

  3. 20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乙太網產生,ISO制定了網路互連標准OSI,世界上具有統一的網路體系結構,遵循國和源際標准化協議的計算機網路迅猛發展,這階段的計算機網路稱為第三代計算機網路。

  4. 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計算機網路向綜合化高速化發展,同時出現了多媒體智能化網路,發展到現在,已經是第四代了。區域網技術發展成熟。第四代計算機網路就是以千兆位傳輸速率為主的多媒體智能化網路。

拓展資罩棚兄料:

計算機網路的主要由四部分組成 : 

(1)計算機系統 

(2)通信線路和通信設備 

通信設備指網路連接設備、網路互聯設備,包括:網卡、集線器、中繼器、交換機、網橋和路由器以及數據機等其他的通信設備。

(3)網路物襲協議  

如TCP/IP協議、NetBEUI協議、IPX/SPX協議。

(4)網路軟體  

網路軟體可分為網路系統軟體和網路應用軟體兩大類型。

參考資料:網路:計算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