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長虹電視如何多屏共享或投屏
步驟如下:
1、先進行ipad和電視的連接。向上滑動Ipad,可以看到AirPlay按鈕,點擊按鈕選擇TV。
(1)ipad手持終端如何連接網路擴展閱讀
1、長虹4K超高清是U-MAX客廳電視的高端產品,尺寸涵蓋46-85英寸,採用全程4K*2K無損處理、動態圖像運動補償、點陣式動態光控等新技術,在保證電視畫面流暢、清晰的同時,還降低了能耗,起到護眼的作用。
2、客廳內電視、手機、Pad之間能自動識別與關聯,多屏雙向傳輸、共賞、分享、互控,以實現N個屏幕之間深度協同以客廳電視為中心,實現對手持終端、電腦、空調、微波爐、洗衣機、冰箱等智能家電的互聯互控全程語音,手勢/人臉識別,高度智能,使客廳全面智能化。智商等級:須達到行業專業評測的5星以上智商,7星智商為目前最佳
3、2015年3月26日,發布CHiQ二代產品,由電影演員、藝人鄧超傾情代言。[3]CHiQ二代電視帶給消費者「直播定製玩、移動同步玩、大屏極速玩」三大體驗。[4]
4、2016年7月28日,長虹在北京751 D·PARK北京時尚設計廣場召開人工智慧新品發布會, 該產品最大特點是能在3秒內快速響應語音搜索,根據用戶的收視習慣自動推薦個性化內容,並且能夠在30米范圍的超遠距離之內達到精準識別效果,具體語音識別率可達到97%。
5、2017年4月14日,長虹電視60D3P發布。搭載ARM的64位架構A73處理器,2G+16G存儲搭配,搭載海思第六代Hilmprex圖形引擎,支持SDR轉HDR,且配備長虹HDR+技術及矩陣光控技術。
6、2017年6月,長虹推出兩款D3C系列曲面電視新品,分別是長虹55D3C和長虹65D3C兩個尺寸。長虹D3C系列採用金屬底座,4000R曲率的AAA+級曲面屏,色彩深度達到10.7億色,解析度高達3840*2160,配以HDR+技術、點陣光控技術,和第六代HI Imprex圖形引擎,支持SDR轉HDR
Ⅱ 蘋果ipad到底有什麼獨一無二的功能,還要ipad該如何上網
他是一種新的電腦形勢,新的上網,游戲,視頻/音樂,電子閱讀,超便攜的體驗。
這篇文章你可以看看,寫的不錯的,不過你要有耐心看完。
IPAD:互聯網的「終結」
蔣亞平
一
從第一次聽到關於蘋果公司IPAD產品的介紹,腦子里就一直閃亮著這樣的一個意象:互聯網的終結。到現在,半年了吧,這個意象,團團轉轉的,就是不去。
普通的中國人開始知道互聯網,約是在1994年左右。那時的美國總統柯林頓和副總統科爾對信息高速公路----互聯網很是興奮,贊美有加,全力推廣。中國IT界一些先知先覺如張樹新、萬平國等,陸續辦起了瀛海威、中網一類的ISP公司,即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商,為一般老百姓提供上網服務。我是當時瀛海威的一名用戶。上網電話撥號,用的是256K的Modem。
自己最早用的電腦是8088。約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從一個叫劉享龍的朋友那裡借的。他從中國科學院計算機所下海,自己在中關村開了家計算機公司。至今記得,8088電腦偌大個機箱,裡面好像可以裝一床薄被子。沒有硬碟,只有一個五寸的軟區,軟盤就是一張薄的黑色塑料片,拿在手裡晃晃盪盪的,容量是1MB。
那時候,社會上了解互聯網的人不多,有上網和消費能力的人更少。政府部門開始關注,基本態度是把互聯網當成洪水猛獸。當時我在人民日報社經濟部工作,部主任是艾豐。他是一個能夠與時俱進的領導。給大家最初配的電腦是80286,沒有硬碟,但是已經有了三寸的軟碟機,與8088比,速度快許多,數據的安全性也好一些。
1996年開始,互聯網開始流行了,上網成為時尚,IT行業也逐漸火爆了起來。我那時在人民日報社負責籌建人民網。主管領導是充滿創造力的朱新民副社長。前前後後,到現在,十五年了。這期間,事情大大小小,很多,英雄輩出,潮起潮落。到這次IPAd問世,更是互聯網和IT領域一件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情。
二
就是情不自禁地、由衷地喜愛IPAD。就像喜歡一個人,總是在想著,在腦子里不走。喜歡IPAD的外貌,喜歡它的風情,和它的精神。伴著喜歡的,是此樣的念想:隨著IPAD的問世,隨著它的巨大成功,近十幾年來市場上種種與互聯網及其產品有關的故事,開始進入收官階段。關於互聯網市場應用的第一個時代,或者說互聯網進入市場後的第一次戰爭年代,可以話別了。
這十幾年來,許許多多與互聯網有相關的故事,被成功地引領進魅力無窮的資本市場,多是高擎的技術創新大旗。其實,從真正在市場發生了有效應用的角度看,與互聯網技術服務和內容服務有關的主要技術,這些年來,並沒有多大的變化。
比如說吧。至今依然引領江山、風情萬種的門戶網站,其應用的基礎技術,包括網站結構和基本服務,並無大的變化。幾年前流行一時的博客,就是在十多年前互聯網流行之初推行過、也曾火爆過的個人空間的現世版。校園網、開心網,所有以SNS為特徵的社交網站及其服務,就是網上交互功能在新消費環境和新應用環境下的放大。眼下盛極一時的微博,其實就是一個放大了的、立體的BBS論壇,再加上了最初就開發並且非常成熟的聊天室(chat room)和新聞組(news group)的功能。
阿里巴巴、淘寶一類的電子商務平台,給了互聯網應用巨大的驚喜。但是它們本質上仍然是內容服務提供商。其服務網民、服務消費者的主要技術及其架構,同各ICP大同小異。同十幾年前相比,大同小異。不同的只是信息內容的性質不一樣,和多出了相關的支付和驗證系統。
另一方面,互聯網領域,變化確確實實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是這些變化,可以說基本都是在互聯網出現之初就存在的、就很成熟的一些技術基礎上,因相關條件變化,和其他一些技術變化引起的各種量的變化。這些年來,與互聯網應用和推廣相關的技術,沒發現有重大突破。換句話說,支撐當下紅紅火火的互聯網的,還是先前的各種基礎技術,和這些技術在新的社會、經濟和技術環境下的排列組合。
與互聯網相關的其他一些事情,卻天翻地覆。1997年1月1日,人民日報社的人民網登陸互聯網時,中國的上網人數是24萬人。那個時候,張朝陽先生最近說的目前有資格進入中國互聯網市場做最後決斗的七大互聯網公司,都還沒有蹤影。1997年10月31日,CNNIC成立後的第一次中國互聯網調查,網民為62萬人。現在呢,到2010年6月底,已有4.2億人。其中無線上網的手機網民2.77億。與24萬人比,增長了約1.9萬倍。與62萬人比,增長了6774倍。人類自從進入工業文明、市場經濟後,三四百年了吧,有何樣的應用和產品,能夠在如此短的時間,俘獲了如此多的人們?互聯網的魅力,真是妙不可言。
三
互聯網的基礎技術沒有大變,網民的數翻著斤頭往上躥,什麼東西在起作用?看來看去,影響互聯網應用的因素,影響互聯網市場的,是這樣兩個大的方面,五個要素。
一個大的方面,三個要素,屬於硬體環境。一是帶寬,二是晶元,三是存儲器,如內存和硬碟等等。
先說帶寬。在信息高速公路系統中,帶寬就是實實在在的跑車的路的寬度。記得1997年人民日報社去郵電部為人民網數據中心要專線時,主管的周德強副部長給了當時國內最高待遇,2Mbps。那時國內的總帶寬(國際線路總容量)才是25.408Mbps。現在呢?到2010年6月30日,達到了998,217Mbps。增長了39287.5倍。
再說晶元。晶元相當於信息高速公路上所有大車小車上的發動機。從上世紀開始做IT和互聯網的人,都知道有個摩爾定律,即單個晶元上的晶體管數量每18個月提高一倍,性能提高一倍。創始人是Intel公司的創始人摩爾。四十年過去,這個定律還在被驗證。1971年4004處理器上的晶體管是2300個。到1997年Pentium2是750萬個。據說到2011年可能達到10億個,每秒可以執行一千億條指令。晶元這個信息高速公路上的發動機,體積越來越小,功能越來越強,成本越來越低,而且越來越省電,散熱越來越快。
數據存儲能力的發展,也大體是摩爾定律這樣的速度。4004處理器時代,一般電腦根本沒有硬碟,一個五寸軟盤的數據存儲能力只是1兆。現在,不過二十年的時間,一般個人電腦的硬碟也有500G,就是512,000兆。
晶元、CPU和存儲器能力的這種夢幻式的變化,甚至讓人懷疑,從最一開始,像Intel這樣的公司,就知道自己的晶元一類產品的能力,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實際上沒有限制。當時對技術局限的擔心,和在所謂科研突破基礎上新產品的推出,都是國家安全需要和企業利潤需要支配下的成熟、有序的市場策略。
這期間,軟體能力當然也發生了巨大變化。軟體的能力,取決硬體的能力。隨著內存設備容量的增長,系統軟體包含的程序代碼的行數也劇增。如Basic的源代碼,1975年只有4000行,20年後發展到50萬行。微軟的文字處理軟體Word,1982年第一版只有27000行代碼,20年後增加到200多萬行。最新一版的Word的代碼,更是有巨大的增加。
另一個大的方面,兩個因素,與錢有關。一是互聯網的資費,一是網民的消費能力。某種意義上,這兩者的狀況,決定了市場和相關產品的基本面。它們對互聯網應用的影響,比技術和硬體環境的影響還要大。與錢直接相關的資費和消費能力,是引起一切產品和應用變化的動因,又是結果。郵電部1998年優惠給人民網的兩兆專線,如果按當時規定的計費辦法,專線費加上流量費,要三千多萬元。但是現在,兩兆的線路費用,500元就可以搞掂了。
四
回到關於IPAD的話題。
約是在1997年左右,IT界有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爭論,就是未來究竟是用PC,還是NC。PC是Personal Computer,個人計算機。NC是Net Computer,網路計算機。其實,NC也是個人電腦一種。不同的是,它的配置相對簡單,更像是一個容易操作、成本相對低廉的輸入輸出的終端。更多的一些的應用,可以通過整個網路系統解決。有趣的是,這個想法,同現在領風騷的雲計算,是完全匹配的。
NC開始提出來時,人們覺得這個概念干凈,有力,且合理。說其合理,是這個理念,考慮到了當時的技術環境、硬體能力、資費狀況、消費能力的局限。但是,PC和NC的爭論很快就了無蹤影。裝備齊全、無所不能、價格能夠接受的PC迅速佔領了世界。為什麼?因為人們對電腦的需求,隨著上面講到的帶寬、計算、存儲能力的變化,隨著成本的下降,和消費能力的提升,在PC上逐步得到了滿足。NC在當時失語,還有另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即缺少一個類似可以進行雲計算的網路系統在後面支撐。這在當時的技術環境下,是不可能的。
如果沒有後來出現的兩個大的事情,PC完全可以風光無限地走下去。
這兩個大的事情,一是手機的普及,簡訊的應用,及其相關功能同互聯網平台的聯姻。一是無線互聯網技術的完善和發展。
手機簡訊及其同互聯網服務的聯姻,極大地振興和推動了互聯網的發展,時間是在本世紀初期,此時此刻,對剛進入21世紀、處於膠著狀態的互聯網業,特別是對於商業模式不成熟、不穩定的門戶網站來說,既是雪中送炭,又是錦上添花。眾所周知,手機簡訊服務及其收益,給當時的一些門戶網站注射了新的精神。另一方面,無線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從根本上拓展和重塑了手機的功能,擴大和豐富了當代通訊的外延和內涵。這樣的種種變化,意味著用於通訊的手機,和用於上網的PC,除了規格、外形的不同,實際上形成了兩個功能完全可以互相重疊、服務可以交叉的平台。也就是說,對消費者來而言,它們已經具備同一能力,可以互相替換。
在互聯網快速發展的同時,3G技術呼之欲出。這意味著巨大的視頻產品市場,也將由以前的廣播電視部門經營的電視機一家獨霸,變為與手機和計算機三分天下
這便是為什麼最近這些年電訊市場和互聯網市場,包括廣播電視領域,如此生機盎然,如此生生不息,如此熱鬧折騰的根本。對於這三個行業來說,都是不進則退,關涉生死存亡。
在這個過程中,基於對市場的預測,來自手機和電腦二者、但是方向完全不同的關於產品的期待和慾望,日日勃長。既然技術上完全可行,為什麼不可以在一個終端上綜合手機和計算機的功能,並且努力讓這個終端大小適中、用途適中、價格適中,來代替功能太少、界面太小的手機,和功能太復雜,不便攜帶的PC,包括已經可以隨身攜帶的筆記本電腦?
現在,因為有前面談到的帶寬、晶元、存儲能力,包括成本和消費能力的變化,有已經見到雛形的雲計算,和因這些變化引起的投資商投資和創新的慾望,人們完全可以做這樣一個大一統的念想了。
五
實際上,在蘋果推出IPAD前,來自手機和電腦兩個方面的類似嘗試,已是琳琅滿目。幾乎所有名牌手機,都有基本上具備了電腦全部功能的產品,能夠上網只是一個小Case。同樣,幾乎所有品牌電腦,在追求輕便、小巧上,有了不同規格的產品。在電腦上是否配上通訊功能,不過是一個想法的選擇,甚至與硬體無關,只是相關軟體上的一個取捨。人們注意到到,比較兩種不同、趨向對方的極端產品,它們的模樣,長得越來越像。
現在,我們得談手持終端了。最開始,它是指人們在一定技術環境下,開發的一種能夠拿在手中使用,但是不具備通訊能力和上網能力的電子閱聽設備。當然,實際上,最近十幾年來,手持終端一直在這三個領域不懈地探尋:通訊、上網和線下閱讀娛樂。
手持終端最初確實與通訊和聯接互聯網無關。其主要功能是滿足諸如游戲、聽音樂和讀書這樣的一些離線需求。十幾年前,就出現了這樣的一些手持終端產品,即PDA。一些PDA產品甚至是在BBP呼叫機上發展而起,可以追溯到1990年代中後期。最初的這些PDA產品,許多是懷有與PC一起共舞互聯網世界的壯志。伴隨著電訊、互聯網技術和市場的迅速成熟,大部分有遠大志向的PDA產品都壯烈了。
這種情況下,PDA發生分化,兵分四路。一路主要用於聽音樂。最成熟和最有代表性的產品是蘋果的IPOD。另一路隨著傳統出版業的電子化,和讀者閱讀習慣的變化,演變為電子書、電子閱讀器。典型產品是亞馬遜的KANDLE,和中國的漢王。還有一路,就是Netbook,即上網本了,同開始的NC概念,很有些異曲同工之妙。IPAD未面市之前,上網本大有與PC一決雌雄的態勢。其實,上網本,就是一個能夠上網的大規格PDA。第四路是電訊化。最有名的大概就是風行歐美上層的黑莓手機了。這其實就是一個能夠通電話的PDA。
手機電腦化的努力,更是風起雲涌,英雄輩出。每個著名的手機廠商都在這方便不敢有絲毫懈怠,如最注重用戶體驗的蘋果產品IPhone系列。在IPOD的成功市場形象牽引和烘托下,IPHON在同類產品中,後來居上。
如果不是挾蘋果挾各產品之威霹靂登場的IPAD的出現,各大佬公司分別在三個領域精心耕耘的三類功能交叉、但是各有側重的產品,或許還會沿著自己的路跡,巍巍向前。
IPAD的出現,改變了這一切。
六
怎樣來描述和表達IPAD呢?
盡管還是最初的產品,但是,IPAD幾乎擁有了目前我們所看到的與電訊、閱讀和上網有關的終端的所有的東西。或者說,我們近二三十年來建立的所有與IT、Internet、視頻、游戲、學習、娛樂有關的應用的概念,都可以在通過把IPAD捧在手中,得到詮釋。而且,她漂亮,親切,實用,合手,不貴,甚至覺得有點,性感。這幾個特點,正是她的魅力所在,殺傷力所在。
人們注意到,目前上市的第一代IPAD,缺少一個功能,不能打電話。但是,誰都清楚,這完全不是一個問題。或者說,這是一個分分鍾都可以解決的問題。眼下的IPAD,之所以沒有加上手機功能,很可能與蘋果公司想減少同政府和行業摩擦,降低產品成本,用合適價格迅速佔領市場的想法有關。但是,最可能的,是她要把同手機市場有關的機會,留給已經手機在市場上有王家風范、朝氣蓬勃的IPHone,特別是3G的IPHone4。現在看清楚了,蘋果一直在憑著自己的產品的實力,以最優的用戶體驗和合理的價格為核心競爭力,打著一套從容、優雅、然而又是致命的組合拳。
明眼人都可以看出,蘋果這套會令人眩暈的組合拳的高潮還在後面。IPAD的推出,是一個序幕。蘋果有太多可以打的牌,而且都是有很大殺傷力的大牌,王牌。比如,立足於全球戰略,將有3G功能的IPhone4做大做強。在適當時機,適時稍改規格和稍稍增加應用模塊,便是了一個有通訊功能的IPAd。同樣,在適當時機,就可以在IPAD上附上手機所具備的全部通訊功能。
此時,Iphone即IPad,IPad即Iphone。兩軍會合,將是何樣風景。
還有,別忘了蘋果的另一路伏兵,即在市場非常獨立和成熟的IPOD,她可以隨時從容地分別和同時向通訊和上網兩側策應。就在IPAD和IPHONE4在市場時領風騷之際,關於「蘋果皮」的新聞和產品,也同樣抓獲了人們的眼球。只需花上三百多元,就可以把一個IPOD,變成漂亮實用的IPHONE。特別有意味的是,當人們歡呼蘋果皮是中國人發明並以此贊美中國人的創新能力是,卻發現蘋果早將此類的裝置,申請了專利。一切都有了周到和久遠的安排。
此等態勢,如果一天,人們發現,在功能通用的手持終端市場,亮出了一片片白色、綠色和紅色的蘋果,真是不足為奇。
七
這些年,電訊市場和互聯網市場發展的焦點,越來越指向無線終端。無線,寬頻,規格,和人機界面,是四個關鍵點。背後的技術服務平台,和應用,都是圍著這幾個關鍵點在找接入,找平衡。這當中,一個多大,多重,多厚,多少功能,多少錢可買,多少技術可以兼容,拿在手中舒服,看在眼裡舒服的終端,是所有關鍵的關鍵。當然,這樣的終端,一定要是最早出現,有可能成為標準的終端,或者能夠成為人們想像中的標准。至少在目前,IPAD看起來具備了這一切。
互聯網從美國軍方最初的一個技術應用,短短二三十年,發展到現在,成為可以從里從外、徹頭徹尾改變世界的一個東西,已經發生了太多的故事。現在,隨著IPAd的出現,似乎可以做一個大的清盤。
這幾十年,電訊,互聯網,廣播電視,包括所有真實世界裡的信息的數據化,那麼多的產品,都圍繞著或技術為王,或內容為王,或渠道為王,依依展開。歸根結底,這所有的故事,都要在一個能夠讓人體、人腦舒服,而且能夠滿足人們消費需求的物理的東西上---一個產品上體現出來。這個物理的東西,這個產品,是一個中介,是一個非人體,但是又能夠為人體和人的思想所自在接受的中介。這個中介,在目前的技術和社會環境下,就是人的體和人的腦的自然的延伸。或者說,是作為人體的人,同周圍的社會和自然發生關系的一個渠道。
從這個意義上說,似乎應該是終端為王。
IPAD,就是這樣的一個產品,一個中介,一個渠道,一個終端。就是對互聯網這樣的一個清盤。這個清盤,即可以從實踐,從技術,從物理的存在,來證實我們同類中一些天才在多年前對地球村主要特徵的預測:中介即媒體,中介即信息;也可以對幾乎所有正在開發與互聯網與通訊有關的產品的人們說:請注意,一個大一統的標准已經出現。
也許我們永遠不能說什麼事物會終結。對年輕的互聯網來說,更是這樣。但是,至少,我們可以說,在目前我們所有技術所能實現的范圍內,IPAD、及其相應的「事物」的出現,確實終結了一個時代。或者說,在一個以互聯網為特徵的新時代的探索中,IPad以它的真實存在,和它的理念,做為人與虛擬世界,人與真實世界的真實信息連接的中介,幫我們在當下這個時空,找到了一個共認的平台。在這個平台上,我們可以享受我們的過去,可以開辟我們的未來。蘋果可以不姓喬布斯,IPAD可以不屬於蘋果,甚至IPAD會消失,耀眼的會是WPAD,GPAD、FPAD。最近的消息說,黑莓手機即將推出自己的平板電腦,尺寸比IPAD小,功能比IPAD多,價錢還不貴。但是,這些都不重要。我堅定的相信,關於互聯網世界及其最終的中介和終端的故事,包括伴隨這故事生發出的種種的戰爭,隨著具有IPAD這樣一個形體的產品的出現,已經結束。硝煙還會彌漫,戰場將有不同的人打掃。但是,在可以預料到的時間里,這一階段的互聯網戰場上的戰爭已經結束。隨著這個盤點,這個結束,我們人類自進入信息時代為獲取信息、展開行動的發現人體和環境之間最有效連接的那個終端、那個中介的努力,已見端倪。
事實上,IPAD及其相應的產品,將成為附屬於信息社會里生活的人們的人體的一個新的器官。與其他器官不同的是,它不是由肉和骨和血的攪拌,而是塑料加上點點點金屬的合成。
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去為這個端倪的問世,為這個人體的新的器官的出現,而歡呼呢?!
當然,新的時代一定會到來。那時,我們人類獲取任何信息,不需要終端,或者准確地說,不需要體外中介。我們根據需要,只是在身體中的某個部位植入一定程序的晶元,用我們的呼吸、語言、眼神、脈搏來操控。
上世紀九十年代互聯網開始傳行世界之時,就有人驚嘆,這是一個與火一樣偉大的發明。正是IPAD,將這個偉大發明,真正地送到了人身。
八
昨日上騰訊微博,看到老友、前大洋網總裁董寶青先生織的一條QQ圍脖:說不定那一天IPAD會瘦身變小。
前日,在新浪微薄看到一條消息,人民網開了IPAD版。有網友驚呼:是否以後可以公費買IPAD。
再前日,大約是18日,即IPAD在中國大陸上市的第二天,報道說,盡管價格比美國貴將近20%, 仍比沒上市以前的水貨價格便宜兩千元。而且,國美、蘇寧供不應求。
十月一日,中國國慶日,中青網報道說,蘋果承認Iphone4在中國斷檔。
…………..
感謝INternet!感謝IPAD!
2010年9月16日
2010年10月2日修改
Ⅲ ipad無法加入無線網
你可以先用電腦打開瀏覽器,地址欄輸入192.168.0.1,用戶名admin,密碼是沒有的,登錄後,點高級——高級無線,把無線模式修改為G/B模式,取消短安全間隙。然後再到安裝——無線安裝——手動無線網際網路安裝,把無線網路名稱SSID修改一下(用英文或者數字),把無線信道修改為11,關閉WMM,加密方式採用wpa/wpa2增強的這一種。保存並重啟路由器和電腦後,再試試
您好,如果你電腦能連接到路由器並正常上網,可以調整以下配置: 1.無線信道,建議你用1、6、或者11; 2.帶寬,建議使用20/40MHz Auto的模式,不要單純使用20MHz,有些手持無線終端不支持,或者說配合不好; 3.無線SSID廣播,建議開啟,一般筆記本無線網卡可以通過設定無線配置式自動連接,但是其他手持無線終端可能有問題; 4.加密方式,雖然說目前WPA2是最高級也是最常見的加密,但是不能確保你的手持終端設備是否都能支持,因此你也可以嘗試使用無加密或者調整其他加密方式來進行測試,看是否是加密原因導致。希望可以幫助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