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惠安:逐綠前行繪新景 守護生態「高顏值」
近年來, 惠安縣 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以“林滿惠安、生態惠民”為主題,扎實開展造林綠化工作,逐步形成以林區森林為生態面,以基幹林帶、綠色廊道、溪岸林帶、農田林網為生態線,以城鄉綠化為生態點的森林生態網路體系,為推動惠安高質量發展築起了一道道綠色屏障。
打造沿海基幹林帶 築牢海岸“綠色長城”
漫步在惠安小岞半島的海岸線上,一邊是萬頃波瀾的海之碧藍,一邊是數里連綿的林之蔥綠;在廣闊的田野上,美麗的村莊被綠樹鮮花環抱……在惠安這片土地上,山水、田園、城市、鄉村無處不展現著一派山水相融、林城相依的生態畫卷。
但誰能想到這里曾經風沙侵蝕嚴重,草木難長,每到季風時候,人們飽受風沙肆虐之苦。如何破解?惠安縣堅持把防沙治沙與沿海防護林體系建設緊密結合,通過推廣新技術新成果,創新造林模式,構築沿海綠色屏障。
首先,從治理危害最為嚴重的流動沙丘入手,種植老鼠刺、沙菅、龍舌蘭、蔓荊等固沙,後來在沙灘和鹽鹼地積極開展防沙治沙造林試驗研究,發展到喬、灌、草並舉治沙。風口造林,樹種選擇是決定成敗的關鍵。惠安縣選取抗風木麻黃品種,採取築擋風牆、堆土墩、挖沙壕、回客土、大容器苗、多樹種的造林措施,克服種種困難,加長加厚了沿海基幹林帶。
這其中,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小岞惠女林場所在地曾有“福建六大風口之一”的威名,一度“風來沙如刀”,海沙蔽日之下,莊稼無收,瓦片橫飛。
小岞林場惠女護林隊在作業中 黃國明攝
經過多年的實踐探索,小岞林場護林隊在這里開創了“要防風,深挖溝,築沙堤,下客土”的方法,種植木麻黃75萬多棵,同時還進行老林帶低效林改造和沿海基幹林帶多樹種技術試驗,種植朴樹、海南蒲桃、黃槿、紅千層、馬占相思等樹種,書寫了“荒灘變綠洲”的奇跡。如今,小岞林場已從一片寸草不生、淡水奇缺的鹽鹼灘,變成一個集生態保護、休閑觀光、森林遊憩、科普教育、生態文明宣傳等多功能一體的生態型海濱林場,2021年獲省林業局評選為生態文明宣傳示範基地稱號。
其次,擴容增質,逐步完善。逐步構建沿海綠化屏障和生態空間格局,近五年來,全縣共完成沿海防護林體系老林帶更新改造和低效林改造修復4000多畝。如在東橋鎮香山村濱海鹼灘上營造千畝木麻黃基幹林帶儲備林,為沿海基幹林擴容增質。在小岞鎮環島北路風口地段投入百萬元設置擋風牆2公里,後沿線種植木麻黃、台灣相思樹、桑樹、菩提樹、黃槿等,解決了該地段歷年種樹不見林的老大難問題。在輞川灣、龍潭港實施紅樹林保護和修復補植,促進形成獨特的濱海濕地風光。經過多年持續努力,全縣宜林斷帶全部合龍增厚,沿海“綠色長城”已基本形成。
打造森林生態系統 築牢生態綠色屏障
走進輞川鎮試劍山森林公園,青山疊翠,草木的芳香沁入心扉,處處生機盎然。據了解,今年以來,惠安縣又在試劍山實施桉樹純林改造1200畝,眼下工人們正在採伐桉樹,計劃更新成栓皮櫟、麻櫟和互葉白千層等樹種。
盡管在20世紀90年代惠安基本消滅荒山,但由於立地條件惡劣,生態基礎薄弱,森林資源分布不均,殘次林多,純林多,樹種單一,森林植被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等生態作用發揮不盡理想。對此,惠安將低產低效林的改造確定為林業生態建設的長期任務,持續抓好落實。
一方面,立足封促結合,改造提升。全面啟動封山育林工程,加大松林、桉樹純林改造力度,積極推廣鄉土闊葉樹種造林。五年來,全縣共完成森林提升改造23560畝。實施了兩高沿線一重山、科山森林公園、文筆山森林公園、試劍山、筆架山、白太陽山森林生態景觀提升工程。種植以鄉土、名貴樹種為主的喬木片林面積300多公頃。
科山公園綠意蔥蘢惠安縣自然資源供圖
另一方面,立足多元多樣,注重成效。推廣和應用鄉土樹種,如套種耐蔭防火樹種火力楠,適應惠安土地條件的銀葉金合歡、馬占相思、朴樹、秋楓、鐵冬青等樹種。增加群落物種,形成疏密有序、高低錯落的群落層次結構以及豐富的色相和季相的生態環境,基本實現“四季皆綠、四季有花、四季變化”的景觀,形成近自然的森林生態系統。
打造綠滿惠安 築牢宜居綠色家園
“目前,我們已經確定了東嶺鎮彭城村、黃塘鎮下茂村、紫山鎮官溪村、凈峰鎮坑黃村等10個示範點,每個點給予20萬元左右的補助資金,實施四旁綠化,計劃種植各類苗木含灌木50萬株。”縣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近年來,惠安縣持續加大造林綠化投入,綠色在惠安大地鋪展,逐步展現出一幅山川秀美、人居環境優美的美麗畫卷。
美麗家園 惠安縣自然資源供圖
注重城鄉融合,森林進城。每年制定下發造林綠化工作方案,將城郊與縣城綠化有機結合,進一步完善縣城綠化、美化、園林化建設,形成城區綠美相擁,城郊森林環抱、林水相依、林路相連、山水輝映、各具特色的森林生態系統。目前,縣城建成區森林面積592公頃、綠地面積934公頃、綠地率39.95%;喬木栽植面積占綠地面積的75%;縣城建成區公園綠地面積2.025平方公里,人均公園綠地面積超13平方米。市民出門平均500米有休閑綠地。開發區、校園、廠區、住宅小區以及軍營等綠化覆蓋率全部達33%以上。
注重示範帶動,串點成片。持續開展“四旁綠化示範村建設”“村村綠”等活動,啟動“創建綠色家園”三年行動,從2020年起每年種植各種苗木100萬株,每年新增造林綠化面積20公頃以上。打造綠色家園示範點10個以上,扎實推動綠進校園、綠進企業、綠進庭院、綠進村居、綠進軍營工作。五年來,共建設四旁綠化村莊和示範點91個,村級公園110個,建設風景林94處,每個鄉鎮均擁有1處以上的特色生態產業。
注重加大投入,合理布局。利用溪流和道路的自然形態,結合鄉村振興項目,進行道路、溪流整治,因地制宜留足綠化地,打造“生態水系”和“綠色廊道”。近年來,共投入資金3億多元,先後建設了瀋海高速惠安段森林通道、泉三高速公路(南惠支線)惠安段綠色通道、高鐵連接線、縣域快速通道、泉惠石化園區生態隔離林帶;在黃塘溪、林輞溪、蔗潭溪、錦陽溪主要流域營造溪岸林和農田防護林,溪流和道路綠化率達到100%。
下階段,惠安縣還將以創建國家級森林城市為契機,推進串點成線打造綠化工程,建立起功能齊全、結構穩定、生態良好的森林生態系統,全面改善生態環境,建設一座山清水秀、天藍岸綠、宜居宜業的生態綠色城市。
『貳』 雲南發現一舊軍營,為什麼專家看了說:難怪司馬懿打不過諸葛亮
司馬懿:「你要說我打不過諸葛亮就算了,專家說我打不過諸葛亮幾個意思?老朽平生最討厭專家那副嘴臉了。」三國這段歷史膾炙人口,司馬懿和兩人之間的對決就好像是彌補了「既生瑜,何生亮。」不過此時的角色卻互換了,最終的結局也變了,諸葛亮變成了周瑜,司馬懿變成了諸葛亮。
司馬懿打不打得過諸葛亮是一說,曹魏政權制定的戰略就是「耗」!這就好比諸葛亮帶著千把塊錢和幾十萬的司馬懿賭博,諸葛亮總想一把梭哈。司馬懿又不傻,我錢多,我就一注一注的陪你玩。你奈我何?兩國之間的國情也是如此。諸葛亮也是事情無論巨細必親躬,謹慎這是沒得說的。就算是司馬懿打不過諸葛亮,可是謀略上是不輸給諸葛亮的,這也是諸葛亮終其一生也沒摸到長安大門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