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上行計算機網路術語
在計算機網路中,數據傳輸速度分為上行和下行兩個方向。上行速率,即發送數據的速度,是指從用戶設備(如電腦)向網路發送信息的速率;下行速率則是接收數據的速度,即網路向用戶設備傳輸數據的速度。ADSL(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oop)技術是一種利用現有銅線資源,提供不對稱帶寬的技術,上行理論速率為1Mbps,實際可達640kbps,而下行速度通常為8Mbps,旨在解決傳統網路中的「最後一公里」問題,提供寬頻接入服務。
上行速率通常較下行低,例如普通ADSL服務中,上行速度可能僅為386Kb,而下行可達512Kb。注意,網路速度的表述常常以Mbps為單位,但實際下載速度通常只有理論值的一半左右,如1M實際上可能只有大約125kb/s的下載速度。當我們看到1M、2M、10M的標注時,指的是下行帶寬,而非實際下載速率。
ADSL非對稱的特性意味著上行和下行的帶寬分配不均,例如10M帶寬的ADSL,下載速度可能達到170KB/s左右,而上傳速度則較低。在實際操作中,除了網路本身的帶寬限制,線路質量、設備性能等因素也會影響傳輸速度。目前,2Mbps的ADSL是常見選擇,但實際下載速度可能會受到限制,一般在200Kbps左右,這是考慮到數據轉換(8位為1位元組)等因素後的實際效果。
(1)計算機網路專業術語擴展閱讀
計算機網路術語,指從用戶電腦向網路傳送信息。上行速率是指用戶電腦向網路發送信息時的數據傳輸速率,比如用FTP上傳文件到網上去,影響上傳速度的就是「上行速率」。同名的還有鐵路交通用語。
② 了解計算機網路的各種術語
了解計算機網路的各種術語
ADSL: 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ine ,不對稱數字訂閱線路AH:
Authentication Header ,鑒定文件頭AMR (Audio/Modem Riser ,音效/ 數據
主機板附加直立插卡)
ARP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地址解析協議)
ATM (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非同步傳輸模式)
BOD (Bandwidth On Demand ,彈性帶寬運用)
CBR (Committed Burst Rate,約定突發速率)
CCIRN : Coordinating Committee for Intercontinental Research Networking,
洲際研究網路協調委員會CCM (Call Control Manager,撥號控制管理)
CDSL: Consumer Digital Subscriber Line (消費者數字訂閱線路)
CGI (Common Gateway Interface,通用網關介面)
CIEA: Commercial Internet Exchange Association ,商業網際網路交易協
會CIR (Committed Infomation Rate ,約定信息速率)
CTS (Clear to Send ,清除發送)
DBS-PC: Direct Broadcast Satellite PC(人造衛星直接廣播式PC)
DCE : Data Circuit Terminal Equipment,數據通信設備DES : Data Encryption
Standard,數據加密標准DMT : Discrete Multi - Tone,不連續多基頻模式DNS
(Domain Name System,域名系統)
DOCSIS(Data Over Cable Service Interface Specifications,線纜服務
介面數據規格)
DTE : Data Terminal Equipment,數據終端設備EBR (Excess Burst Rate
,超額突發速率)
ESP : Encapsulating Security Payload ,壓縮安全有效載荷FDM :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頻率分離Flow-control流控制FRICC : Federal Research Internet
Coordinating Committee,聯邦調查網際網路協調委員會FTP (File Transfer Protocol,
文件傳輸協議)
Ghost :(General Hardware Oriented System Transfer ,全面硬體導向
系統轉移)
HDSL: High bit rate DSL,高比特率數字訂閱線路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傳輸協議)
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 ,網際網路信息控制協議)
IETF(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ramework ,網際網路工程任務組)
IKE : Internet Key Exchange,網際網路密鑰交換協議IMAP4 : Internet
Message Access Protocol Version 4 ,第四版網際網路信息存取協議Internet
(網際網路)
IP(Internet Protocol ,網際協議)
ISDN(Integrated Service Digital Network,綜合服務數字網路)
ISOC: Internet Society ,網際網路協會ISP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網際網路服務提供商)
LAN (Local Area Network,區域網)
LDAP: Lightweight Directory Access Protocol,輕權目錄訪問協議LOM
(LAN-on-Montherboard )
IAB : Internet Activities Board,網際網路工作委員會IETF: 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網際網路工程作業推動L2TP(Layer 2 Tunneling Protocol,
二級通道協議)
LMDS: Local Multipoint Distributed System,局域多點分布式系統MIME
: Multipurpose Internet Mail Extension ,多用途網際網路郵件擴展協議MNP
: Microcom Networking Protocal MODEM (Molator Demolator ,調制解
調器)
NAT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 ,網路地址轉換)
NC(Network Computer,網路計算機)
NDS : Novell Directory Service ,Novell目錄服務NNTP: Network News
Transfer Protocol ,網路新聞傳輸協議MSN : Microsoft Network,微軟網路
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直角頻率部分多路復用)
P3P (Privacy Preference Project,個人私隱安全平台)
PDS : Public Directory Support ,公眾目錄支持PGP : Pretty Good Privacy,
優良保密協議PICS: Platform for Internet Content Selection,網際網路內容
選擇平台POF : Polymer Optical Fiber,聚合體光纖POP3: Post Office Protocol
Version 3 ,第三版電子郵局協議PPTP: Point to Point Tunneling Protocol,
點對點通道協議RADSL : Rate Adaptive DSL,速率自適應數字訂閱線路RARP
(Reverse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反向地址解析協議)
RDF : Resource Description Framework ,資源描述框架RSA (Rivest Shamir
Adlemen ,一種網際網路加密和認證體系)
RTS (Request To Send ,需求發送)
SIS : Switched Internetworking Services(交換式網路互聯服務)
S/MIME: Secure MIME,安全多用途網際網路郵件擴展協議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 ,簡單網路管理協議)
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 ,簡單郵件傳輸協議)
SKIP: Simple Key Exchange Internet Protocol,網際網路簡單密鑰交換協
議SUA (Single User Account ,單用戶帳號)
TCP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傳輸控制協議)
UART(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 ,通用非同步接收/
發送裝置)
UDP (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戶數據報協議)
ULS : User Location Service,用戶定位服務VOD : Video On Demand,
視頻點播VPN : virtual private network,虛擬區域網WWW (World Wide Web,
萬維網,是網際網路的一部分) ;
③ 有關計算機的專業術語!!!基礎的!
常用的計算機專業術語+解釋
1、計算機網路是利用通信設備和線路將地理位置不同的、功能獨立的多個計算機系統互連起來,以功能完善的網總軟體實現網路中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系統。
2、聯機系統是由一台中央計算機連接大量的地理位置分散的終端而構成的計算機系統。
3、PDN是公用數據網。網中傳輸的是數字化的數據,屬於通信子網的一種。
4、OSI是開放系統互連參考模型。為ISO(國際標准化組織)制訂的七層網路模型。
5、PSE是分組交換設備。作為網路的中間節點,它具有存儲轉發分組的功能。
6、PAD是分組裝配/拆卸設備。在發送方將大的報文拆成若干分組,在接受方將屬於同一報文的分組再重新組成報文的設備。
7、FEP是前端處理機。設置在中心計算機與通信線路之間,專門負責通信控制。
8、IMP是介面信息處理機,是網路中間節點的統稱。
二、
1、數據通信:是一種通過計算機或其他數據裝置與通信線路,完成數據編碼信號的傳輸、轉接、存儲和處理的通信技術。
2、數據傳輸率:每秒能傳輸的二進制信息位數,單位為B/S.
3、信道容量:是信息傳輸數據能力的極限,是信息的最大數據傳輸速率。
4、自同步法:是指接收方能從數據信號波形中提取同步信號的方法。
5、PCM:稱脈碼調制,是將模擬數據換成數字信號編碼的最常用方法。
6、FDM:又稱時分多路復用技術,是在信道帶寬超過原始信號所需帶寬情況下,將物理停產的總帶寬分成若干個與傳輸單個信號帶寬相同的子停產,每個子信息傳輸一路信號。
7、同步傳輸:是以一批字元為傳輸單位,僅在開始和結尾加同步標志,字元間和比特間均要求同步。
8、差錯控制:是指在數據通信過程中能發現或糾正差錯,把差錯限制在盡可能小的允許范圍內的技術和方法。
9、FEC:又叫向前糾錯,是一種差錯控制方法,接收端不但能發現錯誤,而且能確定二進制碼元發生錯誤的位置,從而加以糾正。
10、信號:是數據的電子或電磁編碼。
11、MODEM:又稱數據機。其作用是完成數字數據和模擬信號之間的轉換,使傳輸模擬信號的媒體能傳輸數字數據。發送端MODEM將數字數據調制轉換為模擬信號,接收端MODEM再把模擬信號解調還原為原來的數字數據。
12、信號傳輸速率:也稱碼元率、調制速率或波特率,表示單位時間內通過信道傳輸的碼元個數,單位記做BAND.
13、基帶傳輸:是在線路中直接傳送數字信號的電脈沖,是一種最簡單的傳輸方式,適用於近距離通信的區域網。
14、串列通信:數據是逐位地在一條通信線上傳輸的,較之並行通信速度慢,傳輸距離遠。
15、信宿:通信過程中接收和處理信息的設備或計算機。
16、信源:通信過程中產生和發送信息的設備或計算機。
17、全雙工:允許數據同時在兩個方向上傳輸,要有兩條數據通道,發送端和接收端都要有獨立的接收和發送能力。
18、沖擊雜訊:呈突發狀,常由外界因素引起;其雜訊幅度可能相當大,無法靠提高信噪比來避免,是傳輸中的主要差錯。
19、ARQ:又稱自動請示重發,是一種差錯控制方法;要求接收方檢測出差錯時,就設法通知發送端重發,直到正確的數據收到為止。
20、數據:為有意義的實體,它涉及到事物的存在形式。
三、
1、 網路協議:為進行計算機網路中的數據交換而建立的規則、或約定的集合。
2、 語義:涉及用於協調與差錯處理的控制信息。
3、 語法:數據及控制信息的格式、編碼及信號電平等。
4、 定時:涉及速度匹配和排序等。
5、 網路的體系結構:計算機網路各層次及其協議的集合。
6、 OSI:開放系統互連,是ISO中的術語,指資源子網中的主機。
7、 端開放系統:是ISO中的術語,是指資源子網中的主機。
8、 中繼開放系統:是ISO中的術語,指通信子網中的節點機。
9、 DTE:數據終端設備,是對用戶擁有的連網設備和工作站的統稱。
10、 DCE:數據電路終接設備或數據通信設備,是對為用戶提供入網連接點的網路設備的統稱。
11、 零數據機:當用RS-232C直接連接兩台近地DTE時,為使電纜兩端的DTE通過電纜看過方都好像是DCE,所 採用交叉跳接的信號電纜。
12、 V系列介面標准:是數據終端設備與數據機或網路控制器之間的介面,是一種比較復雜的介面。
13、 X系列介面標准:是適用公共數據網的宅內電路終接設備和數據終端設備之間的介面,它制定較晚,是一種比較簡單的介面。
14、 100系列介面標准:是DTE與不帶自動呼叫設備的DCE(如數據機)之間的介面。
15、 200系列介面標准:是DTE與帶自動呼叫設備的DCE(如網路控制器)之間的介面。
16、 X.21建議:是一個用戶計算機的DTE如何與數字化的DCE交換信號的數字介面。
17、 鏈路管理:數據鏈路層連接的建立、維持和釋放。
18、 反饋差錯控制:用以使發送方確認接收方是否正確收到了由它發送的數據信息的方法。
19、 ARQ法:又稱自動請求重發,發送方將要發送的數據幀附加一定的冗餘檢錯碼一並發出,接收方則根據檢錯碼對數據幀進行差錯檢測,若發現錯誤就返回請求重發的應答,發送方收到請求重發的應答後,便重新傳送該數據幀。
20、 停發法:又稱空閑重發請求,規定發送方每發送一幀後就要停下來等待接收方的確認返回,僅當發送方收到接收方的正確接收確認後再發送下一幀。
21、 go-back-n策略:當接收方檢測出失序的信息幀後,要求發送方重發最後一個正確接收的信息幀之後的所有未被確認的幀。
22、 選擇重發策略:當接收方發現某一幀出錯後,仍然後續來的正確的幀存放在一個緩沖區中暫不向上層遞交,同時向發送方要求重新傳送出錯的那一幀;一旦收到重新傳來的幀後,就將其與存於緩沖區的中的其幀一同按正確順序遞交高層。
23、 發送窗口;發送方已發送但尚未被確認的幀的序號隊列的界限,其上下界分別為窗口的上下沿,下下沿的距離為窗口盡寸。
24、 非同步協議:以字元為獨立的信息傳送單位,在每個字元的起始處開始對每個字元內的比特進行同步,但字元間的間隔是不固定的。
25、 同步協議:以多位元組或多比特組成的數據塊為傳送社交晚會產,僅在幀的起始處同步,幀內維持固定的時鍾。
26、 BSC:面向字元的同步控制協議,又稱二進制同步通信,採用字元填充的首尾定界法,屬於數據鏈路層協議。
27、 信息幀:又叫I幀,用於傳送有效信息和數據。
28、 控制幀:又叫S幀,用於差錯控制和流量控制。
29、 無編號幀:又叫U幀,用於提供鏈路的建立、拆除以及多種控制功能。
30、 HDLC:高級數據鏈路控制規程,是面向比特的數據鏈路層協議,採用比特填充的首位標識法。
31、 虛電路服務:網路層向運輸層提供的一種面向連接的,使所有分組序到達目的系統的可靠的數據傳輸服務。
32、 阻塞:到達通信子網中某一部分的分組數量過多,使得該部分網路來不及處理,以至引起這部分及至整個網路性能下降的現象。
33、 死鎖:網路阻塞嚴重,導致網路通信業務停頓的現象。
34、 間接存儲轉發死鎖:在一組節點之間,某節點的所有緩沖區都裝滿了等待輸出到下一節點的分組,這種情況依次傳遞構成循環,造成多節點間的死鎖。
35、 直接存儲轉發死鎖:兩個節點彼此的所有緩沖區都裝滿了等待輸出到對方的分組,造成兩節點既不能接收也不能發送分組的現象。
36、 網路服務質量:是指在運輸連接點之間看到了某些運輸連接的特性,是運輸層性能的度量,反映了運輸質量及服務的可用性。
37、 抽象語法:是對數據一般結構的描述,是應用層實體對數據結構的描述。
38、 上下文關系:抽象語法和傳輸語法之間的對應關系,稱上下文關系。
39、 重新同步:會話層在已經應答發送方正確接收後,在後期處理中發現錯誤而請求發送方重發。
40、 FTP服務:是一個用於訪問遠程機器的協議,採用客戶/伺服器模式,使用戶可以在本地機與遠程機之間進行有關文件的傳輸操作。
41、 簡單郵件傳送協議:是一個應用層協議,是簡單的基於文本的,可靠的,有效的數據傳輸協議。
42、 地址轉換協議ARP:在網路層將IP地址轉換為相應物理網路地址的協議。
四、
1、 令牌:是一種能夠控制站點佔有媒體的特殊山幀,以區別數據幀及其他控制幀。
2、 載波監聽:即發送站點在發送幀之前,先要監聽信道上是否有其他站點發送的載波信號,若無
其他載波,可以發送信號;否則,推遲發送幀。
3、 沖突檢測:即發送站點在發送數據時要邊發送邊監聽信道,若監聽到信道有干擾信號,則表示產生了沖突,於是就要停止發送數據。
4、 時槽:是一個固定長度的二進制位串,對應一個特定的時間片段,每個站點只能在時間片內發送數據。
5、 服務訪問點:簡稱SAP,是一個層次系統的上下層之間進行通信的介面,N層的SAP就是N+1層可以訪問N層服務的地方。
6、 區域網操作系統:是在區域網低層所提供的數據傳輸能力的基礎上,為高層網路用戶提供共享資源管理和其他網路服務功能的區域網系統軟體。
7、 傳輸時延:是指一個站點從開始發送數據幀到數據幀發送完畢所需要的全部時間,也可是接收站點接收事個數據幀的全部時間。
8、 本地網橋:指在電纜允許的長度范圍內互連網路的網橋。
9、 比特環長:當數據幀的傳輸時延等於信號在環中和上的傳播時延時,該數據幀的比特數就是以比物度量的環路長路。
五、
1、 ISDN:是由綜合數字電話網演變發展而來的的一種通信網路,它提供端到端的數字連接以支持廣泛的業務,支持語音和非語音的通信業務,它為用戶連網提供了一組少量的標准多用途網路介面。
2、 數字位管道:指的是用戶設備和ISDN交換系統之間傳輸比特流的介面。管道中雙向傳輸的比特流是由多個獨立信道的比特流採用時分多路復用形成的。
3、 信元:ATM的信元是具有固定長度的幀,共53位元組。其中5個位元組是信元頭,48個位元組是信息段。信息段中可以是各類業務的用戶數據,信元頭包含各種控制信息。
4、 幀中繼:是一種新型快速分組交換方式,它在繼承了X.25的特點之後,簡化了其網路層協議功能而發展起來的。
5、 ISP:internet服務提供商。
6、 URL:即統一資源定位器,WWW上的每個網頁都按URL格式命名惟一的地址。
7、 子網掩碼:是一個32位二進制數,對應IP地址的子網主機標識區域全為「0」,其餘部分全為「1」。用於兩台主機是否在同一子網中。
8、 萬維網:又稱WWW,是Interner上集文本、聲音、圖像、視頻等多媒體信息於一身的全球信息資源網路,是Internet上的重要組成部分。
9、 intranet:表示一組在特定機構范圍內使用的互連網路,它們沿用的internet協議,採用客戶/伺服器結構,也叫內聯網。
10、 防火牆:是一種安裝在網間連接設備上的軟體,在被保護的intranet和internet之間堅豎起的一道安全屏障,用於增強intranet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