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路連接 » 在計算機網路安全中
擴展閱讀
retrofit監聽網路異常 2025-02-13 02:03:04
網路報停路由器有沒有用 2025-02-13 02:02:56
停用2g網路手機信號不好 2025-02-13 02:00:09

在計算機網路安全中

發布時間: 2025-02-12 23:28:37

『壹』 計算機網路安全數據加密技術的運用

計算機網路安全數據加密技術的運用

在計算機網路的運行過程中,應用系統離不開數據的傳輸,不論是各種服務還是最基礎的運行都要通過數據的傳輸,所以,保證數據傳輸的安全是保證計算機網路安全的核心。認證認證技術的應用能有效的核實用戶的身信息,保障網路安全,其中最為常見的認證方式是數字簽名技術。

摘要: 隨著信息化普及范圍越來越大,網路安全問題也逐漸凸顯,導致網路外部與內部均面臨這多項威脅,而加密技術則是保障網路安全的關鍵性技術,在網路安全防護中起到了決定性作用。本文基於上述背景,從計算機網路安全現狀和加密技術應用現狀出發進行分析,並以此為依據,本文主要探討了數據加密技術在網路安全中的具體應用。

關鍵詞: 計算機網路安全;數據加密;應用

隨著計算機網路普及范圍越來越大,網路安全事件也越來越多,因此,用戶對網路的安全性能要求越發嚴格,尤其是信息數據的保密性能。有效保障網路安全是目前面臨的巨大挑戰,一方面,老式的防病毒技術已無法滿足現在的加密標准要求,另一方面,網路上的惡意攻擊事件層出不窮。加密技術則是解決網路安全問題的主要技術,目前在計算機網路中應用廣泛,從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提高信息數據傳輸的安全性。

1計算機網路安全受到威脅的主要因素

1.1操作系統存在漏洞

計算機的操作系統是所有程序運行的環境,作為整個電腦的支撐軟體,操作系統如果存在隱患,入侵者就有可能通過竊取用戶口令進一步操作整個計算機的操作系統,得到用戶個人殘留在各個程序中的個人信息;如果系統的CPU程序、系統掌管內存存在隱患,入侵者就可以利用漏洞導致計算機或伺服器癱瘓;如果系統在網路安裝程序、上傳文件等地方出現安全漏洞,在用戶的傳輸過程中入侵者就可以利用間諜程序進行監視,這些隱患都是通過不安全的程序進入操作系統,所以在日常操作的過程中,要盡量避免使用陌生軟體。

1.2網路安全隱患

網路是獲取和發布各類信息十分自由的平台,這種自由也導致了網路面臨的威脅較多。網路安全攻擊有傳輸線攻擊、計算機軟體的硬體攻擊、網路協議攻擊等,其中網路協議不安全因素最為關鍵。計算機協議主要有TCP/IP協議,FTPNFS等協議,如果入侵者利用協議中存在的漏洞,就能通過搜索用戶名得到機器的密碼口令,對計算機的防火牆進行攻擊。

2數據加密技術的原理

在計算機網路的運行過程中,應用系統離不開數據的傳輸,不論是各種服務還是最基礎的運行都要通過數據的傳輸,所以,保證數據傳輸的安全是保證計算機網路安全的核心。數據加密技術是按照某種演算法,將原來的文件或數據進行處理,使與原來的“明文”變為一段不可讀的代碼的“密文”,這種代碼只有通過相應的密鑰才能被讀取,顯示其原來的內容,通過這種方式達到保護數據不被入侵者竊取、閱讀的目的。

3數據加密技術在計算機網路安全中的應用

3.1數據加密

按照確定的密碼演算法將敏感的明文數據轉換成難以識別的密文數據,通過使用不同密鑰,可用同一種演算法把相同的明文加密為不同密文的數據保護方法叫做數據加密。數據加密的方式主要有節點加密,鏈路加密和端到端加密。在“網上銀行”興起的前提下,銀行網路系統的安全問題十分重要,數據加密系統作為新的安全措施顯現出許多優點,得到了各大銀行中採用,通過數據加密技術和網路交換設備的聯動,即在交換機或防火牆在運行過程中,各種數據流信息會上報安全設備,數字加密系統對上報的信息和數據流進行檢測。在發現網路安全隱患時進行針對性的動作,並將安全事件的.反應動作發送給防火牆。通過交換機或防火牆精確地關閉或斷開埠,取得了很好的安全效果

3.2密鑰技術

密鑰的作用是加密和解碼數據,分私人和公用兩種。私人密鑰的安全性現對較高,因為得到了使用雙方的認可,但當目的不同所需的密鑰不同時會出現麻煩和錯誤,而公用密鑰操作簡單,可以彌補這個缺點。在操作時傳輸方用公用密鑰,接收方用私人密鑰,就很好的解決了問題,並且數據安全性較高。例如:使用信用卡時,商家的終端解密密鑰能解開並讀取用戶信息,再將信息發送到發行信用卡的公司,能確定用戶使用許可權但不能獲取用戶信息,達到方便且安全的效果。

3.3數總簽名

認證認證技術的應用能有效的核實用戶的身信息,保障網路安全,其中最為常見的認證方式是數字簽名技術。此技術以加密技術為基礎,對加密解密技術方式進行核實,採用最多的應用是公用密鑰的數字簽名和私人密鑰的數字簽名。如上文所述,私人密鑰的數字簽名是通過雙方認證的,可能會存在一方篡改信息的情況,此時要引入第三方認證,公用密鑰就避免了這種麻煩。例如在國內稅務行業中,數字簽名認證為網上稅務業務的辦理提供了安全保障。

4結語

綜上,隨著經濟的發展,信息時代的更新十分迅速,網路惡意攻擊和木馬病毒等也層出不窮,操作系統技術再高還是會有安全漏洞。所以,建立完善的防護體系,注重管理網路安全應用才能有效的保護信息安全,因此,技術人員要跟隨網路發展的腳步,不斷完善安全防護系統,才能更好的保護用戶信息安全。

參考文獻

[1]郭其標.基於同態加密的無線感測器網路安全數據融合分析[J].網路安全技術與應用,2015,(5):76-79.

[2]於海龍.網路安全中的信息加密[J].青春歲月,2015,(4):574-575.

[3]李帥.淺析加密技術在網路安全中的應用[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5,11(18):23-24,28.

;

『貳』 計算機網路信息安全中傳輸威脅常見的攻擊手法主要有

計算機網路信息安全中傳輸威脅常見的攻擊手法主要有:
(一)利用網路系統漏洞進行攻擊
許多網路系統都存在著這樣那樣的漏洞,這些漏洞有可能是系統本身所有的,如WindowsNT、UNIX等都有數量不等的漏洞,也有可能是由於 網管的疏忽而造成的。黑客利用這些漏洞就能完成密碼探測、系統入侵等攻擊。
對於系統本身的漏洞,可以安裝軟體補丁;另外網管也需要仔細工作,盡量避免因疏忽而使他人有機可乘。
(二)通過電子郵件進行攻擊
電子郵件是互聯網上運用得十分廣泛的一種通訊方式。黑客可以使用一些郵件炸彈軟體或CGI程序向目的郵箱發送大量內容重復、無用的垃圾郵件,從而使目的郵箱被撐爆而無法使用。當垃圾郵件的發送流量特別大時,還有可能造成郵件系統對於正常的工作反映緩慢,甚至癱瘓, 這一點和後面要講到的「拒絕服務攻擊(DDoS)比較相似。
對於遭受此類攻擊的郵箱,可以使用一些垃圾郵件清除軟體來解決,其中常見的有SpamEater、Spamkiller等,Outlook等收信軟體同樣也 能達到此目的。
(三)解密攻擊
在互聯網上,使用密碼是最常見並且最重要的安全保護方法,用戶時時刻刻都需要輸入密碼進行身份校驗。而現在的密碼保護手段大都認密碼不認人,只要有密碼,系統就會認為你是經過授權的正常用戶,因此,取得密碼也是黑客進行攻擊的一重要手法。取得密碼也還有好幾種方法,一種是對網路上的數據進行監聽。因為系統在進行密碼校驗時,用戶輸入的密碼需要從用戶端傳送到伺服器端,而黑客就能在兩端之間進行數據監聽。但一般系統在傳送密碼時都進行了加密處理,即黑客所得到的數據中不會存在明文的密碼,這給黑客進行破解又提了一道難題。這種手法一般運用於區域網,一旦成功攻擊者將會得到很大的操作權益。另一種解密方法就是使用窮舉法對已知用戶名的密碼進行暴力解密。這種解密軟體對嘗試所有可能字元所組成的密碼,但這項工作十分地費時,不過如果用戶的密碼設置得比較簡單,如「12345」、「ABC」等那有可能只需一眨眼的功夫就可搞定。
為了防止受到這種攻擊的危害,用戶在進行密碼設置時一定要將其設置得復雜,也可使用多層密碼,或者變換思路使用中文密碼,並且不要以自己的生日和電話甚至用戶名作為密碼,因為一些密碼破解軟體可以讓破解者輸入與被破解用戶相關的信息,如生日等,然後對這些數據構成的密碼進行優先嘗試。另外應該經常更換密碼,這樣使其被破解的可能性又下降了不少。
(四)後門軟體攻擊
後門軟體攻擊是互聯網上比較多的一種攻擊手法。Back Orifice2000、冰河等都是比較著名的特洛伊木馬,它們可以非法地取得用戶電腦的超級用戶級權利,可以對其進行完全的控制,除了可以進行文件操作外,同時也可以進行對方桌面抓圖、取得密碼等操作。這些後門軟體分為伺服器端和用戶端,當黑客進行攻擊時,會使用用戶端程序登陸上已安裝好伺服器端程序的電腦,這些伺服器端程序都比較小,一般會隨附帶於某些軟體上。有可能當用戶下載了一個小游戲並運行時,後門軟體的伺服器端就安裝完成了,而且大部分後門軟體的重生能力比較強,給用戶進行清除造成一定的麻煩。
當在網上下載數據時,一定要在其運行之前進行病毒掃描,並使用一定的反編譯軟體,查看來源數據是否有其他可疑的應用程序,從而杜絕這些後門軟體。
(五)拒絕服務攻擊
互聯網上許多大網站都遭受過此類攻擊。實施拒絕服務攻擊(DDoS)的難度比較小,但它的破壞性卻很大。它的具體手法就是向目的伺服器發送大量的數據包,幾乎佔取該伺服器所有的網路寬頻,從而使其無法對正常的服務請求進行處理,而導致網站無法進入、網站響應速度大大降低或伺服器癱瘓。現在常見的蠕蟲病毒或與其同類的病毒都可以對伺服器進行拒絕服務攻擊的進攻。它們的繁殖能力極強,一般通過Microsoft的Outlook軟體向眾多郵箱發出帶有病毒的郵件,而使郵件伺服器無法承擔如此龐大的數據處理量而癱瘓。

『叄』 "STP"作為「伺服器時間協議」的縮寫,其在網路安全中的應用和風險如何

STP,即"Server Time Protocol"的縮寫,中文直譯為"伺服器時間協議"。這個術語在計算機網路領域中廣泛應用,主要用於同步設備與伺服器的時間,並在網路安全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它的中文拼音是"fú wù qì shí jiān xié yì",在英語中的使用頻率相對較高,達到了1239次。STP通常用於定期通過Network Time Protocol (NTP)與可信的時間伺服器保持同步,同時,它也用於保障網路數據的安全,比如日誌文件的傳輸和伺服器時間的發布。

在實際操作中,比如設置域伺服器的時間,會通過與互聯網時間伺服器同步來實現。而NTP協議則作為時間同步的主要工具,確保整個網路系統的時間一致性。然而,隨著IPv6網路協議的普及,網路安全風險也相應增加,伺服器時間協議STP的使用必須與最新的安全措施相結合,以防止數據丟失或伺服器崩潰等攻擊事件。

總的來說,STP是一個在網路環境中不可或缺的術語,它代表了伺服器之間時間同步的規范,適用於各種網路設備和系統,但同時也需要用戶和開發者關注其安全應用。以上信息來源於網路,僅為學習和交流使用,版權歸屬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