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計算機的網路結構可以從網路體系結構,網路組織和網路配置三個方面來描述,網路組織是從網路的物理結構和網路的實現兩方面來描述計算機網路,網路配置是從網路應用方面來描述計算機網路的布局,硬體、軟體和通信線路來描述計算機網路,網路體系結構是從功能上來描述計算機網路結構。
2.網路協議是計算機網路必不可少的,一個完整的計算機網路需要有一套復雜的協議集合,組織復雜的計算機網路協議的最好方式就是層次模型。而將計算機網路層次模型和各層協議的集合定義為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Network
Architecture)。
3.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和協議標准化的意義是計算機網路由多個互連的結點組成,結點之間要不斷地交換數據和控制信息,要做到有條不紊地交換數據,每個結點就必須遵守一整套合理而嚴謹的結構化管理體系·計算機網路就是按照高度結構化設計方法採用功能分層原理來實現的,即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的內容。通常所說的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即在世界范圍內統一協議,制定軟體標准和硬體標准,並將計算機網路及其部件所應完成的功能精確定義,從而使不同的計算機能夠在相同功能中進行信息對接。
『貳』 計算機網路中通信雙方必須共同遵守的規則
在計算機網路環境中,為了確保數據交換的順利進行,通信雙方必須嚴格遵循一系列共同的規則和標准。以下是這些規則的詳細說明:
1. 網路協議:網路協議定義了數據傳輸的語法和語義,確保雙方能夠以一致的方式理解和解釋信息。例如,HTTP協議定義了網頁瀏覽器和伺服器之間的通信方式,而SMTP協議則規定了電子郵件的發送過程。
2. 數據編碼:為了確保數據在傳輸過程中的完整性和可理解性,通信雙方必須約定一種數據編碼格式。常見的編碼格式包括JSON和XML,它們能夠將數據結構化,便於接收方解析。
3. 網路安全措施:網路安全規則是必不可少的,它們有助於防止數據泄露、未經授權的訪問和其他潛在的安全威脅。例如,使用SSL/TLS加密技術來保護傳輸中的數據,以及實施訪問控制策略來限制對網路資源的訪問。
4. 帶寬分配:在共享網路資源的環境中,帶寬分配規則至關重要,它們確保網路資源被公平且高效地利用。例如,通過 Quality of Service (QoS) 技術優先處理關鍵業務數據,或者限制用戶的帶寬使用以避免網路擁塞。
5. 費用政策:在提供有償網路服務的情況下,雙方必須遵守費用政策,確保計費過程的透明和公正。例如,根據用戶的使用時長或數據流量來收取費用。
總之,計算機網路中的通信雙方遵守這些規則是確保網路通信的穩定性、安全性和效率的基礎。這些規則和標准共同構成了網路通信的基石,使得全球范圍內的信息交流成為可能。
『叄』 網路協議和網路標准怎樣理解
網路協議為計算機網路中進行數據交換而建立的規則、標准或約定的集合。網路協議標准即網路中(包括互聯網)傳遞、管理信息的一些規范。網路協議在應用層面有許多是廠家自定義的,而網路標準是一些協會和標准化組織定義的。例如目前常用的無線網路標准主要有美國IEEE(電機電子工程師協會,The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所制定的802.11標准(包括802.11a
、802.11b
及802.11g等標准),藍牙(Bluetooth)標准以及HomeRF(家庭網路)標准等。
『肆』 計算機網路基本要素之一是
計算機網路基本要素之一是至少有兩個具有獨立操作系統的計算機,且它們之間存在相互共享某種資源的需求。
這兩個獨立的計算機之間必須通過某種通信手段進行連接,以實現數據的傳輸和共享。
網路中各個獨立的計算機之間要能相互通信,必須制定相互可確認的規范標准或協議,以確保數據傳輸的准確性和可靠性。
這些基本要素構成了計算機網路的基礎,使得不同計算機之間可以進行信息交流和資源共享,從而實現更高效、便捷的通信。
在計算機網路中,除了以上三個基本要素,還涉及到網路拓撲結構、傳輸介質、網路設備、網路協議、網路安全等多個方面。
網路拓撲結構決定了網路的物理布局,例如星型、匯流排型、環型、樹型等。
傳輸介質是指在網路中傳輸數據的物理載體,如雙絞線、同軸電纜、光纖等。
網路設備包括路由器、交換機、集線器、網卡等,它們在實現網路連接和數據傳輸過程中起著關鍵作用。
網路協議是網路通信規則的集合,如TCP/IP協議、HTTP協議等,確保了數據在不同設備間正確傳輸。
網路安全則涉及保護網路免受惡意攻擊、數據泄露等風險,包括防火牆、加密技術、身份驗證等措施。
綜上所述,計算機網路的基本要素及其相關技術共同構建了一個復雜而龐大的通信系統,為現代社會提供了強大的信息交流和資源共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