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計算機網路採用層次結構有什麼好處?
網路協議分層示意圖為了減少網路設計的復雜性,絕大多數網路採用分層設計方法。
所謂分層設計方法,就是按照信息的流動過程將網路的整體功能分解為一個個的功能層,不同機器上的同等功能層之間採用相同的協議,同一機器上的相鄰功能層之間通過介面進行信息傳遞。
計算機網路採用層次結構有什麼好處?
OSI分層模型是為了將網路每一層都制訂嚴格的標准棚虛,讓每家廠商都依照此標准去生產設備(包括軟、硬體上達到統一),這樣互相才能兼容,只有互相兼容才能互相連接、通訊。在早期網路剛剛誕生時是沒有OSI的,所以出現了很多種區域網技術(那時沒有廣域網的概念,因為每家設備不能兼容),比如DECNet、乙太網、令牌環等,大家各做各的,技術不能統一,所以也無法互聯,後來ISO(國際標准化組織)推出ISO後,各家廠商的設備才能互相連接通信。
計算機網路採用層次結構的模型有什麼好處
1.各層之間是獨立的
2.靈活性好
3.結構上可分割開
4.易於實現和維護
5.能促進標准化工作
資料提供:《計算機網路》第六版第一章
:計算機網路採用層次結構模型 的理由是什麼?有何好處?
分層的好處:1)各層之間是獨立的;
2)靈活性好;
3)結構上可分割開;
4)易於實現和維護;
5)能促進標春和州准化工作。
計算機網路採用層次結構模型的理由是什麼
不知道我舉的例子,舉得恰當不。就像公司有管理部門、人才部門、技術部門、工人部門,部門與部門之間都是相互協助、相互依存的關系。如果不分部門,不分層次。那工作起來是不是就會出現問題,網路也是如此,它們也有自已的層次,如果一個層出錯了,就會出問題,這樣通過層次來判斷,就可以發現問題出現在什麼位置,也就可以事半功倍了。
計算機網路層次結構模型和各層協議的 *** 叫做計算機網路什麼
計算機網路的體系結構
計算機網路層次結構劃分應按照________和________的原則。
層內功能內聚和層間耦合鬆散
計算機網路五層結構
應用層、傳輸層、網路層扒蔽、數據鏈路層,物理層
⑵ 計算機網路之五層協議
一:概述
計算機網路將眾多計算機互連在一起,而互聯網則將眾多網路互連在一起,形成網路的網路。網際網路是世界上最大的互聯網。作為通用名詞,internet(互聯網或互連網)指的是由多個計算機網路互連而成的網路。這些網路之間的通信協議可以是任意的。而作為專有名詞,Internet(網際網路)特指當前全球最大的、開放的、由眾多網路相互連接而成的特定計算機網路,它採用TCP/IP協議族作為通信規則,其前身是美國的ARPANET。
網際網路現在採用存儲轉發的分組交換技術,以及三層網際網路服務提供者(ISP)結構。網際網路按工作方式可以劃分為邊緣部分和核心部分,主機在網路的邊緣部分,作用是進行信息處理。路由器是在網路的核心部分,作用是按存儲轉發方式進行分組交換。
計算機通信是計算機的進程(運行著的程序)之間的通信,計算機網路採用通信方式:客戶-伺服器方式和對等連接方式(P2P方式)。按作用范圍不同,計算機網路分為:廣域網WAN、城域網MAN、區域網LAN和個人區域網PAN。五層協議的體系結構由:應用層、運輸層、網路層、數據鏈路層和物理層組成。
二:物理層
物理層的主要任務是描述與傳輸媒體介面有關的一些特性。機械特性涉及介面所用接線器的形狀和尺寸、引腳數目和排列、固定和鎖定裝置等,這些都有嚴格的標准化規定。電氣特性指介面電纜上的各條線上出現的電壓范圍。功能特性指某條線上出現的某一電平的點電壓表示何種意義。過程特性指明對不同功能的各種可能事件的出現順序。
通信的目的是傳送消息,數據是運送消息的實體,信號是數據的電氣或電磁的表現。根據信號中代表參數的取值方式不同,信號分為模擬信號(連續無限)和數字信號(離散有限)。代表數字信號不同的離散數值的基本波形稱為碼元。通信的雙方信息交互的方式來看,有三中基本方式:單向通信(廣播)、雙向交替通信(半雙工對講機)和雙向同時通信(全雙工電話)。
調制是來自信源的信號常稱為基帶信號。其包含較多低頻成分,較多信道不能傳輸低頻分量或直流分量,需要對其進行調制。調制分為基帶調制(僅對波形轉換,又稱編碼,D2D)和帶通調制(基帶信號頻率范圍搬移到較高頻段,載波調制,D2M)。編碼方式有不歸零制(正電平1/負0)、歸零制度(正脈沖1/負0)、曼徹斯特編碼(位周期中心的向上跳變為0/下1)和差分曼徹斯特編碼(每一位中心處有跳變,開始辨解有跳變為0,無跳變1)。帶通調制方法有調幅(AM):(0, f1)、調頻(FM):(f1, f2)和調相(PM):(0 , 180度)。
三:數據鏈路層
數據鏈路層使用的信道有兩種類型:點對點(PPP)信道和廣播信道。數據鏈路層協議有許多,三個基本問題是共同的:封裝成幀、透明傳輸、差錯檢測。區域網的數據鏈路層拆成兩個子層,即邏輯鏈路層(LLC)子層和媒體接入控制(MAC)子層。適配器的作用是計算機與外界區域網的連接是通過通信適配器,適配器本來是主機箱內插入的一塊網路介面板,又稱網路介面卡,簡稱網卡。
乙太網採用無連接的工作方式,對發送的數據幀不進行編號,也不要求對方發回確認,目的站收到差錯幀就丟掉。乙太網採用的協議是具有沖突檢測的載波監聽多點接入(CSMA/CD)協議。協議的要點是:發送前先監聽,邊發送邊監聽,一旦發現匯流排出現了碰撞,就立即停止發送。
四:網路層
TCP/IP體系中的網路層向上只提供簡單靈活的、無連接,盡最大努力交付的數據報服務。網路層不提供服務質量的承諾,不保證分組交付的時限,進程之間的通信的可靠性由運輸層負責。
五:運輸層
網路層為主機之間提供邏輯通信,運輸層為應用進程之間提供端到端的邏輯通信。運輸層有兩個協議TCP和UDP。運輸層用一個16位埠號來標志一個埠。
六:應用層
文件傳送協議FTP使用TCP可靠傳輸服務。FTP使用客戶伺服器方式,一個FTP伺服器進程可同時為多個客戶進程提供服務。在進行文件傳輸時,FTP的客戶和伺服器之間要建立兩個並行的TCP連接,控制連接和數據連接,實際用於傳輸文件的是數據連接。
萬維網WWW是一個大規模、聯機式的信息儲藏所,可以方便從網際網路上一個站點鏈接到另一個站點。萬維網使用統一資源定位符URL來標志萬維網上的各種文檔,並使每一個文檔在整個網際網路的范圍內具有唯一的標識符URL。
⑶ 網路分層的優點有哪些
網路分層的優點:
1)各層之間是獨立的。某一層並不需要知道它下一層是如何實現的,而僅僅需要知道該層通過層間的介面所提供的服務。由於每一層只實現一種相對獨立的功能,因而可以將一個難以處理的復雜問題分解為若干個較容易處理的更小問題,這樣,整個問題的復雜度就下降了。2)靈活性好。當任何一層發生變化時,只要層間介面關系保持不變,則在這層以上或以下各層均不受影響,此外,對某一層提供的服務還可以進行修改。當某層提供的服務不再需要時,甚至可以將這層取消。
3)結構上可分割開。各層都可以採用最合適的技術來實現。
4)易於實現和維護。這種結構使得實現和調試一個龐大而又復雜的系統變得易於處理,因為整個系統已被分解為若干個相對獨立的子系統。
5)能促進標准化工作。因為每一層的功能及其所提供的服務都已有了精確的說明。
(3)計算機網路五層協議的優點擴展閱讀:
網際網路協議棧共有五層:應用層、傳輸層、網路層、鏈路層和物理層。不同於OSI七層模型這也是實際使用中使用的分層方式。
(1)應用層
支持網路應用,應用協議僅僅是網路應用的一個組成部分,運行在不同主機上的進程則使用應用層協議進行通信。主要的協議有:http、ftp、telnet、smtp、pop3等。
(2)傳輸層
負責為信源和信宿提供應用程序進程間的數據傳輸服務,這一層上主要定義了兩個傳輸協議,傳輸控制協議即TCP和用戶數據報協議UDP。
(3)網路層
負責將數據報獨立地從信源發送到信宿,主要解決路由選擇、擁塞控制和網路互聯等問題。
(4)數據鏈路層
負責將IP數據報封裝成合適在物理網路上傳輸的幀格式並傳輸,或將從物理網路接收到的幀解封,取出IP數據報交給網路層。
(5)物理層
負責將比特流在結點間傳輸,即負責物理傳輸。該層的協議既與鏈路有關也與傳輸介質有關。
⑷ 計算機網路的五層協議分別是什麼
五層參考模型的各層功能如下:
第一層物理層
功能:傳輸信息的介質規格、將數據以實體呈現並傳輸的規格、接頭規格,
1、該層包括物理連網媒介,如電纜連線、連接器、網卡等。
2、物理層的協議產生並檢測電壓以便發送和接收攜帶數據的信號。
3、盡管物理層不提供糾錯服務,但它能夠設定數據傳輸速率並監測數例:在你的桌面P C 上插入網路介面卡,你就建立了計算機連網的基礎。
第二層數據鏈路層
功能:同步、查錯、制定MAC方法
1、它的主要功能是將從網路層接收到的數據分割成特定的可被物理層傳輸的幀。
2、幀(Frame)是用來移動數據的結構包,它不僅包括原始(未加工)數據,或稱「有效荷載」,還包括發送方和接收方的網路地址以及糾錯和控制信息。其中的地址確定了幀將發送到何處,而糾錯和控制信息則確保幀無差錯到達。
3、通常,發送方的數據鏈路層將等待來自接收方對數據已正確接收的應答信號。
4、數據鏈路層控制信息流量,以允許網路介面卡正確處理數據。
5、數據鏈路層的功能獨立於網路和它的節點所採用的物理層類型。
第三層網路層
功能:定址、選擇傳送路徑
1、網路層通過綜合考慮發送優先權、網路擁塞程度、服務質量以及可選路由的花費來決定從一個網路中節點A 到另一個網路中節點B 的最佳路徑。
2、在網路中,「路由」是基於編址方案、使用模式以及可達性來指引數據的發送。
3、網路層協議還能補償數據發送、傳輸以及接收的設備能力的不平衡性。為完成這一任務,網路層對數據包進行分段和重組。
4、分段和重組 是指當數據從一個能處理較大數據單元的網路段傳送到僅能處理較小數據單元的網路段時,網路層減小數據單元的大小的過程。重組是重構被分段的數據單元。
第四層傳輸層
功能:編定序號、控制數據流量、查錯與錯誤處理,確保數據可靠、順序、無錯地從A點到傳輸到B 點
1、因為如果沒有傳輸層,數據將不能被接受方驗證或解釋,所以,傳輸層常被認為是O S I 模型中最重要的一層。
2、傳輸協議同時進行流量控制或是基於接收方可接收數據的快慢程度規定適當的發送速率。
3、傳輸層按照網路能處理的最大尺寸將較長的數據包進行強制分割並編號。
4、在網路中,傳輸層發送一個A C K (應答)信號以通知發送方數據已被正確接收。如果數據有錯或者數據在一給定時間段未被應答,傳輸層將請求發送方重新發送數據。
第五層會話層
功能:負責在網路中的兩節點之間建立和維持通信。
1、會話層的功能包括:建立通信鏈接,保持會話過程通信鏈接的暢通,同步兩個節點之間的對話,決定通信是否被中斷以及通信中斷時決定從何處重新發送。
2、會話層通過決定節點通信的優先順序和通信時間的長短來設置通信期限。
(4)計算機網路五層協議的優點擴展閱讀:
數據由傳送端的最上層(通常是指應用程序)產生,由上層往下層傳送。每經過一層,都會在前端增加一些該層專用的信息,這些信息稱為「報頭」,然後才傳給下一層,我們不妨將「加上報頭」想像為「套上一層信封」。
因此到了最底層時,原本的數據已經套上了7層信封。而後通過網路線、電話線、光纜等媒介,傳送到接收端。接收端收到數據後,會從最底層向上層傳送,每經過一層就拆掉一層信封,直到了最上層,數據便恢復成當初從傳送端最上層產生時的原貌。
用於記憶層(應用層、表示層、會話層、傳輸層、網路層、數據鏈路層、物理層)正確順序的普通方法是無數網路通過傳輸語音信號來表示它的應用之一。
⑸ 網線的五層作用
網線的五層作用涉及到七層協議的不同層面,每層都有其獨特功能。最底層是物理層,負責傳送比特流。這一層只與電信號技術和光信號技術的物理特徵相關,只看見0和1。物理層的安全威脅包括搭線竊聽和監聽,可利用數據加密、數據標簽加密、數據標簽和流量填充等方法保護。
第二層是數據鏈路層,它肩負發送和接收數據的責任。該層還提供數據有效傳輸的端到端連接。在發送方,數據鏈路層負責將指令、數據等包裝到幀中,幀是該層的基本結構。幀中包含足夠的信息,確保數據可以安全地通過本地區域網到達目的地。
網路層(Network Layer)的主要功能是完成網路中主機間的報文傳輸。當報文不得不跨越兩個或多個網路時,會產生新問題。在單個區域網中,網路層是冗餘的,因為報文是直接從一台計算機傳送到另一台計算機的。
傳輸層負責網路中不同主機上的用戶進程之間可靠的數據通信。傳輸層連接是真正端到端的。會話層允許不同機器上的用戶之間建立會話關系,提供管理對話控制的服務,信息可以同時雙向傳輸或限制單向傳輸。
表示層完成某些特定功能,這些功能不必由每個用戶自己來實現。表示層以下各層只關心從源端機到目標機可靠地傳送比特,而表示層關心的是所傳送的信息的語法和語義。表示層服務的一個典型例子是用一種一致選定的標准方法對數據進行編碼,網路上計算機可能採用不同的數據格式,因此需要在數據傳輸時進行格式轉換。
應用層包含大量人們普遍需要的協議,對於需要通信的不同應用來說,應用層的協議都是必須的。表示層還涉及數據壓縮和解壓、數據加密和解密等工作。
⑹ 計算機網路中五層協議它們分別的主要功能是什麼它們具體分別是在哪裡(從硬體層面上談)實現的
1,物理層;其主要功能是:主要負責在物理線路上傳輸原始的二進制數據。
2、數據鏈路層;其主要功能是:主要負責在通信的實體間建立數據鏈路連接。
3、網路層;其主要功能是:要負責創建邏輯鏈路,以及實現數據包的分片和重組,實現擁塞控制、網路互連等功能。
4、傳輸層;其主要功能是:負責向用戶提供端到端的通信服務,實現流量控制以及差錯控制。
5、應用層;其主要功能是:為應用程序提供了網路服務。
物理層和數據鏈路層是由計算機硬體(如網卡)實現的,網路層和傳輸層由操作系統軟體實現,而應用層由應用程序或用戶創建實現。
(6)計算機網路五層協議的優點擴展閱讀:
應用層是體系結構中的最高層。應用層確定進程之間通信的性質以滿足用戶的需要。這里的進程就是指正在運行的程序。
應用層不僅要提供應用進程所需要的信息交換
和遠地操作,而且還要作為互相作用的應用進程的用戶代理,來完成一些為進行語義上有意義的信息交換所必須的功能。應用層直接為用戶的應用進程提供服務。
傳輸層的任務就是負責主機中兩個進程之間的通信。網際網路的傳輸層可使用兩種不同協議:即面向連接的傳輸控制協議TCP,和無連接的用戶數據報協議UDP。
面向連接的服務能夠提供可靠的交付,但無連接服務則不保證提供可靠的交付,它只是「盡最大努力交付」。這兩種服務方式都很有用,備有其優缺點。在分組交換網內的各個交換結點機都沒有傳輸層。
網路層負責為分組交換網上的不同主機提供通信。在發送數據時,網路層將運輸層產生的報文段或用戶數據報封裝成分組或包進行傳送。
在TCP/IP體系中,分組也叫作IP數據報,或簡稱為數據報。網路層的另一個任務就是要選擇合適的路由,使源主
機運輸層所傳下來的分組能夠交付到目的主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