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網路最早出現在20世紀60年代。
20世紀60年代,美蘇冷戰期間,美國國防部領導的遠景研究規劃局ARPA提出要研製一種嶄新的網路對付來自前蘇聯的核攻擊威脅。因為當時,傳統的電路交換的電信網雖已經四通八達。
但戰爭期間,一旦正在通信的電路有一個交換機或鏈路被炸,則整個通信電路就要中斷,如要立即改用其他迂迴電路,還必須重新撥號建立連接,這將要延誤一些時間。
(1)最早的計算機網路與傳統的通信網路區別擴展閱讀:
計算機網路的性能:
1、速率
網路技術中的速率指的是連接在計算機網路上的主機在數字信道上傳送數據的速率,它也稱為數據率(data rate)或比特率(bit rate)。速率是計算機網路中最重要的一個性能指標。速率的單位是bit/s(比特每秒)(即bit per second)。
2、帶寬
帶寬本來是指某個信號具有的頻帶寬度。信號的帶寬是指該信號所包含的各種不同頻率成分所佔據的頻率范圍。例如,在傳統的通信線路上傳送的電話信號的標准帶寬是3.1kHz(從300Hz到3.4kHz,即話音的主要成分的頻率范圍)。
3、吞吐量
吞吐量表示在單位時間內通過某個網路(或信道、介面)的數據量。吞吐量更經常地用於對現實世界中的網路的一種測量,以便知道實際上到底有多少數據量能夠通過網路。顯然,吞吐量受網路的帶寬或網路的額定速率的限制。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計算機網路
⑵ 鏈鏃╃殑璁$畻鏈虹綉緇滀笌浼犵粺鐨勯氫俊緗戠粶鏈澶х殑鍖哄埆鏄浠涔
鏈鏃╃殑璁$畻鏈虹綉緇滀笌浼犵粺鐨勯氫俊緗戠粶鏈澶х殑鍖哄埆鍦ㄤ簬鍏舵暟鎹閫氫俊鐨勭壒鎬с
璁$畻鏈虹綉緇滄槸涓縐嶄互鏁版嵁閫氫俊涓哄熀紜錛屼互鍒嗙粍浜ゆ崲鎴栫數璺浜ゆ崲涓轟富瑕佷紶杈撴柟寮忥紝浠ユ彁渚涙暟鎹閫氫俊鏈嶅姟鍜屽叡浜璧勬簮涓虹洰鐨勭殑緗戠粶緋葷粺銆傝屼紶緇熺殑閫氫俊緗戠粶鍒欐槸浠ヨ闊熾佸浘鍍忕瓑妯℃嫙淇″彿涓轟富瑕佷紶杈撳硅薄錛屼互鐢佃礬浜ゆ崲涓轟富瑕佷紶杈撴柟寮忕殑閫氫俊緋葷粺銆
璁$畻鏈虹綉緇滅殑鍑虹幇錛屼嬌寰楄$畻鏈鴻兘澶熼氳繃緗戠粶榪涜屾暟鎹閫氫俊錛屽疄鐜頒簡璁$畻鏈轟箣闂寸殑淇℃伅鍏變韓鍜屽崗鍚屽伐浣滐紝浠庤屾帹鍔ㄤ簡璁$畻鏈烘妧鏈鍜岄氫俊鎶鏈鐨勮瀺鍚堝彂灞曘備笌浼犵粺閫氫俊緗戠粶鐩告瘮錛岃$畻鏈虹綉緇滃叿鏈夋洿楂樼殑鏁版嵁浼犺緭閫熺巼銆佹洿浣庣殑寤惰繜銆佹洿楂樼殑鍙闈犳у拰鏇村箍娉涚殑瑕嗙洊鑼冨洿絳変紭鐐廣
璁$畻鏈虹綉緇滅殑鍑虹幇錛屼篃甯︽潵浜嗚稿氭柊鐨勬妧鏈鍜屽簲鐢錛屼緥濡備簰鑱旂綉銆佺Щ鍔ㄤ簰鑱旂綉銆佷簯璁$畻銆佸ぇ鏁版嵁銆佺墿鑱旂綉絳夈傝繖浜涙妧鏈鍜屽簲鐢ㄧ殑鍑虹幇錛屼笉浠呮敼鍙樹簡浜轟滑鐨勭敓媧誨拰宸ヤ綔鏂瑰紡錛屼篃鎺ㄥ姩浜嗙ぞ浼氱粡嫻庣殑鍙戝睍鍜岃繘姝ャ
鎬諱箣錛岃$畻鏈虹綉緇滅殑鍑虹幇錛屼嬌寰楄$畻鏈烘妧鏈浠庝互鍗曟満涓轟腑蹇冪殑鐙絝嬬郴緇燂紝鍙戝睍鎴愪負浠ョ綉緇滀負涓蹇冪殑浜掕仈緋葷粺錛屼粠鑰屾帹鍔ㄤ簡璁$畻鏈烘妧鏈鍜岄氫俊鎶鏈鐨勮瀺鍚堝彂灞曪紝淇冭繘浜嗙ぞ浼氱殑淇℃伅鍖栬繘紼嬨
⑶ 網路的發展史
Internet(互聯網)在中國的發展歷程可以大略地劃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1987—1993年,也是研究試驗階段。在此期間中國一些科研部門和高等院校開始研究InternetInternet技術,並開展了科研課題和科技合作工作,但這個階段的網路應用僅限於小范圍內的電子郵件服務。
第二階段為1994年至1996年,同樣是起步階段。1994年4月,中關村地區教育與科研示範網路工程進入Internet,從此中國被國際上正式承認為有Internet的國家。
之後,Chinanet、CERnet、CSTnet、Chinagbnet等多個Internet絡項目在全國范圍相繼啟動,Internet開始進入公眾生活,並在中國得到了迅速的發展。至1996年底,中國Internet用戶數已達20萬,利用Internet開展的業務與應用逐步增多。
第三階段從1997年至今,是Internet在我國快速最為快速的階段。國內Internet用戶數97年以後基本保持每半年翻一番的增長速度。增長到今天,上網用戶已超過1000萬。
據中國Internet絡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03年6月30日,我國上網用戶總人數為6800萬人。這一數字比年初增長了890萬人,與2002年同期相比則增加了2220萬人。
(3)最早的計算機網路與傳統的通信網路區別擴展閱讀
Internet的最早起源於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署DARPA(Defenc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的前身ARPAnet,該網於1969年投入使用。由此,ARPAnet成為現代計算機網路誕生的標志。
互聯網發展史是從20世紀50年代到90年代,按編年體的形式,詳細歷數了互聯網一步步走向成熟的發展過程,由美國國防部編制。
50年代
1957 蘇聯發射了人類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Sputnik。作為響應,美國國防部(DoD)組建了高級研究計劃局(ARPA),開始將科學技術應用於軍事領域(:amk:) 。
⑷ 鏈鏃╃殑璁$畻鏈虹綉緇滀笌浼犵粺鐨勯氫俊緗戠粶鏈澶х殑鍖哄埆鏄浠涔堬紵
鏈鏃╃殑璁$畻鏈虹綉緇滀笌浼犵粺鐨勯氫俊緗戠粶鏈澶х殑鍖哄埆鏄浠涔堬紵
A.璁$畻鏈虹綉緇滃甫瀹藉拰閫熷害澶уぇ鎻愰珮銆
B.璁$畻鏈虹綉緇滈噰鐢ㄤ簡鍒嗙粍浜ゆ崲鎶鏈銆
C.璁$畻鏈虹綉緇滈噰鐢ㄤ簡鐢佃礬浜ゆ崲鎶鏈
D.璁$畻鏈虹綉緇滅殑鍙闈犳уぇ澶ф彁楂樸
姝g『絳旀堬細B
⑸ 信息安全知識競賽題庫答案
網路安全知識競答題
1. 使網路伺服器中充斥著大量要求回復的信息,消耗帶寬,導致網路或系統停止正常服務,這屬於什麼攻擊類型?
答案:拒絕服務攻擊
2. 為了防禦網路監聽,最常用的方法是什麼?
答案:信息加密
3. 向有限的空間輸入超長的字元串是哪一種攻擊手段?
答案:緩沖區溢出攻擊
4. 主要用於加解密機制的協議是什麼?
答案:SSL
5. 用戶收到了一封可疑的電子郵件,要求用戶提供銀行賬戶及密碼,這是屬於何種攻擊手段?
答案:釣魚攻擊
6. Windows NT 和Windows 2000系統能設置為在幾次無效登錄後鎖定賬號,這可以防止什麼?
答案:防止暴力攻擊
7. 在以下認證方式中,最常用的認證方式是什麼?
答案:基於賬戶名/口令認證
8. 以下哪項不屬於防止口令猜測的措施?
答案:確保口令不在終端上再現
9. 下列不屬於系統安全的技術是什麼?
答案:加密狗
10. 抵禦電子郵箱入侵措施中,不正確的是什麼?
答案:自己做伺服器
11. 不屬於常見的危險密碼是什麼?
答案:10位的綜合型密碼
12. 不屬於計算機病毒防治的策略的是什麼?
答案:整理磁碟
13. 針對數據包過濾和應用網關技術存在的缺點而引入的防火牆技術,這是什麼防火牆的特點?
答案:代理服務型
14. 在每天下午5點使用計算機結束時斷開終端的連接屬於什麼?
答案:外部終端的物理安全
15. 2003年上半年發生的較有影響的計算機及網路病毒是什麼?
答案:SQL殺手蠕蟲
16. SQL 殺手蠕蟲病毒發作的特徵是什麼?
答案:大量消耗網路帶寬
17. 當今IT 的發展與安全投入,安全意識和安全手段之間形成什麼?
答案:安全風險缺口
18. 我國的計算機年犯罪率的增長是多少?
答案:60%
19. 信息安全風險缺口是指什麼?
答案:IT 的發展與安全投入,安全意識和安全手段的不平衡
20. 信息網路安全的第一個時代是什麼時候?
答案:九十年代中葉前
21. 信息網路安全的第三個時代是什麼?
答案:多網合一時代
22. 信息網路安全的第二個時代是什麼?
答案:專網時代
23. 網路安全在多網合一時代的脆弱性體現在哪裡?
答案:管理的脆弱性
24. 人對網路的依賴性最高的時代是什麼?
答案:多網合一時代
25. 網路攻擊與防禦處於不對稱狀態是因為什麼?
答案:網路軟,硬體的復雜性
26. 網路攻擊的種類有哪些?
答案:物理攻擊,語法攻擊,語義攻擊
27. 語義攻擊利用的是什麼?
答案:信息內容的含義
28. 1995年之後信息網路安全問題就是什麼?
答案:風險管理
29. 風險評估的三個要素有哪些?
答案:資產,威脅和脆弱性
30. 信息網路安全(風險)評估的方法是什麼?
答案:定性評估與定量評估相結合
31. PDR模型與訪問控制的主要區別是什麼?
答案:PDR把安全對象看作一個整體
32. 信息安全中PDR模型的關鍵因素是什麼?
答案:人
33. 計算機網路最早出現在哪個年代?
答案:20世紀60年代
34. 最早研究計算機網路的目的是什麼?
答案:共享計算資源
35. 最早的計算機網路與傳統的通信網路最大的區別是什麼?
答案:計算機網路採用了分組交換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