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計算機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方法論文
計算機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方法論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論文了吧,論文是描述學術研究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寫論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計算機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方法論文,歡迎大家分享。
計算機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方法論文 篇1
摘要: 我國勞動市場對計算機專業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看出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同時社會也對計算機人才培養的質量提出的更高的要求。本文從計算機的教學現狀出發,論述了計算機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並詳細的分析了計算機教學的改進方法。
關鍵詞:計算機教學;問題;改進方法;人才
我國正處於經濟轉型期,社會的快速發展急需各類人才,並且對人才的素質和數量要求也越來越高,而擁有計算機能力的人才作為復合型人才,就被受用人單位所關注。現階段我國對計算機人才的需求還比較多,學校要培養相當數量的計算機人才並使之能夠勝任社會工作,同時滿足用人單位對專業人才質量的需求。在計算機人才培養上各學校所採用的培養模式和教學方法也各有不同,如何理清培養過程中的各種問題,並提出有效的改進方法以提高教學質量,已成為了學校急需解決的焦點問題。本文從計算機的教學現狀出發,論述了計算機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並詳細的分析了計算機教學的改進方法。
一、計算機的教學現狀
1.教學理念落後。學校在計算機教學上還是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教學質量,並且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教學材料也跟不上計算機的發展,導致學生學習計算機知識無法應用到工作中。現階段,教師還是教學的主體,學生以被動的方式吸收著知識,而計算機課程是一項實踐性非常強的專業技術課程,教學中如果無法讓學生充分進行主動操作和實踐學習,學生將很難對計算機課程產生興趣,並且教學效果上也達不到預期的目標,最終引發了學生不能勝任社會工作的嚴重後果。
2.學生對學習計算機失去興趣。專業的計算機學習相對是枯燥的,這與計算機學科的特點有關。計算機學習過程中往往是從理論向實踐轉變的過程,在理論學習時學生往往不能夠認真的去理解和體會知識的重要性,學習過程往往敷衍了事,導致學習計算機的興趣減弱。同時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對學習計算機的定位和目的也不確定,不知道自身學習計算機為了什麼,學習中遇到了困難也不愛去主動解決,往往把問題擱置,長此以往引發了學生學習質量的下降。
3.教學環節薄弱。計算機教學過程中,教師進行講述理論知識占學時的80%以上,而學生的上機實踐操作不足20%,這嚴重的影響到了學生的動手能力,並且教師在課上也以自身主動操作為主,不讓學生親身動手去體驗實踐帶來了經驗和教訓,這影響到了學生的探索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環節的薄弱讓學生無法提高計算機成績和計算機水平,這是很多學校教學中的漏洞,實踐操作課時的安排也較少,使學生喪失計算機操作鍛煉的機會和途徑。
二、計算機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1.學生的計算機水平存在差異性。從計算機教學來看,學生的計算機水平各有不同,這與學生的學習經歷關,同時學生所受的教育方式和內容也不同,引發了計算機水平的差異性。學生都接觸過計算機,但接觸計算機的方式和目的各有不同,有些同學接觸計算機僅僅為了打游戲、看電影、網上聊天、淘寶購物等,這些娛樂活動不能夠幫助學生學習計算機專業知識,同時也不能喚醒學生學習計算機的熱情。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夠感覺到一部分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時較為吃力,教師不得不放慢教學進度進行更為細致講解,以幫助學生吸收理論基礎知識,這種教學模式往往造成計劃學時內無法完成教學任務。
2.計算機課時不足。計算機學習中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必須相輔相成,理論與實踐操作課的安排必須是相互遞進的,理論課時完成後馬上安排上機實踐課,這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而現階段各學校沒有把計算機實踐課放到首位,受其它學科影響實踐課時的安排也不足,這導致學生學習計算機知識只是「紙上談兵」。實踐課時安排的較少,對學生學習計算機知識是非常不利,因計算機課程實踐性強,有些更為深層次的內容是需要通過實踐課來講解的,而這部分的課時過少,教師無法結合上機實踐對知識點進行擴展和處理,影響了學生計算機水平的整體提高。
三、計算機教學的改進方法
1.轉變計算機教學觀念。新時期下,各學校的計算機教學應更為注重實踐課教學,這樣便於學生掌握計算機操作,同時還可以極大的提高的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計算機教學與其它學科不同,實踐是計算機水平提高了根本因素,學生在學習中要多操作,多提問,多理解,這可以促進學生計算機水平的提升,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而教師也應轉變教學思路,把理論知識與實踐課進行聯合,理論知識講解通過實踐課來進行,這可以極大的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並且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法也可以促進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長此以往學生對於計算機的學習越來越有信心,提高教學質量也水到渠成。
2.強化師資隊伍建設。各學校在計算機教學管理中應積極的開展師資隊伍建設。計算機是一門發展更新速度較快的學科,如果教師不去接受新的專業知識,將影響到教師的教學水平,同時也影響到了學生的學習效果。所以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建設是非常必要的,筆者認為專業的計算機教師需要有過硬的計算機理論基礎,並且能夠主動參與學校組織的進修學習,並通過自身學習解決各種計算機難題。考慮對專業教師相對的高要求以及計算機專業人才短缺等問題,全面提高在職教師素質,從而提高教學效果是師資隊伍建設的根本任務。
3.利用多媒體技術開展教學。計算機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授課可以極大的提高教學效果。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利用投影儀、PPT、視頻資源、網路直播等技術,對學生進行理論與實踐知識的講解,並讓學生通過計算機直接進行操作,達到學習與實踐的同步,這樣的教學方式更為直觀和形象,同時也方便學生對知識結構的融會貫通。
參考文獻:
[1]王東煌.計算機教學方案提升探索[J].電腦報,2011(10).
[2]陳龍.計算機教學[J].江西教育,2009(9).
[3]杜會其.計算機基礎教學提升技術[J].2010(10).
[4]羅怡奇.如何促進職業教育院校的計算機教學發展[J].電腦報,2009(8)
計算機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方法論文 篇2
1 大學計算機教學中產生的問題
(1)不重視計算機課程教學,更新較慢的實驗室硬體設備。據相關資料報道,目前我國大部分大學教師均不夠重視計算機課程教學。部分大學計算機教師認為,當代大學生從小就接觸了計算機,對計算機知識的了解程度較高,而且大學生均已成年,很多計算機的基礎知識並不需要教師強調、講解,學生們就能夠理解。以上現象會對大學生產生不好的影響,也會使其不重視大學計算機教學。就實際情況而言,充分認識、了解計算機知識的大學生並不多,而且玩游戲、聽音樂以及看電影才是大部分大學生日常使用計算機的主要用途。因此,大學計算機教師應增強對計算機教學的重視度。另外,有相關數據顯示,很多大學計算機實驗室的硬體設備較為落後,跟不上計算機的快速發展,而且大學計算機課程的課時相對較少,不能滿足該門課程實際的教學需要。
(2)教師的教學方法過於陳舊、單一。由於我國教育部大力推廣信息課程,因此部分條件較好的學校得到了率先開設計算機課程的機會,這部分學校的學生對計算機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然而沒有開展計算機課程的學校則不能給予學生更多接觸計算機的機會。所以學生在進入大學前,其計算機水平處於參差不齊的狀態,若部分大學仍然採用過於陳舊、單一的計算機教材與教學手段,則會對大學生計算機能力的培養起到阻礙作用,並對計算機教學的預期效果產生不良影響。
(3)教材不符合大學計算機教學的發展。對於我國各高校中非計算機專業學生的'計算機課程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我國教育部有著以下兩個要求:
①計算機課程應開設於大學公共基礎課的范圍內;
②結合專業特點開展計算機教學。然而在現階段, 我國仍有部分大學使用統一的計算機教學方法與教材,這些教材並不能針對學生的具體專業進行改變,不僅對培養大學生的計算機能力起到阻礙作用,而且還會使大學計算機教學的發展產生影響。
(4)教學內容理論性過強,缺乏實踐性教學。我國大部分大學計算機的教學內容均具有較強的理論性,而且沒有較大的區別,通常是由教師向學生講解計算機的基礎知識與應用軟體知識,理論性知識佔大學計算機教學內容的很大部分,實踐性的教學活動相對較少;另外,大學計算機教學內容具有較為薄弱的針對性。大部分大學生均認為計算機教學相對其他學科較為無趣、煩瑣以及枯燥,因此在計算機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大學生缺乏積極性與熱情。這樣會使計算機成為大學生進入社會後的弱項。
2 大學計算機教學的改進措施
(1)改革大學計算機教材。據報道,我國各大高校使用的教材均根據適合本校專業特點以及自身情況進行編制。在這些教材中,除計算機教材外,大部分教材的編寫均偏重文史類與理工類,並不具備較強的專業針對性;而且隨著計算機技術與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與日漸普及,計算機方面的新技術、知識均不斷地涌現,因此導致在大學計算機教學過程中,產生部分教材知識不及時更新或者不適用的現象。因此,各院校在編寫計算機教材時,可以依照各專業學生學習的需求以及特點增刪相關內容,爭取將計算機與各專業的聯系和應用從教材的各個層面體現出來。
(2)培養學生的信息素質。信息素質是將信息進行收集、處理、創新以及將資源進行利用、規劃的素質與能力,該素質是大學生在日常學習過程中以及將來的工作中必須擁有的一個條件。換言之,每一位大學生都應在不斷變化與快速發展的信息社會中,將有用的信息進行快速、有效地吸取與收集,然後通過自己的處理分析,在今後的學習工作中將這些信息最大的作用進行充分地發揮。因此,大學計算機教師應注意培養學生的信息素質,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深化學生對社會信息化的認識,並將其處理、利用信息的能力與意識進行提高。
(3)將計算機課程的實驗室開放管理工作與實踐環節進行強化。由於大學計算機是一門具有較強實踐性的學科,教師若只在課堂傳授知識,則很難使學生對學習計算機的需求得到滿足,因此,應強化計算機實驗室的開放工作與計算機課程的實踐環節,同時將學生的計算機操作能力進行加強。教師在講解視頻製作知識時,應定期組織學生到計算機實驗室進行實際操作,或者在課堂上布置一個主題,並讓學生根據該主題製作短視頻,最後點評學生的作品。這樣能夠使學生的計算機實踐能力得到充分地鍛煉。
(4)提高師資水平,改變教學模式。大學各課程的教學質量與教師的素質水平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大學教師應做好備課、聽課以及課後討論等工作,而學校也應聘請具有較高專業水平與素質的教師,並定期對其進行專業培訓。與此同時,大學計算機教師應將自己陳舊的教學模式進行改變,還可將多種教學模式結合在一起。例如在講授網頁製作時,教師可以在採用任務驅動模式的同時,向學生提問,這樣不僅能夠增強學生對本課的重視度,而且還能夠使其學習興趣與熱情得到有效地提高與充分地激發。
(5)同步進行學歷教育與證書教育。據相關資料報道,在我國,許多單位均希望聘用具有較高計算機水平的人才作為自己的員工,但是由於各種因素受限,很多單位並不能科學地檢驗應聘者計算機的實際操作能力,只能通過「認證」的方法。因此,為了畢業後能夠更好地就業,大部分大學生在大學期間均參加計算機等級考試,比如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然而,由於實際考核與學歷教育的客觀因素影響,我國各高校均知識採用理論考核對學生的計算機水平進行衡量,這樣會使學生將學習計算機知識的目標停留在計算機等級證書上,其計算機的實際操作能力並沒有得到鍛煉。因此,各高校應同步進行學歷教育與證書教育, 這樣能夠使學生學習計算機的熱情得到更好地激發,並能夠使計算機教學效果達到預期目的。
3 結語
只有不斷地改革大學計算機教學,並在實踐活動中將存在於計算機教學中的問題進行探究並解決,同時將大學計算機教師的教學方法與教學理念進行不斷地更新;另外,大學計算機教師還應不斷地進行總結與實踐,才能使大學計算機教學的改革得到不斷地深入, 並全面地提高大學計算機教學的質量,從而為國家培養更多優秀的計算機人才。
計算機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方法論文 篇3
教學質量是體現高等院校培養高質量人才、深化學校教學水平的一個重要指標,提高學校的教育質量,需要制定一套完善的教學管理模式。構建科學、合理、可操作性強的教學管理體系,有助於及時發現問題與不足,為領導者制定管理制度和工作規劃提供依據。在當前計算機人才需求日益增多的現實背景下,開展計算機專業教學管理模式和制度建設的研究,能夠推動計算機教育教學質量的長期發展,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這對推進計算機專業人才創新能力和動手能力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計算機教學管理模式的內涵
建立完善的教學管理模式,有助於及時發現教育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並能有效地解決問題,從而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最終實現高技能人才培養目標。學校應該有一個專門的隊伍來進行教學的督導,督導者需要從學校的現實條件和發展計劃出發來對教學部門的教學管理工作進行總的評價和指導,同時對不同的專業和系別進行具體的規劃。針對計算機專業,要保證學生學習到計算機專業基礎知識,同時要突出學生專業方向的培養;要能夠滿足社會或行業、企業用人需求,即高等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課程標准或教學大綱、課程安排、教學內容、教學過程等要滿足用人單位的需求以及計算機發展的方向;還應該滿足國家創新性人才的培養,鼓勵學生以及優秀青年教師勇於實踐大膽創新,提高學生的團結合作意識以及溝通問題的能力。總之,督導者不僅要起到嚴格把關的作用,同時還要做到長期提供優質服務,廣泛收集各種建議和意見,盡可能給學生和老師創造寬松有利的學習條件。
計算機教學質量管理中教師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要不斷幫助和促進教師改進教學工作,不斷提高其自身的教學水平,不斷加強教師師資隊伍建設。老師要注意計算機最新發展動態,緊跟其發展潮流,不能脫離社會落後於時代;青年教師要不斷積累教學經驗,完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己的教學水平。由於計算機專業的特點,老師需要不斷更新、補充課程的教學內容,甚至有很多像慕課(MOOC)這樣的網路開放新興課程不斷涌現,老師要終身學習,教學管理上也要給老師更多學習的機會,多組織青年教師到社會上的一線企業進行培訓和實訓。
計算機專業是一個需要不斷保持學習的專業,它更新換代特別快,從事計算機方面工作的學生要終身學習。所以老師不能只是授之魚,更要授之以漁,使得學生在走向社會之後能夠跟上計算機發展的步伐,始終保持敏銳的洞察力和很強的學習能力。因此,計算機教學質量管理要更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而不是簡單地完成當前的學習任務。計算機發展之迅速,已經不是原來單打獨斗就可以完成一個任務的時代,要求學生有很強的合作能力、交流能力、適應能力、實踐能力和組織能力等。教學中必須堅持對學生實施素質教育,不僅要重視學生的學習態度、出勤率、課堂紀律、作業完成情況,更要鼓勵學生參加科技競賽、課外拓展培訓以及加強人文素質的培養。
關注用人單位對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反饋,及時調整學生培養機制。
二、計算機專業教學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教學管理系統負責保證正常的教學秩序,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根本。每個學校其實都有一套教學管理制度,然而對於不同的院系專業來說,有其自身的特點,本文主要針對計算機專業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
(一)教學管理模式尚不完備
隨著計算機專業的不斷改革以及國家對計算機教學提出的新要求,原有的管理制度難以跟上實際的發展需求,無論是人才培養目標、專業課程設置、教學管理手段以及學生的質量等,都有很大的變化,以前的教學管理模式往往重理論輕實踐,大部分是理論學習為主導的模式,而且不同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和要求基本一致,沒有根據不同的專業特色建立不同管理體系,這就需要有一套更科學、更靈活的教學質量管理體系,要符合不同專業特色,不斷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不斷順應社會科學發展的方向。
(二)實踐教學資源短缺
計算機專業教學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該把大部分課程安排到機房進行教學,學習實踐同步教學的模式更符合學生的學習習慣,也有利於老師的教學。但是鑒於學校學習資源的限制,實踐課課時明顯不足,使得教學的開展不是很順利。計算機專業作為應用性要求較高的專業系別之一,要比其他專業增加實踐教學的學時,特別是實踐教學在計算機專業的學習當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直接關繫到學生未來就業,其對社會輸送應用型人才有著積極的影響。
(三)缺少以人為本的人才培養模式
學校教學質量管理與監督體系,缺少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對於教學質量管理,還是以行政權力為重要手段,在體系中缺少專家學者的監控,忽視他們的建議,對教學質量的評價,其目的就是獎勵和懲罰,很難理性地診斷和解決問題,不能以教育改革為目的對教師進行客觀的評價,主管者與教師之間缺少互動。在評價學生的學業方面,過度重視理論化知識,忽視學生的應用實踐能力,看重考試成績,忽略學生的全面發展,導致學生缺乏綜合能力。
(四)教學的連貫性和發展性
計算機專業的教學具有連貫性,課程學習必須在前序課程學習的條件下,後序課程才能很好地展開。這就要求排課的老師和講授的老師有積極的溝通,在先序課程完成的情況下合理安排後序課程,保證學生學習的完整性和連貫性。而實際排課當中排課老師和授課老師往往溝通不足,這也是教學管理中需要重視的問題。
三、加強和完善教學質量管理的措施
計算機專業教學質量的提高和有序運行離不開兩方面,一方面需要學校分管教學的領導公正、負責、公開地進行不定期監控,另一方面要充分調用老師、學生的教學積極性,調用各種渠道,全面地收集教學一線反饋的教學信息,並根據教學信息對各教學環節和影響教學質量的各個教學因素進行有效調整。針對上面對計算機專業教學管理中存在問題的分析,下面提出一些措施以期能提高教學質量,建立健全質量管理制度。
(一) 設立教學團隊和導師制度
計算機專業現在趨向於形成一個團隊來完成一個工程,所以需要在一個團隊負責人領導下有組織地進行。建立一支穩定、相對獨立、具有較豐富教學經驗和較強研究能力的團隊,可以讓大家資源共享,互相交流,讓青年教師盡快融入。因為一個團隊的研究方向、教學內容大致一樣,這就方便組內成員可以經常組織討論教學計劃、課程的建設、課堂教學、課後輔導、作業批改、考試命題、成績評定、成績分析、實訓實踐的實施等問題。對於學生,可以在入校的時候給學生分配導師,導師進一步幫助學生制定適合學生專業方向的學習計劃和安排,同時老師有研究項目也可以讓學生早日參與到項目中來,為日後的學習工作和就業打下堅實基礎。
(二)開展多層次評估工作
教學質量評估是實施教學質量管理的主要環節和有效手段,也是教學質量管理體系的一部分。首先,學院領導組織聽課環節,每年安排優秀教師、青年教師進行公開課,一方面給青年教師向優秀骨幹教師學習的機會,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實踐,大家給青年教師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使青年教師可以及時看到自身教學的優勢和不足。其次,教師互評,以教研室為單位,組織本領域或者同一門課的老師互相交流互相學習,資源分享,優勢互補,因為同方向老師更加了解相關課程,可以給出更直接的建議。最後是學生評課。學生既是教育的接受者和評判者,也是教學的直接參與者,教與學是雙方面的,教學質量的提高需要學生在其中積極參與。學生評教工作一般在每學期末(或課程結束時)進行,由教學系組織各班學生對本班任課教師進行教學工作評價,並將評價結果納入教師教學工作評價管理系統。學生評教的內容包括教師的教學態度、教學素質、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效果等。學生是教學工作的主體,對任課教師的教學質量好壞最有發言權。另外還可以建立學科競賽,獎學金,扣分機制,懲罰機制等。教師評學與學生評教形成了良性互動,對教師"教"與學生"學"起到相互促進、共同提高教學質量的作用。
(三)提供多渠道學習機會
對於教師,可以組織教學經驗不足的老師展開集訓,觀摩具有教學經驗的教師講課,組織有教學經驗的教師深入實踐環節,到企業中學習;組織教師進行微課、說課競賽,分享教學心得;聘請學術型教師開展講座,開拓視野,關注計算機最新發展動態。對於學生,經常聘請一些專業技術過硬的專家學者展開交流,組織學生去一些實際的企業公司進行參觀交流,鼓勵學生參加學生競賽,增強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以及合作能力。
(四)轉變教學方式和教學觀念
從專業的講解上,不僅要重視學生的基礎學習,更要與時俱進地給學生補充學科的前沿知識,讓學生對時下比較熱門的計算機方向和知識有很好的了解。目前國家大力提倡翻轉課堂,在教學過程中把以前單純的老師在課堂上填鴨式講解轉變為學生互動交流,老師不僅僅是講授知識,更多是提出問題,讓學生自己去討論問題和解決問題。課堂上不再是老師一個人的表演,而是學生做主角,老師答疑解惑而已的良好教學模式。
(五)重視實踐實訓的教學
計算機是一個需要學生動手練習的課程。在實踐中鞏固學生的理論知識,當作以後工作的實戰演習,為以後培養較高技術應用能力打基礎。除了引進企業工程師來校講課,在雙贏的前提下,可以帶領組織學生到企業進行實習,使實訓發展得到良性運轉。
四、結束語
高等院校肩負著為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培養合格、優秀人才的重要任務,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加強教學質量管理是符合學校發展規律的。在教學管理日益受到重視的情況下,如何建立合理的管理體制,使計算機專業的教學質量管理工作既能強化計算機專業的學科特點,又能積極適應教學發展的現代化,保持專業教學質量可持續化發展,是當前各大高校都在積極探討和實踐的問題。管理者、教師和學生三個角色要相互交流,相互監督,才能利於專業的不斷進步和可持續發展。
要健全質量責任制度,明確領導的管理職責,院系主要領導是教學質量的第一責任人,本部門教學質量優劣反映其工作業績;要重視教師的培養,給青年教師更多機會提高自己,不僅給學生推行導師制度,也可以給青年教師安排經驗豐富的教學名師進行指導;計算機專業是一個不斷創新與發展的專業,要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目的,重視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應用能力的培養,重視實踐教學。高校應該採取多種手段,鼓勵提倡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為以後的工作奠定基礎。要以市場經濟發展需求為導向,從社會的實際需求出發,設置計算機專業培養方案和人才培養模式,多與知名計算機企業合作,形成自己的特色與優勢。
參考文獻:
[1]張凡。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實踐性教學質量保障方案的研究[J].四川職業技術學院院報,2015,25(3):141-143.
[2]鄧攀。實施教學質量工程 提升教學管理水平[J].高教學刊,2014,14:108-109.
[3]王紅茹。提高《機電系統建模與模擬》課程教學質量的新探索[J].科技教育,2015,9:151-152.
[4]王承淑。教學質量監控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當代教育與文化,2015,7(4):112-116.
[5]施燕。加強教學質量內部監控與管理的實踐探索[J].赤峰學院學報,2013,29(10):197-198.
[6]馮志敏,林麒,賈讓成。高校內部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設計與運行[J].高等農業教育,2003,10(10):28-30.
[7]吳虹。獨立學院教學質量內部監控對象的研究[J].當代教育論壇,2011(10)。
;B. 論文"淺談怎樣實現現代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有效融合
1、所謂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並不是簡單地應用課件進行演示的輔助教學,而應該是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與課程的「融合」。在日常課程中應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就像使用黑板和粉筆一樣的自然。在這里,信息技術不再只是演示媒體或工具,而應該作為一種基本素養無處不在。
國內的教育信息化建設經過多年努力所取得的成果是有目共睹的,但離「有效融合」目前還存在一定的差距。
誤區之一:觀念認識不夠,教師忽略了教學的主體分析,即學習者才是教學過程的直接受體,這就是在現有的信息技術環境下教師進行教學時常發生的,對人的重視不夠,不能在學習者特徵分析的基礎上來設計教學、選擇教學媒體。最終書本知識被原汁原味地演繹成所謂的多媒體課件。
誤區之二:教學實踐中沒有有效融合「技術」。技術是一把「雙刃劍」,將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相融合就必定存在技術異化的問題,處理不好將影響課堂教學的整體發展。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由於受自身教育觀、技術觀及實踐能力的限制,對信息技術使用方法不當,濫用、誤用現象隨處可見。
2、「有效融合」的策略
一、樹立「以人為本」的教學觀
保證學生的認知主體地位,教育是培養人的活動,教育中的技術要服從、服務於人的發展這一宗旨,是技術的教育價值之所在。
二、合理利用信息技術開展課堂教學
信息技術對教育模式、教育方法的改革產生了革命性影響,實現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有效融合是實現課堂教育信息化的必經途徑與奮斗目標。
①.利用信息技術手段,開展小組合作式學習。合作學習強調學生以小組或團隊為單位共同完成某項任務,在這過程中人人參與,人人起作用,人人充當重要角色,互相學習,優勢互補。是組員智慧的碰撞,掀起了師生的頭腦風暴。可以利用網路課程資源或者博客、論壇等把一個大課堂轉化成幾個小課堂,從一個教師發展為能者為師,人人參與教學,個個投入學習,表現出自覺、積極、主動的特徵。利用計算機網路及多媒體等相關技術,開展小組分工,完成教學任務,以達到對教學內容比較深刻理解與掌握的過程。
②.利用信息技術手段,開展體驗式教學。體驗式教學是指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規律,通過創造實際的或重復經歷的情境和機會,呈現或再現、還原教學內容,使學生在親歷的過程中理解並建構知識發展能力、產生情感、生成意義的教學觀和教學形式。
實驗教學是中學生物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受條件限制,實驗不能開全開足,很多實驗學生不能一一動手操作。例如在學習青蛙的內部器官時,教師提供虛擬青蛙實驗,學生通過計算機學習,應用信息技術虛擬青蛙實驗,保護了生態環境。同時,比真實實驗更簡便規范,觀察全面。對學生動手操作指導及時准確。幫助學生熟悉各種結構的名稱、結構和位置。大大增強了學生的接受水平,提高了學習的熱情和主動性,有利於個性化學習。
③.利用信息技術手段,開展探究式教學。探究式教學是教師或師生共同設定一個問題情境,提出一個研究主題,或確立一個活動任務,學生利用已有的學習經驗,自由地查閱資料、交流心得和認識,增強體驗,並在此基礎上進行探究與創新。探究式教學以學生的發展為本,以學生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為前提,注重學生獲得知識和技能的過程,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體步驟為:創設情境,誘導探究;提供資源,自主探究;討論交流,深入探究;創作實踐,升華探究。
C. 網路課程教學設計
網路課程教學設計
網路課程教學設計,對推進課堂教學改革的作用,是顯而易見和不容懷疑的。下面是我整理的關於網路課程教學設計,歡迎參考!
【1】網路課程教學設計
最近,參加江西教師網的論壇交流,看到“微課設計”大賽。早先也聽過這名詞,但沒去真關注,有兩個原因,一是微課是需要錄像設備和相關軟體來製作的,之前沒有條件,第二就是沒真正去了解,不知微課究竟是什麼。這幾天再次關注,看了江西教師網上幾位教師製作的微課,又通過網友的鏈接引導,看到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辦的全國微課及教學設計大賽的通知,在大賽專門網站,看到部分網友提交的作品,對微課這種教學設計形式有了進一步的了解,自己也整理了以前設計的教學案例,選擇有特色的設計錄制了幾節微課。撰此文,談談對微課的認識。
一、什麼是微課
在國外,早已有微課程(Microlecture)這個概念。美國的戴維.彭羅斯(David Penrose)於2008年秋首創一分鍾課程。在國內,是由佛山市教育局的胡鐵生率先提出“微課”的[1]。在胡鐵生看來,“微課”是按照新課程標准及教學實踐要求,以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反映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針對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教與學活動的各種教學資源有機組合。
李玉平由“三小研究”( “關注小現象、開發小策略、積累小故事”)發展出“三微研究”(“微問題、微研究、微課程”)。李玉平說,微課程屬一種多媒體學習載體,由“文字、畫面、音樂”組成,微課程是間於“文本閱讀”與“影視閱讀”之間的一種新的學習方式 。
按“中國微課”網站上微課大賽關於“微課”的項目說明,“微課”,全稱“微型視頻課程”,它是以教學視頻為主要呈現方式,圍繞學科知識點、例題習題、疑難問題、實驗操作等進行的教學過程及相關資源之有機結合體。微課視頻一般為5分鍾,建議不超過10分鍾[5]。此觀點與胡鐵生觀點是一致的,本文持這種觀點。
二、微課的特點
胡鐵生總結微課有4個主要特點:主題突出,指向明確;資源多樣,情境真實;短小精悍,使用方便;半結構化,易於擴充。
微課,形式上“微”,內容上“精”,整體效果追求“妙”。這是我對微課的總體印象。微課以5--10分鍾的講解,來完成某個知識點的教授。微課製作可以有多種方法,最簡單的可以是紙筆加手機模式,用筆在紙上邊講解邊寫畫,用手機將這個過程錄下來;最常用的是PPT講解過程的屏幕錄像,由設計者就著PPT或其他設計工具製作的課件進行講解,錄制這個講解過程。因為時間限制在5--10分鍾,所以內容設計及講解時,要做到精準控制,要將設計的精華部分展示出來。整體效果追求“妙”,就是要達到講解時將設計思想完美展示,傳達的是清晰的知識點,在有限的時空內做到結構又相對完整,語言准確,讓教師觀看了,能清楚地明白其設計意圖,領悟其設計的與眾不同的精妙之處,讓學生看了,能因精巧的設計、深入淺出形象生動的講解而印象深刻,達到掌握該知識點之目的。微課時長限制在5--10分鍾,符合學生的視覺駐留規律和認知學習特點,利於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
小學二年級數學,“平移”這部分知識操作性強,教學中多藉助教具(傳統的釘子板或現代多媒體課件)來輔助教學。我根據EXCEL使用經驗,利用EXCEL圖形在表格中可方便移動這一特點,設計了一堂用EXCEL教平移的案例,效果不錯。曾向其他老師介紹,他們也覺得設計很好,只是他們無法按我的做法來上課,因為他們操作電腦不如我熟練。現在利用微課形式,我錄成微課,老師可以參考,甚至可以直接拿來,作為該知識點的講解呈現給學生,學生課外也可通過看微課視頻復習鞏固所學知識。
微課,其實也不是什麼新鮮的事物,它就是將視頻教程作為教學資源之一而產生的一種資源形式。視頻教程,對許多計算機學習者來說,是很熟悉的了。一款軟體有了新版本,隨即就會有專門的製作團隊,開發這款軟體新版本的學習教程,而視頻教程最具吸引力。為了便於在網上傳播,開發者根據軟體應用由入門到高級,將教程細化為最小單元的知識點,甚至將一個較復雜的知識點再拆分為若干小節,結果就是每個知識點的教學視頻僅3--5分鍾,多的也10分鍾左右。教程直接放在網上,由一個目錄頁連接起來,學習者根據自己的時間條件和學習進度,每次學習其中若干個知識點。這種學習方式,不似以前看VCD教學光碟那樣,很難從個把小時的`內容中找出想要查看的片段來。微課就是在這樣的教學形式的影響下,隨著移動媒體用於教學的環境下應運而生的。
微課與課堂錄像的比較。課堂錄像是教師面對真實學生課堂的真實展示,准備工作比較長,人員及設備要求很高。微課,可以理解為在教研會上,通過PPT說教學設計,或是闡述自己與眾不同的設計風格,在這樣的發言環境,說話者會在最短時間內把自己的設計思路、設計方案闡述出來。微課,可以理解為面對特定學生的講解,這個(或這批)學生可能是優等生,可能是學困生,那麼講解時就會調整設計,以真正達到因材施教。
微課,是在新興媒體應用於教學而產生的全新應用形式。由於“微”“精”的特點,適宜在手機等移動媒體上傳播,解決了優質課錄像因下載過程漫長,完整觀看比較費時而讓一些人沒了耐心的問題。
微課與說課的比較。說課是教師就自己的設計進行的解說,這是說給教師同行參考的,是為教研而准備的。微課是面向學生的,當然也為教師研究教法作參考,提供有價值的資源。說課要求“完備性”,說課者將從教學目的、教學過程、設計意圖、預期效果等教學設計的全過程全面闡述。微課要求“精”“微”,突出重點、難點、疑點,以最短的時間用最有效的方式講明關鍵問題。就如幾秒鍾廣告設計與半小時專題宣傳片的區別。專題宣傳片能從較廣較深多角度對宣傳對象進行全面介紹,而小廣告語言追求微言大義,形式新穎獨創,效果追求過目不忘,藝術上意韻悠遠。
三、微課的應用前景
技術發展到今天,製作微課(視頻課程),也不再是高級玩意了。前文已述,一般的智能手機就能做了,如果不作過高要求,普通電腦,配普通耳麥,安裝一個屏幕錄像軟體(這個軟體很容易找得到)就可以製作了。當技術簡單到不需專門培訓,而教師又有創新激情時,他的富有創意的微課設計就自然產生了。不管是校本教研,或者是區域教研,利用好“微課”技術,可以讓教師覺得創意設計大可作為,推廣開來,積累下來,區域教研也會上一台階。佛山市基於微課建設的區域教研經驗,在首屆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應用展演中獲得很高評價[7]。
微課,作為一種新興教學設計模式和學習方式,可以預見將具有較好的教育應用前景。對教師來說,微課可以作為一種新的教研模式來利用,它突破傳統的聽課評課模式,有了微課資源的支持,教師的電子備課、課堂教學和課後反思將更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基於微課資源庫的校本教研,區域網路教研將大有作為,教師也將在這樣的資源應用中得到更好的專業提升。
對學生來說,如果有足夠豐富的微課資源,那麼就能更好地滿足個性化學習,實現按需選擇學習,既可查缺補漏,又能強化鞏固,是傳統課堂學習的一種重要補充。我曾做過一個利用電子日歷來探究年月日知識的課件,也曾嘗試在不同環境上過該課。我發現,對於可操作性強的教學內容,可放手讓學生通過操作來學習相關知識,教師的作用就是向學生提供探究學習材料和作一些引導,使研究有較強的目的性。在“年月日”知識學習中,利用電子日歷,可以較好地實現互動學習。現在的做法,教師把電子日歷用法做示範性說明,做成微課視頻提供給學生,再給學生設計好的一些表格便於記錄探究過程,學生填完表格就完成了數據收集,再根據數據來“大膽猜測”和“小心求證”(很有必要再次用日歷查證)。最後,教師組織學生討論研究過程和結果,得出一些結論,生成有關“閏年、平年、大月、小月、一年有多少天”等年月日的陳述性知識。另外在研究過程中,對“大月小月規定(是不是每年都一樣,是怎樣規定的)”和“月歷與星期關系(某個月第一天是星期幾)”等過程性知識也因自己參與探究而有深刻理解。
課堂教學也可以探索有效利用微課資源來提高教學效率。比如在Moodle應用中,可以將教師講解製成微課,供學生預習時觀摩,也可製作疑難剖析微課,供學生課後查看。再比如,有些實驗操作類,除了課堂演示,還可插入其他教師現場講解的微課視頻以作補充。特別是有些演示可能達不到標准狀態時,這種補充就顯得特別有意義。它既有真實性,不像純虛擬實驗使人懷疑,也有完美表現力,教學效果大大增強。
【2】網路課程教學設計
一. 網路課程教學設計與課堂教學設計的不同點:
網路課程:是指以網路為主要媒體,呈現教學內容及實施教學活動的課程。它主要包括三個組成部分:
1、 按一定的教學目標、教學策略組織起來的教學內容;
2、支撐網路教學的軟體工具、教學資源;
3、在網路教學環境下實施的教學活動。
網路課程的發展趨勢:
1)突出課程屬性。
構建自主學習、協作學習環境,教學資源共享環境
強調媒體-學生、教師-學生、生-生互動
形成培養個人創造、合作學習的氛圍
2)體現"網路"屬性。
網路課程是以互聯網作為傳播的媒介,通過計算機呈現
強調網路的開放性
3)體現人文特徵。
網路課程的教學設計要以人為本,注重教學過程的人
網路學習:是指學習者在網路化的學習環境中,利用網路化學習資源,以數字化方式進行學習的過程。它包含三個基本要素:即:網路化學習環境、網路化學習資源和數字化學習方式。
網路課程的開發是當前教育信息化進程中的一個重要舉措,它以現代的教育思想和教學設計理論為指導,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具有資源共享、時空不限、多向互動、便於合作的特點,能很好地推動學習者自主式學習。
網路課程教學設計真正達到了因材施教、發展個性的目的,學生是按照自己的認知水平來學習和提高的,學習是學生主動參與完成的,這種學習使學生真正獲得了智慧而不僅僅是知識,這正是傳統教學所不能比擬的;網路課程教學設計能夠整合各個學科內在知識體系,學生使用計算機進行學習,首先要具有計算機知識,其次必須要有跨學科的知識與能力,才能駕馭各種計算機軟體,比如幾何畫板軟體,要用它來進行學習,要知道軟體本身用法及它涉及的數學、物理等學科各方面知識,這調動了學生縱向與橫向學科學習的興趣,它使學生形成了長久的自主學習的習慣,這對於開發人力資源很有益處,這也是傳統教學所不能比擬的;網路課程教學設計能夠使學生開闊了眼界,擴大了知識面,互聯網比特量以月成倍增長.
網路課程教學設計,對推進課堂教學改革的作用,是顯而易見和不容懷疑的。它有利於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利於實現教育資源的共享,實現教學重點和知識難點的突破,還有利於拓展師生交流的空間等等。網路課程教學設計可以藉助網路和書刊查閱資料、搜集教學的相關信息。並根據教學目標對資料進行刪選、整合、加工,使精選的資料更能內化到學生的認知結構中,並對學生的深層的思考產生促進作用。根據教材和學生的特點確立教學的情感激發點、信息擴充點、信息技術和教學有效結合點,梳理自己的教學思路,思考具體的教學方法。
課堂教學設計:課堂教學是教師利用教材指導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因而教材對教師的教,學生的學有著很重要的作用.教材在教學中要科學,實用,具有可操作性.這就充分要求教師能把握好教材,參透教材. 教師必須深入鑽研教材,把握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制訂明確的教學目標。
盡管如此,網路課程教學設計也存在一些不足,如網路教學手段的輔助性被過分地強化,過多直觀形象的畫面,常常替代了學生的思考;過於龐雜的信息,讓學生眼花繚亂,對於學習的重點和難點都淺嘗輒止,浮於表面。尤為突出的問題是師生課堂情感的日漸缺失,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突出不夠充分。在突出教育設施、手段現代化的同時,一些傳統的教師理念和手段正在淡化和消失,師生課堂上情感的交流日漸減少,師生在課堂上都有成為各種課件“奴隸”的傾向。具體表現有教師的板書、語言等特有的人文素養和人格魅力相對正在削弱,課堂上教師忙於操作課件,失去了平時教學中的瀟灑自如,學生的主體性、參與性、創造性和思維空間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影響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二. 網路課程教學設計與課堂教學設計的相同點:
(1) 集中分散、零星的課堂教學時間,為研究活動的延續提供時間和空間,使研究活動有序。
(2)涉及問題多,知識容量大,能刺激學生的學習動機,調動學生的主動性。
(3)有一種問題的類化,把所需解決的問題納入到相應的知識層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