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路連接 » 計算機網路技術發展報告
擴展閱讀
蘋果有的軟體怎麼打開 2024-11-26 07:37:16
網站跑腿服務怎麼做 2024-11-26 07:23:39

計算機網路技術發展報告

發布時間: 2024-11-26 05:30:43

㈠ 跪求一份計算機網路發展的簡史 的報告 一定要按照年份排列 從1995年到現在 每年發生的事件也行

nternet是人類歷史發展中的一個偉大的里程碑,它是未來信息高速公路的雛形,通過它,人類正進入一個前所未有的信息化社會。人們用各種名稱來稱呼Internet,如國際因特網路、因持網,互聯網、交互網路、網際網等等,它正在向全世界各大洲延伸和擴散,不斷增添吸收新的網路成員,已經成為世界上覆蓋面最廣、規模最大、信息資源最豐富的計算機信息網路。

從某種意義上說,Internet可以說是美蘇冷戰的產物。這一個龐大的網路,它的由來可以追溯到60年代初。當時,美國國防部為了保證美國本土防衛力量和海外防禦武裝在受到前蘇聯第一次核打擊以後仍然具有一定的生存和反擊能力,認為有必要設計出一種分散的指揮系統;它由一個個分散的指揮點組成,當部分指揮點被摧毀後,其它點仍能正常工作,並且在這些點之間能夠繞過那些已被摧毀的指揮點而繼續保持聯系。為了對這一構思進行驗證,1969年,美國國防部國防高級研究計劃署(DOD/DARPA)資助建立了一個名為ARPANET(即"阿帕網")的網路,這個網路把位於洛杉礬的加利福尼亞大學、位於聖芭芭拉的加利福尼亞大學、斯坦福大學,以及位於鹽湖城的猶它州州立大學的計算機主機聯接起來,位於各個結點的大型計算機採用分組交換技術,通過專門的通信交換機和專門的通信線路相互連接。這個阿帕網就是internet最早的雛形。

到1972年時,ARPANET網上的網點數已經達到40個,這40個網點彼此之間可以發送小文本文件(當時稱這種文件為電子郵件,也就是我們現在的E-mail)和利用文件傳輸協議發送大文本文件,包括數據文件(即現在Internet 的FTP),同時也發現了通過把一台電腦模擬成另一台遠程電腦的一個終端而使用遠程電腦上資源的方法,這種方法被稱為Telnet。由此可看到E-mail、FTP和Telnet是Internet上較早出現的重要工具,E-mail和FTP仍然是目前Internet上最主要的應用。

1972年,全世界電腦業和通訊業的專家學者在美國華盛頓舉行了第一屆國際計算機通信會議,就在不同的計算機網路之間進行通信達成協議。會議決定成立Internet工作組,負責建立一種能保證計算機之間進行通信的標准規范即"通信協議"。1973年,美國國防部也開始研究如何實現各種不同網路之間的互聯問題。

至1974年,IP(Internet協議)和TCP(傳輸控制協議)問世,合稱TCP/IP協議。這兩個協議定義了一種在電腦網路間傳送報文(文件或命令)的方法。隨後,美國國防部決定向全世界無條件地免費提供TCP/IP,即向全世界公布解決電腦網路之間通信的核心技術。TCP/IP協議的核心技術的公開最終導致了Internet的大發展。

到1980年,世界上既有使用TCP/IP協議的美國軍方的ARPA網,也有很多使用其它通信協議的各種網路。為了將這些網路連接起來,美國人溫頓·瑟夫(Vinton Cerf)提出一個想法:在每個網路內部各自使用自己的通訊協議,在和其它網路通信時使用TCP/IP協議。這個設想最終導致了Internet的誕生,並確立了TCP/IP協議在網路互聯方面的地位。

80年代初,ARPANet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沒有獲得美國聯邦機構合同的學校仍不能使用。為解決這一問題,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開始著手建立提供給各大學計算機系使用的計算機科學網(CSNet)。CSNet是在其他基礎網路之上加統一的協議層,形成邏輯上的網路,它使用其他網路提供的通信能力,在用戶觀點下也是一個獨立的網路。CSNet採用集中控制方式,所有信息交換都經過CSNet-Relay(一台中繼計算機)進行。

以上這些網路都相繼並入Internet而成為它的一個組成部分,因而Internet成為全世界各種網路的大集合。

Internet的又一次快速發展源於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簡稱NSF)的介入,即建立NSFNET。80年代初,美國一大批科學家呼籲實現全美的計算機和網路資源共享,以改進教育和科研領域的基礎設施建設,抵禦歐洲和日本先進教育和科技進步的挑戰和競爭。80年代中期,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為鼓勵大學和研究機構共享他們非常昂貴的4台巨型計算機,希望各大學、研究所的計算機與這4台巨型計算機聯接起來。最初NSF曾試圖使用ARPANet作NSFNET的通信干線,但由於ARPANet的軍用性質,並且受控於政府機構,這個決策沒有成功;於是他們決定自己出資,利用ARPANET發展出來的TCP/IP通訊協議,建立名為NSFNET的廣域網。

1986年NSF投資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匹茲堡大學、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依利諾斯大學和康納爾大學建立5個超級計算中心,並通過56Kbps的通信線路連接形成NSFNET的雛形。1987年NSF公開招標對NSFNxT進行升級、營運和管理,結果IBM、MCI和由多家大學組成的非盈利性機構Merit獲得NSr的合同。1989年7月,NSFNET的通信線路速度升級到了T1(1.5MbpS),並且連接13個骨幹結點,採用MCI提供的通信線路和IBM提供的路由設備,Merit則負責NSFNET的營運和管理。由於NSF的鼓勵和資助,很多大學、政府機構甚至私營的研究機構紛紛把自己的區域網並人N5FNET中,從1986年至1991年,NSFNET的子網從100個迅速增加到3000多個。NSFNET的正式營運以及實現與其他已有和新建網路的連接開始真正成為Internet的基礎。

Internet在80年代的擴張不單帶來量的改變,同時帶來了某些質的變化。由於多種學術團體、企業研究機構,甚至個人用戶的進入,Internet的使用者不再限於純計算機專業人員。新的使用者發覺計算機相互間的通訊對他們來講更有吸引力。於是,他們逐步把Internet當作一種交流與通信的工具,而不僅僅只是共享NSF巨型計算機的運算能力。

進入90年代初期,Internet事實上已成為一個"網際網":各個子網分別負責自己的架設和運作費用,而這些子網又通過NSFNET互聯起來。NSFNET連接全美上千萬台計算機,擁有幾千萬用戶,是Internet最主要的成員網。隨著計算機網路在全球的拓展和擴散,美洲以外的網路也逐漸接入NSFNET主幹或其子網。
1993年是網際網路發展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年,在這一年中網際網路完成了到目前為止所有最重要的技術創新,WWW(萬維網)和瀏覽器的應用使網際網路上有了一個令人耳目一新的平台:人們在網際網路上所看到的內容不僅只是文字,而且有了圖片、聲音和動畫,、甚至還有了電影。網際網路演變成了一個文字、圖像、聲音、動畫、影片等多種媒體交相輝映的新世界,更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捲了全世界。

到2000年底,世界上網人數已突破4億,預計在2004年將達到7億。

Internet的迅速崛起、引起了全世界的矚目,我國也非常重視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注重與Internet的連接。目前,已經建成和正在建設的信息網路,對我國科技、經濟、社會的發展以及與國際社會的信息交流產生著深遠的影響。

Internet在中國經過了兩個發展階段。

1987年至1993年是Internet在中國的起步階段,國內的科技工作者開始接觸Internet資源。在此期間,以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為首的一批科研院所與國外機構合作開展一些與Internet聯網的科研課題,通過撥號方式使用Internet的E-mail電子郵件系統,並為國內一些重點院校和科研機構提供國際Internet電子郵件服務。

1986年,由北京計算機應用技術研究所(即當時的國家機械委計算機應用技術研究所)和德國卡爾斯魯厄大學合作,啟動了名為CANET(Chinese Academic Network)的國際網際網路項目。
1987年9月,在北京計算機應用技術研究所內正式建成我國第一個Internet電子郵件節點,連通了Internet的電子郵件系統。隨後,在國家科委的支持下,CANET開始向我國的科研、學術、教育界提供Internet電子郵件服務。

1989年,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所通過其國際合作夥伴-美國斯坦福加速器中心主機的轉換,實現了國際電子郵件的轉發。由於有了專線,通信能力大大提高,費用降低,促進了網際網路在國內的應用和傳播。
1990年,由電子部十五所、中國科學院、上海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單位和德國GMD合作,連通了Internet電子郵件系統;清華大學校園網TUNET也和加拿大UBC合作,實現了MHS系統。因而,國內科技教育工作者可以通過公用電話網或公用分組交換網,使用Internet的電子郵件服務。

1990年10月,中國正式向國際網際網路信息中心(InterNIC)登記注冊了最高域名"CN",從而開通了使用自己域名的Internet電子郵件。繼CANET之後,國內其他一些大學和研究所也相繼開通了Internet電子郵件連結。

1994年1月,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接受我國正式接入Internet的要求。1994年3月,我國開通並測試了64Kbps專線,中國獲准加入Internet。4月初中科院副院長胡啟恆院士在中美科技合作聯委會上,代表中國政府向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正式提出要求連入Internet,並得到認可。至此,中國終於打通了最後的關節,在4月20日,以NCFC工程連入Internet國際專線為標志,中國與Internet全面接觸。同年5月,中國聯網工作全部完成。中國政府對Internet進入中國表示認可。中國網路的域名也最終確定為cn。此事被我國新聞界評為1994年中國十大科技新聞之一,被國家統計公報列為中國1994年重大科技成就之一。

從1994年開始至今,中國實現了和網際網路的TCP/IP連接,從而逐步開通了網際網路的全功能服務;大型電腦網路項目正式啟動,網際網路在我國進入了飛速發展時期。

1995年1月,中國電信分別在北京、上海設立的64K專線開通,並且通過電話網、DDN專線以及X.25網等方式開始向社會提供Internet接入服務。3月,中國科學院完成上海、合肥、武漢、南京四個分院的遠程連接,開始了將Internet向全國擴展的第一步。4月,中國科學院啟動京外單位聯網工程(俗稱"百所聯網"工程),取名"中國科技網"(CSTNet)。其目標是把網路擴展到全國24個城市,實現國內各學術機構的計算機互聯並和Internet相連。該網路逐步成為一個面向科技用戶、科技管理部門及與科技有關的政府部門服務的全國性網路。1995年 5月,ChinaNET全國骨幹網開始籌建。7月,CERNET連入美國的128K國際專線開通。 12月,中科院百所聯網工程完成。就在這個月,CERNET一期工程提前一年完成並通過了國家計委組織的驗收。

1996年1月,ChinaNET全國骨幹網建成並正式開通,全國范圍的公用計算機互聯網路開始提供服務。 9月6日,中國金橋信息網宣布開始提供Internet服務。1996年11月,CERNET開通2M國際信道,加上12月中國公眾多媒體通信網(169網)開始全面啟動,廣東視聆通、天府熱線、上海熱線作為首批站點正式開通。

1997年5月30日,國務院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中國互聯網路域名注冊暫行管理辦法》,授權中國科學院組建和管理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CNNIC),授權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網路中心與CNNIC簽約並管理二級域名.e.cn。1997年6月3日,受國務院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的委託,中國科學院在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路信息中心組建了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CNNIC),行使國家互聯網路信息中心的職責。同日,宣布成立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工作委員會。1997年11月,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發布了第一次《中國Internet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報告中指出:截止到1997年10月31日,我國共有上網計算機29.9萬台,上網用戶62萬人,CN下注冊的域名4066個,WWW站點1500個,國際出口帶寬18.64Mbps。

㈡ 寫一篇計算機專業調查與行業發展的報告

關於計算機行業的市場調查報告
為了深入了解計算機行業的市場規模,競爭激烈程度及行業發展前景等內容,特此進行了本次調查。
首先,我們從計算機行業的市場規模上來看,第一,產業規模不斷擴大,2008年,我國規模以上計算機行業實現銷售收入17134億元,同比增長7.3%,規模繼續在世界保持前列,計算機產量佔全球比重超過四成。全行業發展明顯慢於電子製造業平均增速,一季度行業增速低於電子全行業平均增速4.4個百分點,到三季度差距拉大到5.2個百分點,至12月相差5.5個百分點。第二,產品產銷幅度放慢,2008年,我國共生產微型計算機13666.6萬部,同比增長13.2%,比上年增速下降16.1個百分點,其中筆記本電腦10858.7萬部,同比增長25.2%,比上年增速下降21.5個百分點,顯示器13364.6萬部,同比下降7.4%。受國內外市場需求下降影響,台式機和筆記本的產銷率分別為98.4%和94.8%,同比分別下降1.1和4.1個百分點。
就計算機行業的增長趨勢來看,中銀國際日前發表研究報告指出,08年以來,我國計算機行業整體依然處於高速增長中,但是軟體和硬體公司的增長速度不同,軟體行業仍然處於高速度增長中,硬體行業增長速度下降。
2009年1—6月,國內軟體產業實現收入4270億元,同比增長22.7%;其中軟體及服務板塊27家上市公司共計實現營業總收入150.71億元,同比增長3.79%,實現凈利潤16.84億元,同比增長21.9%,剔除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和投資收益影響後的凈利潤同比下降8.93%。
上半年硬體行業處於衰退的過程中,1—5月份計算機製造業收入同比下降9.97%,硬體行業已經過了高速成長期,競爭激烈,行業內的公司都處於痛苦的煎熬中。在這種情況下,行業內部有些公司必然在競爭中失去競爭地位,處於虧損狀態,這些公司的出路要麼是退出市場,要麼是接受兼並重組。我國計算機行業的很多二線品牌目前已經消失了。在國際市場更多的表現為重組,比如惠普兼並康柏,聯想兼並IBM的PC業務等。
目前,就計算機行業的領先公司來說,惠普公司依然是全球PC老大,獨佔19.1%的市場份額,戴爾公司排名第二,但是市場份額同比下降了一個百分點,至13.2%,台灣廠商宏碁則由於上網本的帶動,市場份額增至12.3%,聯想和東芝分列四、五名,市場份額分別是7.1%和4.7%。
調查公司預期明年幾家計算機製造商的優勢將繼續存在,當問到決策者未來選擇
計算機主要提供商時,48%的受訪者表示他們願意選擇戴爾的台式機,選擇戴爾筆記本的受訪者佔50%。選擇惠普台式機和筆記本的受訪者分別佔22%和17%,受訪者中選擇聯想筆記本的佔15%,台式機佔12%。大約有8%的受訪者表示今年尚沒有作出決定選擇一個提供商。其餘是受訪者准備選擇第二級別的提供商,比如宏碁、蘋果、富士通和東芝等。
目前,計算機行業的競爭主要就是品牌和價格的競爭。2009年一體電腦品牌榜前十位的分別是:蘋果、聯想、索尼、惠普、戴爾、神州、明基、方正、長城、萬利達。這些都是計算機行業的領先品牌,也是競爭最激烈的幾家公司。在從價格的競爭上看,2009.7.23,一款售價僅為3999元的低價筆記本在全國范圍內上市銷售,在聯想、惠普的6999元與方正、同方的5999元等產品之後,該款產品又一次創出筆記本電腦價格新低。 業內人士分析以為,越來越多的品牌推出越來越便宜的筆記本電腦,不僅預示著廠商在筆記本市場的發展策略發生重要轉變,更預示著一向被忽略的個人低端消費市場將成為主流。與此同時,低端筆記本市場也開始升溫。
近兩年,擁有掌上電腦品牌的企業從10多家迅速增長到100多家,未來兩年將超過800家,成為一體化趨勢中最活躍的領域。當前,計算機行業的熱點產品主要有:網路,C語言,動漫和網游製作等。
在計算機行業中,我們更看好由軟體與服務企業組成的計算機應用行業,這是因為過去國內的信息化投入偏重於硬體設備,軟體尤其是IT服務的投入嚴重滯後,信息化需求的爆發增長將主要體現在軟體與服務上,並且,軟體與服務企業受到宏觀經濟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也相對小。
對軟體行業表示樂觀主要源於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植,軟體行業已經走出了發展初始的混沌期,軟體行業不易受宏觀調控影響,行業信息化發展過程中對軟體產品和服務需求不斷擴大,優質企業不斷涌現推動行業向前發展。
所以,我們認為配置靈活,組件可選擇,面向服務的軟體產品未來將能夠成為市場主流,可以從這方面發展進入計算機行業。

㈢ 求知一個關於中國網路發展現狀要求祥細.請各位大蝦幫幫忙,謝謝!!!

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現狀

(一)我國互聯網路的基本情況

今年是我國正式接入國際互聯網路的第二個10年的起始年(1994年4月,國際上正式承認我國為真正擁有全功能Internet的國家),也正是在今年,我國的網民總數突破了1億大關,這標志著我國互聯網路發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根據今年7月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十六次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我國互聯網網民總數已經達到1.03億,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18.4%; 其中寬頻上網的人數首次超過了網民總數的一半,同時也首次超過了撥號上網的人數,達到5300萬人。至今年7月,全球網民達9.38億,其中亞洲佔3.23億,北美佔2.23億。目前,我國網民總數和寬頻上網人數均僅次於美國,位居世界第二。我國IP地址近幾年快速增長,總數達到6830萬個,擁有量排名世界第四。我國上網計算機總數達到4560萬台,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25.6%; 專線上網計算機數和撥號上網計算機數均首次出現了負增長,只有其它方式上網計算機數依然呈現出較快的增長態勢。我國互聯網網站總數達到67.7萬個,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8.1%。我國互聯網路國際出口帶寬總數達到82.6G,與1999年相比增長了24倍,增長非常迅速。該報告的熱點數據分析還表明,我國網上購物人數達到2000萬人。網上支付的比例增長至近半數,網上購物者半年內累計購物金額達到100億元,半年內僅通過網路購買手機就達300萬部以上。

1.03億網民、6830萬個IP地址、4560萬台上網計算機、67.7萬個網站……這些數據說明了什麼?它們在世人面前展現了一個巨大的、幾乎是世界上無與倫比的巨大市場,這個市場的潛力無比巨大,蘊涵的能量無比巨大; 它決不會止步於眼前這些數據,決不會止步於2000萬購物大軍和半年100億元的購買能力,更不會僅僅止步於網上購物; 互聯網對人們的影響力已經凸顯。任何一件小事情,放到網上去,都有可能變成大事件; 沒有任何一個傳播媒介擁有如此眾多且持續快速增長的互動式的受眾群。

(二)中國互聯網路的應用狀況

我國1.03億網民操縱著4560萬台上網計算機,通過67.7萬個乃至境外更多的網站做些什麼呢?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表明,我國網民上網最主要的目的依次為:

1. 將休閑娛樂作為上網最主要目的的網民所佔比例最多,達到37.9%。近年來,以休閑娛樂作為上網最主要目的的網民所佔比例穩步上升,並且在今年的調查中首次超過以獲取信息作為上網最主要目的的網民比例。

2. 將獲取信息作為上網最主要目的的網民所佔比例居其次,達到37.8%。一直以來,以獲取信息為上網最主要目的的網民所佔比例最大,但其所佔比例呈逐漸下降趨勢。

3. 將學習與知識瀏覽作為上網最主要目的的網民所佔比例居第三,達到10.3%。這部分網民的比例比前半年略有增加。

相形之下,網民以學術研究、商務活動為主要目的的應用較少。其中,學術研究佔1.4%,獲得各種免費資源(如個人空間主頁、下載免費資源等)佔1.3%,網上金融佔1.0%,網上購物與售物佔0.1%,其它商務活動佔0.1%。

(三)中國互聯網路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我國的互聯網路已經發展11年了,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巨大的進展,但是我國的互聯網路仍然處於初級階段。這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 網路的普及率問題

我國網民、上網計算機和網站的絕對數量雖然很龐大,但是同我國更為龐大的人口基數相比較,顯然網路的人口普及率還遠遠不夠,網民數量還不到我國人口的8%; 僅及全世界網路人口平均普及率14.6%的一半。如果考慮到地域差異和城鄉差距,我國互聯網普及工作的難度還相當大。

2. 網路的信息資源問題

我國互聯網路的內容還不能滿足廣大中國網民以至於更為廣大的全球漢語網民和願與中國友好交流的外籍網民的需要。據調查,全球使用漢語的網民占網民總量的13.7%,而我國境內開發的中文網頁約6.4億個(據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2004年統計),僅佔全部網頁總量不到2%。這里只是講數量,如考慮質量,與需求相比差距可能還要大。

3. 網路的應用問題

目前,我國網民上網最主要的目的大多數是休閑娛樂和獲取信息。盡管我國電子政務和電子商務做了很大的投入,但我國互聯網尚未成為商務活動和接受公共服務(包括政府服務、教育、醫療保健等)的平台,反映了網路應用還不夠成熟。

4. 網路和信息安全問題

互聯網路安全性日益惡化,成為網路發展面臨的最大挑戰。以病毒、木馬、僵屍網路、間諜軟體等為代表的惡意代碼,拒絕服務攻擊、網路仿冒、垃圾郵件等安全事件仍十分猖獗。每天會出現數以十萬計的僵屍程序; 成千上萬網路主機被植入木馬; 垃圾郵件成為網路公害。網路的安全以及對不良信息內容的有效控制和管理已是急需解決的問題。

上述問題一方面說明我國互聯網事業要做的事情還很多,任重道遠; 另一方面說明我國互聯網路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和巨大的市場潛力。我國的互聯網路挑戰與機遇同在,問題在於我們如何把握發展的方向。

中國互聯網路的發展方向

(一) 關於網路技術方面的發展

從技術層面講,新一代互聯網將會發展IPV6和在網路上支持信息資源共享的一些技術,包括P2P網路技術、互聯網和無線寬頻的融合、互聯網和一些感測器的結合,再加上以虛擬現實技術、三維展示技術為核心的內容技術的發展,這幾個趨勢將會在未來5年或5年多一點的時間內成為互聯網路技術的主流,將會大幅度改變網路的面貌。

(二)關於網路應用方面的發展

從應用層面講,我國的互聯網路應該逐步從現在的發電子郵件、看新聞、玩游戲——以個人生活消費為主的初級階段走出來,提高我們的應用層次。互聯網路應用的發展方向應該是: 作為電子商務平台,成為經濟的助推器; 作為電子政務平台,成為公共服務的窗口; 作為個人終生學習平台,成為獲取知識的寶庫,三者逐步齊頭並進。目前,我國這三個方面的應用都還比較薄弱。這三個方面的成熟應用將是互聯網路應用成熟的一個重要標志,這是互聯網路應用的主流。當然,作為個人生活消費、休閑娛樂包括

網路游戲等內容,還會是互聯網路上很重要的一部分應用。

我國的互聯網路應該使廣大網民不論在城市,還是在農村,不論在沿海,還是在內地,都能夠真正在工作上、生活上、學習上、娛樂上受益; 使我們的國家在經濟、政治、文化、教育等諸多方面受益。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國現在互聯網路應用還有很多工作要做,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三)關於網路治理

互聯網路發展的原發性是它能夠提供給人們自由交流的空間,提供給人們自由地幾乎是無限制地信息溝通的渠道,它完全是開放的。但是,在其發展的過程中,我們慢慢看到這種理念也帶來一些負面的東西,在網路交流的過程中被一些現實生活中的利益集團或個人所利用,因此它的負面效應就越來越凸顯。怎樣在保持互聯網路促進人們自由交流和溝通的長處的前提下,做到有序、有效的管理? 這是互聯網路治理要研究的課題。

互聯網路的治理就是要找到一個平衡點,就是要揚長避短,發揮它有利的方面,消除其負面影響。互聯網路治理是一個新的問題,首先要解決安全問題; 第二要解決運營管理問題; 第三是對所有網上的信息發布和信息利用者,以對社會負責任的態度進行可管理的自律,同時又要保持和發揮他們利用互聯網路平台自由溝通、自由交流信息的精神。要找到這樣一個平衡點,這是互聯網路治理的目標。

我國互聯網路域名、地址數量、網站數量和帶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互聯網應用的發展水平。近兩年來寬頻用戶數量、IP地址數量、CN域名數量的快速增長,反映了我國互聯網路應用方面取得了長足進展。互聯網路基礎資源的快速發展推動著互聯網路應用向深度和廣度邁進,而1億網民的多元化互聯網路應用又引發了對基礎資源的強大需求,二者相輔相承將推動著我國互聯網路的全面發展。

總之,我們相信,經過不懈地努力,我國的互聯網路必將在網民數量上有大的發展,在內容質量上有新的飛躍,在應用領域日趨成熟,使安全問題逐步得以解決。在我國互聯網新的10年裡,互聯網將會在我國信息化建設中,在實現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的戰略中發揮更大的積極作用。

中國的計算機網路發展歷史,現狀與未來
自己看吧很多,發不出來

㈣ 求一篇關於,計算機發展的報告,二千字左右

計算機網路發展的趨勢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網路的應用也進入新的時代。網路的變化,可以說是日新月異,很多從事於這方面的專家或者技術人員在計算機網路方面的貢獻給社會和人民帶來太多太多的好處。所以新時代的人們可能對於在現實生活中希望計算機網路的發展邁入新的階段,以更好的服務於人民。 我們都知道計算機和通信系統是計算機網路中非常重要的基本技術,但計算機網路的並不簡單是兩者的結合,也不是計算機或者通信系統的簡單擴展或者延伸,而是融合了各種先進技術和一些高效率的設備系統的。所以我們站在計算機網路系統這個整體的角度來理解,從計算機網路結構、性能以及網路工程技術和網路技術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這幾方面來思考和研究。這樣才能更好的促進未來計算機網路的新發展。 從計算機網路的系統角度來說,計算機網路是由單個結點和連結這些結點的鏈路所組成的,單個結點主要是由路由器和交換機等組成的,而這些相應的物理設備主要是由相應的電子技術來達成的,另一方面就是通信鏈路,而與通信鏈路及其有聯系的就是光電子技術。光電子技術的完美應用可以在信息的傳輸方面實現大躍進。這僅是從物理組成方面分析的關於怎樣提高相應的計算機網路系統設備的一個構想。未來計算機網路的發展方向將是從IP技術和光網路方面來發展。大家都知道光網路的傳輸數據的效率和數據量比現在網路要優越的多。網路技術的發展是為了更好的滿足社會需求,所以從網路的服務上來說將是IP的世界,而在數據和信息的傳送方面將是光的世界,然後從接入到網路來查看信息和移動通信方面將是有線和無線的突破。 未來的計算機網路是基於Ipv6技術的網路,可以解決現在Ipv4在32位地址不夠用的主要問題。同時Ipv4在傳送速度、通信質量方面等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時盡管波分復用光纖通信系統具有巨大的通信容量,但好像提供的寬頻比較原始,可能在未來會被淘汰。一直以來計算機網路的帶寬都是比較受關注的一方面,計算機網路必須要接入帶寬才可以發揮其作用。然後個人覺得基於乙太網的無源光網路更可能被納入新的研究與技術支持中。相信未來的計算機網路在以上的物理組成與對網路性能的硬性要求方面去改善會提高其傳輸速率,提高帶寬,在光網路時代其時延也會大大降低,而這一突破將在軍事或者醫療技術上將是史無前例的突破。在以上技術的研究與帶動下,我認為未來計算機網路可能在網路通信(主要是移動通信)會有新的發展。 建立高速區域網絡在軍事,醫療,遠程教育。。。。。。等各方面都很有必要。未來通信網路的發展應該帶寬化、智能化、個人化、人性化。計算機網路的另一大不足點就是在網路管理的安全方面,我認為新的網路發展中應該把計算機網路的安全作為重中之重。中國高速信息的發展在計算機網路中應該考慮設備和在技術上的突破。 我相信,在不久的未來計算機網路在健康保健、教育、科學研究、國家安全、環境監測、突發事件、工程建設方面等有新的發展。相信那種科幻片中計算機網路控制的系統的神奇作用在未來不會只是個幻想。就我來說,我覺得我更關注計算機網路在醫學信息與保健方面所能帶來的新的消息。計算機網路在醫院信息化建設中的重要性隨著信息化時代的來臨與醫療衛生事業的高速發展,醫院對醫療數據需求的不斷變化,信息之間的相互關系也在不斷復雜化,建立、完善醫院信息化建設的技術基礎的環境也為計算機網路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保證醫院信息化系統具有良好的性能結構,高度的開放性和可維護性,以滿足不斷變化的業務需求。網路化的醫院管理信息系統已成為醫院日常業務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必不可少的工具。可能未來計算機在智能機器人和家居控制等各方面領域能邁入新的高度,從而為這個世界帶來新的色彩和驚喜。

㈤ 中國計算機科學技術發展報告2007內容簡介

中國計算機科學技術發展報告2007》是由中國計算機學會學術工作委員會組織編寫的權威性計算機科學技術年度發展報告。這份報告總結了2003年以來的11個「973」項目,內容涵蓋可信網路與普適服務、可視媒體、大型應用軟體、微處理晶元、新一代互聯網、無線感測網路、網路存儲、虛擬計算環境、計算系統虛擬化、語義網格等主題。每個項目進展報告均由活躍在相關領域的科研人員撰寫,詳細展示了理論研究和技術實現的最新進展。從某種程度上,該報告反映了我國計算機科學和技術工作者當前的研究進展,對學術研究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中國計算機科學技術發展報告2007》是一個重要的信息來源,為計算機科學技術領域的專業人員提供當前技術發展動態的概覽。適合決策人員、科研人員參考,同時,它也可以作為高等學府碩士、博士研究生的學習資料。通過閱讀此報告,人們可以深入了解計算機科學領域的最新成果與趨勢,促進學術研究與技術創新。

總體而言,《中國計算機科學技術發展報告2007》匯集了我國計算機科學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為學者、研究人員和教育者提供了寶貴的信息資源,對推動我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這份報告不僅是一個學術成果的集合,更是對我國計算機科學技術領域發展狀況的一次全面展現。它不僅有助於研究人員跟蹤技術前沿,同時也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寶貴的參考依據,推動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創新與進步。

總之,《中國計算機科學技術發展報告2007》是一份權威、全面的年度報告,它系統總結了我國計算機科學領域在特定時間內的研究成果,對於提升學術研究水平、推動技術創新具有重要意義。

㈥ 計算網路發展的三個階段,個階段技術特點

當今社會,計算機網路技術的飛速發展使人們的生活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回想計算機網路的發展階段,可以預見未來計算機網路發展的潛力,使我們對計算機網路有更好的期待.從計算機網路的發展來看,主要是經歷了以下三個階段:
一以單計算機為中心的聯機終端系統

計算機網路主要是計算機技術和信息技術相結合的產物,它從20世紀50年代起步至今已經有50多年的發展歷程,在20世紀50年代以前,因為計算機主機相當昂貴,而通信線路和通信設備相對便宜,為了共享計算機主機資源和進行信息的綜合處理,形成了第一代的以單主機為中心的聯機終端系統.
在第一代計算機網路中,因為所有的終端共享主機資源,因此終端到主機都單獨佔一條線路,所以使得線路利用率低,而且因為主機既要負責通信又要負責數據處理,因此主機的效率低,而且這種網路組織形式是集中控制形式,所以可靠性較低,如果主機出問題,所有終端都被迫停止工作.面對這樣的情況,當時人們提出這樣的改進方法,就是在遠程終端聚集的地方設置一個終端集中器,把所有的終端聚集到終端集中器,而且終端到集中器之間是低速線路,而終端到主機是高速線路,這樣使得主機只要負責數據處理而不要負責通信工作,大大提高了主機的利用率.改進效果如下圖所示:

二以通信子網為中心的主機互聯

隨著計算機網路技術的發展,到20世紀60年代中期,計算機網路不再極限於單計算機網路,許多單計算機網路相互連接形成了有多個單主機系統相連接的計算機網路,形如下圖:

這樣連接起來的計算機網路體系有兩個特點:
①多個終端聯機系統互聯,形成了多主機互聯網路
②網路結構體系由主機到終端變為主機到主機
後來這樣的計算機網路體系在慢慢演變,向兩種形式演變,第一種就是把主機的通信任務從主機中分離出來,由專門的CCP(通信控制處理機)來完成,CCP組成了一個單獨的網路體系,我們稱它為通信子網,而在通信子網連基礎上接起來的計算機主機和終端則形成了資源子網,導致兩層結構體現出現.第二種就是通信子網逐規模漸擴大成為社會公用的計算機網路,原來的CCP成為了公共數據通用網.

三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標准化

隨著計算機網路技術的飛速發展,計算機網路的逐漸普及,各種計算機網路怎麼連接起來就顯得相當的復雜,因此需要把計算機網路形成一個統一的標准,使之更好的連接,因為網路體系結構標准化就顯得相當重要,在這樣的背景下形成了體系結構標准化的計算機網路.
為什麼要使計算機結構標准化呢,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就是因為為了使不同設備之間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更加緊密.第二個就是因為體系結構標准化是為了更好的實現計算機網路的資源共享,所以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標准化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