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計算機網路第三版課後答案
我記得我上學那會課後答案在圖書館都可以找到相關的書;
『貳』 誰有《計算機網路》(第二版)清華大學出版社的課後答案啊希望幫忙將答案發給我[email protected]。
第一章 計算機網路概論
1.計算機網路的發 展可以劃分為幾個階段?每個階段各有什麼特點?
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20世紀50年代) 計算機技術與通信技術研究結合,為計算機網路的產生作好技術准備,奠定理論基礎
第二階段(20世紀60年代)ARPAnet與分組交換技術開始,為Internet的形成奠定基礎
第三階段(20世紀70年代中期計起) 網路體系結構與網路協議的標准化
第四階段(20世紀90年代起) Internet的應用與高速網路技術發展
2.按照資源共享的觀點定義的計算機網路應具備哪幾個主要特徵?
資源共享的觀點:以能夠相互共享資源的方式互聯起來的自治計算機系統的集合
主要特徵:
1) 計算機網路建立的主要目的是實現計算機資源的共享
2) 互聯的計算機是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多台獨立的「自治計算機」
3) 互聯計算機之間的通信必須遵循共同的網路協議
3.現代網路結構的特點是什麼?
大量的微型計算機通過區域網連入廣域網,而區域網與廣域網、廣域網與廣域網的互聯是通過路由器實現的
4. 廣域網採用的數據交換技術主要有幾種類型?它們各有什麼特點?
答:主要分為兩種類型:線路交換和存儲轉發轉發
線路交換;首先創建一條臨時專用通路,使用後拆除鏈接,沒有傳輸延遲,適合大量數據傳輸和實時通信,少量信息傳輸時效率不高
存儲轉發分為兩類:報文交換和分組交換
報文交換:不在通信結點間建立通路,將信息組合為報文,採用存儲轉發機制,線路利用率高,但傳輸延遲較大
5.網路多媒體的傳輸有哪幾個主要的基本特徵?請列舉傳輸連續的音頻、視頻流所需求的通信帶寬數據
主要特徵:
1) 高傳輸帶寬要求
2) 不同類型的數據對傳輸的要求不同
3) 傳輸的連續性與實時性要求
4) 傳輸的低時延要求
5) 傳輸的同步要求
6) 網路中的多媒體的多方參與通信的特點
6.你是如何理解「網路計算」概念的?請舉出移動計算網路、多媒體網路、網路並行計算、網格計算、存儲區域網路與網路分布式對象計算等方面的幾個應用實例
「網路計算」概念:網路被視為最強有力的超級計算環境,它包含了豐富的計算、數據、存儲、傳輸等各類資源,用戶可以在任何地方登錄,處理以前不能完成的問題
移動計算網路:無線區域網、遠程事務處理
多媒體網路:視頻點播系統、多媒體會議系統
網路並行計算:破譯密碼、發現素數
網格計算:桌面超級計算、智能設備
存儲區域網路:SSP提供的Internet存儲服務
第二章 網路體系結構與網路協議
1.請舉出生活中的一個例子來說明「協議」的基本含義,並舉例說明網路協議三要素「語法」、「語義」與「時序」的含義與關系
協議是一種通信規則
例:信件所用的語言就是一種人與人之間交流信息的協議,因為寫信前要確定使用中文還是其他語言,否則收信者可能因語言不同而無法閱讀
三要素:
語法:用戶數據與控制信息的結構與格式,以及數據出現順序
語義:解釋比特流的每一部分含義,規定了需要發出何種控制信息,以及完成的動作和作出的響應
時序:對實現順序的詳細說明
2.計算機網路採用層次結構的模型有什麼好處?
1)各層之間相互獨立
2)靈活性好
3)各層都可採用最合適的技術來實現,各層實現技術的改變不影響其他層
4)易於實現和維護
5)有利於促進標准化
3.ISO在制定OSI參考模型時對層次劃分的主要原則是什麼?
1)網中各結點都具有相同的層次
2)不同結點的同等層具有相同的功能
3)不同結點的同等層通過協議來實現對等層之間的通信
4)同一結點內相鄰層之間通過介面通信
5)每個層可以使用下層提供的服務,並向其上層提供服務
4.如何理解OSI參考模型中的「OSI環境」的概念?
「OSI環境」即OSI參考模型所描述的范圍,包括聯網計算機系統中的應用層到物理層的7層與通信子網,連接結點的物理傳輸介質不包括在內
5.請描述在OSI參考模型中數據傳輸的基本過程
1)應用進程A的數據傳送到應用層時,加上應用層控制報頭,組織成應用層的服務數據單元,然後傳輸到表示層
2)表示層接收後,加上本層控制報頭,組織成表示層的服務數據單元,然後傳輸到會話層。依此類推,數據傳輸到傳輸層
3)傳輸層接收後,加上本層的控制報頭,構成了報文,然後傳輸到網路層
4)網路層接收後,加上本層的控制報頭,構成了分組,然後傳輸到數據鏈路層
5)數據鏈路層接收後,加上本層的控制信息,構成了幀,然後傳輸到物理層
6)物理層接收後,以透明比特流的形式通過傳輸介質傳輸出去
6.試說明報頭在網路數據傳輸中的作用
報頭包含了控制信息,例如序列號,使得該層以下即使沒有維護順序關系,目標機器的對應層也仍然可以按照正確的順序遞交信息,在有的層上,頭部還可以包含信息大小、時間和其他控制欄位
7.試比較面向連接服務和無連接服務的異同點
相同點:
1)兩者對實現服務的協議的復雜性與傳輸的可靠性有很大的影響
2)在網路數據傳輸的各層都會涉及這兩者的問題
不同點:
1)面向連接服務的數據傳輸過程必須經過連接建立、連接維護與釋放連接的3個過程,而無連接服務不需要
2)面向連接服務在數據傳輸過程中,各分組不需要攜帶目的結點的地址,而無連接服務要攜帶完整的目的結點的地址
3)面向連接服務傳輸的收發數據順序不變,傳輸可靠性好,但通信效率不高,而無連接服務目的結點接受數據分組可能亂序、重復與丟失的現象,傳輸可靠性不好,但通信效率較高
8.TCP/IP協議的主要特點是什麼?
1)開放的協議標准,可免費使用,並且獨立於特定的計算機硬體與操作系統
2)獨立於特定的網路硬體,可以運行在區域網、廣域網,更適用於互聯網中
3)統一的網路地址分配方案,使整個TCP/IP設備在網中都具有唯一的地址
4)標准化的高層協議,可以提供多種可靠的用戶服務
9.請比較OSI參考模型與TCP/IP參考模型的異同點
相同點:
1)都是分層的
2)在同層確定協議棧的概念
3)以傳輸層為分界,其上層都是傳輸服務的用戶
不同點:
1)在物理層和數據鏈路層,TCP/IP未做規定
2)OSI先有分層模型後有協議規范,不偏向任何特定協議,具有通用性,TCP/IP先有協議後有模型,對非TCP/IP網路並不適用
3)在通信上,OSI非常重視連接通信,而TCP/IP一開始就重視數據報通信
4)在網路互聯上,OSI提出以標準的公用數據網為主幹網,而TCP/IP專門建立了互聯網協議IP,用於各種異構網的互聯
10.Internet技術文檔主要有哪二種形式?為什麼說RFC文檔對從事網路技術
究與開發的技術人員是重要的?如果需要有關IP協議的RFC791文檔,
知道如何去查找嗎?
網際網路草案和RFC文檔
因為RFC文檔是從事網路技術研究與開發的技術人員獲得技術發展狀況與動態重要信息的來源之一
第三章 物理層
1.試舉一個例子說明信息、數據與信號之間的關系
2.通過比較說明雙絞線、同軸電纜與光纜等3種常用傳輸介質的特點
雙絞線:1)最常用的傳輸介質
2)由規則螺旋結構排列的2根、4根或8根絕緣導線組成
3)傳輸距離為100M
4)區域網中所使用的雙絞線分為二類:屏蔽雙絞線(STP)與非屏蔽雙絞線;根據傳輸特性可分為三類線、五類線等
同軸電纜:1)由內導體、絕緣層、外屏蔽層及外部保護層組成
2)根據同軸電纜的帶寬不同可分為:基帶同軸電纜和寬頻同軸電纜
3)安裝復雜,成本低
光纜: 1)傳輸介質中性能最好、應用前途最廣泛的一種
2)光纖傳輸的類型可分為單模和多模兩種
3)低損耗、寬頻帶、高數據傳輸速率、低誤碼率、安全保密性好
3.控制字元SYN的ASCII碼編碼為0010110,請畫出SYN的FSK、NRZ、曼徹斯特編碼與差分曼徹斯特編碼等四種編碼方法的信號波形
4.對於脈沖編碼調制PCM來說,如果要對頻率為600Hz的種語言信號進行采樣,傳送PCM信號的信道帶寬為3KHz,那麼采樣頻率f取什麼值時,采樣的樣本就可以重構原語音信號的所有信息
5.多路復用技術主要有幾種類型?它們各有什麼特點?
三種類型:頻分多路復用、波分多路復用、時分多路復用
頻分多路復用:在一條通信線路設計多路通信信道,每條信道的信號以不同的載波頻率進行調制,各個載波頻率是不重疊的,相鄰信道之間用「警戒頻帶」隔離
波分多路復用:光的頻分多路復用,同時傳輸很多個頻率很接近但波長不同的光載波信號
時分多路復用:通過為多個信道分配互不重疊的時間片來實現多路復用,更適用於數字數據信號的傳輸,可分為同步時分多路復用和統計時分多路復用二種
6.同步數字體系SDH發展的背景是什麼?它具有哪幾個主要的特點?
早期的數字傳輸系統與設備在運行過程中暴露出它固有的弱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數字傳輸速率不標准
2)光設備介面標准不規范
3)復用系統中的同步問題
特點:1)STM-1統一了T1載波與E1載波兩大不同的數字速率體系,實現了數字傳輸體制上的國際性標准
2)SDH網兼容光纖分布式數據介面FDDI、分布隊列雙匯流排DQDB以及ATM信元
3)採用同步復用方式,降低了復用設備的復雜性
4)標準的光介面,實現不同光介面設備的互聯,降低了組網成本
5)SDH幀結構增加的網路管理位元組,增強了網路管理能力,可以實現分布式傳輸網路的管理
最核心的是同步復用、標准光介面和強大的網管能力,這些特點決定了SDH網是理想的廣域網物理傳輸平台
先發一點。。。。。呵呵
『叄』 求大學計算機網路課後習題答案。主編劉克成 鄭珂。人民郵電出版社。
同是天涯淪落人啊、、、也給我發我郵箱[email protected]謝謝謝謝、、急求
『肆』 急求計算機網路教程(第4版)吳功宜課後習題答案
你找到這份答案了沒???
『伍』 計算機網路技術基礎課後習題答案
CH1 答案 一.填空題 1.通信 2.實現資源共享 3.區域網 廣域網 4.資源子網 通信子網 二.選擇題 DDBBCCA 三.簡答題 1.答:所謂計算機網路,就是指以能夠相互共享資源的方式互連起來的自治計算機系統的集合。 2.答:計算機網路技術的發展大致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計算機網路的發展是從20世紀50年代中期至20世紀60年代末期,計算機技術與通信技術初步結合,形成了計算機網路的雛形。此時的計算機網路,是指以單台計算機為中心的遠程聯機系統。 第二階段是從20世紀60年代末期至20世紀70年代中後期,計算機網路完成了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與協議的研究,形成了初級計算機網路。 第三階段是從20世紀70年代初期至20世紀90年代中期。國際標准化組織(ISO)提出了開放系統互聯(OSI)參考模型,從而促進了符合國際標准化的計算機網路技術的發展。 第四階段是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這個階段最富有挑戰性的話題是互聯網應用技術、無線網路技術、對等網技術與網路安全技術。 3.網路的拓撲結構主要主要有:星型拓撲、匯流排型拓撲、環型拓撲、樹型拓撲結構、網狀型拓撲結構。 (1)星型拓撲優點:控制簡單、故障診斷和隔離容易、服務方便;缺點:電纜需量大和安裝工作量大;中心結點的負擔較重,容易形成瓶頸;各結點的分布處理能力較低。 (2)樹型拓撲優點:易於擴展、故障隔離較容易;缺點是各個結點對根的依賴性太大,如果根結點發生故障,則整個網路都不能正常工作。 (3)匯流排型拓撲的優點如下:匯流排結構所需要的電纜數量少;匯流排結構簡單,又是無源工作,有較高的可靠性;易於擴充,增加或減少用戶比較方便。匯流排型拓撲的缺點如下:匯流排的傳輸距離有限,通信范圍受到限制。故障診斷和隔離較困難。匯流排型網路中所有設備共享匯流排這一條傳輸信道,因此存在信道爭用問題, (4)環型拓撲的優點如下:拓撲結構簡單,傳輸延時確定。電纜長度短。環型拓撲網路所需的電纜長度和匯流排型拓撲網路相似,比星型拓撲網路所需的電纜短。可使用光纖。光纖的傳輸速率很高,十分適合於環型拓撲的單方向傳輸。環型拓撲的缺點如下:結點的故障會引起全網的故障;故障檢測困難;信道利用率低。 (5)網狀型拓撲優點是:可靠性好,結點的獨立處理能力強,信息傳輸容量大。 缺點是:結構復雜,管理難度大,投資費用高。 4.計算機網路的主要功能:資源共享、數據通信、實時控制、均衡負載和分布式處理、其他綜合服務。舉例說明(略)。 CH2 答案 一.填空題 1.信號
2.串列通信 並行通信 並行通信 3.調制 解調 數據機 4.幅度調制(ASK) 頻率調制(FSK) 相位調制(PSK) 5.電路交換 報文交換 分組交換 6.奇偶校驗 循環冗餘校驗 7.非屏蔽雙絞線 屏蔽雙絞線 二.選擇題 BDAABDABCCB 三.簡答題 1.答:信息是指有用的知識或消息,計算機網路通信的目的就是為了交換信息。數據是信息的表達方式,是把事件的某些屬性規范化後的表現形式,它能夠被識別,可以被描述。數據與信息的主要區別在於:數據涉及的是事物的表示形式,信息涉及的是這些數據的內容和解釋。在計算機系統中,數據是以統一的二進制代碼表示,而這些二進制代碼表示的數據要通過物理介質和器件進行傳輸時,還需要將其轉變成物理信號。信號是數據在傳輸過程中的電磁波表現形式,是表達信息的一種載體,如電信號、光信號等。在計算機中,信息是用數據表示的並轉換成信號進行傳送。 2.答:當發送端以某一速率在一定的起始時間內發送數據時,接收端也必須以同一速率在相同的起始時間內接收數據。否則,接收端與發送端就會產生微小誤差,隨著時間的增加,誤差將逐漸積累,並造成收發的不同步,從而出現錯誤。為了避免接收端與發送端的不同步,接收端與發送端的動作必須採取嚴格的同步措施。 同步技術有兩種類型: (1)位同步:只有保證接收端接收的每一個比特都與發送端保持一致,接收方才能正確地接收數據。 (2)字元或幀數據的同步:通信雙方在解決了比特位的同步問題之後,應當解決的是數據的同步問題。例如,字元數據或幀數據的同步。 3、4.略 5.傳輸出錯,目的結點接收到的比特序列除以G(x)有餘數。 CH3 答案 一.填空題 1.物理層 數據鏈路層 網路層 傳輸層 會話層 表示層 應用層 2.物理 3.比特流 差錯 4.比特 數據幀 數據包(分組) 報文 5.物理層 網路層 傳輸層 二、選擇題 DBACB BCABB CDACA 三、簡答題 1.所謂網路體系結構就是為了完成主機之間的通信,把網路結構劃分為有明確功能的層次,並規定了同層次虛通信的協議以及相鄰層之間的介面和服務。因此,網路的層次模型與各層協議和層間介面的集合統稱為網路體系結構。 2.網路體系結構分層的原則: 1)各層之間是獨立的。某一層並不需要知道它的下層是如何實現的,而僅僅需要知道下層能提供什麼樣的服務就可以了。
2)靈活性好。當任何一層發生變化時,只要層間介面關系保持不變,則在這層以上或以下各層均不受影響。 3)結構上可獨立分割。由於各層獨立劃分,因此,每層都可以選擇最為合適的實現技術。 4)易於實現和維護。這種結構使得實現和調試一個龐大而又復雜的系統變得易於處理,因為整個系統已被分解為若干個相對獨立的子系統。 3.幀同步(定界)就是標識幀的開始與結束,即接收方從收到的比特流中准確地區分出一幀的開始於結束。常見有4中幀定界方法,即字元計數法、帶字元填充的首尾界符法、帶位填充的首尾標志法和物理層編碼違例法。 4.數據鏈路層使用的地址是MAC地址,也稱為物理地址;網路層使用的地址是IP地址,也稱為邏輯地址;傳輸層使用的地址是IP地址+埠號。 5.網路層的主要功能是提供不相鄰結點間數據包的透明傳輸,為傳輸層提供端到端的數據傳送任務。網路層的主要功能有:1)為傳輸層提供服務;2)組包與拆包;3)路由選擇;4)流量控制。 6.傳輸層是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中非常重要的一層,其主要功能是在源主機與目的主機進程之間負責端到端的可靠數據傳輸,而網路層只負責找到目的主機,網路層是通信子網的最高層,傳輸層是資源子網的最低層,所以說傳輸層在網路體系結構中是承上啟下的一層。在計算機網路通信中,數據包到達指定的主機後,還必須將它交給這個主機的某個應用進程(埠號),這由傳輸層按埠號定址加以實現。 7.流量控制就是使發送方所發出的數據流量速率不要超過接收方所能接收的數據流量速率。流量控制的關鍵是需要一種信息反饋機制,使發送方能了解接收方是否具備足夠的接收及處理能力,使得接收方來得及接收發送方發送的數據幀。 流量控制的作用就是控制「擁塞」或「擁擠」現象,避免死鎖。 流量在計算機網路中就是指通信量或分組流。擁塞是指到達通信子網中某一部分的分組數量過多,使得該部分網路來不及處理,以致引起這部分乃至整個網路性能下降的現象。若通信量再增大,就會使得某些結點因無緩沖區來接收新到的分組,使網路的性能明顯變差,此時網路的吞吐量(單位時間內從網路輸出的分組數目)將隨著輸入負載(單位時間內輸入給網路的分組數目)的增加而下降,這種情況稱為擁塞。在網路中,應盡量避免擁塞現象的發生,即要進行擁塞控制。 網路層和傳輸層與流量控制和擁塞控制有關。 8.傳輸層的主要功能有:1)分段與重組數據2)按埠號定址3)連接管理4)差錯處理和流量控制。 分段與重組數據的意思如下: 在發送方,傳輸層將會話層來的數據分割成較小的數據單元,並在這些數據單元頭部加上一些相關控制信息後形成報文,報文的頭部包含源埠號和目標埠號。在接收方,數據經通信子網到達傳輸層後,要將各報文原來加上的報文頭部控制信息去掉(拆包),然後按照正確的順序進行重組,還原為原來的數據,送給會話層。 9.TCP/IP參考模型先於OSI參考模型開發,所以並不符合OSI標准。TCP/IP參考模型劃分為4個層次:1)應用層(Application Layer);2)傳輸層(Transport Layer);3)網際層(Internet Layer);4)網路介面層(Host-to-Network Layer)。 10.OSI參考模型與TCP/IP參考模型的共同點是它們都採用了層次結構的概念,在傳輸層中二者都定義了相似的功能。但是,它們在層次劃分與使用的協議上有很大區別。 OSI參考模型與協議缺乏市場與商業動力,結構復雜,實現周期長,運行效率低,這是它沒有能夠達到預想目標的重要原因。 TCP/IP參考模型與協議也有自身的缺陷,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TCP/IP參考模型在服務、介面與協議的區別上不很清楚;2)TCP/IP參考模型的網 絡介面層本身並不是實際的一層,它定義了網路層與數據鏈路層的介面。物理層與數據鏈路層的劃分是必要合理的,一個好的參考模型應該將它們區分開來,而TCP/IP參考模型卻沒有做到這點。 CH4 答案 一.填空題 1.光纖 2.IEEE802.4 3.介質訪問控制子層(MAC) 邏輯鏈路子層(LLC) 4.CSMA/CD 令牌環介質訪問控制方法 令牌匯流排介質訪問控制方法 5.星型結構 匯流排型結構 環型結構 6.MAC地址 48 廠商 該廠商網卡產品的序列號 二.選擇題 ADCBCDAB 二.簡答題 1.答:區域網是在有限的地理范圍內,利用各種網路連接設備和通信線路將計算機互聯在一起,實現數據傳輸和資源共享的計算機網路。區域網特點:地理范圍有限;一般不對外提供服務,保密性較好,且便於管理;網速較快;誤碼率低;區域網投資較少,組建方便,使用靈活等。 2.答:區域網有硬體和軟體組成。區域網的軟體系統主要包括:網路操作系統、工作站系統、網卡驅動系統、網路應用軟體、網路管理軟體和網路診斷軟體。區域網的硬體系統一般由伺服器、用戶工作站、網卡、傳輸介質和數據交換設備五部分組成。 3.答:目前,區域網常用的共享式訪問控制方式有三種,分別用於不同的拓撲結構:帶有沖突檢測的載波偵聽多路訪問法(CSMA/CD),令牌環訪問控製法(Token Ring),令牌匯流排訪問控製法(token bus)。 CSMA/CD協議主要用於物理拓撲結構為匯流排型、星型或樹型的乙太網中。CSMA/CD採用了爭用型介質訪問控制方法,原理比較簡單,技術上易實現,網路中各工作站處於平等地位,不需集中控制,不提供優先順序控制。在低負荷時,響應較快,具有較高的工作效率;在高負荷(節點激增)時,隨著沖突的急劇增加,傳輸延時劇增,導致網路性能的急劇下降。此外,有沖突型的網路,時間不確定,因此,不適合控制型網路。 令牌環(Token Ring)介質訪問控制多用於環型拓撲結構的網路,屬於有序的競爭協議。令牌環網路的主要特點:無沖突;時間確定;適合光纖;控制性能好;在低負荷時,也要等待令牌的順序傳遞,因此,低負荷時響應一般,在高負荷時,由於沒有沖突,因此有較好的響應特性。 令牌匯流排訪問控制技術應用於物理結構是匯流排的而邏輯結構卻是環型的網路。特點類似令牌環介質訪問控制技術。 4.答:CSMA/CD方法的工作原理可以簡單地概括為以下4句話:先聽後發、邊聽邊發、沖突停止、隨機延遲後重發。 5.答:由於區域網不需要路由選擇,因此它並不需要網路層,而只需要最低的兩層:物理層和數據鏈路層。IEEE802標准,又將數據鏈路層分為兩個子層:介質訪問控制子層MAC和邏輯鏈路子層LLC。
CH5 答案 一.填空題 1.交換機 路由器 2.電路交換(撥號)服務 分組交換服務 租用線路或專業服務 3.計算機主機 區域網 4.640kbps-1Mbps 1.5Mbps-8Mbps 二.選擇題 BCADAA 三.簡答題 1.答:①撥號上Internet/Intranet/LAN; ②兩個或多個LAN之間的網路互連; ③和其它廣域網技術的互連。 2.答:(1)多種業務的兼容性 (2)數字傳輸:ISDN能夠提供端到端的數字連接。 (3)標准化的介面: (4)使用方便 (5)終端移動性 (6)費用低廉 3.答:① 採用TDMA、CDMA數字蜂窩技術,頻段為450/800/900MHz,主要技術又GSM、IS-54TDMA(DAMPS)等; ② 微蜂窩技術,頻段為1.8/1.9GHz,主要技術基於GSM的GSC1800/1900,或IS-95的CDMA等; ③ 通用分組無線業務(Ger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可在GSM行動電話網上收、發話費增值業務,支持數據接入速率最高達171.2Kbps,可完全支持瀏覽Internet的 Web站點。 CH6答案 一.填空題 1.unix 、linux、Netware、Windows Server系列 2.列印服務 通信服務 網路管理 二.選擇題 DBCAC 三.問答題 1.答:①從體系結構的角度看,當今的網路操作系統可能不同於一般網路協議所需的完整的協議通信傳輸功能。 ②從操作系統的觀點看,網路操作系統大多是圍繞核心調度的多用戶共享資源的操作系統。 ③從網路的觀點看,可以將網路操作系統與標準的網路層次模型作以比較。 2.答:網路操作系統除了應具有通常操作系統應具有的處理機管理、存儲器管理、設備管理和文件管理外,還應具有以下兩大功能: ①提供高效、可靠的網路通信能力; ②提供多種網路服務功能,如遠程作業錄入並進行處理的服務功能;文件傳輸服務功能;電子郵件服務功能;遠程列印服務功能等。
『陸』 計算機網路技術 復習題答案
1、可靠的報文流、可靠的位元組流、不可靠的連接
2、面向終端的計算機、計算機-計算機網路
3、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路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應用層
4、商業、政府、教育、網路
5、匯流排型、環型、星型、樹形、網狀
6、計算機網路是利用通信設備和線路把地理上分散的多台自主計算機系統連接起來,在相應軟體的支持下,以實現數據通信和資源共享為目標的系統。
『柒』 計算機網路課後習題
集線器是共享總帶寬
交換機是獨享介面帶寬
1.1M
2.10M
3.10M
『捌』 計算機網路第一章課後答案
1-01 計算機網路向用戶可以提供那些服務?
答: 連通性和共享
1-02 簡述分組交換的要點。
答:(1)報文分組,加首部
(2)經路由器儲存轉發
(3)在目的地合並
1-03 試從多個方面比較電路交換、報文交換和分組交換的主要優缺點。
答:(1)電路交換:端對端通信質量因約定了通信資源獲得可靠保障,對連續傳送大量數據效率高。
(2)報文交換:無須預約傳輸帶寬,動態逐段利用傳輸帶寬對突發式數據通信效率高,通信迅速。
(3)分組交換:具有報文交換之高效、迅速的要點,且各分組小,路由靈活,網路生存性能好。
1-04 為什麼說網際網路是自印刷術以來人類通信方面最大的變革?
答: 融合其他通信網路,在信息化過程中起核心作用,提供最好的連通性和信息共享,第一次提供了各種媒體形式的實時交互能力。
1-05 網際網路的發展大致分為哪幾個階段?請指出這幾個階段的主要特點。
答:從單個網路APPANET向互聯網發展;TCP/IP協議的初步成型
建成三級結構的Internet;分為主幹網、地區網和校園網;
形成多層次ISP結構的Internet;ISP首次出現。
1-06 簡述網際網路標准制定的幾個階段?
答:(1)網際網路草案(Internet Draft) ——在這個階段還不是 RFC 文檔。
(2)建議標准(Proposed Standard) ——從這個階段開始就成為 RFC 文檔。
(3)草案標准(Draft Standard)
(4) 網際網路標准(InternetStandard)
1-07小寫和大寫開頭的英文名字 internet 和Internet在意思上有何重要區別?
答:(1) internet(互聯網或互連網):通用名詞,它泛指由多個計算機網路互連而成的網路。;協議無特指
(2)Internet(網際網路):專用名詞,特指採用 TCP/IP 協議的互聯網路
區別:後者實際上是前者的雙向應用
1-08 計算機網路都有哪些類別?各種類別的網路都有哪些特點?
答:按范圍:(1)廣域網WAN:遠程、高速、是Internet的核心網。
(2)城域網:城市范圍,鏈接多個區域網。
(3)區域網:校園、企業、機關、社區。
(4)個域網PAN:個人電子設備
按用戶:公用網:面向公共營運。專用網:面向特定機構。
1-09 計算機網路中的主幹網和本地接入網的主要區別是什麼?
答:主幹網:提供遠程覆蓋\高速傳輸\和路由器最優化通信
本地接入網:主要支持用戶的訪問本地,實現散戶接入,速率低。
1-10 試在下列條件下比較電路交換和分組交換。要傳送的報文共x(bit)。從源點到終點共經過k段鏈路,每段鏈路的傳播時延為d(s),數據率為b(b/s)。在電路交換時電路的建立時間為s(s)。在分組交換時分組長度為p(bit),且各結點的排隊等待時間可忽略不計。問在怎樣的條件下,分組交換的時延比電路交換的要小?(提示:畫一下草圖觀察k段鏈路共有幾個結點。)
答:線路交換時延:kd+x/b+s, 分組交換時延:kd+(x/p)*(p/b)+ (k-1)*(p/b)
其中(k-1)*(p/b)表示K段傳輸中,有(k-1)次的儲存轉發延遲,當s>(k-1)*(p/b)時,電路交換的時延比分組交換的時延大,當x>>p,相反。
1-11 在上題的分組交換網中,設報文長度和分組長度分別為x和(p+h)(bit),其中p為分組的數據部分的長度,而h為每個分組所帶的控制信息固定長度,與p的大小無關。通信的兩端共經過k段鏈路。鏈路的數據率為b(b/s),但傳播時延和結點的排隊時間均可忽略不計。若打算使總的時延為最小,問分組的數據部分長度p應取為多大?(提示:參考圖1-12的分組交換部分,觀察總的時延是由哪幾部分組成。)
答:總時延D表達式,分組交換時延為:D= kd+(x/p)*((p+h)/b)+ (k-1)*(p+h)/b
D對p求導後,令其值等於0,求得p=[(xh)/(k-1)]^0.5
1-12 網際網路的兩大組成部分(邊緣部分與核心部分)的特點是什麼?它們的工作方式各有什麼特點?
答:邊緣部分:由各主機構成,用戶直接進行信息處理和信息共享;低速連入核心網。
核心部分:由各路由器連網,負責為邊緣部分提供高速遠程分組交換。
1-13 客戶伺服器方式與對等通信方式的主要區別是什麼?有沒有相同的地方?
答:前者嚴格區分服務和被服務者,後者無此區別。後者實際上是前者的雙向應用。
1-14 計算機網路有哪些常用的性能指標?
答:速率,帶寬,吞吐量,時延,時延帶寬積,往返時間RTT,利用率
1-15 假定網路利用率達到了90%。試估計一下現在的網路時延是它的最小值的多少倍?
解:設網路利用率為U。,網路時延為D,網路時延最小值為D0
U=90%;D=D0/(1-U)---->D/D0=10
現在的網路時延是最小值的10倍
1-16 計算機通信網有哪些非性能特徵?非性能特徵與性能特徵有什麼區別?
答:征:宏觀整體評價網路的外在表現。性能指標:具體定量描述網路的技術性能。
1-17 收發兩端之間的傳輸距離為1000km,信號在媒體上的傳播速率為2×108m/s。試計算以下兩種情況的發送時延和傳播時延:
(1) 數據長度為107bit,數據發送速率為100kb/s。
(2) 數據長度為103bit,數據發送速率為1Gb/s。
從上面的計算中可以得到什麼樣的結論?
解:(1)發送時延:ts=107/105=100s
傳播時延tp=106/(2×108)=0.005s
(2)發送時延ts=103/109=1µs
傳播時延:tp=106/(2×108)=0.005s
結論:若數據長度大而發送速率低,則在總的時延中,發送時延往往大於傳播時延。但若數據長度短而發送速率高,則傳播時延就可能是總時延中的主要成分。
1-18 假設信號在媒體上的傳播速度為2×108m/s.媒體長度L分別為:
(1)250px(網路介面卡)
(2)100m(區域網)
(3)100km(城域網)
(4)5000km(廣域網)
試計算出當數據率為1Mb/s和10Gb/s時在以上媒體中正在傳播的比特數。
解:(1)1Mb/s:傳播時延=0.1/(2×108)=5×10-10
比特數=5×10-10×1×106=5×10-4
1Gb/s: 比特數=5×10-10×1×109=5×10-1
(2)1Mb/s: 傳播時延=100/(2×108)=5×10-7
比特數=5×10-7×1×106=5×10-1
1Gb/s:比特數=5×10-7×1×109=5×102
(3) 1Mb/s: 傳播時延=100000/(2×108)=5×10-4
比特數=5×10-4×1×106=5×102
1Gb/s:比特數=5×10-4×1×109=5×105
(4)1Mb/s:傳播時延=5000000/(2×108)=2.5×10-2
比特數=2.5×10-2×1×106=5×104
1Gb/s:比特數=2.5×10-2×1×109=5×107
1-19 長度為100位元組的應用層數據交給傳輸層傳送,需加上20位元組的TCP首部。再交給網路層傳送,需加上20位元組的IP首部。最後交給數據鏈路層的乙太網傳送,加上首部和尾部工18位元組。試求數據的傳輸效率。數據的傳輸效率是指發送的應用層數據除以所發送的總數據(即應用數據加上各種首部和尾部的額外開銷)。
若應用層數據長度為1000位元組,數據的傳輸效率是多少?
解:(1)100/(100+20+20+18)=63.3%
(2)1000/(1000+20+20+18)=94.5%
1-20 網路體系結構為什麼要採用分層次的結構?試舉出一些與分層體系結構的思想相似的日常生活。
答:分層的好處:
①各層之間是獨立的。某一層可以使用其下一層提供的服務而不需要知道服務是如何實現的。
②靈活性好。當某一層發生變化時,只要其介面關系不變,則這層以上或以下的各層均不受影響。
③結構上可分割開。各層可以採用最合適的技術來實現
④易於實現和維護。
⑤能促進標准化工作。
與分層體系結構的思想相似的日常生活有郵政系統,物流系統。
1-21 協議與服務有何區別?有何關系?
答:網路協議:為進行網路中的數據交換而建立的規則、標准或約定。由以下三個要素組成:
(1)語法:即數據與控制信息的結構或格式。
(2)語義:即需要發出何種控制信息,完成何種動作以及做出何種響應。
(3)同步:即事件實現順序的詳細說明。
協議是控制兩個對等實體進行通信的規則的集合。在協議的控制下,兩個對等實體間的通信使得本層能夠向上一層提供服務,而要實現本層協議,還需要使用下面一層提供服務。
協議和服務的概念的區分:
1、協議的實現保證了能夠向上一層提供服務。本層的服務用戶只能看見服務而無法看見下面的協議。下面的協議對上面的服務用戶是透明的。
2、協議是「水平的」,即協議是控制兩個對等實體進行通信的規則。但服務是「垂直的」,即服務是由下層通過層間介面向上層提供的。上層使用所提供的服務必須與下層交換一些命令,這些命令在OSI中稱為服務原語。
1-22 網路協議的三個要素是什麼?各有什麼含義?
答:網路協議:為進行網路中的數據交換而建立的規則、標准或約定。由以下三個要素組成:
(1)語法:即數據與控制信息的結構或格式。
(2)語義:即需要發出何種控制信息,完成何種動作以及做出何種響應。
(3)同步:即事件實現順序的詳細說明。
1-23 為什麼一個網路協議必須把各種不利的情況都考慮到?
答:因為網路協議如果不全面考慮不利情況,當情況發生變化時,協議就會保持理想狀況,一直等下去!就如同兩個朋友在電話中約會好,下午3點在公園見面,並且約定不見不散。這個協議就是很不科學的,因為任何一方如果有耽擱了而來不了,就無法通知對方,而另一方就必須一直等下去!所以看一個計算機網路是否正確,不能只看在正常情況下是否正確,而且還必須非常仔細的檢查協議能否應付各種異常情況。
1-24 論述具有五層協議的網路體系結構的要點,包括各層的主要功能。
答:綜合OSI 和TCP/IP 的優點,採用一種原理體系結構。各層的主要功能:
物理層物理層的任務就是透明地傳送比特流。(注意:傳遞信息的物理媒體,如雙絞
線、同軸電纜、光纜等,是在物理層的下面,當做第0 層。)物理層還要確定連接電纜插頭的定義及連接法。
數據鏈路層數據鏈路層的任務是在兩個相鄰結點間的線路上無差錯地傳送以幀(frame)為單位的數據。每一幀包括數據和必要的控制信息。
網路層網路層的任務就是要選擇合適的路由,使發送站的運輸層所傳下來的分組能夠
正確無誤地按照地址找到目的站,並交付給目的站的運輸層。
運輸層運輸層的任務是向上一層的進行通信的兩個進程之間提供一個可靠的端到端
服務,使它們看不見運輸層以下的數據通信的細節。
應用層應用層直接為用戶的應用進程提供服務。
1-25 試舉出日常生活中有關「透明」這種名詞的例子。
答:電視,計算機視窗操作系統、工農業產品
1-26 試解釋以下名詞:協議棧、實體、對等層、協議數據單元、服務訪問點、客戶、伺服器、客戶-伺服器方式。
答:實體(entity)表示任何可發送或接收信息的硬體或軟體進程。
協議是控制兩個對等實體進行通信的規則的集合。
客戶(client)和伺服器(server)都是指通信中所涉及的兩個應用進程。客戶是服務的請求方,伺服器是服務的提供方。
客戶伺服器方式所描述的是進程之間服務和被服務的關系。
協議棧:指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採用分層模型後,每層的主要功能由對等層協議的運行來實現,因而每層可用一些主要協議來表徵,幾個層次畫在一起很像一個棧的結構.
對等層:在網路體系結構中,通信雙方實現同樣功能的層.
協議數據單元:對等層實體進行信息交換的數據單位.
服務訪問點:在同一系統中相鄰兩層的實體進行交互(即交換信息)的地方.服務訪問點SAP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它實體上就是一個邏輯介面.
1-27 試解釋everything over IP 和IP over everthing 的含義。
TCP/IP協議可以為各式各樣的應用提供服務 (所謂的everything over ip)
答:允許IP協議在各式各樣的網路構成的互聯網上運行(所謂的ip over everything)
『玖』 計算機網路習題答案
(1)為D,主要是因為主機號里用了一位,故剩餘主機數的為2的7次方,即第二子網起始為128
(2)一個C類含有主機256,故2000/256為8
(3)255.255.248.0,選擇C。實際該小題題目說的不太詳細。
(4)從主機數來看,一共有32台,需要5位二進制位,故子網號為三位,也即 255.255.248.0 選擇C
(5)A,直接和子網掩碼相與即可,看和哪個網路號相同,結果在子網號那兒為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