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路連接 » 計算機網路與通信教材電子版
擴展閱讀
手機換張卡之後網路很差 2024-11-02 06:46:26

計算機網路與通信教材電子版

發布時間: 2024-11-02 05:33:41

A. 計算機網路與通信的目錄

第1章 計算機網路概述
1.1 計算機網路的產生和發展
1.1.1 面向終端的遠程聯機系統
1.1.2 共享資源的計算機網路
1.1.3 標准化網路
1.1.4 互聯網與高速網路
1.1.5 區域網的發展
1.1.6 計算機網路的發展趨勢
1.2 計算機網路概念、功能及特點
1.2.1 計算機網路的概念
1.2.2 計算機網路的主要功能
1.2.3 計算機網路的特點
1.3 計算機網路的組成與邏輯結構
1.3.1 計算機網路的基本組成
1.3.2 計算機網路的邏輯結構
1.4 計算機網路分類
1.4.1 按網路覆蓋的范圍分類
1.4.2 按通信介質分類
1.4.3 按通信方式分類
1.4.4 按使用范圍分類
1.4.5 按拓撲結構分類
1.4.6 按其他方式分類
1.5 計算機網路應用
1.6 小結
習題
第2章數據通信基礎
2.1 數據通信的基本概念
2.1.1 數據、信息和信號
2.1.2 數據通信系統模型
2.1.3 數據通信
2.1.4 數據通信系統的主要質量指標
2.2 數據編碼技術
2.2.1 數字數據的數字信號編碼
2.2.2 數字數據的模擬信號編碼
2.2.3 模擬數據的數字信號編碼
2.3 數據通信方式
2.3.1 並行與串列傳輸
2.3.2 單工與雙工通信
2.3.3 連接方式
2.3.4 基帶與頻帶傳輸
2.3.5 非同步傳輸與同步傳輸
2.4 數據傳輸介質
2.4.1 同軸電纜
2.4.2 雙絞線
2.4.3 光纖
2.4.4 無線傳輸介質
2.4.5 不同傳輸介質的比較和選擇
2.5 多路復用技術
2.5.1 頻分多路復用
2.5.2 時分多路復用
2.5.3 波分多路復用
2.5.4 碼分多路復用
2.6 數據交換技術
2.6.1 電路交換
2.6.2 報文交換
2.6.3 分組交換
2.6.4 三種數據交換技術的比較
2.6.5 其他數據交換
2.7 差錯控制技術
2.7.1 差錯控制方法
2.7.2差錯控制編碼
2.8 小結
習題
第3章 網路體系結構
3.1 網路體系結構
3.1.1 協議
3.1.2 分層原則
3.1.3 相關概念
3.2 開放系統互連參考模型
3.2.1 概述
3.2.2 物理層
3.2.3 數據鏈路層
3.2.4 網路層
3.2.5 傳輸層
3.2.6 會話層
3.2.7 表示層
3.2.8 應用層
3.2.9 OSI參考模型中的數據傳輸
3.3 TCP/IP參考模型
3.3.1 網路介面層
3.3.2 網路互聯層
3.3.3 傳輸層
3.3.4 應用層
3.4 OSI參考模型和TCP/IP參考模型的比較
3.4.1 OSI參考模型和TCP/IP參考模型的異同
3.4.2 OSI參考模型和TCP/IP參考模型評價
3.5 其他網路體系結構
3.5.1 IBM的系統網路體系結構SNA
3.5.2 DEC公司的DNA網路體系結構
3.5.3 Novell的IPX/SPX
3.5.4 AppleTalk
3.6 小結
習題
第4章 區域網
4.1 區域網基礎
4.1.1 區域網的產生與發展
4.1.2 區域網體系結構與IEEE802標准
4.1.3 區域網的特點與基本組成
4.1.4 介質訪問控制方法
4.2 傳統乙太網
4.2.1 乙太網概述
4.2.2 同軸電纜乙太網
4.2.3 雙絞線乙太網
4.2.4 光纖乙太網
4.2.5 令牌環區域網
4.3 交換式區域網
4.3.1 交換式區域網概述
4.3.2 交換式區域網的體系結構
4.3.3 交換式區域網的技術特點
4.3.4 區域網交換機
4.4全雙工乙太網
4.4.1全雙工乙太網的工作原理
4.4.2全雙工乙太網的應用
4.5 快速區域網
4.5.1快速乙太網
4.5.2 千兆乙太網
4.5.3 萬兆乙太網
4.5.4 光纖分布式數據介面FDDI
4.6 虛擬區域網
4.6.1 虛擬區域網概念
4.6.2 虛擬區域網的分類
4.6.3 虛擬區域網的技術特點
4.6.4 虛擬區域網的應用
4.7 無線區域網
4.7.1 無線區域網簡介
4.7.2 無線區域網的體系結構
4.7.3 無線區域網的協議標准
4.7.4 無線區域網的基本組成
4.7.5 無線區域網的應用與發展
4.7.6 無線區域網的安全
4.8 結構化布線技術
4.8.1 結構化布線簡介
4.8.2 結構化布線系統的標准
4.8.3 結構化布線系統的設計
4.8.4 結構化布線系統的安裝與測試
4.9 區域網應用實例
4.1 0小結
習題
第5章 通信網與廣域網
5.1 通信網概述
5.1.1 通信網產生與發展
5.1.2 通信網基本結構與分類
5.1.3 公共電話網路
5.1.4光纖通信及SDH/PDH光網路
5.1.5移動通信網
5.1.6 衛星通信網
5.2 廣域網概述
5.2.1 廣域網產生與發展
5.2.2 廣域網的構成
5.2.3 廣域網所提供的服務
5.2.4 路由選擇
5.3 常見的廣域網技術
5.3.1 電話撥號網
5.3.2 X.2 5分組交換網
5.3.3 DDN網
5.3.4 ISDN網
5.4 先進的廣域網技術
5.4.1 幀中繼網
5.4.2 寬頻ISDN和ATM網路
5.4.3 xDSL
5.5 廣域網應用實例
5.5.1 需求分析
5.5.2 方案解析
5.5.3 方案特點
5.6 小結
習題
第6章網路互聯技術
6.1 網路互聯基礎
6.1.1 網路互聯的概述
6.1.2 網路互聯模型
6.1.3 網路互聯形式
6.1.4 網路互聯的基本要求
6.2 網路互聯設備
6.2.1 物理層互聯設備
6.2.2 數據鏈路層互聯設備
6.2.3 網路層互聯設備
6.2.4 應用層互聯設備
6.3 三層交換技術
6.3.1 三層交換技術基本知識
6.3.2 三層交換技術的實現
6.4 小結
習題
第7章 Internet
7.1 Internet概述
7.1.1 Internet的產生與發展
7.1.2 Internet的結構
7.1.3 Internet的管理機構
7.2 Internet的接入技術
7.2.1 撥號接入
7.2.2 專線接入
7.2.3 無線接入
7.3 Internet的網際協議
7.3.1 IP協議概述
7.3.2 IP地址的表示與分類
7.3.3 子網與掩碼
7.3.4 網關配置
7.3.5 特殊的IP地址
7.3.6 IPv6概述
7.4 地址解析協議與逆地址解析協議
7.4.1 地址解析協議
7.4.2 逆地址解析協議
7.5 Internet控制報文協議
7.6 Internet的傳輸協議
7.6.1 TCP協議
7.6.2 UDP協議
7.6.3 協議埠與套接字
7.7 常見的Internet服務及應用
7.7.1 DNS
7.7.2 FTP
7.7.3 Telnet
7.7.4 E?mail
7.7.5 WWW
7.7.6 其他Internet服務
7.8 其他Internet應用
7.8.1 電子數據交換
7.8.2 BBS
7.8.3 博客
7.8.4 即時通信
7.8.5 電子商務
7.8.6 IP電話
7.8.7 WAP手機
7.8.8 可視會議
7.8.9 視頻點播
7.9 小結
習題
第8章網路操作系統
8.1網路操作系統
8.1.1網路操作系統的概述
8.1.2網路操作系統的功能和特點
8.1.3網路操作系統的基本組成
8.1.4 操作系統的硬體基礎
8.2 常見的網路操作系統
8.2.1 Windows操作系統
8.2.2 NetWare操作系統
8.2.3 UNIX網路操作系統
8.2.4 Linux網路操作系統
8.3 小結
習題
第9章 網路管理及安全技術
9.1 網路管理
9.1.1 網路管理概述
9.1.2 OSI網路管理標准
9.1.3 簡單網路管理協議SNMP
9.2 網路安全
9.2.1 網路安全概述
9.2.2 網路不安全因素的產生
9.2.3 網路安全策略
9.3 常見的網路安全技術
9.3.1 加密技術
9.3.2 壓縮技術
9.3.3 數字簽名
9.3.4 數字證書
9.3.5 防火牆技術
9.3.6入侵檢測技術
9.3.7 代理服務技術
9.3.8 網路隔離技術
9.4 數據的備份與恢復
9.4.1 數據備份與恢復概述
9.4.2 數據備份與恢復的方法
9.5 網路防病毒技術
9.5.1 網路病毒概述
9.5.2 網路病毒的防治
9.5.3 網路病毒的發展趨勢
9.6 小結
習題
第10章 網路綜合實驗
10.1 百兆乙太網組網方案
10.1.1 百兆乙太網拓撲結構
10.1.2 百兆乙太網的設計思想
10.1.3 百兆乙太網組網方案
10.2 千兆乙太網組網方案
10.2.1 千兆乙太網標准
10.2.2 千兆乙太網組網方案
10.3 華為的VPN解決方案
10.3.1 IPSecVPN方案
10.3.2 華為3Com的動態VPN解決方案
10.3.3 華為小型機VPN安全互聯解決方案
10.4 網路實驗
10.4.1 網線的製作
10.4.2 網卡的選擇
10.4.3 網路設置與DNS配置
10.4.4 TCP/IP協議常用網路工具的使用
10.4.5 防火牆的設置
10.4.6 殺毒軟體的安裝和設置
10.4.7 對等網路配置及網路資源共享
10.4.8 Windows2000伺服器的安裝、用戶和資源管理
10.5 小結
參考文獻

B. 計算機網路與通信的內容簡介

《計算機網路與通信》的內容涵蓋了計算機網路和數據通信的基本概念、原理、技術和應用,反映了數據通信與計算機網路技術的最新進展 。主要包括計算機網路概述、數據通信基礎、網路體系結構、區域網、通信網與廣域網、網路互聯技術、Internet、網路操作系統、網路管理及安全技術、網路綜合實驗等內容。
《計算機網路與通信》論述嚴謹、內容新穎、圖文並茂,注重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的闡述,強調理論聯系實際,突出應用技術和實踐。可作為高等學校計算機及相關專業本科高年級學生和研究生的教材或參考教材,也可作為從事計算機網路與數據通信工作的廣大科技人員及工程技術人員的參考用書 。

C. 計算機網路與Internet的本書目錄

第1章 簡介 1
1.1 計算機網路的增長 1
1.2 網路系統的復雜性 1
1.3 克服復雜性 2
1.4 概念和術語 2
1.5 本書的結構 2
1.6 小結 3
第2章 動機與工具 4
2.1 簡介 4
2.2 資源共享 4
2.3 Internet的增長 5
2.4 探測Internet 6
2.5 解釋ping的響應 8
2.6 跟蹤一個路由 9
2.7 小結 10
2.8 練習 10
第3章 網路編程與應用 12
3.1 簡介 12
3.2 網路通信 12
3.3 客戶-伺服器計算 12
3.4 通信模式 13
3.5 一個應用編程介面的例子 13
3.6 一個簡單的API調用過程 14
3.7 API的定義 15
3.7.1 await_contact函數 15
3.7.2 make_contact函數 15
3.7.3 appname_to_appnum 函數 15
3.7.4 cname_to_comp函數 16
3.7.5 send函數 16
3.7.6 recv和recvln函數 16
3.7.7 send_eof 函數 16
3.7.8 API 類型總結 17
3.8 回聲(echo)應用程序代碼 17
3.8.1 回聲伺服器代碼實例 18
3.8.2 回聲客戶代碼實例 19
3.9 一個聊天(chat)應用程序代碼 22
3.9.1 聊天伺服器代碼示例 23
3.9.2 聊天客戶代碼實例 25
3.10 Web應用程序代碼 27
3.10.1 Web客戶代碼實例 28
3.10.2 Web伺服器代碼實例 29
3.11 小結 34
3.12 練習 34
第1部分 數 據 傳 輸
第4章 傳輸介質 36
4.1 簡介 36
4.2 銅纜 36
4.3 玻璃纖維 38
4.4 無線電 38
4.5 衛星 38
4.6 地球同步衛星 39
4.7 低地球軌道衛星 40
4.8 低地球軌道衛星陣列 40
4.9 微波 41
4.10 紅外線 41
4.11 激光 41
4.12 小結 42
4.13 練習 42
第5章 本地非同步通信(RS-232) 43
5.1 簡介 43
5.2 非同步通信的需求 43
5.3 用電流發送比特 43
5.4 通信標准 44
5.5 波特率、幀與出錯 46
5.6 全雙工非同步通信 47
5.7 實際硬體的限制 48
5.8 硬體帶寬與比特傳輸 49
5.9 雜訊對通信的影響 49
5.10 定理對數據網路的意義 50
5.11 小結 50
5.12 練習 51
第6章 遠距離通信(載波、調制和數據機) 52
6.1 簡介 52
6.2 遠距離發送信號 52
6.3 用於調制和解調的數據機硬體 54
6.4 租用模擬數據線路 55
6.5 光、無線電頻率和撥號數據機 56
6.6 載波頻率和多路復用 57
6.7 基帶和寬頻技術 58
6.8 波分多路復用 59
6.9 擴展頻譜 59
6.10 時分多路復用 60
6.11 小結 60
6.12 練習 61
第2部分 包 傳 輸
第7章 包、幀和錯誤檢測 62
7.1 簡介 62
7.2 包的概念 62
7.3 包和時分多路復用 64
7.4 包和硬體幀 64
7.5 位元組填充 66
7.6 傳輸錯誤 67
7.7 奇偶位和奇偶校驗 67
7.8 概率、數學和錯誤檢測 68
7.9 使用校驗和檢測錯誤 69
7.10 使用循環冗餘校驗檢測錯誤 70
7.11 模塊連接 71
7.12 突發錯誤 72
7.13 幀格式和錯誤檢測機制 72
7.14 小結 73
7.15 練習 74
第8章 區域網技術及網路拓撲 76
8.1 簡介 76
8.2 直接的點對點通信 76
8.3 共享通信信道 78
8.4 區域網的重要性和引用的本地性 78
8.5 LAN的拓撲結構 79
8.5.1 星形拓撲 79
8.5.2 環形拓撲 80
8.5.3 匯流排形拓撲 80
8.5.4 存在多種拓撲結構的原因 81
8.6 匯流排網實例:乙太網 81
8.6.1 乙太網的歷史 81
8.6.2 乙太網傳輸與曼徹斯特編碼 82
8.6.3 乙太網上的共享 83
8.7 載波偵聽多路訪問網(CSMA) 83
8.8 帶有CSMA/CD的沖突檢測與回退 84
8.9 802.11無線區域網和CSMA/CA 85
8.10 匯流排網路的另一個實例:LocalTalk 86
8.11 環形網實例:IBM令牌環 87
8.12 環形網的另一個實例:FDDI 88
8.13 星形網實例:ATM 90
8.14 小結 91
8.15 練習 92
第9章 硬體編址與幀類型識別 94
9.1 簡介 94
9.2 指定接收者 94
9.3 區域網硬體如何使用地址來過濾包 95
9.4 物理地址的格式 96
9.5 廣播 97
9.6 組播 98
9.7 組播編址 99
9.8 標識包的內容 99
9.9 幀頭和幀格式 100
9.10 幀格式的一個例子 100
9.11 不使用自標識幀的網路 102
9.12 網路分析儀、物理地址和幀類型 103
9.13 小結 105
9.14 乙太網地址分配 106
9.15 練習 106
第10章 區域網布線、物理拓撲和介面硬體 107
10.1 簡介 107
10.2 區域網和計算機的速度 107
10.3 網路介面硬體 108
10.4 網路介面卡與網路間的連接 109
10.5 早期的粗線乙太網布線 110
10.6 連接多路復用 111
10.7 細線乙太網布線 112
10.8 雙絞線乙太網 113
10.9 布線方案的優缺點 114
10.10 拓撲矛盾 116
10.11 網路介面卡和布線方案 116
10.12 布線方案和其他網路技術 117
10.13 小結 118
10.14 練習 119
第11章 擴展區域網:光纖數據機、中繼器、網橋和交換機 120
11.1 簡介 120
11.2 距離限制與區域網設計 120
11.3 光纖擴展 121
11.4 中繼器 122
11.5 網橋 124
11.6 幀過濾 124
11.7 橋接網路的啟動和達到穩定狀態的動作 126
11.8 設計一個橋接網路 126
11.9 建築物間的橋接 127
11.10 跨越長距離的橋接 127
11.11 橋接環路 129
11.12 分布式生成樹 130
11.13 交換 130
11.14 交換機與集線器的組合 131
11.15 用於其他技術的橋接和交換 132
11.16 小結 132
11.17 練習 133
第12章 長距離數字連接技術 134
12.1 簡介 134
12.2 數字電話 134
12.3 同步通信 135
12.4 數字電路與DSU/CSU 136
12.5 電話標准 137
12.6 DS術語與數據速率 137
12.7 小容量電路 138
12.8 中等容量的數字電路 139
12.9 大容量電路 139
12.10 光載波標准 140
12.11 後綴C 140
12.12 同步光網路(SONET) 141
12.13 本地用戶迴路 142
12.14 ISDN 142
12.15 非對稱數字用戶線路技術 143
12.16 其他DSL技術 145
12.17 電纜數據機技術 146
12.18 上流通信 147
12.19 混合光纖同軸 148
12.20 光纖到路邊 148
12.21 特殊情況下的替代方案 149
12.22 廣播衛星系統 149
12.23 小結 150
12.24 練習 151
第13章 廣域網技術和路由 152
13.1 簡介 152
13.2 大型網路和廣域 152
13.3 分組交換機 153
13.4 構建廣域網 153
13.5 存儲轉發 154
13.6 廣域網內的物理編址 155
13.7 下一跳轉發 155
13.8 源無關 156
13.9 分層地址與路由的關系 157
13.10 廣域網內的路由 157
13.11 默認路由的使用 159
13.12 路由表計算 159
13.13 計算圖中最短路徑 160
13.14 分布式路由計算 161
13.15 距離向量路由 162
13.16 鏈路狀態路由(SPF) 163
13.17 廣域網技術實例 164
13.17.1 ARPANET 164
13.17.2 X.25 164
13.17.3 幀中繼 164
13.17.4 SMDS 165
13.17.5 ATM 165
13.18 小結 165
13.19 練習 166
第14章 面向連接的網路與ATM 167
14.1 簡介 167
14.2 單一全球網路 167
14.3 ISDN與ATM 168
14.4 ATM的設計與信元 168
14.5 面向連接的服務 169
14.6 VPI/VCI 170
14.7 標簽和標簽交換 170
14.8 通過ATM網路通信的一個例子 171
14.9 永久虛電路 172
14.10 交換虛電路 173
14.11 服務質量 173
14.12 採用信元和標簽交換的動機 174
14.12.1 信元與分組的對比 174
14.12.2 標簽交換與路由的對比 175
14.13 ATM數據傳輸與AAL5 175
14.14 對ATM的批評 175
14.15 小結 177
14.16 練習 177
第15章 網路特性:所有權、服務模式與性能 178
15.1 簡介 178
15.2 網路所有權 178
15.2.1 專用網路 178
15.2.2 公共網路 179
15.3 私密性與公共網路 179
15.4 優點與缺點 179
15.5 虛擬專用網 180
15.6 保證絕對私密性 181
15.7 服務模式 181
15.8 面向連接服務模式 182
15.8.1 連續的通信和突發的通信 182
15.8.2 單工和全雙工連接 182
15.8.3 連接持續時間與永久性 182
15.8.4 服務保證 182
15.8.5 流介面或消息介面 182
15.9 無連接服務模式 183
15.10 內部和外部服務模式 183
15.11 服務模式的對比 183
15.12 服務模式的實例 184
15.13 地址與連接標識符 184
15.14 網路性能特性 185
15.14.1 延遲 185
15.14.2 吞吐量 186
15.14.3 延遲和吞吐量之間的關系 186
15.14.4 延遲-吞吐量乘積 187
15.15 抖動 188
15.15.1 等時網路 188
15.15.2 非同步網路 188
15.16 小結 188
15.17 練習 189
第16章 協議與分層 190
16.1 簡介 190
16.2 協議需求 190
16.3 協議組 191
16.4 一個協議設計方案 191
16.5 七層 192
16.6 棧:分層軟體 193
16.7 分層軟體如何工作 194
16.8 多重嵌套頭部 194
16.9 分層的科學基礎 195
16.10 協議使用的技術 195
16.10.1 無序傳送的序列化 196
16.10.2 刪除復制數據包的序列化 197
16.10.3 重傳丟失的數據包 197
16.10.4 避免因過多延遲造成的重播(replay) 198
16.10.5 防止數據溢出的流控制 198
16.10.6 避免網路擁塞的機制 201
16.11 協議設計的藝術 202
16.12 小結 203
16.13 練習 203
第3部分 網 絡 與 連
第17章 網路互連:概念、體系結構和協議 205
17.1 簡介 205
17.2 網路互連的原因 205
17.3 通用服務的概念 205
17.4 異構系統中的通用服務 206
17.5 網路互連 206
17.6 使用路由器的物理網路連接 207
17.7 互連網體系結構 207
17.8 實現通用服務 208
17.9 虛擬網路 208
17.10 網路互連協議 209
17.11 網路互連和TCP/IP重要性 210
17.12 分層和TCP/IP協議 210
17.13 主機、路由器和協議層 211
17.14 小結 212
17.15 練習 212
第18章 IP:網際協議地址 214
18.1 簡介 214
18.2 虛擬互連網地址 214
18.3 IP編址模式 215
18.4 IP地址的層次 215
18.5 最初的IP地址類 216
18.6 地址類的計算 217
18.7 點分十進製表示法 218
18.8 類和點分十進製表示法 219
18.9 地址空間的劃分 219
18.10 地址權威 220
18.11 類編址的例子 220
18.12 子網和無類編址 221
18.13 地址掩碼 222
18.14 CIDR表示法 223
18.15 CIDR地址塊的例子 223
18.16 CIDR主機地址 224
18.17 特殊的IP地址 224
18.17.1 網路地址 225
18.17.2 直接廣播地址 225
18.17.3 受限廣播地址 225
18.17.4 本機地址 225
18.17.5 回送地址 225
18.18 特殊IP地址小結 226
18.19 伯克利廣播地址形式 226
18.20 路由器和IP編址原則 227
18.21 多宿主機 228
18.22 小結 228
18.23 練習 229
第19章 綁定協議地址(ARP) 230
19.1 簡介 230
19.2 協議地址和數據包傳送 230
19.3 地址解析 231
19.4 地址解析技術 232
19.5 表查找的地址解析 232
19.6 使用closed-form 計算的地址解析 234
19.7 使用消息交換的地址解析 234
19.8 地址解析協議(ARP) 236
19.9 ARP消息傳送 236
19.10 ARP消息格式 237
19.11 發送一個ARP消息 238
19.12 標識ARP幀 238
19.13 緩存ARP應答 239
19.14 處理到來的ARP消息 239
19.15 分層、地址解析、協議地址 240
19.16 小結 240
19.17 練習 241
第20章 IP數據報和數據報轉發 242
20.1 簡介 242
20.2 無連接服務 242
20.3 虛擬數據包 242
20.4 IP數據報 243
20.5 轉發IP數據報 244
20.6 IP地址和路由表項 245
20.7 掩碼欄位和數據報轉發 246
20.8 目標和下一跳地址 246
20.9 盡力而為的傳送 247
20.10 IP數據報頭格式 247
20.11 小結 248
12.12 練習 249
第21章 IP封裝、分片和重組 250
21.1 簡介 250
21.2 數據報傳輸和幀 250
21.3 封裝 250
21.4 在互連網上的傳輸 251
21.5 MTU,數據報大小和封裝 252
21.6 重組 253
21.7 標識數據報 254
21.8 片段丟失 254
21.9 將片段再次分片 255
21.10 小結 255
21.11 練習 256
第22章 未來的IP(IPv6) 257
22.1 簡介 257
22.2 IP的成功 257
22.3 改變的原因 258
22.4 名稱和版本號 258
22.5 IPv6的特點 259
22.6 IPv6數據報格式 259
22.7 IPv6基本頭格式 260
22.8 IPv6如何處理多個頭部 261
22.9 分片、重組和path MTU 262
22.10 多個頭部的目的 263
22.11 IPv6編址 264
22.12 IPv6冒號十六進製表示法 265
22.13 小結 265
22.14 練習 266
第23章 錯誤報告機制(ICMP) 267
23.1 簡介 267
23.2 盡力而為的語法和錯誤檢測 267
23.3 互連網控制消息協議 268
23.4 ICMP消息傳輸 270
23.5 使用ICMP消息檢測可到達性 271
23.6 使用ICMP跟蹤路由 271
23.7 由traceroute輸出的最後地址 272
23.8 ICMP 用於path MTU發現 273
23.9 小結 274
23.10 練習 274
第24章 TCP:可靠傳輸服務 275
24.1 簡介 275
24.2 可靠傳輸的需求 275
24.3 傳輸控制協議 275
24.4 TCP提供給應用程序的服務 276
24.5 端到端服務和數據報 276
24.6 可靠性 277
24.7 數據包的丟失和重新傳送 278
24.8 自適應重新傳送 279
24.9 重新傳送次數的比較 279
24.10 緩沖區、流控制和窗口 280
24.11 3次握手 281
24.12 擁塞控制 282
24.13 TCP數據段的格式 283
24.14 小結 283
24.15 練習 284
第25章 Internet路由 285
25.1 簡介 285
25.2 靜態與動態路由 285
25.3 主機的靜態路由和默認路由 285
25.4 動態路由和路由器 286
25.5 全球Internet路由 288
25.6 自治系統概念 288
25.7 Internet路由協議的兩種類型 289
25.7.1 內部網關協議(IGP) 289
25.7.2 外部網關協議(EGP) 289
25.7.3 何時使用EGP和IGP 289
25.7.4 最優路由、路由度量和IGP 290
25.8 路由和數據流量 291
25.9 邊界網關協議(BGP) 291
25.10 路由信息協議(RIP) 292
25.11 RIP數據包格式 293
25.12 開放最短路徑優先協議(OSPF) 294
25.13 OSPF示例圖 295
25.14 OSPF區域 295
25.15 組播路由 296
25.15.1 IP組播語義 296
25.15.2 IGMP 297
25.15.3 轉發和發現技術 297
25.15.4 組播協議 298
25.16 小結 299
25.17 練習 300
第4部分 網 絡 應 用
第26章 客戶-伺服器交互 301
26.1 簡介 301
26.2 應用軟體提供的功能 301
26.3 互連網提供的功能 302
26.4 取得聯系 302
26.5 客戶-伺服器模式 303
26.6 客戶和伺服器的特點 303
26.7 伺服器程序和伺服器級計算機 304
26.8 請求、響應和數據流方向 304
26.9 傳輸協議和客戶-伺服器交互 304
26.10 一台計算機上的多種服務 305
26.11 標識某一特定的服務 306
26.12 提供單一服務的多個伺服器拷貝 306
26.13 動態伺服器創建 307
26.14 傳輸協議和確定通信 307
26.15 面向連接和無連接傳輸 308
26.16 多協議均可到達的服務 308
26.17 復雜的客戶-伺服器交互 309
26.18 交互和環形依賴 309
26.19 小結 310
26.20 練習 310
第27章 套接字介面 311
27.1 簡介 311
27.2 應用程序介面 311
27.3 套接字API 311
27.4 套接字和套接字型檔 312
27.5 套接字通信和UNIX I/O 313
27.6 套接字、描述字和網路I/O 313
27.7 參數和套接字API 314
27.8 實現套接字API的過程 314
27.8.1 socket過程 314
27.8.2 close過程 315
27.8.3 bind過程 315
27.8.4 listen過程 316
27.8.5 accept過程 317
27.8.6 connect過程 317
27.8.7 send,sendto和sendmsg過程 318
27.8.8 recv,recvfrom和recvmsg過程 319
27.9 使用套接字讀和寫 320
27.10 其他套接字過程 320
27.11 套接字、線程和繼承 320
27.12 小結 321
27.13 練習 322
第28章 客戶和伺服器例子 323
28.1 簡介 323
28.2 面向連接的通信 323
28.3 一個服務例子 323
28.4 例子程序的命令行參數 324
28.5 套接字過程調用順序 324
28.6 客戶例子的代碼 325
28.7 伺服器例子的代碼 328
28.8 流服務和多個recv調用 331
28.9 套接字過程和阻塞 332
28.10 代碼大小和錯誤報表 332
28.11 使用另一種服務檢測客戶例子 333
28.12 使用另一個客戶檢測伺服器例子 333
28.13 小結 334
28.14 練習 334
第29章 域名系統的命名 336
29.1 簡介 336
29.2 計算機名稱的結構 336
29.3 地理結構 338
29.4 組織中的域名 338
29.5 DNS客戶-伺服器模型 339
29.6 DNS伺服器層次結構 340
29.7 伺服器結構 341
29.8 引用的本地化和多伺服器 342
29.9 伺服器之間的鏈接 342
29.10 名稱解析 343
29.11 DNS性能優化 344
29.12 DNS入口的類型 345
29.13 使用CNAME類型的別名 345
29.14 多類型的重要性 346
29.15 縮寫與DNS 346
29.16 小結 347
29.17 練習 347
第30章 電子郵件表示和傳輸 349
30.1 簡介 349
30.2 電子郵件范型 349
30.3 電子郵箱和地址 349
30.4 電子郵件消息格式 350
30.5 副本拷貝 352
30.6 通用網際網路郵件擴展 353
30.7 電子郵件和應用程序 354
30.8 郵件傳輸 354
30.9 簡單郵件傳輸協議 355
30.10 一台計算機上的多接收者優化 355
30.11 郵件查看、列表和轉發 356
30.12 郵件網關 357
30.13 自動郵件列表 358
30.14 郵件中繼和電子郵件地址 358
30.15 郵箱存取 359
30.16 撥號連接和POP 360
30.17 小結 361
30.18 練習 362
第31章 文件傳輸和遠程文件存取 363
31.1 簡介 363
31.2 數據傳輸和分布式計算 363
31.3 存儲中間結果 363
31.4 通用文件傳輸 364
31.5 互動式和批處理傳輸模式 364
31.6 文件傳輸協議 365
31.7 FTP通用模式和用戶介面 365
31.8 FTP命令 366
31.9 連接、認證和文件存取許可權 367
31.10 匿名文件存取 367
31.11 雙向文件傳輸 368
31.12 文件名稱的通配符 368
31.13 文件名轉換 369
31.14 改變目錄和列表內容 369
31.15 文件類型和傳輸模式 370
31.16 使用FTP的例子 370
31.17 詳細輸出 373
31.18 FTP中的客戶-伺服器交互 373
31.19 控制和數據連接 373
31.20 數據連接和文件的結束 374
31.21 普通文件傳輸協議 375
31.22 網路文件系統 375
31.23 小結 376
31.24 練習 377
第32章 萬維網頁面和瀏覽 378
32.1 簡介 378
32.2 瀏覽器界面 378
32.3 超文本和超媒體 378
32.4 文檔表示 379
32.5 HTML格式和表現 379
32.6 HTML格式標記的例子 381
32.7 頭部 381
32.8 列表 382
32.9 在Web頁中嵌入圖像 383
32.10 標識一個網頁 383
32.11 從一個文檔指向另一個文檔的超文本鏈接 384
32.12 客戶-伺服器交互 385
32.13 Web文檔傳輸和HTTP 385
32.14 瀏覽器結構 387
32.15 可選客戶 388
32.16 Web瀏覽器的緩存 389
32.17 HTTP對緩存的支持 390
32.18 替代的傳輸協議 390
32.19 其他標記語言 391
32.20 小結 391
32.21 練習 392
第33章 動態Web文檔技術(CGI,ASP,JSP,PHP,ColdFusion) 394
33.1 簡介 394
33.2 Web文檔的三種基本類型 394
33.3 每種文檔類型的優缺點 395
33.4 動態文檔實現 396
33.5 CGI標准 396
33.6 一個CGI程序的輸出 397
33.7 CGI程序例子 398
33.8 參數和環境變數 399
33.9 狀態信息和cookie 400
33.10 帶有長期狀態信息的CGI腳本 401
33.11 帶有短期狀態信息的CGI腳本 402
33.12 表單和交互 404
33.13 伺服器端腳本技術 405
33.14 小結 406
33.15 練習 407
第34章 主動Web文檔技術(Java,JavaScript) 408
34.1 簡介 408
34.2 用於不斷更新的一種早期形式 408
34.3 主動文檔和伺服器負載 409
34.4 主動文檔的表示和轉換 409
34.5 Java技術 411
34.6 Java 編程語言 411
34.6.1 語言特點 411
34.6.2 類似於C++ 412
34.7 Java 運行時環境 412
34.8 Java庫 413
34.9 圖形工具包 414
34.10 在特定計算機上使用Java圖形 415
34.11 Java解釋器和瀏覽器 416
34.12 編譯Java程序 416
34.13 Applet例子 417
34.14 調用Applet 419
34.15 與瀏覽器交互的例子 419
34.16 錯誤和異常處理 421
34.17 JavaScript技術 421
34.18 替代 423
34.19 小結 423
34.20 練習 424
第35章 RPC和中間件 426
35.1 簡介 426
35.2 客戶和伺服器編程 426
35.3 遠程過程調用模式 427
35.4 RPC模式 428
35.5 通信存根 429
35.6 外部數據表示 430
35.7 中間件和面向對象中間件 431
35.7.1 ONC RPC 432
35.7.2 DCE RPC 432
35.7.3 MSRPC 432
35.7.4 CORBA 432
35.7.5 MSRPC2 433
35.7.6 COM/DCOM 433
35.8 小結 433
35.9 練習 434
第36章 網路管理(SNMP) 435
36.1 簡介 435
36.2 管理Internet 435
36.3 隱匿失敗的危險 436
36.4 網路管理軟體 436
36.5 客戶、伺服器、管理者和代理 436
36.6 簡單網路管理協議 437
36.7 獲取-存儲模式 438
36.8 MIB和對象名稱 438
36.9 各種不同的MIB變數 439
36.10 對應於數組的MIB變數 439
36.11 小結 440
36.12 練習 440
第37章 網路安全 441
37.1 簡介 441
37.2 安全網路和策略 441
37.3 安全涉及的方面 442
37.4 責任和控制 442
37.5 完整性機制 443
37.6 存取控制和口令 443
37.7 加密和機密性 443
37.8 公鑰加密 444
37.9 數字簽名認證 445
37.10 Internet防火牆 445
37.11 包過濾 447
37.12 使用包過濾創建防火牆 448
37.13 虛擬專用網 448
37.14 封裝 450
37.15 小結 451
37.16 練習 451
第38章 初始化(配置) 452
38.1 簡介 452
38.2 引導 452
38.3 啟動協議軟體 452
38.4 協議參數 453
38.5 協議配置 453
38.6 需要配置的條目示例 454
38.7 配置例子:使用磁碟文件 454
38.8 自動協議配置的需求 455
38.9 自動協議配置方法 455
38.10 用於發現地址的地址 456
38.11 引導中使用的協議序列 457
38.12 引導協議(BOOTP) 457
38.13 自動地址分配 459
38.14 動態主機配置協議(DHCP) 460
38.15 DHCP的優化 461
38.16 DHCP消息格式 461
38.17 DHCP和域名 462
38.18 小結 462
38.19 練習 463
附錄1 網路術語和縮略語 464
附錄2 ASCII字元集 503
附錄3 點分十進製表示法的地址掩碼 504
附錄4 本書光碟的使用 506
附錄5 在家裡建立一個帶有NAT的網路 511
附錄6 Pure大學網路實驗室 516

D. 計算機網路與通信的內容提要

本書是從計算機網路與通信技術相結合的角度,結合高職高專教學的實際需要和特點,組織編寫的通信技術專業系列教材之一。
本書是2004年出版的原書的第二版。修訂版在保持原書基本框架和特色的基礎上,對第5章和第8章做了較大的增刪和修改,對其他章節也都做了必要的修改。增加了組網設備和網路互連一章,用於加強學生的動手組網能力。
全書共分為9章。第1、2、3章主要介紹計算機網路的基本概念和作為計算機網路基礎的數據通信方面的內容,以及計算機網路的體系結構,這是計算機網路的基本概念部分;第4、5、6章主要介紹區域網、城域網與廣域網以及網路互連問題;第7、8章主要介紹網際網路的協議和應用;第9章介紹網路的一些相關技術和應用,如計算機網路系統集成技術、管理技術、安全技術、代理技術等。本書在編寫過程中保持了原書的新穎性、實用性、技能性,突出了「重在應用、突出技能」的編寫思路,內容與實際緊密結合,深入淺出,並附有大量的插圖和實例,使讀者能夠在掌握計算機網路基本知識的前提下,熟練掌握當今計算機網路的組網、使用和維護方法。
本書特別適用於高等職業教育、高等專科、成人高校及民辦高校的通信專業學生,非計算機專業和通信專業的學生亦可使用,也可供其他專業的學生、教師、網路工程技術人員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