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路連接 » 中國第一個計算機網路的名字
擴展閱讀
華為如何實現網路共享 2025-01-13 13:20:52
福特銳界plus網路設置 2025-01-13 13:11:44

中國第一個計算機網路的名字

發布時間: 2024-09-14 19:29:05

① 互聯網的起源

一、起源於阿帕網

1968 年,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組建了一個計算機網,名為 ARPANET(英文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Network 的縮寫,又稱「阿帕」網)。

按央視的數據,新生的「阿帕」網獲得了國會批準的 520 萬美元的籌備金及兩億美元的項目總預算,是當年中國國家外匯儲備的 3 倍。

時逢美蘇冷戰,美國國防部認為,如果僅有一個集中的軍事指揮中心,萬一被蘇聯摧毀,全國的軍事指揮將處於癱瘓狀態,所以需要設計一個分散的指揮系統。

它由一個個分散的指揮點組成,當部分指揮點被摧毀後其他點仍能正常工作,而這些分散的點又能通過某種形式的通信網取得聯系。

1969 年,「阿帕」網第一期投入使用,有 4 個節點,分別是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斯坦福大學以及位於鹽湖城的猶它州州立大學。

位於各個結點的大型計算機採用分組交換技術,通過專門的通信交換機(IMP)和專門的通信線路相互連接。

一年後「阿帕」網擴大到 15 個節點。1973 年,「阿帕」網跨越大西洋利用衛星技術與英國、挪威實現連接,擴展到了世界范圍。

互聯網就萌芽於此。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我們可以說,互聯網起源於美蘇冷戰。

小故事互聯網發送的第一個信息是「L」和「O」1969 年 10 月 29 日晚上 10 點 30 分,克蘭羅克在洛杉磯向在斯坦福的比爾·杜瓦傳遞信息。

這是一個包含五個字母的單詞 Login,意思是「登錄」。在打入「Lo」後,系統死機了,儀表顯示傳輸系統突然崩潰,通信無法繼續進行,世界上第一次互聯網路的通信試驗僅僅傳送了兩個字母「Lo」。

二、成為互聯網

1975 年,「阿帕」網由美國國防部通信處接管。在全球,已有大量新的網路出現,如計算機科學研究網路(Computer Science Research Network,CSNET)、加拿大網路(Canadian Network CDnet)、因時網)等。

1982 年中期「阿帕」網被停用過一段時間,直到 1983 年「阿帕」網被分成兩部分,即用於軍事和國防部門的軍事網(MILNET)以及用於民間的「阿帕」網版本。用於民間的「阿帕」網改名為互聯網。

在同一年,「阿帕」網的 TCP/IP 協議在眾多網路通信協議中最終勝出,成為我們至今共同遵循的網路傳輸控制協議。

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即傳輸控制協議 / 網際網路協議,又名網路通信協議,是 Internet 最基本的協議、Internet 國際互聯網路的基礎,由網路層的 IP 協議和傳輸層的 TCP 協議組成(來源於網路)。

TCP/IP 協議定義了電子設備如何連入網際網路,以及數據如何在它們之間傳輸。從此,全球的通信設施用上了同一種語言。

1991 年 8 月 6 日,蒂姆·伯納斯·李將萬維網項目簡介的文章貼上了 alt.hypertext 新聞組,通常我們認為這一天萬維網公共服務在互聯網上首次亮相。

三、中國互聯網

中國用了近 7 年的時間真正接入互聯網。這七年標志性的事件包括:

——1988 年,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採用 X.25 協議,使本單位的 DECnet 成為西歐中心 DECnet 的延伸,實現了計算機國際遠程聯網以及與歐洲和北美地區的電子郵件通信。

——1989 年 11 月,中關村地區教育與科研示範網路(簡稱 NCFC)正式啟動,由中國科學院主持,聯合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共同實施。

——1990 年 11 月 28 日,中國注冊了國際頂級域名 CN,在國際互聯網上有了自己的唯一標識。最初,該域名伺服器架設在卡爾斯魯厄大學計算機中心,直到 1994 年才移交給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

——1992 年 12 月,清華大學校園網(TUNET)建成並投入使用,是中國第一個採用 TCP/IP 體系結構的校園網。

——1993 年 3 月 2 日,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接入美國斯坦福線性加速器中心(SLAC)的 64K 專線,正式開通中國連入 Internet 的第一根專線。

——1994 年 4 月 20 日,中國實現與互聯網的全功能連接,成為接入國際互聯網的第 77 個國家。

(1)中國第一個計算機網路的名字擴展閱讀

網際網路始於1969年的美國。是美軍在ARPA(阿帕網,美國國防部研究計劃署)制定的協定下,首先用於軍事連接,後將美國西南部的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斯坦福大學研究學院、UCSB(加利福尼亞大學)和猶他州大學的四台主要的計算機連接起來。這個協定由劍橋大學的BBN和MA執行,在1969年12月開始聯機。

另一個推動 Internet發展的廣域網是NSF網,它最初是由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資助建設的,目的是連接全美的5個超級計算機中心,供100多所美國大學共享它們的資源。NSF網也採用TCP/IP協議,且與Internet 相連。

ARPA網和NSF網最初都是為科研服務的,其主要目的為用戶提供共享大型主機的寶貴資源。隨著接入主機數量的增加,越來越多的人把Internet作為通信和交流的工具。一些公司還陸續在Internet上開展了商業活動。隨著Internet的商業化,其在通信、信息檢索、客戶服務等方面的巨大潛力被挖掘出來,使Internet有了質的飛躍,並最終走向全球。

參考資料

網路-互聯網

② 世界上最早計算機網路名稱是什麼

計算機(computer)的原來意義是「計算器」,也就是說,人類會發明計算機,最初的目的是幫助處理復雜的數字運算。而這種人工計算器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十七世紀的法國大思想家帕斯卡。帕斯卡的父親擔任稅務局長,當時的幣制不是十進制,在計算上非常麻煩。帕斯卡為了協助父親,利用齒輪原理,發明了第一台可以執行加減運算計算器 。後來,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茲加以改良,發明了可以做乘除運算的計算器。之後雖然在計算器的功能上多所改良與精進,但是,真正的電動計算器,卻必須等到公元1944年才製造出來。

而第一部真正可以稱得上計算機的機器,則誕生於1946年的美國,毛琪利與愛克特發明的,名字叫做ENIAC。這部計算機使用真空管來處理訊號,所以體積龐大(占滿一個房間)、耗電量高(使用時全鎮的人都知道,因為家家戶戶的電燈都變暗了!),而且記憶容量又非常低(只有100多個字),但是,卻已經是人類科技的一大進展。而我們通常把這種使用真空管的計算機稱為第一代計算機。

第一代的電腦有2間教室大,跟現在我們一般用的個人電腦體積差很多吧。 當時的電腦零件是真空管(現在已經找不到了) 而存檔的東西是一種打孔卡片,若沒有前人的設計概念,也沒有計算機的發明,所以計算機是誰發明的還有點難界定。
下面有兩條不知道哪個是正確的
1.1940年,美國的華德·愛肯製造出第一部新型的電腦,命名為「馬克1號」。這電腦非常龐大,操作時還會發出巨大的聲音,而且每秒鍾僅能處理兩個附加問題,但它畢竟是最早的電腦。
2.一般來說,世界上第一部電腦,是1945年由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兩位教授-莫奇利和埃克特設計和研製出來的,其英文名字ENIAC(埃尼阿克),其實就是電子識字計算機。不過,在這之前,人們研究電腦已經很廠一段時間了.

③ 計算機發展的過程第一台計算機的名字叫什麼計算機之父是誰

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

美籍匈牙利科學家馮·諾依曼最新提出程序存儲的思想,並成功將其運用在計算機的設計之中,根據這一原理製造的計算機被稱為馮·諾依曼結構計算機,世界上第一台馮·諾依曼式計算機是1949年研製的EDSAC,由於他對現代計算機技術的突出貢獻,因此馮·諾依曼又被稱為「計算機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