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路連接 » 列舉身邊的計算機網路
擴展閱讀
蘋果電腦重啟太慢 2024-12-26 03:30:52

列舉身邊的計算機網路

發布時間: 2022-02-25 10:22:57

❶ 我們身邊有哪些計算機網路,對我們有什麼

手機上的cmcc就是種區域網
辦公室或學校里都是小型區域網
影響很大啊,通過tcp/ip協議,內部網路才能鏈接上外網,你的消息才能傳送到外界
影響當然很大

❷ 計算機網路有哪些應用

「網路應用」是一個深究起來相當寬泛的話題,因此試圖將世界上所有網路應用所經歷的事情都一一加以詳述是沒有必要的。我們將集中探討兩個領域,而這或許已經成為在我們日常生活的全程中影響最為重大的兩個方面——即社會交際網路與個人網路發布。 在過去的一年中,這些領域都已各自催生了一些具有創新意識、引領行業標準的公司。在社會交際網路方面,Fackbook是其中的傑出代表;在個人網路發布方面,則是Twitter獨占鰲頭。必須承認,再也列舉不出另外兩家公司,在用戶產品領域能夠達到Facebook與Twitter二者這樣的影響力。這就是他們今年分別拿下讀寫網(ReadWriteWeb, RWW)[1]評選的年度「最佳大型互聯網公司(Best Web BigCo)」與「最佳小型互聯網公司(Best Web LittleCo)」的一個重要原因。 社會交際網路 社會交際網路在過去的數年中已經成為了頭條新聞。2005年,新聞集團(News Corporation)旗下的福克斯互動媒體(Fox Interactive Media)以5.8億美元的高價收購了MySpace網站,這在網路社交領域引起了極大的轟動效應。然而,盡管MySpace網站至今仍然是互聯網上最大的社交網路,但自去年秋Facebook面向大學生群體以外的受眾開放並成其主力軍以後,Facebook這一新世代的社區奪走了MySpace的不少風頭。對於Facebook來說,2007年是如此美好的一年,其間它也盡了很大的努力來推動整個網路交際社區與市場的進步。 根據Compete(網路點擊統計)結果,可以看出MySpace網站在這一年中網路交際水平的下降,然而與此同時,Facebook月度凈訪問量一路以高達111%的比率持續上揚(至於Facebook網站總訪問量的增長也是類似的)。據報道稱,Facebook的搜索量已基本趕上其競爭對手MySpace,並將在年底實現反超。 那麼Facebook這樣驚人增長的關鍵在於何者呢?在某種意義上,也許應當歸功於其於5月份剛剛開放的用戶平台。這個用戶平台使得各外來公司能被Facebook龐大的用戶基礎所吸引。幾乎在平台公開的同時,就開始傳來Facebook成功的消息。正如iLike這些快速成功的案例一樣,其用戶數量在平台開放的頭10個小時達到1萬人次,並在首兩個月上漲到近500萬人次。 如今,Facebook的開發平台上擁有超過10萬名網路應用程序的開發人員,並且其超過85%的用戶都參加了至少一項的增值服務。Facebook用戶平台初創的成功,迫使其他的社交網路重新思考自身的用戶平台戰略。一時間飛短流長、消息盛行。首先,是LinkedIn打造的新平台(最終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其次,就是MySpace的逆轉。最後,影響最為深遠的,就是世界第二大最有價值的科技公司,宣布了他們將與Facebook的用戶平台進行抗衡的發展計劃。 Google的OpenSocial[2]正式上線的11月份,也正是Facebook的競爭者們競相露面並結為聯盟的時候——Ning,LinkedIn,Hi5,Friendster,orkut,bebo,以及他們的共同龍頭老大MySpace。然而,這些結盟網站依然我行我素地創建各自的用戶平台,這表明Google的倡議迄今仍未能收到任何有意義的成效。在上周Facebook宣布將開放其平台架構時,也許正意味著Facebook已經笑到了最後。那麼Facebook的第一個合作夥伴是誰呢?正是OpenSocial的結盟者之一bebo。 2007年度的Facebook的影響力,甚至使得微軟公司(Microsoft)以達2.4億美元的協議金額參股其約1.6%的股權(微軟亦藉此正式介入網路社交市場)。這項大型收購一方面預測了Facebook的估價的極致,也保證了其與諸如Google、MySpace這樣的競爭對手相抗衡的資金來源。 但對Facebook而言,並非一切都是一帆風順的。繼上個月一項頗具爭議的新廣告系統的推出以來,Facebook就面臨著從輿論媒體到消費者權益保護團體MoveOn.org的譴責與抗議。Danah Boyd注意到,盡管Facebook看上去將問題的重心轉移到用致歉與改換政策上,並宣稱將休養生息,

❸ 舉例說明你所接觸的計算機網路

例如:在單位中搭建區域網絡,可以實現列印機和文件共享伺服器、ftp文件傳輸伺服器、www網站伺服器,等等。

❹ 試列舉,現在常用的計算機網路技術有哪些

目前常用的計算機網路技術有:安裝 LINUX 操作系統、並且在 LINUX 系統上學會搭建 WEB 伺服器、FTP 伺服器、sendmail 電子郵件伺服器、計算機網路雙絞線的製作、計算機網路綜合布線系統的設計與實施。

❺ 我們身邊有哪些計算機網路,對我們有什麼影響

隨著時代的發展,網路已經悄悄進入了千家萬戶,如今它也走進了我們的學校,成了我們學習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的。
我發現我們這個年齡的學生多數對互聯網都有著十分濃厚的興趣,而且我的同學中,接觸過網路的人已不在少數。我們幾乎每個人都會講:網路將是新世紀生活的中心,它帶來了生活、工作、學習方式的大變革。可是,就在網路悄悄走進我們身邊的時候,我們對網路作用的認識似乎還是模糊不清。作為年輕人,我們上網更多的是消遣和娛樂,有許多的同齡人認為,網路這個完全虛擬的世界是我們放鬆自己最佳的場所。也許正基於這一點,我們的家長和師長才會對學生上網出現不同程度的抵制,因為他們認為網上的娛樂分散了我們過多的精力,會對學業造成影響;更為重要的是,他們害怕網路上的不良信息對我們的身心不利。實際上也確實在學生中出現了"網路綜合症"等一些網路帶來的負面影響。而談及網路與學習的關系,面對師長們懷疑的目光,我們總是會不無堅定的回答:上網可以增長知識,對學習是有利的。可是,我們又似乎很難舉出些具體的事實來支持我們的觀點,因為即使我們真從網路上學到了什麼,也很難反饋為學業上的成績。
其實,作為一個學生,我們自然應該認識到沉溺於網上娛樂的不利,用更多的精力關注網路上真正有價值的信息,通過網路接觸社會,提高我們的辨識和思考的能力;但同時,我們又更加希望家長、老師、學校能夠重視網路的作用,認識到它的優勢:網路為我們提供了大量信息,又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接觸社會的個性化和國際化的空間,給了我們一個展示自身能力的大舞台。就在我們正為傳統教育那種求同過多,求異過少及封閉式的弊端埋沒了個性而叫苦的時候,網路的出現無疑為推進素質教育提供了一塊"試驗田"。互聯網向我們學生展示了各類知識結構,我們對於知識選擇的靈活性大大增加,學習的主動性也大大提高,學習的內容自然大大超出了狹隘的課本范圍,這對於我們能力的提高應是大有裨益的。
就我個人而言,我認為,我們的學習生活已經離不開網路了。不相信,聽我為你細細說來。
首先,是它對語文的影響。我們都知道,語文作為一門文科,十分枯燥、乏味,但,自從有了電腦,課堂就豐富多彩起來了。每堂語文課,同學們都用網路為我們展示"每日一詩",不僅,提供了我們學習的內容,更滿足了我們的視聽。有時,更用多媒體給我們講解那些很空洞的理論。現在,每堂課前都有3、4分鍾的看新聞時間,有了網路,可方便多了,輕輕一按,世界新聞盡收眼底。
其次,是它對物理和化學的影響。以前,實驗一直是老師們頭痛的問題,因為有些實驗很危險,所以我們沒有眼福,無法親眼目睹。如今,有了教學多媒體可不同了,那些理想化實驗啦,會爆炸的實驗啦,都可以用FLASH的形式呈現在我們的面前。這還得多虧了網路呢!
每一種事物都是利弊兼有,網路也一樣。網路就像一把雙刃劍,我並不否認它給我們帶來了一些不良的信息,特別對於我們這個年齡的學生而言,完整的價值觀念還未形成,好奇心又很強,很容易受到外來事物的影響。網路完全開放和虛擬的空間可以讓我們隨心所欲的表現自己,但如果把握得不好,獵奇的心態和過分追求個性張揚的心理也許會把我們引入歧途。但,作為主宰新世紀的一代,我們終歸是離不開網路的。我們不應該由於它所帶來的不利而拒絕它、否定它,我們應該好好地利用它的優勢,讓網路發揮出它最大的能量!

❻ 列舉幾種計算機網路的應用實例。

我用的比較少,最常用的就是遠距離監控。例:一老闆開了N家店,想在自己家中時時觀看個各店員工工作情況。就可以用到遠距離網路監控。

❼ 在我們身邊有哪些方面用到了計算機網路

手機、交通卡、銀行、電視等很多很多

❽ 什麼是計算機網路,舉例說明計算機網路有哪些應用

計算機網路,是指將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獨立功能的多台計算機及其外部設備,通過通信線路連接起來,在網路操作系統,網路管理軟體及網路通信協議的管理和協調下,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計算機系統。

定義分類

按廣義定義
計算機網路也稱計算機通信網。關於計算機網路的最簡單定義是:一些相互連接的、以共享資源為目的的、自治的計算機的集合。若按此定義,則早期的面向終端的網路都不能算是計算機網路,而只能稱為聯機系統(因為那時的許多終端不能算是自治的計算機)。但隨著硬體價格的下降,許多終端都具有一定的智能,因而「終端」和「自治的計算機」逐漸失去了嚴格的界限。若用微型計算機作為終端使用,按上述定義,則早期的那種面向終端的網路也可稱為計算機網路。
另外,從邏輯功能上看,計算機網路是以傳輸信息為基礎目的,用通信線路將多個計算機連接起來的計算機系統的集合,一個計算機網路組成包括傳輸介質和通信設備。
從用戶角度看,計算機網路是這樣定義的:存在著一個能為用戶自動管理的網路操作系統。由它調用完成用戶所調用的資源,而整個網路像一個大的計算機系統一樣,對用戶是透明的。
一個比較通用的定義是:利用通信線路將地理上分散的、具有獨立功能的計算機系統和通信設備按不同的形式連接起來,以功能完善的網路軟體及協議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系統。
從整體上來說計算機網路就是把分布在不同地理區域的計算機與專門的外部設備用通信線路互聯成一個規模大、功能強的系統,從而使眾多的計算機可以方便地互相傳遞信息,共享硬體、軟體、數據信息等資源。簡單來說,計算機網路就是由通信線路互相連接的許多自主工作的計算機構成的集合體。
最簡單的計算機網路就只有兩台計算機和連接它們的一條鏈路,即兩個節點和一條鏈路。

按連接定義
計算機網路就是通過線路互連起來的、資質的計算機集合,確切的說就是將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上的具有獨立工作能力的計算機、終端及其附屬設備用通信設備和通信線路連接起來,並配置網路軟體,以實現計算機資源共享的系統。

按需求定義
計算機網路就是由大量獨立的、但相互連接起來的計算機來共同完成計算機任務。這些系統稱為計算機網路(computer networks)[2]

發展歷程
中國計算機網路設備製造行業是改革開放後成長起來的,早期與世界先進水平存在巨大差距;但受益於計算機網路設備行業生產技術不斷提高以及下游需求市場不斷擴大,我國計算機網路設備製造行業發展十分迅速。近兩年,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國際金融危機的逐漸消退,計算機網路設備製造行業獲得良好發展機遇,中國已成為全球計算機網路設備製造行業重點發展市場。
2010年我國計算機網路設備製造行業規模以上企業有171家,全年實現銷售收入385.70億元,同比增長15.64%;實現利潤總額39.83億元,同比增長24.93%;產品銷售利潤為72.18億元,同比增長44.34%。2011年,在國內宏觀經濟向好的環境及電信產業投資高速增長產生的需求帶動下,計算機網路設備製造行業將繼續保持較好發展。2011年1-5月,計算機網路設備製造行業銷售收入較上年同期增長19.78%;利潤總額較上年同期增長48.61%;產品銷售利潤則較上年同期增長42.36%。
我國計算機網路設備製造企業主要分布在華東和華南地區,其中又以廣東、江蘇、浙江三地企業分布最為集中,且是全國計算機網路設備製造行業發展領先的地區,2010年行業銷售收入均在84億元以上。與此同時,四川、湖北及上海地區的計算機網路設備製造行業也得到了快速發展,2010年銷售收入增長率均在30%以上。
第一代計算機網路---遠程終端聯機階段;
第二代計算機網路---計算機網路階段;
第三代計算機網路---計算機網路互聯階段;
第四代計算機網路---國際互聯網與信息高速公路階段;

早期年代
過去人們開始將彼此獨立發展的計算機技術與通信技術結合起來,完成了數據通信與計算機通信網路的研究,為計算機網路的出現做好了技術准備,奠定了理論基礎。

分組交換
網路符號
20世紀60年代,美蘇冷戰期間,美國國防部領導的遠景研究規劃局ARPA提出要研製一種嶄新的網路對付來自前蘇聯的核攻擊威脅。因為當時,傳統的電路交換的電信網雖已經四通八達,但戰爭期間,一旦正在通信的電路有一個交換機或鏈路被炸,則整個通信電路就要中斷,如要立即改用其他迂迴電路,還必須重新撥號建立連接,這將要延誤一些時間。這個新型網路必須滿足一些基本要求:
1:不是為了打電話,而是用於計算機之間的數據傳送。
2:能連接不同類型的計算機。
3:所有的網路節點都同等重要,這就大大提高了網路的生存性。
4:計算機在通信時,必須有迂迴路由。當鏈路或結點被破壞時,迂迴路由能使正在進行的通信自動地找到合適的路由。
5:網路結構要盡可能地簡單,但要非常可靠地傳送數據。
根據這些要求,一批專家設計出了使用分組交換的新型計算機網路。而且,用電路交換來傳送計算機數據,其線路的傳輸速率往往很低。因為計算機數據是突發式地出現在傳輸線路上的,比如,當用戶閱讀終端屏幕上的信息或用鍵盤輸入和編輯一份文件時或計算機正在進行處理而結果尚未返回時,寶貴的通信線路資源就被浪費了。
分組交換是採用存儲轉發技術。把欲發送的報文分成一個個的「分組」,在網路中傳送。分組的首部是重要的控制信息,因此分組交換的特徵是基於標記的。分組交換網由若干個結點交換機和連接這些交換機的鏈路組成。從概念上講,一個結點交換機就是一個小型的計算機,但主機是為用戶進行信息處理的,結點交換機是進行分組交換的。每個結點交換機都有兩組埠,一組是與計算機相連,鏈路的速率較低。一組是與高速鏈路和網路中的其他結點交換機相連。注意,既然結點交換機是計算機,那輸入和輸出埠之間是沒有直接連線的,它的處理過程是:將收到的分組先放入緩存,結點交換機暫存的是短分組,而不是整個長報文,短分組暫存在交換機的存儲器(即內存)中而不是存儲在磁碟中,這就保證了較高的交換速率。再查找轉發表,找出到某個目的地址應從那個埠轉發,然後由交換機構將該分組遞給適當的埠轉發出去。各結點交換機之間也要經常交換路由信息,但這是為了進行路由選擇,當某段鏈路的通信量太大或中斷時,結點交換機中運行的路由選擇協議能自動找到其他路徑轉發分組。通訊線路資源利用率提高:當分組在某鏈路時,其他段的通信鏈路並不被通信的雙方所佔用,即使是這段鏈路,只有當分組在此鏈路傳送時才被佔用,在各分組傳送之間的空閑時間,該鏈路仍可為其他主機發送分組。可見採用存儲轉發的分組交換的實質上是採用了在數據通信的過程中動態分配傳輸帶寬的策略。

網際網路時代
Internet的基礎結構大體經歷了三個階段的演進,這三個階段在時間上有部分重疊。
網際網路
1:從單個網路ARPAnet向互聯網發展:1969年美國國防部創建了第一個分組交換網ARPAnet只是一個單個的分組交換網,所有想連接在它上的主機都直接與就近的結點交換機相連,它規模增長很快,到70年代中期,人們認識到僅使用一個單獨的網路無法滿足所有的通信問題。於是ARPA開始研究很多網路互聯的技術,這就導致後來的互聯網的出現。1983年TCP/IP協議稱為ARPAnet的標准協議。同年,ARPAnet分解成兩個網路,一個進行試驗研究用的科研網ARPAnet,另一個是軍用的計算機網路MILnet。1990,ARPAnet因試驗任務完成正式宣布關閉。
2:建立三級結構的網際網路:1985年起,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就認識到計算機網路對科學研究的重要性,1986年,NSF圍繞六個大型計算機中心建設計算機網路NSFnet,它是個三級網路,分主幹網、地區網、校園網。它代替ARPAnet成為internet的主要部分。1991年,NSF和美國政府認識到網際網路不會限於大學和研究機構,於是支持地方網路接入,許多公司的紛紛加入,使網路的信息量急劇增加,美國政府就決定將網際網路的主幹網轉交給私人公司經營,並開始對接入網際網路的單位收費。
3:多級結構網際網路的形成:1993年開始,美國政府資助的NSFnet就逐漸被若干個商用的網際網路主幹網替代,這種主幹網也叫網際網路服務提供者ISP,考慮到網際網路商用化後可能出現很多的ISP,為了使不同ISP經營的網路能夠互通,在1994創建了4個網路接入點NAP分別由4個電信公司經營,本世紀初,美國的NAP達到了十幾個。NAP是最高級的接入點,它主要是向不同的ISP提供交換設備,使它們相互通信。網際網路已經很難對其網路結構給出很精細的描述,但大致可分為五個接入級:網路接入點NAP,多個公司經營的國家主幹網,地區ISP,本地ISP,校園網、企業或家庭PC機上網用戶。

❾ 生活中有哪些地方使用了計算機網路

1、商業運用。

(1)主要是實現資源共享(resource sharing)最終打破地理位置束縛(tyranny of geography),主要運用客戶-伺服器模型(client-server model)。

(2)提供強大的通信媒介(communication medium)。如:電子郵件(E-mail)、視頻會議。

(3)電子商務活動。如:各種不同供應商購買子系統,然後在將這些部件組裝起來。

2、家庭運用

(1)訪問遠程信息。如:瀏覽Web頁面獲得藝術、商務、烹飪、政府、健康、歷史、愛好、娛樂、科學、運動、旅遊等等信息。

(2)個人之間的通信。如:即時消息(instant messaging)運用<QQ、MSN、YY>、聊天室、對等通信(peer-to-communication)<通過中心資料庫共享,各大網盤,但是容易造成侵犯版權>。



(9)列舉身邊的計算機網路擴展閱讀:

計算機網路的功能

1、資源共享

資源共享是人們建立計算機網路的主要目的之一。計算機資源包括硬體資源、軟體資源和數據資源。硬體資源的共享可以提高設備的利用率,避免設備的重復投資,如利用計算機網路建立網路列印機。

2、集中管理

計算機網路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已使得現代的辦公手段、經營管理等發生了變化。目前,已經有了許多管理信息系統、辦公自動化系統等,通過這些系統可以實現日常工作的集中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增加經濟效益。

3、實現分布式處理

網路技術的發展,使得分布式計算成為可能。對於大型的課題,可以分為許許多多小題目,由不同的計算機分別完成,然後再集中起來,解決問題。


❿ 計算機網路有哪些功能列舉計算機網路的應用實例

計算機網路主要是用於通信。
計算機網路運用:
通信之基本,例如辦公系統,瀏覽網頁,QQ,網路教育,網路電話等。
支持分布式軟體,從而降低CPU運算要求。例如早期人像識別系統,知識庫等。
遠程(集中)管理,例如現代電力,銀行系統,機器人技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