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求計算機網路論文3000字
1
計算機網路學習總結
摘要:
本門課程主要講述了計算機網路的形成與發展,計算機網路的層次結構,重點講解了計算機各個層次
的體系結構和相關協議。
通過本課程,我們系統的學習了
TCP/IP
的五個層次: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路互連層、運輸層、
應用層。而且,我們也較為深入學習了每一層的相關協議及其應用。
通過學習本課程,
我們對計算機網路的形成發展,
網路的層次結構及相關協議有了個大致的基本了解,
並且對計算機網路的基本原理,及工作方法有了初步的認識。
正文
:
1
.
網路概述
1.1
計算機網路形成與發展的四大階段:
第一階段:
20
世紀
50
年代
--
數據通信技術的研究與發展
第二階段:
20
世紀
60
年代
--ARPANET
與分組交換技術的研究與發展
第三階段:
20
世紀
70
年代
--
網路體系結構與協議標准化的研究
廣域網、
區域網與公用分組交換網的研究與應用
第四階段:
20
世紀
90
年代
--Internet
技術的廣泛應用
1.2
分組交換技術
分組交換是採用存儲轉發技術。
分組交換的特徵是基於標記的。
分組交換網
由若干個結點交換機和連接這些交換機的鏈路組成。
當某段鏈路的通信量太大或
中斷時,
結點交換機中運行的路由選擇協議能自動找到其他路徑轉發分組。
採用
存儲轉發的分組交換的實質上是採用了在數據通信的過程中動態分配傳輸帶寬
的策略。
1.3
網路體系結構
ISO/OIS
參考模型:
應用層、表示層、會話層、傳輸層網路層、數據鏈路層、物理層
TCP/IP
參考模型
應用層、運輸層、網路互連層、數據鏈路層、物理層
1.4
區域網相關技術
2
參考模型:
IEEE 802
參考模型
2
.
物理層
物理層位於
OSI
參與模型的最低層,它直接面向實際承擔數據傳輸的物理
媒體
(
即信道
)
。
物理層的傳輸單位為比特。
物理層是指在物理媒體之上為數據鏈
路層提供一個原始比特流的物理連接。
物理層協議規定了與建立、
維持及斷開物理信道所需的機械的、
電氣的、
功
能性的和規和程性的特性。其作用是確保比特流能在物理信道上傳輸。
相關協議舉例:
EIA RS-232C
介面標准
EIA RS-449
及
RS-422
與
RS-423
介面標准
EIA RS-449
及
RS-422
與
RS-423
介面標准
傳輸介質舉例:
雙絞線、同軸電纜、光纖、無線傳輸媒介等。
3
.
數據鏈路層
數據鏈路層最基本的服務是將源機網路層來的數據可靠的傳輸到相鄰節點
的目標機網路層。
為達到這一目的,
數據鏈路層必須具備一系列相應的功能,
它
們主要有:
如何將數據組合成數據塊,
在數據鏈路層中將這種數據塊稱為幀,
幀
是數據鏈路層的傳送單位;
如何控制幀在物理信道上的傳輸,
包括如何處理傳輸
差錯,
如何調節發送速率以使之與接收方相匹配;
在兩個網路實體之間提供數據
鏈路通路的建立、維持和釋放管理。
鏈路管理功能:
鏈路管理功能主要用於面向連接的服務。
在鏈路兩端的節點要進行通信前,
必須
首先確認對方已處於就緒狀態,
並交換一些必要的信息以對幀序號初始化,
然後
才能建立連接。
在傳輸過程中則要維持該連接。
如果出現差錯,
需要重新初始化,
重新自動建立連接。
傳輸完畢後則要釋放連接。
數據鏈路層連接的建立,
維持和
釋放就稱做鏈路管理。
在多個站點共享同一物理信道的情況下
(例如在區域網中)
,
如何在要求通信的
站點間分配和管理信道也屬於數據層鏈路管理的范疇。
幀同步功能:
3
(1)
位元組計數法;
(2)
使用字元填充的首尾定界符法;
(3)
使用比特填充的首尾定界符法;
(4)
違法編碼法;
數據鏈路控制協議舉例:
非同步協議以字元為獨立的信息傳輸單位,
在每個字元的起始處開始對字元內
的比特實現同步,但字元與字元之間的間隔時間是不固定的
(
即字元之間是非同步
的
)
。由於發送器和接收器中近似於同一頻率的兩個約定時鍾,能夠在一段較短
的時間內保持同步,所以可以用字元起始處同步的時鍾來采樣該字元中的各比
特,
而不需要每個比特再用其他方法同步。
前面介紹過的「起—止」式通信規程
便是非同步協議的典型,它是靠起始為
(
邏輯
0)
和停止位
(
邏輯
1)
來實現字元的定
界及字元內比特的同步的。非同步協議中由於每個傳輸字元都要添加諸如起始位、
校驗位、停止位等冗餘位,故信道利用率很低,一般用於數據速率較低的場合。
同步協議是以許多字元或許多比特組織成的數據塊——幀為傳輸單位,
在幀
的起始處同步,
使幀內維持固定的時鍾。
由於採用幀為傳輸單位,
所以同步協議
能更有效地利用信道,也便於實現差錯控制、流量控制等功能。
4
.
網路互連層
網路層是
OSI
參考模型中的第三層
,
介於運輸層和數據鏈中路層之間。它在
數據路層提供的兩個相鄰端點之間的數據幀的傳送功能上,
進一步管理網路中的
數據通信,
將數據設法從源端經過若干個中間節點傳送到目的端,
從而向運輸層
提供最基本的端到端的數據傳送服務。
網路層關繫到通信子網的運行控制,
體現
了網路應用環境中資源子網訪問通信子網的方式,
是
OSI
模型中面向數據通信的
低三層
(
也即通信子網
)
中最為復雜、關鍵的一層。
網路層的目的是實現兩個端系統之間的數據透明傳送,
具體功能包括路由選
擇、阻塞控制和網際互連等。
數據報操作方式
在數據報操作方式中,
每個分組被稱為一個數據報,
若干個數據報構成一次要傳
送的報文或數據塊。
每個數據報自身攜帶有足夠的信息,
它的傳送是被單獨處理
的。
一個節點接收到一個數據報後,
根據數據報中的地址信息和節點所存儲的路
由信息,找出一個合適的出路,把數據報原樣地發送到下一個節點。
4
當端系統要發送一個報文時,
將報文拆成若干個帶有序號和地址信息的數據
報,依次發給網路節點。此後,各個數據報所走的路徑就可能不同了,因為各個
節點在隨時根據網路的流量、
故障等情況選擇路由。
由於名行其道,
各數據報不
能保證按順序到達目的節點,
有些數據報甚至還可能在途中丟失。
在整個數據報
傳送過程中,不需要建立虛電路,但網路節點要為每個數據報做路由選擇。
通信子網為網路源節點和目的節點提供了多條傳輸路徑的可能性。
網路節點
在收到一個分組後後,
要確定向下一節點傳送的路徑,
這就是路由選擇。
在數據
報方式中,
網路節點要為每個分組路由做出選擇;
而在虛電路方式中,
只需在連
接建立時確定路由。確定路由選擇的策略稱路由演算法。
設計路由演算法時要考慮諸多技術要素。
首先,
考慮是選擇最短路由還是選擇
最佳路由;其次,要考慮通信子網是採用虛電路的還是採用數據報的操作方式;
其三,
是採用分布式路由演算法,
即每節點均為到達的分組選擇下一步的路由,
還
是採用集中式路由演算法,
即由中央節點或始發節點來決定整個路由;
其四,
要考
慮關於網路拓樸、
流量和延遲等網路信息的來源;
最後,
確定是採用靜態路由選
擇策略,還是動態路由選擇策略。
5
.
運輸層
OSI
七層模型中的物理層、數據鏈路層和網路層是面向網路通信的低三層
協議。
運輸層負責端到端的通信,
既是七層模型中負責數據通信的最高層,
又是
面向網路通信的低三層和面向信息處里的高三層之間的中間層。
運輸層位於網路
層之上、會話層之下,它利用網路層子系統提供給它的服務區開發本層的功能,
並實現本層對會話層的服務。
運輸層是
OSI
七層模型中最重要、最關鍵的一層,是唯一負責總體數據傳
輸和控制的一層。運輸層的兩個主要目的是:第一,提供可靠的端到端的通信;
第二,向會話層提供獨立於網路的運輸服務。
根據運輸層在七層模型中的目的和單位,它的主要功能是:對一個進行的
對話或連接提供可靠的運輸服務,
在通向網路的單一物理連接上實現該連接的復
用,在單一連接上提供端到端的序號與流量控制端到端的差錯控制及恢復等服
務。
㈡ 網路是怎麼形成的
一、計算機網路的產生與發展\x0d\x0a\x0d\x0a追溯計算機網路的發展歷史,它的演變可概括地分成三個階段:\x0d\x0a\x0d\x0a(1)以單個計算機為中心的遠程聯機系統,構成面向終端的隱耐計算機網路。\x0d\x0a\x0d\x0a(2)多個主計算機通過線路互聯的計算機網路。\x0d\x0a\x0d\x0a(3)具有統一的網路體系結構、遵循國際標准化協議的計算機網路。\x0d\x0a\x0d\x0a所謂聯機系統,就是一台中央主計算機連接大量的在地理上處於分散位置的終端。早在20世紀50年代初,美國建立的半自動地面防空系統就是將地面的雷達和其他測量控制設備的信息通過通信線路匯集到一台中心計算機進行處理,開創了把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相結合的嘗試。這類簡單的「終端——通信線路——計算機」系統,成了計算機網路的雛形。嚴格地說,與以後發展成熟的計算機網路相比,存在著一個根本的區別。這樣的系統除了一台中心計算機外,其餘的終端設備都沒有自主處理的功能,還不灶念春能算計算機網路。但現在為了更明確地區別於後來發展的多個計算機互連的計算機網路,專稱為面向終端的計算機網路。隨著連接的終端數目的增多,為了使承擔數據處理的中心計算機減輕負載,在通信線路和中心計算機之間設置了一個前端處理機FEP(FrontEndProcessor)或通信控制器CCU(CommunicationControlUnit),專門負責與終端之間的通信控制,出現了數據處理和通信控制分工,從而更好地發揮中心計算機的數據處理能力。另外,在終端較集中的地區,設置集中器和多路復用器,它首先通過低速線路將附近群集的終端連至集中器或復用器,然後通過高速通信線路、數據機與遠程中心計算機的前端機相連,構成如圖4-14所示的遠程聯機系統,提高了通信線路利用率,節約了遠程通信線路的投資。\x0d\x0a\x0d\x0a圖4-14遠程聯機系統\x0d\x0a\x0d\x0a20世紀60年代中期開始,出現、發展了若干個計算機互連的系統,開創了「計算機——計算機」通信的時代,並呈現出多處理中心的特點。以ARPA網為代表,標志著我們目前常稱的計算機網路的興起。20世紀60年代後期,由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ARPA(目前稱為DARPA——)提供經費,聯合計算機公司和大學共同研製而發展起來的,主要目標是藉助於通信系統,使網內各計算機系統間能夠相互共享資源,最終導致一個實驗性的4個節點網路開始運行並投入使用。目前ARPA網仍在繼續運行之中,已經擴展到連接數百台計算機,地理上不僅跨越美國本土,而且通過衛星鏈路連接夏威夷和歐洲的節點。ARPA網是一個成功的系統,它在概念、結構和網路設計方面都為後繼的計算機網路打下了基礎。\x0d\x0a\x0d\x0a二、計算機網路的組成\x0d\x0a\x0d\x0a計算機網路可分為兩種子網:資源子網和通信子網。如圖4-15所示。\x0d\x0a\x0d\x0a圖4-15計算機網路的構成\x0d\x0a\x0d\x0a(一)資源子網\x0d\x0a\x0d\x0a資源子網提供訪問的能力,資源子網由主計算機、終端控制器、終端和計算機所能提供共享的軟體資源和數據源(如資料庫和應用程序)構成。主計算機通過一條高速多路復用線或一條通信鏈路連接到通信子網的結點上。\x0d\x0a\x0d\x0a終端用戶通常是通過終端控制器訪問網路的。終端控制器能對一組終端提供幾種控制,因而減少了終端的功能和成本。\x0d\x0a\x0d\x0a(二)通信子網\x0d\x0a\x0d\x0a通信子網是由用作信息交換的結點計算機NC和通信線路組成的獨立的數據通信系統,它承擔全網的數據傳輸、轉接、加工和變換等通信處理工作。\x0d\x0a\x0d\x0a網路結點提供雙重作用:一方面作資源子網的介面,同時也可作為對其他網高凱絡結點的存儲轉發結點。作為網路介面結點,介面功能是按指定用戶的特定要求而編制的。由於存儲轉發結點提供了交換功能,故報文可在網路中傳送到目的結點。它同時又與網路的其餘部分合作,以避免擁塞並提供網路資源的有效利用。\x0d\x0a參考資料:我也不知道我是從那裡看的
㈢ 計算機網路技術畢業論文範文
在全球信息化的時代里,計算機 網路技術 不可或缺的成為其發展的主力軍,為人類生活水平的提高、科技的發展以及社會信息化的發展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計算機網路技術 畢業 論文 範文 ,供大家參考。
計算機網路技術畢業論文範文篇一《 計算機網路技術的應用及發展思路 》
【摘要】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計算機網路技術得到廣泛應用,為了讓計算機網路技術更好服務於人類,需要對計算機網路技術進行深入的研究,同時對其發展進行科學預測。為此,本文通過分析計算機網路技術的應用,同時闡述計算機網路技術的發展,為應用計算機網路技術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網路技術;計算機;應用與發展
在信息化時代,計算機網路得到大范圍的普及與推廣性使用,進一步推動社會的發展。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計算機的應用朝著縱深方向發展,而計算機網路作為計算機行業的一部分,其網路介面被集成到計算機主板上,同時 操作系統 也融合了網路功能。為了讓計算機網路技術更好服務於人類,需要深入研究計算機網路技術的應用,同時對其發展進行科學預測,為應用奠定基礎。
1計算機網路技術的應用
1.1區域網
區域網簡稱LAN網路,這種網路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其特點主要表現為投資少、效率高,並且見效速度快。當前,這種網路在國內外得到廣泛的應用。在區域網中,應用最為廣泛的產品分別為:乙太網(Ethernet)、令牌環網(Token-Ring)、光纖分布式數據介面關(FDDI)。
1.1.1乙太網(Ethernet)
在區域網中,乙太網是一種低層的網路協議,通常在OSI模型的物理層和數據鏈路層進行操作。隨著區域網的不斷發展,乙太網(Ethernet)依然處於核心位置,主要包含雙絞線的10BASE-T組網結構、細同軸電纜的10BASE2組網結構、粗同軸電纜的10BASE5組網結構三種主要的乙太網結構。對於雙絞線的10BASE-T組網結構來說,其優勢為布局靈活,可靠性高,擴展、管理等非常方便,這種結構在九十年得到廣泛應用。但是,隨著消費者需求層次的不斷提高,已經出現傳輸速率為100Mps的100BASE-TFASTEthernet組網結構。
1.1.2令牌環網(Token-Ring)
令牌環網(Token-Ring)在適應性、實時性方面表現優越,其特徵主要表現為令牌傳輸媒體訪問控制方式、優先訪問權控制機制,以及能夠為網路用戶提供更高層次的網路系統。令牌環網(Token-Ring)在20世紀90年代應用較為廣泛。
1.1.3光纖分布式數據介面(FDDI)
光纖分布式數據介面(FDDI)也稱城域網,通常情況下,這種網路藉助光纖分布式數據介面、網卡連接個人計算機,其基本結構屬於雙環網路環境,在工作過程中,通過分組交換、令牌方式共享光纖帶寬,其傳輸速率為100Mps,傳輸距離為100km,這種網路出現在20世紀80年代,到了90年代初進入應用高發期。
1.2國際互聯網(Internet)
國際互聯網(Internet)作為一種國際計算機網路,在世界范圍內應用最為廣泛。藉助國際互聯網(Internet),用戶可以實現遠程登記、傳輸文件,以及電子郵件交流等功能,同時為人們提供了多種信息查詢工具,豐富了網路用戶訪問信息的 渠道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用戶的訪問速度。從應用群體來看,在全球范圍內,人們對Internet的優越性給予了高度的認可。
1.3ATM網路
ATM網路作為一種信息格式,也被稱為非同步傳輸模式,這種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區域網與廣域網之間的連接。通常情況下,這種網路藉助專門的轉換器和ATM網卡對高速網路中的數據進行交換、傳遞處理,以及對數據進行傳輸(遠程、近程)。從當前的計算機網路技術發展來看,ATM網路已經趨於成熟,其應用范圍在全球不斷擴大。
1.4 無線網路
與有線網路相比,無線網路技術的優勢更加突出。對於無線網路來說,其類型主要包括無線區域網、個人通信無線網路、家用無線網路三類。從應用范圍來說,無線網路技術有著非常廣闊的發展前景,例如,在無線通信技術中,射頻技術雖然受到國家特定頻率的限制,但是可以貫穿地板、牆壁等固體建築物。而對於紅外技術來說,雖然不受國家頻率的制約,並且傳輸速度快,抗干擾性強,同時生產成本低,但是由於不能貫穿地板、牆壁等建築物,在這種情況下,進一步制約了其應用范圍。但是,對於無線網路來說,由於兼具射頻技術、紅外技術的優勢,所以在軍事、醫療等行業得到廣泛應用。
2計算機網路技術的發展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計算機網路技術實現了跨越式發展,並且出現新的形式,主要表現為:
2.1微型化
隨著計算機功能的不斷完善,以及運算速度的不斷提升,大規模、超大規模集成電路成為一種趨勢。從微處理器晶元的更新速度、價格來說,計算機晶元的集成度周期一般為18個月,在這一周期內其價格降低一半。但是,隨著計算機晶元集成度的提高,計算機的功能將會越來越強大,在這種情況下,將會進一步推進計算機微型化的進程和普及率。
2.2網路化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計算機網路是計算機技術與通信技術相結合的產物。隨著網路技術的發展,計算機網路在政產學研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並且有關計算機網路的概念逐漸被越來越多的人所了解。對於不同地域、功能獨立的計算機來說,通過計算機網路實現了互聯,同時在軟體的支持下,進一步實現了資源共享、信息交換和協同工作等功能。當前,憑借計算機網路的發展水平,可以對一個國家的現代化程度進行衡量,可見計算機網路在社會經濟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2.3無線感測器
在當代網路技術中,無線感測器是一項重要的科研成果。在設計無線感測器的過程中,一般按照模塊化、低消耗的模式進行設計。對於整個感測器來說,其電流消耗是非常低。無線感測器的工作原理是藉助壓電原理收集結構產生的微弱振動能量,同時將其轉化為電能,為感測器工作提供電能。在設計無線感測器時,為了有效降低能耗,一般選擇低能耗的產品,並且感測器在不採集數據信息的情況下,會自動關閉電源,此時整個裝置處於睡眠狀態。
2.4智能化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智能化成為計算機網路技術發展的主流。通過智能化在一定程度上讓計算機對人類的學習、感知、理解等能力進行模擬,通過技術的手段,讓計算機具備理解語言、聲音的能力,同時具備聽、說、思考的能力,從根本上實現人機對話。另外,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計算機網路技術呈現出一些新的趨勢,例如:
2.4.1IP協議發展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一方面豐富了IP協議的業務內容,另一方面增加其復雜程度,在這種情況下,需要高度關注IP協議的安全性、資源性,同時需要採取相應的 措施 進行改進和完善,為IP協議發展奠定基礎。
2.4.2出現分布式網路管理
在計算機網路技術中,藉助分布式網路管理一方面有利於交換信息資源,實現資源的共享,另一方面可以推動網路技術的發展,進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計算機網路的管理水平。
2.4.3發展三網合一技術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計算機、電信、有線電視網路出現相互融合的趨勢,三者通過相互融合,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三者不斷改進,從根本上實現三網融合的高效性。
3結論
綜上所述,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計算機網路作為通信技術與計算機技術相互結合的產物,這種產物對全球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在信息化時代,計算機網路技術已經有了質的發展,不僅實現了社會的信息化,更重要的是藉助計算機網路技術可以存儲數據信息,同時可以共享資源,進一步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季澤洋.計算機網路技術在企業信息化過程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商貿,2014(01).
[2]范偉.淺論新時期計算機軟體開發技術的應用及發展趨勢[J].計算機光碟軟體與應用,2014(13).
[3]付鵬.淺析計算機網路技術在消防信息化工作中的應用及存在問題和對策[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1(27).
[4]祝莉妮.計算機網路技術及在實踐中的具體應用[J].數字技術與應用,2014(06).
計算機網路技術畢業論文範文篇二《 計算機網路技術的發展與應用 》
計算機網路技術誕生於計算機技術與通信技術的出現與融合之時,是這個信息化時代的重要標志之一。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飛速發展,我國的計算機網路技術也取得了非常令人稱贊的發展成就。其在社會各個領域的應用不僅激發了國民經濟的增長,同時也深層次的改變了我們的社會生活,從很大程度上講計算機網路技術標志著一個國家和一個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也是經濟發展的主要助推器之一,因此在信息化時代之中著力的發展計算機網路技術有著極為深遠的意義。
1計算機網路技術的發展歷程分析
就全球范圍而言,計算機網路技術最早誕生於20世紀的50年代的美國軍事領域,由於立體式作戰的需要,美國國防系統嘗試著將地面防空系統中遠程雷達和測量控制設備,通過一定的方式實現有效的連接,而這種連接方式最終選擇了通信線路,這個實踐的成功標志著網路技術正式進入到了人們的視野之中,通過通信線路的連接,雷達系統和測量設備控制系統有機的連接起來,地對空的防禦效率得到了大大的提升,自此以後計算機網路技術正式登上了歷史的舞台。在其後的幾年發展之中,計算機網路技術由軍事領域開始向社會民用領域發展。60年代之初,在美國航空公司的訂票系統中實現了當時美國全境的超過兩千台的計算機與票務系統中的一台中央計算機的網路連接,這極大的提升了航空系統的票務管理效率。進入到70年代以後,隨著微型計算機的出現以及微處理技術的誕生和運用,美國社會開始出現了對於計算機短距離通信的要求,現在廣為人們熟知的區域網(LAN)正是誕生於這個背景之下。在此之後美國的IBM公司和DEC公司分別推出了SNA系統網路結構(SystemNetworkArchitecture)和DNA數字網路體系結構(DigitalNetworkArchitecture),自此計算機網路技術正式進入到了系統結構標准化時代。在此後的發展之中,計算機網路技術一直被認為是社會經濟發展的生力軍,對於計算機網路技術的研究和開發也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自20世紀90年代中計算機網路技術進入到我國之後,我國的國民經濟發展進入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速發展階段,各行各業的發展都突破了傳統模式下的瓶頸階段,為21世紀首個十年的輝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計算機網路技術概述
計算機網路技術可以根據其網路拓撲結構以及連接范圍分成若干種不同的類型,所謂按照拓撲結構分,指的是根據網路之中各個節點之間連接方式和 方法 的不同,計算機網路可分為樹形、匯流排型、環形、星形以及復合型等五種基本類型,而按照連接范圍分大致可以分為廣域網也可以叫做遠程網即WAN(WideAreaNetwork)、城域網即MAN(MetroplitanAreaNetwork)和區域網即LAN(LocalAreaNetwork)三種范圍形式。而在網路操作系統方面經過半個世紀以來的發展,目前計算機操作系統主要有以下三種。
1)UNIX操作系統。UNIX網路操作系統可用於超大型計算機、超小型計算機一級RISC計算機,其特點是具有多用戶多任務性、可移植性以及相互操作性。
2)NOVELL系統。NOVELL系統是目前區域網市場中占據主導地位的操作系統,其是在汲取了UNIX操作系統多任務以及多用戶特點的基礎之上發展而來,是一種開放的網路體系結構,也是一種連通性很強的系統結構。在其主要使用的Netware中採用了高效的系統容錯技術,這使得該操作系統的接受程度更高,這也是該系統能夠成為當今世界主導操作系統的主要原因之一。
3)Micosoft系統。Micosoft操作系統是目前市場上LAN網路市場和NOVELL公司最為強大的競爭對手,其最具代表性的操作系統就是WindowsNT,是一種典型性的32位現代化、模塊化的平台系統,完全具備小型網路操作系統所具有的全部功能。
3計算機網路技術的應用
3.1LAN網路的應用
LAN網路是目前我國使用的最為廣泛的一種網路技術形式之一,其具有投資較小,見效較快的特點,是網路技術發展的先驅力量。目前在我國主要使用的LAN技術有Ethernet(乙太網)、Token-Ring(令牌環網)和FDDI(光纖分布式數據介面)。
3.2Internet
Internet是一種國際互聯形式的網路結構,是我國乃至全世界使用最為廣泛的跨國計算機網路。該系統能夠為用戶提供諸如FileTransferProtocol(文件傳輸)、ElectronicMail(電子郵件)以及Telnet(遠程登錄)等服務。除了這些服務之外,Internet還為我們提供了許多便捷的查詢服務,用戶可以通過WWW、Gppher等方式訪問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由於Internet的這種高效互聯性,世界各國之間的聯系緊密異常,全世界范圍的商業和科技發展也成為了現實。
3.3無線網路
無線網路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一項計算機網路技術,也是當前市場前景最為廣闊的網路技術。目前國內市場上的無線網路產品主要為無線LAN、個人通信以及家庭用無線網路三種。在技術形式上目前主要的應用是射頻無線網路技術和紅外傳輸網路技術,其中紅外技術成本較低,傳輸速度也更快,避免了國家頻率對於普通頻率的干擾,但是紅外傳輸技術具有很大的技術缺陷,那就是在穿透牆壁、地板等建築隔斷時的能力較低,這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紅外傳輸技術的使用。而射頻傳輸技術有效的彌補了紅外傳輸技術的不足之處,但是其往往受到國家特殊頻率的干擾和限制。目前我國無線網路技術已經廣泛的運用到了醫療、軍事以及製造等領域,為公眾的生活提供了極大的方便,在實現了無線網路與Internet的結合之後,無線網路技術更是實現了質的飛躍。
4計算機網路技術的發展方向展望
信息化的時代中,網路信息技術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網路通信技術和多媒體通信技術也呈現著日新月異的發展態勢,並且隨著互聯網終端設備智能化的提高,高速乙太網以及無線網路標准將會不斷的得到發展和進步,並且互聯網路的結構也將會更加的合理和科學,傳輸效率也會不斷的提升。
5結論
計算機網路技術在社會生活之中和經濟發展之中所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計算機網路技術的誕生和廣泛應用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和信息的溝通,也使得整個社會的效率變得更高,信息的傳播速度更快。區域網、國際互聯網的使用更是使得國家化的進程不斷加劇,各國之間的交流正在不斷的加深,彼此之間在科技、 文化 等方面互通有無,這毫無疑問對於任何一個國家的社會和經濟的發展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們應該不斷的加強對於計算機網路技術的應用,確保計算機網路技術能夠始終保持較高的發展速度,為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提供一個較為充分的物質基礎。
計算機網路技術畢業論文範文篇三《 計算機網路技術應用研究 》
計算機網路技術是通訊和計算機技術的有機結合,隨著二者的快速發展,計算機網路技術也得到了快速的更新和廣泛的應用,並且在 教育 、商業和軍事等領域的發展過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也逐漸成為了推動社會發展的關鍵動力。加強計算機網路技術的應用,對促進社會信息化發展,提升經濟效益,實現資源共享等各個方面都有著重要意義。因此,計算機網路技術的應用研究是至關重要的。
1計算機網路技術概況
計算機網路技術是在結合了通訊和計算機技術的基礎上產生的一種技術。其能利用電纜、光纖和通訊衛星等將分散的、獨立的計算機連接起來。計算機網路技術具有諸多優點,其將通訊和計算機的優勢有機結合,從而使運算和存儲更加快速、便捷,使傳送和管理也更加的快捷、高效。計算機網路技術作為一種當前較為先進的技術,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不僅提高了工作質量和效率,也促進了社會經濟、科技的穩定發展[1]。計算機網路技術的功能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共享功能。計算機網路技術的應用能夠實現數據、信息、軟體和硬體資源等方面的共享,計算機硬體、軟體和資料庫為資源共享的主要方面。
(2)協同功能。計算機網路技術的主要功能就是通過科學合理的協調,從而確保各個計算機之間的工作能夠更加穩定、可靠。計算機網路技術的協同工作主要是指計算機或用戶之間的協同工作。比如,當網路中某一台計算機的負擔過重,無法完成,這時就可以將其工作任務分擔給另一台比較空閑的電腦來完成,這樣不僅能延長計算機的使用壽命,也有助於促進計算機網路可用性的不斷提升,同時也能促進工作質量和效率得到顯著提高。
(3)通信功能。主要體現在數據通信方面。應用計算機網路技術有效實現了計算機之間、用戶之間,以及計算機與用戶之間的通信,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局限,也為人們的日常工作生活提供了極大的便捷[2]。
2計算機網路技術的應用原則
(1)從簡選擇。隨著計算機網路技術的快速發展,計算機應用設備也隨之在不斷更新換代。軟體和硬體技術是計算機網路設備與技術的主要組成部分,所以,隨著軟體和硬體的不斷更新和開發,相應的計算機應用設備也必須進行快速的更新換代。因此,我們日常工作生活中在選擇計算機和應用技術時應遵循從簡原則,選擇的設備和應用技術應經得起產品市場與實踐檢驗。
(2)規范使用。計算機網路技術是由多部分組成的一種較為復雜的技術,在使用過程中一個細小的問題都有可能造成計算機網路無法正常使用,甚至會導致其癱瘓,對日常工作生活造成嚴重影響。因此,日常生活工作中使用計算機網路技術時,應嚴格按照使用規范進行操作么,從而確保其系統的正常運行,以及相應工作的順利進行[3]。
(3)細微維護。對計算機網路的定期維護與保養也是確保計算機正常運行的關鍵環節。相關技術人員在開展計算機維護前,首先要對其整個設計思路有進行全面的了解和掌握,並針對其經常或是可能出現的問題,制定出相應的應對措施,從而在維護過程中能夠及時的發現和解決其潛在問題,確保計算機網路系統的安全、正常運行。
3計算機網路技術的應用分析
3.1在信息系統中的應用
從目前的信息系統發展現狀來看,計算機網路技術的應用對其產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在信息系統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為信息系統的建立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計算機網路技術具有的諸多優勢,能夠在信息系統構建發展過程中提供最基本的技術支持。主要體現在,其不僅能夠為信息系統提供新的傳輸協議,從而促進信息系統傳輸效率的不斷提升;也能夠為信息系統提供資料庫技術方面的支持,從而促進信息系統相關數據的存儲更加便捷,符合實際存儲要求。另外,計算機網路技術也在其傳輸技術方面提供了一定的技術支持,使其傳輸的有效性得到了顯著的提升。
(2)有助於提升信息系統的建設質量。面對新信息系統的建設目標和具體要求,在信息系統建設過程中,應用計算機網路技術,使信息系統的建設質量得到了顯著的提升,主要表現在,信息存儲、傳輸性能等方面的提高。這不僅使信息系統實現了預期的建設目的,也通過計算機網路技術的應用,使信息系統的建設質量得到了一定的保障[4]。
(3)為信息系統的發展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計算機網路技術在信息系統中的應用,不僅使信息系統的性能在整體上得到了顯著的提升與發展,也使信息系統的整體建設質量得到了一定的保障。由於信息系統得到了計算機網路技術的有力支持,因此,隨著計算機網路技術的更新和發展,也為信息系統帶來了一定的發展機遇,並且在信息系統發展過程中發揮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3.2在教育科研中的應用
通過分析當前計算機網路技術現狀來看,教育科研已經逐漸成為了其應用的關鍵領域,通過利用計算機網路技術,能夠為教育科研提供更加先進的技術手段,從而使教育科研的整體質量和水平獲得顯著提升。其在教育科研領域的應用主要體在以下方面:
(1)有助於促進遠程教育網路的構建。隨著教育的不斷改革和發展,為了進一步拓寬教育范圍,從整體上提高教育質量和效率,運用了計算機網路技術來構建遠程教育網路,這樣不僅豐富了教育手段,創新出更多科學新穎的 教學方法 ,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教育有效性的提高。通過遠程教育體系的發展和實踐應用上來看,遠程教育體系已經逐漸成為了未來教育發展的主要形式。因此計算機網路技術在遠程教育網路構建中應用的重要作用是不容忽視的[5]。
(2)為教育科研提供了虛擬分析技術支持。從當前的教育和科研實際發展狀況來看,在科研和教育研究過程中,必須要對相關數據進行詳細的分析,如果僅靠傳統分析技術很難實現預期的研究目的,而應用計算機網路技術中的虛擬分析技術,能夠使數據分析效果得到顯著提升。可見,虛擬分析技術的應用對於科研和教育研究發展有著重要意義[6]。
(3)為教育科研提供了計算機輔助技術。從目前的教育科研發展來看,計算機輔助設計和輔助教學技術都在實際應用中獲得了顯著的應用效果,可見,計算機網路技術已經逐漸成為了教育科研發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輔助手段,為教育科研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促進教育科研質量和整體效果的不斷提升。因此,我們應該正確認識計算機網路技術在教育科研發展中的積極作用,並將其科學合理的應用其中,從而促進教育科研的快速發展。
3.3在公共服務體系中的應用
在當前社會公共服務體系不斷發展和完善過程中,計算機網路技術的應用,對提升公共服務體系的管理質量和效率有著重要作用。在傳統公共服務體系運行中,大部分的服務內容都是依靠人工操作來完成的,同時也由於服務人員的專業素養和操作水平都有待提高,從而使得服務質量和水平也一直難以獲得顯著的提高。而計算機網路技術的應用,使公共服務體系獲得了更加先進的技術支持,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公共服務管理模式的創新。計算機網路技術在公共服務體系中的靈活應用,使其不在依賴於人工操作來實現公共服務,其網路化服務模式已經成為了整個公共服務管理領域的重要發展趨勢。隨著計算機網路技術的不斷發展,也為公共服務體系提供了更加先進的管理模式和手段,從而使得公共服務體系效果得到一定提升,促進公共服務管理體系的全面發展。
(2)有助於促進公共服務體系管理質量的提高。從當前的公共服務體系發展來看,計算機網路技術的應用,使公共體系的整體服務質量和效率得到了較為明顯的提高。當前公共服務體系,在辦公管理系統上已經逐步形成了網路話的管理模式,在信息調用、服務咨詢等方面也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更好的滿足了公共服務體系各個階段發展的實際需要。因此,計算機網路技術的應用,對促進公共服務管理質量和效率的提高有著重要作用。
(3)有助於促進公共服務體系的全面發展。從當前公共服務體系的實際發展需求方面來看,應用計算機網路技術,為公共服務體系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使其在不斷更新和完善過程中能夠獲得更加先進的技術手段。比如,從其提供的管理手段來講,計算機網路技術不僅為公共體系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也為其賦予了較強的技術特性,使公共服務體系得到了更加科學全面的發展。
4結語
計算機網路技術的廣泛應用,對推動我國現代化社會的發展有著重要作用。計算機網路技術不僅能夠突破時間和空間的局限性,也加深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交流。而其在為人們的生產生活提供便捷的同時,也迎來了新一輪的發展挑戰。因此,人們應該准確把握計算機網路技術帶來的發展機遇,將其廣泛的應用到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運用計算機網路技術來推動我國經濟、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發展,同時也促進計算機網路技術得到更加全面的發展。
有關計算機網路技術畢業論文範文推薦:
1. 計算機網路專業論文範文參考
2. 網站設計畢業論文範文
3. 關於網路工程畢業論文範文
4. 計算機網路技術專業畢業論文
5. 計算機網路畢業論文 大專範文參考
6. 計算機網路畢業論文 大專範文
7. 關於計算機畢業論文範文大全
8. 計算機網路安全畢業論文範文
9. 計算機畢業論文範文大全
㈣ 計算機網路的發展
一、計算機網路的發展
事實上計算機網路是二十世紀60年代起源於美國,原本用於軍事通訊,後逐漸進入民用,經過短短40年不斷的發展和完善,現已廣泛應用於各個領域,並正以高速向前邁進。20年前,在我國很少有人接觸過網路。現在,計算機通信網路以及Internet已成為我們社會結構的一個基本組成部分。網路被應用於工商業的各個方面,包括電子銀行、電子商務、現代化的企業管理、信息服務業等都以計算機網路系統為基礎。從學校遠程教育到政府日常辦公乃至現在的電子社區,很多方面都離不開網路技術。可以不誇張地說,網路在當今世界無處不在。
隨著計算機網路技術的蓬勃發展,計算機網路的發展大致可劃分為4個階段。
第一階段:誕生階段
20世紀60年代中期之前的第一代計算機網路是以單個計算機為中心的遠程聯機系統。典型應用是由一台計算機和全美范圍內2 000多個終端組成的飛機定票系統。終端是一台計算機的外部設備包括顯示器和鍵盤,無CPU和內存。隨著遠程終端的增多,在主
機前增加了前端機(FEP)。當時,人們把計算機網路定義為「以傳輸信息為目的而連接起來,實現遠程信息處理或進一步達到資源共享的系統」,但這樣的通信系統已具備了網路的雛形。
第二階段:形成階段
20世紀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的第二代計算機網路是以多個主機通過通信線路互聯起來,為用戶提供服務,興起於60年代後期,典型代表是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協助開發的ARPANET。主機之間不是直接用線路相連,而是由介面報文處理機(IMP)轉接後互聯的。IMP和它們之間互聯的通信線路一起負責
主機間的通信任務,構成了通信子網。通信子網互聯的主機負責運行程序,提供資源共享,組成了資源子網。這個時期,網路概念為「以能夠相互共享資源為目的互聯起來的具有獨立功能的計算機之集合體」,形成了計算機網路的基本概念。
第三階段:互聯互通階段
20世紀70年代末至90年代的第三代計算機網路是具有統一的網路體系結構並遵循國際標準的開放式和標准化的網路。ARPANET興起後,計算機網路發展迅猛,各大計算機公司相繼推出自己的網路體系結構及實現這些結構的軟硬體產品。由於沒有統一的標准,不同廠商的產品之間互聯很困難,人們迫切需要一種開放性的標准化實用網路環境,這樣應運而生了兩種國際通用的最重要的體系結構,即TCP/IP體系結構和國際標准化組織的OSI體系結構。
第四階段:高速網路技術階段
20世紀90年代末至今的第四代計算機網路,由於區域網技術發展成熟,出現光纖及高速網路技術,多媒體網路,智能網路,整個網路就像一個對用戶透明的大的計算機系統,發展為以Internet為代表的互聯網。
㈤ 求一篇3000字的關於計算機網路的論文,起末考試要用!拜託了!
【摘要】:當現代社會逐漸變為具有高度的相互依賴的巨大網路時,我們所生活的世界無法不變成一個被計算機網路緊密聯結起來的世界。計算機網路從技術角度來說,是作為一種布局,將經有關聯但相距遙遠的事物通過通信線路連接起來,但是對網路的思考決不是傳統的二維平面思維甚至三維的球面思維所能達到的。因此,計算機網路的可靠性便成為一項關鍵的技術指標。本文在介紹了網路可靠性的概況後,詳細闡述了計算機網路可靠性優化的技術分析。
【關鍵詞】:計算機網路;可靠性;實施;關於計算機網路論文
在信息時代,網路的生命在於其安全性和可靠性。計算機網路最重要的方面是它向用戶所提供的信息服務及其所擁有的信息資源,網路連接在給用戶帶來方便的同時,也給網路入侵者帶來了方便。因此,未來的計算機網路應該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可以抵禦高智商的網路入侵者,使用戶更加可靠、更加方便地擁有大量各式各樣的個性化客戶服務。
一、計算機可靠性模型研究
計算機網路可靠性作為一門系統工程科學,經過5 0多年的發展,己經形成了較為完整和健全的體系。我們對計算機網路可靠性定義為:計算機網路在規定的條件下,規定的時間內,網路保持連通和滿足通信要求的能力,稱之為計算機網路可靠性。它反映了計算機網路拓撲結構支持計算機網路正常運行的能力。
計算機網路可靠性問題可以模型化為圖的可靠性問題。計算機網路模型採用概率圖G(V,E)來表示,其中結點集合v表示計算機網路的用戶終端,主機或伺服器等,邊集合E表示計算機網路的鏈路。計算機網路模型的概率圖,是對圖的各邊以及結點的正常運行狀態賦予一定的概率值以後所得到的圖。圖的可靠性問題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分析問題,即計算一個給定圖的可靠度;二是設計問題,即在給定所有元素後,設計具有最大可靠度的圖。圖的可靠度不方便求解時,可先求其失效度(可靠度+失效度=1),然後再求其可靠度。圖的結點和鏈路失效模型可分為鏈路失效模型、結點失效模型、結點和鏈路混合失效模型等三種類型,其中「結點和鏈路混合失效模型」最為常用。
二、計算機網路可靠性的設計原則
在計算機網路設計和建設的工程實踐中,科研人員總結了不少具體的設計經驗和原則,對計算機網路可靠性的優化設計起到了較好的規范和指導作用。在構建計算機網路時應遵循以下幾點原則:
遵循國際標准,採用開放式的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從而能支持異構系統和異種設備的有效互連,具有較強的擴展與升級能力。
先進性與成熟性、實用性、通用性相結合,選擇先進而成熟的計算機網路技術,選擇實用和通用的計算機網路拓撲結構。計算機網路要具有較強的互聯能力,能夠支持多種通信協議。計算機網路的安全性、可靠性要高,具有較強的冗餘能力和容錯能力。計算機網路的可管理性要強,應選擇先進的網路管理軟體和支持SNMP及CMIP的網路設備。應選擇較好的計算機網路鏈路的介質,保證主幹網具有足夠的帶寬,使整個網路具有較快的響應速度。充分利用現有的計算機網路資源,合理地調配現有的硬體設施、網路布線、已經成熟的網路操作系統軟體和網路應用軟體。計算機網路可靠性設計的性價比應盡可能高。
三、計算機網路可靠性主要優化設計方法分析
提高計算機網路相關部件的可靠性與附加相應的冗餘部件是改善計算機網路可靠性的兩條主要途徑。在滿足計算機網路預期功能的前提下,採用冗餘技術(增大備用鏈路條數)一方面可以提高計算機網路的局域片斷的可靠性;另一方面也提高了計算機網路的建設成本。由於每條計算機網路鏈路均有可靠性和成本,故計算機網路中的鏈路的數目越少,相應地,計算機網路的可靠性就越高。下面我們從以下幾方面來加以論述:
(一)計算機網路的容錯性設計策略
計算機網路容錯性設計的一般指導原則為:並行主幹,雙網路中心。計算機網路容錯性設計的具體設計方案的原則,可以參照以下幾點:
採用並行計算機網路以及冗餘計算機網路中心的方法,將每個用戶終端和伺服器同時連到兩個計算機網路中心上。數據鏈路、路由器在廣域網范圍內的互聯。計算機網路中的邊界網路至網路中心採用多數據鏈路、多路由的連接方式,這樣可以保證任一數據鏈路的故障並不影響局部網路用戶的正常使用。
計算機網路設計時,應採用具有模塊化結構、熱插熱撥功能的網路設備。這不僅可以擁有靈活的組網方式,而且在不切斷電源的情況下能及時更換故障模塊,以提高計算機網路系統長時間連續工作的能力,從而可以大大提高整個計算機網路系統的容錯能力。
網路伺服器應採用新技術,如採用雙機熱備份、雙機鏡像和容錯存儲等技術來增強伺服器的容錯性、可靠性。
在進行網路管理軟體容錯設計時,應採用多處理器和特別設計的具有容錯功能的網路操作系統來實現,提供以檢查點為基本的故障恢復機能。
(二)計算機網路的雙網路冗餘設計策略
計算機網路的雙網路冗餘性設計是在單一計算機網路的基礎上再增加一種備用網路,形成雙網路結構,以計算機網路的冗餘來實現計算機網路的容錯。在計算機網路的雙網路結構中,各個網路結點之間通過雙網路相連。當某個結點需要向其它結點傳送消息時,能夠通過雙網路中的一個網路發送過去在正常情況下,雙網路可同時傳送數據,也可以採用主備用的方式來作為計算機網路系統的備份。當由於某些原因所造成一個網路斷開後,另一個計算機網路能夠迅速替代出錯網路的工作,這樣保證了數據的可靠傳輸,從而在計算機網路的物理硬體設施上保證了計算機網路整體的可靠性。
(三)採用多層網路結構體系
計算機網路的多層網路結構能夠最有效地利用網路第3層的業務功能,例如網路業務量的分段、負載分擔、故障恢復、減少因配置不當或故障設備引起的一般網路問題。另外,計算機網路的多層網路結構也能夠對網路的故障進行很好的隔離並可以支持所有常用的網路協議。計算機網路的多層模式讓計算機網路的移植變得更為簡單易行,因為它保留了基於路由器和集線器的網路定址方案,對以往的計算機網路有很好的兼容性。計算機網路的多層網路結構包含三個層次結構:
接入層:計算機網路的接入層是最終用戶被許可接入計算機網路的起點。接入層能夠通過過濾或訪問控制列表提供對用戶流量的進一步控制。在區域網絡環境中,接入層主要側重於通過低成本,高埠密度的設備提供服務功能,接入層的主要功能如下:為最終網路用戶提供計算機網路的接入埠;為計算機網路提供交換的帶寬;提供計算機網路的第二層服務,如基於介面或Mac地址的Vlan成員資格和數據流過濾。
分布層:計算機網路的分布層是計算機網路接入層和核心層之間的分界點。分布層也幫助定義和區分計算機網路的核心層。該分層提供了邊界定義,並在該處對潛在的費力的數據包操作進行預處理。在區域網環境中,分布層執行最多的功能有:V L A N的聚合;部門級或工作組在計算機網路中的接入;廣播域網或多點廣播域網在計算機網路中的聯網方式的確定;
(四)核心層
計算機核心層是計算機網路的主幹部分。核心層的主要功能是盡可能快速地交換數據。計算機網路的這個分層結構不應該被牽扯到費力的數據包操作或者任何減慢數據交換的處理。在劃分計算機網路邏輯功能時,應該避免在核心層中使用像訪問控制列表和數據包過濾這類的功能。對於計算機網路的層次結構而言,核心層主要負責以下的工作:提供交換區塊之間的連接;提供到其他區塊(如伺服器區塊)的訪問;盡可能快地交換數據幀或者數據包。
縱觀未來計算機網路的發展,人們對待網路的要求將越來越高。他們希望創造一個「點擊到一切」的世界,盡管這個簡單的想法讓它成為現實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是一旦認識到計算機網路美好的發展前景,憑借人類的智慧,我們有理由相信我們的世界將由此得到它前所未有的自由。
【參考文獻】:
[1]葉明鳳,計算機網路可靠性的研究,電腦開發與應用,2001
[2]張紅宇,計算機網路優化探討,嘉興學院學報,2006
[3]龔波,張文,楊紅霞,網路基礎,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3
㈥ 關於計算機網路的論文2000字
網路安全遭遇攻擊的手段及相應的對策
計算機網路就是利用通信設備和線路將地理位置分散、功能獨立的多個計算機互連起來,以功能完善的網路軟體(即網路通信協議、信息交換方式和網路操作系統等)實現網路中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系統。
關鍵詞:計算機網路,攻擊手段,對策
一 、計算機網路及安全的概念
計算機網路就是利用通信設備和線路將地理位置分散、功能獨立的多個計算機互連起來,以功能完善的網路軟體(即網路通信協議、信息交換方式和網路操作系統等)實現網路中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系統。論文參考網。
計算機網路安全主要是指網路系統的硬體、軟體、運行服務及其系統中的數據受到保護,不受偶然的或者惡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壞、更改、泄露,系統連續可靠正常地運行,網路服務不中斷。論文參考網。
二、計算機網路遭攻擊的手段
(1)利用網路系統漏洞進行攻擊
許多網路系統都存在著這樣那樣的漏洞,這些漏洞有可能是系統本身所有的,如Windows NT、UNIX等都有數量不等的漏洞,也有可能是由於網管的疏忽而造成的。黑客利用這些漏洞就能完成密碼探測、系統入侵等攻擊。
(2)通過電子郵件進行攻擊
電子郵件是互聯網上運用得十分廣泛的一種通訊方式。黑客就是使用一些郵件炸彈軟體或CGI程序向目的郵箱發送大量內容重復、無用的垃圾郵件,從而使目的郵箱被撐爆而無法使用。當垃圾郵件的發送流量特別大時,還有可能使得郵件系統造成正常的計算機網路反映緩慢,甚至癱瘓。
(3)解密攻擊
在計算機網路上使用密碼是最常見並且最重要的安全保護方法,用戶時時刻刻都需要輸入密碼進行身份校驗。而現在的密碼保護手段大都認「密碼」不認「人」,只要有密碼,系統就會認為你是經過授權的正常用戶,因此,取得密碼也是黑客進行攻擊的一種重要手法。取得密碼也還有好幾種方法,一種是對網路上的數據進行監聽。因為系統在進行密碼校驗時,用戶輸入的密碼需要從用戶端傳送到伺服器端,而黑客就能在兩端之間進行數據監聽。這種手法一般運用於區域網,一旦攻擊成功將會得到很大的操作權益。另一種解密方法就是使用窮舉法對已知用戶名的密碼進行暴力解密。這種解密軟體會嘗試所有可能字元所組成的密碼,但這項工作十分地費時,不過如果用戶的密碼設置得比較簡單,如「12345」、「ABC」等那麼只需一眨眼的功夫就可解密。
(4)後門軟體攻擊
後門軟體攻擊是互聯網上比較多的一種攻擊手法。Back Orifice2000、冰河等都是比較著名的特洛伊木馬,它們可以非法地取得用戶電腦的超級用戶級權利,可以對其進行完全的控制,除了可以進行文件操作外,同時也可以進行對方桌面抓圖、取得密碼等操作。這些後門軟體分為伺服器端和用戶端,當黑客准備攻擊時,會使用用戶端程序登陸已安裝好伺服器端程序的電腦,這些伺服器端程序都比較小,一般會隨附帶於某些軟體上。有可能當用戶下載了一個小游戲並運行時,後門軟體的伺服器端就安裝完成了,而且大部分後門軟體的重生能力比較強,給用戶進行清除造成一定的麻煩。
(5)拒絕服務攻擊
計算機網路上許多大網站都遭受過拒絕伺服器攻擊。雖然實施拒絕服務攻擊(DOS)的難度比較小,但是它的破壞力相當很大。它的具體手法就是向目標伺服器發送大量的數據包,幾乎佔取該伺服器所有的網路寬頻,從而使伺服器無法對正常的服務請求進行處理,進而導致網站響應速度變慢、網站無法進入甚至伺服器癱瘓。現在常見的蠕蟲病毒或與者其同類的病毒都可以對伺服器進行拒絕服務攻擊的進攻。論文參考網。這些病毒的繁殖能力極強,一般通過Microsoft的Outlook軟體向眾多郵箱發出帶有病毒的郵件,從而使郵件伺服器無法承擔如此龐大的數據處理量而癱瘓。
三 、計算機網路安全的對策
(1) 建立入網訪問功能模塊
入網訪問控制為網路提供了第一層訪問控制。它允許哪些用戶可以登錄到網路伺服器並獲取網路資源,控制准許用戶入網的時間和准許他們在哪台工作站入網。用戶的入網訪問控制可分為3個過程:用戶名的識別與驗證;用戶口令的識別與驗證;用戶帳號的檢查。在3個過程中如果其中一個不能成立,系統就視為非法用戶,則不能訪問該網路。計算機網路用戶的用戶名與口令進行驗證是防止非法訪問的第一道防線。計算機網路用戶注冊時首先輸入用戶名與口令,遠程伺服器將驗證所輸入的用戶名是否合法,如果驗證合法,才能進一步驗證口令,否則,用戶將被拒之門外。計算機網路管理員將對普通用戶的帳號使用、訪問網路時間、方式進行管理,還能控制用戶登錄入網的站點以及限制用戶入網的工作站數量。
(2)建立計算機網路的許可權控制模塊
計算機網路的許可權控制是針對網路非法操作所提出的一種安全保護措施。用戶和用戶組被賦予一定的許可權,許可權控制可以根據訪問許可權將用戶分為3種類型:特殊用戶(系統管理員);一般用戶(系統管理員根據他們的實際需要為他們分配操作許可權);審計用戶(負責計算機網路的安全控制與資源使用情況的審計)。
(3)建立屬性安全服務控制模塊
屬性安全控制可以將給定的屬性與網路伺服器的文件、目錄和網路設備聯系起來。屬性安全控制在許可權安全的基礎上提供更進一步的安全性。計算機網路屬性控制可以控制以下幾個方面的許可權:向某個文件寫數據、拷貝一個文件、刪除目錄或文件的查看、執行、隱含、共享及系統屬性等,還可以保護重要的目錄和文件,防止用戶對目錄和文件的誤刪除、執行修改、顯示等。
(4)建立計算機網路伺服器安全設置模塊
計算機網路伺服器的安全控制包括設置口令鎖定伺服器控制台;設置伺服器登錄時間限制、非法訪問者檢測和關閉的時間間隔;安裝非法防問設備等。其中安裝非法防問裝置最有效的設施是安裝防火牆。防火牆是一個用以阻止網路中非法用戶訪問某個網路的屏障,也是控制進、出兩個方向通信的門檻。目前的防火牆有3種類型:一是雙重宿主主機體系結構的防火牆;二是被屏蔽主機體系結構的防火牆;三是被屏蔽主機體系結構的防火牆。流行的軟體有:金山毒霸、KV3000+、瑞星、KILL等。
(5)建立檔案信息加密制度
保密性是計算機網路安全的一個重要方面,主要是利用密碼信息對加密數據進行處理,防止數據非法泄漏。利用計算機進行數據處理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但在保密信息的收集、處理、使用、傳輸同時,也增加了泄密的可能性。因此對要傳輸的信息和存儲在各種介質上的數據按密級進行加密是行之有效的保護措施之一。
(6)建立網路智能型日誌系統
日誌系統具有綜合性數據記錄功能和自動分類檢索能力。在該系統中,日誌將記錄自某用戶登錄時起,到其退出系統時止,這所執行的所有操作,包括登錄失敗操作,對資料庫的操作及系統功能的使用。日誌所記錄的內容有執行某操作的用戶保執行操作的機器IP地址、操作類型、操作對象及操作執行時間等,以備日後審計核查之用。
(7)建立完善的備份及恢復機制
為了防止存儲設備的異常損壞,可採用由熱插拔SCSI硬碟所組成的磁碟容錯陣列,以RAID5的方式進行系統的實時熱備份。同時,建立強大的資料庫觸發器和恢復重要數據的操作以及更新任務,確保在任何情況下使重要數據均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恢復。
三、結束語
由於計算機網路的開放性和通信協議的安全缺陷,以及在網路環境中數據信息存儲和對其訪問與處理的分布性特點,網上傳輸的數據信息很容易泄露和被破壞,網路受到的安全攻擊非常嚴重,因此建立有效的計算機網路安全防範體系就更為迫切。實際上,保障網路安全不但需要參考網路安全的各項標准以形成合理的評估准則,更重要的是必須明確網路安全的框架體系、安全防範的層次結構和系統設計的基本原則,分析透網路系統的各個不安全環節,找到計算機網路安全漏洞,做到有的放矢。
㈦ 計算機網路技術畢業論文 5000字
計算機論文
計算機網路在電子商務中的應用
摘要:隨著計算機網路技術的飛進發展,電子商務正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由於電子商務中的交易行為大多數都是在網上完成的, 因此電子商務的安全性是影響躉易雙方成敗的一個關鍵因素。本文從電子商務系統對計算機網路安全,商務交易安全性出發,介紹利用網路安全枝術解決安全問題的方法。
關鍵詞:計算機網路,電子商務安全技術
一. 引言
近幾年來.電子商務的發展十分迅速 電子商務可以降低成本.增加貿易機會,簡化貿易流通過程,提高生產力,改善物流和金流、商品流.信息流的環境與系統 雖然電子商務發展勢頭很強,但其貿易額所佔整個貿易額的比例仍然很低。影響其發展的首要因素是安全問題.網上的交易是一種非面對面交易,因此「交易安全「在電子商務的發展中十分重要。可以說.沒有安全就沒有電子商務。電子商務的安全從整體上可分為兩大部分.計算機網路安全和商務交易安全。計算機網路安全包括計算機網路設備安全、計算機網路系統安全、資料庫安全等。其特徵是針對計算機網路本身可能存在的安全問題,實施網路安全增強方案.以保證計算機網路自身的安全性為目標。商務安全則緊緊圍繞傳統商務在Interne'(上應用時產生的各種安全問題.在計算機網路安全的基礎上.如何保障電子商務過程的順利進行。即實現電子商務的保密性.完整性.可鑒別性.不可偽造性和不可依賴性。
二、電子商務網路的安全隱患
1竊取信息:由於未採用加密措施.數據信息在網路上以明文形式傳送.入侵者在數據包經過的網關或路由器上可以截獲傳送的信息。通過多次竊取和分析,可以找到信息的規律和格式,進而得到傳輸信息的內容.造成網上傳輸信息泄密
2.篡改信息:當入侵者掌握了信息的格式和規律後.通過各種技術手段和方法.將網路上傳送的信息數據在中途修改 然後再發向目的地。這種方法並不新鮮.在路由器或者網關上都可以做此類工作。
3假冒由於掌握了數據的格式,並可以篡改通過的信息,攻擊者可以冒充合法用戶發送假冒的信息或者主動獲取信息,而遠端用戶通常很難分辨。
4惡意破壞:由於攻擊者可以接入網路.則可能對網路中的信息進行修改.掌握網上的機要信息.甚至可以潛入網路內部.其後果是非常嚴重的。
三、電子商務交易中應用的網路安全技術
為了提高電子商務的安全性.可以採用多種網路安全技術和協議.這些技術和協議各自有一定的使用范圍,可以給電子商務交易活動提供不同程度的安全保障。
1.防火牆技術。防火牆是目前主要的網路安全設備。防火牆通常使用的安全控制手段主要有包過濾、狀態檢測、代理服務 由於它假設了網路的邊界和服務,對內部的非法訪問難以有效地控制。因此.最適合於相對獨立的與外部網路互連途徑有限、網路服務種類相對集中的單一網路(如常見的企業專用網) 防火牆的隔離技術決定了它在電子商務安全交易中的重要作用。目前.防火牆產品主要分為兩大類基於代理服務方式的和基於狀態檢測方式的。例如Check Poim Fi rewalI-1 4 0是基於Unix、WinNT平台上的軟體防火牆.屬狀態檢測型 Cisco PIX是硬體防火牆.也屬狀態檢測型。由於它採用了專用的操作系統.因此減少了黑客利用操作系統G)H攻擊的可能性:Raptor完全是基於代理技術的軟體防火牆 由於互聯網的開放性和復雜性.防火牆也有其固有的缺點(1)防火牆不能防範不經由防火牆的攻擊。例如.如果允許從受保護網內部不受限制地向外撥號.一些用戶可以形成與Interne'(的直接連接.從而繞過防火牆:造成一個潛在的後門攻擊渠道,所以應該保證內部網與外部網之間通道的唯一性。(2)防火牆不能防止感染了病毒的軟體或文件的傳輸.這只能在每台主機上裝反病毒的實時監控軟體。(3)防火牆不能防止數據驅動式攻擊。當有些表面看來無害的數據被郵寄或復制到Interne'(主機上並被執行而發起攻擊時.就會發生數據驅動攻擊.所以對於來歷不明的數據要先進行殺毒或者程序編碼辨證,以防止帶有後門程序。
2.數據加密技術。防火牆技術是一種被動的防衛技術.它難以對電子商務活動中不安全的因素進行有效的防衛。因此.要保障電子商務的交易安全.就應當用當代密碼技術來助陣。加密技術是電子商務中採取的主要安全措施, 貿易方可根據需要在信息交換的階段使用。目前.加密技術分為兩類.即對稱加密/對稱密鑰加密/專用密鑰加密和非對稱加密/公開密鑰加密。現在許多機構運用PKI(punickey nfrastructur)的縮寫.即 公開密鑰體系」)技術實施構建完整的加密/簽名體系.更有效地解決上述難題.在充分利用互聯網實現資源共享的前提下從真正意義上確保了網上交易與信息傳遞的安全。在PKI中.密鑰被分解為一對(即一把公開密鑰或加密密鑰和一把專用密鑰或解密密鑰)。這對密鑰中的任何一把都可作為公開密鑰(加密密鑰)通過非保密方式向他人公開.而另一把則作為專用密鑰{解密密鑰)加以保存。公開密鑰用於對機密�6�11生息的加密.專用密鑰則用於對加信息的解密。專用密鑰只能由生成密鑰對的貿易方掌握.公開密鑰可廣泛發布.但它只對應用於生成該密鑰的貿易方。貿易方利用該方案實現機密信息交換的基本過程是 貿易方甲生成一對密鑰並將其中的一把作為公開密鑰向其他貿易方公開:得到該公開密鑰的貿易方乙使用該密鑰對機密信息進行加密後再發送給貿易方甲 貿易方甲再用自己保存的另一把專用密鑰對加密後的信息進行解密。貿易方甲只能用其專用密鑰解密由其公開密鑰加密後的任何信息。
3.身份認證技術。身份認證又稱為鑒別或確認,它通過驗證被認證對象的一個或多個參數的真實性與有效性 來證實被認證對象是否符合或是否有效的一種過程,用來確保數據的真實性。防止攻擊者假冒 篡改等。一般來說。用人的生理特徵參數f如指紋識別、虹膜識別)進行認證的安全性很高。但目前這種技術存在實現困難、成本很高的缺點。目前,計算機通信中採用的參數有口令、標識符 密鑰、隨機數等。而且一般使用基於證書的公鑰密碼體制(PK I)身份認證技術。要實現基於公鑰密碼演算法的身份認證需求。就必須建立一種信任及信任驗證機制。即每個網路上的實體必須有一個可以被驗證的數字標識 這就是 數字證書(Certifi2cate)」。數字證書是各實體在網上信息交流及商務交易活動中的身份證明。具有唯一性。證書基於公鑰密碼體制.它將用戶的公開密鑰同用戶本身的屬性(例如姓名,單位等)聯系在一起。這就意味著應有一個網上各方都信任的機構 專門負責對各個實體的身份進行審核,並簽發和管理數字證書,這個機構就是證書中心(certificate authorities.簡稱CA}。CA用自己的私鑰對所有的用戶屬性、證書屬性和用戶的公鑰進行數字簽名,產生用戶的數字證書。在基於證書的安全通信中.證書是證明用戶合法身份和提供用戶合法公鑰的憑證.是建立保密通信的基礎。因此,作為網路可信機構的證書管理設施 CA主要職能就是管理和維護它所簽發的證書 提供各種證書服務,包括:證書的簽發、更新 回收、歸檔等。
4.數字簽名技術。數字簽名也稱電子簽名 在信息安全包括身份認證,數據完整性、不可否認性以及匿名性等方面有重要應用。數字簽名是非對稱加密和數字摘要技術的聯合應用。其主要方式為:報文發送方從報文文本中生成一個1 28b it的散列值(或報文摘要),並用自己的專用密鑰對這個散列值進行加密 形成發送方的數字簽名:然後 這個數字簽名將作為報文的附件和報文一起發送給報文的接收方 報文接收方首先從接收到的原始報文中計算出1 28bit位的散列值(或報文摘要).接著再用發送方的公開密鑰來對報文附加的數字簽名進行解密 如果兩個散列值相同 那麼接收方就能確認該數字簽名是發送方的.通過數字簽名能夠實現對原始報文的鑒別和不可抵賴性。
四、結束語
電子商務安全對計算機網路安全與商務安全提出了雙重要求.其復雜程度比大多數計算機網路都高。在電子商務的建設過程中涉及到許多安全技術問題 制定安全技術規則和實施安全技術手段不僅可以推動安全技術的發展,同時也促進安全的電子商務體系的形成。當然,任何一個安全技術都不會提供永遠和絕對的安全,因為網路在變化.應用在變化,入侵和破壞的手段也在變化,只有技術的不斷進步才是真正的安全保障。
參考文獻:
[1]肖滿梅 羅蘭娥:電子商務及其安全技術問題.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6,27
[2]豐洪才 管華 陳珂:電子商務的關鍵技術及其安全性分析.武漢工業學院學報 2004,2
[3]閻慧 王偉:寧宇鵬等編著.防火牆原理與技術[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杜 2004
㈧ 計算機網路的發展趨勢【淺析計算機網路的發展趨勢】
[摘 要]本文對進入21世紀後,計算機網路的發展特徵做了一個簡要闡述,從開放和大容量的發展趨勢、一體化和方便使用的發展趨勢、高速信息處理趨勢、光交換與智能光網路技術、應用服務的發展趨勢等五個方面對網路系統的基本發展趨勢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計算機 網路技術 發展趨勢
[中圖分類號]TP39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9416(2010)02-0011-01
隨著計算機的普及和網路技術的飛速發展,計算機網路也從最初的簡單連接,到現在的區域網LAN(Local Area Network)、城域網MAN(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廣域網WAN(Wide Area Network),計算機網路產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直接改變了人類的生活,對世界產生了重大的影響[1]。下面我們根據計算機網路的現狀,對它的發展趨勢作一些分析。
1 計算機網路的發展趨勢
1.1 開放和大容量的發展趨勢
系統開放性是任何系統保持旺盛生命力和能夠持續發展的重要系統特性,因此也應是計算機網路系統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互聯網結構是指在網路通信體系第三層路由交換功能統一管理下,實現不同通信子網互聯的結構,它體現了網路分層體系中支持多種通信協議的低層開放性,因為這種互聯網結構可以把高速局域通信網、廣域公眾通信網、光纖通信、衛星通信及無線移動通信等各種不同通信技術和通信系統有機地聯入到計算機網路這個大系統中,構成覆蓋全球、支持數億人靈活、方便上網的大通信平台。計算機網路的這種全球開放性不僅使它要面向數十億的全球用戶,而且也將迅速增加更大量的資源,這必將引起網路系統容量需求的極大增長而推動計算機網路系統向廣域的大容量方向發展,這里大容量包括網路中大容量的高速信息傳輸能力、高速信息處理能力、大容量信息存儲訪問能力,以及大容量信息採集控制的吞吐能力等。對神侍網路系統的大容量需求又將推動網路通信體系結構、通信系統、計算機和互聯技術也向高速、寬頻、大容量方向發展。網路寬頻、高速和大容量方向是與網路開放性方向密切聯系的,21世紀的現代計算機網路將是不斷融入各種新信息技術、具有極大豐富資源和進一步面向全球開放的廣域、寬頻、高速網路[2]。
1.2 一體化和方便使用的游敗吵發展趨勢
從系統整體性出發對系統重新設計、構建,以達到進一步增強系統功能、提高系統性能、降低系統成本和方便系統使用的目的。一體化結構就是一種系統優化的結構。計算機網路發展初期確是由計算機之間通過通信系統簡單互聯而實現的,這種初期的網路功能比較簡單(主要是遠程計算機資源共享),聯網後的計算機和通信系統基本上仍保持著聯網前的基本結構。隨著計算機網路應用范圍的不斷擴大和對網路系統功能、性能要求的不斷提高,網路中的許多成分必將根據系統整體優化的要求重新分工、重新組合,甚至可能產生新的成分。系統一體化的另一條路徑是基於虛擬技術,通過硬體的重新組織和軟體的重新包裝來構造各種網路虛擬系統以優化系統性能。網路上各種透明結點的分布應用服務,如分布枯悔文件系統、分布資料庫系統、分布超文本查詢系統等。用戶看到的是一個虛擬文件系統、虛擬資料庫系統和虛擬信息查詢系統,他們可以方便地使用這些虛擬系統而不必關心網路內部結構和操作細節。21世紀的現代計算機網路將是網路內部進一步優化分工,而網路外部用戶可以更方便、更透明使用的網路[3]。
1.3 高速信息處理趨勢
隨著互聯網技術迅速發展起來,產生了專門針對復雜科學計算應用的一種新型計算模式網路技術。隨著網路技術的發展和應用,網路技術和應用將成為具有高性能處理、海量數據存儲和大量儀器設備等特徵的21世紀人類社會的信息處理基礎設施。通過它可以匯聚Internet中分散異構、動態變化的計算和信息資源,使人們能把Internet從通訊和信息交互平台提升到資源共享和協同工作的平台。
1.4 光交換與智能光網路技術
當前組網技術正從具有上下光路復用(OADM,Optical Add/Drop Multiplexer)和光交叉連接(OXC,Optical Cross Connect)功能的光聯網向由光交換機構成的智能光網路發展;從環形網向網狀網發展;從光――電――光交換向全光交換發展。即在光聯網中引入自動波長配置功能,也就是自動交換光網路(ASON, Automatic Switched Optical Network),使靜態的光聯網走向動態的光聯網。它的主要特點是:(1)允許將網路資源動態的分配給路由;(2)縮短業務層升級擴容的時間;(3)顯著增大業務層結點的業務量負荷,快速的業務提供和拓展;(4)降低運營維護管理費用;(5)具備光層的快速反應和業務恢復能力;(6) 也減少了人為出錯的機會;還具有可擴展的能力,提高了用戶的自助性;(7) 提高了網路的可擴展性和可靠性等;因此,智能光網路將成為今後光通信網的發展趨勢[4]。
1.5 應用服務的發展趨勢
設計和建造計算機網路系統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應用。網路應用最終體現了網路系統的目的性和系統功能。作為高度綜合各種先進信息技術的計算機網路,正是在人類社會信息化應用需求的推動下迅速發展起來的;而計算機網路也正是通過各種具體網路應用系統來體現對社會信息化支持。國家信息化、領域信息化、區域信息化和企業信息化最後都要落實到建立各行各業、各具體單位的各種具體網路應用系統。因此,基於基本網路系統平台之上的各種網路應用系統已成為計算機網路系統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網路應用系統體系結構的研究、網路應用軟體開發工具的研究、分類應用系統規范和標准化的研究,以及綜合應用系統集成方法的研究等都非常活躍,取得了很大進展。21世紀的現代計算機網路呈現給廣大用戶面前的將是適應更廣泛應用需求的、更方便使用的、但卻更看不到網路的各種各樣網路應用系統。
2 結語
未來的計算機網路是智能化、一體化、高效化、多面化、完整多功能化的網路。因此,人工智慧技術、智能計算機與計算機網路技術的結合與融合,形成具有更多思維能力的智能計算機網路,是人工智慧技術和智能計算機發展的必然趨勢。當前,基於計算機網路系統的分布式智能決策系統、分布專家系統、分布知識庫系統、分布智能控制系統及智能網路管理技術等的發展,也都明顯的體現了未來計算機網路的發展趨勢。
[參考文獻]
[1] 李青.計算機網路的發展方向.濟南市第二人民醫院,2009(7).
[2] https://wenwen.省略/z/q162538664.htm.
[3] 廉潔.面向未來計算機網路聽思索.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9).
[4] https://www.省略/shalong/ShowPost.asp?PostID=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