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路連接 » 小學計算機網路課件
擴展閱讀
逐幀播放視頻手機軟體 2024-06-28 01:49:52
動態手寫手機軟體 2024-06-28 01:49:39
k2t無線擴展後是幾個網路 2024-06-28 01:37:20

小學計算機網路課件

發布時間: 2024-06-22 01:05:51

計算機網路總結:計算機網路重點知識總結

《計算機網路》課程總結

目錄

一、 對老師的印象

二、 對計算機網路的認識

三、 計算機網路實踐課程的學習歷程與收獲

四、灶悉叢 計算機網路筆記整理

五、 總結

對老師的印象

一、 整體印象

對於老師的印象應該追溯到上個學期,上個學期選了短學期的課《數據結構課程設計》,當時選擇這門課的時候並沒有考慮自己是否對它了解

只是為了單純的湊學分。但是通過第一節課的了解,感覺天都塌了下來。這個課的基礎是C 語言和《數據結構》,這兩門課我其實都沒有學過,我感覺老師說的真的很對,沒有學過這些就可以退掉這門課,我們果斷退掉了這門課。當時對老師的印象就是很嚴格,要求很高,後來我們想想其實是對課程本身的一種恐懼感。

二、二次印象

老師真是太敬業啦,其實從老師進教室的那一刻就看出老師挺著肚子,有了寶寶。當時就想,老師都這樣了為什麼還要來上課,很是佩服老師的敬業精神。而且以前陸大嚴格的影響全都被老師的講課的內容所掩蓋,我沒有上過老師的課,但第一次上老師的就感覺老師教的很好,其實大學里好多老師的學歷很高,但有些老師真的不會講課,至少讓大部分同學感覺他講的不好。但是我感覺老師在講課方面很有自己的想法。

三、對同學的態度

在《計算機網路課程設計》的實驗課上,老師給我們操作演示,為每一個學生悉心指導,我覺得老師真的很親民,對於網路的搭建,老師給我們演示了web 服務的構建,DNS 伺服器和FTP 的設置,以及最終的客戶端設置,很少有老師這樣耐心指導。最後老師收作業的方式也是很好,避免了有的同學投機,我覺得很不錯。

對計算機網路的認識

一、定義

計算機網路,是指將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獨立功能的多台計算機及其外部設備,通過通信線路連接起來,在網路操作系統,網路管理軟體及網路通信協議的管理和協調下,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計算機系統。

二、發展歷程

1. 第一代計算機網路

其實計算機的發展速度遠超過人們的想像,在20世紀50年代,人們利用通信線路,將多台終端設備連接到一台計算機上,構成「主機-終端」系統,這里的終端不能夠單獨進行數據處理,僅能完成簡單的輸入輸出,所有數據處理和通信處理任務均由計算機主機完成。現在的終端指的就是一台獨立的計算機,不僅可以輸入輸出,還可以處理數據。其實這個時期並不算是真正的計算機網路,應該稱為偽計算機網路。

2. 第二代計算機網路

到了上個世紀60年代,獨立的終端有了處理數據的能力,例如美國的

ARPAnet 網路。第二代計算機網路主要用於傳輸和交換信息,因為沒有成熟的操作系統,資源共享不高。

3. 第三代計算機網路

70年代,出現了許多協議,比如TCP/IP協議。其主要特徵就是所有的計算機遵守同一種網路協議,突出資源共享(硬體、軟體和數據)。

4. 第四代計算機網路

90年代開始,微電子技術、大規模集成電路技術、光通技術和計算機技術不斷發展,為計算機網路技術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信息綜合化和傳輸高速化是第四代計算機網路的特點。

三、網路傳輸媒體

網路傳輸媒體也稱,傳輸介質或傳輸媒介。就好像一條條水管,所有的自來水從自來水廠到家裡,都要經過水管,水管相當於一種媒介。分為有線傳輸和無線傳輸。在傳輸過程中要盡可能保證信號的真實性,所以對於有線傳輸的材質等要求比較高。

四、網路拓撲

由於在大二時沒有學《網路技術基礎》,所以這個學期同時學《網路技術基礎》和《計算機網路》,前一門課是後一門課的基礎,在學習網路拓撲機構的時候,了解到其實總體分為,星型和匯流排型,對於這個為了更好的理解拓撲結構,我們搭建了一個小型的網路。可以實現三個實驗室,每個實驗室中的計算機可以相互通信,不同實驗室中計算機不可以通信,其實可以形成了樹型結構。以下是我利用思科的一個軟體做的一個網路拓撲結構:

計算機網路課程設計的學習過程與收隱櫻獲

一、小組的建立

1. 一開5個人,對於實驗任務一直不太理解,只知道要配置三個伺服器,分別是DNS 伺服器配置、FTP 配置、WEB 伺服器配置,一個客戶端的配置。在還有一周的時間就要叫作業的時候,我們重新組隊,進行認真分析。

2. 實驗內容對於實驗的能容,每個配置都講了很多,比較詳細。但最讓人不能理解的就是必須在Windows server 2003系統下進行操作,這就帶來了一個問題,只能在實驗室做,其實我們的能力有限,在實驗室的兩節課根本不夠。我們通過學習老師的操作過程,大致了解了配置方法,但是並沒有真正理解最後的內在關系。我們在周一晚課時,去實驗室進行實驗。在操作的過程中,我們不斷遇到各種問題,我們通過網路查資料,翻看老師的課件和實驗例子,不斷的改進,後來我突然明白了他們的內在聯系。

3. 具體的原理:首先要配置web 和ftp ,在設置IP 地址時要選擇自身計算機的IP 地址,web 需要建立一個網站首頁,其實就是一個簡單的html 文件。ftp 可以傳輸文件,所以要在設置ftp 的電腦上新建一個路徑,按照老師的要求將小組作業存放在這個路徑下。此時可以通過訪問web 和ftp 的IP 進行網頁的瀏覽和作業的檢查。但是IP 地址不方便記憶,所以要通過DNS 伺服器為每個IP



置域名。DNS 設置域名是從後往前設置的,依次是新建域,新建區域,新建主機,例如 ,這樣就可以通過域名進行訪問。最後就是客戶端,其實這個是最簡單的,只需要將首選DNS 伺服器的IP 地址改成配置DNS 伺服器的那台計算機的IP 地址就可以啦,這樣就可以在任何一台電腦上訪問web 和ftp 。

4. 收獲:最大的收獲就是一定要去做,親自動手去做才能發現問題。實踐去做才能有所收獲,在最後成功的那一刻,會有一種成就感。這種成就感是無法被任何其他事情所代替,困難問題是有,但這不是一個奮斗的年紀嗎?

計算機網路筆記整理

總結

一、認識

對於計算機的認識是在小學開始,但從小學到大學基本上沒有什麼深刻的認識改變。只是特別淺層次的認識,比如可以用計算機打字,可以上網查資料,可以玩游戲,可以看視頻,可以聽歌等等。隨著計算機的快速發展,網路的搭建使計算機的價值得到了最大的體現。計算機網路到底怎麼連接計算機的,到底是什麼組成了那個看不見的網路。

二、收獲

1. 首先我知道計算機網路的分類組成,知道區域網,城域網,廣域網是什麼意思。知道學校其實就是一個區域網,我們每天都會用到的172.18.20.5無線網其實就是區域網。

2. 知道計算機之間是通過傳輸媒體完成傳輸,有形媒介和無形媒介,知道雙絞線是什麼,我們宿舍里用的網線就是雙絞線,裡面有八根線,每兩根在一起。

3. 計算機的數據在傳輸過程中其實要經過一個復雜的程序,從一個用戶到另一個用戶,數據分別要經過應用層,表示層,會話層,傳輸層,網路層,數據鏈路層,最終的物理層。

4. 所有的資源共享得益於遵照相同的協議,例如TCP/IP協議,不同的層次之間也會有一個標準的協議進行傳輸。

5.了解IP 地址的組成,網路號,主機號,A 類、B 類、C 類。路由器IP 地址的配置,網路傳輸過程中的加密等問題。

② 小學六年級信息技術教案

小學六年級信息技術教案全集教案,共29頁,這里無法全部復制,你到我們網站去下載吧
第1課 信息和信息處理工具
教學目的和要求
1、了解什麼是信息;
2、了解如何描述信息以及對信息進行獲取、傳遞、處理的各種技術;
3、知道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是兩種重要的信息技術;
4、了解信息高速公路;
教學重點與難點:信息的各種心態及其本質含義。
教學方法:1、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啟發學生對問題深入思考。
2、電腦動畫課件教學。
教學准備:1、電教室內利用電腦播放自製的教學課件。
2、課前打開電腦。
教學過程
一、新課引入
1、什麼是信息?你知道嗎?(學生回答)
簡單地說,信息就是指對
「 一、信息通常是指數據、消息中所含的意義。」
科學角度研究的信息主要指:一是經過計算機技術處理的資料和數據,如文字、圖形、影像、聲音等;二是經過科學採集、存儲、復制、分類、檢測、查找等處理後的信息產品的集合。
信息是事物運動的狀態和存在方式而不是事物本身。它必須藉助某種符號才能表現出來,而這些符號通常人們用數據來記錄它。人么有用的數據、消息。(有用,即有價值。信息具
有價值)
2、信息無處不在,無時不有。(舉例啟發後,請學生自己舉例)
只要我們留意一下周圍世界,就會發現信息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十字路口的信號燈…… 教室里的板書,掛圖…… 圖書館里的書報…… 春節聯歡晚會的現場直播……大自然也無時無刻不在向我們傳發出各種各樣的信息……
[可用幻燈片展示以上圖片]
二、新課教學
解釋:
「二、信息技術主要是指人們獲取、存儲、傳遞、處理信息的各種技術,計算機技術和通訊技術是兩種重要的信息技術。」
[利用電腦動態展示以下三種重要的信息技術]
「1、信息的獲取」
人腦的大部分信息是通過視覺和感覺器觀獲得的;
電腦中的信息主要是通過諸如鍵盤、滑鼠、語音識別等電腦輸入設備,掃描儀、感測器等電子感測裝置來獲取。
「2、信息的傳遞」
信息只有通過交流才能發揮效益。
烽火狼煙、飛馬傳書、信鴿遠飛——>報紙、電報、電話、廣播——>微波、光纜、衛星、計算機網路
「3、信息的處理」
信息處理是指將信息縮小、放大、分類、編輯、分析、計算,加工成某種要求的數據形式,如繪制圖形、列印報表等。
電子計算機是信息處理機。
「三、信息社會」
人類進入20世紀以後,科學技術的發展速度越來越快,當今信息同物質、能源一樣重要,是人類生存和社會發展的三大基本資源之一,是社會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甚至人們把今天的社會稱為信息社會。
「信息社會是以信息生產為中心,促進政治和經濟迅速發展起來的社會。」
信息社會將會給每個人帶來機遇和挑戰。
「四、信息高速公路
『信息高速公路』是一個計算機技術和通訊技術為基礎,以光導纖維(也叫光纜)為干線,集電腦、電視、電話為一體,以各種圖、文、聲、像等信息為『貨物』,覆蓋面廣(遍布全球)的高速傳輸的信息網。」
[利用電腦展示什麼是信息高速公路]
全課總結
1、什麼是信息?
2、信息技術包括哪些重要的技術?
3、為什麼有人稱現代社會為信息社會呢?
4、什麼是信息高速公路?

[教後記]

第2課 計算機的組成
教學目的和要求
1、學生了解計算機組成各部分的名稱和作用。
2、學生知道什麼是計算機軟體,了解計算機軟體的作用。
3、學生了解計算機處理信息的過程。
4、通過介紹國產軟體,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1、學生了解計算機組成各部分設備的作用。
2、學生了解計算機處理信息的過程。
教學難點:計算機硬體和軟體的概念。
教學准備:計算機及相關軟體。
教學過程
一、質疑導入
我們知道計算機又叫信息處理機,因為它處理信息的能力很強。那麼,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樣高性能的機器它究竟是由哪些部件組成的呢?
通過今天的學習,大家就一定能解決這個問題。
二、自主學習,探究新知
1、先請同學們自己看書P.4-P.7上半部分,邊看書邊思考:
①計算機是由哪兩部分組成?
②計算機硬體是由哪幾部分組成?
③計算機軟體有哪幾類?它們各有什麼用途?
教師巡視檢查學生自學情況。
2、指名學生回答問題①,教師補充說明並注意糾正。
學生答後,追問:誰來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什麼計算機的硬體和軟體?
教師說明:硬體是指看得見、摸得著的部件,像滑鼠、顯示器、列印機等;軟體是用來指揮計算機工作的命令語言,它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但離開了軟體,計算機就不能正常工作。若計算機只有硬體,就好比人有身體,卻沒有知識和思想,還不能為人們做事,要讓它「活」起來,還要讓它掌握「知識」、形成「思想」——這就是軟體。

③ 小學六年級信息技術教案

第1課 電腦的本領與家史

教學目標 :
1、了解人類獲取信息的途徑及信息技術在當今社會的作用。
2、了解電腦在信息時代的作用。
3、了解電腦的發展史。
教學重點:
電腦在信息時代的作用。
教學難點 :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建議:
信息(information):教師可以舉例來說明:如歐洲足球錦標賽的現場直播、我們學慣用的書、冬天大雪紛飛的情景……這些用文字、語言、聲音、圖像等表示的內容統稱為信息。
信息獲取的途徑可由學生來講述,讓他們自由發揮。電腦的應用廣泛教師難以一一講全,因此可以在課前讓學生去查找有關資料,在課堂中分小組匯報。教師主要向學生介紹網際網路作用,教師也可以向學生簡單演示一下網際網路的神奇魅力。
電腦的發展史:從1946誕生的第一台電子計算機(ENIAC)後,我們可以把計算機的發展四個階段:1、1946至50年代後期,電子管時期。2、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後期,晶體管時期。3、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前期中小規模的集成電路。4、70年代到今超大規模的集成電路。
對於學有餘力的學生教材還安排了計算機的組成的閱讀材料。

第2課 常用軟體的安裝與刪除

教學目標 :
1、學會常用軟體的安裝。
2、學會把軟體從計算機的硬碟上刪除。
教學重點:
軟體的安裝與刪除。
教學難點 :
教學准備:
准備一些常用軟體的安裝程序。如:超級解霸、屏幕保護程序、Winamp。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建議:
軟體的安裝:應該讓學生明白要安裝軟體應先找到這個軟體的安裝程序,安裝程序的命令一般是setup或Install。安裝軟體時,只需雙擊Setup或Install即可。在此課中,教師對學生的要求不宜過高,只要學生能夠按照向導安裝就夠了。
安裝好軟體讓學生在開始程序上找一找,並用一用安裝好的軟體讓學生嘗試到成功的喜悅。軟體的刪除:教師可以選擇課文中兩種方法的其中一種進行詳細的解說,另一種可以介紹的簡單一些。在刪除軟體時,教師應強調,不能亂刪計算機中軟體,以免造成系統癱瘓。

第3課 走進多媒體世界
教學目標 :
1、初步了解多媒體的含義,認識多媒體電腦。
2、認識文本、圖像、聲音和影像等多媒體文件。
3、學會媒體播放機的使用方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課前准備:
多媒體文件:圖像和影像(配套光碟中的「圖片」、「電影」文件夾)
教學重點:
學會使用媒體播放機。
教學難點 :
理解多媒體的含義,認識多媒體文件。
教學建議:
1、多媒體是一個比較抽象又時時刻刻伴隨在人們左右的概念,要讓學生去理解多媒體這一概念是有難度的,教師可以通過多舉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讓學生感受到多媒體信息就在我們身邊,漂亮的廣告畫,悅耳的音樂,精彩紛騁的電視節目,情節感人的動畫片,夢幻般的游戲世界……從而讓學生感受到多媒體並不是多麼神秘,多麼難以理解的東本,它就在我們身邊,以激發進一步學生的興趣。
2、多媒體電腦主要可以通過以圖片的形式呈現給學生,教師也可以把機房裡現有的機器作為實例呈現給學生看,有條件的學校,教師可以把各部分配件拆下來供學生觀看,學習。
3、介紹多媒體文件時,可以結合圖標進行,以便於學生掌握。每種多媒體文件介紹以後要讓學生去找一找自己電腦上的這類多媒體文件,並去打開它們,看看裡面有些什麼信息。
4、媒體播放機在外形上和家用VCD很相似,因此學生在按鈕的使用上不會有太大的困難。這里的重點是想欣賞什麼媒體文件,就要選擇相應的文件類型,這里教師可以結合前面的講的多媒體文件,逐步引導學生這樣去做,先選擇想要欣賞的文件類型,再選擇想要欣賞的文件。

第4課 讓電腦幫你學習

教學目標 :
1、了解電腦在學習中的用處。
2、學會使用多媒體教學軟體。
課時安排:
1課時。
課前准備:
各種各樣的多媒體教學軟體。
教學重點:
了解電腦在學習中的用處。
教學建議:
1、這節課的主要任務是讓學生了解電腦在學習中的巨大作用,教師可以通過各種各樣多媒體教學軟體的演示,來達到這個目的,同時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電腦以及用電腦進行學習的興趣。因此,教師要盡可能多的准備好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種類不同的多媒體教學軟體。
2、電腦在學習或教學中的應用一般稱作計算機輔助教學,即CAI。計算機輔助教學有以下一些特點:
(1)便於突破學習中的難點:通過計算機的演示,抽象事物可以形象化,宏觀事物可以微觀化,微觀事物可以宏觀化,使傳統學習過程中難以理解的東西變得比較容易理解。
(2)突出個別化,實現因材施教: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電腦的智能化程度越來越高,軟體的交互性也越來越強,這樣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自主的選擇學習內容、學習進度、學習難度,從而實現內容、進度和難度上的個別化,達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同時學生在相同的時間內也可以從中獲得更多的信息。
(3)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由於計算機輔助教學可以實現個別教學,每個學生在電腦中可以找到適合自己學習內容,能夠得到足夠多的來自電腦的肯定,能夠經常嘗到成功的喜悅,加上現在的多媒體教學軟體在製作上色彩明亮、畫面精製、情節生動、創意獨特、交互性強又富有動感,非常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因此可以大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教師可以通過演示和介紹,讓學生全面了解計算機輔助教學。
3、有條件的學校可以為學生准備一些多媒體教學軟體,讓學生親身體會一下計算機輔助教學的巨大作用。

第5課 查看其他電腦上的信息

教學目標 :
1、初步了解網路和網路的作用。
2、能使用網上鄰居查找其他電腦上的信息,並獲取信息。
課時安排:
1課時。
課前准備:調試好WindowsNT或Windows對等網,為每台計算機設置好共享。
教學重點:
查找並獲取其他電腦上的信息。
教學難點 :
了解網路和網路的作用。
教學建議:
1、凡將地理位置上分散且具有獨立功能的多個計算機及附屬設備,通過通信設備和線路按不同的結構連接起來,配以功能完善的網路軟體,能進行信息交換及資源共享的系統,稱為計算機網路。這個概念是比較抽象的,比較難以理解,對學生要求不宜過高,學生只要知道把許多電腦連在一起,能進行信息交換和資源共享,就形成了網路。
2、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一下網路的類型和特點:
網路在應用上主要有兩種類型:一種為區域網絡(Local Area Network,簡稱LAN),另一種為廣域網路(Wide Area Network,簡稱WAN)
網路具有以下特點:
(1)設備共享
網路中的外部設備可以共享,比如所有的用戶都可以使用網路中的一台列印機,這樣可以節省設備。
(2)資源共享
網路最大的特色是資源共享,在網路中只要有一個程序或數據文件,所有的用戶都能使用它。
(3)信息交換與傳遞
在網路上可以很方便的將信息發送給其他用戶,同時也能收到來自其他用戶的信息。
3、這節課的主要任務是讓學生學會通過網路查找信息、獲取信息,體驗網路所帶來的極大便利,這個目的需要通過使用「網上鄰居」來實現。當網路上的每個用戶設置好電腦的共享以後,就可以通過網上鄰居來訪問其他用戶的電腦了。查看其他電腦上信息比較方便,獲以其他電腦上的信息有一定的難度,這里老師可以通過演示讓學生看明白。先從其他用戶的電腦上找到看書需要的信息,然後將其選中,單擊「復制」,最後將其粘貼到自己電腦上的相應文件夾里。

第6課 網上沖浪

教學目標 :
1.初步了解網際網路的組成。
2.能啟動、退出網路瀏覽器。
3.掌握進入目的網頁的兩種方法,①在地址欄中
輸入網址;②通過鏈接。
4.了解網站的概念。
課時安排:
1課時
課前准備:
1.安裝好網路協議及瀏覽器,使每台計算機都能順利地瀏覽網頁。
2.下載「中國科普博覽」網站(至少三層網頁)。
教學重點:
進入目的網頁的兩種方法。
教學難點 :
1.網際網路的組成。
2.通過輸入網址進入指定網頁。
教學建議
1.網際網路的應用和組成,是個比較抽象的概念,比較難以理解,對學生要求不宜過高。只要在原來區域網的基礎上擴充到全世界范圍就行了,對於網際網路的應用,可以結合第4冊的第1課中「電腦的發展」部分引導。
2.由於這是第一次讓學生接觸網際網路,在講了兩種進入網頁的方法後,要讓學生多練習。
3.對於通過「鏈接」進入網頁,教材中的例子都是在同一個網站中瀏覽,但在練習中提供了從一個網站鏈接到另一網站的例子。
4.在本課中,網頁的返回和轉移,使用返回鏈接或其他網頁的鏈接,而不用〖前進〗、〖後退〗按鈕。
5.教學中要具體提出兩種瀏覽指定網頁的方法。
6.考慮到學校里一般不會讓每位學生直接撥號上網,並且撥號前的網路設置也較復雜。但家庭里上網還是以撥號上網的居多,因此這部分內容還是要讓學生有所了解,只是難度不能太大。教材中將撥號上網作為閱讀材料來處理,由教師根據課時和學生實際情況,安排
課堂講解或學生自己學習。這里,不要求學生進行網路安裝和設置(如TCP/IP協議、撥號網路等),主要了解撥號准備、撥號過程和信號燈的使用。

第7課 使瀏覽更方便

教學目標 :
1.掌握〖前進〗、〖後退〗按鈕的使用。
2.了解「歷史記錄」的使用。
3.掌握網頁「收藏夾」的使用。
課時安排:
1課時。
課前准備:
1.安裝好網路協議及瀏覽器,使每台計算機都能順利地瀏覽網頁。 2.下載「中國科普博覽」網站(至少三層網頁)。
教學重點:
〖前進〗、〖後退〗按鈕和「收藏夾」的使用。
教學難點 :
「前進」、「後退」的有效范圍。
教學建議:
1.本課與第6課瀏覽相同的網站。使學生清楚「前進」、「後退」是在從打開瀏覽器開始,已經瀏覽過的網頁范圍內進行的。如果已經到了最後(或最前)瀏覽的網頁,就〖前進〗按鈕(或〖後退〗按鈕)就無效了。
2.使用「歷史記錄」時,會佔用較大一塊窗口。因此,在平時實際使用中,「歷史記錄」用得不多。
3.使用「收藏夾」過程中,在做到第二步時,有時候對話框下面的「創建到」沒有出現。這時只要點擊〖創建到(C)>>〗按鈕,就能出現創建文件夾。
4.新建收藏文件夾可以使用〖新建文件夾〗按鈕。使用〖收藏〗菜單中的〖整理收藏夾〗可以刪除、移動、重新命名、新建收藏文件夾。
5.通過一些內容更新比較及時的網站,讓學生了解網站是有專人維護的,內容不是一成不變的。
6.滑鼠右鍵在瀏覽網頁時會經常用到,要多引導、鼓勵學生使用右鍵。

第8課 網上游西湖

教學目標 :
1.通過門戶網站、學會採用分類目錄層層遞進找網站的方法。
2.培養學生主動獲取信息的意識及能力。
課時安排:1課時。
課前准備:
如果校園網採用虛擬伺服器,請在上課前瀏覽的要使用到的網頁。或下載至伺服器。
教學重點:
學會採用分類目錄層層遞進找網站的方法。
教學難點 :
事物的分類方法學生不了解。

教學建議:
1.本課與前兩課不同的主要地方是從這節課開始,學生是有目的搜索信息,並且要提高學生獲取的信息的效率。
2.由於各個門戶網站編排的分類方法不同,希望教師使用貼近學生實際及學生能夠理解的分類方法,教師在這里一定要讓學生理解分類的一般規律。
3.通過鏈接一步一步瀏覽到的目的地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學生知道事物分類的過程。

第9課 再游西湖

教學目標 :
1.學會在搜索引擎站點使用關鍵字搜索信息的方法。
2.學會設置主頁及使用收藏夾。
3.培養學生主動獲取信息的意識及能力。
4.主頁的設置。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重點:
學會在搜索引擎站點使用關鍵字搜索信息的方法。
教學難點 :
在找到的信息中挑出自己需要的信息。
教學建議:
1.本課與第8課相同,主要目的是有目的搜索信息,並且要提高學生獲取的信息的效率。
2.主頁的設置可根據自己班級學生的特點選擇主頁。一般要求全班同學設置同一網站為主頁。
3.在搜索引擎站點中輸入關鍵字學生比較容易接受的,但由於找到的各種信息較多,要學生在較短的時間進行分類並找到自己需要的網站有一定的難度,教師在這里一定要多加點拔。
4.收藏夾的使用主要是提高平常查找信息的效率,他的使用簡單,學生學會不難,要培養學生養成把經常用到且網址不太好記的網站添加到收藏夾。

第10課 寫西湖游記

教學目標 :
1.學會在網際網路上下載信息。
2.培養學生的信息加工、處理能力。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重點:
學會在網際網路上下載文字資料、圖片資料。
教學難點 :
信息的整理。
教學建議:
1.本課與前幾課不同,主要目的是使用網際網路上的信息,並且要提高學生信息加工及處理能力。
2.直接引用網上的資料是在網頁上通過復制、粘貼的方法來實現,這學生在Word 、PowerPoint 中已有使用經歷,在這課時里應該不會成為學習障礙。
3.把復制下來的資料有機的組合在一起,對我們的孩子來說還是一個挑戰,在此課時中,我們應有計劃的培養學生對信息的取捨,加工能力。
4.把網頁保存下來是一種比較快捷的方法。但「另存為」是,IE5.0以前版本不能保存圖片,只能保存網頁上的文字資料。

第11課 電子郵件連通你我他

教學目標 :
1.學會通過郵件工具收發電子郵件。
2.培養學生的信息交流、發布能力。
課時安排: 1課時。
課前准備:
1.在學生機上安裝好FoxMail,建好賬戶,設置個人信息和郵件伺服器屬性(主要是接收郵件伺服器地址POP3和發送郵件伺服器地址SMTP)。
2.由於免費郵箱的申請是下一節課介紹,許多學生還沒有自己的郵箱,教師可以告訴學生一個公用信箱。
3.可以在NT下自己做一個郵件伺服器,再給每個學生分配一個郵箱。這樣,不用上Internet,在區域網環境下也可以進行郵件的收發了。
4.FoxMail的主頁地址是www.aerofox.com。

教學重點:
學會通過郵件工具來收發電子郵件即FoxMail的使用。

教學難點 :
收發帶附件的電子郵件
教學建議
1.此課時的課前准備較為重要,教師應作充分的准備。
2.郵件的收發與前幾課瀏覽網頁、搜索信息及下載信息不同的是在這課時里,信息發布的主動權掌握在學生自己手中,通過郵件工具學生可以把自己的東西發送給別人。
3.郵件工具FoxMail的應用在此課時的重點,教師應該把FoxMail的界面及一些按鈕介紹清楚。
4.寫信時輸入收信人的時老師可以對介紹收件人的組成,讓學生有所了解。因為在現在的網路環境下,應讓學生養成先寫好信再上網發信的習慣, 5.收信的過程相對發信要簡單的多,教師稍加示範即可。
6.收發帶有附件的郵件,有一定的難度,它要求學生有一定的綜合能力。
7.由於郵箱的設置具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教材在此課時安排了一個閱讀材料,可供學有餘力的學生學習。
8.FoxMail如何通過Proxy(代理伺服器)收發郵件?
與HTTP不同,E-mail的協議POP3和SMTP沒有相應的代理機制,因此需根據不同的Proxy產品進行設置。
現以WinGate和Microsoft Proxy Server為例:
WinGate (version 2.1)
①在WinGate伺服器端,運行GateKeeper,查看POP3 Proxy Service和SMTP Mapping Service的設置,使其能對POP3和SMTP起Proxy的作用(事實上充當了FoxMail的郵件伺服器).例如,SMTP的Server項,填寫你的ISP的SMTP server名字,如mail.hz.zj.cn.其它默認選項一般不需改變.
②在FoxMail端設置假如你的Internet email地址是:[email protected],你的WinGate伺服器的名字是Gate-server。打開FoxMail的"選項"對話框,在電子郵件地址項,填寫yourname#mail.hz.zj.cn, 發送和接收郵件伺服器填寫Gate-server,POP3郵箱帳號填寫yourname#mail.hz.zj.cn . 這樣你就可以通過WinGate伺服器收發Internet郵件了. 需要注意的是,在回復地址項中,你需要填寫你真正的email地址
mailto:[email protected].
Microsoft Proxy Server
與WinGate不同,MS Proxy server中, 你只需設置好Winsock Proxy工作, 再在FoxMail所在的客戶機上安裝MS Proxy Client即可. FoxMail中不需要做任何的另外設置.

第12課 沖浪小能手

教學目標
1.學會在網際網路上申請免費郵箱,進行注冊登記。
2.充分利用網路功能,培養學生網路應用能力。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重點:
學會在網際網路上網路上注冊登記。
教學難點 :
注冊失敗原因的分析。
教學建議:
1.這一課的教學重點是如何在網路上進行注冊登記、申請免費資源,免費郵箱的申請和電子商務的登記是網上注冊用的比較多的兩種功能。
2.申請免費郵箱時常常會碰到名字已被使用的情況,在取名時可讓學生在名字後加一些數字,可以避免名字重疊的情況。
3.申請時需要填入的表格老師應一項一項給予指導。
4.在網上超市進行購物時,可能因為學生沒有信用卡,不能完成整個過程,教師可以示範一個完整的購物環節。有條件的學生可在家裡實現。

第13課 網上交談

教學目標 :
1.了解網路交流的優勢和互動式學習的方法。
2.掌握在NetMeeting中通過呼叫與其他人聯系。
3.在網路上,通過鍵盤輸入進行討論。
4.掌握「白板」的使用方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課前准備:
NetMeeting軟體的安裝、連接。
教學重點:
1.網上交談。
2.電子白板討論。
教學難點
1.網路呼叫。
2.白板的使用。
教學建議:
1.這節課的主要任務是讓學生了解通過網路進行交流的優勢,初步掌握通過NetMeeting軟體進行網路交流的方法。
2.NetMeeting軟體不一定要求在網際網路上使用,實際教學中可以在WindowsNT環境下使用,但最好在同一個區域網域內。
3.在區域網環境使用時,連接的「用戶定位伺服器」不起作用,選擇系統預設uls.microsoft.com就可以了。
如果系統出現找不到「用戶定位伺服器」錯誤時,可以按[確定]按鈕忽略。
4.連接時,通過呼叫對方的計算機名(在「網路屬性」中的「標識」下可以看到)或計算機IP地址來連接,但一般採用計算機名呼叫。
5.不同版本的NetMeeting可以進行連接、交談、白板共享,但是在進行「私人」方式交談時,只能對採用相同版本軟體的用戶進行交談。
6.電子白板中的工具與畫圖軟體很相似,只是在白板中大家可以同時寫。
7. 在課文中,白板中的西湖圖片是通過粘貼進去的。
8.通過網路交流進行互動式學習,是網路技術在教學中的最主要應用,也是今後的發展方向。現在一些學校都使用了「電子教室」,但在教學上只強調了教師的監控,學生之間的交互用得很少。
所以,這一課的一個主要目的就是通過對NetMeeting軟體的學習,掌握網路互動式教學的方法,並將這種教學方法逐漸使用到其他學科中。

第14課 在網上安個家

教學目標 :
1、會將Word文檔轉換成HTML。
2、會利用Word製作簡單的網頁。

課時安排: 1課時。
課前准備:
個人網頁範例,個人網頁素材(配套光碟的「圖片」文件夾)。
教學重點: 用Word製作網頁。
教學難點 : 插入書簽並製作超級鏈接。
六、 教學建議
1、這節課的主要任務是讓學生學會簡單的網頁製作,相關的知識點有將Word文檔轉化成HTML,在Word文檔中插入書簽,製作超級鏈接。
2、製作一個成功的網頁關鍵是有一個好的創意和豐富的內容,因此製作網頁之前要引導學生想好內容,並整理好相關資料,分類存放在相應的文件夾里,便於作用,而且要養成這樣一種良好習慣。
3、用Word製作網頁時,文本的編輯排版以及插入圖片的方法與原來相似,只是在形式上和原來的普通文檔有所不同。一個個人網頁一般分為網頁名稱、標題,與標題相關的內容,圖片等,因此先要將這些內容輸入網頁中。
4、相關內容輸入網頁中以後,就可以在每塊內容的開頭插入一個書簽,書簽名一定要以英文字母開頭,然後給每一個標題製作一個超級鏈接,鏈接到與之相對應的內容上。這樣每次單擊這些標題時,就會出現相對應的內容。

第15課 宇宙探秘

教學目標 :
1、進一步鞏固在網上查找信息、獲取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2、鞏固網頁製作的技巧,培養綜合應用能力。
課時安排:
1課時。
課前准備:
宇宙探秘網頁範例。
教學建議:
1、這是一節綜合訓練課,主要任務是通過《宇宙探秘》這一網頁的製作,鞏固學生網上查找信息、獲取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通過宇宙探秘這樣一個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要製作《宇宙探秘》這一網頁的關鍵是找到相關的信息,其中包括文字和圖片,這里就需要利用搜索引擎搜索信息,以此來鞏固以前學的知識技能。找到需要的信息以後還應該對它們進行整理、分類,保存在相應的文件夾里,以便於使用。
3、製作這個網頁還有一個非常關鍵的因素就是創意,因此教師可以准備一些相關的網頁讓學生瀏覽,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和靈感。
4、製作過程與上節課的個人網頁相似,教師需要加強個別指導。

④ 校園網路的拓撲結構圖

結構圖如下:

由網路節點設備和通信介質構成的網路結構圖。網路拓撲定義了各種計算機、列印機、網路設備和其他設備的連接方式。換句話說,網路拓撲描述了線纜和網路設備的布局以及數據傳輸時所採用的路徑。網路拓撲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網路如何工作。

(4)小學計算機網路課件擴展閱讀

星型網路拓撲結構的一種擴充便是星行樹,如左圖所示。每個Hub與端用戶的連接仍為星型,Hub的級連而形成樹。然而,應當指出,Hub級連的個數是有限制的,並隨廠商的不同而有變化。

樹型結構是分級的集中控制式網路,與星型相比,它的通信線路總長度短,成本較低,節點易於擴充,尋找路徑比較方便,但除了葉節點及其相連的線路外,任一節點或其相連的線路故障都會使系統受到影響。

適用場合:只適用於低速、不用阻抗控制的信號,比如在沒有電源層的情況下,電源的布線就可以採用這種拓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