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路連接 » 組成一個計算機網路至少包括多少個終端
擴展閱讀
機箱網路連接閃黃燈 2024-11-30 12:41:36
計算機網路的基本技術 2024-11-30 12:29:35

組成一個計算機網路至少包括多少個終端

發布時間: 2024-02-28 13:54:49

Ⅰ 一個數據在TCP/IP協議中從信源到信宿是怎樣傳輸的

1:計算機網路是一種地理上分散、具有獨立功能的多台計算機通過軟、硬體設備互連,以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交換的系統。計算機網路必須有以下三個要素:

兩台或兩台以上獨立的計算機互連接起來才能構成網路,達到資源共享目的。
計算機之間要用通信設備和傳輸介質連接起來。
計算機之間要交換信息,彼此就需要一個統一的規則,這個規則成為「網路協議」(Protocol TCP/IP)。網路中的計算機必須有網路協議。
2:金橋工程、金關工程和金卡工程
3:計算機網路的功能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信息交換、資源共享、分布式處理。

⑴信息交換

這是計算機網路最基本的功能,主要完成計算機網路中各個節點之間的系統通信。用戶可以在網上傳送電子郵件、發布新聞消息、進行電子購物、電子貿易、遠程電子教育等。

⑵資源共享

所謂的資源是指構成系統的所有要素,包括軟、硬體資源,如:計算處理能力、大容量磁碟、高速列印機、繪圖儀、通信線路、資料庫、文件和其他計算機上的有關信息。由於受經濟和其他因素的制約,這些資源並非(也不可能)所有用戶都能獨立擁有,所以網路上的計算機不僅可以使用自身的資源,也可以共享網路上的資源。因而增強了網路上計算機的處理能力,提高了計算機軟硬體的利用率。

⑶分布式處理

一項復雜的任務可以劃分成許多部分,由網路內各計算機分別協作並行完成有關部分,使整個系統的性能大為增強。
4:包括軟、硬體資源,如:計算處理能力、大容量磁碟、高速列印機、繪圖儀、通信線路、資料庫、文件和其他計算機上的有關信息。由於受經濟和其他因素的制約,這些資源並非(也不可能)所有用戶都能獨立擁有,所以網路上的計算機不僅可以使用自身的資源,也可以共享網路上的資源。因而增強了網路上計算機的處理能力,提高了計算機軟硬體的利用率
5:
通信是指信息的傳輸,通信具有三個基本要素:

信源:信息的發送者;信宿:信息的接收者;載體:信息的傳輸媒體。

通信系統基本組成部分見下圖:

信源:
發送各種信息(語言、文字、圖像、數據)的信息源,如人、機器、計算機等。

信道:
信號的傳輸載體。從形式上看,主要有有線信道和無線信道兩類;從傳輸方式上看,信道又可分為模擬信道和數字信道兩類。

信宿:
信息的接收者,可以是人、機器、計算機等;

變換器:
將信源發出的信息變換成適合在信道上傳輸的信號。對應不同的信源和信道,變換器有著不同的組成和變換功能。如計算機通信中的數據機就是一種變換器。

反變換器
提供與變換器相反的功能,將從信道上接收的電(或光)信號變換成信宿可以接收的信息。

雜訊源:
通信系統中不能忽略雜訊的影響,通信系統的雜訊可能來自於各個部分,包括發送或接收信息的周圍環境、各種設備的電子器件,信道外部的電磁場干擾等。
6:非同步傳輸:數據以字元為傳輸單位,字元發送時間是非同步的,即後一字元的發送時間與前一字元的發送時間無關。時序或同步僅在每個字元的范圍內是必須的,接收機可以在每個新字元開始是抓住再同步的機會。同步傳輸:以比

特塊為單位進行傳輸,發送器與接收機之間通過專門的時鍾線路或把同步信號嵌入數字信號進行同步。非同步傳輸需要至少20%以上的開銷,同步傳輸效率遠遠比非同步傳輸高。

7:數據傳輸速率是描述數據傳輸系統的重要技術指標之一。數據傳輸速率在數值上等於每秒種傳輸構成數據代碼的二進制比特數,單位為比特/秒(bit/second),記作bps。對於二進制數據,數據傳輸速率為:

S=1/T(bps)

其中,T為發送每一比特所需要的時間。例如,如果在通信信道上發送一比特0、1信號所需要的時間是0.001ms,那麼信道的數據傳輸速率為1 000 000bps。

在實際應用中,常用的數據傳輸速率單位有:kbps、Mbps和Gbps。其中:

1kbps=103bps 1Mbps=106kbps 1Gbps=109bps

帶寬與數據傳輸速率
在現代網路技術中,人們總是以「帶寬」來表示信道的數據傳輸速率,「帶寬」與「速率」幾乎成了同義詞。信道帶寬與數據傳輸速率的關系可以奈奎斯特(Nyquist)准則與香農(Shanon)定律描述。

奈奎斯特准則指出:如果間隔為π/ω(ω=2πf),通過理想通信信道傳輸窄脈沖信號,則前後碼元之間不產生相互竄擾。因此,對於二進制數據信號的最大數據傳輸速率Rmax與通信信道帶寬B(B=f,單位Hz)的關系可以寫為:

Rmax=2.f(bps)

對於二進制數據若信道帶寬B=f=3000Hz,則最大數據傳輸速率為6000bps。

奈奎斯特定理描述了有限帶寬、無雜訊信道的最大數據傳輸速率與信道帶寬的關系。香農定理則描述了有限帶寬、有隨機熱雜訊信道的最大傳輸速率與信道帶寬、信噪比之間的關系。

香農定理指出:在有隨機熱雜訊的信道上傳輸數據信號時,數據傳輸速率Rmax與信道帶寬B、信噪比S/N的關系為:

Rmax=B.log2(1+S/N)

式中,Rmax單位為bps,帶寬B單位為Hz,信噪比S/N通常以dB(分貝)數表示。若S/N=30(dB),那麼信噪比根據公式:

S/N(dB)=10.lg(S/N)

可得,S/N=1000。若帶寬B=3000Hz,則Rmax≈30kbps。香農定律給出了一個有限帶寬、有熱雜訊信道的最大數據傳輸速率的極限值。它表示對於帶寬只有3000Hz的通信信道,信噪比在30db時,無論數據採用二進制或更多的離散電平值表示,都不能用越過0kbps的速率傳輸數據。

因此通信信道最大傳輸速率與信道帶寬之間存在著明確的關系,所以人們可以用「帶寬」去取代「速率」。例如,人們常把網路的「高數據傳輸速率」用網路的「高帶寬」去表述。因此「帶寬」與「速率」在網路技術的討論中幾乎成了同義詞。

帶寬:信號傳輸頻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Hz)。信道容量:單位時間內傳輸的最大碼元數(Baud),或單位時間內傳輸的最大二進制數(b/s)。數據傳輸速率:每秒鍾傳輸的二進制數(b/s)。

帶寬 :信道可以不失真地傳輸信號的頻率范圍。為不同應用而設計的傳輸媒體具有不同的信道質量,所支持的帶寬有所不同。
信道容量:信道在單位時間內可以傳輸的最大信號量,表示信道的傳輸能力。信道容量有時也表示為單位時間內可傳輸的二進制位的位數(稱信道的數據傳輸速率,位速率),以位/秒(b/s)形式予以表示,簡記為bps。
數據傳輸率:信道在單位時間內可以傳輸的最大比特數。信道容量和信道帶寬具有正比的關系:帶寬越大,容量越大。(這句話是說,信道容量只是在受信噪比影響的情況下的信息傳輸速率
8:6000bps*30
9: 基帶傳輸又叫數字傳輸,是指把要傳輸的數據轉換為數字信號,使用固定的頻率在信道上傳輸。例如計算機網路中的信號就是基帶傳輸的。 和基帶相對的是頻帶傳輸,又叫模擬傳輸,是指信號在電話線等這樣的普通線路上,以正弦波形式傳播的方式。我們現有的電話、模擬電視信號等,都是屬於頻帶傳輸
在數字傳輸系統中,其傳輸對象通常是二進制數字信息,它可能來自計算機、網路或其它數字設備的各種數字代碼。也可能來自數字電話終端的脈沖編碼信號,設計數字傳輸系統的基本考慮是選擇一組有限的離散的波形來表示數字信息。這些離散波形可以是未經調制的不同電平信號,也可以是調制後的信號形式。由於未經調制的脈沖電信號所佔據的頻帶通常從直流和低頻開始。因而稱為數字基帶信號。在某些有線信道中,特別是傳輸距離不大遠的情況下,數字基帶信號可以直接傳送,我們稱之為數字信號的基帶傳輸

上面的傳輸方式適用於一個單位內部的區域網傳輸,但除了市內的線路之外,長途線路是無法傳送近似於0的分量的,也就是說,在計算機的遠程通信中,是不能直接傳輸原始的電脈沖信號的(也就是基帶信號了)。因此就需要利用頻帶傳輸,就是用基帶脈沖對載波波形的某些參量進行控制,使這些參量隨基帶脈沖變化,這就是調制。經過調制的信號稱為已調信號。已調信號通過線路傳輸到接收端,然後經過解調恢復為原始基帶脈沖。這種頻帶傳輸不僅克服了目前許多長途電話線路不能直接傳輸基帶信號的缺點,而且能實現多路復用的目的,從而提高了通信線路的利用率。不過頻帶傳輸在發送端和接收端都要設置數據機
10.
0 1 0 1 1 0 1 0
1 1 1 0 0 0 0(1)
0 0 0(0)1 1 0 0
1 0(0)1 1 1 0 1
0 0 0 0(1)0 1(0)

11. 優點:1.促進標准化工作,允許各供應商進行開發。2.各層相互獨立,把 網路操作分成低復雜性單元。3.靈活性好,某一層的變化不會影響到別層,設計者可專心設計和開發模塊功能。4.各層間通過一個介面在相鄰層上下通信
原則: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的分層思想主要遵循以下幾點原則:

1.功能分工的原則:即每一層的劃分都應有它自己明確的與其他層不同的基本功能。

2.隔離穩定的原則:即層與層的結構要相對獨立和相互隔離,從而使某一層內容或結構的變化對其他層的影響小,各層的功能、結構相對穩定。

3.分支擴張的原則:即公共部分與可分支部分劃分在不同層,這樣有利於分支部分的靈活擴充和公共部分的相對穩定,減少結構上的重復。

4.方便實現的原則:即方便標准化的技術實現。

12:七層參考模型 第1層:物理層 第2層:數據鏈路層 第3層:網路層
第4層:傳輸層 第5層:會話層 第6層:表示層 第7層:應用層

13: MAC(Media Access Control, 介質訪問控制)MAC地址是燒錄在Network Interface Card(網卡,NIC)里的.MAC地址,也叫硬體地址,是由48比特長(6位元組),16進制的數字組成.0-23位是由廠家自己分配.24-47位,叫做組織唯一標志符(organizationally unique ,是識別LAN(區域網)節點的標識

IP是 OSI參考模型中的3層設備使用的 全球唯一的32位 點分10進制地址. 分A B C D E 5類. A B C是用於互聯網的. D是廣播地址. E是實驗室預留的地址. IP地址相當於個人ID,是標識的作用

通過tcp/ip協議

14:「面向連接」就是在正式通信前必須要與對方建立起連接。比如你給別人打電話,必須等線路接通了、對方拿起話筒才能相互通話。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傳輸控制協議)是基於連接的協議,也就是說,在正式收發數據前,必須和對方建立可靠的連接。一個TCP連接必須要經過三次「對話」才能建立起來,其中的過程非常復雜,我們這里只做簡單、形象的介紹,你只要做到能夠理解這個過程即可。我們來看看這三次對話的簡單過程:主機A向主機B發出連接請求數據包:「我想給你發數據,可以嗎?」,這是第一次對話;主機B向主機A發送同意連接和要求同步(同步就是兩台主機一個在發送,一個在接收,協調工作)的數據包:「可以,你什麼時候發?」,這是第二次對話;主機A再發出一個數據包確認主機B的要求同步:「我現在就發,你接著吧!」,這是第三次對話。三次「對話」的目的是使數據包的發送和接收同步,經過三次「對話」之後,主機A才向主機B正式發送數據。

TCP協議能為應用程序提供可靠的通信連接,使一台計算機發出的位元組流無差錯地發往網路上的其他計算機,對可靠性要求高的數據通信系統往往使用TCP協議傳輸數據。
面向非連接的UDP協議

「面向非連接」就是在正式通信前不必與對方先建立連接,不管對方狀態就直接發送。這與現在風行的手機簡訊非常相似:你在發簡訊的時候,只需要輸入對方手機號就OK了。

UDP(User Data Protocol,用戶數據報協議)是與TCP相對應的協議。它是面向非連接的協議,它不與對方建立連接,而是直接就把數據包發送過去!

UDP適用於一次只傳送少量數據、對可靠性要求不高的應用環境。比如,我們經常使用「ping」命令來測試兩台主機之間TCP/IP通信是否正常,其實「ping」命令的原理就是向對方主機發送UDP數據包,然後對方主機確認收到數據包,如果數據包是否到達的消息及時反饋回來,那麼網路就是通的。例如,在默認狀態下,一次「ping」操作發送4個數據包(如圖2所示)。大家可以看到,發送的數據包數量是4包,收到的也是4包(因為對方主機收到後會發回一個確認收到的數據包)。這充分說明了UDP協議是面向非連接的協議,沒有建立連接的過程。正因為UDP協議沒有連接的過程,所以它的通信效果高;但也正因為如此,它的可靠性不如TCP協議高。QQ就使用UDP發消息,因此有時會出現收不到消息的情況。
TCP協議和UDP協議各有所長、各有所短,適用於不同要求的通信環境。

15:物理層:物理層(Physical layer)是參考模型的最低層。該層是網路通信的數據傳輸介質,由連接不同結點的電纜與設備共同構成。主要功能是:利用傳輸介質為數據鏈路層提供物理連接,負責處理數據傳輸並監控數據出錯率,以便數據流的透明傳輸。
 數據鏈路層:數據鏈路層(Data link layer)是參考模型的第2層。 主要功能是:在物理層提供的服務基礎上,在通信的實體間建立數據鏈路連接,傳輸以「幀」為單位的數據包,並採用差錯控制與流量控制方法,使有差錯的物理線路變成無差錯的數據鏈路。
 網路層:網路層(Network layer)是參考模型的第3層。主要功能是:為數據在結點之間傳輸創建邏輯鏈路,通過路由選擇演算法為分組通過通信子網選擇最適當的路徑,以及實現擁塞控制、網路互聯等功能。
 傳輸層:傳輸層(Transport layer)是參考模型的第4層。主要功能是向用戶提供可靠的端到端(End-to-End)服務,處理數據包錯誤、數據包次序,以及其他一些關鍵傳輸問題。傳輸層向高層屏蔽了下層數據通信的細節,因此,它是計算機通信體系結構中關鍵的一層。
 會話層:會話層(Session layer)是參考模型的第5層。主要功能是:負責維擴兩個結點之間的傳輸鏈接,以便確保點到點傳輸不中斷,以及管理數據交換等功能。
 表示層:表示層(Presentation layer)是參考模型的第6層。主要功能是:用於處理在兩個通信系統中交換信息的表示方式,主要包括數據格式變換、數據加密與解密、數據壓縮與恢復等功能。
 應用層:應用層(Application layer)是參考模型的最高層。主要功能是:為應用軟體提供了很多服務,例如文件伺服器、資料庫服務、電子郵件與其他網路軟體服務。
16。CSMA/CD(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Collision Detection)帶沖突檢測的載波監聽多路訪問協議。分為非堅持型監聽演算法、1-堅持型監聽演算法和P-堅持型監聽演算法。

在區域網上,經常是在一條傳輸介質上連有多台計算機,如匯流排型和環型區域網,大家共享使用一條傳輸介質,而一條傳輸介質在某一時間內只能被一台計算機所使用,那麼在某一時刻到底誰能使用或訪問傳輸介質呢?這就需要有一個共同遵守的方法或原則來控制、協調各計算機對傳輸介質的同時訪問,這種方法,這種方法就是協議或稱為介質訪問控制方法。目前,在區域網中常用的傳輸介質訪問方法有:以太(Ethernet)方法、令牌(Token Ring)、FDDE方法、非同步傳輸模式(ATM)方法等,因此可以把區域網分為乙太網(Ethernet)、令牌網(Token Ring)、FDDE網、ATM網等
17:區域網的拓撲(Topology)結構是指網路中各節點的互連構型,也就是區域網的布線方式。常見的拓撲結構有星型、匯流排型及環型等。

18:共享式的話,通過匯流排這一共享介質使PC全部連通.
交換式區域網是用機與機之間,通過VLAN(虛擬區域網)劃分不同的網段.
從而使同一網段的PC可以通信,
最後有三點不同,
.數據轉發給哪個埠,交換機基於MAC地址作出決定,集線器根本不做決定,而是將數據轉發給所有埠.數據在交換機內部可以採用獨立路徑,在集線器中所有的數據都可以在所有的路徑上流動.
2.集線器所有埠共享一個帶寬,交換即每個埠有自己獨立的帶寬,互不影響.
3.集線器所有埠均是同一個沖突域,而交換機每個埠下是一 個獨立的沖突域

19:5-4-3規則,是指任意兩台計算機間最多不能超過5段線(既包括集線器到集線器的連接線纜,也包括集線器到計算機間的連接線纜)、4台集線器,並且只能有3台集線器直接與計算機等網路設備連接。

20:CSMA/CD(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Collision Derect),即載波監聽多路訪問/沖突檢測方法是一種爭用型的介質訪問控制協議。它起源於美國夏威夷大學開發的ALOHA網所採用的爭用型協議,並進行了改進,使之具有比ALOHA協議更高的介質利用率。

CSMA/CD是一種分布式介質訪問控制協議,網中的各個站(節點)都能獨立地決定數據幀的發送與接收。每個站在發送數據幀之前,首先要進行載波監聽,只有介質空閑時,才允許發送幀。這時,如果兩個以上的站同時監聽到介質空閑並發送幀,則會產生沖突現象,這使發送的幀都成為無效幀,發送隨即宣告失敗。每個站必須有能力隨時檢測沖突是否發生,一旦發生沖突,則應停止發送,以免介質帶寬因傳送無效幀而被白白浪費,然後隨機延時一段時間後,再重新爭用介質,重發送幀。CSMA/CD協議簡單、可靠,其網路系統(如Ethernet)被廣泛使用
21:只需給出一個判斷,若是獨立IP,則返回TRUE,若不是,則返回FALSE……
22:1.基本地址格式
現在的IP網路使用32位地址,以點分十進製表示,如172.16.0.0。地址格式為:IP地址=網路地址+主機地址 或 IP地址=主機地址+子網地址+主機地址。
網路地址是由Internet權力機構(InterNIC)統一分配的,目的是為了保證網路地址的全球唯一性。主機地址是由各個網路的系統管理員分配。因此,網路地址的唯一性與網路內主機地址的唯一性確保了IP地址的全球唯一性。

2.保留地址的分配
根據用途和安全性級別的不同,IP地址還可以大致分為兩類:公共地址和私有地址。公用地址在Internet中使用,可以在Internet中隨意訪問。私有地址只能在內部網路中使用,只有通過代理伺服器才能與Internet通信。
公用IP地址被分為基本三類。
Class A 1.0.0.0-126.255.255.255
Class B 128.0.0.0-191.255.255.255
Class C 192.0.0.0 -255.255.255.255
這三個基本類決定了你可以擁有多少的次網路(subnets) 和連接多少的用戶(devices)(伺服器,網關,列印機,電腦等)
Class A 擁有3個host.
Class B 擁有2個host.
Class C 擁有1個host.

Class A 可以適用於超級大公司或者政府機關
Class B 可以適用於普通的集團公司或者學校
Class C 可以適用於一般公司

一個機構或網路要連入Internet,必須申請公用IP地址。但是考慮到網路安全和內部實驗等特殊情況,在IP地址中專門保留了三個區域作為私有地址,其地址范圍如下:
10.0.0.0/8:10.0.0.0~10.255.255.255
172.16.0.0/12:172.16.0.0~172.31.255.255
192.168.0.0/16:192.168.0.0~192.168.255.255
使用保留地址的網路只能在內部進行通信,而不能與其他網路互連。因為本網路中的保留地址同樣也可能被其他網路使用,如果進行網路互連,那麼尋找路由時就會因為地址的不唯一而出現問題。但是這些使用保留地址的網路可以通過將本網路內的保留地址翻譯轉換成公共地址的方式實現與外部網路的互連。這也是保證網路安全的重要方法之一。

23:
平常使用的IP地址,基本上是A、B、C三類,這三類地址都有各自的默認子網掩碼,如果更改默認的子網掩碼,使IP地址中原來應該是用來表示主機的位現在用於表示網路號,這些「借用」的主機位就是子網位,可用於表示不同的子網號,從而就是在原來的網路中生成了不同的「子」網。原本劃分子網的目的是充分利用IP地址資源,不過現在也用於其他更多的目的。這樣的劃分子網是純邏輯層面的,在第三層(網路層)實施的分隔手段,只與使用TCP/IP協議進行通信的應用有關,也即是說,即使兩台機器不在同一子網,仍可使用其他協議(如IPX)通信,而且各機器如果有權力修改IP地址的話,隨時可以改變自己的IP,使自己位於不同子網中,而虛擬區域網(VLAN)是在第二層(數據鏈路層)實施的分隔,與協議無關,不同VLAN中的機器,如果沒有到達其他VLAN的路由,無論如何更改協議地址,都仍然無法與其他VLAN中的機器通信。

子網掩碼是一個32位地址,用於屏蔽IP地址的一部分以區別網路標識和主機標識,並說明該IP地址是在區域網上,還是在遠程網上

24:域名是Internet網路上的一個伺服器或一個網路系統的名字,在全世界,沒有重復的域名域名具有唯一性。從技術上講,域名只是一個Internet中用於解決地址對應問題的一種方法。可以說只是一個技術名詞。但是,由於Internet已經成為了全世界人的Internet,域名也自然地成為了一個社會科學名詞

Ⅱ 有誰知道組建一個50台機器的區域網需要哪些設備啊,網線,水晶頭,交換機需要多少,要什麼樣的

我們要知道區域網最大的特點就是可以實現資源的最佳利用,如:共享磁碟設備、列印機等,從而可以在組建的區域網內部互相調用文件,並可在任何一台共享列印機上進行列印;當然我們也可以藉助Wingate或Sygate等軟體多機共享一台Modem上網;或者通過代理伺服器連上Internet,享受非一般的速度。如果你家裡有一台以上的電腦,如果你想把你的電腦游戲室升級到網吧,那麼你得考慮把它們連成區域網。
別以為很難,其實如果只是組建一個小型的區域網,我們只要添置幾塊網卡和一些數據線,就可以自己動手「豐衣足食」。我們知道,Win98內置了點到點(pc to pc)的網路配置能力,這使建立小型網路變得簡單。如果你的區域網有很多台機,那麼您需要一個成熟的網路操作系統巧隱來管理網路,例如:WinNT、Netware或Linux等。

【串並口通訊聯網】
如果你只是想把兩台裝有Windows系列操作系統的PC連接起來,我們可以直接通過計算機的串、並口,利用串、並行通訊電纜(pc to pc),把兩台微機連接好後,在Windows的「控制面板/網路」下的「適配器」中選Microsoft的「撥號網路適配器」和「協議」中的「IPX/SPX兼容協議」及「NetBEUI協議」。然後啟動「控制面板」,選擇「添加/刪除程序」,單擊「安裝Windows程序」,選擇「通訊」,單擊「直接電纜連接」,再利用Windows安裝盤進行安裝。安裝好後,重新啟動計算機。選定一台計算機作主機,在主機「我的電腦」中用右鍵某一驅動器(如C驅),選擇「共享」,選好共享級別。分別在兩機的附件中運行「直接電纜連接」,在主機上,選擇所用的通訊埠。選另一台作客戶機,按提示操作,稍等片刻,聯機完成。打開「客戶機」桌面上的「網上鄰居」,你會發現你不再孤獨了,你可通過「網上鄰居」訪問你的主機,也可以通過「映射網路驅動器」的方法將網路驅動器映射為自己的虛擬物理驅動器,更妙的是如果你所聯的主機已經上了區域網,那麼你還能通過主機訪問所有的網上資源。而且在你訪問的同時,並不影響主機的正常工作,這一點對於筆記本電腦的用戶尤為有利。

【網卡通訊聯網】
當微機(pc)多於兩台的話,就需要用到網卡、網線和集線器(HUB)。如果區域網中沒有網卡,就如河流沒有橋梁架在兩岸一樣。網卡是網路介面卡NIC(NETWORK Interface Card)的簡稱,它是區域網最基運旅本的組件之一。網卡安裝在網路計算機和伺服器的擴展旁寬凳槽中,充當計算機和網路之間的物理介面,因此可以簡單地說網卡就是接收和傳送數據橋梁。網卡根據傳輸速率可分為:10Mbps網卡(ISA 插口或PCI插口)、100Mbps PCI插口網卡、10Mbps/100Mbps自適應網卡和千兆網卡。目前10Mbps ISA插口的網卡仍以其低廉的價格佔有市場的一定份額,但由於10Mbps ISA插口網卡的網路傳輸速率低,且佔用大量的CPU資源,只適應於那些對速度要求不高的區域網,因此我推薦用100Mbps PCI插口的網卡或者10Mbps/100Mbps自適應網卡,價格不貴又能夠適應於用戶比較多,網上傳輸的數據量大和需要進行多媒體信息傳輸的應用環境。
在選擇網線時要先看你所購買的網卡的介面類型,網卡的介面有兩種類型(RJ45和BNC):BNC口是用細同軸電纜作為傳輸媒介的一種網卡介面。RJ45是採用雙絞線作為傳輸媒介的一種網卡介面,RJ45的介面酷似電話線的介面,但網路線使用的是8芯的接頭,使用RJ45的缺點是架設成本高,但安裝和維護較為方便,因此我們一般使用RJ45介面。集線器 (HU:根據微機的數量,利用 HUB構成星形結構,在工作站較多的情況下,會因 HUB的處理速率遠遠低於通信線路的傳輸速度,從而造成瓶頸問題。因此有條件的話可選用交換機。一個 Hub所組成的域稱為沖突域,也就是說,網路上任何一台計算機在收發數據時,其他所有計算機都能夠收到,且這些計算機不能同時進行數據的收發,否則會發生碰撞(CSMA/ CD協議會阻止碰撞 )。此外每台接入 Hub的計算機,都要檢測接收到的數據目的地址,以確認是否是收到自己的通信信息,因此計算機 CPU佔用率高,全網通信效率低,只適用於小型工作組級別應用。

【集線器HUB或者交換機的作用】:
(1)每個雙絞線介面只與一個工作站 (網卡)相連,信號點對點傳輸。
(2)當某一埠接收到信號時,HUB將其整形再生並廣播到其他每個埠。
(3)HUB本身可自動檢測信號碰撞,當碰撞發生時立即發出阻塞 (jam)信號通知其他埠。
(4)某一埠的傳輸線或網卡發生故障時,HUB自動隔離該埠,使其不影響其他埠的正常工作,因為現在的100MB的交換機價格很便宜,所以一般都選擇100Mbps的網卡和100M的交換機。
區域網所需的組件都已經齊了,現在就以在現時最穩定的個人操作系統Windows2000 Professional為基礎跟我來一步一步組建區域網吧。

【連接區域網的步驟】:
1、安裝網卡。關閉計算機,打開機箱,找到一空閑PCI插槽(一般為較短的白色插槽),插入網卡,上好螺絲。
2、連接網線。將網線一頭插在網卡接頭處,一頭插到交換機或HUB上。
3、安裝網卡驅動程序。打開計算機,操作系統會檢測到網卡並提示您插入驅動程序盤。插入隨網卡銷售的驅動程序盤,然後單擊「下一步」,Windows找到驅動程序後,會顯示確定屏幕,單擊「下一步」。如果Windows沒有找到驅動程序,單擊「設備驅動程序向導」中的「瀏覽」按鈕來指定驅動器的位置。如果您的驅動程序不是最新的版本,可以打開「設備管理」,運行「更新設備驅動程序器向導」,雙擊「網路適配器」,然後選中您的網卡,選擇「驅動程序」鍵,單擊「升級驅動程序」按鈕。Windows會提示您插入Windows安裝盤,按照提示操作即可。您還必須為網路中的每一台計算機指定一個唯一的名字和相同的工作組名(例如默認的Workgroup),然後再重新啟動計算機。具體操作為在桌面「我的電腦」圖標上點右鍵,單擊「屬性」。在彈出的對話框里點擊「網路標識」,再點擊「屬性」,在「計算機」名中填入你想要指定的機器名,在工作組中填入統一的工作組名,點擊確定完成。
4、安裝必要的網路協議。在桌面「網上鄰居」圖標上單擊右鍵,點擊「屬性」,在「本地連接」圖標上單擊右鍵,在彈出的屬性對話框里點擊「安裝」,雙擊「協議」安裝「Internet協議(TCP/IP)」,雙擊「客戶」安裝「Microsoft網路客戶端」,重新啟動計算機。
5、實現網路共享。在桌面「網上鄰居」圖標上單擊右鍵,點擊「屬性」,在「本地連接」圖標上單擊右鍵,在彈出的屬性對話框里點擊「安裝」,雙擊「服務」安裝「Microsoft網路的文件和列印機共享」,單擊「確定」,需重新啟動計算機後這些設置才有效。如果您要共享驅動器或目錄,在資源管理器中或桌面上,打開「我的電腦」,右擊欲共享的驅動器或目錄,選擇「共享」,填寫相應的內容。如果選擇共享整個驅動器,則該驅動器下的所有目錄均為網路共享。打開「網路鄰居」圖標可以得到網路上計算機的列表。雙擊您欲訪問的計算機,進入驅動器。要想映射網路驅動器,請查閱Windows幫助文件。如果在使用網路訪問列印機或別的計算機時出現問題,請檢查您的網線連接,保證連線和共享設置正確。
6、設置可任選的啟動口令安裝網路驅動程序後第一次啟動計算機時,會彈出一對話框提示您鍵入Microsoft網路的用戶和口令。鍵入用戶名,以後每次啟動計算機時它會自動顯示(可以使用第三步中指定的計算機名)。如果不想設置口令,將口令行置空,然後「確定」,否則鍵入口令,並確定口令。如果輸入的口令與設置的口令不符,則計算機雖可在本地運行操作系統,但不能上網共享資源。

哈哈這樣.我們一個簡單的基於Windows2000 Professinal的區域網建立起來了,你也可以用以上方法在你的鄰里之間建立一個區域網

家庭或小型辦公室,如果有兩台或更多的計算機,很自然地希望將他們組成一個網路。為方便敘述,以下約定將其稱為區域網。在家庭環境下,可用這個網路來共享資源、玩那些需要多人參與的游戲、共用一個數據機享用Internet連接等等。辦公室中,利用這樣的網路,主要解決共享外設如列印機等,此外,辦公室區域網也是多人協作工作的基礎設施。

別看這樣小的網路工程,在過去也是需要專業人員來進行組網配置的。那時,大部分操作的都是手工的,一般的用戶都不具備相應的知識和經驗。正好屬於"高不成低不就"的情況,自然限制了它的發展。Windows XP的出現,打破了這種局面,這依賴它內建有強大的網路支持功能和方便的向導。用戶完成物理連接後,運行連接向導,可以自己探測出網路硬體、安裝相應的驅動程序或協議,並指導用戶,完成所有的配置步驟。

本文介紹兩種在Windows XP操作系統下的組網方案,並介紹Windows XP用於區域網中的各種很有特色的功能。

一. 目標:

組成家庭區域網:對外,可以連接Internet,允許區域網內的各個計算機共享連接。對內,可以共享網路資源和設備。

二. 採用什麼網路形式?

家庭網中的計算機可能有桌面機或便攜機,例如掌上電腦或筆記本機等,也可能出現各種傳輸介質的介面,所以網路形式上,不宜都採用有線網路,無線介面是必須考慮的。但如果可以明確定位在純粹的有線網上,也可不設無線介面。所以,這里提供兩種方案:

1. 有線與無線混合。
2. 有線。

三. 網路硬體選擇

網路適配器(網卡)可採用PCI、PC或PCMCIA介面的卡(後兩者多用在攜帶型機或筆記本機上),Windows XP也支持用USB介面的網路適配器。究竟採用那種適配器,取決於接入網路中的計算機。無論那種適配器,都需要注意與現有計算機的介面以及HUB的協調一致,USB介面的適配器可能適應性更強一些,但對於較舊的計算機,又需要注意它是否支持USB介面。

網路連接線,常用的有同軸電纜和雙絞線,這都是大家熟悉的東西,不多解釋。究竟採用哪一種,就看你怎麼想了。
四. 可採用的網路結構和介質

以太結構:這種結構在辦公室或商業用戶中最為流行,熟悉的人也很多,技術資料和維護人員也容易找到,所以不多贅述。

電話線連接:這種形式主要的特色是成本很低,物理連接也很簡單,適用於大部分的家庭用戶。

無線電波:利用電磁波信號來傳輸信號,可以不用任何連線來進行通訊,並可以在移動中使用。但需要在每台計算機上加裝無線適配器,成本高是肯定了。在我國,無線形式用在計算機網路通訊的還較少。在美國,用於無線網路的是一個稱為IEEE 802.11b的標准協議,用於計算機近距離網路通訊。在該協議支持下,可達到的網速是11 Mbps。

五. 方案之一

這是一個有線、無線混合方案,具體結構可以參看圖1。這個例子中,用4台計算機組成了一個混合網路,PC1是主機,它與外部連接有3個通路:

1. 與Internet接連的數據機:用於整個網路的各個計算機共享上網之用。
2. 無線適配器:用於和本網路內的無線設備之間的通訊。
3. HUB:用於"帶動"本網路內的下游計算機。

該方案中的PC1、PC2機,必須用Windows XP操作系統,有線部分採用的是乙太網結構連接。圖中的HPNA是home phoneline network adaptor的縮寫,表示家庭電話線網路適配器。圖中的PC3和移動計算機,並不要求非使用Windows XP操作系統不可,別的windows版本也行。移動計算機和主機之間的網路連接利用的是無線形式。
如果希望建立混合網路,這種方案已經具備典型的功能,並且不需要花費很大就可以擴充網路規模。
關於連通操作:

圖1顯示的結構只能表示物理連接關系,物理連接完成後,還需要進行連通操作,網路才可真正投入使用。連通操作包括區域網內部各個計算機之間的連通,和區域網與Internet之間的連通。前者連通建立的步驟如下:

1. 滑鼠點擊 開始,進入控制面板,點擊"Network and Internet Connections網路和Internet連接",選擇網路連接( Network Connections),進行下一步。
2. 選擇進行"兩個或多個LAN的連接"
3. 右鍵點擊一個連接.
4. 確定完成連接任務.

區域網之內的連通操作就完成了。

再說區域網與Internet之間的連通,這種情況主要考慮速度與成本兩方面的兼顧。多機上網,最省事的辦法是每個機器占據一條獨立的電話線,但這不是一般用戶能承受起的,資源的浪費也太大。另一個辦法,可以使用住宅網關,但這樣成本需要增加,不是最佳途徑。比較好的方法是使用一個計算機作為主機伺服器。這不僅技術上可行,還有很多別的優點,如:

①:由於Windows XP有內建的防火牆,主機介於Internet和終端機之間,可以利用主機的防火牆保護區域網中的分機免受來自Internet的攻擊。
②:主機是"隱匿在" Internet和區域網之間的,充當了網關的腳色,在分機上,用戶感覺好像自己是直接連在Interne上一樣,察覺不到中間還有主機存在。特別是可以使區域網中的每台計算機同時上網。大大減少了設備投資。
③:除主機必須使用Windows XP操作系統之外,區域網內的計算機可使用早期的windows版本。
④:如果區域網中需要使用不同的媒體(例如有線和無線混合),可以利用Windows XP作為過渡的網橋。
⑤:雖然有網路資源和設備的共享功能,但也可以限制別人對私有文件和數據的訪問,特別是將文件存放在主機上的時候,更具有這種優勢可用。
⑥:利用"萬能即插即用"功能,可以隨時擴充區域網的規模。

六. 方案之二

下面是這種方案的結構示意圖。該方案適用於小型辦公室。與上一個方案比較,主要是去掉了無線部分,主機與分機之間不採用電話線連接,而是採用了電纜或雙絞線連接。所有分機都通過一個HUB與主機連接到Internet上,並可以支持列印機共享。這其實就是最常見的那種區域網的結構。
該方案完成物理連接之後,還需要進行下列操作:

1. 打開網路連接文件夾或找到網路連接的圖標.
2. 右鍵點擊"connection to the Internet you want to share(共享Internet連接)"然後再右鍵點擊"Properties(屬性)"
3. 選擇"Advanced(高級)"任務條。
4. 選擇"Allow other network users to connect through this computer′s Internet connection(允許另外用戶通過這個計算機連接到Internet)"檢查框,並選定。
5. 點擊 OK.結束操作。

啟用Windows XP的防火牆,必須進行設置,不設置是不起作用的。設置過程:

1.打開網路連接文件夾或找到網路連接的圖標.
2.右鍵點擊"connection to the Internet you want to share(共享Internet連接)"然後再右鍵點擊"Properties(屬性)"
3.選擇"Advanced(高級)"任務條。
4. 選擇"Protect my computer and network by limiting or preventing access to this computer from the Internet(利用這個計算機限制從Internet進入的訪問並保護我的計算機和網路" ,在其下面有一個Internet連接防火牆的檢查框,滑鼠點擊選定。
5. 點擊 OK.結束操作。

七. 幾點說明

A.主機必須採用Windows XP操作系統,區域網內的計算機可以使用早一些的windows版本,如:windows98、windows ME、windows2000等等。
B.這里提供的是典型的情況,想擴充網路規模基本上可以照此疊加。
C.本文是依據英文測試版本進行的試驗,不能保證將來的正式版本。特別是中文正式版本的性能與此完全一致。

Ⅲ 要組成一個計算機網路,需具備的三個條件是什麼

1、要組成一個計算機網路,需具備的三個條件:

(1)至少需要2台計算機連接起來;

(2)一個共享傳輸介質或通信子網;

(3)一系列實現網路通信協議的軟體和硬體。(網路通信協議:為確保網路中的計算機相互之間能交換信息而建立的規則、標准或約定。例如,TCP/IP是目前網際網路使用的用於網路互聯的通信協議)。

2、計算機網路的組成分類:

計算機網路的分類與一般的事物分類方法一樣,可以按事物所具有的不同性質特點(即事物的屬性)分類。計算機網路通俗地講就是由多台計算機(或其它計算機網路設備)通過傳輸介質和軟體物理(或邏輯)連接在一起組成的。

總的來說計算機網路的組成基本上包括:計算機、網路操作系統、傳輸介質(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無形的,如無線網路的傳輸介質就是空間)以及相應的應用軟體四部分。

(3)組成一個計算機網路至少包括多少個終端擴展閱讀:

1、網路協議主要由以下三個要素組成。

(1)語法,即數據與控制信息的結構或格式。

(2)語義,即需要發出何種控制信息,完成何種動作以及做出何種響應。

(3)同步,即事件實現順序的詳細說明。

網路協議是計算機網路的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2、計算機網路的認證協議:

網路身份認證協議VIeID

全稱:(Virtual identity electronic identification) 通用賬戶協議,是俗稱的網路身份證。它是一種互聯網身份認證協議,其具有唯一性和信息不可否認性。其概念與OpenID相似,並具有開放、分散、自由等特性。

Ⅳ 計算機網路是一個什麼概念,什麼是網路上用到的協議埠又是什麼一個計算機有多少個埠嗎請教

計算機網路是計算機應用的一個重要領域,是信息高速公路的重要組成部分。計算機網路空前活躍,幾乎滲透到社會的每個角落。

網路的基本概念

計算機網路是一種地理上分散的多台獨立工作的計算機,通過通信電路互相連接起來,在配有相應的網路軟體的情況下,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交換的系統。
計算機網路的功能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信息交換、資源共享和分布式處理。
計算機網路有各種各樣的分類方法,但常用的分類方法是按網路規模、距離遠近分類。通常把計算機網路分成兩大類:區域網LAN(Local Area Network),廣域網WAN(Wide Area Network)。廣域網也叫遠程網RCN(Remote Computer Network)。

區域網是指在幾百米到10公里范圍之內連成的網路。如一棟樓內、一所學校的校園網、一家公司的企業網等都是區域網。網路連接距離在10公里以上便稱為廣域網,網際網路就是最典型的廣域網。在這一節里,重點介紹區域網。

計算機區域網

區域網一般由傳輸介質及附屬設備、網路適配器、網路伺服器、用戶工作站和網路軟體等組成。

傳輸介質及附屬設備

區域網所使用的傳輸介質主要有三種:雙絞線、同軸電纜、光導纖維。
在區域網中雙絞線是用得最多的一種。100米以內的連接可用雙絞線。
同軸電纜有細纜和粗纜之分,細纜阻抗為50W,粗纜阻抗為75W,二者不能直接相連。一般,185米以內可採用細纜,大於這個距離則採用粗纜。

光導纖維俗稱光纜,與電纜有本質的區別,光纜傳輸的是光信號,電纜傳輸的是電信號。光纜由一束光導纖維組成,光纖中有一根導光的細絲,通常用硅製成。光纜是傳輸率最高的傳輸介質,一般用在主幹線上。

附屬設備隨區域網使用的傳輸介質而定。就雙絞線而言,有RJ45;就同軸電纜而言,一般包括BNC插頭、T型插頭、終端匹配器、增音器和調質解調器等。若網路採用星形結構,還需有集線器Hub。Hub分為共享式Hub和交換式Hub。Hub的功能是接收和轉發信號。

網路適配器

網路適配器NIC(Network Interface Card)也稱網卡,通過它將用戶工作站的PC機連接到網路上。隨著網路技術的飛速發展,網卡也經歷了頻繁的更新換代,其品種、類型日益繁多,功能也日趨復雜、完善。有支持ISA匯流排的16位網卡,有支持PCI匯流排的32位網卡;有傳輸率為10Mbps(即每秒傳送10兆位)的網卡,有傳輸率為100Mbps的網卡,也有傳輸率為10/100Mbps的自適應網卡。

網卡的主要作用是:

實現工作站PC機和區域網傳輸介質的物理連接和電信號匹配,接收和執行工作站主機送來的各種控制命令;
實現區域網數據鏈路層的功能,包括傳輸介質的送取控制、信息幀的發送和接收、差錯校驗、串並行代碼轉換等;
提供數據緩沖能力;
實現某些介面功能等。
注意:若要將計算機連接到廣域網上,必須有Modem,即數據機,而不是網卡。

網路伺服器

網路伺服器是用來管理系統中共享資源的,例如大容量的磁碟、高速列印機和數據文件等。由於網路伺服器對這些設備的管理和訪問都是按文件形式進行的,所以又稱之為文件伺服器。一個區域網可以有多個伺服器,以實現共享資源的分布配置。區域網的許多功能是通過伺服器來實現的,網路操作系統等軟體也主要駐留在伺服器上。因此,網路伺服器的性能直接影響到區域網的性能。
網路伺服器可以是高性能的微機、小型機或大型機。不管選用哪種設備,伺服器都必須具備適當的通訊處理能力、快速訪問能力和安全容錯能力。

用戶工作站

用戶通過工作站來訪問網路的共享資源。在區域網中,用戶工作站一般採用PC機。除了訪問網路資源外,工作站本身具有一定的處理能力。根據應用的需要,工作站也可以是無盤的,被稱為無盤工作站。
網路軟體
網路軟體包括網路協議軟體、通信軟體和網路操作系統等。網路軟體功能的強弱直接影響到網路的性能。

區域網的網路拓樸結構

連接在網路上的計算機、大容量磁碟、高速列印機等部件均可看作是網路上的一個節點,又稱為工作站。網路拓樸是指網路中各節點相互連接的方法或形式。在設計一個網路時,選擇合適的網路拓樸結構是非常重要的,它將直接關繫到該網路的性能。區域網拓樸結構主要有星形、環形和匯流排型三種結構(見圖4.1)。

圖4.1 匯流排 環形 星形

匯流排拓樸結構

匯流排拓樸結構是區域網中使用最廣泛的一種拓樸結構。在這種結構中各節點都通過相應的硬體介面直接接至傳輸介質上,各節點間的通信可通過公共的介質直接進行。該種結構的優點是當某一個結點發生故障時,不會影響網路的正常工作,且也允許新的結點順利入網而不影響網路的現行狀態。

環形拓樸結構

環形結構是一種閉合的匯流排結構。網路中各結點通過中繼器連接到閉環上。所謂中繼器是一比較簡單的設備,它具有單方向的傳輸能力,即由一條鏈路上接收數據後不加緩沖地以同樣的速率沿本身的另一條鏈路傳輸出去,因此在網路環上數據就以一定方向沿環傳輸。由於環形網上的各中繼器是相互串接的,因此任一中繼器出現故障均會導致數據傳輸的失敗。

星形拓樸結構

在星形拓樸結構的區域網中,各個結點通過點到點的線路與中央結點相連。中央結點由性能較好的計算機來實現,其餘各結點之間的通信均是由中央結點來溝通,這樣整個網路基本上不受外圍結點的入網、退網的影響,且外圍結點承擔數據處理的工作量較小,而大量的數據處理工作由中央結點來完成,因而造成這種結構的中央結點的負荷較重,易出?quot;瓶頸"現象,系統可靠性較差。

網路傳輸協議

在網路傳輸中,採用分層模式進行傳輸。分層約定使得各層所完成的功能是相互獨立的。因此,當某層要改變約定時,就不會對其他層造成影響。
在計算機網路中,將計算機網路同等層間的通信約定稱為網路協議。OSI(國際標准化組織)網路分層模型中,有七層通信協議,如圖4.2所示。

發送站 (邏輯信道)同層協議 接收站

⑦ 應用層 ⑦ 應用層
⑥ 表示層 ⑥ 表示層
⑤ 會話層 ⑤ 會話層
④ 傳輸層 ④ 傳輸層
③ 網路層 ③ 網路層
② 數據鏈路層 ② 數據鏈路層
① 物理層 ① 物理層
互連物理介質

圖4.2 區域網的七層協議

1. 物理層
主要提供與傳輸介質的介面、與物理介質相連接所涉及到的機械的、電氣的功能和規程方面的特性,最終達到物理的連接。它提供了位傳送的物理通路。該類協議有RS-232A、RS-232B、RS-232C等。
2. 數據鏈路層
通過一定格式及差錯控制、信息流控制送出數據幀,保證報文以幀為單位在鏈路上可靠的傳輸。為網路層提供介面服務。這類協議典型的例子是ISO推薦的高級鏈路控制遠程HDLC。
3. 網路層
它是用來處理路徑選擇和分組交換技術,提供報文分組從源節點至目的節點間可靠的邏輯通路,且擔負著連接的建立、維持和拆除。該類協議有IP協議。
4. 傳輸層
用於主機同主機間的連接,為主機間提供透明的傳輸通路,傳輸單位為報文。該類協議有TCP協議。
5. 會話層
它的功能是要在數據交換的各種應用進程間建立起邏輯通路,我們將兩應用進程間建立起一次聯絡稱為一次會話,而會話層就是用來維持這種聯絡。
6. 表示層
該層提供一套格式化服務。如報文壓縮、文件傳輸協議FTP。
7. 應用層
也稱為用戶層。為面向用戶的各種軟體的傳輸協議。如SMTP、POP3、Telnet等。
值得說明的是,OSI模型雖然被國際所公認,但迄今為止尚無一個區域網能全部符合上述七層協議。

Ⅳ 計算機網路由哪幾部分組成

計算機網路就是由多台計算機(或其它計算機網路設備)通過傳輸介質和軟體物理(或邏輯)連接在一起組成的。總的來說計算機網路的組成基本上包括:計算機、網路操作系統、傳輸介質(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無形的,如無線網路的傳輸介質就是空間)以及相應的應用軟體四部分。

從整體上來說計算機網路就是把分布在不同地理區域的計算機與專門的外部設備用通信線路互聯成一個規模大、功能強的系統,從而使眾多的計算機可以方便地互相傳遞信息,共享硬體、軟體、數據信息等資源。簡單來說,計算機網路就是由通信線路互相連接的許多自主工作的計算機構成的集合體。

最簡單的計算機網路就只有兩台計算機和連接它們的一條鏈路,即兩個節點和一條鏈路。

(5)組成一個計算機網路至少包括多少個終端擴展閱讀

20世紀60年代中期之前的第一代計算機網路是以單個計算機為中心的遠程聯機系統,典型應用是由一台計算機和全美范圍內2000多個終端組成的飛機訂票系統,終端是一台計算機的外圍設備,包括顯示器和鍵盤,無CPU和內存。

隨著遠程終端的增多,在主機前增加了前端機(FEP)。當時,人們把計算機網路定義為「以傳輸信息為目的而連接起來,實現遠程信息處理或進一步達到資源共享的系統」,這樣的通信系統已具備網路的雛形。

20世紀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的第二代計算機網路是以多個主機通過通信線路互聯起來,為用戶提供服務,興起於60年代後期,典型代表是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協助開發的ARPANET。

主機之間不是直接用線路相連,而是由介面報文處理機(IMP)轉接後互聯的。IMP和它們之間互聯的通信線路一起負責主機間的通信任務,構成了通信子網。

通信子網互聯的主機負責運行程序,提供資源共享,組成資源子網。這個時期,網路概念為「以能夠相互共享資源為目的互聯起來的具有獨立功能的計算機之集合體」,形成了計算機網路的基本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