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路連接 » 計算機網路概論重點
擴展閱讀
無線網路免費的地方 2025-01-23 15:07:09

計算機網路概論重點

發布時間: 2024-02-04 07:42:32

『壹』 計算機網路基礎知識(一)

參考:計算機網路 謝希仁 第7版

一、現在最主要的三種網路
 電信網路(電話網)
 有線電視網路
 計算機網路 (發展最快,信息時代的核心技術)
二、internet 和 Internet
 internet 是普通名詞
泛指一般的互連網(互聯網)
 Internet 是專有名詞,標准翻譯是「網際網路」 世界范圍的互連網(互聯網)
使用 TCP/IP 協議族
前身是美國的阿帕網 ARPANET
三、計算機網路的帶寬
計算機網路的帶寬是指網路可通過的最高數據率,即每秒多少比特。 描述帶寬也常常把「比特/秒」省略。
例如,帶寬是 10 M,實際上是 10 Mb/s。注意:這里的 M 是 106。
四、對寬頻傳輸的錯誤概念
在網路中有兩種不同的速率:
信號(即電磁波)在傳輸媒體上的傳播速率(米/秒,或公里/秒)
 計算機向網路發送比特的速率(比特/秒),也叫傳輸速率。 這兩種速率的意義和單位完全不同。
寬頻傳輸:計算機向網路發送比特的速率較高。 寬頻線路:每秒有更多比特從計算機注入到線路。 寬頻線路和窄帶線路上比特的傳播速率是一樣的。
早期的計算機網路採用電路交換,新型的計算機網路採用分組交換的、基於存儲轉發的方式。 分組交換:
 在發送端把要發送的報文分隔為較短的數據塊
 每個塊增加帶有控制信息的首部構成分組(包)
 依次把各分組發送到接收端
 接收端剝去首部,抽出數據部分,還原成報文
IP 網路的重要特點
 每一個分組獨立選擇路由。
 發往同一個目的地的分組,後發送的有可能先收到(即可能不按順序接收)。  當網路中的通信量過大時,路由器就來不及處理分組,於是要丟棄一些分組。  因此, IP 網路不保證分組的可靠地交付。
 IP 網路提供的服務被稱為:
盡最大努力服務(best effort service) 五、最重要的兩個協議:IP 和 TCP
TCP 協議保證了應用程序之間的可靠通信,IP 協議控制分組在網際網路的傳輸,但網際網路不保證可靠交付.
在 TCP/IP 的應用層協議使用的是客戶伺服器方式。
 客戶(client)和伺服器(server)都是指通信中所涉及的兩個應用進程。
 客戶伺服器方式所描述的是進程之間服務和被服務的關系。
 當 A 進程需要 B 進程的服務時就主動呼叫 B 進程,在這種情況下,A 是客戶而 B 是伺服器。
 可能在下一次通信中,B 需要 A 的服務,此時,B 是客戶而 A 是伺服器。
注意:
 使用計算機的人是「用戶」(user)而不是「客戶」(client)。
 客戶和伺服器都指的是進程,即計算機軟體。
 由於運行伺服器進程的機器往往有許多特殊的要求,因此人們經常將主要運行伺服器進程的
機器(硬體)不嚴格地稱為伺服器。
 例如,「這台機器是伺服器。」 意思是:「這台機器(硬體)主要是用來運行伺服器進程(軟體)。」  因此,伺服器(server)一詞有時指的是軟體,但也有時指的是硬體。
六、總結
 網際網路(Internet)是世界范圍的、互連起來的計算機網路,它使用 TCP/IP 協議族,並且它的前身是美 國阿帕網 ARPANET。
 計算機網路的帶寬是網路可通過的最高數據率。
 網際網路使用基於存儲轉發的分組交換,並使用 IP 協議傳送 IP 分組。
 路由器把許多網路互連起來,構成了互連網。路由器收到分組後,根據路由表查找出下一跳路由器的
地址,然後轉發分組。
 路由器根據與其他路由器交換的路由信息構造出自己的路由表。
 IP 網路提供盡最大努力服務,不保證可靠交付。
 TCP 協議保證計算機程序之間的、端到端的可靠交付。
 在 TCP/IP 的應用層協議使用的是客戶伺服器方式。
 客戶和伺服器都是進程(即軟體)。客戶是服務請求方,伺服器是服務提供方。
 伺服器有時也指「運行伺服器軟體」的機器。

一、IP 網路是虛擬網路
 IP 網路是虛擬的。在 IP 網路上傳送的是 IP 數據報(IP 分組)。
 實際上在網路鏈路上傳送的是「幀」,使用的是幀的硬體地址(MAC 地址)。
 地址解析協議 ARP 用來把 IP 地址(虛擬地址)轉換為硬體地址(物理地址)。
二、IP 地址的表示方法
IP 地址的表示方法有兩種:二進制和點分十進制。
IP 地址是 32 位二進制數字,為方便閱讀和從鍵盤上輸入,可把每 8 位二進制數字轉換成一個十進制數字,並 用小數點隔開,這就是點分十進制。
三、網際網路的域名
網際網路的域名分為:  頂級域名  二級域名  三級域名

 四級域名
四、域名伺服器 DNS (Domain Name Server)
網際網路中設有很多的域名伺服器 DNS,用來把域名轉換為 IP 地址。
五、電子郵件
發送郵件使用的協議——簡單郵件傳送協議 SMTP (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 接收郵件使用的協議——郵局協議版本 3 POP3 (Post Office Protocol version 3) 注:郵件的傳送仍然要使用 IP 和 TCP 協議
六、統一資源定位符 URL (Uniform Resource Locator)
 URL 用來標識萬維網上的各種文檔。
 網際網路上的每一個文檔,在整個網際網路的范圍內具有惟一的標識符 URL。  URL 實際上就是文檔在網際網路中的地址。
七、超文本傳送協議 HTTP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萬維網客戶程序與伺服器程序之間的交互遵守超文本傳送協議 HTTP。
八、結束語
 IP 地址是 32 位二進制數字。為便於閱讀和鍵入,也常使用點分十進制記法。  個人用戶上網可向本地 ISP 租用臨時的 IP 地址。
 域名伺服器 DNS 把計算機域名轉換為計算機使用的 32 位二進制 IP 地址。  發送電子郵件使用 SMTP 協議,接收電子郵件使用 POP3 協議。
 統一資源定位符 URL 惟一地確定了萬維網上文檔的地址。
 超文本傳送協議 HTTP 用於萬維網瀏覽器程序和伺服器程序的信息交互。
 超文本標記語言 HTML 使萬維網文檔有了統一的格式。
 IP 電話不使用 TCP 協議。利用 IP 電話網關使得在普通電話之間可以打 IP 電話。

一、網際網路服務提供者 ISP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根據提供服務的覆蓋面積大小以及所擁有的 IP 地址數目的不同,ISP 也分成為不同的層次。
二、兩種通信方式
在網路邊緣的端系統中運行的程序之間的通信方式通常可劃分為兩大類:C/S 方式 和 P2P 方式
(Peer-to-Peer,對等方式)。
三、網際網路的核心部分
網路核心部分是網際網路中最復雜的部分。
網路中的核心部分要向網路邊緣中的大量主機提供連通性,使邊緣部分中的任何一個主機都能夠向其 他主機通信(即傳送或接收各種形式的數據)。
網際網路的核心部分是由許多網路和把它們互連起來的路由器組成,而主機處在網際網路的邊緣部分。
在網際網路核心部分的路由器之間一般都用高速鏈路相連接,而在網路邊緣的主機接入到核心部分則通 常以相對較低速率的鏈路相連接。

主機的用途是為用戶進行信息處理的,並且可以和其他主機通過網路交換信息。路由器的用途則是用 來轉發分組的,即進行分組交換的。
在網路核心部分起特殊作用的是路由器(router)。
路由器是實現分組交換(packet switching)的關鍵構件,其任務是轉發收到的分組,這是網路核心部分
最重要的功能。
四、電路交換
電路交換必定是面向連接的。 電路交換的三個階段:建立連接、通信、釋放連接。
五、網路的分類
 不同作用范圍的網路
 廣域網 WAN (Wide Area Network)
 區域網 LAN (Local Area Network)
 城域網 MAN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 個人區域網 PAN (Personal Area Network)
 從網路的使用者進行分類
 公用網 (public network)
 專用網 (private network)
 用來把用戶接入到網際網路的網路
 接入網 AN (Access Network),它又稱為本地接入網或居民接入網。
注:由 ISP 提供的接入網只是起到讓用戶能夠與網際網路連接的「橋梁」作用。
六、計算機網路的性能指標
 速率
 帶寬
 吞吐量
 時延(delay 或 latency)
 傳輸時延(發送時延) —— 從發送數據幀的第一個比特算起,到該幀的最後一個比特發送完 畢所需的時間。
 傳播時延 —— 電磁波在信道中需要傳播一定的距離而花費的時間。 注:信號傳輸速率(即發送速率)和信號在信道上的傳播速率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 處理時延 —— 交換結點為存儲轉發而進行一些必要的處理所花費的時間。
 排隊時延 —— 結點緩存隊列中分組排隊所經歷的時延。 總時延 = 發送時延+傳播時延+處理時延+處理時延
 時延帶寬積
 利用率 —— 分為信道利用率和網路利用率。

 信道利用率——某信道有百分之幾的時間是被利用的(有數據通過)。  網路利用率——全網路的信道利用率的加權平均值。 注:信道利用率並非越高越好。
七、網路協議(network protocol) 簡稱為協議,是為進行網路中的數據交換而建立的規則、標准或約定。其組成要素有以下三點:
 語法  語義  同步
數據與控制信息的結構或格式 。
需要發出何種控制信息,完成何種動作以及做出何種響應。 事件實現順序的詳細說明。
八、實體、協議、服務和服務訪問點
實體(entity)——表示任何可發送或接收信息的硬體或軟體進程。 協議——是控制兩個對等實體進行通信的規則的集合。
 在協議的控制下,兩個對等實體間的通信使得本層能夠向上一層提供服務。  要實現本層協議,還需要使用下層所提供的服務。
 本層的服務用戶只能看見服務而無法看見下面的協議。
 下面的協議對上面的服務用戶是透明的。
 協議是「水平的」,即協議是控制對等實體之間通信的規則。
 服務是「垂直的」,即服務是由下層向上層通過層間介面提供的。 同一系統相鄰兩層的實體進行交互的地方,稱為服務訪問點 SAP (Service Access Point)。
九、TCP/IP 的體系結構
路由器在轉發分組時最高只用到網路層,而沒有使用運輸層和應用層。

『貳』 計算機網路的概述

計算機網路是指將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獨立功能的多台計算機及其外部設備,通過通信線路連接起來,在網路操作系統,網路管理軟體及網路通信協議的管理和協調下,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計算機系統。
從整體上來說計算機網路就是把分布在不同地理區域的計算機與專門的外部設備用通信線路互聯成一個規模大、功能強的系統,從而使眾多的計算機可以方便地互相傳遞信息,共享硬體、軟體、數據信息等資源。簡單來說,計算機網路就是由通信線路互相連接的許多自主工作的計算機構成的集合體。

計算機網路的分類:
計算機網路的分類與一般的事物分類方法一樣,可以按事物所具有的不同性質特點(即事物的屬性)分類。計算機網路通俗地講就是由多台計算機(或其它計算機網路設備)通過傳輸介質和軟體物理(或邏輯)連接在一起組成的。
總的來說計算機網路的組成基本上包括:計算機、網路操作系統、傳輸介質(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無形的,如無線網路的傳輸介質就是空間)以及相應的應用軟體四部分。

『叄』 計算機網路的目錄

第1章概論
1.1計算機網路概述
1.1.1計算機網路的基本概念
1.1.2計算機網路的功能
1.1.3計算機網路的發展和現狀
1.1.4計算機網路的標准化工作及相關組織
1.1.5計算機網路的組成
1.2計算機網路的分類
1.2.1按網路的覆蓋范圍分類
1.2.2按傳輸媒體分類
1.2.3按使用范圍分類
1.2.4按拓撲結構分類
1.2.5根據網路的通信方式分類
1.3計算機網路的體系結構
1.3.1基本概念
1.3.2ISO/OSI參考模型
1.3.3OSI通信原理
1.3.4OSI/RM的缺點
1.3.5TCP/IP的體系結構
1.3.6OSI與TCP/IP參考模型的比較
1.3.7五層協議的體系結構
小結
習題
第2章數據通信和物理層
2.1數據通信的基本概念
2.1.1數據通信系統的基本模型
2.1.2信息、數據與信號
2.1.3模擬與數字
2.1.4DTE和DCE
2.2數據通信系統的性能指標
2.2.1數據傳輸速率
2.2.2帶寬
2.2.3波特率
2.2.4時延
2.2.5時延帶寬積
2.2.6利用率
2.2.7誤碼率
2.3信道容量
2.3.1奈奎斯特准則
2.3.2香農定理
2.4數據傳輸方式
2.4.1單工模式、半雙工模式和全雙工模式
2.4.2並行傳輸和串列傳輸
2.4.3同步傳輸和非同步傳輸
2.4.4基帶傳輸和頻帶傳輸
2.5數據編碼與數據調制
2.5.1數字數據的數字信號編碼
2.5.2數字數據的模擬信號編碼
2.5.3模擬數據的數字信號編碼
2.6信道復用技術
2.6.1頻分多路復用
2.6.2時分多路復用
2.6.3波分多路復用
2.6.4碼分多路復用
2.7數字傳輸系統
2.7.1准同步數字系列
2.7.2同步光纖網和同步數字系列
2.8物理層的傳輸介質
2.8.1導向傳輸介質
2.8.2非導向傳輸介質
2.9物理層的功能、模型與特性
2.9.1物理層的功能
2.9.2物理層的特性
2.9.3物理層介面標准舉例
2.9.4RS-232串列介面標准
小結
習題
第3章數據鏈路層
3.1數據鏈路層概述
3.1.1數據鏈路層的基本功能
3.1.2數據鏈路層的服務
3.2幀同步功能
3.2.1字元計數法
3.2.2字元填充的首尾定界符法
3.2.3比特填充的首尾定界符法
3.3流量控制功能
3.3.1停等協議
3.3.2後退N幀ARQ協議
3.3.3選擇重發ARQ協議
3.3.4滑動窗口協議
3.4差錯控制功能
3.4.1差錯的特性
3.4.2檢錯及糾錯原理
3.4.3檢錯碼
3.4.4糾錯碼
3.5數據鏈路層協議
3.5.1高級數據鏈路控制規程
3.5.2Internet數據鏈路控制協議PPP
小結
習題
第4章區域網技術
4.1區域網概述
4.2區域網體系結構
4.2.1IEEE 802區域網參考模型
4.2.2介質訪問控制子層
4.2.3邏輯鏈路控制子層
4.3乙太網介質訪問控制技術
4.3.1ALOHA
4.3.2CSMA
4.3.3CSMA/CD
4.4乙太網幀格式和數據封裝
4.4.1乙太網幀格式
4.4.2乙太網數據封裝
4.4.3乙太網中地址
4.5常見乙太網
4.5.1傳統乙太網
4.5.2100Mbit/s Ethernet
4.5.3Gigabit Ethernet
4.5.410 Gigabit Ethernet
4.6交換式乙太網
4.6.1交換機
4.6.2交換式乙太網及其特點
4.7虛擬區域網
4.7.1虛擬區域網的概念
4.7.2VLAN對傳統區域網的優勢
4.7.3虛擬區域網的類型
4.7.4虛擬區域網的協議標准
4.7.5虛擬區域網中的鏈路類型
4.8其他區域網
4.8.1令牌環
4.8.2令牌匯流排
4.8.3FDDI網
4.9無線區域網
4.9.1無線區域網的概念和特點
4.9.2主要無線區域網的標准
4.9.3無線區域網的體系結構
4.9.4無線區域網的介質訪問控制方式
4.9.5無線區域網的組建
4.9.6無線區域網的安全
小結
習題
第5章廣域網
5.1廣域網概述
5.2計算機網路的數據交換技術
5.2.1電路交換
5.2.2存儲轉發交換
5.3廣域網接入技術
5.3.1DSL接入技術
5.3.2幀中繼網
5.3.3ATM網
小結
習題
第6章網路層
6.1網路層概述
6.1.1網路層的功能
6.1.2網路層提供的服務
6.2IPv4協議
6.2.1IPv4協議簡介
6.2.2IPv4地址及子網劃分
6.2.3IP數據報格式
6.2.4IP數據報分片與重組
6.2.5IP數據報轉發
6.2.6無類別域間路由
6.2.7網路地址轉換
6.3網路層的協議
6.3.1ARP和RARP
6.3.2ICMP
6.4路由演算法和路由協議
6.4.1路由協議的分類
6.4.2路由信息協議
6.4.3最短路由優先路由演算法(SPF)
6.4.5開放最短路徑優先演算法(OSPF)
6.4.6邊界網關協議
6.5網路層設備
6.5.1路由器的組成和功能
6.5.2路由表
6.5.3路由轉發
6.6IPv6協議
6.6.1IPv4協議的設計缺陷
6.6.2IPv6數據報格式
6.6.3IPv6地址結構
6.6.4IPv4到IPv6的過渡技術
小結
習題
第7章傳輸層
7.1概述
7.1.1傳輸層功能
7.1.2傳輸層服務
7.2傳輸協議的要素
7.2.1傳輸層編址
7.2.2建立傳輸連接
7.2.3釋放傳輸連接
7.2.4流量控制和緩存
7.3TCP/IP的運輸層
7.3.1用戶數據報協議UDP
7.3.2用戶數據報格式
7.4傳輸控制協議TCP
7.4.1TCP概述
7.4.2TCP報文段的首部
7.4.3TCP數據編號與確認
7.4.4TCP可靠性保證
7.4.5TCP流量控制
7.4.6TCP擁塞控制
7.4.7TCP運輸連接管理
小結
習題
第8章應用層
8.1應用層的基本概念
8.1.1主要的應用層協議
8.1.2網路應用模式
8.2域名系統
8.2.1Internet的域名結構
8.2.2域名伺服器
8.2.3域名解析過程
8.2.4DNS的報文格式
8.3文件傳送協議
8.3.1FTP的工作原理
8.3.2FTP的數據格式
8.3.3FTP的命令和應答
8.3.4簡單文件傳輸協議
8.4遠程登錄協議Telnet
8.4.1Telnet工作原理
8.4.2Telnet語法與遠程登錄實現
8.5電子郵件
8.5.1電子郵件系統的組成結構
8.5.2電子郵件格式與MIME
8.5.3SMTP與POP3
8.6萬維網
8.6.1萬維網工作原理
8.6.2統一資源定位符
8.6.3超文本傳送協議
8.7動態主機配置協議
8.7.1DHCP的常用術語
8.7.2DHCP的工作過程
8.8簡單網路管理協議
8.8.1SNMP網路管理系統組成
8.8.2SNMP
8.8.3管理信息結構
8.8.4管理信息庫
小結
習題
第9章網路安全
9.1網路安全概述
9.1.1常見的網路攻擊方法
9.1.2網路安全服務
9.1.3網路安全機制
9.2數據加密技術
9.2.1對稱密鑰密碼體制與DES演算法
9.2.2公開密鑰密碼體制與RSA演算法
9.3數字簽名和報文摘要
9.3.1數字簽名
9.3.2報文摘要
9.4計算機病毒
9.4.1計算機病毒的概念
9.4.2計算機病毒的特徵
9.4.3計算機病毒的分類
9.4.4計算機病毒的防治
9.5防火牆技術
9.5.1防火牆基本概念
9.5.2防火牆體系結構
9.5.3防火牆的局限性
小結
習題
參考文獻

『肆』 計算機網路——概論-網路邊緣·接入網·網路核心

計算機網路系列博文——目錄

  接入網際網路的各種端系統

將端系統連接到其邊緣路由器的物理鏈路。
邊緣路由器 端系統到任何其他遠程端系統的路徑上的第一台路由器。

鋪設新線路成本高昂(鋪設成本慎虛高,線路本身的成本很低),故往往考慮復用已有線路網路,如電話網和有線電視網。

利用本地電話公司現有的本地電話基礎設施。
住戶通常從提供本地電話接入的本地電話配孝凱公司處獲得DSL接入。本地電話公司作為用戶的ISP。
藉助用戶側的DSL數據機,分頻器,本地電話公司側的數字用戶線接入復用器,將家庭電話線分作三個頻段:

利用有線電視公司現有的有線電視基礎設施。
住戶從有線電視公司獲得電纜網際網路接入。有線電視公司作為用戶ISP。

用戶側的電纜數據機,電視公司側的電纜調制解調端接系統將通信鏈路分為上行和下行兩個信道。下行信道速率通常更高。

特徵 共享廣播媒體。

混合光纖同軸 光纜連接有線電視公司和地區樞紐,同軸電纜連接地區樞紐和住戶。
光纖到戶 提供從本地中心局直接到家庭的光纖路徑。

使用傳統電話線,類似DSL,但傳輸速率更慢。

區域網接入技術。
用戶通過雙絞銅線與乙太網交換機相連,乙太網交換機(網路)與網際網路相連。

基於IEEE802.11技術的無線區域網接入。

3G,4G等無線技術,復用行動電話基礎設施,通過蜂窩網提供商運營的基站轉發分組。

網路核心是分組交換機(路由器)以及連接交換機的網路

端系統通過ISP接入網際網路。
ISP為用戶,內容提供者提供接入。培喚

ISP大致是分層級的,但沒有正式的,公認的標准。(在國內,行政命令規定了ISP的層級,如工信部規定,中國電信的ChinaNet骨幹網、CN2骨幹網與中國聯通的骨幹網,以及中國教育網在國內屬於第一級網路,之間互聯不收取費用。)
全球性的頂層ISP大致有 Level 3 通信,AT&T,Sprint,NTT等。

國內ISP情況可參考博文 https://www.cnblogs.com/onepixel/p/10238221.html

端系統與接入ISP相連。接入ISP間必須互聯。

以ISP為頂點,網際網路結構可視為圖。
圖的主體大致是森林。即ISP大致上是分層的。
可不嚴格地分為頂層ISP,區域ISP,接入網ISP等。
高層ISP為低層ISP提供服務,並依據流量收取費用。
頂層ISP間必須互聯以實現全球聯網。
網際網路不是嚴格的樹結構,有時沒有嚴格的層級,即存在橫邊。

存在點(Point of Presence,PoP) 供應商網路中數台路由器組成的群組,客戶ISP可以連接到提供商ISP的存在點。即存在點是高層ISP對底層ISP的連入介面。
多宿 底層ISP可選擇與多個高層ISP連接。
對等 大致同層次的ISP間可以對等,即將它們的網路直接連接,通常不結算流量費用,以減少經過高層ISP的流量。
網際網路交換點(Internet Exchange Point,IXP) 網際網路鏈路匯合點,多個ISP可在IXP處共同對等。

內容提供商網路 內容提供商在全球部署數據中心,通過專用線路連接,其主體獨立於公共網際網路,專用網路上僅承載內容提供商自身的流量。
內容提供商網路依據需要,與公共網際網路中各層級的ISP互聯。

『伍』 計算機網路第四章(網路層)

4.1、網路層概述

簡介

網路層的主要任務是 實現網路互連 ,進而 實現數據包在各網路之間的傳輸

這些異構型網路N1~N7如果只是需要各自內部通信,他們只要實現各自的物理層和數據鏈路層即可

但是如果要將這些異構型網路互連起來,形成一個更大的互聯網,就需要實現網路層設備路由器

有時為了簡單起見,可以不用畫出這些網路,圖中N1~N7,而將他們看做是一條鏈路即可

要實現網路層任務,需要解決一下主要問題:

網路層向運輸層提供怎樣的服務(「可靠傳輸」還是「不可靠傳輸」)

在數據鏈路層那課講過的可靠傳輸,詳情可以看那邊的筆記:網路層對以下的 分組丟失 、 分組失序 、 分組重復 的傳輸錯誤採取措施,使得接收方能正確接受發送方發送的數據,就是 可靠傳輸 ,反之,如果什麼措施也不採取,則是 不可靠傳輸

網路層定址問題

路由選擇問題

路由器收到數據後,是依據什麼來決定將數據包從自己的哪個介面轉發出去?

依據數據包的目的地址和路由器中的路由表

但在實際當中,路由器是怎樣知道這些路由記錄?

由用戶或網路管理員進行人工配置,這種方法只適用於規模較小且網路拓撲不改變的小型互聯網

另一種是實現各種路由選擇協議,由路由器執行路由選擇協議中所規定的路由選擇演算法,而自動得出路由表中的路有記錄,這種方法更適合規模較大且網路拓撲經常改變的大型互聯網

補充 網路層(網際層) 除了 IP協議 外,還有之前介紹過的 地址解析協議ARP ,還有 網際控制報文協議ICMP , 網際組管理協議IGMP

總結

4.2、網路層提供的兩種服務

在計算機網路領域,網路層應該向運輸層提供怎樣的服務(「 面向連接 」還是「 無連接 」)曾引起了長期的爭論。

爭論焦點的實質就是: 在計算機通信中,可靠交付應當由誰來負責 ?是 網路 還是 端系統 ?

面向連接的虛電路服務

一種觀點:讓網路負責可靠交付

這種觀點認為,應藉助於電信網的成功經驗,讓網路負責可靠交付,計算機網路應模仿電信網路,使用 面向連接 的通信方式。

通信之前先建立 虛電路 (Virtual Circuit),以保證雙方通信所需的一切網路資源。

如果再使用可靠傳輸的網路協議,就可使所發送的分組無差錯按序到達終點,不丟失、不重復。

發送方 發送給 接收方 的所有分組都沿著同一條虛電路傳送

虛電路表示這只是一條邏輯上的連接,分組都沿著這條邏輯連接按照存儲轉發方式傳送,而並不是真正建立了一條物理連接。

請注意,電路交換的電話通信是先建立了一條真正的連接。

因此分組交換的虛連接和電路交換的連接只是類似,但並不完全一樣

無連接的數據報服務

另一種觀點:網路提供數據報服務

互聯網的先驅者提出了一種嶄新的網路設計思路。

網路層向上只提供簡單靈活的、 無連接的 、 盡最大努力交付 的 數據報服務 。

網路在發送分組時不需要先建立連接。每一個分組(即 IP 數據報)獨立發送,與其前後的分組無關(不進行編號)。

網路層不提供服務質量的承諾 。即所傳送的分組可能出錯、丟失、重復和失序(不按序到達終點),當然也不保證分組傳送的時限。

發送方 發送給 接收方 的分組可能沿著不同路徑傳送

盡最大努力交付

如果主機(即端系統)中的進程之間的通信需要是可靠的,那麼就由網路的 主機中的運輸層負責可靠交付(包括差錯處理、流量控制等) 。

採用這種設計思路的好處是 :網路的造價大大降低,運行方式靈活,能夠適應多種應用。

互連網能夠發展到今日的規模,充分證明了當初採用這種設計思路的正確性。

虛電路服務與數據報服務的對比

對比的方面 虛電路服務 數據報服務

思路 可靠通信應當由網路來保證 可靠通信應當由用戶主機來保證

連接的建立 必須有 不需要

終點地址 僅在連接建立階段使用,每個分組使用短的虛電路號 每個分組都有終點的完整地址

分組的轉發 屬於同一條虛電路的分組均按照同一路由進行轉發 每個分組獨立選擇路由進行轉發

當結點出故障時 所有通過出故障的結點的虛電路均不能工作 出故障的結點可能會丟失分組,一些路由可能會發生變化

分組的順序 總是按發送順序到達終點 到達終點時不一定按發送順序

端到端的差錯處理和流量控制 可以由網路負責,也可以由用戶主機負責 由用戶主機負責

4.3、IPv4

概述

分類編制的IPv4地址

簡介

每一類地址都由兩個固定長度的欄位組成,其中一個欄位是 網路號 net-id ,它標志主機(或路由器)所連接到的網路,而另一個欄位則是 主機號 host-id ,它標志該主機(或路由器)。

主機號在它前面的網路號所指明的網路范圍內必須是唯一的。

由此可見, 一個 IP 地址在整個互聯網范圍內是唯一的 。

A類地址

B類地址

C類地址

練習

總結

IP 地址的指派范圍

一般不使用的特殊的 IP 地址

IP 地址的一些重要特點

(1) IP 地址是一種分等級的地址結構 。分兩個等級的好處是:

第一 ,IP 地址管理機構在分配 IP 地址時只分配網路號,而剩下的主機號則由得到該網路號的單位自行分配。這樣就方便了 IP 地址的管理。

第二 ,路由器僅根據目的主機所連接的網路號來轉發分組(而不考慮目的主機號),這樣就可以使路由表中的項目數大幅度減少,從而減小了路由表所佔的存儲空間。

(2) 實際上 IP 地址是標志一個主機(或路由器)和一條鏈路的介面 。

當一個主機同時連接到兩個網路上時,該主機就必須同時具有兩個相應的 IP 地址,其網路號 net-id 必須是不同的。這種主機稱為 多歸屬主機 (multihomed host)。

由於一個路由器至少應當連接到兩個網路(這樣它才能將 IP 數據報從一個網路轉發到另一個網路),因此 一個路由器至少應當有兩個不同的 IP 地址 。

(3) 用轉發器或網橋連接起來的若干個區域網仍為一個網路 ,因此這些區域網都具有同樣的網路號 net-id。

(4) 所有分配到網路號 net-id 的網路,無論是范圍很小的區域網,還是可能覆蓋很大地理范圍的廣域網,都是平等的。

劃分子網的IPv4地址

為什麼要劃分子網

在 ARPANET 的早期,IP 地址的設計確實不夠合理:

IP 地址空間的利用率有時很低。

給每一個物理網路分配一個網路號會使路由表變得太大因而使網路性能變壞。

兩級的 IP 地址不夠靈活。

如果想要將原來的網路劃分成三個獨立的網路

所以是否可以從主機號部分借用一部分作為子網號

但是如果未在圖中標記子網號部分,那麼我們和計算機又如何知道分類地址中主機號有多少比特被用作子網號了呢?

所以就有了劃分子網的工具: 子網掩碼

從 1985 年起在 IP 地址中又增加了一個「 子網號欄位 」,使兩級的 IP 地址變成為 三級的 IP 地址 。

這種做法叫做 劃分子網 (subnetting) 。

劃分子網已成為互聯網的正式標准協議。

如何劃分子網

基本思路

劃分子網純屬一個 單位內部的事情 。單位對外仍然表現為沒有劃分子網的網路。

從主機號 借用 若干個位作為 子網號 subnet-id,而主機號 host-id 也就相應減少了若干個位。

凡是從其他網路發送給本單位某個主機的 IP 數據報,仍然是根據 IP 數據報的 目的網路號 net-id,先找到連接在本單位網路上的路由器。

然後 此路由器 在收到 IP 數據報後,再按 目的網路號 net-id 和 子網號 subnet-id 找到目的子網。

最後就將 IP 數據報直接交付目的主機。

劃分為三個子網後對外仍是一個網路

優點

1.  減少了 IP 地址的浪費        2.  使網路的組織更加靈活        3.  更便於維護和管理

劃分子網純屬一個單位內部的事情,對外部網路透明 ,對外仍然表現為沒有劃分子網的一個網路。

子網掩碼

(IP 地址) AND (子網掩碼) = 網路地址 重要,下面很多相關知識都會用到

舉例

例子1

例子2

默認子網掩碼

總結

子網掩碼是一個網路或一個子網的重要屬性。

路由器在和相鄰路由器交換路由信息時,必須把自己所在網路(或子網)的子網掩碼告訴相鄰路由器。

路由器的路由表中的每一個項目,除了要給出目的網路地址外,還必須同時給出該網路的子網掩碼。

若一個路由器連接在兩個子網上,就擁有兩個網路地址和兩個子網掩碼。

無分類編址的IPv4地址

為什麼使用無分類編址

無分類域間路由選擇 CIDR (Classless Inter-Domain Routing)。

CIDR 最主要的特點

CIDR使用各種長度的「 網路前綴 」(network-prefix)來代替分類地址中的網路號和子網號。

IP 地址從三級編址(使用子網掩碼)又回到了兩級編址 。

如何使用無分類編址

舉例

路由聚合(構造超網)

總結

IPv4地址的應用規劃

給定一個IPv4地址快,如何將其劃分成幾個更小的地址塊,並將這些地址塊分配給互聯網中不同網路,進而可以給各網路中的主機和路由器介面分配IPv4地址

定長的子網掩碼FLSM(Fixed Length Subnet Mask)

劃分子網的IPv4就是定長的子網掩碼

舉例

通過上面步驟分析,就可以從子網1 ~ 8中任選5個分配給左圖中的N1 ~ N5

採用定長的子網掩碼劃分,只能劃分出2^n個子網,其中n是從主機號部分借用的用來作為子網號的比特數量,每個子網所分配的IP地址數量相同

但是也因為每個子網所分配的IP地址數量相同,不夠靈活,容易造成IP地址的浪費

變長的子網掩碼VLSM(Variable Length Subnet Mask)

無分類編址的IPv4就是變長的子網掩碼

舉例

4.4、IP數據報的發送和轉發過程

舉例

源主機如何知道目的主機是否與自己在同一個網路中,是直接交付,還是間接交付?

可以通過 目的地址IP 和 源地址的子網掩碼 進行 邏輯與運算 得到 目的網路地址

如果 目的網路地址 和 源網路地址 相同 ,就是 在同一個網路 中,屬於 直接交付

如果 目的網路地址 和 源網路地址 不相同 ,就 不在同一個網路 中,屬於 間接交付 ,傳輸給主機所在網路的 默認網關 (路由器——下圖會講解),由默認網關幫忙轉發

主機C如何知道路由器R的存在?

用戶為了讓本網路中的主機能和其他網路中的主機進行通信,就必須給其指定本網路的一個路由器的介面,由該路由器幫忙進行轉發,所指定的路由器,也被稱為 默認網關

例如。路由器的介面0的IP地址192.168.0.128做為左邊網路的默認網關

主機A會將該IP數據報傳輸給自己的默認網關,也就是圖中所示的路由器介面0

路由器收到IP數據報後如何轉發?

檢查IP數據報首部是否出錯:

若出錯,則直接丟棄該IP數據報並通告源主機

若沒有出錯,則進行轉發

根據IP數據報的目的地址在路由表中查找匹配的條目:

若找到匹配的條目,則轉發給條目中指示的嚇一跳

若找不到,則丟棄該數據報並通告源主機

假設IP數據報首部沒有出錯,路由器取出IP數據報首部各地址欄位的值

接下來路由器對該IP數據報進行查表轉發

逐條檢查路由條目,將目的地址與路由條目中的地址掩碼進行邏輯與運算得到目的網路地址,然後與路由條目中的目的網路進行比較,如果相同,則這條路由條目就是匹配的路由條目,按照它的下一條指示,圖中所示的也就是介面1轉發該IP數據報

路由器是隔離廣播域的

4.5、靜態路由配置及其可能產生的路由環路問題

概念

多種情況舉例

靜態路由配置

舉例

默認路由

舉例

默認路由可以被所有網路匹配,但路由匹配有優先順序,默認路由是優先順序最低的

特定主機路由

舉例

有時候,我們可以給路由器添加針對某個主機的特定主機路由條目

一般用於網路管理人員對網路的管理和測試

多條路由可選,匹配路由最具體的

靜態路由配置錯誤導致路由環路

舉例

假設將R2的路由表中第三條目錄配置錯了下一跳

這導致R2和R3之間產生了路由環路

聚合了不存在的網路而導致路由環路

舉例

正常情況

錯誤情況

解決方法

黑洞路由的下一跳為null0,這是路由器內部的虛擬介面,IP數據報進入它後就被丟棄

網路故障而導致路由環路

舉例

解決方法

添加故障的網路為黑洞路由

假設。一段時間後故障網路恢復了

R1又自動地得出了其介面0的直連網路的路由條目

針對該網路的黑洞網路會自動失效

如果又故障

則生效該網路的黑洞網路

總結

4.6、路由選擇協議

概述

網際網路所採用的路由選擇協議的主要特點

網際網路採用分層次的路由選擇協議

自治系統 AS :在單一的技術管理下的一組路由器,而這些路由器使用一種 AS 內部的路由選擇協議和共同的度量以確定分組在該 AS 內的路由,同時還使用一種 AS 之間的路由選擇協議用以確定分組在 AS之間的路由。

自治系統之間的路由選擇簡稱為域間路由選擇,自治系統內部的路由選擇簡稱為域內路由選擇

域間路由選擇使用外部網關協議EGP這個類別的路由選擇協議

域內路由選擇使用內部網關協議IGP這個類別的路由選擇協議

網關協議 的名稱可稱為 路由協議

常見的路由選擇協議

『陸』 計算機網路概述

1. 計算機網路的定義:l計算機網路是一組自治計算機互連的集合

2.計算機的基本功能 

資源共享,分布式處理與負載均衡, 綜合信息服務

3. 計算機網路的演進

4. 計算機的網路類型

LAN(Local Area Network)區域網,通常指幾千米以內的,可以通過某種介質互聯的計算機、列印機、modem或其他設備的集合

MAN(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城域網,MAN覆蓋范圍為中等規模,介於區域網和廣域網之間,通常是在一個城市內的網路連接(距離為10KM)

WAN(Wide Area NetWork)廣域網分布式距離遠,他通過各種類型的串列連接,以便在更大的地區區域內實現接入

5. 網路拖結構

6.電路交換與分組

電路交換: 基於電話網的電路交換

優點:延時小、透明傳輸。

缺點:帶寬固定,網路資源利用率低,初始連接建立慢

什麼是透明傳輸:透明傳輸是指不管所傳數據是什麼樣的比特組合,都應當能夠在鏈路上傳送。當所傳數據中的比特組合恰巧與某一個控制信息完全一樣時,就必須採取適當的措施,使接收方不會將這樣的數據誤認為是某種控制信息。這樣才能保證 數據鏈路層 的傳輸是透明的。

分組交換:以分組為單位存儲轉發

優點:多路復用,網路資源利用率高

缺點:延時打,實用性差,設備功能復雜

7.衡量計算機網路的主要標准

·帶寬

描述在一定時間范圍內能夠從一個節點傳送到另一個節點的數據量,通常以bps為單位

·延時

描述網路上數據從一個節點傳送到另一個節點所經歷的時間

計算機網路可以實現資源共享、綜合信息服務、負載均衡與分布式處理等基本功能

計算機網路的類型可以按照地域、拓撲結構、數據交換的形式及網路組件等不同類型進行分類

衡量計算機網路的性能指標有很多種,其中帶寬和延遲最為重要

『柒』 計算機網路技術(一)——概論

摘要

計算機誕生後,作為信息處理的核心器件,被廣泛用於科學計算、工業控制、人工智慧等各個領域。隨著計算機普及,人們越來越不滿足孤立的計算機進行的信息處理,而是希望位於不同空間的計算機及其附屬設備能夠連通起來,從而實現[信息的傳輸和共享]。計算機網路便在這樣的背景下出現了。

從資源共享的角度可以定義為:計算機網路是以能夠相互共享資源的方式互聯起來的自治計算機系統的集合。

美國國防部於20世紀60年代末開始建設ARPANET,用於研究和實驗。ARPANET採用[分組交換技術],可以連接到不同型號的計算機設備,實現數據信號的傳輸。最初的ARPANET包含4個節點,到了20世紀70年代,越來越多的大學和科研機構作為結點加入ARPANET。同時,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基於ARPANET的網路應用,比如電子郵件、DNS、FTP和Telnet等。在ARPANET網路研究過程中,研究員為了將不同類型的網路互聯起來,使得位於不同網路的計算機之間可以通信,TCP/IP模型由此而生。進入20世紀80年代,TCP/IP完全覆蓋了ARPANET,成為網路互聯的標准協議。

根據網路的覆蓋范圍可以分為:區域網、城域網、廣域網和互聯網。

計算機網路按照傳輸介質的類型可以分為:有線網路和無線網路。

有線網路的優點:

有線網路的缺點:

無線網路的優點:

無線網路的缺點:

計算機網路按照其所有權性質的不同,可以分為:公用網和專用網。
公用網是由電信部門建設的,能供任何個人和單位使用。專用網是由某個部門為本單位的特殊用途而建設的,通常不向外提供服務。

拓撲結構是網路中各個結點之間相互連接的幾何形式,直接影響到網路中數據傳輸的特點和性能,主要有以下幾種。

在邏輯功能上,計算機網路可以分為兩部分:通信子網和資源子網。
通信子網負責完成網路數據的傳輸、轉發、交換和路由等通信認為;資源子網負責網路的數據處理業務,向網路中的用戶提供各種資源和服務。

計算機網路可以分為廣播式網路和點對點式網路。傳統的乙太網就是廣播式計算機網路,基於TCP/IP的Internet屬於點對點式網路。

計算機網路要實現數據傳輸和資源共享,必須要有相應的設備來實現這些功能。計算機網路設備可以分為硬體設備和軟體設備。硬體設備包括計算機、伺服器、交換機、路由器和通信介質等,軟體設備包含各種網路協議、網路操作系統和應用程序等。

是用戶訪問和使用計算機網路的界面,包含台式機、筆記本、伺服器及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

是某種交換式網路(如乙太網)內部的一種核心裝置,負責網路內部數據的調度和轉發。

是連接IP網路中不同類型的網路,為不同格式的數據分組選擇合適的通信路徑並轉發的網路中間設備。實現路由的方法稱為路由演算法(Routing Algorithm)。

規定網路中所傳輸的數據分組的格式、傳輸的策略、交換和路由方法。網路協議包含三個基本要素:

區別於單機操作系統,能夠在網路環境下為用戶和網路資源提供介面,實現對網路資源管理和控制的程序集合。

是計算機網路中連接各個網路結點的物理線路,是數據傳輸的通道。可以分為有線介質(或稱引導型介質)和無線介質(或稱非引導型介質)兩大類。

要研究和使用計算機網路,首先要有一套評價網路運行好壞的性能指標體系,其中包括定量的性能指標,也包括非定量的性能指標。

根據制定和使用標準的組織性質不同,標准可以分為:企業標准、行業標准、國家標准和國際標准。

『捌』 誰有計算機網路基礎的知識

第一章 網路概述
一、 填空題
1、寫出你知道的網路拓撲結構:星型、匯流排、環型。
2、根據網路的地理覆蓋范圍進行分類,計算機網路可以分為以下三大類型:LAN、MAN 和 WAN。
3、現代通信正向著數字化、寬頻化、綜合化和智能化的方向發展
二、單選題
1、城域網被列為單獨一類的主要原因是( D )。
A. 網路規模在一個城市的范圍內
B. 與區域網相同的技術
C. 覆蓋技術從幾十公里到數百公里
D. 有獨立的可實施標准
2、下列網路拓撲建立之後,增加新站點較難的是( D )。
A. 星型網路 B. 匯流排型網路
C. 樹型網路 D. 環型網路
3、隨著電信和信息技術的發展,國際上出現了所謂「三網融合」的趨勢,下列不屬於三網之一的是( D )。
A. 傳統電信網 B. 計算機網(主要指互聯網)
C. 有線電視網 D. 衛星通信網
4、最近許多提供免費電子郵件的公司紛紛推出一項新的服務:E-mail to Page ,這項服務能帶來的便利是( B )。 A. 利用尋呼機發電子郵件
B. 有電子郵件時通過尋呼機提醒用戶
C. 通過電話發郵件
D. 通過Internet打電話
5、對於網上購物,目前國外使用最多的支付方式是( C )。
A. 現金 B. 郵局支付
C. 信用卡 D. 銀行電匯
三、判斷題
1、分布式操作系統與網路操作系統相比,內部管理都需要網路地址。(√)
2、廣播式網路的重要特點之一是採用分組存儲轉發與路由選擇技術。(Ⅹ)
3、判斷:如果多台計算機之間存在明確的主/從關系,其中一台中心控制計算機可以控制其它連接計算機的開
啟與關閉,那麼這樣的多台計算機系統就構成了一個計算機網路。(Ⅹ)
四、多選題
1、區域網的覆蓋范圍一般為(B),廣域網的覆蓋范圍一般為(D)。
A、幾公里 B、不超過10公里
C、10--100公里 D、數百公里以上
2、網路按服務方式分類,可分為(A、B、C)。
A、客戶機/伺服器模式 B、瀏覽器/伺服器模式
C、對等式網路 D、數據傳輸網路
3、網路按使用目的分類,可分為(A、B、C)。
A、共享資源網 B、數據處理網
C、數據傳輸網 D、對等式網路
4、網路按通信方式分類,可分為(A、B)。
A、點對點傳輸網路 B、廣播式網路
C、數據傳輸網 C、對等式網路
5、下列(A、B、C、D)屬於網路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A、收發電子郵件 B、電子商務
C、遠程教育 D、電子政務
五、簡答題
1、什麼是計算機網路?計算機網路由什麼組成?
參考答案:
答:為了方便用戶,將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計算機資源相連,實現信息交流和資源的共享。計算
機資源主要指計算機硬體、軟體與數據。數據是信息的載體。計算機網路的功能包括網路通信、
資源管理、網路服務、網路管理和互動操作的能力。最基本功能是在傳輸的源計算機和目標計
算機之間,實現無差錯的數據傳輸。計算機網路=計算機子網+通信子網。
2、計算機多用戶操作系統和網路系統在共享資源方面有什麼異同點?
參考答案:
答:集中的單機多用戶系統與網路計算機系統的比較說明
單機多用戶 網路系統
CPU 共用一個或幾個 多個處理機
共享資源 共享主存 共享伺服器
終端工作 分時 網址通信鏈接
客戶端工作 不能獨立工作 客戶機能獨立工作
操作系統 集中管理 有自已的操作系統
3、通信子網與資源子網分別由那些主要部分組成?其主要功能是什麼?
參考答案:
答:通信子網由兩個不同的部件組成,即傳輸線和交換單元。傳輸介質也稱為電路、信
道,信道(channel)是通信中傳遞信息的通道,包含發送信息、接收信息和轉發信息的
設備。傳輸介質是指用於連接2個或多個網路結點的物理傳輸電路,例如,電話線、同軸
電纜、光纜等。通信信道應包括傳輸介質與通信設備,它是建立在傳輸介質之上的。采
用多路復用技術時,一條物理傳輸介質上可以建立多條通信信道。
通信子網負責整個網路的純粹通信部分,資源子網即是各種網路資源(主機上的打
印機、軟體資源等)的集合,提供信息與能力的共享。
第二章 網路體系結構
一、填空題
1、在Internet上一個B類地址的子網被劃分為16個網段,寫出它的子網掩碼:255.255.240.0。
2、防止高速的發送方的數據「淹沒」低速的接收方,屬於ISO/OSI RM 中 數據鏈路層 的功能。
3、解決數據格式的轉換,屬於ISO/OSI RM 中 表示 層的功能。
4、按照IPv4標准,IP地址 202.3.208.13 屬於 C 類地址。
5、UDP提供的是無連接、不可靠、無流控、不排序的服務。
二、判斷題
1、面向連接服務是一種類似電話通信系統的模式,無連接服務是一種類似郵政系統的模式。(√)
2、面向連接服務不能防止報文的丟失、重復或失序。 (Ⅹ)
3、ISO劃分網路層次的基本原則是:不同節點具有相同的層次,不同節點的相同層次有相同的功能。(√)
4、網路域名地址一般通俗易懂,大多採用英文名稱的縮寫來命名。(√)
5、域名地址 www.CEI.GOV.CN 中的GOV表示非贏利組織。(Ⅹ)
三、單選題
1、管理計算機通信的規則稱為( A )。
A. 協議 B. 介質
C. 服務 D. 網路操作系統
2、以下哪一個選項按順序包括了OSI模型的各個層次( B )。
A. 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路層,運輸層,系統層,表示層和應用層
B. 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路層,運輸層,會話層,表示層和應用層
C. 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路層,轉換層,會話層,表示層和應用層
D. 表示層,數據鏈路層,網路層,運輸層,系統層,物理層和應用層
3、IEEE 802.3 與以下哪些網路體系結構相關(B )。
A. Token Ring B. Ethernet
C. Internet D. 以上都不對
4、IEEE 802.5 與以下哪些網路體系結構相關( A )。
A. Token Ring B. Ethernet
C. Internet D. 以上都不對
5、下列IP地址種屬於組播地址的是( C )。
A. 10000001,01010000,11001100,10100000
B. 00101111,00100000,10000000,11110000
C. 11100000,10100000,01100000,00010000
D. 11000000,00010001,10001000,10001110
6、主機 A 的IP地址為202.101.22.3,主機 B 的IP地址為203.10.21.4,兩機通過路由器 R 互連。
R 的兩個埠的IP地址分別為202.101.22.5和203.10.21.5.掩碼均為255.255.255.0。請指出
錯誤的說法( B )。
A. 主機A將數據發往R,數據包中的源IP地址為202.101.22.3,目標IP地址為203.10.21.4
B. 主機A首先發出ARPP廣播詢問IP地址為203.10.21.4的MAC地址是多少,路由器R對此廣
播包進行響應,並給出B的MAC地址
C. 路由器在網路203.10.21.0發出ARP廣播,以獲得IP地址203.10.21.4對應的MAC地址,
主機B對此廣播包進行響應,並給出B的MAC地址
D. 路由器R將數據發往B,數據包中的源IP地址為202.101.22.3,目標IP地址為203.10.21.4
7、一個路由器有兩個埠,分別接到兩個網路,兩個網路各有一個主機,IP地址分別為110.25.
53.1和110.24.53.6,子網掩碼均為255.255.255.0,請從中選出兩個IP地址分別分配給路由器
的兩個埠( B )
A. 110.25.52.1和110.24.52.6 B. 110.24.53.1和110.25.53.6
C. 110.25.53.1和111.24.53.6 D. 110.25.53.1和110.24.53.6
8、當網路段不超過185米時,使用10BASE-2的優點是( C )。
A. 連接相對簡單 B. 下載使用,容易進行故障診斷
C. 每個節點可直接連到電纜上 D. 最便宜的電纜選擇
9、IPv6將32位地址空間擴展到( B )。
A. 64位 B. 128位 C. 256位 D. 1024位
10、IPX地址的組成是( B )
A. 網路號,主機號 B. 網段號,網路節點號,套接字型大小
C. 網路號,子網號,主機號 D. 網段號,網路節點號,主機號
四、多選題
1、下面哪三種協議運行在網路層( A、B、D)。
A、NWLink B、IPX C、TCP D、IP
2、虛電路服務包括如下階段(A、B、D)。
A、建立連接B、 數據傳送 C、回答服務 D、 釋放連接
3、下列說法中屬於OSI七層協議中運輸層功能的是(A、B、C、D)。
A、從會話層接收數據,並分割成較小的單元傳輸。
B. 使會話層不受硬體技術變化的影響。
C. 跨網路連接的建立和拆除。
D. 擁塞控制
4、下列乙太網拓撲結構要求匯流排的每一端都必須終結的是(A、B)。
A、10BASE-2B、10BASE-5 C、10BASE-T C、10BASE-FX
5、按照網路的IP地址分類,屬於C類網的是( A、C )。
A、11000001,01000000,00000101,00000110
B、01111110,00000000,00000111,00001000
C、11001010,11001101,00010000,00100010
D、10111111,00101101,00001100,01011000
五、簡答題
1、什麼是網路體系結構? 為什麼要定義網路體系結構?
參考答案:
答:網路的體系結構定義:指計算機網路的各層及其協議的集合(architecture)。或精確定義為這個
計算機網路及其部件所應完成的功能。計算機網路的體系結構綜合了OSI和TCP/IP的優點,本身
由5層組成:應用層、運輸層、網路層、物理層和數據鏈路層。
2、什麼是網路協議?它在網路中的作用是什麼?
參考答案:
答:在計算機網路中要做到有條不紊地交換數據,就必須遵守一些事先約定好的規則。這些規則明確
規定交換數據的格式以及有關的同步問題。為進行網路中的數據交換而建立的規則、標准或約定
稱為網路協議。
3、試說明IP地址與物理地址的區別。為什麼要使用這兩種不同的地址。
參考答案:
答:IP地址(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用於確定網際網路上的每台主機,它是每台主機唯一性的
標識。聯網設備用物理地址標識自己,例如網卡地址。TCP/IP用IP地址來標識源地址和目標地址,
但源和目標主機卻位於某個網路中,故源地址和目標地址都由網路號和主機號組成,但這種標號
只是一種邏輯編號,而不是路由器和計算機網卡的物理地址。對於一台計算機而言,IP地址是可
變的,而物理地址是固定的。
4、單位分配到一個B類IP地址,其net-id為129.250.0.0.該單位有4000台機器,分布在16個不同在地點。
請分析:①如選用子網掩碼為255.255.255.0是否合適;②如果合適試給每一個地點分配一個子網號碼,
並算出每個主機號碼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參考答案:
答:B類地址前2個比特規定為10,網路號佔14比特,後16比特用於確定主機號,即最多允許16384台主機。
B類地址范圍為128.0.0.0至 191.255.255.255。因此,129.250.0.0是B類IP地址中的一個。題中選用
子網掩碼為255.255.255.0。說明在後16比特中用前8比特劃分子網,最後8比特確定主機,則每個子網
最多有28-2=254台主機。題中說明該單位有4000台機器,分布在16個不同的地點。但沒有說明這16個不
同的地點各擁有多少台機器。如果是「平均」分配在16個子網中,即16個子網中任何一個地點不超過254
台主機數,則選用這個子網掩碼是可以的,如果某個子網中的機器數超過了254台,則選擇這樣的子網
掩碼是不合適的。如果機器總數超過4064台,選擇這樣的子網掩碼也是不合適的。
從以上所選子網掩碼為255.255.255.0可知16個子網的主機共16×254=4064台主機。設計在主機號前網路
地址域和子網中「借用」4個比特作為16個子網地址。這16個地點分配子網號碼可以選用129.250.nnn.0
至129.250.nnn .255,其中nnn可以是0~15,16~31,32~47,48~63,64~79,80~95,96~111,
112~127,128~143,144~159,160~175,176~191,192~207,208~223,224~239,240~255。
可以按這些成組設計子網中的一組或分別選用其中的16個。而每個子網中主機號碼為1至254。
5、簡述下列協議的作用:IP、ARP、RARP和ICMP。
參考答案:
答:IP:IP分組傳送,數據報路由選擇和差錯控制;
ARP:將IP地址映射為物理地址,也稱正向地址解釋;
RARP:將物理地址映射為IP地址,也稱反向地址解釋;
ICMP:IP傳輸中的差錯控制。
6、IP地址為 192.72.20.111,子網掩碼為255.255.255.244,求該網段的廣播地址。
參考答案:
答:子網掩碼的第四位元組為 244,寫成二進制為 11100000。即高位3個1是子網掩碼,23=8 說明共劃分
出八個子網;低位5個0是每個子網的IP地址數,25=32 說明每個子網共有32個IP(可分配給主機的
為 32-2=30)。
各子網的IP范圍是:子網1:0---31;子網2:32--63;子網3:64--95;子網4:96--127;
子網5:128--159;子網6:160--191;子網7:192--223;子網8:224--255。
給定IP 192.72.20.111 的主機地址是 111,在子網4 的范圍內,因此該網段的網路地址是 192.72.20.96,
廣播地址是 192.72.20.127。
第三章 通信子網
一、 填空題
1、目前,雙絞線分為兩類:STP 和 UTP 。
2、10Base-2傳輸距離限制為 185米 。
3、脈沖編碼調制的工作原理包括 采樣、量化、編碼 。
4、衡量數據通信的主要參數有 通信速率、誤碼率 。
5、基帶傳輸中數字數據信號的編碼方式主要有 非歸零編碼、曼徹斯特編碼、差分曼徹斯特編碼 。
6、交換機具有智能性和快速性的性能特點。
7、水晶頭包括 線芯和水晶頭塑料殼

二、 判斷題
1、對於非同步通信方式,在每傳送一個字元時,都要增加起始位和停止位,表示字元的開始和結束。(√)
2、Switch技術工作在第二層上,當網路站點很多時,容易形成網路上的廣播風暴,導致網路性能下降
以至癱瘓。 (√)
3、路由器是屬於網路層的互連設備。(√)
4、電路交換需要在通信的雙方之間建立一條臨時的專用通道,報文交換不需要建立通道。(√)
5、NRZ編碼在收發的雙方不需要同步。(Ⅹ)
6、
三、單選題
1、網橋是( A )設備。
A. 數據鏈路層 B. 物理層 C. 網路層 D. 傳輸層
2、路由器是( C )設備。
A. 數據鏈路層 B. 物理層 C. 網路層 D. 傳輸層
3、下列傳輸介質中,帶寬最大的是(C )。
A. 雙較線 B. 同軸電纜 C. 光纜 D. 無線
4、數據機的參數為波特率,英文表示為( B )。
A. bbs B. bps C. pbs D. pps
5、在數據包轉發過程中,當TTL值減少到0時,這個數據包必須( B )。
A. 要求重發 B. 丟棄 C. 不考慮 D. 接受
四、多選題
1、計算機網路完成的基本功能是( A、B)。
A、數據處理 B、數據傳輸 C、報文發送 D、報文存儲
2、電路交換的3個階段是(A、B、C)。
A、電路建立 B、數據傳輸 C、電路拆除 D、報文存儲
3、信道復用技術包含如下(A、B、C)方式。
A、頻分復用 B、碼分復用 C、時分復用 D、空分復用
五、簡答題
1、試比較模擬通信方式域數字通信方式的優缺點?
參考答案:
答:信道按傳輸信號的類型分類,可以分為模擬信道與數字信道:
(1)模擬信道
能傳輸模擬信號的信道稱為模擬信道。模擬信號的電平隨時間連續變化,語音信號是典型的
模擬信號。如果利用模擬信道傳送數字信號,必須經過數字與模擬信號之間的變換(A/D變換器),
例如,調制解調過程。
(2)數字信道
能傳輸離散的數字信號的信道稱為數字信道。離散的數字信號在計算機中指由「0」、 「1」
二進制代碼組成的數字序列。當利用數字信道傳輸數字信號時不需要進行變換。數字信道適宜於
數字信號的傳輸,只需解決數字信道與計算機之間的介面問題。
2、簡述網橋如何被用於減少網路交通問題?
參考答案:
答:網橋是一種連接多個網段的網路設備。網橋可以將一個大的網路沖突域劃分為多個小的沖突域
(網段),達到分隔網段之間的通信量,減少網路的傳輸沖突的機會,從而減少網路因沖突造成
的網路擁塞交通問題。
3、簡述在何種情況下用路由器替代已有網橋。
參考答案:
答:(1)當互連同種網路時,隨網路規模的擴大,需避免網路廣播風暴,改善網路性能時;
(2)實現區域網與廣域網得互連;
4、簡述路由表中存儲什麼信息。
參考答案:
答:路由表資料庫包含其他路由器地址及每個端節點的地址和網路狀態信息。
5、

這是我千辛萬苦找到的,呵呵,希望採納!!!

『玖』 計算機網路基礎

計算機網路基礎知識—組成和分類
--------------------------------------------------------------------------------

計算機網路要完成數據處理與數據通信兩大基本功能,那麼從它的結構上必然可以分成兩個部分:負責數據處理的計算機和終端,負責數據通信的通信控制處理機CCP(Communication Control Processor)和通信線路。從計算機網路組成角度來分,典型的計算機網路在邏輯上可以分為兩個子網:資源子網和通信子網。

一、計算機網路概念

本世紀末,人類正進入信息化時代,社會的進步和生產力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賴人類對信息的獲得和處理能力,依賴信息技術的進步。

信息技術包含的內容很廣,既有對信息的收集、處理、存儲、傳送和分配,又有表達信息的手段。計算機網路是計算機技術與通信技術結合的產物,是信息技術進步的象徵。近年來,INTERNET這個全球化計算機網路的發展,已經證明了計算機網路對信息時代絕對重要性。

那麼到底什麼是計算機網路呢?它的結構如何呢?

不同的人群對計算機網路的含義和理解是不盡相同的。早期,人們將分散的計算機、終端及其附設,利用通信媒體連接起來,能夠實現相互的通信稱做網路系統。1970年,在美國信息處理協會召開的春季計算機聯合會議上,計算機網路定義為「以能夠共享資源(硬體、軟體和數據等)的方式連接起來,並且各自具備獨立功能的計算機系統之集合」。

上述兩種描述的主要區別是:後者各結點的計算機必須具備獨立的功能,而且資源(文件、數據和列印機等)必須實現共享。

隨著分布處理技術的發展和從用戶使用角度考慮,對計算機網路的概念也發生了變化,定義為「必須具有能為用戶自動管理各類資源的操作系統,由它調度完成網路用戶的請求,使整個網路資源對用戶透明」。

綜上所述,我們將計算機網路做如下描述:計算機網路是利用通信線路將地理位置分散的、具有獨立功能的許多計算機系統連接起來,按照某種協議進行數據通信,以實現資源共享的信息系統。

最簡單的網路就是兩台計算機互連,而復雜的計算機網路則是將全世界的計算機連在一起,如圖1.

二、計算機網路系統的組成

計算機網路系統是通信子網和資源子網組成的。而網路軟體系統和網路硬體系統是網路系統賴以存在的基礎。在網路系統中,硬體對網路的選擇起著決定性作用,而網路軟體則是挖掘網路潛力的工具。

1、網路軟體

在網路系統中,網路上的每個用戶,都可享有系統中的各種資源,系統必須對用戶進行控制。否則,就會造成系統混亂、信息數據的破壞和丟失。為了協調系統資源,系統需要通過軟體工具對網路資源進行全面的管理、調度和分配,並採取一系列的安全保密措施,防止用戶不合理的對數據和信息的訪問,以防數據和信息的破壞與丟失。網路軟體是實現網路功能不可缺少的軟體環境。

通常網路軟體包括:

網路協議和協議軟體:它是通過協議程序實現網路協議功能。

網路通信軟體:通過網路通信軟體實現網路工作站之間的通信。

網路操作系統:網路操作系統是用以實現系統資源共享、管理用戶對不同資源訪問的應用程序,它是最主要的網路軟體。

網路管理及網路應用軟體:網路管理軟體是用來對網路資源進行管理和對網路進行維護的軟體。網路應用軟體是為網路用戶提供服務並為網路用戶解決實際問題的軟體。

網路軟體最重要的特徵是:網路管理軟體所研究的重點不是在網路中互連的各個獨立的計算機本身的功能,而是在如何實現網路特有的功能。

2、網路硬體

網路硬體是計算機網路系統的物質基礎。要構成一個計算機網路系統,首先要將計算機及其附屬硬體設備與網路中的其它計算機系統連接起來。不同的計算機網路系統,在硬體方面是有差別的。隨著計算機技術和網路技術的發展,網路硬體日趨多樣化,功能更加強大,更加復雜。

(1)線路控制器LC(Line Controller):LC是主計算機或終端設備與線路上數據機的介面設備。

(2)通信控制器CC(Communication Controller):CC是用以對數據信息各個階段進行控制的設備。

(3)通信處理機CP(Communication Processor):CP是作為數據交換的開關,負責通信處理工作。

(4)前端處理機FEP(Front End Processor):FEP也是負責通信處理工作的設備。

(5)集中器C(Concentrator)、多路選擇器MUX(Multiplexor):是通過通信線路分別和多個遠程終端相連接的設備。

(6)主機HOST(Host Computer)。

(7)終端T(Terminal)。

隨著計算機網路技術的發展和網路應用的普及,網路結點設備會越來越多,功能也更加強大,設計也更加復雜。

三、計算機網路的分類

計算機網路可按不同的標准進行分類。

(1)從網路結點分布來看,可分為區域網(Local Area Network,LAN)、廣域網(Wide Area Network,WAN)和城域網(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MAN)。

區域網是一種在小范圍內實現的計算機網路,一般在一個建築物內,或一個工廠、一個事業單位內部,為單位獨有。區域網距離可在十幾公里以內,信道傳輸速率可達1~20Mbps,結構簡單,布線容易。廣域網范圍很廣,可以分布在一個省內、一個國家或幾個國家。廣域網信道傳輸速率較低,一般小於0.1Mbps,結構比較復雜。城域網是在一個城市內部組建的計算機信息網路,提供全市的信息服務。目前,我國許多城市正在建設城域網。

(2)按交換方式可分為線路交換網路(Circurt Switching)、報文交換網路(Message Switching)和分組交換網路(Packet Switching)。

線路交換最早出現在電話系統中,早期的計算機網路就是採用此方式來傳輸數據的,數字信號經過變換成為模擬信號後才能在線路上傳輸。報文交換是一種數字化網路。當通信開始時,源機發出的一個報文被存儲在交換器里,交換器根據報文的目的地址選擇合適的路徑發送報文,這種方式稱做存儲-轉發方式。分組交換也採用報文傳輸,但它不是以不定長的報文做傳輸的基本單位,而是將一個長的報文劃分為許多定長的報文分組,以分組作為傳輸的基本單位。這不僅大大簡化了對計算機存儲器的管理,而且也加速了信息在網路中的傳播速度。由於分組交換優於線路交換和報文交換,具有許多優點,因此它已成為計算機網路的主流。

(3)按網路拓撲結構可分為星型網路、樹型網路、匯流排型網路、環型網路和網狀網路。

四、計算機網路的功能

計算機網路既然是以共享為主要目標,那麼它應具備下述幾個方面的功能:

1、數據通信

該功能實現計算機與終端、計算機與計算機間的數據傳輸,這是計算機網路的基本功能。

2、資源共享

網路上的計算機彼此之間可以實現資源共享,包括硬體、軟體和數據。信息時代的到來,資源的共享具有重大的意義。首先,從投資考慮,網路上的用 戶可以共享使用網上的列印機、掃描儀等,這樣就節省了資金。其次,現代的信息量越來越大,單一的計算機已經不能將其儲存,只有分布在不同的計算機上,網路用戶可以共享這些信息資源。再次,現在計算機軟體層出不窮,在這些浩如煙海的軟體中,不少是免費共享的,這是網路上的寶貴財富。任何連入網路的人,都有權利使用它們。資源共享為用戶使用網路提供了方便。

3、遠程傳輸

計算機應用的發展,已經從科學計算到數據處理,從單機到網路。分布在很遠位置的用戶可以互相傳輸數據信息,互相交流,協同工作。

4、集中管理

計算機網路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已使得現代的辦公手段、經營管理等發生了變化。目前,已經有了許多MIS系統、OA系統等,通過這些系統可以實現日常工作的集中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增加經濟效益。

5、實現分布式處理

網路技術的發展,使得分布式計算成為可能。對於大型的課題,可以分為許許多多的小題目,由不同的計算機分別完成,然後再集中起來,解決問題。

6、負荷均衡

負荷均衡是指工作被均勻的分配給網路上的各台計算機系統。網路控制中心負責分配和檢測,當某台計算機負荷過重時,系統會自動轉移負荷到較輕的計算機系統去處理。

由此可見,計算機網路可以大大擴展計算機系統的功能,擴大其應用范圍,提高可靠性,為用戶提供方便,同時也減少了費用,提高了性能價格比。

綜上所述,計算機網路首先是計算機的一個群體,是由多台計算機組成的,每台計算機的工作是獨立的,任何一台計算機都不能幹預其他計算機的工作,例如啟動、關機和控制其運行等;其次,這些計算機是通過一定的通信媒體互連在一起,計算機間的互連是指它們彼此間能夠交換信息。網路上的設備包括微機、小型機、大型機、終端、列印機,以及繪圖儀、光碟機等設備。用戶可以通過網路共享設備資源和信息資源。網路處理的電子信息除一般文字信息外,還可以包括聲音和視頻信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