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人類進入信息時代的標志是什麼
計算機網路技術的產生和發展。
早在1951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林肯實驗室就開始為美國空軍設計成為SAGE的半自動化地面防空系統,該系統於1963年建成,被認為是計算機和通信技術的先驅。
最早計算機通信技術應用於民用系統方面,美國航空公司與IBM公司在20世紀50年代初開始聯合研究、60年代初投入使用的飛機訂票系統SABRE-I。
1968年,美國通用電氣公司的信息服務系統,投入運行,這是世界上最大的商用數據處理網路,其地理范圍從美國本土延伸到歐洲、澳洲和亞洲的日本,具備互動式處理和批處理能力,由於地理范圍大,可以利用時差達到資源的充分利用。
標准化的計算機網路
20世紀70年代以後,區域網得到了迅速發展。美國XEROX、DEC和INTEL三公司推出了以CSMA/CD介質訪問技術為基礎的乙太網產品。其他大公司也紛紛推出自己的產品。但各家網路產品在技術、結構等方面存在很大差異,沒有統一的標准,因而給用戶帶來很大的不便。
1974年IBM公司宣布了網路標准按分層方法研製的系統網路體系結構SNA。網路體系結構的出現,使得一個公司所生產的各種網路產品都能夠很容易的互聯成網,而不同的公司生產的產品,由於網路體系結構不同,則很難相互連通。
1984年,國際標准化組織正式頒布了一個使各種計算機互聯成網的標准框架:開放式互聯參考模型。80年代中期,國際標准化組織等機構以開放式互聯參考模型為參考,開發制定了一系列協議標准,形成了一個龐大的開放式互聯參考模型基本協議集。
開放式互聯參考模型標准確保了各廠家生產的計算機和網路產品之間的互聯,推動了網路技術的應用和發展。這就是所謂的第三代計算機網路。
有ARPAnet研究產生的一項非常重要的成果就是TCP/IP協議(傳輸控制協議/互聯協議),使得連接到網上的所有計算機都能夠相互交流信息。1986年建立的美國國家科學基本會網路NSFNET是Internet的一個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