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是指計算機網路層次結構模型,它是各層的協議以及層次之間的埠的集合。
目前廣泛採用的是國際標准化組織(ISO)1997年提出的開放系統互聯(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OSI)參考模型,習慣上稱為ISO/OSI參考模型。
在OSI七層參考模型的體系結構中,由低層至高層分別稱為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路層、運輸層、會話層、表示層和應用層
原因:為把在一個網路結構下開發的系統與在另一個網路結構下開發的系統互聯起來,以實現更高一級的應用,使異種機之間的通信成為可能,便於網路結構標准化;
並且由於全球經濟的發展使得處在不同網路體系結構的用戶迫切要求能夠互相交換信息;
為此,國際標准化組織ISO成立了專門的機構研究該問題,並於1977年提出了一個試圖使各種計算機在世界范圍內互聯成網的標准框架,即著名的開放系統互連基本參考模型OSI/RM (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
(1)計算機網路模型結構擴展閱讀:
OSI模型體系結構:
物理層(Physical,PH)物理層的任務就是為上層提供一個物理的連接,以及該物理連接表現出來的機械、電氣、功能和過程特性,實現透明的比特流傳輸。
數據鏈路層(Data-link,D)實現的主要功能有:幀的同步、差錯控制、流量控制、定址、幀內定界、透明比特組合傳輸等。
網路層(Network,N)網路層的主要任務是為要傳輸的分組選擇一條合適的路徑,使發送分組能夠正確無誤地按照給定的目的地址找到目的主機,交付給目的主機的傳輸層。
傳輸層(Transport,T)傳輸層向上一層提供一個可靠的端到端的服務,使會話層不知道傳輸層以下的數據通信的細節
會話層(Session,S)提供包括訪問驗證和會話管理在內的建立以及維護應用之間的通信機制。如伺服器驗證用戶登錄便是由會話層完成的。
表示層(Presentation,P)數據的壓縮和解壓縮、加密和解密等工作都由表示層負責。
應用層(Application,A)應用層確定進程之間通信的性質以滿足用戶的需求,以及提供網路與用戶軟體之間的介面服務。
⑵ 跪求計算機網路的四種模型,並做相應解釋
一、匯流排形結構
匯流排形結構的網路,各工作站都直接連到同一條公共匯流排上,各工作站點的信息都通過這條匯流排傳輸,其傳輸方向是由發射站點向兩端擴散的,因此人們也常把它叫廣播式計算機網路。如圖一就是匯流排形結構的典型形式。
匯流排形結構具有如下的特點:
1.結構簡單靈活,增加和取消站點都比較容易;
2.可靠性高,響應速度快,其共享資源能力很強;
3.易於與大、中、小型機和其它網路相連而構成規模更大、功能更強的網路;
4.匯流排形結構價格較低,安裝容易,使用方便。
但是由於網中各工作站的信息傳輸都要通過匯流排進行,匯流排的長度、負載能力都有一定限制,因此站點的個數,通信距離等相應地都有一定的限制。
匯流排形結構是區域網的主流結構之一,它的應用最廣,在管理和辦公自動化等系統中有著廣泛的應用。
二、環形結構
環形結構網路是各工作站都連在一條首尾相連的閉合環形通信線路上構成的網路,如圖二所示。
環形結構採用了「令牌通行」的訪問控制方式。通常網中各站點如果要使用網路,它就要佔有令牌,直至完成工作後,再將令牌傳給下一個站點。一旦令牌被某一站點佔有,其它站點就都不能進行傳輸,從而避免了碰撞現象。
環形結構網路的特點是各工作站地位相同,信息沿一個方向傳送,結構簡單,節省材料,控制容易,易於實現高速長距離傳送。
但是環形結構網路也有它的缺點,這就是它的負載能力受到一定限制,且擴充不太方便,不適合通信量比較大的情況下使用。目前在區域網的應用中,僅次於匯流排形結構。
三、星形結構
在星形結構的網路中,中央節點是充當整個網路控制的主控計算機。其餘工作站都與主控計算機相連接,各工作站間的相互通信都必須通過中央節點進行,如圖三所示。
星形結構網路的特點是結構簡單,建網容易,控制簡單,便於管理,網路延遲時間少,誤碼率低。但它的缺點是由於採用中央節點集中控制,因此資源共享能力差,且一旦中央節點出現故障將導致整個網路癱瘓。
星形結構的網路適用於集中控制的主從式網路。
四、樹形結構
樹形結構的網路結構如圖四所示,它的各工作站之間如同樹枝分布一樣,從上到下,輻射開來。
樹形結構網路的特點是任何兩個站點間沒有迴路,每條通路都可以雙向傳輸。如果不相鄰的站點之間要通信,就需要中間站點轉接才能連通。因而它最適合於軍事單位、政府等上下級界限嚴格的部門使用。樹形結構的最大優點是通信線路連接簡單,維護方便,可擴充性也較好,但其缺點是資源共享能力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