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路連接 » 乙太網網路的基本連接方式
擴展閱讀
無線網上沒有顯示網路 2024-12-27 13:32:45

乙太網網路的基本連接方式

發布時間: 2022-02-17 22:42:06

❶ 簡述乙太網的數據傳輸方式

乙太網/IEEE 802.3通常使用專門的網路介面卡或通過系統主電路板上的電路實現。乙太網使用收發器與網路媒體進行連接。收發器可以完成多種物理層功能,其中包括對網路碰撞進行檢測。收發器可以作為獨立的設備通過電纜與終端站連接,也可以直接被集成到終端站的網卡當中。

乙太網採用廣播機制,所有與網路連接的工作站都可以看到網路上傳遞的數據。通過查看包含在幀中的目標地址,確定是否進行接收或放棄。如果證明數據確實是發給自己的,工作站將會接收數據並傳遞給高層協議進行處理。

乙太網採用CSMA/CD媒體訪問機制,任何工作站都可以在任何時間訪問網路。在發送數據之前,工作站首先需要偵聽網路是否空閑,如果網路上沒有任何數據傳送,工作站就會把所要發送的信息投放到網路當中。否則,工作站只能等待網路下一次出現空閑的時候再進行數據的發送。

❷ 乙太網有哪幾種傳輸方式

1.乙太網/IEEE 802.3通常使用專門的網路介面卡或通過系統主電路板上的電路實現。乙太網使用收發器與網路媒體進行連接。收發器可以完成多種物理層功能,其中包括對網路碰撞進行檢測。收發器可以作為獨立的設備通過電纜與終端站連接,也可以直接被集成到終端站的網卡當中。
2.乙太網採用廣播機制,所有與網路連接的工作站都可以看到網路上傳遞的數據。通過查看包含在幀中的目標地址,確定是否進行接收或放棄。如果證明數據確實是發給自己的,工作站將會接收數據並傳遞給高層協議進行處理。
3. 乙太網採用CSMA/CD媒體訪問機制,任何工作站都可以在任何時間訪問網路。在發送數據之前,工作站首先需要偵聽網路是否空閑,如果網路上沒有任何數據傳送,工作站就會把所要發送的信息投放到網路當中。否則,工作站只能等待網路下一次出現空閑的時候再進行數據的發送。

計算機網路的連接方式是什麼

1、區域網:

所謂區域網,那就是在局部地區范圍內的網路,它所覆蓋的地區范圍較小。區域網在計算機數量配置上沒有太多的限制,少的可以只有兩台,多的可達幾百台。

2、城域網:

這種網路一般來說是在一個城市,但不在同一地理小區范圍內的計算機互聯。這種網路的連接距離可以在10 ̄100公里,它採用的是IEEE802.6標准。MAN與LAN相比擴展的距離更長,連接的計算機數量更多,在地理范圍上可以說是LAN網路的延伸。

3、廣域網:

這種網路也稱為遠程網,所覆蓋的范圍比城域網(MAN)更廣,它一般是在不同城市之間的LAN或者MAN網路互聯,地理范圍可從幾百公里到幾千公里。因為距離較遠,信息衰減比較嚴重,所以這種網路一般是要租用專線,通過IMP(介面信息處理)協議和線路連接起來,構成網狀結構。

(3)乙太網網路的基本連接方式擴展閱讀

商業運用

1、主要是實現資源共享最終打破地理位置束縛,主要運用客戶-伺服器模型。

2、提供強大的通信媒介。如:電子郵件(E-mail)、視頻會議。

3、電子商務活動。如:各種不同供應商購買子系統,然後在將這些部件組裝起來。

4、通過Internet與客戶做各種交易。如:書店、音像在家裡購買商品或者服務。

❹ 電腦如何連接乙太網

1、本端電腦網線沒插好(這個問題基本忽略)

解:重新拔插網線看看

2、對端網線沒插好(需到網線另外一頭檢查)

解:看網線另外一頭接在哪裡,去看看有沒有插好

3、網線水晶頭沒打好

解:這個問題可以在檢查(問題1、2)的時候同步檢查;看線序是否排錯、是否沒卡到位,如果線序排插、沒卡到位,就要重新打水晶頭

4、電腦網卡是否被禁用或驅動是否有問題

解:打開 網路控制中心—本地連接,看是否沒啟用,打開 計算機—設備管理。

乙太網電腦連接教程:
網線接入電腦上的乙太網口,隨後打開控制面板,網路和共享中心,設置新的連接和網路,連接到Internet,設置新連接,輸入用戶名密碼就可。
1 控制面板



2 網路和共享中心



3 設置新的連接或網路



4 連接到Internet



5 設置新連接



6 寬頻



輸入用戶名密碼就可以了

乙太網(Ethernet)指的是由Xerox公司創建並由Xerox、Intel和DEC公司聯合開發的基帶區域網規范,是當今現有區域網採用的最通用的通信協議標准。乙太網絡使用CSMA/CD(載波監聽多路訪問及沖突檢測)技術,並以10M/S的速率運行在多種類型的電纜上。乙太網與IEEE802.3系列標准相類似。
包括標準的乙太網(10Mbit/s)、快速乙太網(100Mbit/s)和10G(10Gbit/s)乙太網。它們都符合IEEE802.3。
連接乙太網與電腦網路連接步驟相同。

❺ 乙太網怎麼和寬頻鏈接

網線連接即可實現乙太網和寬頻鏈接。

如果你要上網,首先會連接到的就是乙太網,乙太網也稱乙太網適配器,就是我們通常稱的「網卡」。然後網線插在電腦上,電腦寬頻撥號就可以連接網路上網了。

❻ 乙太網是什麼和寬頻連接有區別嗎

有區別。

一、定義不同

乙太網(Ethernet)是一種計算機區域網技術。IEEE組織的IEEE 802.3標准制定了乙太網的技術標准,它規定了包括物理層的連線、電子信號和介質訪問層協議的內容。乙太網是目前應用最普遍的區域網技術,取代了其他區域網標准如令牌環、FDDI和ARCNET。

寬頻連接在基本電子和電子通訊是描述續號或者是電子線路包含或者是能夠同時處理較寬的頻率范圍,它是一種相對的描述方式,頻率的范圍愈大,也就是頻寬愈高時,傳送資料相對增加。

二、原理不同

乙太網實現了網路上無線電系統多個節點發送信息的想法,每個節點必須獲取電纜或者信道的才能傳送信息,有時也叫作以太(Ether)。每一個節點有全球唯一的48位地址也就是製造商分配給網卡的MAC地址,以保證乙太網上所有節點能互相鑒別。由於乙太網十分普遍,許多製造商把乙太網卡直接集成進計算機主板。

傳統的電話線系統使用的是銅線的低頻部分(4kHz一下頻段)。而ADSL採用DMT(離散多音頻)技術,將原來電話線路okHz到1.1MHz頻段劃分成256個頻寬為4.3khz的子頻帶。

其中,4khz以下頻段人用於傳送POTS(傳統電話業務),20KhZ到138KhZ的頻段用來傳送上行信號,138KhZ到1.1MHZ的頻段用來傳送下行信號。DMT技術可以根據線路的情況調整在每個信道上所調制的比特數,以便充分的地利用線路。

三、類型不同

各類乙太網的差別僅在速率和配線。如:10Mbps乙太網;100Mbps乙太網(快速乙太網);1Gbps乙太網;10Gbps乙太網;100Gbps乙太網。

寬頻連接的區別是使用的技術不同,如:ADSL技術是運行在原有普通電話線上的一種新的高速寬頻技術,它利用現有的一對電話銅線,為用戶提供上、下行非對稱的傳輸速率(帶寬)。

DSL(Digital Subscriber Line數字用戶環路)技術是基於普通電話線的寬頻接入技術,它在同一銅線上分別傳送數據和語音信號,數據信號並不通過電話交換機設備,減輕了電話交換機的負載;並且不需要撥號,一直在線,屬於專線上網方式。

FTTH指光纖直通用戶家中,一般僅需要一至二條用戶線,短期內經濟性欠佳,但卻是長遠的發展方向和最終的接入網解決方案。

❼ 用乙太網上網需要怎樣連接

你的網路是小區寬頻還是從別人的交換機上分下來的一根線啊?如果是從別人交換機上分下載的線,你直接把分給你的線接到LAN口上,打開無線路由的無線功能就能上的吧。如果是運營商給你的靜態IP,將線連接到WAN口,用電腦設置無線路由的上網方式為靜態IP,DNS,網關這些的都要設置好。開戶無線路由的DHCP功能。

❽ 乙太網交換機連接方式

完全可以的,直接用路由器的某介面與交換機相連,其它更多的電腦接到交換機上。
相當於給路由器擴展了埠。

❾ 描述乙太網設備的連接方式

乙太網是當今現有區域網採用的最通用的通信協議標准,組建於七十年代早期。Ethernet(乙太網)是一種傳輸速率為10Mbps的常用區域網(LAN)標准。在乙太網中,所有計算機被連接一條同軸電纜上,採用具有沖突檢測的載波感應多處訪問(CSMA/CD)方法,採用競爭機制和匯流排拓樸結構。基本上,乙太網由共享傳輸媒體,如雙絞線電纜或同軸電纜和多埠集線器、網橋或交換機構成。在星型或匯流排型配置結構中,集線器/交換機/網橋通過電纜使得計算機、列印機和工作站彼此之間相互連接。

乙太網具有的一般特徵概述如下:

共享媒體:所有網路設備依次使用同一通信媒體。

廣播域:需要傳輸的幀被發送到所有節點,但只有定址到的節點才會接收到幀。

CSMA/CD:乙太網中利用載波監聽多路訪問/沖突檢測方法(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Collision Detection)以防止 twp 或更多節點同時發送。

MAC 地址:媒體訪問控制層的所有 Ethernet 網路介面卡(NIC)都採用48位網路地址。這種地址全球唯一。

Ethernet 基本網路組成:

共享媒體和電纜:10BaseT(雙絞線),10Base-2(同軸細纜),10Base-5(同軸粗纜)。

轉發器或集線器:集線器或轉發器是用來接收網路設備上的大量乙太網連接的一類設備。通過某個連接的接收雙方獲得的數據被重新使用並發送到傳輸雙方中所有連接設備上,以獲得傳輸型設備。

網橋:網橋屬於第二層設備,負責將網路劃分為獨立的沖突域獲分段,達到能在同一個域/分段中維持廣播及共享的目標。網橋中包括一份涵蓋所有分段和轉發幀的表格,以確保分段內及其周圍的通信行為正常進行。

交換機:交換機,與網橋相同,也屬於第二層設備,且是一種多埠設備。交換機所支持的功能類似於網橋,但它比網橋更具有的優勢是,它可以臨時將任意兩個埠連接在一起。交換機包括一個交換矩陣,通過它可以迅速連接埠或解除埠連接。與集線器不同,交換機只轉發從一個埠到其它連接目標節點且不包含廣播的埠的幀。

乙太網協議:IEEE 802.3標准中提供了以太幀結構。當前乙太網支持光纖和雙絞線媒體支持下的四種傳輸速率:

10 Mbps – 10Base-T Ethernet(802.3)

100 Mbps – Fast Ethernet(802.3u)

1000 Mbps – Gigabit Ethernet(802.3z))

10 Gigabit Ethernet – IEEE 802.3ae

乙太網簡史:

1972年,羅伯特•梅特卡夫(Robert Metcalfe)和施樂公司帕洛阿爾托研究中心(Xerox PARC)的同事們研製出了世界上第一套實驗型的乙太網系統,用來實現Xerox Alto(一種具有圖形用戶界面的個人工作站)之間的互連,這種實驗型的乙太網用於Alto工作站、伺服器以及激光列印機之間的互連,其數據傳輸率達到了2.94Mbps。

梅特卡夫發明的這套實驗型的網路當時被稱為Alto Aloha網。1973年,梅特卡夫將其命名為乙太網,並指出這一系統除了支持Alto工作站外,還可以支持任何類型的計算機,而且整個網路結構已經超越了Aloha系統。他選擇「以太」(ether)這一名詞作為描述這一網路的特徵:物理介質(比如電纜)將比特流傳輸到各個站點,就像古老的「以太理論」(luminiferous ether)所闡述的那樣,古代的「以太理論」認為「以太」通過電磁波充滿了整個空間。就這樣,乙太網誕生了。

最初的乙太網事一種實驗型的同軸電纜網,沖突檢測採用CSMA/CD 。該網路的成功,引起了大家的關注。1980年,三家公司(數字設備公司、Intel公司、施樂公司)聯合研發了10M乙太網1.0規范。最初的IEEE802.3即基於該規范,並且與該規范非常相似。802.3工作組於1983年通過了草案,並於1985年出版了官方標准ANSI/IEEE Std 802.3-1985。從此以後,隨著技術的發展,該標准進行了大量的補充與更新,以支持更多的傳輸介質和更高的傳輸速率等。

1979年,梅特卡夫成立了3Com公司,並生產出第一個可用的網路設備:乙太網卡(NIC), 它是允許從主機到IBM終端和PC機等不同設備相互之間實現無縫通信的第一款產品,使企業能夠以無縫方式共享和列印文件,從而增強工作效率,提高企業范圍的通信能力。

乙太網和IEEE802.3:

乙太網是Xerox公司發明的基帶LAN標准。它採用帶沖突檢測的載波監聽多路訪問協議(CSMA/CD),速率為10Mbps,傳輸介質為同軸電纜。乙太網是在20世紀70年代為解決網路中零散的和偶然的堵塞而開發的,而IEEE802.3標準是在最初的乙太網技術基礎上於1980年開發成功的。現在,乙太網一詞泛指所有採用CSMA/CD協議的區域網。乙太網2.0版由數字設備公司、Intel公司和Xerox公司聯合開發,它與IEEE802.3兼容。

乙太網和IEEE802.3通常由介面卡(網卡)或主電路板上的電路實現。乙太網電纜協議規定用收發器將電纜連到網路物理設備上。收發器執行物理層的大部分功能,其中包括沖突檢測及收發器電纜將收發器連接到工作站上。

IEEE802.3提供了多種電纜規范,10Base5就是其中的一種,它與乙太網最為接近。在這一規范中,連接電纜稱作連接單元介面(AUI),網路連接設備稱為介質訪問單元(MAU)而不再是收發器。

1.乙太網和IEEE802.3的工作原理

在基於廣播的乙太網中,所有的工作站都可以收到發送到網上的信息幀。每個工作站都要確認該信息幀是不是發送給自己的,一旦確認是發給自己的,就將它發送到高一層的協議層。

在採用CSMA/CD傳輸介質訪問的乙太網中,任何一個CSMA/CDLAN工作站在任何一時刻都可以訪問網路。發送數據前,工作站要偵聽網路是否堵塞,只有檢測到網路空閑時,工作站才能發送數據。

在基於競爭的乙太網中,只要網路空閑,任一工作站均可發送數據。當兩個工作站發現網路空閑而同時發出數據時,就發生沖突。這時,兩個傳送操作都遭到破壞,工作站必須在一定時間後重發,何時重發由延時演算法決定。

2.乙太網和IEEE802.3服務的差別

盡管乙太網與IEEE802.3標准有很多相似之處,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別。乙太網提供的服務對應於OSI參考模型的第一層和第二層,而IEEE802.3提供的服務對應於OSI參考模型的第一層和第二層的信道訪問部分(即第二層的一部分)。IEEE802.3沒有定義邏輯鏈路控制協議,但定義了幾個不同物理層,而乙太網只定義了一個。

IEEE802.3的每個物理層協議都可以從三方面說明其特徵,這三方面分別是LAN的速度、信號傳輸方式和物理介質類型。

❿ 乙太網的三種接入方式

在接入網中,目前可供選擇的接入方式主要有PSTN、ISDN、DDN、LAN、ADSL、VDSL、Cable-Modem、PON和LMDS9種,它們各有各的優缺點。

PSTN撥號: 使用最廣泛
PSTN(Published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公用電話交換網)技術是利用PSTN通過數據機撥號實現用戶接入的方式。這種接入方式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種接入方式,目前最高的速率為56kbps,已經達到仙農定理確定的信道容量極限,這種速率遠遠不能夠滿足寬頻多媒體信息的傳輸需 求; 但由於電話網非常普及,用戶終端設備Modem很便宜,大約在100~500元之間,而且不用申請就可開戶,只要家裡有電腦,把電話線接入Modem就可以直接上網。因此,PSTN撥號接入方式比較經濟,至今仍是網路接入的主要手段。
PSTN接入方式如圖2所示。隨著寬頻的發展和普及,這種接入方式將被淘汰。

ISDN撥號:通話上網兩不誤
ISDN(Integrated Service Digital Network,綜合業務數字網)接入技術俗稱「一線通」,它採用數字傳輸和數字交換技術,將電話、傳真、數據、圖像等多種業務綜合在一個統一的數字網路中進行傳輸和處理。用戶利用一條ISDN用戶線路,可以在上網的同時撥打電話、收發傳真,就像兩條電話 線一樣。ISDN基本速率介面有兩條64kbps的信息通路和一條16kbps的信令通路,簡稱2B+D,當有電話撥入時,它會自動釋放一個B信道來進行電話接聽。
就像普通撥號上網要使用Modem一樣,用戶使用ISDN也需要專用的終端設備,主要由網路終端NT1和ISDN適配器組成。網路終端NT1好像有線電視上的用戶接入盒一樣必不可少,它為ISDN適配器提供介面和接入方式。ISDN適配器和Modem 一樣又分為內置和外置兩類,內置的一般稱為ISDN內置卡或ISDN適配卡;外置的ISDN適配器則稱之為TA。ISDN內置卡價格在300~400元左右,而TA則在1000元左右。
ISDN接入技術示意如圖3所示。用戶採用ISDN撥號方式接入需要申請開戶,初裝費根據地區不同而會不同,一般開銷在幾百至1000元不等。ISDN的極限帶寬為128kbps,各種測試數據表明,雙線上網速度並不能翻番,從發展趨勢來看,窄帶IS DN也不能滿足高質量的VOD等寬頻應用。

DDN專線: 面向集團企業
DDN是英文Digital Data Network的縮寫,這是隨著數據通信業務發展而迅速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網路。DDN的主幹網傳輸媒介有光纖、數字微波、衛星信道等,用戶端多使用普通電纜和雙絞線。DDN將數字通信技術、計算機技術、光纖通信技術以及數字交叉連接技術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提供了高速度、高質量的通信環境,可以向用戶提供點對點、點對多點透明傳輸的數據專線出租電路,為用戶傳輸數據、圖像、聲音等信息。DDN的通信速率可根據用戶需要在N×64kbps(N=1~32)之間進行選擇,當然速度越快租用費用也越高。
用戶租用DDN業務需要申請開戶。DDN的收費一般可以採用包月制和計流量制,這與一般用戶撥號上網的按時計費方式不同。DDN的租用費較貴,普通個人用戶負擔不起,DDN主要面向集團公司等需要綜合運用的單位。DDN按照不同的速率帶寬收費也不同, 例如在中國電信申請一條128kbps的區內DDN專線,月租費大約為1000元。因此它不適合社區住戶的接入,只對社區商業用戶有吸引力。

ADSL: 個人寬頻流行風
ADSL(Asymmetrical Digital Subscriber Line,非對稱數字用戶環路)是一種能夠通過普通電話線提供寬頻數據業務的技術,也是目前極具發展前景的一種接入技術。ADSL素有「網路快車」之美譽,因其下行速率高、頻帶寬、性能優、安裝方便、不需交納電話費等特點而深受廣大用戶喜愛,成為繼Mod em、ISDN之後的又一種全新的高效接入方式。
ADSL接入技術示意如圖4所示。ADSL方案的最大特點是不需要改造信號傳輸線路,完全可以利用普通銅質電話線作為傳輸介質,配上專用的Modem即可實現數據高速傳輸。ADSL支持上行速率640kbps~1Mbps,下行速率1Mbps~8Mb ps,其有效的傳輸距離在3~5公里范圍以內。在ADSL接入方案中,每個用戶都有單獨的一條線路與ADSL局端相連,它的結構可以看作是星形結構,數據傳輸帶寬是由每一個用戶獨享的。

VDSL: 更高速的寬頻接入
VDSL比ADSL還要快。使用VDSL,短距離內的最大下傳速率可達55Mbps,上傳速率可達2.3Mbps(將來可達19.2Mbps,甚至更高)。VDSL使用的介質是一對銅線,有效傳輸距離可超過1000米。但VDSL技術仍處於發展初期, 長距離應用仍需測試,端點設備的普及也需要時間。
目前有一種基於乙太網方式的VDSL,接入技術使用QAM調制方式,它的傳輸介質也是一對銅線,在1.5公里的范圍之內能夠達到雙向對稱的10Mbps傳輸,即達到乙太網的速率。如果這種技術用於寬頻運營商社區的接入,可以大大降低成本。基於乙太網的 VDSL接入方式示意圖見圖5,方案是在機房端增加VDSL交換機,在用戶端放置用戶端CPE,二者之間通過室外五類線連接,每棟樓只放置一個CPE,而室內部分採用如圖6所示的綜合布線方案。這樣做的原因是: 近兩年寬頻建設牽引的社區用戶上網率較低,一般在5%~10%左右,為了節省接入設備和提高埠利用率,故採用此方案。

我們分別測算過採用VDSL技術與LAN技術的社區建設成本,發現對於一個1000戶的社區而言,如果上網率為8%,採用VDSL方案要比LAN方案節省5萬元左右投資。雖然表面上看VDSL方案增加了VDSL用戶端和局端設備,但它比LAN方案省去了光 電模塊,並用室外雙絞線替代光纜,從而減少了建設成本。

Cable-modem: 用於有線網路
Cable-Modem(線纜數據機)是近兩年開始試用的一種超高速Modem,它利用現成的有線電視(CATV)網進行數據傳輸,已是比較成熟的一種技術。隨著有線電視網的發展壯大和人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通過Cable Modem利用有線電視網訪問Internet已成為越來越受業界關注的一種高速接入方式。
由於有線電視網採用的是模擬傳輸協議,因此網路需要用一個Modem來協助完成數字數據的轉化。Cable-Modem與以往的Modem在原理上都是將數據進行調制後在Cable(電纜)的一個頻率范圍內傳輸,接收時進行解調,傳輸機理與普通Modem相同,不同之處在於它是通過有線電視CATV的某個傳輸頻帶進行調制解調的。
Cable Modem連接方式可分為兩種:即對稱速率型和非對稱速率型。前者的Data Upload(數據上傳)速率和Data Download(數據下載)速率相同,都在500kbps~2Mbps之間;後者的數據上傳速率在500kbps~10Mbps之間,數據下載速率為2Mbps~40Mbps。
採用Cable-Modem上網的缺點是由於Cable Modem模式採用的是相對落後的匯流排型網路結構,這就意味著網路用戶共同分享有限帶寬; 另外,購買Cable-Modem和初裝費也都不算很便宜,這些都阻礙了Cable-Modem接入方式在國內的普及。但是,它的市場潛力是很大的,畢竟中國CATV網已成為世界第一大有線電視網,其用戶已達到8000多萬。
另外,Cable-Modem技術主要是在廣電部門原有線電視線路上進行改造時採用,此種方案與新興寬頻運營商的社區建設進行成本比較沒有意義。

無源光網路接入: 光纖入戶
PON(無源光網路)技術是一種點對多點的光纖傳輸和接入技術,下行採用廣播方式,上行採用時分多址方式,可以靈活地組成樹形、星形、匯流排形等拓撲結構,在光分支點不需要節點設備,只需要安裝一個簡單的光分支器即可,具有節省光纜資源、帶寬資源共享、 節省機房投資、設備安全性高、建網速度快、綜合建網成本低等優點。
PON包括ATM-PON(APON,即基於ATM的無源光網路)和Ethernet-PON(EPON,即基於乙太網的無源光網路)兩種。APON技術發展得比較早,它還具有綜合業務接入、QoS服務質量保證等獨有的特點,ITU-T的G.983建議規范了ATM-PON的網路結構、基本組成和物理層介面,我國信息產業部也已制定了完善的APON技術標准。
PON接入設備主要由OLT、ONT、ONU組成,由無源光分路器件將OLT的光信號分到樹形網路的各個ONU。一個OLT可接32個ONT或ONU,一個ONT可接8個用戶,而ONU可接32個用戶,因此,一個OLT最大可負載1024個用戶。PO N技術的傳輸介質採用單芯光纖,局端到用戶端最大距離為20公里,接入系統總的傳輸容量為上行和下行各155Mbps,每個用戶使用的帶寬可以從64kbps到155Mbps靈活劃分,一個OLT上所接的用戶共享155Mbps帶寬。例如富士通EPON產 品OLT設備有A550,ONT設備有A501、A550最大有12個PON口,每個PON中下行至每個A501是100M帶寬; 而每個PON口上所接的A501上行帶寬是共享的。PON接入技術見圖7所示。
我們分別測算過採用EPON技術與LAN技術的社區成本投入,發現對於一個1000戶的社區,如果上網率為8%,採用EPON方案相比LAN方案(室內布線進行了優化)在成本上沒有優勢,但在以後的維護上會節省維護費用。而室內布線採用優化和沒有採用 優化的兩種LAN方案在建設成本上差距較大。出現這種差距的原因是: 優化方案節省了室內布線的材料,相對施工費也降低了,另外,由於採用集中管理方式,交換機的埠利用率大大增加,從而減少了樓道交換機的數量,相應也就降低了在設備上的投資。

LMDS接入: 無線通信
這是目前可用於社區寬頻接入的一種無線接入技術,它的示意圖見圖8。
在該接入方式中,一個基站可以覆蓋直徑20公里的區域,每個基站可以負載2.4萬用戶,每個終端用戶的帶寬可達到25Mbps。但是,它的帶寬總容量為600Mbps,每基站下的用戶共享帶寬,因此一個基站如果負載用戶較多,那麼每個用戶所分到帶寬就很小 了。故這種技術對於社區用戶的接入是不合適的,但它的用戶端設備可以捆綁在一起,可用於寬頻運營商的城域網互聯。其具體做法是: 在匯聚點機房建一個基站,而匯聚機房周邊的社區機房可作為基站的用戶端,社區機房如果捆綁四個用戶端,匯聚機房與社區機房的帶寬就可以達到100Mbps。
採用這種方案的好處是可以使已建好的寬頻社區迅速開通運營,縮短建設周期。但是目前採用這種技術的產品在中國還沒有形成商品市場,無法進行成本評估。

LAN:技術成熟成本低
LAN方式接入是利用乙太網技術,採用光纜+雙絞線的方式對社區進行綜合布線。具體實施方案是: 從社區機房敷設光纜至住戶單元樓,樓內布線採用五類雙絞線敷設至用戶家裡,雙絞線總長度一般不超過100米,用戶家裡的電腦通過五類跳線接入牆上的五類模塊就可以實現上網。社區機房的出口是通過光纜或其他介質接入城域網。LAN方式接入示意圖見圖9所示。
採用LAN方式接入可以充分利用小區區域網的資源優勢,為居民提供10M以上的共享帶寬,這比現在撥號上網速度快180多倍,並可根據用戶的需求升級到100M以上。
乙太網技術成熟、成本低、結構簡單、穩定性、可擴充性好; 便於網路升級,同時可實現實時監控、智能化物業管理、小區/大樓/家庭保安、家庭自動化(如遠程遙控家電、可視門鈴等)、遠程抄表等,可提供智能化、信息化的辦公與家居環境,滿足不同層次的人們對信息化的需求。根據統計,社區採用乙太網方式接入,每戶的線路成本可以控制在200~300元之間;而對於用戶來說,開戶費為 500元,每月的上網費則在100~150元,這比其他的入網方式要經濟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