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求解兩道《計算機網路》計算題
5段鏈路的傳播時延=250×2+(1500/150000)×3×1000=530ms
5段鏈路的發送時延=960÷(48×1000)×5×1000=100ms
所以5段鏈路單程端到端時延=530+100=630ms
B. 計算機網路的性能指標及計算例題
指的是數據的傳送速率,也稱為數據率或者比特率, 單位是b/s 也有(千)kb/s(10的三次) (兆)Mb/s(10的六次) (吉)Gb/s(10的九次) (太)Tb/s(10的十二次) 速率往往是指額定速率或標稱速率,而並非網路實際上運行的速率。
指的是某信道允許通過的信號頻帶范圍,代表網路中某信道傳送數據的能力,表示在單位時間內網路某信道中通過的「最高數據率」
在時間軸上,信號的寬度隨帶寬的增大而變窄。如下圖:
一條通信鏈路的「帶寬」越寬,其所能傳輸的「最高數據率」就越高
表示在單位時間內通過某個網路的 實際的數據量 。其受網路的帶寬或網路的額定速率的限制。比如最大吞吐量也不會超過額定速率。
時延表示數據從網路的一端傳送到另一端所需的時間。 時延 = 發送時延+傳播時延+處理時延+排隊時延
發送時延:發送數據時,數據塊從結點進入到傳輸媒體所需要的時間。公式如下:
傳播時延:電磁波在信道中需要傳播一定的距離而花費的時間。公式如下:
對比:發送時延發生在機器內部的發送器中,一般發生在網路適配器中,與傳輸信道的長度沒有半點關系,而傳播時延發生在機器外部的傳輸信道媒體上,與信號的發送速率無關,和信號傳送的距離有關,信號傳送的距離越遠,傳播時延就越大。
處理時延:主機或路由器在收到分組時進行處理花費的時間。(比如差錯校驗、查找適當的路由)
排隊時延:分組經過網路傳輸時,經過多個路由器,當分組較多時就要先在輸入隊列中排隊等待處理,排隊時延的長短取決於網路當時的通信量,且當網路的通信量很大時會發生隊列溢出,使分組丟失,相當於排隊時延無窮大。
對於高速網路鏈路,我們提高的僅僅是數據的發送速率而不是比特在鏈路上的傳播速率。 提高數據的發送速率僅僅是減小了數據的發送時延。
又稱為以比特為單位的鏈路長度。
信道利用率指出某信道有百分之幾的時間是被利用的, 完全空閑的信道的利用率是零。信道利用率並非越高越好,打個比方:車子在道路上多了起來,道路的利用率變大了,道路被占滿了,但是道路變擁擠了,這樣就導致排隊時延的增大了。
2道小例題鞏固下公式:
C. 計算機網路技術計算題
包括開銷的速率是,從發送至接收確認全程計算:
1)發送數據幀256位所需時間= 256bit/10Mbps=25.6us
數據幀在信道上的傳播時間= 1000m/(200m/us)=5us
共用時間= 25.6us+5us=30.6us
2)回發確認幀32位所需時間= 32bit/10Mbps=3.2us
確認幀在信道上的傳播時間= 1000m/(200m/us)=5us
共用時間= 3.2us+5us=8.2us
故有效數據傳輸速率為:(256-32)b/(30.6+8.2)us=5.77Mbps
不包括開銷的速率是
發送數據幀256位所需時間= 256bit/10Mbps=25.6us
數據幀在信道上的傳播時間= 1000m/(200m/us)=5us
共用時間= 25.6us+5us=30.6us
故有效數據傳輸速率為:(256-32)b/30.6us=7.3Mbps
D. 關於計算機網路的計算題目
15ms×2=30msL=65535×8+30×8=524520 ; C=109b/s ; L/C=0.0005245s ; Td=10×10-3s ; 2×Td =0.02其中:L 為發送的總位數,C為信道的帶寬,L/C為發送數據時的傳輸時延,Td為傳播時延 Throughput=L/(L/C+2×Td)=524520/0.0205246=25.5Mb/s Efficiency=(L/C)/(L/C+2×D)=0.0255最大吞吐量為25.5Mb/s。信道利用率為25.5/1000=2.55%
E. 計算機網路原理的計算題(CRC校驗和數據傳輸問題)
第一題:進行模2除法時被除數錯了,應該是M*2^4,不是M*2^5,因為多項式是4階的,在M後面添4個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