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在進行網路互連時,若層次不同需要哪些互連設備
需要一種中繼設備的互聯,按中繼系統屬於OSI的層次來劃分可分為:
轉發器:物理層中繼系統。
網 橋:數據鏈接層中繼系統。
路由器:網路層中繼系統。
網 關:網路層以上的中繼系統。
(1)交換式網路通過什麼設備連接擴展閱讀
中繼設備路由器——
路由器通常位於網路層,因而路由技術也是與網路層相關的一門技術, 路由器與早期的網橋相比有很多的變化和不同。 通常而言,網橋的局限性比較大,它只能夠連通數據鏈路層相同或者類似的網路,不能夠連接數據鏈路層之間有著較大差異的網路。
但是路由器卻不同,它打破了這個局限,能夠連接任意的兩種不同的網路,但是這兩種不同的網路之間要遵守一個原則,就是使用相同的網路層協議,這樣才能夠被路由器連接。 路由技術簡單來說就是對網路上眾多的信息進行轉發與交換的一門技術。
㈡ 交換機之間如何連接
可以使用網路電纜的一端將交換機的LAN埠連接到路由器的LAN埠,然後將另一端連接到計算機設備以正常使用。 具體的連接方法如下:
打開交換機電源,您可以看到所有交換機都是LAN埠。
(2)交換式網路通過什麼設備連接擴展閱讀
交換機的幾種主要連接方式
1、級聯根據需要,多台交換機可以以多種方式進行級聯。在較大的區域網例如園區網(校園網)中,多台交換機按照性能和用途一般形成匯流排型、樹形或形態的級聯結構,目前各地電信部門已經建成了許多地級市的寬頻IP城域網。
2、堆疊是指將一台以上的交換機組合起來共同工作,以便在有限的空間內提供盡可能多的埠。多台交換機經過堆疊形成一個堆疊單元。可堆疊的交換機性能指標中有一個"最大可堆疊數"的參數,代表一個堆疊單元中所能提供的最大埠密度。
3、集群就是將多台互相連接(級聯或堆疊)的交換機作為一台邏輯設備進行管理。集群中,一般只有一台起管理作用的交換機,稱為命令交換機,它可以管理若乾颱其他交換機。在網路中,這些交換機只需要佔用一個IP地址,從而節約了的IP地址。
參考資料網路-交換機級聯
㈢ 區域網交換機的基本工作原理
基本工作原理:交換式區域網的核心設備是區域網交換機,區域網交換機可以在它的多個埠之間建立多個並發連接,其中區域網交換機的二層交換是執行橋接功能,根據MAC地址轉發數據,交換速度快,但控制功能弱,沒有路由選擇功能。三層交換根據IP地址轉發數據,具有路由功能。
低交換延遲是區域網交換機的主要特點。從傳輸延遲的量級來看,如果交換機為幾十微秒,則網橋為幾百微秒,路由器為幾千微秒;支持不同的傳輸速率和工作模式;高傳輸寬頻;支持虛擬區域網服務。交換區域網是虛擬區域網的基礎,當前的交換機基本上都只持虛擬區域網。
(3)交換式網路通過什麼設備連接擴展閱讀:
交換機的內部結構
1、共享式存儲器結構,這種方式容易實現,但需要很大的內存容量,很高的管理費用。且由於訪問儲存器需要時間,不可能在較大的埠數之間實現線速交換,因此比較適合於小系統交換機。
2、交叉匯流排結構,這種結構適合單點傳輸,對於多點傳輸存在一定的問題。
3、混合交叉匯流排結構,將一體的交叉匯流排矩陣劃分成小的交叉矩陣,中間通過一條高性能的匯流排連接。優點是減少了交叉匯流排數,降低了成本,還減少了匯流排爭用。
4、環形匯流排結構,用於搜集匯流排狀態、處理路由、流量控制和清理數據匯流排。環形匯流排結構的最大優點是擴展能力強,成本低,因為採用環形結構,很容易聚集帶寬,當埠數增加的時候,帶寬就相應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