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網路協議為什麼要分層
問題一:網路協議為什麼要分層描述? 網路協議之所以分層描述,是由於在實際的計算機網路中,兩個實體之間的通信情況非常復為了降低通信協議實現的復雜性,而將整個網路的通信功能劃分為多個層次(分層描述),每層各自完一定的任務,而且功能相對獨立,這樣實現起來較容易。
問題二:為什麼要對計算機網路分層以及分層的一般原則。 分層的理由
・將網路的通信過程劃分為小一些、簡單一些的部件,因此有助於各個部件的開發、設計和故障排除。
・通過網路組件的標准化,允許多個供應商進行開發。
・通過定義在模型的每一層實現什麼功能,鼓勵產業的標准化。
・允許各種類型定網路硬體和軟體相互通信。
・防止對某一層所做的改動影響到其他的層,這樣就有利於開發。
分層的原則
1.各孝孝個層之間有清晰的邊界,便於理解;
2.每個層實現特定的功能;
3.層次的劃分有利於國際標准協議的制定;
4.層的數目應該足夠多,以避免各個層功能重復
問題三:為什麼要採用分層的方法解決計算機的通信問題? 為了減少網路設計的復雜性,絕大多數網路採用分層設計方法。所謂分層設計方法,就是按照信息的流動過程將網路的整體功能分解為一個個的功能層,不同機器上的同等功能層之間採用相同的協議,同一機器上的相鄰功能層之間通過介面進行信息傳遞。為了便於理解介面和協議的概念,我們首先以郵政通信系統為例進行說明。人們平常寫信時,都有個約定,這就是信件的格式和內容。首先,我們寫信時必須採用雙方都懂的語言文字和文體,開頭是對方稱謂,最後是落款等。這樣,對方收到信後,才可以看懂信中的內容,知道是誰寫的,什麼時候寫的等。當然還可以有其他的一些特殊約定,如書信的編號、間諜的密寫等。信寫好之後,必須將信封裝並交由郵局寄發,這樣寄信人和郵局之間也要有約定,這就是規定信封寫法並貼郵票。在中國寄信必須先寫收信人地址、姓名,然後才寫寄信人的地址和姓名。郵局收到信後,首先進行信件的分揀和分類,然後交付有關運輸部門進行運輸,如航空信交民航,平信交鐵路或公路運輸部門等。這時,郵局和運輸部門也有約定,如到站地點、時間、包裹形式等等。信件運送到目的地後進行相反的過程,最終將信件送到收信人手中,收信人依照約定的格式才能讀懂信件。如圖所示,在整個過程中,主要涉及到了三個子系統、即用戶子系統,郵政子系統和運輸子系統。各種約定都是為了達到將信件從一個源點送到某一個目的點這個目標而設計的,這就是說,它們是因信息的流動而產生的。可以將這些約定分為同等機構間的約定,如用戶之間的約定、郵政局之間的約定和運輸部門之間尺桐的約定,以及不同機構間的約定,如用戶與郵政局之間的約定、郵政局與運輸部門之間的約定。雖然兩個用戶、兩個郵政局、兩個運輸部門分處甲、浮兩地,但它們都分別對應同等機構,同屬一個子系統;而同處一地的不同機構則不在一個子系統內,而且它們之間的關系是服務與被服務的關系。很顯然,這兩種約定是不同的,前者為部門內部的約定,而後者是不同部門之間的約定。在計算機網路環境中,兩台計算機中兩個進程之間進行通信的過程與郵政通信的過程十分相似。用戶進程對應於用戶,計算機中進行通信的進程(也可以是專門的通信處理機〕對應於郵局,通信設施對應於運輸部門。為了減少計算機網路設計的復雜性,人們往往按功能將計算機網路劃分為多個不同的功能層。網路中同等層之間的通陵慎坦信規則就是該層使用的協議,如有關第N層的通信規則的 *** ,就是第N層的協議。而同一計算機的不同功能層之間的通信規則稱為介面( i n t e r f a c e),在第N層和第(N+ 1)層之間的介面稱為N /(N+ 1)層介面。總的來說,協議是不同機器同等層之間的通信約定,而介面是同一機器相鄰層之間的通信約定。不同的網路,分層數量、各層的名稱和功能以及協議都各不相同。然而,在所有的網路中,每一層的目的都是向它的上一層提供一定的服務。協議層次化不同於程序設計中模塊化的概念。在程序設計中,各模塊可以相互獨立,任意拼裝或者並行,而層次則一定有上下之分,它是依數據流的流動而產生的。組成不同計算機同等層的實體稱為對等進程( peer process)。對等進程不一定非是相同的程序,但其功能必須完全一致,且採用相同的協議。分層設計方法將整個網路通信功能劃分為垂直的層次 *** 後,在通信過程中下層將向上層隱蔽下層的實現細節。但層次的劃分應首先確定層次的 *** 及每層應完成的任務。劃分時應按邏輯組合功能,並具有足夠的層次,以使每層小到易於處理。同時層次也不能太多,以免產生難以負擔的處理開銷。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是網路中分層模型以及各層功能的精確定義。對網路體系結構的描述必須包括足夠......>>
問題四:網路協議為什麼要用分層體系結構? 細化復雜的問題,便於具體實現,而且一層的改變不會影響到其他層。
問題五:網路為什麼要進行分層 我個人理解,關於計算機內的數據傳輸是要佔帶寬的,網路分層就是更好的節約帶寬,在同個層面的計算機相互做數據傳輸不會影響到上層的網路或其他同層的網路。
除此之外,安全和便於管理也有一定的影響。
㈡ TCP/IP網路體系結構中,各層內分別有什麼協議,每一種協議的作用是什麼
一、TCP/IP網路體系結構中,常見的介面層協議有:
Ethernet 802.3、Token Ring 802.5、X.25、Frame relay、HDLC、PPP ATM等。
1.網路層
網路層包括:IP(Internet Protocol)協議、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 、控制報文協議、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轉換協議、RARP(Reverse ARP)反向地址轉換協議。
2.傳輸層
傳輸層協議主要是:傳輸控制協議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和用戶數據報協議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
3.應用層
應用層協議主要包括如下幾個:FTP、TELNET、DNS、SMTP、RIP、NFS、HTTP。
二、TCP/IP網路體系結構中,每一種協議的作用有:
TCP/IP協議不依賴於任何特定的計算機硬體或操作系統,提供開放的協議標准,即使不考慮Internet,TCP/IP協議也獲得了廣泛的支持。所以TCP/IP協議成為一種聯合各種硬體和軟體的實用系統。
2.TCP/IP協議並不依賴於特定的網路傳輸硬體,所以TCP/IP協議能夠集成各種各樣的網路。用戶能夠使用乙太網(Ethernet)、令牌環網(Token Ring Network)、撥號線路(Dial-up line)、X.25網以及所有的網路傳輸硬體。
3.統一的網路地址分配方案,使得整個TCP/IP設備在網中都具有惟一的地址
4.標准化的高層協議,可以提供多種可靠的用戶服務。
㈢ TCP/IP協議劃分為幾個層次各個層次的作用是什麼
TCP/IP協議共劃分為4個層次,各個層次的作用如下:
1、鏈路層
鏈路層有時也稱作數據鏈路層或網路介面層,通常包括操作系統中的設備驅動程序和計算機中對應的網路介面卡。
它們一起處理與電纜(或其他任何傳輸媒介)的物理介面細節。把鏈路層地址和網路層地址聯系起來的協議有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協議)和RARP(Reverse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逆地址解析協議)。
2、網路層
網路層處理分組在網路中的活動,例如分組的選路。在TCP/IP協議族中,網路層協議包括IP協議(Internet Protocol,網際協議)、ICMP協議(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網際控制報文協議)和IGMP協議(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網際組管理協議)。
3、傳輸層
傳輸層主要為兩台主機上的應用程序提供端到端的通信。在TCP/IP協議族中,有兩個互不相同的傳輸協議: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傳輸控制協議)和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戶數據報協議)。
4、應用層
應用層負責處理特定的應用程序細節。幾乎各種不同的TCP/IP實現都會提供下面這些通用的應用程序:Telnet遠程登錄、SMTP、FTP、HTTP應用層負責處理特定的應用程序細節。幾乎各種不同的TCP/IP實現都會提供下面這些通用的應用程序:Telnet遠程登錄、SMTP、FTP、HTTP等。
(3)計算機網路中協議分層的作用擴展閱讀:
TCP/IP協議的特點:
(1)協議標準是完全開放的,可以供用戶免費使用,並且獨立於特定的計算機硬體與操作系統。
(2)獨立於網路硬體系統,可以運行在廣域網,更適合於互聯網。
(3)網路地址統一分配,網路中每一設備和終端都具有一個唯一地址。
(4)高層協議標准化,可以提供多種多樣可靠網路服務。
㈣ TCP/IP協議的體系結構分為哪幾層每層的功能
TCP/IP傳輸協議是一個四層的體系結構,應用層、傳輸層、網路層和網路介面層都包含其中。每層的功能如下:
1、應用層
是直接為應用進程提供服務的。對不同種類的應用程序它們會根據自己的需要來使用應用層的不同協議;定義數據格式並按照對應的格式解讀數據,加密、解密、格式化數據;應用層可以建立或解除與其他節點的聯系,這樣可以充分節省網路資源。
2、運輸層
作為TCP/IP協議的第二層,運輸層在整個TCP/IP協議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功能。且在運輸層中,TCP和UDP也同樣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主要功能是定義埠,標識應用程序身份,實現埠到埠的通信,TCP協議可以保證數據傳輸的可靠性。
3、網路層
網路層在TCP/IP協議中的位於第三層。在TCP/IP協議中網路層可以進行網路連接的建立和終止以及IP地址的尋找等功能。網路層的主要功能是定義網路地址、區分網段、子網內MAC定址、對於不同子網的數據包進行路由。
4、網路介面層
在TCP/IP協議中,網路介面層位於第四層。由於網路介面層兼並了物理層和數據鏈路層,所以網路介面層既是傳輸數據的物理媒介,也可以為網路層提供一條准確無誤的線路。
(4)計算機網路中協議分層的作用擴展閱讀:
TCP/IP協議有以下特點:
1、協議標準是完全開放的,可以供用戶免費使用,並且獨立於特定的計算機硬體與操作系統。
2、協議獨立於網路硬體系統,可以運行在廣域網,更適合於互聯網使用。
3、網路的地址是統一分配的,網路中每一個設備和終端都具有一個唯一地址。
4、高層協議標准化,可以提供多種多樣可靠網路服務。
㈤ TCP/IP網路體系結構中,各層內分別有什麼協議,每一種協議的作用是什麼
TCP/IP傳輸協議是一個四層的體系結構,應用層、傳輸層、網路層和網路介面層都包含其中。
1、應用層:可以建立或解除與其他節點的聯系,這樣可以充分節省網路資源。
2、運輸層:運輸層在整個TCP/IP協議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功能,在運輸層中,TCP和UDP也同樣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3、網路層:在TCP/IP協議中網路層可以進行網路連接的建立和終止以及IP地址的尋找等功能。
4、網路介面層:由於網路介面層兼並了物理層和數據鏈路層,所以網路介面層既是傳輸數據的物理媒介。
參考模型
TCP/IP由它的2個主要協議即TCP協議和IP協議而得名。TCP/IP是Internet上所有網路和主機之間進行交流時所使用的共同「語言」,是Internet上使用的一組完整的標准網路連接協議。通常所說的TCP/IP協議實際上包含了大量的協議和應用,且由多個獨立定義的協議組合在一起,因此,更確切地說,應該稱其為TCP/IP協議集。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
㈥ TCP/IP協議分為哪幾層每層具有哪些功能
TCP/IP協議分為4個層次,自上而下依次為應用層、傳輸層、網路層、網路介面層。
各層的功能如下:
1、應用層的功能為對客戶發出的一個請求,伺服器作出響應並提供相應的服務。
2、傳輸層的功能為通信雙方的主機提供端到端的服務,傳輸層對信息流具有調節作用,提供可靠性傳輸,確保數據到達無誤。
3、網路層功能為進行網路互連,根據網間報文IP地址,從一個網路通過路由器傳到另一網路。
4、網路介面層負責接收IP數據報,並負責把這些數據報發送到指定網路上。
(6)計算機網路中協議分層的作用擴展閱讀
TCP/IP協議的主要特點:
(1)TCP/IP協議不依賴於任何特定的計算機硬體或操作系統,提供開放的協議標准,即使不考慮Internet,TCP/IP協議也獲得了廣泛的支持。所以TCP/IP協議成為一種聯合各種硬體和軟體的實用系統。
(2)標准化的高層協議,可以提供多種可靠的用戶服務。
(3)統一的網路地址分配方案,使得整個TCP/IP設備在網中都具有惟一的地址。
(4)TCP/IP協議並不依賴於特定的網路傳輸硬體,所以TCP/IP協議能夠集成各種各樣的網路。用戶能夠使用乙太網(Ethernet)、令牌環網(Token Ring Network)、撥號線路(Dial-up line)、X.25網以及所有的網路傳輸硬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