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本就是潘愛民翻譯的Andrew S.Tanenbaum的《計算機網路》,此書講明白了網路之道,即計算機網路通信的主要原理;
第二本是W.Richard Stevens的《TCP/IP詳解卷一:協議》,此書講明白了網路之術,即TCP/IP協議簇的工作過程;
第三本是Douglas E.Comer的《計算機網路與網際網路》,此書嘗試在更廣泛意義上解答「計算機網路和網際網路是如何工作的」這一基本問題,解釋了協議是如何使用硬體和應用是如何使用協議來滿足用戶的需求。
② 學習計算機網路得原理,應用等各種知識得比較好得書籍
強烈推薦計算機網路第四版Andrew STanenbaum 著 潘愛民 譯 徐明偉 審學習計算機網路得原理,應用等各種知識得比較好得書籍
③ 計算機網路
入門:《網路是怎麼連接的》、《圖解 TCP/IP 》、《圖解 HTTP 》.
深入學習:
《 計算機網路:自頂向下 》
https://gaia.cs.umass.e/kurose_ross/wireshark.htm
https://media.pearsoncmg.com/ph/esm/ecs_kurose_compnetwork_8/cw/
《計算機網路》謝希仁的 ( 這個評價倒是還好,
《TCP/IP 詳解 卷一:協議》
《 Computer Networks: A Systems Approach 》Larry L Peterson
《 Computer Networks 》 Andrew S.Tanenbaum ( 雖然是 AST 的, 但是好像不適合初學
《 Elements of Computer Networking: An Integrated Approach (Concepts, Problems and Interview Questions) 》 ( ? )
https://www.hu.com/question/19718686
https://www.hu.com/question/19774914
https://www.hu.com/question/22354846
我的東西主要是英文的 , 當然, 我也需要買中文, 但我的渠道英文電子書方便
" 其實覺得cs144的公開視頻講得挺一般的,但是cs144新的lab真的很棒 "
https://online.stanford.e/lagunita-learning-platform
https://www.hu.com/question/63658105
《圖解 HTTP》
如果要入門 TCP/IP 網路模型,我推薦的是《圖解 TCP/IP》
另外,你想了解網路是怎麼傳輸,那我推薦《網路是怎樣連接的》
入門:《網路是怎麼連接的》、《圖解 TCP/IP 》《圖解 HTTP 》.
2.深入學習:《計算機網路:自頂向下》、《TCP/IP 卷一》
對於 TCP/IP 網路模型深入學習的話,推薦《計算機網路 - 自頂向下方法》,這本書是從我們最熟悉 HTTP 開始說起,一層一層的說到最後物理層的,有種挖地洞的感覺,這樣的內容編排順序相對是比較合理的。
但如果要深入 TCP,前面的這些書還遠遠不夠,賦有計算機網路聖經的之說的《TCP/IP 詳解 卷一:協議》這本書,
要說我看過最好的 TCP 資料,那必定是《The TCP/IP GUIDE》這本書了,目前只有英文版本的,而且有個專門的網址可以白嫖看這本書的內容,圖片都是彩色,看起來很舒服很鮮明,小林之前寫的 TCP 文章不少案例和圖片都是參考這里的,這本書精華部分就是把 TCP 滑動窗口和流量控制說的超級明白,很可惜擁塞控制部分說的不多。
Wireshark
當然,計算機網路最牛逼的資料,那必定 RFC 文檔,它可以稱為計算機網路世界的「法規」,也是最新、最權威和最正確的地方了,困惑大家的 TCP 為什麼三次握手和四次揮手,其實在 RFC 文檔幾句話就說明白了。
小白讀 《網路是怎樣鏈接的》,然後 《圖解 HTTP 》 《圖解 TCP/IP 》。如果想學術一點,《計算機網路:自頂向下方法 中文第六版》或者 (Computer Networking: A top-down Approach 7th)。再難點,T 大佬的 《計算機網路》(Computer Networks)
在計算機網路的學習中為大家推薦《計算機科學導論》。這本書用大量的篇幅介紹了計算機網路的內容,還詳細地介紹了計算機科學目前發展的特點和現狀,適合想要學習計算機網路的同學打基礎使用。
https://book.douban.com/review/7443456/#comments
自頂向下方法有兩本:Computer Networking: A Top-Down ApproachbyJames F. Kurose, Keith W. Ross 中文翻譯: 計算機網路:自頂向下方法(樓主提到的是這個)
Computer Networks: A Top-Down ApproachbyBehrouz A. Forouzan, Firouz Mosharraf 中文翻譯:計算機網路教程:自頂向下方法
思科實驗模擬器EVE的安裝與使用 https://zhuanlan.hu.com/p/166295824
思科CCNA命令大全 https://zhuanlan.hu.com/p/259820495
④ 誰有《計算機網路——自頂向下方法與Internet特色》中文版的電子版啊
計算機網路—自頂向下方法與Internet特色 中文版 第三版》點評
解放軍理工大學 陳鳴(博導)
當我在1986年第一次研讀Andrew S. Tanenbaum教授著的《計算機網路》時,計算機網路在我國尚未出現.1988年,我國引進國外設備構建了第一個全國性的X.25數據網路,使我第一次對網路和協議有了直觀深入的認識.由於應用不多,雖然該網的國家主幹速率僅有4.8kb/s,但網路仍然很空閑;在隨後的幾年中,個人計算機的性價比大幅度提高,採用NetWare網路操作系統的10Mb/s乙太網迅速升溫並普及,證券,金融等部門和國家大型企業率先推行計算機化,從而引發了學習,建設計算機網路的熱潮,高校普遍感到有開設《計算機網路》課程的必要性了,盡管那時網際網路好像離我國還非常遙遠.現在,網際網路已經進入千家萬戶,計算機網路這門課程逐步走向研究生的課堂,走向計算機和通信大學生的課堂,直至走向許多專業大學生的課堂.國內外網路教材的數量不斷增加,但質量良莠不齊;講解著名的ISO OSI的七層體系結構逐步被講解網際網路體系結構所替代;網路新技術不斷出現,知識點不斷增多,網路書不斷加厚,隨之而來出現了教學重點被沖淡的問題……無論如何,計算機網路是計算機和通信兩個領域的交叉學科,內容極為復雜,涉及以錯綜復雜的方式彼此交織的許多概念,協議和技術,計算機網路原理是一門公認的較難教授和學好的課程.因此,很多教授和學者都致力於改進計算機網路的教材和教學法.
20年多來,我一直在計算機網路領域從事研究和教學工作,幾乎每年都擔任計算機網路課程的教學任務,包括了從短訓班學員,本科生到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各個教學層次.為此,我非常關心國內外計算機網路教材的最新發展,每當看到有價值的網路書,我都會毫不猶豫地買下閱讀,每每都會有很大收獲和體會.如果你一定要我用一句話來評論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網路教科書的話,我會說(這可能會導致片面):知識全面,學術嚴謹是Andrew S. Tanenbaum教授的的風格(代表作《計算機網路》,第四版原版由機械工業出版社引進);Douglas E. Comer教授對TCP/IP聯網基本思想和實現技術有深刻的詮釋;Larry L. Peterson教授 (代表作《計算機網路:系統方法 第三版》中文版,影印版皆由機械工業出版社2005年出版)則強調網路整體的系統性和普遍原則,有大家風范;謝希仁教授撰寫的網路教科書注重網路知識點之間的聯系,並與中文讀者有天然溝通;James F. Kurose和Keith W. Rose教授撰寫的網路教科書(代表作計算機網路—自頂向下方法與Internet特色第三版即本書)最大亮點的則在於精心選擇教學內容和獨具匠心的教學法,是高質量的入門級經典之作.正如許多專家所指出的那樣,該書不僅用作大學本科生和短訓班的教材極為適合,而且對網路專業人員也是有價值的參考資料.
網路領域的革命性變化必然要導致網路教科書的變化:首先,網際網路已經接掌了計算機網路,因此,今天有關計算機網路的問題都必然與網際網路聯系起來.第二,網路中的"高增長領域"目前是網路服務和應用程序,因此必須強調網路應用程序開發.Kurose和Ross博士長期參與並見證了這種變化,在教學實踐中以獨創的自頂向下教學法解決現有網路教科書中存在的問題.自從該書的第1版於2001年問世以來,已經被數以百計的大學和學院採用,被譯為10多種語言提供給世界上數以萬計的學生和專業人士使用.在國內,已有許多著名高校選其為計算機,通信等專業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例如,解放軍理工大學計算機與網路工程專業本科生自2002年起陸續使用該書第一版,第二版教材,2005年使用該書第三版前5章內容作為本科"計算機網路原理"課程的教材,而後4章內容及前5章要點則作為碩士研究生"計算機網路"課程的基本教材,配合相關實驗均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James F. Kurose和Keith W. Rose教授的《計算機網路—自頂向下方法與Internet特色》一書的顯著特點是:
1. 獨創的"自頂向下"教學法.由於計算機網路的復雜性,長期以來按分層體系結構自下而上講授網路課程內容似乎已成一種定式.該書特別強調應用層,及早激發學生們的學習熱情,及早強調DIY(Do-It-Youself) 開發網路應用程序.
2. 以網際網路為研究對象.由於網際網路的成功,網際網路已經成為計算機網路的代名詞.該書以網際網路體系結構的5層模型來組織材料,為學生們的學習熱情提供原動力.
3. 著眼原理.計算機網路領域的許多基礎性的重要問題已經研究得較為清楚,重點研究這些原則,將使學生獲得長"保質期"的知識,在飛速發展的網路研究開發中保持判斷力和啟發創造力.
4. 注重教學法.為幫助學生們理解關鍵的技術概念和激發學習積極性,本書包括了許多類比,幽默和實際的例子,引人入勝的歷史事件和實踐原則,對網路領域聲名卓著的創新家們的專訪,以及網站上翔實的教學資料和實驗內容等.
5. 及時更新教學內容.從2001年第一版到2003年的第二版,至2004年的第三版,本書及時引入重要的最新知識和放棄了許多過時的內容.本書第三版反映了網路領域的最新進展,如增加了包括無線網路和移動網路一章,擴充了對等網路,BGP,MPLS,網路安全,廣播選路和網際網路編址及轉發方面的新材料,並修訂了習題.
6. 強調實驗教學.新版教材增加了一套實用的Ethereal實驗,講解學生們如何親眼觀察網路協議的運行過程和產生的結果的方法;對多個難以理解的網路問題給出了原理性示教;給出編制網路應用程序的具體建議和部分源程序,鼓勵大家用多實踐的觀點來解決網路教學要求理論聯系實踐的問題.
在本書的教學中,由於學時有限和專業詞彙的艱澀,學生們普遍感到使用原版教材經過老師講解,雖然能夠理解課程內容但卻難以在短期內記住其中的內容,從而導致學習效果不佳.該書的中譯本能夠為緩解在有限時間內有效地學習計算機網路知識(而不是英文本身)的矛盾能起到重要作用.
在該書第三版的翻譯中,譯者改正了書中存在的多處錯誤與排版錯誤並得到了原書作者的認可;譯者和編輯們經常就某些網路術語的中文標准譯法或更准確的譯法展開討論,力圖使該教科書的網路專業詞彙更加規范.機械工業出版社還就與該書配套的實驗問題與專家們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在該書的教學資料,實驗設計等方面有一系列考慮,這將有助於我國高校教師教好這門課程,也有助於學子們學好這門重要的課,為進一步深入學習計算機網路其他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
特色以及評論:
「本書是書中珍品——Kurose和Ross採用一種新穎的自頂向下方法,使得復雜的網路問題變得井井有條!無論是對學生還是對專業人士該書的價值將是無法估量的。
——leonardKleinrock,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
「我認為Kurose和Ross與學生們溝通得很好,同時將重點放在基本概念和原則上,而基本概念和原則從長遠來看才是真正要緊的。」
——ShivkumarKalyanaraman,Rensselaer理工學院
「對於希望理解網際網路實際運行原理的網路專業人士而言,這本書是一個無價的資源。作者採用自頂向下的方法解釋了當今通信服務的底層技術,既引人入勝,又易於理解。這是一本必備書
⑤ 計算機網路應該從哪方面入手學
看你要掌握到什麼程度了,需要什麼應用了,有搭建伺服器、維護日常應用網路等。
如果只是維護的話,可以從公司正在使用的交換機和路由器的高級應用開始學,比較好入手,你看一下交換機的高級應用,會發現有很多看不懂,然後上網查每一個不懂的地方,這樣就可以入門了。
如果需要完善的網路知識和理論基礎,推薦一本書:
《計算機網路(第四版)(Andrew S.Tanenbaum)》
不過個人建議用網路來學習網路,所謂學以致用,你看多了理論有可能一輩子用不著,就算要用的時候不知道,也有網路和google,網上高手無窮多,根本不怕。需要用什麼就學什麼,又快捷又能直指問題矛頭。符合已經有工作經驗的IT人群。
⑥ 《計算機網路(第5版)》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計算機網路(第5版)》(Andrew S. Tanenbaum)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書名:計算機網路(第5版)
作者:Andrew S. Tanenbaum
譯者:嚴偉
豆瓣評分:9.0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2-3-1
頁數:739
內容簡介:
本書是國內外使用最廣泛、最權威的計算機網路經典教材。全書按照網路協議模型自下而上(物理層、數據鏈路層、介質訪問控制層、網路層、傳輸層和應用層)有系統地介紹了計算機網路的基本原理,並結合Internet給出了大量的協議實例。在講述網路各層次內容的同時,還與時俱進地引入了最新的網路技術,包括無線網路、3G蜂窩網路、RFID與感測器網路、內容分發與P2P網路、流媒體傳輸與IP語音,以及延遲容忍網路等。另外,本書針對當前網路應用中日益突出的安全問題,用了一整章的篇幅對計算機網路的安全性進行了深入討論,而且把相關內容與最新網路技術結合起來闡述。
本書的適用對象非常廣泛。由於本書的重點立足於計算機網路的基本原理,同時兼顧了Internet體系結構與TCP/IP協議等內容,因此對於學習計算機網路課程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本書都是絕佳的教材或教學參考書。本書每章後面給出了大量練習題,有助於教師根據教學目的酌情安排課後練習。此外,本書對於從事網路相關技術研究和網路應用開發的廣大科研工作者也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作者簡介:
Andrew S.Tanenbaum獲得過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理學學士學位和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哲學博士學位,目前是荷蘭阿姆斯特丹Vrije大學的計算機科學系的教授,並領導著一個計算機系統的研究小組。同時,他還是一家計算與圖象處理學院的院長,這是由幾家大學合作成立的研究生院。盡管社會工作很多,但他並沒有中斷學術研究。多年來,他在編譯技術、操作系統、網路及局域分布式系統方面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設計規模達數百萬用戶的廣域分布式系統。在進行這些研究項目的基礎上,他在各種學術雜志及會議上發表了70多篇論文。他同時還是5本計算機專著的作者。
Tanenbaum教授還開發了大量的軟體。他是Amsterdan編譯器的原理設計師,這是一個被廣泛使用的;用來編寫可移植編譯器的工具箱。他領導編寫的MINIX,是一個用於操作系統教學的類UNIX(的小型操作系統。他和他的博士研究生及其他編程人員一道設計的Amoeba分布式操作系統,是一個高性能的微內核分布式操作系統。目前,可在網際網路上免費得到MLNIX及Amoeba,用於教學和研究。
他的一些博士研究生,在獲得學位後繼續進行研究,並取得了更大的成就,贏得了社會的贊譽,對此他深感自豪。人們稱他為桃李滿天下的教育家。
⑦ 網路技術基礎課程
網路技術課題報告與研究方案
(一)課題名稱
計算機網路技術基礎課程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本課題研究的是關於計算機網路技術基礎知識的一門實訓課程,為計算機專業的專業基礎課。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計算機網路的基礎知識,了解數據通信的原理,熟悉計算機網路的組成與體系結構、TCP/IP模型,掌握區域網工作原理和一種流行區域網的應用,了解計算機網路管理和結構化布線的基本概念,掌握Windows 2000 Server下的用戶管理及各種網路服務的架設,並培養學生具備簡單的組網與網管能力,在體系結構上突出學生的技能訓練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能夠掌握當前先進和實用的網路技術,並能熟練利用Cisco、華為等網路設備(路由器和交換機)設計、構建和維護中小型的企業網路。學完本課程,學生可以通過教考分離參加一些認證考試。同時也為今後從事計算機網路的應用、設計與開發打下基礎。
(三)課題研究的指導思想
用一定的理論知識點和實際操作步驟進行講解,再用實訓任務進行復習、理解和鞏固,由淺入深,使學生通過實際動手操作,逐步掌握網路的組建、管理和應用。最後寫出實訓報告。
(四)課題研究的目標 及創新之處
編寫切合實際,注重教學內容適合本校及中等職業學校的校本教材,改進教學方法—項目教學法,強化教學理念—注重實踐技能的實訓教學;強化學生技能訓練,提高學生的實訓效果,以適應社會需求。
1、 創新了課程組織形式和指導方法
2、 創新了課程考核方法:
具體從參與課程實訓工作的態度10%、實訓紀律10%、實訓能力60%(動手、創新、解決問題、組織協調、溝通、表達等能力)、實訓效果20%(高質量完成實訓任務或項目開發)等方面進行考核。
3、創新了課程開發和保障模式。創新了一種符合高等職業教育特點的計算機網路應用型人才培養實訓課程的開發模式。
(五)課題研究的基本內容
以專業性和實用性為目的,編寫適合職教學生使用的計算機網路技術實訓教材
(六)研究條件和可能存在的問題(重點難點)
重點:交換機、路由器的使用與配置、數據中心伺服器的配置,網路工程項目規劃與設計
難點:交換機的VLAN的劃分、路由器靜態路由的配置、網路管理與網路安全。
解決辦法:在教學過程中引入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案例講授、演示與角色演練相結合,加強教師指導,採用先進的網路和多媒體等教學手段,「教、學、做」相結合,實行啟發式、互動式、案例式、開放式、項目式、自學式、研討式以及邊講邊做邊指導的教學方法。注重對實訓現象的討論和分析,加強階段性實訓效果的評審與考核,圍繞職業技能,突出應用能力、創新能力、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
(七)課題研究的步驟
1、9月中旬到10月底,整體規劃及收集素材
2、11月初到12月初,整理素材並開始編寫
3、12月底完成教材的編寫
(八)課題研究主要實驗內容
1、網路線纜製作
2、對等網的配置
3、繪制區域網拓撲結構圖(visio)
4、Internet的接入
5、星型網路的組建
6、主從網路的配置
7、用戶管理
8、文件共享和安全性
9、網路列印機安裝與管理
10、IE瀏覽
11、電子郵件收發(foxmail)
12、FTP下載和管理
13、搜索引擎的使用
14、網路安全(防火牆)
15、網路安全(殺毒軟體)
16、DHCP的配置
17、DNS的配置
18、FTP服務的配置與使用
19、WWW服務的配置與使用
20、搭建小型區域網
(九)課題研究的方法
文獻法、教學實驗法
(十)課題研究的成果形式
校本教材
(十一)參考文獻
1、《計算機網路技術》 施曉秋主編 中國科學出版社 2003年版
2、《計算機網路實驗與實踐指導》 施曉秋主編 中國電力出版社 2003年版
3、《思科網路技術學院教程》(上冊)CiscoSystem主編人民郵電出版社 2002年版
4、《計算機網路》Andrew S. Tanenbaum .清華大學出版社
5、《數據通信與計算機網路》 高傳善等. 高等教育出版社
追問:
DHCP的配置,DNS的配置,FTP服務的配置與使用,WWW服務的配置與使用,這些的實訓小結怎麼寫?
回答:
你自己查看書本知識啊!給你的是實訓報告基本框架,當然如果你的字數比較多或者嫌麻煩的話可以稍微少寫幾點!
追問:
我想自己動手的話我就不上問問了!!!!!
回答:
DHCP的配置: DHCP 是 動態主機分配協議縮寫,它的前身是 BOOTP。BOOTP 原本是用於無磁碟主機連接的網路上面的:網路主機使用 BOOT ROM 而不是磁碟起動並連接上網路,BOOTP 則可以自動地為那些主機設定 TCP/IP 環境。 DHCP 可以說是 BOOTP 的增強版本,它分為兩個部份:一個是伺服器端,而另一個是客戶端。所有的 IP 網路設定數據都由 DHCP 伺服器集中管理,並負責處理客戶端的 DHCP 要求;而客戶端則會使用從伺服器分配下來的IP環境數據。它提供三種 IP 定位方式: 網路管理員為某些少數特定的Host綁定固定IP地址,且地址不會過期 自動分配,其情形是:一旦 DHCP 客戶端第一次成功的從 DHCP 伺服器端租用到 IP 地址之後,就永遠使用這個地址。 動態分配,當 DHCP 第一次從 DHCP 伺服器端租用到 IP 地址之後,並非永久的使用該地址,只要租約到期,客戶端就得釋放(release)這個 IP 地址,以給其它工作站使用。當然,客戶端可以比其它主機更優先的更新(renew)租約,或是租用其它的 IP 地址。 動態分配顯然比自動分配更加靈活,尤其是當您的實際 IP 地址不足的時候,
補充:
DNS的配置: DNS 是域名系統 的縮寫,該系統用於命名組織到域層次結構中的計算機和網路服務。在Internet上域名與IP地址之間是一對一(或者一對多)的,域名雖然便於人們記憶,但機器之間只能互相認識IP地址,它們之間的轉換工作稱為域名解析,域名解析需要由專門的域名解析伺服器來完成,DNS就是進行域名解析的伺服器。 DNS 命名用於 Internet 等 TCP/IP 網路中,通過用戶友好的名稱查找計算機和服務。當用戶在應用程序中輸入 DNS 名稱時,DNS 服務可以將此名稱解析為與之相關的其他信息,如 IP 地址。因為,你在上網時輸入的網址,是通過域名解析系統解析找到了相對應的IP地址,這樣才能上網。其實,域名的最終指向是IP。 在IPV4中IP是由32位二進制數組成的,將這32位二進制數分成4組每組8個二進制數,將這8個二進制數轉化成十進制數,就是我們看到的IP地址,其范圍是在0~255之間。因為,8個二進制數轉化為十進制數的最大范圍就是0~255。現在已開始試運行、將來必將代替IPv4的IPV6中,將以128位二進制數表示一個IP地址。 DNS域名伺服器 域名雖然便於人們記憶,但網路中的計算機之間只能互相認識IP地址,它們之間的轉換工作稱為域名解析(如上面的www.sina.com.cn 與 218.30.66.101 之間的轉換),域名解析需要由專門的域名解析伺服器來完成,DNS就是進行域名解析的伺服器。
補充:
FTP服務的配置與使用: (1) 啟動FTP服務 (2) 配置FTP服務屬性 右擊目錄樹中「默認FTP站點」,從快捷菜單中選擇「屬性」,打開默認FTP站點屬性對話框,然後選擇「FTP站點」選項卡,在該選項卡的「IP地址」下拉框中輸入與邦定的IP地址,在MS-DOS方式下使用ipconfig命令查看伺服器的IP地址並輸入該框。在「TCP埠」中輸入網站邦定的埠號,默認是21。還可以配置最大連接數目、連接超時時間、及安全日誌設定等項目。 (3) 配置安全帳號 在「默認FTP站點屬性對話框」中,選擇「安全帳號」選項卡。「允許匿名連接」表示用戶可以以匿名方式訪問該FTP站點,如果不選擇復選框,則站點會要求用戶提供伺服器活動目錄中存在的用戶名和密碼。「用戶名」文本框表示匿名用戶將以什麼用戶身份登錄站點,推薦使用「IUSR_伺服器名」這一內置帳號。復選「只允許匿名連接」將使用戶只能以匿名用戶身份登錄站點。 (4)配置FTP服務的主目錄 在「默認FTP站點屬性」對話框中,選擇「主目錄」選項卡。主目錄是通過FTP方式連接到伺服器上時的根目錄。它可以使伺服器上的本地目錄,也可以使其它計算機的共享目錄,可以分別通過選擇「此計算機上的目錄」和「另一計算機上的共享位置」這兩個單選框來設定,一般使用本地目錄。 關於下載和上傳許可權,系統提供了兩種不同的選項,即「主目錄」選項卡中位於FTP本地路徑下的「讀取」和「寫入」兩個復選框。復選「讀取」則允許下載,否則禁止下載;復選「寫入」則允許上傳,否則禁止上傳。 (5)建立FTP下載文件 打開Windows資源管理器,將要用於FTP的文件和文件加復制到主目錄定義的本地目錄中去,這時可以從客戶端通過FTP方式下載這些文件。為了方便與進行實驗測試,建議同學們在主目錄下]建立兩個文件夾「test1」和「test2」,並在「test1」文件夾中提供一個名為「file.txt」的文本文件。
追問:
小結,心得體會!!!!!謝謝!!
回答:
WWW服務的配置與使用 首先要實現WWW服務,現以在RedHat系統的完全安裝中為例,這里系統已經為大家安裝好了目前在Internet上使用得最多的HTTP伺服器Apache,你只需要使用「setup」命令選擇該服務,或者直接運行「httpd」即可。它的安裝根目錄是在/home/httpd/目錄下的,只要使用瀏覽器按照「IP地址」訪問你的Web server,就能夠看到Apache的說明文檔。假如你要發行自己的主頁,只需要將這些文檔放在/home/httpd/Html/下即可,或者是將httpd.conf中的文檔根目錄修改為你的Windows系統下的目錄,這樣既可以享受Linux的效率,也可享受Windows的頁面製作工具的便利。但是我們要留意在Linux環境中要區分大小寫,所以頁面中的文件名最好同一使用大小寫。在Windows環境中的頁面文件一般是.htm後綴,而預設的Linux系統的瀏覽器Netscap或lyxn解釋的頁面文件是以.html為後綴的,你只需要在/etc/mime.types中增加如下一行即可:text/html html htm。同樣,你也可以按照注釋修改以下配置文件: /etc/httpd/conf/httpd.conf /etc/httpd/conf/Access.conf /etc/httpd/conf/srm.conf 以建立更加強大而靈活的WEB伺服器。
補充:
最後希望滿意!
補充:
不給分嗎?
追問:
暈倒!!要的是在做這些實驗時候的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