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哪有《計算機網路基礎》視頻教程
04謝希仁
鏈接:
若資源有問題歡迎追問~
❷ 【山外筆記-計算機網路·第7版】第02章:物理層
[學習筆記]第02章_物理層-列印版.pdf
本章最重要的內容是:
(1)物理層的任務。
(2)幾種常用的信道復用技術。
(3)幾種常用的寬頻接入技術,主要是ADSL和FTTx。
1、物理層簡介
(1)物理層在連接各種計算機的傳輸媒體上傳輸數據比特流,而不是指具體的傳輸媒體。
(2)物理層的作用是盡可能地屏蔽掉傳輸媒體和通信手段的差異。
(3)用於物理層的協議常稱為物理層規程(procere),其實物理層規程就是物理層協議。
2、物理層的主要任務 :確定與傳輸媒體的介面有關的一些特性。
(1)機械特性:指明介面所用接線器的形狀和尺寸、引腳數目和排列、固定和鎖定裝置等。
(2)電氣特性:指明在介面電纜的各條線上出現的電壓的范圍。
(3)功能特性:指明某條線上出現的某一電平的電壓的意義。
(4)過程特性:指明對於不同功能的各種可能事件的出現順序。
3、物理層要完成傳輸方式的轉換。
(1)數據在計算機內部多採用並行傳輸方式。
(2)數據在通信線路(傳輸媒體)上的傳輸方式一般都是串列傳輸,即逐個比特按照時間順序傳輸。
(3)物理連接的方式:點對點、多點連接或廣播連接。
(4)傳輸媒體的種類:架空明線、雙絞線、對稱電纜、同軸電纜、光纜,以及各種波段的無線信道等。
1、數據通信系統的組成
一個數據通信系統可劃分為源系統(或發送端、發送方)、傳輸系統(或傳輸網路)和目的系統(或接收端、接收方)三大部分。
(1)源系統:一般包括以下兩個部分:
(2)目的系統:一般也包括以下兩個部分:
(3)傳輸系統:可以是簡單的傳輸線,也可以是連接在源系統和目的系統之間的復雜網路系統。
2、通信常用術語
(1)通信的目的是傳送消息(message),數據(data)是運送消息的實體。
(2)數據是使用特定方式表示的信息,通常是有意義的符號序列。
(3)信息的表示可用計算機或其他機器(或人)處理或產生。
(4)信號(signal)則是數據的電氣或電磁的表現。
3、信號的分類 :根據信號中代表消息的參數的取值方式不同
(1)模擬信號/連續信號:代表消息的參數的取值是連續的。
(2)數字信號/離散信號:代表消息的參數的取值是離散的。
1、信道
(1)信道一般都是用來表示向某一個方向傳送信息的媒體。
(2)一條通信電路往往包含一條發送信道和一條接收信道。
(3)單向通信只需要一條信道,而雙向交替通信或雙向同時通信則都需要兩條信道(每個方向各一條)。
2、通信的基本方式 :
(1)單向通信又稱為單工通信,只能有一個方向的通信而沒有反方向的交互。如無線電廣播、有線電廣播、電視廣播。
(2)雙向交替通信又稱為半雙工通信,即通信的雙方都可以發送信息,但不能雙方同時發送/接收。
(3)雙向同時通信又稱為全雙工通信,即通信的雙方可以同時發送和接收信息。
3、調制 (molation)
(1)基帶信號:來自信源的信號,即基本頻帶信號。許多信道不能傳輸基帶信號,必須對其進行調制。
(2)調制的分類
4、基帶調制常用的編碼方式 (如圖2-2)
(1)不歸零制:正電平代表1,負電平代表0。
(2)歸零制:正脈沖代表1,負脈沖代表0。
(3)曼徹斯特:編碼位周期中心的向上跳變代表0,位周期中心的向下跳變代表1。也可反過來定義。
(4)差分曼徹斯特:編碼在每一位的中心處始終都有跳變。位開始邊界有跳變代表0,而位開始邊界沒有跳變代表1。
5、帶通調制的基本方法
(1)調幅(AM)即載波的振幅隨基帶數字信號而變化。例如,0或1分別對應於無載波或有載波輸出。
(2)調頻(FM)即載波的頻率隨基帶數字信號而變化。例如,0或1分別對應於頻率f1或f2。
(3)調相(PM)即載波的初始相位隨基帶數字信號而變化。例如,0或1分別對應於相位0度或180度。
(4)多元制的振幅相位混合調制方法:正交振幅調制QAM(Quadrature Amplitude Molation)。
1、信號失真
(1)信號在信道上傳輸時會不可避免地產生失真,但在接收端只要從失真的波形中能夠識別並恢復出原來的碼元信號,那麼這種失真對通信質量就沒有影響。
(2)碼元傳輸的速率越高,或信號傳輸的距離越遠,或雜訊干擾越大,或傳輸媒體質量越差,在接收端的波形的失真就越嚴重。
2、限制碼元在信道上的傳輸速率的因素
(1)信道能夠通過的頻率范圍
(2)信噪比
3、香農公式 (Shannon)
(1)香農公式(Shannon):C = W*log2(1+S/N) (bit/s)
(2)香農公式表明:信道的帶寬或信道中的信噪比越大,信息的極限傳輸速率就越高。
(3)香農公式指出了信息傳輸速率的上限。
(4)香農公式的意義:只要信息傳輸速率低於信道的極限信息傳輸速率,就一定存在某種辦法來實現無差錯的傳輸。
(5)在實際信道上能夠達到的信息傳輸速率要比香農的極限傳輸速率低不少,是因為香農公式的推導過程中並未考慮如各種脈沖干擾和在傳輸中產生的失真等信號損傷。
1、傳輸媒體
傳輸媒體也稱為傳輸介質或傳輸媒介,是數據傳輸系統中在發送器和接收器之間的物理通路。
2、傳輸媒體的分類
(1)導引型傳輸媒體:電磁波被導引沿著固體媒體(雙絞線、同軸電纜或光纖)傳播。
(2)非導引型傳輸媒體:是指自由空間,電磁波的傳輸常稱為無線傳輸。
1、雙絞線
(1)雙絞線也稱為雙扭線, 即把兩根互相絕緣的銅導線並排放在一起,然後用規則的方法絞合(twist)起來。絞合可減少對相鄰導線的電磁干擾。
(2)電纜:通常由一定數量的雙絞線捆成,在其外麵包上護套。
(3)屏蔽雙絞線STP(Shielded Twisted Pair):在雙絞線的外面再加上一層用金屬絲編織成的屏蔽層,提高了雙絞線抗電磁干擾的能力。價格比無屏蔽雙絞線UTP(Unshielded Twisted Pair)要貴一些。
(4)模擬傳輸和數字傳輸都可以使用雙絞線,其通信距離一般為幾到十幾公里。
(5)雙絞線布線標准
(6)雙絞線的使用
2、同軸電纜
(1)同軸電纜由內導體銅質芯線(單股實心線或多股絞合線)、絕緣層、網狀編織的外導體屏蔽層(也可以是單股的)以及保護塑料外層所組成。
(2)由於外導體屏蔽層的作用,同軸電纜具有很好的抗干擾特性,被廣泛用於傳輸較高速率的數據。
(3)同軸電纜主要用在有線電視網的居民小區中。
(4)同軸電纜的帶寬取決於電纜的質量。目前高質量的同軸電纜的帶寬已接近1GHz。
3、光纜
(1)光纖通信就是利用光導纖維(簡稱光纖)傳遞光脈沖來進行通信。有光脈沖為1,沒有光脈沖為0。
(2)光纖是光纖通信的傳輸媒體。
(3)多模光纖:可以存在多條不同角度入射的光線在一條光纖中傳輸。光脈沖在多模光纖中傳輸時會逐漸展寬,造成失真,多模光纖只適合於近距離傳輸。
(4)單模光纖:若光纖的直徑減小到只有一個光的波長,則光纖就像一根波導那樣,可使光線一直向前傳播,而不會產生多次反射。單模光纖的纖芯很細,其直徑只有幾個微米,製造起來成本較高。
(5)光纖通信中常用的三個波段中心:850nm,1300nm和1550nm。
(6)光纜:一根光纜少則只有一根光纖,多則可包括數十至數百根光纖,再加上加強芯和填充物,必要時還可放入遠供電源線,最後加上包帶層和外護套。
(7)光纖的優點
1、無線傳輸
(1)無線傳輸是利用無線信道進行信息的傳輸,可使用的頻段很廣。
(2)LF,MF和HF分別是低頻(30kHz-300kHz)、中頻(300kHz-3MH z)和高頻(3MHz-30MHz)。
(3)V,U,S和E分別是甚高頻(30MHz-300MHz)、特高頻(300MHz-3GHz)、超高頻(3GHz-30GHz)和極高頻(30GHz-300GHz),最高的一個頻段中的T是Tremendously。
2、短波通信: 即高頻通信,主要是靠電離層的反射傳播到地面上很遠的地方,通信質量較差。
3、無線電微波通信
(1)微波的頻率范圍為300M Hz-300GHz(波長1m-1mm),但主要使用2~40GHz的頻率范圍。
(2)微波在空間中直線傳播,會穿透電離層而進入宇宙空間,傳播距離受到限制,一般只有50km左右。
(3)傳統的微波通信主要有兩種方式,即地面微波接力通信和衛星通信。
(4)微波接力通信:在一條微波通信信道的兩個終端之間建立若干個中繼站,中繼站把前一站送來的信號經過放大後再發送到下一站,故稱為「接力」,可傳輸電話、電報、圖像、數據等信息。
(5)衛星通信:利用高空的人造同步地球衛星作為中繼器的一種微波接力通信。
(6)無線區域網使用ISM無線電頻段中的2.4GHz和5.8GHz頻段。
(7)紅外通信、激光通信也使用非導引型媒體,可用於近距離的筆記本電腦相互傳送數據。
1、復用(multiplexing)技術原理
(1)在發送端使用一個復用器,就可以使用一個共享信道進行通信。
(2)在接收端再使用分用器,把合起來傳輸的信息分別送到相應的終點。
(3)復用器和分用器總是成對使用,在復用器和分用器之間是用戶共享的高速信道。
(4)分用器(demultiplexer)的作用:把高速信道傳送過來的數據進行分用,分別送交到相應的用戶。
2、最基本的復用
(1)頻分復用FDM(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2)時分復用TDM(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
3、統計時分復用STDM (Statistic TDM)
(1)統計時分復用STDM是一種改進的時分復用,能明顯地提高信道的利用率。
(2)集中器(concentrator):將多個用戶的數據集中起來通過高速線路發送到一個遠地計算機。
(3)統計時分復用使用STDM幀來傳送數據,每一個STDM幀中的時隙數小於連接在集中器上的用戶數。
(4)STDM幀不是固定分配時隙,而是按需動態地分配時隙,提高了線路的利用率。
(5)統計復用又稱為非同步時分復用,而普通的時分復用稱為同步時分復用。
(6)STDM幀中每個時隙必須有用戶的地址信息,這是統計時分復用必須要有的和不可避免的一些開銷。
(7)TDM幀和STDM幀都是在物理層傳送的比特流中所劃分的幀。和數據鏈路層的幀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8)使用統計時分復用的集中器也叫做智能復用器,能提供對整個報文的存儲轉發能力,通過排隊方式使各用戶更合理地共享信道。此外,許多集中器還可能具有路由選擇、數據壓縮、前向糾錯等功能。
1、波分復用WDM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
波分復用WDM是光的頻分復用,在一根光纖上用波長來復用兩路光載波信號。
2、密集波分復用DWDM (Dense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
密集波分復用DWDM是在一根光纖上復用幾十路或更多路數的光載波信號。
1、碼分復用CDM (Code Division Multiplexing)
(1)每一個用戶可以在同樣的時間使用同樣的頻帶進行通信。
(2)各用戶使用經過特殊挑選的不同碼型,因此各用戶之間不會造成干擾。
(3)碼分復用最初用於軍事通信,現已廣泛用於民用的移動通信中,特別是在無線區域網中。
2、碼分多址CDMA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1)在CDMA中,每一個比特時間再劃分為m個短的間隔,稱為碼片(chip)。通常m的值是64或128。
(2)使用CDMA的每一個站被指派一個唯一的m bit碼片序列(chip sequence)。
(3)一個站如果發送比特1,則發送m bit碼片序列。如果發送比特0,則發送該碼片序列的二進制反碼。
(4)發送信息的每一個比特要轉換成m個比特的碼片,這種通信方式是擴頻通信中的直接序列擴頻DSSS。
(5)CDMA系統給每一個站分配的碼片序列必須各不相同,並且還互相正交(orthogonal)。
(6)CDMA的工作原理:現假定有一個X站要接收S站發送的數據。
(7)擴頻通信(spread spectrum)分為直接序列擴頻DSSS(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和跳頻擴頻FHSS(Frequency Hopping Spread Spectrum)兩大類。
早起電話機用戶使用雙絞線電纜。長途干線採用的是頻分復用FDM的模擬傳輸方式,現在大都採用時分復用PCM的數字傳輸方式。現代電信網,在數字化的同時,光纖開始成為長途干線最主要的傳輸媒體。
1、早期的數字傳輸系統最主要的缺點:
(1)速率標准不統一。互不兼容的國際標准使國際范圍的基於光纖的高速數據傳輸就很難實現。
(2)不是同步傳輸。為了節約經費,各國的數字網主要採用准同步方式。
2、數字傳輸標准
(1)同步光纖網SONET(Synchronous Optical Network)
(2)同步數字系列SDH(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
(3)SDH/SONET定義了標准光信號,規定了波長為1310nm和1550nm的激光源。在物理層定義了幀結構。
(4)SDH/SONET標準的制定,使北美、日本和歐洲三種不同的數字傳輸體制在STM-1等級上獲得了統一,第一次真正實現了數字傳輸體制上的世界性標准。
互聯網的發展初期,用戶利用電話的用戶線通過數據機連接到ISP,速率最高只能達到56kbit/s。
從寬頻接入的媒體來看,寬頻接入技術可以分為有線寬頻接入和無線寬頻接入兩大類。
1、非對稱數字用戶線ADSL (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ine)
(1)ADSL技術是用數字技術對現有的模擬電話用戶線進行改造,使它能夠承載寬頻數字業務。
(2)ADSL技術把0-4kHz低端頻譜留給傳統電話使用,把原來沒有被利用的高端頻譜留給用戶上網使用。
(3)ADSL的ITU的標準是G.992.1(或稱G.dmt,表示它使用DMT技術)。
(4)「非對稱」是指ADSL的下行(從ISP到用戶)帶寬都遠遠大於上行(從用戶到ISP)帶寬。
(5)ADSL的傳輸距離取決於數據率和用戶線的線徑(用戶線越細,信號傳輸時的衰減就越大)。
(6)ADSL所能得到的最高數據傳輸速率還與實際的用戶線上的信噪比密切相關。
2、ADSL數據機的實現方案 :離散多音調DMT(Discrete Multi-Tone)調制技術
(1)ADSL在用戶線(銅線)的兩端各安裝一個ADSL數據機。
(2)「多音調」就是「多載波」或「多子信道」的意思。
(3)DMT調制技術採用頻分復用的方法,把40kHz-1.1MHz的高端頻譜劃分為許多子信道。
(4)當ADSL啟動時,用戶線兩端的ADSL數據機就測試可用的頻率、各子信道受到的干擾情況,以及在每一個頻率上測試信號的傳輸質量。
(5)ADSL能夠選擇合適的調制方案以獲得盡可能高的數據率,但不能保證固定的數據率。
3、數字用戶線接入復用器DSLAM (DSL Access Multiplexer)
(1)數字用戶線接入復用器包括許多ADSL數據機。
(2)ADSL數據機又稱為接入端接單元ATU(Access Termination Unit)。
(3)ADSL數據機必須成對使用,因此把在電話端局記為ATU-C,用戶家中記為ATU-R。
(4)ADSL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利用現有電話網中的用戶線(銅線),而不需要重新布線。
(5)ADSL數據機有兩個插口:
(6)一個DSLAM可支持多達500-1000個用戶。
4、第二代ADSL
(1)ITU-T已頒布了G系列標准,被稱為第二代ADSL,ADSL2。
(1)第二代ADSL通過提高調制效率得到了更高的數據率。
(2)第二代ADSL採用了無縫速率自適應技術SRA(Seamless Rate Adaptation),可在運營中不中斷通信和不產生誤碼的情況下,根據線路的實時狀況,自適應地調整數據率。
(3)第二代ADSL改善了線路質量評測和故障定位功能。
5、ADSL技術的變型 :xDSL
ADSL並不適合於企業,為了滿足企業的需要,產生了ADSL技術的變型:xDSL。
(1)對稱DSL(Symmetric DSL,SDSL):把帶寬平均分配到下行和上行兩個方向,每個方向的速度分別為384kbit/s或1.5Mbit/s,距離分別為5.5km或3km。
(2)HDSL(High speed DSL):使用一對線或兩對線的對稱DSL,是用來取代T1線路的高速數字用戶線,數據速率可達768KBit/s或1.5Mbit/s,距離為2.7-3.6km。
(3)VDSL(Very high speed DSL):比ADSL更快的、用於短距離傳送(300-1800m),即甚高速數字用戶線,是ADSL的快速版本。
1、光纖同軸混合網HFC (Hybrid Fiber Coax)
(1)光纖同軸混合網HFC是在有線電視網的基礎上改造開發的一種居民寬頻接入網。
(2)光纖同軸混合網HFC可傳送電視節目,能提供電話、數據和其他寬頻交互型業務。
(3)有線電視網最早是樹形拓撲結構的同軸電纜網路,採用模擬技術的頻分復用進行單向廣播傳輸。
2、光纖同軸混合網HFC的主要特點:
(1)HFC網把原有線電視網中的同軸電纜主幹部分改換為光纖,光纖從頭端連接到光纖結點(fiber node)。
(2)在光纖結點光信號被轉換為電信號,然後通過同軸電纜傳送到每個用戶家庭。
(3)HFC網具有雙向傳輸功能,而且擴展了傳輸頻帶。
(4)連接到一個光纖結點的典型用戶數是500左右,但不超過2000。
3、電纜數據機 (cable modem)
(1)模擬電視機接收數字電視信號需要把機頂盒(set-top box)的設備連接在同軸電纜和電視機之間。
(2)電纜數據機:用於用戶接入互聯網,以及在上行信道中傳送交互數字電視所需的一些信息。
(3)電纜數據機可以做成一個單獨的設備,也可以做成內置式的,安裝在電視機的機頂盒裡面。
(4)電纜數據機不需要成對使用,而只需安裝在用戶端。
(5)電纜數據機必須解決共享信道中可能出現的沖突問題,比ADSL數據機復雜得多。
信號在陸地上長距離的傳輸,已經基本實現了光纖化。遠距離的傳輸媒體使用光纜。只是到了臨近用戶家庭的地方,才轉為銅纜(電話的用戶線和同軸電纜)。
1、多種寬頻光纖接入方式FTTx
(1)多種寬頻光纖接入方式FTTx,x可代表不同的光纖接入地點,即光電轉換的地方。
(2)光纖到戶FTTH(Fiber To The Home):把光纖一直鋪設到用戶家庭,在光纖進入用戶後,把光信號轉換為電信號,可以使用戶獲得最高的上網速率。
(3)光纖到路邊FTTC(C表示Curb)
(4)光纖到小區FTTZ(Z表示Zone)
(5)光纖到大樓FTTB(B表示Building)
(6)光纖到樓層FTTF(F表示Floor)
(7)光纖到辦公室FTTO(O表示Office)
(8)光纖到桌面FTTD(D表示Desk)
2、無源光網路PON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1)光配線網ODN(Optical Distribution Network):在光纖干線和廣大用戶之間,鋪設的轉換裝置,使得數十個家庭用戶能夠共享一根光纖干線。
(2)無源光網路PON(Passive Optical Network),即無源的光配線網。
(3) 無源:表明在光配線網中無須配備電源,因此基本上不用維護,其長期運營成本和管理成本都很低。
(4)光配線網採用波分復用,上行和下行分別使用不同的波長。
(5)光線路終端OLT( Optical Line Terminal)是連接到光纖干線的終端設備。
(6)無源光網路PON下行數據傳輸
(7)無源光網路PON上行數據傳輸
當ONU發送上行數據時,先把電信號轉換為光信號,光分路器把各ONU發來的上行數據匯總後,以TDMA方式發往OLT,而發送時間和長度都由OLT集中控制,以便有序地共享光纖主幹。
(8)從ONU到用戶的個人電腦一般使用乙太網連接,使用5類線作為傳輸媒體。
(9)從總的趨勢來看,光網路單元ONU越來越靠近用戶的家庭,即「光進銅退」。
3、無源光網路PON的種類
(1)乙太網無源光網路EPON(Ethernet PON)
(2)吉比特無源光網路GPON(Gigabit PON)
❸ 計算機網路
入門:《網路是怎麼連接的》、《圖解 TCP/IP 》、《圖解 HTTP 》.
深入學習:
《 計算機網路:自頂向下 》
https://gaia.cs.umass.e/kurose_ross/wireshark.htm
https://media.pearsoncmg.com/ph/esm/ecs_kurose_compnetwork_8/cw/
《計算機網路》謝希仁的 ( 這個評價倒是還好,
《TCP/IP 詳解 卷一:協議》
《 Computer Networks: A Systems Approach 》Larry L Peterson
《 Computer Networks 》 Andrew S.Tanenbaum ( 雖然是 AST 的, 但是好像不適合初學
《 Elements of Computer Networking: An Integrated Approach (Concepts, Problems and Interview Questions) 》 ( ? )
https://www.hu.com/question/19718686
https://www.hu.com/question/19774914
https://www.hu.com/question/22354846
我的東西主要是英文的 , 當然, 我也需要買中文, 但我的渠道英文電子書方便
" 其實覺得cs144的公開視頻講得挺一般的,但是cs144新的lab真的很棒 "
https://online.stanford.e/lagunita-learning-platform
https://www.hu.com/question/63658105
《圖解 HTTP》
如果要入門 TCP/IP 網路模型,我推薦的是《圖解 TCP/IP》
另外,你想了解網路是怎麼傳輸,那我推薦《網路是怎樣連接的》
入門:《網路是怎麼連接的》、《圖解 TCP/IP 》《圖解 HTTP 》.
2.深入學習:《計算機網路:自頂向下》、《TCP/IP 卷一》
對於 TCP/IP 網路模型深入學習的話,推薦《計算機網路 - 自頂向下方法》,這本書是從我們最熟悉 HTTP 開始說起,一層一層的說到最後物理層的,有種挖地洞的感覺,這樣的內容編排順序相對是比較合理的。
但如果要深入 TCP,前面的這些書還遠遠不夠,賦有計算機網路聖經的之說的《TCP/IP 詳解 卷一:協議》這本書,
要說我看過最好的 TCP 資料,那必定是《The TCP/IP GUIDE》這本書了,目前只有英文版本的,而且有個專門的網址可以白嫖看這本書的內容,圖片都是彩色,看起來很舒服很鮮明,小林之前寫的 TCP 文章不少案例和圖片都是參考這里的,這本書精華部分就是把 TCP 滑動窗口和流量控制說的超級明白,很可惜擁塞控制部分說的不多。
Wireshark
當然,計算機網路最牛逼的資料,那必定 RFC 文檔,它可以稱為計算機網路世界的「法規」,也是最新、最權威和最正確的地方了,困惑大家的 TCP 為什麼三次握手和四次揮手,其實在 RFC 文檔幾句話就說明白了。
小白讀 《網路是怎樣鏈接的》,然後 《圖解 HTTP 》 《圖解 TCP/IP 》。如果想學術一點,《計算機網路:自頂向下方法 中文第六版》或者 (Computer Networking: A top-down Approach 7th)。再難點,T 大佬的 《計算機網路》(Computer Networks)
在計算機網路的學習中為大家推薦《計算機科學導論》。這本書用大量的篇幅介紹了計算機網路的內容,還詳細地介紹了計算機科學目前發展的特點和現狀,適合想要學習計算機網路的同學打基礎使用。
https://book.douban.com/review/7443456/#comments
自頂向下方法有兩本:Computer Networking: A Top-Down ApproachbyJames F. Kurose, Keith W. Ross 中文翻譯: 計算機網路:自頂向下方法(樓主提到的是這個)
Computer Networks: A Top-Down ApproachbyBehrouz A. Forouzan, Firouz Mosharraf 中文翻譯:計算機網路教程:自頂向下方法
思科實驗模擬器EVE的安裝與使用 https://zhuanlan.hu.com/p/166295824
思科CCNA命令大全 https://zhuanlan.hu.com/p/259820495
❹ 關於計算機網路方面的書籍
1. 計算機網路常識書籍
計算機網路常識書籍 1.計算機網路入門需要看那些書籍
1)編碼:隱匿在計算機軟硬體背後的語言,此書從信息的編碼,數字的不同進製表示,到計算機採用的二進制機器級表示開始,到用電路構建一個簡單的加法器,觸發器,計數器,存儲器,甚至一個具有控制器,運算器,存儲器的簡易CPU,娓娓道來,真是醍醐灌頂。最後還談到了圖形界面的原理。此書作者更是被傳為聖經的《Windows程序設計》的作者Charles Petzold。讀完此書可對計算機硬體的原理與設計有一全面深入之認識,猶如身處群山之巔,一覽無余。
2)深入理解計算機系統 上一本《編碼》通俗易懂,即使沒有計算機相關知識也能懂,但缺乏一些計算機機制的介紹。此書是國外著名的介紹計算機系統方面的書,從程序員的角度帶你暢游計算機系統架構。涉及程序的機器級表示(機器碼,匯編),處理器體系結構,存儲器結構,系統IO,網路編程,並發編程,以及程序性能的優化。讀完此書可對計算機系統,程序設計有一深層次了解。
3)就C語言而言,K&R的 C程序設計語言 的無疑是最好的參考書,不過對初學者來說還是有一定難度,輔以諸如 C和指針 ,C陷阱與缺陷 會有更好的效果。當然多寫程序才是王道,多寫才能發現問題,加深認識。
4)Debug Hacks 此書介紹GDB調試工具及調試技巧,本人現在主要就是使用gcc gdb啦。此書助你更好的找出臭蟲。
6)數據結構與演算法分析 介紹演算法和數據結構的書籍很多,但本人就是用這本書學習的,所以推薦。此書的前3章和第7章就介紹了題主要求的一些數據結構和演算法,後面幾張介紹樹,排序,圖論演算法,及一些高級數據結構。讀完此書將助你設計更優美的程序。
2.計算機網路經典書籍
《tcpip詳解》分三卷,國外經典計算機教材,有中文譯版,不過不適合你的。
《計算機網路》也分很多種,如果你要考網工的話或者你想學習網路推薦你看以下的書籍:
網路工程教程(第二版) 雷震甲 主遍 清華大學出版 (這本太深了,不過內容全)網工指定教材
網路工程必讀系列 王達 這套書我看了兩遍,實在不錯。。。
計算機網路第五版 謝希仁 主遍 謝希仁同時還出了很多書都關於TCP/IP的書籍,具體書名我忘記,我覺得他講解得思路清晰,易理解,適合基礎差的。
計算機網路第四版,這是國外經典計算機網路經典教程,作者都是英文名字(具體我忘記了) ,我以前我學時很喜歡看這本。
3.計算機網路方面有哪些書籍值得推薦
計算機網路第五版,謝希仁的,個人感覺是國內最好的初級書籍。
如果想對網路有個清晰、全面的認識,可以閱讀下面三本書籍: 第一本就是潘愛民翻譯的Andrew S.Tanenbaum的《計算機網路》,此書講明白了網路之道,即計算機網路通信的主要原理; 第二本是W.Richard Stevens的《TCP/IP詳解卷一:協議》,此書講明白了網路之術,即TCP/IP協議簇的工作過程; 第三本是Douglas E.er的《計算機網路與網際網路》,此書嘗試在更廣泛意義上解答「計算機網路和網際網路是如何工作的」這一基本問題,解釋了協議是如何使用硬體和應用是如何使用協議來滿足用戶的需求。
4.有關計算機編程,網路基礎知識的書籍
建議你從C語言開始學,學好了它以後學其他語言會很容易上手
推薦你先看譚浩強的《C語言程序設計》先,這是一部非常好的C語言書籍,慢慢來學習程序設計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不要著急,一本書多看兩遍三遍,學會交叉學習法,在學習C的過程中,可以看看數據結構,編譯原理,操作系統等書籍,對編成都是很有幫助的。最開始學習的時候,先不要編一些比較大的程序,多編一些小程序,比如數組運算,字元組合等等,指針是C語言的精華,是比較復雜的部分。如果指針這部分都可以熟練的應用,那麼C語言里你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嗎,我相信你,你一定能學習好C語言的。
可以按照C——C++——JAVA的順序學習,C++的學習是很有難度的,類,標准庫,多態,繼承等等比較抽象難道懂的概念,雖然他秉承了C語言的風格,但是有很多很多是C語言不具備的,要多看書,上機實踐也是必不可少的。《C++編程思想》,《C++標准庫》,這些書都非常好,內容也很全面,常式書籍也是必不可少的,多看源代碼對編程是很有幫助的,也會少走很多彎路。總之,C++的學習是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大概需要兩年的時間,這只是底限,如果想學通,學精,還需要更多的時間。
我向你推薦一些C++經典書籍:
c++程序設計教程
c++編程思想
c++大學教程
c++程序設計語言
數據結構演算法與應用c++語言描述
c++標准模板庫------自修教程與參考手冊
泛型編程與STL
深度探索c++對象模型
設計模式---可復用面向對象軟體的基礎
重構---改善既有代碼的設計
Essential c++
Effective c++
More Effctive c++
C++ primer
前五本應該屬於入門書籍,後面的屬於學習難度比較大的,想提高C++的編程能力,看看這些書籍有好處。建議你把編程思想這本書多看看。多做練習題,對提高編程水平的幫助是很大的。
其實語言是相通的,一門語言學會了,學習其他語言就比較容易了。
業界有這樣一種說法,因為JAVA這門語言包含了C++的一些特性,掌握了C++,就等於掌握了JAVA的80%,
在掌握了C++之後(我說的掌握指的是,可以熟練用C++編程序了,並沒有要求你完全掌握C++的所有部分,沒有人能達到這一點,因為C++太龐大了,如果能堅持不懈的學習C++兩年到三年的時間了,你就可以學習其他的語言了)可以試著學習一些其他的語言,如JAVA,VC++等等比較復雜的語言.
這時候可以說你已經對程序設計語言有個大體的認識了,可以明確自己學習的方向,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而定,是學習一些自己比較感興趣的語言啊(從興趣出發),還是為了找工作啊,開始進行更深入的學習.比如學習windows下的框架編程和編程等等比較復雜的語言.
如果是為了找工作的話你一定學好C,C++,JAVA三門語言.
在我國目前的軟體開發行業中,C,C++,JAVA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
好了,說了這么多,可以參考一下,為自己做個學習計劃,要對自己有信心,最後祝你在學習編程的道路上走的更好更遠,祝你學有所成!!
5.計算機網路技術的推薦書籍
如果想對網路有個清晰、全面的認識,可以閱讀三本書籍:
第一本就是潘愛民翻譯的Andrew S.Tanenbaum的《計算機網路》,此書講明白了網路之道,即計算機網路通信的主要原理;
第二本是W.Richard Stevens的《TCP/IP詳解卷一:協議》,此書講明白了網路之術,即TCP/IP協議簇的工作過程;
第三本是Douglas E.er的《計算機網路與網際網路》,此書嘗試在更廣泛意義上解答「計算機網路和網際網路是如何工作的」這一基本問題,解釋了協議是如何使用硬體和應用是如何使用協議來滿足用戶的需求。
6.推薦計算機基礎知識學習的書籍
1、《計算機基礎(第二版)》——姜岩、王秀玲
本書介紹了信息與計算機的基礎知識、Windows XP操作系統的基本操作和基本使用知識、Word
2003文字處理軟體的基本知識、Excel 2003電子表格處理軟體的基本知識和PowerPoint 2003文檔
演示軟體等知識做了簡單的介紹。
2、《計算機應用基礎》 ——劉錫軒、丁恆、侯曉音
本書是為非計算機專業類學生提供計算機一般應用所必需的基礎知識、能力和素質的課程。本書滿
足普通高等院校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教學宗旨,內容豐富,與時俱進,實用性強。
3、《計算機應用基礎》——楊飛宇,孫海波
本書主要介紹了計算機組裝與維護、計算機網路技術、電子文檔製作、電子報表製作和演示文稿制
作。
4、《計算機應用基礎》——張 明、王 翠、張和偉
本書採用任務驅動的方式進行編寫,內容強調操作性和實用性。全書涵蓋計算機基礎知識、
Windows XP操作系統、Word 2003文字處理軟體、Excel 2003電子表格處理軟體和PowerPoint
2003演示文稿製作軟體等內容。
5、《深入理解計算機系統》————布賴恩特
本書主要介紹了計算機系統的基本概念,包括最底層的內存中的數據表示、流水線指令的構成、虛
擬存儲器、編譯系統、動態載入庫,以及用戶應用等。書中提供了大量實際操作,可以幫助讀者更
好地理解程序執行的方式,改進程序的執行效率。
6、《計算機應用基礎》——武馬群
本書主要介紹了計算機基礎知識、操作系統Windows XP、網際網路(Inter)應用、文字處理軟體
Word 2003應用、電子表格處理軟體Excel 2003應用、多媒體軟體應用、演示文稿軟PowerPoint
2003應用等內容。
❺ 求謝希仁編著的《計算機網路》(第6版)的PDF謝謝
http://download.csdn.net/download/zhbssn/2375446
自己下載就行了。
❻ 《計算機網路(第7版)》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計算機網路(第7版)》(謝希仁)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
書名:計算機網路(第7版)
作者:謝希仁
豆瓣評分:8.8
出版社:電子工業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7-1
頁數:464
內容簡介:
本書自1989年首次出版以來,曾於1994年、1999年、2003年、2008年和2013年分別出了修訂版。在2006年本書通過了教育部的評審,被納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2008年出版的第5版獲得了教育部2009年精品教材稱號。2013年出版的第6版是「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規劃教材。
目前2017年發行的第7版又在第6版的基礎上進行了一些修訂。 全書分為9章,比較全面系統地介紹了計算機網路的發展和原理體系結構、物理層、數據鏈路層(包括區域網)、網路層、運輸層、應用層、網路安全、互聯網上的音頻/視頻服務,以及無線網路和移動網路等內容。各章均附有習題(附錄A給出了部分習題的答案和提示)。
本書的特點是概念准確、論述嚴謹、內容新穎、圖文並茂,突出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的闡述,同時力圖反映計算機網路的一些最新發展。本書可供電氣信息類和計算機類專業的大學本科生和研究生使用,對從事計算機網路工作的工程技術人員也有參考價值。
作者簡介:
謝希仁,解放軍理工大學指揮自動化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學術成果有:1986年完成總參通信部區域網辦公系統項目;1987年在《電子學報》發表「分組話音通信新進展」;為國內首次介紹分組數據通信;1991年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分組交換的話音數據通信系統」項目。1999年完成第一個軍用衛星通信系統網管中心的研製任務及「金橋網網管技術」項目等。上述科研項目分別獲得國家、軍隊和部級獎項。著有:《計算機網路》第1至第7版(「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曾兩次獲得國家級優秀教材獎,成為高校最受讀者歡迎的本國計算機網路教材。
❼ 誰有計算機網路的視頻教程,百度網盤也可以
鏈接:
2022考研天勤計算機408
❽ 誰有《計算機網路原理與實用技術》電子版啊
韓老師講高校《計算機網路原理》網路網盤免費資源在線學習
鏈接: https://pan..com/s/1cfjCNpy6ATP-BI-A0qKNaQ
韓老師講高校《計算機網路原理》 目錄(1).txt 156第9章 無線網路--創建臨時無線網路.mp4 155第9章 無線網路--無線區域網.mp4 154第8章 Internet上的音頻視頻--IP電話.mp4 153第8章 Internet上的音頻視頻--流媒體實現現場直播.mp4 152第8章 Internet上的音頻視頻--通過網站觀看流媒體節目.mp4 151第8章 Internet上的音頻視頻--安裝流媒體服務.mp4 150第8章 Internet上的音頻視頻--互聯網音頻視頻面臨的問題.mp4 149第7章 網路安全--數據鏈路層安全.mp4 148第7章 網路安全--配置IPSec實現網路安全.mp4 147第7章 網路安全--搭建IPSec實驗環境.mp4 146第7章 網路安全--網路層安全IPSec介紹.mp4 145第7章 網路安全--配置網站使用SSL通信.mp4 144第7章 網路安全--安全套接字SSL功能.mp4
❾ 計算機網路系統規劃與設計研究|計算機網路 第7版 pdf
摘要:在這個網路更新如此迅速的年代,我國的信息化程度也日益完善,國民經濟總值也在日新月異的增長著,這種飛速發展的前景,計算機網路系統是首要的功臣,計算機網路系統的巨大特點是結構比較復雜多變,並且規模相當大,翻新程度特別快,所以,計算機網路系統的規劃變得愈發的重要。於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研究計算機網路系統的設計與研究,讓我國的計算機領域在世界也逐漸贏得一席角落,慢慢的得到全球網路信息界的認可與好評。通過對計算機網路系統規劃與設計的研究,體現了當代信息化社會的迅速與蓬勃發展,同時也襯託了計算機網路系統規劃越發的完善,設計也有著質的突破和飛躍。
關鍵詞:計算機信息網路系統蘆凳規劃研究設計方案
中圖分類號:TP3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3973(2012)006-100-02
1 計算機網路系統的結構特點
1.1 計算機網路系統規劃的分布形式
計算機網路系統規劃是由分布式逐漸向集中式慢慢過度的發展過程,為了充分的適應我國國情,計算機網路逐漸有分布式慢慢的向更加具體化更加易於管理的集中式做詳細調整。由於網路分布式過於散亂,在整體規劃和布局過程中會出現麻煩或者偏差,所以更容易造成人力物力的資源浪費,以及成本的無謂提高。所以,趨向集中式管理是計算機網路系統的必然轉折過程。
這種形式的轉化不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效率,還可以在經濟水平等方面逐步完善節約的理念以及風險意識。統籌兼顧計算機網路的運營成本以及運營方式,讓計算機運營理念可以進步一得到快速更新交疊,向集中式管理模式逐漸轉換。
1.2 計算機網路系統規劃的基本特點以及功能
隨著計算機領域的革新和逐步調整,在邏輯上的網路轉換真正意義上實現了高效穩定的群集集中式的網路系統,這樣的系統在業務的具體需要上不斷的擴充並適當的延伸,各地區的區域網也可以通過路由器與集中式管理的控制中心進行大規模的數據交換以及數據剖析和上傳。
資料庫的清點以及審核已經變成了客戶管用的模式,為了隨時更新方便客戶的操作,計算機網路系統必須擁有及時反饋並提供最新信息的功能特點,第一時間總匯所有的信息內容並且實現資源共享。由網路總部進行統一管理並且嚴格篩選,然後迅速傳送。
在網路每天的點擊率和信息傳播速度等方面可以清晰的觀察到集群網路的一些特點,供求環境在網路的大平台上進行綜合以及迅速迅嘩枝收集新信息並且重新擴散,迅速並准確,第一時間把所有的信息網重組而且按照一定的邏輯順序和方式發布。
1.3 計算機網路系統規劃的實際運行效果
由於計算機網路系統的進一步組建並且整個網路平台的管理模式得到了新的改善以及網路業務管理系統的初具規模,所以集中式分布網路系統的發展已經如火如荼。促使了很多企業和運用網路了解資源信息的領域都被帶動起來,所以,集中分布的網路系統與各項業務關系以及業績的提升都緊密相聯。計算機網路系統的作用不斷的被認可並且得到進一步的積極發展運用。
無論是商界,金融界,以及證券和交易市場,乃至於學校或者娛樂場所等都以及得到了越來越強大的市場經濟水平的佔有量。尤其是有關金融行業的發展更是史無前例的在曾經一貫的經濟競爭中如魚得水,運行效果極佳,口碑早已不再是一個完美的句子,而是變成了數以萬計甚至億萬計的龐大數字系統。
2 計算機網路系統的規劃研究具體原則
2.1 計算機網路系統的總體原則
區域網的設計原則是根據越來越被人們認可的,現代科技速度以及前沿經濟能力建設發展方向畝敏還有理念所實施的。(1)計算機網路系統的首要原則要遵循當代網路的實用性,統一性以及靈活時效性。(2)還有兼顧其開放性的具體運營手段和可擴充性及安全性的基本運營理念。設計原則要根據標准規范作為系統分析的研究策略要求掌握,還要同時開展各項可持續運營的網路利用新型行業,以高效節能並且迅速時效的最基本原則作為奠基理由,再通過網路渠道制定適合於計算機區域網可以展開的發展方向。這樣的計算機網路系統才能真正的服務社會,成為全球公用首要的利用渠道。
2.2 計算機網路系統規劃的具體實施
其計算機網路系統開放性的發展原則提前是符合國際化標准網路平台的各項統一規則,同時區域網通過網路之間的互通原則實現開放的總體理念。以規范化作為先決條件才能真正的把開放性原則實施到位,並且在運用中表現的更加合理井井有條。
可擴充性原則在計算機網路系統實施中的體現同樣十分明顯,使之變得更具良好的網路服務平台,基礎優秀並且符合現代的前沿服務信息化的標准理念。同時更需要注意的是時刻遵循可靠性原則,這是整個計算機信息網路規劃研究設計的基礎,只有具備這一項實質性原則,並且落實的翔實有效才是不中斷用戶正常使用的條件,所以把容錯率降低到最小,是計算機網路系統的本職任務。
同時,計算機網路系統對於可管理性原則也必須無條件遵循。只有在一定的管理強度下,計算機網路才能真正意義上為大家更好的服務,才能便於隨時維護並且監管運行狀態和運行速率。
3 計算機網路系統的研究與設計方案
3.1 計算機網路系統的設計方案
如今,計算機網路系統的運用已然十分廣泛,其廣域網接入方式也不再單一,主要接入方式有三種:(1)電話線數據機接入法,這種方法比較傳統,接入方式簡單。(2)電纜數據機,這種方法也越來越普遍。(3)無線微波接入法,這種接入方法比較適於大家方便快捷的應用,方便大家在出行或者會議等各種場合隨時隨地使用,這種方式特別受到廣大計算機研究愛好者的贊譽。
目前,計算機在校園或者在室內應用的廣域網在結構或者安全方便具備極高的性能,網路結構完好,可以基本上保證連接過程中無斷點,無故障。可以自覺的均衡網路伺服器使用流量,大大減少甚至杜絕了網路杜塞的現象,可以使網路變得更加暢通更加快捷、方便,以便於在使用過程中減少數據的丟失現象。
3.2 計算機網路系統設計方案存在的安全問題
為了可以確保計算機網路系統使用的安全性,可以合理的通過路由器進行微控制,有效的充當外部防火牆,阻止或者直接屏蔽了很多外部的不良信息侵擾,還可以通過加密的形式對計算機網路系統管理設計規劃進行內部保護,防止更多的惡性信息滋擾計算機的正常工作。
還要考慮到計算機網路系統的布線設計可靠強度,這種布線設計避免了電磁波的干擾,同時在布線的過程中應該考慮到來自於各種方面想干擾情況,除此之外,電源和消防報警系統也需要同步進行完善。為了從根本上消除計算機網路遭到外界入侵的干擾現象,正確的報警信號以及傳輸至消防中心是至關重要的一項研究課題。
在正確修正報警以及放侵擾的設計同時,對於病毒的防範意識需要同步加強,這一點對於網路安全性不可小覷。因為網路病毒也同樣會受到網路使用的限制,所以,DOS病毒是比較需要用戶注意的一種常見網路病毒現象,是病毒入侵的主要防範對象。當然,我們在使用計算機網路系統的同時,也要逐步完善計算機網路的更新,隨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為計算機的使用提供了更好的安全保障,使我們對計算機的應用更加行之有效,更加的安全、方便、快捷。
4 結語
綜上所述,在這個變化萬千的信息時代,計算機網路系統的應用領域越來越廣泛,所以對於計算機是使用也適當的越來越重要,人們的目光多數都自然而然的慢慢聚焦在了對計算機網路系統的規劃與設計上面。所以在事態萬千的年代,計算機網路系統的設計更是要必須配合當代人發展的眼光,來為各項服務系統提供日益擴張的需求以及平台。
參考文獻:
[1]黃海水,黃貞益,王大龍.環境信息系統的設計與實踐[J].計算機應用研究,2000(11).
[2]周興東,普鋼.數據管理和網路備份設計[J].雲南電力技術,2000(03).
[3]吳迪,陳貴生,王學珍,等.數字圖書館資源遠程訪問模式與共享研究[J].圖書館論壇,2009(03).
[4]閆曉弟,耶健.基於VPN的電子資源遠程訪問系統的研究與實現[J].情報雜志,2009(08).
❿ 《計算機網路(第5版)》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計算機網路(第5版)》(Andrew S. Tanenbaum)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書名:計算機網路(第5版)
作者:Andrew S. Tanenbaum
譯者:嚴偉
豆瓣評分:9.0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2-3-1
頁數:739
內容簡介:
本書是國內外使用最廣泛、最權威的計算機網路經典教材。全書按照網路協議模型自下而上(物理層、數據鏈路層、介質訪問控制層、網路層、傳輸層和應用層)有系統地介紹了計算機網路的基本原理,並結合Internet給出了大量的協議實例。在講述網路各層次內容的同時,還與時俱進地引入了最新的網路技術,包括無線網路、3G蜂窩網路、RFID與感測器網路、內容分發與P2P網路、流媒體傳輸與IP語音,以及延遲容忍網路等。另外,本書針對當前網路應用中日益突出的安全問題,用了一整章的篇幅對計算機網路的安全性進行了深入討論,而且把相關內容與最新網路技術結合起來闡述。
作者簡介:
Andrew S.Tanenbaum獲得過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理學學士學位和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哲學博士學位,目前是荷蘭阿姆斯特丹Vrije大學的計算機科學系的教授,並領導著一個計算機系統的研究小組。同時,他還是一家計算與圖象處理學院的院長,這是由幾家大學合作成立的研究生院。盡管社會工作很多,但他並沒有中斷學術研究。多年來,他在編譯技術、操作系統、網路及局域分布式系統方面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設計規模達數百萬用戶的廣域分布式系統。在進行這些研究項目的基礎上,他在各種學術雜志及會議上發表了70多篇論文。他同時還是5本計算機專著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