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計算機網路與應用,考題,急急急急急。
1. 下列域名中,表示教育機構的是__。 D)www.hpc.e.cn
2. 下列各項中,正確的IP地址書寫是__。 B)222.220.38.8
3. 計算機網路按其覆蓋的范圍,可劃分為__C)區域網、城域網和廣域網
4. 下面哪一項不是Internet上的搜索軟體__。D)Telnet
5. 廣域網的英文表示為__。D)Wide Area Network
6.下列哪個是Photoshop圖像最基本的組成單元__。 C.像素
7.當將CMKY模式的圖像轉換為多通道時,產生的通道名稱是什麼__。 D.青色、洋紅、黃色和黑色
8.CMYK模式的圖像有多少個顏色通道__。 D.4
9.如何移動一條參考線__。A.選擇移動工具拖動
10.如何才能以100%的比例顯示圖像__。
11.「自動抹除」選項是哪個工具欄中的功能__。 A.畫筆工具
12.如何使用【仿製圖章工具】在圖像中取樣__。 C.按住【Alt】鍵的同時單擊取樣位置
13.下面那種工具選項可以將圖案填充到選區內__。 B.圖案圖章工具
14.下面對模糊工具功能的描述哪些是正確的__。 D.如果在有圖層的圖像上使用模糊工具,只有所選中的圖層才會起變化
15.當編輯圖像時,使用減淡工具可以達到何種目的__。C.使圖像中某些區域變亮
16.下面哪個工具可以減少圖像的飽和度__。D.任何一個在選項調板中有飽和度滑塊的繪圖工具
17.下列哪種工具可以選擇連續的相似顏色的區域___C.魔術棒工具
18.在「色彩范圍」對話框中為了調整顏色的范圍,應當調整哪個數值___。 C.顏色容差
19.對於矢量圖像和點陣圖圖像,執行放大操作,則___。B.矢量圖像無影響,點陣圖圖像出現馬賽克。
20.以下關於逐幀動畫和漸變動畫的說法正確的是__。A.前者必須記錄各幀的完整記錄,而後者不必。
21.新建一個Flash文檔後,默認的舞台大小是__。 D.550像素χ400像素
❷ 網路練習題~~~ 急~~
1計算機網路的最大優點是( C.資源共享)。
2傳輸速率的單位是bps,其含義是(D. )。
3把同種或異種類型的網路相互連起來,叫做( B.互聯網)。
1.區域網的三種拓撲結構分別是_星型_、_環型_和_匯流排型_。(PS:出現兩種或兩種以上稱混合型)
2.CHINANET的中文名稱是_中國公用Internet骨幹網_。
3.在計算機網路中,伺服器提供的共享資源主要是指硬體、軟體和_數據_資源。
4.Hub的中文名稱是_集線器_。
4數據傳輸的可靠性指標是( D.誤碼率 )。
5網路協議是(B )。
6互聯網路的基本含義是(A. )。
5.計算機網路按其覆蓋的地理范圍可以分為三類,即_區域網_、_廣域網_和_城域網_。
6.網際網路的英文名稱是_Internet_。
7.世界上最早投入運行的計算機網路是_Arpanet_。
8區域網的簡稱是_LAN_,廣域網的簡稱是_WAN_。
↑↑↑↑LAN 和 WAN一定要大寫,我考試扣過分,死都記得.
7在計算機網路中,通常把提供並管理共享資源的計算機稱為( C.伺服器 )。
8下列四項中,不屬於互聯網的是(C.Novell )。
9Novell網路是美國Novell公司開發的一種(A. 區域網)。
9.中國在國際互聯網路信息中心正式注冊並運行的頂級域名是_.cn_。
10計算機網路是發展經歷了 (單級計算機網路)、(計算機網路對計算機網路)和(開放式標准化計算機網路)三個階段。
11計算機網路的主要功能包括(數據通信)、(硬體資源共享)、(軟體資源共享)、(數據資源共享)。
12計算機網路在邏輯功能上可以劃分為(資源)子網和(通信)子網兩個部份。
10CERNET是(D.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
11計算機網路的目標是實現(C. 資源共享和信息傳輸)。
12區域網常用的網路拓撲結構是(C. 匯流排型、星型和環型)。
沒有絕對,只有相對.
真正理解了其中的含義,答案又有什麼重要的呢
❸ 計算機網路的考題
1.解釋TCP服務和UDP服務的差別
2.乙太網是CSMA / CD協議方案,解釋他們的工作原理
3.區域網是由下圖所示開關和多台電腦了。開關表也顯示如下。現在將區域網段B和thenb會回答:解釋如何開關和電腦的工作
4.解釋回退N步協議 和選擇重傳協議的區別
1.TCP:面向連接、傳輸可靠(保證數據正確性,保證數據順序)、用於傳輸大量數據(流模式)、速度慢,建立連接需要開銷較多(時間,系統資源)。
UDP:面向非連接、傳輸不可靠、用於傳輸少量數據(數據包模式)、速度快。
2.
CSMA/CD的工作原理可以用以下幾句話來概括:
這里的"聽"即監聽、檢測之意;"說"即發送數據之意。具體的檢測原理描述如下:
(1)當一個站點想要發送數據的時候,它檢測網路查看是否有其他站點正在傳輸,即偵聽信道是否空閑。
(2)如果信道忙,則等待,直到信道空閑;如果信道空閑,站點就准備好要發送的數據。
(3)在發送數據的同時,站點繼續偵聽網路,確信沒有其他站點在同時傳輸數據才繼續傳輸數據。因為有可能兩個或多個站點都同時檢測到網路空閑然後幾乎在同一時刻開始傳輸數據。如果兩個或多個站點同時發送數據,就會產生沖突。若無沖突則繼續發送,直到發完全部數據。
(4)若有沖突,則立即停止發送數據,但是要發送一個加強沖突的JAM(阻塞)信號,以便使網路上所有工作站都知道網上發生了沖突,然後,等待一個預定的隨機時間,且在匯流排為空閑時,再重新發送未發完的數據。
CSMA/CD控制方式的優點是:原理比較簡單,技術上易實現,網路中各工作站處於平等地位,不需集中控制,不提供優先順序控制。但在網路負載增大時,發送時間增長,發送效率急劇下降。
4,回退N步協議和選擇性重傳協議
❹ 計算機與網路技術基礎的歷年真題答案
2006年1月自考計算機與網路技術基礎試題
全國2006年1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計算機與網路技術基礎試題
課程代碼:00894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1分,共2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後的括弧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計算機硬體系統中,負責向其它各部件發出信號,以確保其它部件能正常有序地運行的部件是( )
A.控制器 B.運算器
C.存儲器 D.輸入/輸出設備
2.在Windows98中,可以刪除「文件夾」的操作是( )
A.選中文件夾,按Ctrl+C鍵
B.選中文件夾,按滑鼠右鍵,選「刪除」
C.選中文件夾,按Ctrl+V鍵
D.選中文件夾,按滑鼠右鍵,再按Ctrl+C鍵
3.以下不屬於按地理范圍劃分的網路是( )
A.廣域網 B.城域網
C.區域網 D.高速網
4.根據網路服務質量,提供數據報服務的廣域網、無線電分組交換網屬於( )
A.A類網路 B.B類網路
C.C類網路 D.D類網路
5.計算機或終端是處理傳輸內容的設備,在計算機網路中稱為( )
A.處理機 B.傳輸機
C.站 D.節點
6.在通信網中,流量控制的目的是為了防止數據丟失,保證( )
A.發送能力小於接收能力 B.發送能力大於接收能力
C.發送能力等於接收能力 D.發送能力與接收能力無關
7.ICMP報文不包含( )
A.差錯報告報文 B.傳輸控制報文
C.IP報文 D.請求/應答報務報文
8.在遠程登錄協議中,可以解決不同類型的計算機系統之間的互操作性問題的是( )
A.Rlogin協議 B.Telnet協議
C.TCP/IP協議 D.FTP協議
9.UDP協議是屬於下列哪個層次的協議? ( )
A.運輸層 B.網路層
C.鏈路接入訪問控制子層 D.介質訪問控制子層
10.100VG-AnyLAN採用的介質訪問控制方法是( )
A.令牌傳送 B.需求優先順序
C.CSMA/CD D.CSMA
11.ISO的互聯網協議的分組首部格式(即IPDU)中,長度指示欄位是表示IPDU中( )
A.允許分段的長度 B.段偏移的長度
C.首部的長度 D.分組的長度
12.HDLC幀標志序列其對應的8位編碼是( )
A.11111111 B.00000000
C.10000001 D.01111110
13.Internet中所使用的協議是( )
A.TCP、LAN B.TCP、WWW
C.UDP、HUB D.UDP、SNMP
14.匯流排網、令牌匯流排網或令牌環網的協議區別在於( )
A.運輸層 B.網路層
C.LLC子層 D.MAC子層
15.以下屬於對稱密鑰密碼體制優點的是( )
A.密鑰分配簡單 B.保密強度很高
C.可以完成數字簽名和數字鑒別 D.密鑰的保存量少
16.具有檢測和校正物理層所產生的差錯功能的層次是( )
A.物理層 B.數據鏈路層
C.運輸層 D.表示層
17.IP地址中,主機號全為l的是( )
A.回送地址 B.某網路地址
C.有限廣播地址 D.向某網路的廣播地址
18.下列屬於防火牆優點的是( )
A.防範惡意的知情者 B.防範不通過它的連接
C.限制暴露用戶點 D.防禦病毒
19.網路安全管理不包括的任務是( )
A.對授權機制的管理 B.對訪問機制的管理
C.加密和加密關鍵字的管理 D.對執行診斷測試的管理
20.某區域網要求數據傳輸率達到100MB/s,所有站點都位於1棟大樓,因此該網路的傳輸介質最好採用( )
A.雙絞線 B.細同軸電纜
C.粗同軸電纜 D.光纖
二、填空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1分,共10分)
請在每小題的空格中填上正確答案。錯填、不填均無分。
21.ATM這種交換技術的基礎是__________________。
22.網路中繼器用於物理層以上各層協議__________________的網路互聯。
23.在滑動窗口中,若接收窗口的上界為2,下界為5,則接收端允許最多可接收__________________個幀。
24.在Internet上尋找需要的主頁,可以使用__________________。
25.IEEE802標准中MAC子層和LLC子層對應於ISO/OSI參考模型的______________。
26.微型計算機的匯流排結構有三類匯流排:數據匯流排、控制匯流排和________________匯流排。
27.用於數據報網路互聯的OSI網關是__________________。
28.在排除掉主機號為全0和全1兩種特殊情況外,一個C型網路可供分配的IP地址數是__________________。
29.10Base-T乙太網可方便地直接升級到100Base-T,是因為二者都使用________________介質訪問協議。
30.如果加密在會話層或__________________完成,那麼所有的運輸層控制信息對攻擊者來說都將是可知的。
三、名詞解釋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
31.匯編語言
32.網路通信協議
33.運輸層
34.廣域網
35.拒絕報文服務
四、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5分,共25分)
36.簡述差錯控制的概念及其實現方法。
37.簡述UNIX系統調用介面的作用。
38.簡述我國的公共通信網提供的線路類型。
39.簡述IP協議的工作原理。
40.請簡述TCP和UDP協議的概念,並列舉2個應用程序名稱,其中1個使用TCP協議,另1個使用UDP協議。
五、計算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5分,共10分)
41.1.8km長度的劍橋環(即時間片分割環)有40個站,沿環均勻分布,每個站引入2位延遲時間,試問該環上允許容納多少個時間片?(設其傳播速度為2×108m/s,數據速率為10Mbps,每個時間片長度為38位。)
42.將以下兩個數:(23)10,(15)16分別轉換為二進制,並比較其大小(要求給出計算過程)。
六、應用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43.某用戶欲登錄到某FTP伺服器,但該用戶並無該FTP伺服器的帳號。(1)怎樣才能登錄?(2)登錄後,該用戶想將自己的一個文件上傳到該FTP伺服器,但發現沒有上傳文件的許可權,如何才能達到上傳文件的目的?(3)由於當前線路情況不穩定,該用戶幾次試圖利用瀏覽器從該FTP伺服器下載某文件,都是下載到文件長度的90%左右即斷開FTP伺服器和客戶端的連接,只能從頭再傳,怎樣有效解決這一問題?
44.分析頻分多路復用與時分多路復用的異同,並說明各自適合的場合。
❺ 2008--網路通訊試題解析(計算機綜合)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0 小題,每小題1 分,共10 分)
1.下面對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中協議所做的描述,( )是錯誤的。
A.網路協議的三要素是語法、語義和同步
B.協議是控制兩個對等層實體之間通信的規則的集合
C.在OSI 參考模型中,要實現第N 層的協議,需要使用N+1 層提供的服務
D.協議規定了對等層實體之間所交換的信息的格式和含義
答案:C
解析:N層對等實體之間的通信是通過N-1實體提供的服務並按照N層的協議進行實現的。
2.若數據鏈路層採用回退N(go-back-N)滑動窗口協議,發送幀的序號用7bit 表示,發送窗口的最大值為( )。
A.7
B.64
C.127
D.128
答案:C
解:7位的發送序列號,最大可以有128個序列,採用回退N幀的協議,發送窗口的最大值應該是最大序列號減1,即127。 2^7-1=127
3.乙太網中採用二進制指數後退演算法處理發送沖突問題,下列數據幀中重傳時再次發生沖突概率最低的是( )。
A.首次重傳的幀
B.發生兩次沖突的幀
C.發生三次沖突的幀
D.發生四次沖突的幀
答案:D
解析:根據IEEE 802.3 標準的規定,乙太網採用二進制指數後退演算法處理沖突問題。在由於檢測到沖突而停止發送後,一個站必須等待一個隨機時間段,才能重新嘗試發送。這一隨機等待時間是為了減少再次發生沖突的可能性。等待的時間長度按下列步驟計算:1)取均勻分布在0 至2min(k m)之間的一個隨機整數r、k 是沖突發生的次數。2)發送站等待r×2t 長度的時間才能嘗試重新發送,其中t 為乙太網的端到端延遲。從這個計算步驟可以看出,k值越大,幀重傳時再次發生沖突的概率越低。
4.採用二層乙太網交換機擴展區域網,( )是錯誤的。
A.二層乙太網交換機的各個埠可以支持不同的速率
B.二層乙太網交換機可以隔離廣播幀
C.二層乙太網交換機需要對收到的數據幀進行處理,增加了傳輸時延
D.二層乙太網交換機在轉發幀時不改變幀的源地址
答案:B
解析:路由器或配置了vlan了交換機可以隔離廣播幀,三層乙太網交換機可以
5.在採用( )的傳輸方式下,由網路負責差錯控制和流量控制,分組按順序被交付。
A.電路交換
B.報文交換
C.虛電路分組交換
D.數據報分組交換
答案:C
解析:虛電路保證分組的有序到達
6.對於IP 分組的分段和重組,( )是正確的。
A.IP 分組可以被源主機分段,並在中間路由器進行重組
B.IP 分組可以被路徑中的路由器分段,並在目的主機進行重組
C.IP 分組可以被路徑中的路由器分段,並在中間路由器上進行重組
D.IP 分組可以被路徑中的路由器分段,並在最後一跳的路由器進行重組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IP分組分片原理和傳輸機制,IP分組可以被路徑中的路由器分片,並在目的主機進行重組。當路由器准備將IP分組發送到網路上,而該網路又無法將整個分組一次發送時,路由器必須將該IP分組分成小塊(亦即分組片),使其長度能滿足這一網路對數據分組的限制。IP分組可以獨立地通過各個路徑發送,使得分片後的IP分組直至到達目的地主機才可能匯集到一起,並且甚至不一定以原先的次序到達。這樣,所有進行接收的主機都要求支持重組能力,因此IP分組可以在主機和路由器進行分片,但重組只能在目標主機上完成,答案是B。
7.假定一台主機的IP 地址是180.120.74.56,子網掩碼為255.255.240.0,則該子網地址為()。
A.180.120.0.0B.180.120.64.0C.180.120.72.0 D.180.120.74.0
答案:B
解析:
74 =01001010
240=11110000
64 =01000000
8.在Internet 上,主機採用( )標識,運行在主機上的應用程序用(D)標識。
A.埠號 主機地址
B.主機地址 IP 地址
C.IP 地址 主機地址
D.IP 地址 埠號
答案:D
解析:在TCP/IP模型中,IP地址用來標識主機,使用IP地址來完成數據包的路由。而埠號則存在於傳輸層的頭部中,用來標識主機上的不同進程。
9.當客戶端請求域名解析時,如果本地DNS 伺服器不能完成解析,就把請求發送給其他伺服器,依次進行查詢,直到把域名解析結果返回給請求的客戶端。這種方式稱為( )。
A.迭代解析
B.遞歸解析
C.迭代與遞歸相結合的解析
D.高速緩存解析
答案:B
解析: 遞歸查詢和迭代查詢的區別
(1)遞歸查詢
遞歸查詢是一種DNS 伺服器的查詢模式,在該模式下DNS 伺服器接收到客戶機請求,必須使用一個准確的查詢結果回復客戶機。如果DNS 伺服器本地沒有存儲查詢DNS 信息,那麼該伺服器會詢問其他伺服器,並將返回的查詢結果提交給客戶機。
(2)迭代查詢
DNS 伺服器另外一種查詢方式為迭代查詢,DNS 伺服器會向客戶機提供其他能夠解析查詢請求的DNS 伺服器地址,當客戶機發送查詢請求時,DNS 伺服器並不直接回復查詢結果,而是告訴客戶機另一台DNS 伺服器地址,客戶機再向這台DNS 伺服器提交請求,依次循環直到返回查詢的結果
為止。
10. 在信息安全領域,使用( )方法可以使通信的接收方驗證收到報文是否受到篡改和偽造。
A.數字簽名
B.數據加密
C.防火牆
D.身份認證
答案:A
解析:數字加密--對文本進行編碼, 使偷窺者無法識別的演算法。
數字簽名--用來驗證報文未被偽造或篡改的校驗和。
數字證書--由一個可信的組織驗證和簽發的識別信息。
防火牆--限制內部外部通信
二、名詞解釋(本大題共2 小題,每小題3 分,共6 分)
1.自治系統AS(autonomous system)
答:指具有單一管理許可權(或獨立行政單位管轄下)的網路和路由器(2 分);
採用AS 內部網關協議(域內路由選擇協議)確定分組在AS 內的路由(0.5 分);
採用外部網關協議(域間路由選擇協議)處理分組在AS 之間的路由(0.5 分)。
2.慢啟動(slow start)
答:TCP 進行擁塞控制的一種方法(1 分);
使擁塞窗口在初始時大小為1(1 個最大報文段長度),
每收到一個ACK 應答(對新報文段的確認),擁塞窗口增1,逐步增加擁塞窗口大小(2 分)。
三、問答和計算題(本大題共4 小題,共14 分)
1.(3 分)試說明乙太網規定的最短幀長是多少?為什麼要限制最短幀長?
答:乙太網定義最短幀長為64 位元組(1 分)。
最短長度的限制與乙太網MAC 層的CSMA/CD協議有關(1 分)。
乙太網在發送數據幀時能夠檢測到沖突並停止發送。如果幀長度過短,在檢測到沖突之前幀已經發送完畢,則協議無法進行有效沖突檢測(1 分)。
2.(3 分)試說明TCP 協議是如何提供端到端可靠的傳輸服務的?
答:TCP 協議是面向連接的協議(1 分);
可靠建立連接(也可答三次握手建立連接)和終止連接(1 分);
採用滑動窗口協議進行流量控制和差錯控制(1 分)。
3.(4 分)考慮一條帶寬為1.6Mbps 的鏈路,往返傳播時延為45ms,假設數據幀的大小為1KB。若採用滑動窗口協議來保證鏈路的利用率,允許發送方在收到應答之前盡量連續發送多幀。那麼,至少需要多少位作為序號?(忽略確認幀大小和接收處理開銷)
答:1KB=1024位元組
發送一幀所需時間t1 = 1KB*8/1.6Mbps = 5ms (1 分)
RTT=45ms若使用滑動窗口協議,可連續發送幀數:1+45/5=10 幀(1 分),
2^4 > 10 > 2^3,因此,至少使用4 位序號;(2 分)
4.(4 分)如下圖所示的網路中,採用距離向量路由演算法進行路由選擇。假設路由器C 在啟動時,測得與相鄰路由器A、B 的時延分別為7,14。此後,路由器C 分別收到來自相鄰路由器發出的路由向量:B(15,0,4,6),A(0,3,12,16)。上述向量表示發送該向量的路由器分別與網路中路由器A、B、C、D之間的時延。計算路由器C 在收到相鄰路由器發出的向量後,更新的路由表是什麼?
答:
收到路由向量:A(0,3,12,16)B(15,0,4,6),C 更新後的路由表(分別到A,B,C,D 的路由向量):((7,A),(10,A),(0,-),(20,B))評分說明:每答對到一個節點的路由的時延值得0.5分,答對輸出線路得0.5分;若答案為(7,10,0,20)得2分
解析:解析距離向量演算法是要求每一個路由器維護一張路由表,該表給出路由器到其他路由器的最佳距離(最小代價)以及下一跳轉發的節點地址。演算法要求每個路由器定期與相鄰路由器交換整個路由表,並更新自己的路由表。路由器從鄰接節點接收到路由表,同時參考該路由器與鄰接節點的鏈路代價進行計算生成自己的路由表。
該題目需要求C節點收到鄰接節點的向量,同時又知道C到鄰接點的路由代價,因此需要據此更新C到其他節點的路由向量。
C到A的距離是7,同時C收到A節點的距離向量為(0,3,12,16),因此經過A,C更新後的向量應該是(7,10,0,23),0表示C節點本身。
C到B的距離是14,同時C收到B節點的距離向量為(15,0,4,6),因此經過 B ,C更新後的向量應該是(29,14,0,20),0表示C節點本身。
對比以上2組距離向量,取各組的最小值,得C節點到各節點的最短路由向量為:
❻ 計算機網路 考題
(老師欽點)1-05 網際網路的發展大致分為哪幾個階段?請指出這幾個階段最主要的特點
第一階段:
特點 從單個網路 ARPANET 向互聯網發展的過程
第二階段:從 1985年開始
特點 建成了三級結構的互聯網
第三階段:從1993年開始
特點 逐漸形成了多層次 ISP 結構的互聯網
(老師欽點)1-10 試在下列條件下比較電路交換和分組交換。要傳送的報文共x(bit),從源站到目的站共經過k段鏈路,每段鏈路的傳播時延為d(s),數據率為C(bit/s)。在電路交換時電路的建立時間為s(s)。在分組交換時分組長度為p(bit),且各結點的排隊等待時間可忽略不計。問在怎樣的條件下,分組交換的時延比電路交換的要小?
分組交換 : x/C+(k-1)p/C+kd
電路交換 : s+x/C+kd
當 x/C+(k-1)p/C+kd<s+x/C+kd時,
即 (k-1)p/C<s
1-17收發兩端之間的傳輸距離為1000km,信號在媒體上的傳播速率為2.3×10^8
試計算以下兩種情況的發送時延和傳播時延:
1) 數據長度為10^7 bit,數據發送速率為100kbit/s,傳播距離為1000km,信號在媒體上的傳播速率為2×10^8m/s。
2) 數據長度為10^3 bit,數據發送速率為1Gbit/s,傳輸距離和信號在媒體上的傳播速率同上。
從以上計算結果可得出什麼結論:
(1):發送延遲=10^7/(100×1000)=100s
傳播延遲=1000×1000/(2×10 8)=5×10 -3s=5ms
(2):發送延遲=10 3/(10 9)=10-6s=1us
傳播延遲=1000×1000/(2×10^8)=5×10-3s=5ms
若數據長度大而發送速率低,則在總的時延中,發送時延往往大於傳播時延。但若數據長度大而發送速率高,則傳播時延就可能是總時延中的主要部分。
(老師欽點)3-09. 一個PPP幀的數據部分(用十六進制寫出)是7D 5E FE 27 7D 5D 7D 5D 65 7D 5E。試問真正的數據是什麼(用十六進制寫出)?
答:7E FE 27 7D 7D 65 7E。(7D 5D和 7D 5E是位元組填充)
(老師欽點)3-19.乙太網使用的CSMA/CD協議是以爭用方式接入到共享信道。這與傳統的時分復用TDM相比優缺點如何?
從網路上負載輕重,靈活性以及網路效率等方面進行比較
網路上負荷較輕時,CSMA/CD協議很靈活。但網路負荷很重時,TDM的效率就很高。
(老師欽點)3-33 112頁
(老師欽點)4-03 作為中間系統,轉發器、網橋、路由器和網關都有何區別?
1)轉發器、網橋、路由器、和網關所在的層次不同。
物理層中繼系統:轉發器 (repeater)。
數據鏈路層中繼系統:網橋 或 橋接器 (bridge)。
網路層中繼系統:路由器 (router)。
網路層以上的中繼系統:網關 (gateway)。
2)當中繼系統是轉發器或網橋時,一般並不稱之為網路互連,因為仍然是一個網路。
路由器其實是一台專用計算機,用來在互連網中進行路由選擇。一般討論的互連網都是指用路由器進行互連的互連網路。
4-09(老師欽點)
1)子網掩碼為 255.255.255.0 代表什麼意思?
2)一網路的現在掩碼為 255.255.255.248,問該網路能夠連接多少個主機?
3)一A 類網路和一 B 類網路的子網號subnet-id分別為16個1和8個1,問這兩個網路的子網掩碼有何不同?
4)一個B類地址的子網掩碼是255.255.240.0。試問在其中每一個子網上的主機數最多是多少?
5)一A類網路的子網掩碼為 255.255.0.255,它是否為一個有效的子網掩碼?
6)某個IP地址的十六進製表示為C2.2F.14.81,試將其轉換為點分十進制的形式。這個地址是哪一類IP地址?
7)C 類網路使用子網掩碼有無實際意義?為什麼?
1)C類地址對應的子網掩碼默認值。但也可以是A類或B類地址的掩碼,即主機號由最後8位決定,而路由器尋找網路由前24位決定。
2)255 - 248 = 7,6台主機,(000 111不行)
3)子網掩碼一樣,但子網數目不同
4)最多可有4094個,2^12 -2 = 4094 (不考慮全0 全1)
5)有效,但不推薦這樣使用
6)194.47.20.129,C類 (C類地址范圍 192.0.1 - 224.255.255 書121頁)
7)有。對於小網路這樣做還可進一步簡化路由表
(老師欽點)4-17 一個3200位長的TCP報文傳到IP層,加上160位的首部後成為數據報。下面的互聯網由兩個區域網通過路由器連接起來。但第二個區域網所能傳送的最長數據幀中的數據部分只有1200位。因此數據報在路由器必須進行分片。試問第二個區域網向其上層要傳送多少比特的數據(這里的「數據」當然指的是區域網看見的數據)?
1200*3 + 80+160 = 3840bit 共4片
(老師欽點)4-20. 設某路由器建立了如下路由表(這三列分別是目的網路、子網掩碼和下一跳路由器,若直接交付則最後一列表示應當從哪一個介面轉發出去)
目的網路 子網掩碼 下一跳
128.96.39.0 255.255.255.128 介面0
128.96.39.128 255.255.255.128 介面1
128.96.40.0 255.255.255.128 R2
192.4.153.0 255.255.255.192 R3
(默認) - R4
現共收到5個分組,其目的站IP地址分別為:
(1)128.96.39.10
(2)128.96.40.12
(3)128.96.40.151
(4)192.4.153.17
(5)192.4.153.90
試分別計算其下一跳
解:
(1)分組的目的站IP地址為:128.96.39.10。先與子網掩碼255.255.255.128相與,得128.96.39.0,可見該分組經介面0轉發。
(2)分組的目的IP地址為:128.96.40.12。與子網掩碼255.255.255.128相與得128.96.40.0,經查路由表可知,該項分組經R2轉發。
(3)分組的目的IP地址為:128.96.40.151,與子網掩碼255.255.255.128相與後得128.96.40.128,與子網掩碼255.255.255.192相與後得128.96.40.128,經查路由表知,該分組轉發選擇默認路由,經R4轉發。
(4)分組的目的IP地址為:192.4.153.17。與子網掩碼255.255.255.128相與後得192.4.153.0。與子網掩碼255.255.255.192相與後得192.4.153.0,經查路由表知,該分組經R3轉發。
(5)分組的目的IP地址為:192.4.153.90,與子網掩碼255.255.255.128相與後得192.4.153.0。與子網掩碼255.255.255.192相與後得192.4.153.64,經查路由表知,該分組轉發選擇默認路由,經R4轉發
(老師欽點)4-26 有如下的四個/24地址塊,試進行最大可能的聚合。
212.56.132.0/24
212.56.133.0/24
212.56.134.0/24
212.56.135.0/24
答:212=(11010100)2,56=(00111000)2
132=(10000100)2,
133=(10000101)2
134=(10000110)2,
135=(10000111)2
所以共同的前綴有22位,即1101010000111000 100001,聚合的CIDR地址塊是:212.56.132.0/22
(老師欽點)4-28 看一看
(老師欽點)4-31以下地址中的哪一個和86.32/12匹配?請說明理由。
(1)86.33.224.123;(2)86.79.65.216;(3)86.58.119.74;(4)86.68.206.154。
答案:
(1)與1111111111110000 00000000 00000000逐比特相「與」和86.32/12匹配
(2)與1111111111110000 00000000 00000000逐比特相「與」和86.32/12不匹配
(3)與1111111111110000 00000000 00000000逐比特相「與」和86.32/12不匹配
(4)與1111111111110000 00000000 00000000逐比特相「與」和86.32/12不匹配
(老師欽點)4-41假定網路中的路由器B的路由表有如下的項目(這三列分別表示「目的網路」、「距離」和「下一跳路由器」)
N17A
N22C
N68F
N84E
N94F
現在B收到從C發來的路由信息(這兩列分別表示「目的網路」和「距離」):
N24
N38
N64
N83
N95
試求出路由器B更新後的路由表(詳細說明每一個步驟)
解:路由器B更新後的路由表如下:
N17A無新信息,不改變
N25C相同的下一跳,更新
N39C新的項目,添加進來
N65C不同的下一跳,距離更短,更新
N84E不同的下一跳,距離一樣,不改變
N94F不同的下一跳,距離更大,不改變
(老師欽點)5—01 試說明運輸層在協議棧中的地位和作用,運輸層的通信和網路層的通信有什麼重要區別?為什麼運輸層是必不可少的?
答:
運輸層處於面向通信部分的最高層,同時也是用戶功能中的最低層,向它上面的應用層提供服務
運輸層為應用進程之間提供端到端的邏輯通信,但網路層是為主機之間提供邏輯通信(面向主機,承擔路由功能,即主機定址及有效的分組交換)。
各種應用進程之間通信需要「可靠或盡力而為」的兩類服務質量,必須由運輸層以復用和分用的形式載入到網路層。
(老師欽點)5—05 試舉例說明有些應用程序願意採用不可靠的UDP,而不用採用可靠的TCP。
答:
VOIP:由於語音信息具有一定的冗餘度,人耳對VOIP數據報損失由一定的承受度,但對傳輸時延的變化較敏感。
有差錯的UDP數據報在接收端被直接拋棄,TCP數據報出錯則會引起重傳,可能帶來較大的時延擾動。
因此VOIP寧可採用不可靠的UDP,而不願意採用可靠的TCP。
(老師欽點)5—14 UDP用戶數據報的首部十六進製表示是:06 32 00 45 00 1C E2 17.試求源埠、目的埠、用戶數據報的總長度、數據部分長度。這個用戶數據報是從客戶發送給伺服器發送給客戶?使用UDP的這個伺服器程序是什麼
解:
源埠1586,目的埠69,UDP用戶數據報總長度28位元組,數據部分長度20位元組。
此UDP用戶數據報是從客戶發給伺服器(因為目的埠號<1023,是熟知埠)、伺服器程序是TFFTP。
(老師欽點)5—19 試證明:當用n比特進行分組的編號時,若接收到窗口等於1(即只能按序接收分組),當僅在發送窗口不超過2n-1時,連接ARQ協議才能正確運行。窗口單位是分組。
見書上答案 434
(老師欽點)5—23 主機A向主機B連續發送了兩個TCP報文段,其序號分別為70和100。試問:
(1) 第一個報文段攜帶了多少個位元組的數據?
(2) 主機B收到第一個報文段後發回的確認中的確認號應當是多少?
(3) 如果主機B收到第二個報文段後發回的確認中的確認號是180,試問A發送的第二個報文段中的數據有多少位元組?
(4) 如果A發送的第一個報文段丟失了,但第二個報文段到達了B。B在第二個報文段到達後向A發送確認。試問這個確認號應為多少?
(1)第一個報文段的數據序號是70到99,共30位元組的數據。
(2)確認號應為100.
(3)80位元組。
(4)70 (快重傳)
(老師欽點)5—24 一個TCP連接下面使用256kb/s的鏈路,其端到端時延為128ms。經測試,發現吞吐量只有120kb/s。試問發送窗口W是多少?(提示:可以有兩種答案,取決於接收等發出確認的時機)。
書上 435
(老師欽點)5—39 TCP的擁塞窗口cwnd大小與傳輸輪次n的關系如下所示:.....
書上 436
6-35 SNMP使用UDP傳送報文。為什麼不使用TCP?
答:因為SNMP協議採用客戶/伺服器工作方式,客戶與伺服器使用request和response報文建立了一種可靠的請求/響應關系,因此不必再耗時建立TCP連接。而採用首部開銷比TCP小的UDP報文形式。
9-07.無線區域網的MAC協議有哪些特點?為什麼在無線區域網中不能使用CSMA/CD協議而必須使用CSMA/CA協議?
答:無線區域網的MAC協議提供了一個名為分布式協調功能(DCF)的分布式接入控制機制以及工作於其上的一個可選的集中式控制,該集中式控制演算法稱為點協調功能(PCF)。DCF採用爭用演算法為所有通信量提供接入;PCF提供無爭用的服務,並利用了DCF特性來保證它的用戶可靠接入。PCF採用類似輪詢的方法將發送權輪流交給各站,從而避免了沖突的產生,對於分組語音這樣對於時間敏感的業務,就應提供PCF服務。 由於無線信道信號強度隨傳播距離動態變化范圍很大,不能根據信號強度來判斷是否發生沖突,因此不適用有線區域網的的沖突檢測協議CSMA/CD。
802.11採用了CSMA/CA技術,CA表示沖突避免。這種協議實際上是在發送數據幀前需對信道進行預約。 這種CSMA/CA協議通過RTS(請求發送)幀和CTS(允許發送)幀來實現。源站在發送數據前,先向目的站發送一個稱為RTS的短幀,目的站收到RTS後向源站響應一個CTS短幀,發送站收到CTS後就可向目的站發送數據幀。
❼ ____是計算機接入網路的介面設備。 A.網卡 B.路由器 C.網橋 D.網關
網卡是計算機接入網路的介面設備。
電腦與網路相連的介面設備稱為網卡,網卡分為乙太網網卡和筆記本網卡,一塊網卡都具有LED指示燈,表示網卡的不同工作狀態。
網卡是一塊被設計用來允許計算機在計算機網路上進行通訊的計算機硬體。由於其擁有MAC地址,因此屬於OSI模型的第2層,它使得用戶可以通過電纜或無線相互連接。
網卡的主要功能
1、數據的封裝與解封
發送時將上一層傳遞來的數據加上首部和尾部,成為乙太網的幀。接收時將乙太網的幀剝去首部和尾部,然後送交上一層
2、鏈路管理
主要是通過CSMA/CD(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帶沖突檢測的載波監聽多路訪問)協議來實現
3、數據編碼與解碼
即曼徹斯特編碼與解碼。其中曼徹斯特碼,又稱數字雙向碼、分相碼或相位編碼(PE),是一種常用的二元碼線路編碼方式之一,被物理層使用來編碼一個同步位流的時鍾和數據。在通信技術中,用來表示所要發送比特流中的數據與定時信號所結合起來的代碼。常用在乙太網通信,列車匯流排控制,工業匯流排等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