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路連接 » 2018年10計算機網路原理

2018年10計算機網路原理

發布時間: 2023-09-15 00:56:54

① 江蘇自考03137計算機網路基本原理考試大綱(高綱1784)


本大綱對應教材版本為:《計算機網路原理》, 郎大鵬、高迪、程媛主編,2018年版,哈爾濱工程大學出版社。
高綱1784
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大綱
03137計算機網路基本原理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編(2019年)
江蘇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委員會辦公室
一、課程性質及其設置的目的與要求
(一)課程性質和特點
在當前的國民經濟中,計算機網路通信技術應用越來越廣泛,地位越來越重要。本課程是關於計算機網路基礎知識和網路主流技術的一門課程,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計算機應用、通信工程、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一門專業必修課程。
本課程的主要任務是講授計算機網路的基礎知識和主流技術,包括計算機網路的組成、體系結構及協議、區域網標准及主流區域網技術、廣域網、網路互聯技術、網路應用等。課程要求側重掌握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體系結構中各層次意義及其相互間關系以及網路互連等知識。《計算機網路基本原理》課程為將來從事計算機網路通信領域的開發和研究、網路的使用和維護提供必要的基礎知識,打下良好的基礎,而且還是實踐技能訓練中的一個重要的教學環節。
通過本課程的理論學習,學生能夠理解計算機網路的體系結構和網路協議,掌握組建區域網和接入Internet的關鍵技術,培養學生初步具備區域網組網及網路應用能力,從而為後續網路實踐課程的學習打下良好的理論基礎。
(二)本課程設置的目的
通過學習能夠使學生在已有的課程知識的基礎上,對計算機網路有一個全面、系統的了解,熟悉網路環境、網路操作系統以及網路基本操作,能對網路資源進行合理的配置和利用,初步具備網路設計和建設能力。
學生在學習完本課程後,具有獨立組建和管理區域網、分析網路協議、查找網路安全漏洞、配置簡單網路伺服器的能力。
(三)本課程的基本要求
⑴ 掌握計算機網路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識、網路功能和特點;了解網路的發展狀況及趨勢,理解計算機網路演化過程;了解網路的基本工作原理;理解計算機網路的組成與分類和體系結構、分層模型與介面的特點;掌握標准化參考模型與TCP/IP參考模型;了解標准化組織與互聯網的標准與管理結構。
⑵ 掌握組網的有關概念:了解網路服務帆搭器、工作站、網路適配器、數據機、中繼器、集線器、網橋、交換機、網路傳輸介質和常見網路操作系統。
⑶ 掌握對等網路的基本概念;了解對等網路的組建於配置、網路資源共享、網路登錄、與其它網路連接
⑷ 熟練掌握常用伺服器的基本概念、發展及應用;通過對伺服器、基本操作、賬號管理的講解,學生能夠對計算機網路有更深刻的認識,具有能熟練使用常用伺服器的技能。
⑸ 熟練掌握五層功能及協議原理,熟悉各種相關應用。
主要包含:
掌握數據鏈路層成幀、差錯控制、流量控制等功能,掌握典型的數據鏈路層協議-HDLC和網際網路的數據鏈路層協議PPP。
掌握網路層的功能、為傳輸層提供的服務、虛電路子網和數據報子網的概念,理解路由選擇策略、擁塞的概念和擁塞預防策略。
理解Internet的IP、ARP、RARP、ICMP和橡核IPv6協議,掌握IP路由、掌握DNS的原理及應用。
理解傳輸層提供給高層的服務、服務質量,掌握UDP、TCP協議的原理及其應用,掌握建立連接和釋放連接。
理解和掌握應用層的域名系統、電子郵件協議、文件傳輸協議、萬維網的原理等。
理解區域網的參考模型與協議標准,掌握相關的介質訪問控制協議,掌握乙太網以及無線區域網的工作原理。了解梁轎掘移動Ad Hoc網路的基本概念、特點、結構、路由協議和應用,了解與其它移動通信系統的區別點。了解區域網操作系統的基本概念。
了解分組交換技術(X.25和幀中繼)、非同步傳輸模式、第三層交換技術、虛擬區域網技術、VPN、計算機網路管理與安全等實用技術的概念與基本原理。
(四)本課程與相關課程的關系
《計算機網路基本原理》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以及相關專業的計算機網路與應用方向的一門專業課程,與計算機相關專業的許多其他課程有著密切的關系,比如《計算機組成原理》、《操作系統概論》等。
點擊下載:03137 計算機網路基本原理(高綱1784)【完整版】

自考/成考有疑問、不知道自考/成考考點內容、不清楚當地自考/成考政策,點擊底部咨詢官網老師,免費獲取個人學歷提升方案:https://www.87dh.com/xl/

② 計算機網路原理 簡述TCP擁塞控制中慢啟動的過程

TCP採用慢開始和擁塞避免的方法控制發送
慢開始的思路是,先測試一下,在由小到大的增大發送窗口
具體的:預先設置一個慢開始門限,ssthresh(用於控制擁塞)
先設擁塞窗口cwnd=1,發送第一個報文,收到確認後把cwnd設為2,在發送,收到回復後,再把cwnd增加2個,即,收到回復後就把cwnd增加一倍,這就是慢開始演算法
當cwnd>ssthresh就停止上述的慢開始演算法而使用擁塞避免演算法
擁塞避免演算法就是每收到一個回復後就把cwnd加1,直到出現擁塞
無論在慢開始還是擁塞避免時只要出現擁塞就把ssthresh設為原值的一半(這就是乘法減小)並把cwnd設為1,在執行慢開始演算法,重復上述過程

③ 2018年計算機專業考研參考書目推薦

2018考研交流群 586254585
以下是獵考考研小編整理的「2018年計算機專業考研參考書目推薦「,一起來看看吧!
2017年考研初試後,一些組織發起了《考後談·統考聯考輔導書的選擇與評價》活動,共有800多位師兄師姐參與,小編將這些回復進行了整理統計,並將結果公布出來。下面的歷史學參考書推薦希望對你有用。
教材類:
科目方向書名作者出版社數據結構《數據結構(C語言版)》嚴蔚敏、吳偉民編著清華大學出版社《數據結構題集(C語言版)》嚴蔚敏、吳偉民編著清華大學出版社《演算法與數據結構考研試題精析》陳守孔、胡瀟琨編著機械工業出版社組成原理《計算機組成原理》唐朔飛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計算機組成原理學習指導與習題解答》唐朔飛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計算機組成原理解題指南》白中英主編科學出版社操作系統《計算機操作系統》湯小丹主編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計算機操作系統學習指導與題解》湯小丹主編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計算機網路《計算機網路》謝希仁電子工業出版社《計算機網路知識要點與習題解析 》王慧強主編哈爾濱工程大學出版社《計算機網路考研指導》黃傳河主編機械工業出版社第一篇 暑期備考
2018考研暑期復習備考手冊
2018考研6月復習計劃
2018考研6-8月各科復習重點及建議
2018考研暑期復習這7件事讓你備考效率翻倍
2017暑期來了,考研的你該何去何從?
2018考研:專業課暑期復習指導
當暑期考研復習撞上實習 怎麼選擇?
2018考研暑期復習:如何保持一天不犯困
第二篇 擇校擇專業
2018考研全國各省市研招院校排行榜
2018考研地區劃分及影響
2018考研34所自主劃線高校匯總
研究生畢業薪酬高的10所綜合性大學匯總
2018考研10個冷門高薪專業推薦
第三篇 備考安排
2018考研需要知道的20個時間節點
2018推免生報名入口
2018考研政治復習規劃
2018考研英語總體復習規劃
以上是獵考考研為考生整理的「2018年計算機專業考研參考書目推薦」相關內容,希望對大家有幫助!為了幫助考生更好地復習,獵考考研為廣大學子推出2018考研暑期集訓營、半年集訓營、推免課程系列備考專題,針對每一個科目要點進行深入的指導分析,還會根據每年的考研大綱進行針對性的分析哦~歡迎各位考生了 解咨詢。同時,獵考考研一直為大家推出考研直播課堂,足不出戶就可以邊聽課邊學習,為大家的考研夢想助力!
推薦閱讀》》》
考研報錄比有什麼作用?
全國各院校歷年考研報錄比(持續更新中)


考研有疑問、不知道如何總結考研考點內容、不清楚考研報名當地政策,點擊底部咨詢官網,免費領取復習資料:https://www.87dh.com/xl/

④ 計算機網路

第一章 概述
傳播時延=信道長度/電磁波在信道上的傳播速度
發送時延=數據塊長度/信道帶寬
總時延=傳播時延+發送時延+排隊時延
101 計算機網路的發展可劃分為幾個階段?每個階段各有何特點?
102 試簡述分組交換的要點。
103 試從多個方面比較電路交換、報文交換和分組交換的主要優缺點。
104 為什麼說網際網路是自印刷術以來人類通信方面最大的變革?
105 試討論在廣播式網路中對網路層的處理方法。討論是否需要這一層?
106 計算機網路可從哪幾個方面進行分類?
107 試在下列條件下比較電路交換和分組交換。要傳送的報文共x(bit)。從源站到目的站共經過k段鏈路,每段鏈路的傳播時延為d(s),數據率為b(b/s)。在電路交換時電路的建立時間為S(s)。在分組交換時分組長度為p(bit),且各結點的排隊等待時間可忽略不計。問在怎樣的條件下,分組交換的時延比電路交換的要小?
108 在上題的分組交換網中,設報文長度和分組長度分別為x 和(p+h)(bit),其中p為分組的數據部分的長度,而此為每個分組所帶的控制信息固定長度,與p的大小無關。通信的兩端共經過k段鏈路。鏈路的數據率為b(b/s),但傳播時延和結點的排隊時間均可忽略不計。若打算使總的時延為最小,問分組的數據部分長度P應取為多大?
109 計算機網路中的主幹網和本地接入同各有何特點?
110 試計算以下兩種情況的發送時延和傳播時延:(1)數據長度為107bit,數據發送速率為100kb/s,收發
111 計算機網路由哪幾部分組成?

101 計算機網路的發展可劃分為幾個階段?每個階段各有何特點?
答:計算機網路的發展可分為以下四個階段。
(1)面向終端的計算機通信網:其特點是計算機是網路的中心和控制者,終端圍繞中心
計算機分布在各處,呈分層星型結構,各終端通過通信線路共享主機的硬體和軟體資源,計
算機的主要任務還是進行批處理,在20 世紀60 年代出現分時系統後,則具有互動式處理和
成批處理能力。
(2)分組交換網:分組交換網由通信子網和資源子網組成,以通信子網為中心,不僅共
享通信子網的資源,還可共享資源子網的硬體和軟體資源。網路的共享採用排隊方式,即由
結點的分組交換機負責分組的存儲轉發和路由選擇,給兩個進行通信的用戶斷續(或動態)
分配傳輸帶寬,這樣就可以大大提高通信線路的利用率,非常適合突發式的計算機數據。
(3)形成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為了使不同體系結構的計算機網路都能互聯,國際標准
化組織ISO提出了一個能使各種計算機在世界范圍內互聯成網的標准框架—開放系統互連基
本參考模型OSI.。這樣,只要遵循OSI標准,一個系統就可以和位於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也
遵循同一標準的其他任何系統進行通信。
(4)高速計算機網路:其特點是採用高速網路技術,綜合業務數字網的實現,多媒體和
智能型網路的興起。
102 試簡述分組交換的要點。
答:分組交換實質上是在「存儲——轉發」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兼有電路交換和報文交
換的優點。在分組交換網路中,數據按一定長度分割為許多小段的數據——分組。以短的分
組形式傳送。分組交換在線路上採用動態復用技術。每個分組標識後,在一條物理線路上采
用動態復用的技術,同時傳送多個數據分組。在路徑上的每個結點,把來自用戶發端的數據
暫存在交換機的存儲器內,接著在網內轉發。到達接收端,再去掉分組頭將各數據欄位按順
序重新裝配成完整的報文。分組交換比電路交換的電路利用率高,比報文交換的傳輸時延小,
交互性好。
分組交換網的主要優點是:
① 高效。在分組傳輸的過程中動態分配傳輸帶寬,對通信鏈路是逐段佔有。
② 靈活。每個結點均有智能,為每一個分組獨立地選擇轉發的路由。
③ 迅速。以分組作為傳送單位,通信之前可以不先建立連接就能發送分組;網路使用高
速鏈路。
④ 可靠。完善的網路協議;分布式多路由的通信子網。
103 試從多個方面比較電路交換、報文交換和分組交換的主要優缺點。
答:(1)電路交換電路交換就是計算機終端之間通信時,一方發起呼叫,獨佔一條物理
線路。當交換機完成接續,對方收到發起端的信號,雙方即可進行通信。在整個通信過程中
雙方一直佔用該電路。它的特點是實時性強,時延小,交換設備成本較低。但同時也帶來線
路利用率低,電路接續時間長,通信效率低,不同類型終端用戶之間不能通信等缺點。電路
交換比較適用於信息量大、長報文,經常使用的固定用戶之間的通信。
(2)報文交換將用戶的報文存儲在交換機的存儲器中。當所需要的輸出電路空閑時,
再將該報文發向接收交換機或終端,它以「存儲——轉發」方式在網內傳輸數據。報文交換的
優點是中繼電路利用率高,可以多個用戶同時在一條線路上傳送,可實現不同速率、不同規
程的終端間互通。但它的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以報文為單位進行存儲轉發,網路傳輸時延
大,且佔用大量的交換機內存和外存,不能滿足對實時性要求高的用戶。報文交換適用於傳
輸的報文較短、實時性要求較低的網路用戶之間的通信,如公用電報網。
(3)分組交換分組交換實質上是在「存儲——轉發」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兼有電路交
換和報文交換的優點。分組交換在線路上採用動態復用技術傳送按一定長度分割為許多小段
的數據——分組。每個分組標識後,在一條物理線路上採用動態復用的技術,同時傳送多個
數據分組。把來自用戶發端的數據暫存在交換機的存儲器內,接著在網內轉發。到達接收端,
再去掉分組頭將各數據欄位按順序重新裝配成完整的報文。分組交換比電路交換的電路利用
率高,比報文交換的傳輸時延小,交互性好。
104 為什麼說網際網路是自印刷術以來人類通信方面最大的變革?
105 試討論在廣播式網路中對網路層的處理方法。討論是否需要這一層?
答:廣播式網路是屬於共享廣播信道,不存在路由選擇問題,可以不要網路層,但從OSI
的觀點,網路設備應連接到網路層的服務訪問點,因此將服務訪問點設置在高層協議與數據
鏈路層中邏輯鏈路子層的交界面上,IEEE 802 標准就是這樣處理的。
106 計算機網路可從哪幾個方面進行分類?
答:從網路的交換功能進行分類:電路交換、報文交換、分組交換和混合交換;從網路的拓撲結構進行分類:集中式網路、分散式網路和分布式網路;從網路的作用范圍進行分類:廣域網WAN、區域網LAN、城域網MAN;從網路的使用范圍進行分類:公用網和專用網。
107 試在下列條件下比較電路交換和分組交換。要傳送的報文共x(bit)。從源站到目的站共經過k段鏈路,每段鏈路的傳播時延為d(s),數據率為b(b/s)。在電路交換時電路的建立時間為S(s)。在分組交換時分組長度為p(bit),且各結點的排隊等待時間可忽略不計。問在怎樣的條件下,分組交換的時延比電路交換的要小?
答:對於電路交換,t=s時電路建立起來;t=s+x/b 時報文的最後1 位發送完畢;t=s+x/b+kd時報文到達目的地。而對於分組交換,最後1位在t=x/b時發送完畢。為到達最終目的地,最後1個分組必須被中間的路由器重發k1 次,每次重發花時間p/b(一個分組的所有比特都接收齊了,才能開始重發,因此最後1位在每個中間結點的停滯時間為最後一個分組的發送時間),所以總的延遲為
所以:
108在上題的分組交換網中,設報文長度和分組長度分別為x 和(p+h)(bit),其中p為分組的數據部分的長度,而此為每個分組所帶的控制信息固定長度,與p的大小無關。通信的兩端共經過k段鏈路。鏈路的數據率為b(b/s),但傳播時延和結點的排隊時間均可忽略不計。若打算使總的時延為最小,問分組的數據部分長度P應取為多大?
答:所需要的分組總數是x /p ,因此總的數據加上頭信息交通量為(p+h)x/p 位。源端發送這些位需要時間為: 中間的路由器重傳最後一個分組所花的總時間為(k1)(p+h)/b因此我們得到的總的延遲為對該函數求p的導數,得到 令 ?得到 ?因為p>0,所以 故 時能使總的延遲最小。
109 計算機網路中的主幹網和本地接入同各有何特點?
答:主幹網路一般是分布式的,具有分布式網路的特點:其中任何一個結點都至少和其它兩個結點直接相連;本地接入網一般是集中式的,具有集中式網路的特點:所有的信息流必須經過中央處理設備(交換結點),鏈路從中央交換結點向外輻射。
110 試計算以下兩種情況的發送時延和傳播時延:(1)數據長度為107bit,數據發送速率為100kb/s,收發兩端之間的傳輸距離為1000km,信號在媒體上的傳播速率為2×108m/s。 解:發送時延= 107bit/100kbit/s =100s
傳播時延= 1000km/2×108m/s =5×103s
(2)數據長度為103bit,數據發送速率為1Gb/s。收發兩端之間的傳輸距離為1000km,信號在媒體上的傳播速率為2×108 m/s。
解:發送時延=103bit/1×109bit/s =1×106s
傳播時延= 1000km/2×108m/s =5×103s
111 計算機網路由哪幾部分組成?
答:一個計算機網路應當有三個主要的組成部分:
(1)若干主機,它們向用戶提供服務;
(2)一個通信子網,它由一些專用的結點交換機和連接這些結點的通信鏈路所組成的; (3)一系列協議,這些協議為主機之間或主機和子網之間的通信而用的。
希望對你能有所幫助。

⑤ 計算機網路

一、世界上第一個計算機網路--ARPA網(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網)
二、計算機網路分類
1.按網路的地理位置分類
計算機網路按其地理位置和分布范圍分類可以分成區域網、廣域網和城域網三類。
(1)區域網 LAN(Local Area Network)
區域網是指一個局部區域內的、近距離的計算機互聯組成的網,通常採用有線方式連接,分布范圍一般在幾米到幾公里之間(小於10公里)。例如一座大樓內或相鄰的幾座樓之間互聯的網。一個單位內部的聯網多為區域網。
(2)廣域網WAN(Wide Area Network)
廣域網是指遠距離的計算機互聯組成的網,分布范圍可達幾千公里乃至上萬公里,甚至跨越國界、洲界,遍及全球范圍。網際網路就是一種典型的廣域網。
(3)城域網 MAN(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城域網的規模主要局限在一個城市范圍內,是一種介於廣域網和區域網之間的網路,分布范圍一般在十幾公里到上百公里之間。
2.按傳輸介質分類
計算機網路按其傳輸介質分類可以分成有線網和無線網兩大類。
(1)有線網
有線網又有兩種之分,一是採用同軸電纜和雙絞線連接的網路;二是採用光導纖維作傳輸介質的網路。後者又稱為光纖網。
採用同軸電纜和雙絞線連接的網路比較經濟,安裝方便,但傳輸距離相對較短,傳輸率和搞干擾能力一般;光纖網則傳輸距離長,傳輸率高(可達數千兆 bps),且抗干擾能力強,安全性好,但價格較高,且需高水平的安裝技術,目前尚未普及。
(2)無線網
採用空氣作傳輸介質、用電磁波作傳輸載體的網路。聯網方式靈活方便,但聯網費用較高,目前正在發展,前景看好。
3.按網路的拓撲結構分類
網路的拓撲結構是指網路中通信線路和站點(計算機或設備)的幾何排列形式。計算機網路按其拓撲結構分類可以分為星型網、環形網和匯流排型網三類。
(1) 星型網
網上的站點通過點到點的鏈路與中心站點相連。特點是增加新站點容易,數據的安全性和優先順序易於控制,網路監控易實現,但若中心站點出故障會引起整個網路癱瘓。
(2) 環形網
網上的站點通過通信介質連成一個封閉的環形。特點是易於安裝和監控,但容量有限,增加新站點困難。
(3)匯流排型網
網上所有的站點共享一條數據通道。特點是鋪設電纜最短,成本低,安裝簡單方便;但監控較困難,安全性低,若介質發生故障會導致網路癱瘓,增加新站點也不如星型網容易。

⑥ 計算機網路

解:1、劃分為4個子網,因為2^2=4,所以網路位借用2個主機位即可滿足,此時每個子網的主機台數是:2^6-2=62台(因為原主機位的位數8,被借用2位後,還剩6位。),也能滿足題目中要求的每個子網的主機數,多出的一些台數可作備用,無影響。直接劃分為4個子網方案確定。
2、網路中心申請到的是C類網路地址202.224.68.0,默認子網掩碼為255.255.255.0,即24位網路位。當主機位借用2位後,網路位數變為26位。所以有(注意:以下子網號的最後一段是二進制,右邊的是網路地址/網路位數的表示方法):
子網1:202.224.68.00 000000,即202.224.68.0/26。
子網2:202.224.68.01 000000,即202.224.68.64/26。
子網3:202.224.68.10 000000,即202.224.68.128/26。
子網4:202.224.68.11 000000,即202.224.68.192/26。
以上各子網的網路位數都是26位,即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劃為十進製得子網掩碼為:255.255.255.192。子網1的有效地址范圍是:202.224.68.1-202.224.68.62(202.224.68.63是子網1的廣播地址),同理樓主也能寫出子網2、3、4的地址范圍了。
題外話:同一批劃分的子網,它們的子網掩碼是一樣的,但是不用擔心它們能直接通信,因為它們的網路地址是不同的,屬於不同IP段(是不是同一IP段看的就網路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