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路連接 » 計算機網路的主要性能指標有哪幾個
擴展閱讀
平板電腦反應速度 2025-02-04 11:52:31

計算機網路的主要性能指標有哪幾個

發布時間: 2023-09-13 11:35:25

計算機網路哪些常用的性能指標

速率、帶寬、吞吐量、時延、時延帶寬積、往返時間RTT、利用率等。

計算機網路是指將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獨立功能的多台計算機及其外部設備,通過通信線路連接起來,在網路操作系統,網路管理軟體及網路通信協議的管理和協調下,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計算機系統。

關於計算機網路的最簡單定義是:一些相互連接的、以共享資源為目的的、自治的計算機的集合。若按此定義,則早期的面向終端的網路都不能算是計算機網路,而只能稱為聯機系統(因為那時的許多終端不能算是自治的計算機)。

但隨著硬體價格的下降,許多終端都具有一定的智能,因而「終端」和「自治的計算機」逐漸失去了嚴格的界限。若用微型計算機作為終端使用,按上述定義,則早期的那種面向終端的網路也可稱為計算機網路。



相關信息

數據通信是計算機網路的最主要的功能之一。數據通信是依照一定的通信協議,利用數據傳輸技術在兩個終端之間傳遞數據信息的一種通信方式和通信業務。它可實現計算機和計算機、計算機和終端以及終端與終端之間的數據信息傳遞。

是繼電報、電話業務之後的第三種最大的通信業務。數據通信中傳遞的信息均以二進制數據形式來表現,數據通信的另一個特點是總是與遠程信息處理相聯系,是包括科學計算、過程式控制制、信息檢索等內容的廣義的信息處理。

㈡ 計算機網路性能指標有哪些

帶寬 吞吐量 網路帶寬利用率 丟包率 位元組

㈢ 計算機網路的主要性能指標有哪些

速率、帶寬、吞吐量、時延、時延帶寬積、往返時間RTT、利用率
計算機發送出的信號都是數字形式的。比特(bit)是計算機中的數據量的單位,也是資訊理論中使用的信息量單位。英文字bit來源binary
digit(一個二進制數字),因此一個比特就是二進制數字中的一個1或0。網路技術中的速率指的是鏈接在計算機網路上的主機在數字信道上傳送數據的速率,也稱為數據率(data
rate)或者比特率(bit
rate)。速率的單位是b/s(比特每秒)或者bit/s,也可以寫為bps,即bit
per
second。當數據率較高時,可以使用kb/s(k=10^3=千)、Mb/s(M=10^6=兆)、Gb/s(G=10^9=吉)或者Tb/s(T=10^12=太)。現在一般常用更簡單並不是很嚴格的記法來描述網路的速率,如100M乙太網,而省略了b/s,意思為數據率為100Mb/s的乙太網。這里的數據率通常指額定速率。

㈣ 計算機網路有哪些常用的性能指標

首先要說樓主一定要對提的問題負責啊。你所說的常用指標,完全讓我們答題者摸不著頭腦啊。有木有。請問你說的是什麼的指標呢看
那麼我仔細回憶了下,計算機網路中提到過指標的也就是性能指標了。(好吧,我也太天才了。)
包括以下幾個指標。
1,。速率
2 。帶寬
3 。吞吐量
4 。時延
5 。時延帶寬積
6 。往返時間
7 。利用率
具體請參考,計算機網路(謝希仁 編著)

㈤ 評價計算機網路性能有哪些指標

速率 帶寬 吞吐量 時延 時延帶寬積 往返時間RTT 利用率

㈥ 3、決定計算機網路性能的三個主要指標是什麼

1)運算速度。運算速度是衡量計算機性能的一項重要指標。
2)字長。一般說來,計算機在同一時間內處理的二進制位數
(3)內存儲器的容量

㈦ 計算機網路的主要性能指標有哪些

1、速率,指鏈接在計算機網路上的主機在數字信道上傳送數據友唯枝的速率,也稱為數據率或者比特率;

2、帶寬,本指某個信號具有的頻帶寬度,信號的帶寬是指該信號所包含的各種不同頻率成好敏分所佔據的頻率范圍,在計算機網路中,帶寬用來表示網路的通信線路所能傳送數據的能力;

3、吞吐量,吞吐量表示在單位時間內通過某個網路的數據量,吞吐量進場用於對現實世界中的網路的一種測量,以便知道實際上到底有多少數據量能夠通過網路;

4、時延,時延指數據從網路的一端傳送到另一端所需的時間;

5、時延帶寬積,把以上兩個網路性能的兩個度量,傳播時延和帶寬相乘,就等到另外一個度量傳播時延帶寬積;

6、往返時間RTT,表示從發送方發送數據開始山橘,到發送方收到來自接收方的確認,總共經歷的時間;

7、利用率,分為信道利用率和網路利用率,信道利用率指出某信道有多少的時間是被利用的,網路利用率是全網路的信道利用率的加權平均值。

㈧ 計算機網路的性能參數及指標主要有哪些

計算機網路的性能主要包括:

  1. 速率:b/s(bps)。如100M乙太網,實際是指100Mb/s。往往是指額定速率或標稱速率。

  2. 帶寬:數字信道所能傳送的最高速率。

  3. 吞吐量:單位時間內通過某個網路(或信道、介面)的數據量。其絕對上限值等於帶寬。

  4. 時延(delay或latency):數據(一個報文或分組,甚至比特)從網路(或鏈路)的一段傳送到另一端的時間。也稱延遲。

  • 發送時延:主機或路由器發送數據幀所需的時間,也就是從發送數據幀的第一個比特算起,到該幀的最後一個比特發送完畢所需的時間。也成傳輸時延。

  • 發送時延 = 數據幀長度(b) / 信道帶寬(b/s)

  • 傳播時延:電磁波在信道中傳輸一定距離所需劃分的時間。

  • 傳播時間 = 信道長度(m) / 傳輸速率(m/s)

  • 處理時延:主機或路由器處理收到的分組所花費的時間。

  • 排隊時延:分組在輸入隊列中等待處理的時間加上其在輸出隊列中等待轉發的時間。

  • 總時延 = 發送時延 + 傳播時延 + 處理時延 + 排隊時延。對於高速網路鏈路,提高的是發送速率而不是傳播速率。

  • 時延帶寬積:傳播時延 * 帶寬。表示鏈路的容量。

5.往返時間RTT:從發送方發送數據開始,到發送發收到接收方的確認為止,所花費的時間。 6.利用率:某信道有百分之幾是被利用的(有數據通過)。而信道或網路利用率過高會產生非常大的時延。 當前時延=空閑時時延/(1-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