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路連接 » 計算機網路tu

計算機網路tu

發布時間: 2023-09-12 21:00:33

1. 請繪制出計算機有線網路的幾種常用拓撲結構圖

計算機網路拓撲結構有:匯流排結構、環形結構、星形結構、樹形結構。

圖片為示意圖!

2. 計算機網路的拓撲結構有幾種  畫出拓撲結構圖

計算機網路拓撲結構有:匯流排結構、環形結構、星形結構、樹形結構。
圖片為示意圖!謝謝~

3. 詳解圖解計算機網路177 個名詞

大家好,我是偉哥。上篇《60 張圖詳解 98 個常見的網路概念》有一段時間了,現在重新匯總整理,把最近提到的網路名詞也加上。同時為了方便閱讀,增加了大量的配圖,讓網路小白也能輕松理解。考慮到 177 個網路名詞加上 123 張圖,文章的篇幅就很長了,有必要分類整理下,於是按照網路分層結構,加上分層的擴展內容,把所有名詞分成了 15 個小類,方便查閱。

1、 電路交換 :在通信開始前,通信雙方要在網路上建立專屬信道來發送數據,信道至少會持續到通信結束才會斷開。


2、 包交換 :又叫做分組交換,是將數據分為多個消息塊(即數據包),再通過網路對每個數據塊進行單獨傳輸選路。


3、 網路協議 :為在網路中傳輸數據而對數據定義的一系列標准或規則。


4、 協議棧 :網路協議的具體定義或具體實現。


5、 萬維網 ( WWW ):可以通過 URL 地址進行定義、通過 HTTP/HTTPS 協議建立連接、通過互聯網進行訪問的網頁資源空間。


6、 區域網 ( LAN ):在一個有限區域內實現終端設備互聯的網路。

7、 城域網 ( MAN ):規模大於區域網,覆蓋區域小到一個方圓數千米的大型園區,大到一個城市圈的網路。

8、 廣域網 ( WAN ):跨越大范圍地理區域建立連接的網路。


9、 互聯網 ( Internet ):通過各種互聯網協議為全世界成千上萬的設備建立互聯的全球計算機網路系統。


10、 物聯網 ( IoT ):通過內置電子晶元的方式,將各種物理設備連接到網路中,實現多元設備間信息交互的網路。


11、 雲計算 ( Cloud Computing ):通過互聯網為計算機和其它設備提供處理資源共享的網路。


12、 大數據 ( Big Data ):通過匯總的計算資源對龐大的數據量進行分析,得出更加准確的預測結論,並用來指導實踐。

13、 SDN :指控制平面和數據平面分離,並通過提升網路編程能能力,使網路管理方式更優。


14、 數據平面/轉發平面 :指網路設備中與判斷如何轉發數據和執行數據轉發相關的部分。

15、 控制平面 :指網路設備中與控制設備完成轉發工作的相關部分。

1、 操作系統 :一種安裝在智能設備上,為操作智能設備消除硬體差異,並為程序提供可移植性的軟體平台。


2、 圖形用戶界面 ( GUI ):指用戶在大部分情況下可以通過點擊圖標等可視化圖形來完成設備操作的軟體界面。

3、 命令行界面 ( CLI ):指用戶需要通過輸入文本命令來完成設備操作的軟體界面。


4、 RAM :隨機存取存儲器的簡稱,也叫做內存。安裝在數通設備上與安裝在計算機中的作用相同,即用於存儲臨時文件,斷電內容消失。

5、 Flash :安裝在數通設備上,與計算機硬碟的功能類似,用來存放包括操作系統在內的大量文件。

6、 NVRAM :非易失隨機存取存儲器的簡稱。用來保存數通設備的啟動配置文件,斷電不會消失。


7、 Console 介面 :即控制台介面,通過 Console 線纜連接自己的終端和數通設備的 Console 介面,使用終端模擬軟體對數通設備進行本地管理訪問。


1、 OSI 模型 :為規范和定義通信網路,將通信功能按照邏輯分為不同功能層級的概念模型,分為 7 層。


2、 TCP/IP 模型 :也叫做互聯網協議棧,是目前互聯網所使用的通信模型,由 TCP 協議和 IP 協議的規范發展而來,分為 4 層。


3、 應用層 :指 OSI 模型的第 7 層,也是 TCP/IP 模型的第 4 層,是離用戶最近的一層,用戶通過應用軟體和這一層進行交互。理論上,在 TCP/IP 模型中,應用層也包含了 OSI 模型中的表示層和會話層的功能。但表示層和會話層的實用性不強,應用層在兩種模型中區別不大。


4、 傳輸層 :指 OSI 模型的第 4 層,也是 TCP/IP 模型的第 3 層,在兩個模型中區別不大,負責規范數據傳輸的功能和流程。

5、 網路層 :指 OSI 模型的第 3 層,這一層是規范如何將數據從源設備轉發到目的設備。


6、 數據包 :經過網路層協議封裝後的數據。


7、 數據鏈路層 :OSI 模型的第 2 層,規范在直連節點或同一個區域網中的節點之間,如何實現數據傳輸。另外,這一層也負責檢測和糾正物理層在傳輸數據過程中造成的錯誤。


8、 數據幀 :經過數據鏈路層協議封裝後的數據。


9、 物理層 :OSI 模型的第 1 層,這一層的服務是規范物理傳輸的相關標准,實現信號在兩個設備之間進行傳輸。


10、 互聯網層 :TCP/IP 協議中的第 2 層,功能與 OSI 模型中的網路層類似。

11、 網路接入層 :TCP/IP 協議中的第 1 層,作用是定義數據如何在兩個直連節點或同一個區域網的節點之間傳輸,TCP/IP 模型中的這一層結合了 OSI 模型中數據鏈路層和物理層的功能。

12、 封裝 :發送方設備按照協議標準定義的格式及相關參數添加到轉發數據上,來保障通信各方執行協議標準的操作。


13、 解封裝 :接收方設備拆除發送方設備封裝的數據,還原轉發數據的操作。


14、 頭部 :按照協議定義的格式封裝在數據上的協議功能數據和參數。

1、 雙絞線 :將兩根互相絕緣的導線按一定規格纏繞在一起,以便它們互相沖抵干擾,從而形成的通信介質。


2、 光纖 :為實現數據通信,利用全反射原理傳輸光線的玻璃纖維載體。


3、 IEEE 802.3 :IEEE 組織定義的乙太網技術標准,即有線網路標准。


4、 IEEE 802.11 :IEEE 組織定義的無線區域網標准。


5、 奇偶校驗 :接收方對比接收的數據與原始數據時,檢測數據的二進制數位中 「 1 」 的奇偶個數是否相同,從而判斷數據與發送時是否一致的校驗方式。

6、 校驗和 :接收方對比接收的數據與原始數據的校驗和是否相同,判斷數據與發送時是否一致的校驗方式。

7、 循環冗餘校驗 :接收方通過多項式除法判斷數據與發送時是否一致的校驗方式。

8、 共享型乙太網 :所有連網設備處在一個沖突域中,需要競爭發送資源的乙太網環境。


9、 二進制 :逢 2 進位、只有 0 和 1 表示數字的計數系統。

10、 十六進制 :逢 16 進位、用 0 ~ F 表示數字的計數系統。


11、 沖突域 :通過共享媒介連接在一起的設備,共同構成的網路區域。在這個區域內,同時只能一台設備發送數據包。

12、 交換型乙太網 :連網設備互相之間不需要競爭發送資源,而是分別與中心設備兩兩組成點到點連接的乙太網環境。


13、 MAC 地址 :長度 48 位,固化在設備硬體上,用十六進製表示的數據鏈路層地址。


14、 廣播域 :在這個區域中,各個節點都可以收到其它節點發送的廣播數據包。

4. 什麼是計算機網路的拓撲結構圖

拓撲結構圖是指由網路節點設備和通信介質構成的網路結構圖。
網路拓撲定義了各種計算機、列印機、網路設備和其他設備的連接方式。換句話說,網路拓撲描述了線纜和網路設備的布局以及數據傳輸時所採用的路徑。網路拓撲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網路如何工作。
網路拓撲包括物理拓撲和邏輯拓撲。物理拓撲是指物理結構上各種設備和傳輸介質的布局。物理拓撲通常有匯流排型、星型、環型、樹型、網狀型等幾種。
附:拓撲結構示意圖

5. 計算機網路的定義,分類和主要功能是什麼

計算機網路的定義:將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獨立功能的多台計算機及其外部設備,通過通信線路連接起來,在網路操作系統,網路管理軟體及網路通信協議的管理和協調下,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計算機系統。

計算機網路的分類:區域網、城域網、廣域網、無線網。

計算機網路的主要功能:將大量獨立的、但相互連接起來的計算機來共同完成計算機任務。

(5)計算機網路tu擴展閱讀:

計算機網路的性能有:

1、速率

計算機發送出的信號都是數字形式的。比特是計算機中數據量的單位,也是資訊理論中使用的信息量的單位。英文字bit來源於binary digit,意思是一個「二進制數字」,因此一個比特就是二進制數字中的一個1或0。

2、帶寬

在計算機網路中,帶寬用來表示網路的通信線路所能傳送數據的能力,因此網路帶寬表示在單位時間內從網路中的某一點到另一點所能通過的「最高數據率」。這里一般說到的「帶寬」就是指這個意思。這種意義的帶寬的單位是「比特每秒」,記為bit/s。

3、吞吐量

吞吐量表示在單位時間內通過某個網路(或信道、介面)的數據量。吞吐量更經常地用於對現實世界中的網路的一種測量,以便知道實際上到底有多少數據量能夠通過網路。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計算機網路

6. 什麼是計算機網路 它有哪些作用

計算機網路圖 計算機網路,是指將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獨立功能的多台計算機及其外部設備,通過通信線路連接起來,在網路操作系統,網路管理軟體及網路通信協議的管理和協調下,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計算機系統。
電腦分路由器和本地連接、、 另外還分有外網和內網IP

基本信息
當前的互聯網只限於信息共享,網路則被認為是互聯網發展的第三階段。網路可以構造地區性的網路、企事業內部網路、區域網網路,甚至家庭網路和個人網路。網路的根本特徵並不一定是它的規模,而是資源共享,消除資源孤島。

網路技術具有很大的應用潛力,能同時調動數百萬台計算機完成某一個計算任務,能匯集數千科學家之力共同完成同一項科學試驗,還可以讓分布在各地的人們在虛擬環境中實現面對面交流。主要功能

一般來說,計算機網路可以提供以下一些主要功能:

資源共享

網路的出現使資源共享變得很簡單,交流的雙方可以跨越時空的障礙,隨時隨地傳遞信息。

信息傳輸與集中處理

數據是通過網路傳遞到伺服器中,由伺服器集中處理後再回送到終端。

負載均衡與分布處理

負載均衡同樣是網路的一大特長。舉個典型的例子:一個大型ICP(Internet內容提供商)為了支持更多的用戶訪問他的網站,在全世界多個地方放置了相同內容的WWW伺服器;通過一定技巧使不同地域的用戶看到放置在離他最近的伺服器上的相同頁面,這樣來實現各伺服器的負荷均衡,同時用戶也省了不少冤枉路。

綜合信息服務

網路的一大發展趨勢是多維化,即在一套系統上提供集成的信息服務,包括來自政治、經濟、等各方面資源,甚至同時還提供多媒體信息,如圖象、語音、動畫等。在多維化發展的趨勢下,許多網路應用的新形式不斷涌現,如: ① 電子郵件――這應該是大家都得心應手的網路交流方式之一。發郵件時收件人不一定要在網上,但他只要在以後任意時候打開郵箱,都能看到屬於自己的來信。
② 網上交易――就是通過網路做生意。其中有一些是要通過網路直接結算,這就要求網路的安全性要比較高。

③ 視頻點播――這是一項新興的娛樂或學習項目,在智能小區、酒店或學校應用較多。它的形式跟電視選台有些相似,不同的是節目內容是通過網路傳遞的。

④ 聯機會議――也稱視頻會議,顧名思義就是通過網路開會。它與視頻點播的不同在於所有參與者都需主動向外發送圖像,為實現數據、圖像、聲音實時同傳,它對網路的處理速度提出了最高的要求。

分類及組成網路依據什麼劃分,又是如何組成的呢?

計算機網路的類型有很多,而且有不同的分類依據。網路按交換技術可分為:線

路交換網、分組交換網;按傳輸技術可分為:廣播網、非廣播多路訪問網、點到點網;

按拓樸結構可分為匯流排型、星型、環形、樹形、全網狀和部分網狀網路;按傳輸介質又

可分為同軸電纜、雙紐線、光纖或衛星等所連成的網路。這里我們主要講述的是根據網

絡分布規模來劃分的網路:區域網、城域網、廣域網和網間網。

區域網

-LAN(Local Area Network)

將小區域內的各種通信設備互連在一起所形成的網路,覆蓋范圍一般局限在房

間、大樓或園區內。區域網的特點是:距離短、延遲小、數據速率高、傳輸可靠。

目前常見的區域網類型包括:乙太網(Ethernet)、)、令牌環網 (Token

Ring)、光纖分布式數據介面(FDDI)、非同步傳輸模式(ATM)等,它們在拓樸結構、

傳輸介質、傳輸速率、數據格式等多方面都有許多不同。其中應用最廣泛的當屬以太

網―― 一種匯流排結構的LAN,是目前發展最迅速、也最經濟的區域網。

區域網的常用設備有:

* 網卡(NIC) 插在計算機主板插槽中,負責將用戶要傳遞的數據轉換為網路上

其它設備能夠識別的格式,通過網路介質傳輸。它的主要技術參數為帶寬、匯流排方式、

電氣介面方式等。

* 集線器(Hub) 是單一匯流排共享式設備,提供很多網路介面,負責將網路中多

個計算機連在一起。所謂共享是指集線器所有埠共用一條數據匯流排,因此平均每用戶

(埠)傳遞的數據量、速率等受活動用戶(埠)總數量的限制。它的主要性能參數

有總帶寬、埠數、智能程度(是否支持網路管理)、擴展性(可否級聯和堆疊)等。

* 交換機(Switch) 也稱交換式集線器。它同樣具備許多介面,提供多個網路

節點互連。但它的性能卻較共享集線器大為提高:相當於擁有多條匯流排,使各埠設備

能獨立地作數據傳遞而不受其它設備影響,表現在用戶面前即是各埠有獨立、固定的

帶寬。此外,交換機還具備集線器欠缺的功能,如數據過濾、網路分段、廣播控制等。

* 線纜 區域網的距離擴展需要通過線纜來實現,不同的區域網有不同連接線

纜,如光纖、雙絞線、同軸電纜等。

城域網

MAN(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MAN的覆蓋范圍限於一個城市,目前對於市域網少有針對性的技術,一般根據實

際情況通過區域網或廣域網來實現。

廣域網

-WAN(Wide Area Network)

WAN連接地理范圍較大,常常是一個國家或是一個洲。其目的是為了讓分布較遠

的各區域網互連,所以它的結構又分為末端系統(兩端的用戶集合)和通信系統(中間

鏈路)兩部分。通信系統是廣域網的關鍵,它主要有以下幾種:* 公共電話網 即PSTN(Public Swithed Telephone Network),速度9600bps~
28.8kbps,經壓縮後最高可達115.2kbps,傳輸介質是普通電話線。它的特點是費用

低,易於建立,且分布廣泛。

* 綜合業務數字網 即ISDN(Integrated Service Digital Network),也是一

種撥號連接方式。低速介面為128kbps(高速可達2M),它使用ISDN線路或通過電信局

在普通電話線上加裝ISDN業務。ISDN為數字傳輸方式,具有連接迅速、傳輸可靠等特

點,並支持對方號碼識別。ISDN話費較普通電話略高,但它的雙通道使其能同時支持兩

路獨立的應用,是一項對個人或小型辦公室較適合的網路接入方式。

* 專線 即Leased Line,在中國稱為DDN,是一種點到點的連接方式,速度一般

選擇64kbps~2.048Mbps。專線的好處是數據傳遞有較好的保障,帶寬恆定;但價格昂

貴,而且點到點的結構不夠靈活。

* X.25網 是一種出現較早且依然應用廣泛的廣域網方式,速度為9600bps~

64kbps;有 冗餘糾錯功能,可 靠性高,但由此帶來的副效應是速度慢,延遲大;

* 幀中繼 即Frame Relay,是在X.25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較新技術,速度一般選擇

為64kbps~2.048Mbps。幀中繼的特點是靈活、彈性:可實現一點對 多點的連接,並且

在數據量大時可超越約定速率傳送數據,是一種較好的商業用戶連接選擇。

*非同步傳輸模式 即ATM(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是一種信元交換網

絡,最大特點的速率高、延遲小、傳輸質量有保障。ATM大多採用光纖作為連接介質,

速率可高達上千兆(109bps),但成本也很高。

廣域網與區域網的區別在於:線路通常需要付費。多數企業不可能自己架設線

路,而需要租用已有鏈路,故廣域網的大部分花費用在了這里。人們常常考慮如何優化

使用帶寬,將「好刀用在刀刃上」。

廣域網常用設備有:

* 路由器(Router) 廣域網通信過程根據地址來尋找到達目的地的路徑,這個

過程在廣域網中稱為"路由(Routing)"。路由器負責在各段廣域網和區域網間根據地

址建立路由,將數據送到最終目的地。

* 數據機(Modem) 作為末端系統和通信系統之間信號轉換的設備,是廣域

網中必不可少的設備之一。分為同步和非同步兩種,分別用來與路由器的同步和非同步串口

相連接,同步可用於專線、幀中繼、X.25等,非同步用於PSTN的連接。

網間網

即Internetwork,是一系列區域網和廣域網的組合,因此包含的技術也是現有的

區域網和廣域網技術的綜合。Internet便是一個當前最大也最為典型的網間網。

7. 計算機網路按拓撲結構分為哪幾類

計算機網路拓撲結構有星型拓撲、匯流排拓撲、環形拓撲、樹形拓撲、網狀拓撲結構等。
計算機網路拓撲結構有星型拓撲、匯流排拓撲、環形拓撲、樹形拓撲、網狀拓撲結構等
。星型拓撲具有延遲小、可靠性高的特點;
環形拓撲具有簡化路徑的特點,但是維護難,可靠性也比較低;
匯流排拓撲具有費用低的特點
;樹形拓撲具有成本低、易於擴充的特點;
網狀拓撲結構的可靠性較高,但是維護難,並且費用高。
計算機網路拓撲是指由計算機組成的網路之間設備的分布情況以及連接狀態,畫在圖上就成了拓樸圖。一般在圖上要標明設備所處的位置,設備的名稱類型,以及設備間的連接介質類型,分為物理拓樸和邏輯拓樸兩種。

8. 計算機考試,要求畫出網路拓撲圖。要怎麼畫呢

網路拓撲圖如下:

網路拓撲結構是指用傳輸媒體互連各種設備的物理布局,就是用什麼方式把網路中的計算機等設備連接起來。拓撲圖給出網路伺服器、工作站的網路配置和相互間的連接,它的結構主要有星型結構、環型結構、匯流排結構、分布式結構、樹型結構、網狀結構、蜂窩狀結構等。

(8)計算機網路tu擴展閱讀

每個端用戶都與兩個相臨的端用戶相連,因而存在著點到點鏈路,但總是以單向方式操作,於是便有上游端用戶和下游端用戶之稱;信息流在網中是沿著固定方向流動的,兩個節點僅有一條道路,故簡化了路徑選擇的控制;環路上各節點都是自舉控制。

分布式拓撲結構缺點為連接線路用電纜長,造價高;網路管理軟體復雜;報文分組交換、路徑選擇、流向控制復雜;在一般區域網中不採用這種結構。

端用戶設備因為故障而停機時也不會影響其它端用戶間的通信。同時它的網路延遲時間較小,傳輸誤差較低。但這種結構非常不利的一點是,中心系統必須具有極高的可靠性,因為中心系統一旦損壞,整個系統便趨於癱瘓。對此中心系統通常採用雙機熱備份,以提高系統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