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計算機論文參考文獻
計算機論文參考文獻
在學習、工作中,大家都跟論文打過交道吧,論文對於所有教育工作者,對於人類整體認識的提高有著重要的意義。你知道論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的計算機論文參考文獻,歡迎閱讀與收藏。
計算機論文參考文獻 篇1
[1]謝延華,徐小亞.計算機網路工程的安全問題及其對策[J].計算機光碟軟體與應用,2014,01:159-160.
[2]蔣偉.計算機網路工程安全問題及其對策[J].網路安全技術與應用,2014,08:159-160.
[3]朱粵杭.計算機網路安全現狀及其對策分析[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2,02:66-67.
[4]韓菁,張京輝,程婧.淺談計算機網路工程安全問題及其對策[J].網路安全技術與應用,2015,05:35+38
[5]現代計算機模擬技術的研究與發展[J].計算技術與自動化,2002,21(4).
[6]付凡成,彭裕.關於計算機模擬技術的研究與發展探討[J].電子製作,2013(21).
[7]賀秀玲,姜運芳,施艷.計算機模擬技術與信息處理結合探究[J].煤炭技術,2013,32(7).
[8]陳振宇.喻文燁.淺析計算機應用技術對企業信息化的影響[J].科技展望,2015(32):117.
[9]黃石磊.淺談企業管理的信息化[J].科技資訊,2010(8):251-252.
[10]吳蘇雲.計算機應用技術對企業信息化的影響分析[J].電子技術與軟體工程,2016(12).
[11]陳香生.計算機應用技術對企業信息化的影響分析[J].中國商貿,2011(22).
[12]文勛,文金萍.淺析計算機應用技術對企業信息化的影響[J].計算機光碟軟體與應用,2013(2).
[13]李滔.分析企業信息化如何受計算機應用技術影響[J].計算機光碟軟體與應用,2013(15).
[14]張新剛.計算機應用技術對企業信息化的影響分析[J].計算機光碟軟體與應用,2013(7).
[15]昌文鑫.淺析計算機應用技術對企業信息化的影響[J].數字技術與應用,2014(3):211-212.
[16]程如貴.計算機用用技術對企業的信息化影響[J].計算機應用,2015(6).
[17]黃海明.電子信息化產業的發展及特點[J].企業經濟,2015(4)
計算機論文參考文獻 篇2
[1]孫衛琴,李洪成.《Tomcat 與 JSP Web 開發技術詳解》.電子工業出版社,2003年6月:1-205
[2]BruceEckel.《JSP編程思想》. 機械工業出版社,2003年10月:1-378
[3]FLANAGAN.《JSP技術手冊》. 中國電力出版社,2002年6月:1-465
[4]孫一林,彭波.《JSP資料庫編程實例》. 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年8月:30-210
[5]LEE ANNE PHILLIPS.《巧學活用HTML4》.電子工業出版社,2004年8月:1-319
[6]飛思科技產品研發中心.《JSP應用開發詳解》.電子工業出版社,2003年9月:32-300
[7]耿祥義,張躍平.《JSP實用教程》. 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年5月1日:1-354
[8]孫涌.《現代軟體工程》.北京希望電子出版社,2003年8月:1-246
[9]薩師煊,王珊.《資料庫系統概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2月:3-460
[10]Brown等.《JSP編程指南(第二版)》. 電子工業出版社 ,2003年3月:1-268
[11]清宏計算機工作室.《JSP編程技巧》. 機械工業出版社, 2004年5月:1-410
[12]朱紅,司光亞.《JSP Web編程指南》.電子工業出版社, 2001年9月:34-307
[13]賽奎春.《JSP工程應用與項目實踐》. 機械工業出版社, 2002年8月:23-
[14]趙婷.計算機應用技術對企業信息化的影響分析[J].山東工業技術.2015(23)
[15]譚朝貴.計算機應用技術對企業信息化的作用研究[J].信息化建設.2016(01)
[16]崔玉禮.計算機應用技術對企業信息化進程及信息安全的影響[J].網路安全技術與應用.2016(04)
[17]文勛,文金萍.淺析計算機應用技術對企業信息化的影響[J].計算機光碟軟體與應用.2013(03)
計算機論文參考文獻 篇3
[1]米琦.基於多維變換的無線感測器網路定位演算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7
[2]湯文亮,曾祥元,曹義親.基於ZigBee無線感測器網路的森林火災監測系統[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0(06)
[3]宋保業.無線感測器網路關鍵技術研究[D].青島科技大學2008
[4]熊俊俏,馮進維,羅帆.基於JN5139的無線感測器網路節點設計與實現[J].武漢工程大學學報.2010(05)
[5]祝勇.基於LS-SVC的感測網路鏈路質量評估機制研究[D].南昌航空大學2014
[6]程春蕊,劉萬軍.高內聚低耦合軟體架構的構建[J].計算機系統應用.2009(07)
[7]孫利民等編著.無線感測器網路[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
[8]甄甫,劉民,董明宇.基於面向服務架構消息中間件的業務流程系統集成方法研究[J].計算機集成製造系統.2009(05)
[9]陸瑩.基於無線感測器網路的組網可靠性研究[D].天津大學2007
[10]潘虎.煤礦安全監控無線感測器網路系統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7
[11]張杉.無線感測器網路通信機制的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08
[12]魏寶玲.利用無線感測器網路實施道路維護與監控[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6
[13]吳中博,樊小泊,陳紅.基於能量水平的多Sink節點感測器網路路由演算法[J].計算機研究與發展.2008(01)
[14]陳偉,吳健,胡正國.分布式監控組態系統實時數據傳輸模型[J].計算機工程.2006(22)
[15]原羿,蘇鴻根.基於ZigBee技術的無線網路應用研究[J].計算機應用與軟體.2004(06)
[16]任豐原,黃海寧,林闖.無線感測器網路[J].軟體學報.2003(07)
[17]張雪平.使用SecureCRT實現網路管理自動化[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05(02)
[18]R.T.Wainner,B.D.Green,M.G.Allen,M.A.White,J.Stafford-Evans,R.Naper.Handheld,battery-powerednear-IRTDLsensorforstand-[J]..2002(2-3)
[19]I.F.Akyildiz,W.Su,Y.Sankarasubramaniam,E.Cayirci.Wirelesssensornetworks:asurvey[J].ComputerNetworks.2002(4)
計算機論文參考文獻 篇4
[1]江群斌.我國商業銀行網路銀行安全性研究[D].天津大學2012
[2]翟鳳航.組織系統數字檔案管理系統軟體的設計及實現[D].天津大學2012
[3]張興起.基於VPX標准和多核DSP陣列的信息處理平台設計[D].天津大學2012
[4]王璐.基於1553B匯流排的綜合航電數據載入系統的設計與實現[D].天津大學2012
[5]孫樹和.電力企業績效管理系統研究與設計[D].天津大學2012
[6]郎桐.無源自組網路輸電線路實時監測技術研究與應用[D].天津大學2014
[7]郭毅.部門預算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D].天津大學2014
[8]李灝.軟體無線電平台上空時編碼的實現和測量[D].天津大學2014
[9]謝國聰.基於.NET技術和多層架構的出租屋和流動人口信息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D].天津大學2014
[10]高宜文.基於Wi-Fi的智能無線網路視頻監控系統視頻採集與處理平台的設計[D].天津大學2012
[11]毛延超.無線感測器網路中分簇多信道傳輸協議研究[D].天津大學2012
[12]夏梓峻.LED-AODV:基於鏈路預測的車輛網路路由演算法研究[D].天津大學2012
[13]尹超.無線網路視頻傳輸性能評測工具的設計與實現[D].天津大學2009
[14]童曦.基於.NET技術和多層架構的人事信息管理系統[D].天津大學2014
[15]王廣彧.基於歷史軌跡預測的車輛自組織網路混合路由演算法[D].天津大學2014
[16]王偉海.龍口礦業集團電網調度自動化系統設計與實現[D].天津大學2012
[17]賀明.基於NC-OFDM的IEEE802.11n與ZigBee共存技術研究[D].天津大學2012
[18]葉君驕.基於SAT的長距離無線mesh網路管理平台[D].天津大學2012
[19]張松.基於IEEE802.11n的長距離無線鏈路性能實驗研究[D].天津大學2012
[20]鍾武汨.基於壓縮感知的空間無線頻譜感知與重構系統研究[D].天津大學2012
[21]高明飛.北皂煤礦海域下開采水情在線監測應用系統[D].天津大學2012
[22]鄒宇.基於衛星授時的長距離無線Mesh網路MAC協議ST-TDMA[D].天津大學2014
[23]王為睿.山東省龍口礦業集團6000m~3/h制氧工程DCS設計與實現[D].天津大學2013
[24]莫志德.基於Web應用的停車管理系統開發和設計[D].天津大學2013
計算機論文參考文獻 篇5
[1](美)BruceMolay著,楊宗源,黃海濤譯.Unix/Linux編程實踐教程[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2]姜毅,王兆青,曹麗.基於HTTP的實時信息傳輸方法[J].計算機工程與設計.2008(10)
[3]崔文婧.數字娛樂產業中流行文化對於電子游戲的.影響[D].北京服裝學院2010
[4]劉曉暉.SAP系統中不同物料分類的創建方法[D].上海交通大學2011
[5]封煒.基於GPS/GIS/GSM的物流信息監控系統的設計與實現[D].上海交通大學2011
[6]趙胤.基於SAP的離散製造型企業成本控制設計與實現[D].上海交通大學2011
[7]李長斌.駝峰空壓站監控系統的設計與實現[D].上海交通大學2012
[8]閔國石.鐵路工務作業安全控制系統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2
[9]龔俊.基於Javamail技術的企業Email安全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D].上海交通大學2012
[10]朱驍勇.基於SCCM的軟體分發管理與軟體封裝模板助手[D].上海交通大學2013
[11]彭誠.基於GPS的物流車輛監控系統的設計和實現[D].上海交通大學2013
[12]蘇政華.離散製造型企業的SAP系統FICO模塊設計與實現[D].上海交通大學2013
[13]周昕毅.Linux集群運維平台用戶許可權管理及日誌審計系統實現[D].上海交通大學2013
[14]徐朱平.SDP-21框架下項目管理在對日軟體外包中的應用[D].上海交通大學2010
[15]劉進學.DeltaVDCS系統在丙烯均相聚合系統中的應用與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0
[16]李立平.基於數據挖掘的勘探隨鑽分析系統[D].上海交通大學2010
[17]王平.半自動閉塞控制信息數字化傳輸系統的設計與實現[D].上海交通大學2012
[18]潘忠銳.鐵路OA系統的設計與實現[D].上海交通大學2012
[19]黃怡君.銀行業的存儲虛擬化系統設計與實現[D].上海交通大學2012
[20]孫英.淺談Flash與XML之間的通信[J].電腦知識與技術.2008(15)
;『貳』 求計算機信息管理畢業論文,最好是網路安全方面的,(參考文獻10篇以上,還要有摘要、關鍵詞),
《計算機網路》(第四版) 謝希仁編 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 2004-2
Cisco Networking Academy Program《思科網路技術學院教程網路安全基礎》
人民郵電出版社 2005年4月
Cisco Networking Academy Program
《思科網路技術學院教程CCNP1高級路由(第二版)》
人民郵電出版社 2005年3月
Cisco Networking Academy Program
《思科網路技術學院教程CCNP 2遠程接入(第二版)》
人民郵電出版社 2005年2月
圓網—無線區域網安全技術
學書期刊 信息化建設 3001年
隨著網路的普及,校園網路的建設是學校向信息化發展的必然選擇,校園網網路系統是一個非常龐大而復雜的系統。它不僅為現代教學、綜合信息管理和辦公自動化等一系列應用提供了基本的平台,而且能夠提供多種應用服務,是信息能夠及時、准確的傳輸到各個系統。而校園網工程建設中主要運用網路技術中的重要分支區域網技術組建管理的,因此本設計課題主要圍繞校園區域網中的宿舍區域網組建過程中可能運用到的技術及實施方案為設計方向,為校園建設、安全提出理論性的依據。
關鍵字:校園網 網關 網路協議
這是我做的好的話給個分
『叄』 企業網路安全體系的建立的參考文獻有哪些
1 周學廣等.信息安全學. 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3.3
2 (美)Mandy Andress著.楊濤等譯.計算機安全原理. 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2.1
3 曹天傑等編著.計算機系統安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9
4 劉衍衍等編著.計算機安全技術.吉林:吉林科技技術出版社.1997.8
5(美)Bruce Schneier 著,吳世忠等譯.應用密碼學-協議、演算法與C語言源程序.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0.1
6 賴溪松等著.計算機密碼學及其應用.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01.7
7 陳魯生.現代密碼學.北京:科學出版社.2002.7
8 王衍波等.應用密碼學.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3.8
9 (加)Douglas R.Stinson著,馮登國譯.密碼學原理與實現.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3.2
10 王炳錫等. 數字水印技術. 西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3.11
11 步山嶽.NTRU公開密鑰體制分析與實現.上海:計算機工程,2002.6
12 柴曉光等. 民用指紋識別技術. 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4.5
13 馮元等.計算機網路安全基礎.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10
14 高永強等.網路安全技術與應用. 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3.3
15 張千里,陳光英 .網路安全新技術. 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3.1
16 董玉格等.網路攻擊與防護-網路安全與實用防護技術. 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2.8
17 顧巧論等編著.計算機網路安全.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1
18 張友生,米安然編著.計算機病毒與木馬程序剖析. 北京:北京科海電子出版社,2003.3
19 (美)Heith E. Strassberg等著.李昂等譯.防火牆技術大全. 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3.3
20 潘志祥,岑進鋒編著.黑客攻防編程解析.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3.6
21 (美)Jerry Lee Ford Z著.個人防火牆. 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2.8
22 楚狂等編著.網路安全與防火牆技術. 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0.4
23 朱雁輝編著. Windows 防火牆與網路封包截獲技術.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2.7
24.石志國等編著.計算機網路安全教程.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2
25 周海剛,肖軍模. 一種基於移動代理的入侵檢測系統框架, 電子科技大學學報. 第32卷 第6期 2003年12月
26 劉洪斐, 王灝, 王換招. 一個分布式入侵檢測系統模型的設計, 微機發展. 第13卷, 第1期, 2003年1月.
27 張然等.入侵檢測技術研究綜述. 小型微型計算機系統. 第24卷 第7期 2003年7月
28 呂志軍,黃皓. 高速網路下的分布式實時入侵檢測系統, 計算機研究與發展. 第41卷 第4期 2004年 4月
29 熊焰, 苗付友, 張澤明. 一個基於移動代理的分布式入侵檢測系統, 小型微型計算機系統. 第25卷 第2期 2004年2月
30 韓海東,王超,李群. 入侵檢測系統實例剖析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2年5月
31 熊華, 郭世澤. 網路安全——取證與蜜罐 北京: 人民郵電出版社 2003年7月
32 趙小敏,陳慶章.打擊計算機犯罪新課題——計算機取證技術. 網路信息安全.2002.9
33 熊華,郭世澤.網路安全——取證與蜜罐.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 2003.7
34 賀也平. 惡意代碼在計算機取證中的應用. 首屆全國計算機取證技術研討會[R]. 北京,2004-11
35 戴士劍等 .數據恢復技術.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3.8
36 段鋼.加密與解密.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3.6
37 郭棟等.加密與解密實戰攻略.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1
38 張曜. 加密解密與網路安全技術.北京:冶金工業出版社2002.7
39 徐茂智.信息安全概論.人民郵電出版社.北京: 2007.8 21世紀高等院校信息安全系列規劃教材
39 Digital Forensic Research Workshop. 「A Road Map for Digital Forensic Research」,2001.
40 Jun-Sun Kim, Minsoo Kim and Bong-Nam Noth .A Fuzzy Expert System for Network Forensics.
41 Srinivas Mukkamala and Andrew H.Sung .Identifying Significant Features for Network Forensic Analysis Us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t Techniqu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gital Evidence. Winter 2003,Volume 1,Issue 4
42 Vicka Corey et..Network Forensics Analysis. IEEE Internet Computing. November. December 200
『肆』 急需計算機論文參考文獻
[1] 馮登國. 計算機通信網路安全.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1
[2] Dorothy Denning, 」Cryptography and Data Security」, Addison-Wesley. ISBN
0-201-10150-5.
[3] M. Bishop and D. Bailey, 「A Critical Analysis of Vulnerability Taxonomies」,
Technical Report CSE-96-11, Dept. of Computer Scienc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Davis, Davis, CA 95616-8562 (Sep. 1996).
[4] 微軟安全中心.
http://www.microsoft.com/china/technet/security/default.mspx
[5] FrSIRT. http://www.frsirt.com/english/index.php
[6] 國際CVE標准. http://www.cve.mitre.org
[7] Mitre Corporation. Common Vulnerabilities and Exposures. Available from
http://cve.mitre.org/ , accessed 2003.
[8] Wenliang Du,Aditya P. Mathur. Vulnerability Testing of Software System Using
Fault Injection.Coast TR 98-02, 1998.
[9] CVSS. http://www.first.org/cvss/.
[10] Matt Blaze. 2002 September 15 (Preprint, revised 2003 March 02). Cryptology
and Physical Security: Rights Amplification in Master-Keyed Mechanical Locks. IEEE
Security and Privacy (March/April 2003).
[11] Steven M. Christey and Chris Wysopal. 2002 February 12 (Expired 2002 August
12). Responsible Vulnerability Disclosure Process (Internet-Draft RFC).
[12] Computer Emergency Response Team/Coordination Center. 2000 October 09.
CERT/CC Vulnerability Disclosure Policy.
[13] Computer Emergency Response Team/Coordination Center. 2003. CERT/CC
Vulnerability Metric.
[14] Russ Cooper. 2001. Proposal – The Responsible Disclosure Forum.
[15] Dennis Fisher. 2003 November 18. 「Security Researcher Calls for Vulnerability
Trade Association.」 eWeek.
[16] Daniel E. Geer, Jr. (Editor), Dennis Devlin, Jim Duncan, Jeffrey Schiller, and Jane
Winn. 2002 Third Quarter. 「Vulnerability Disclosure.」 Secure Business Quarterly.
[17] Daniel E. Geer, Jr. (Editor), Mary Ann Davidson, Marc Donner, Lynda McGhie,
and Adam Shostack. 2003 Second Quarter. 「Patch Management.」 Secure Business Quarterly.
[18] Tiina Havana. 2003 April. Communication in the Software Vulnerability
Reporting Process. M.A. thesis, University of Jyvaskyla.
[19] Internet Security Systems. 2002 November 18 (Revised). X-Force™ Vulnerability
Disclosure Guidelines.
[20] Elias Levy. 2001 October 21. 「Security in an Open Electronic Society.」
SecurityFocus.
[21] Microsoft Corporation. 2002 November (Revised). Microsoft Security Response
Center Security Bulletin Severity Rating System.
[22] Marcus Ranum. 2000 October. 「The Network Police Blotter – Full Disclosure is
Bogus.」 ;login:The Magazine of USENIX & SAGE. Volume 25, no. 6: 47-49.
[23] Krsul V.Software Vulnerability Analysis.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s,
Pure University, 1998
[24] @Stake. 2002 June 05. Security Vulnerability Reporting Policy. Available from
http://www.atstake.com/research/policy/ , accessed 2003.
[25] William A. Arbaugh, William L. Fithen, and John McHugh. 2000 December.
Windows of Vulnerability: A Case Study Analysis. IEEE Computer.
[26] Ross Anderson. 2001. Security Engineering: A Guide to Building Dependable
Distributed Systems. John Wiley & Sons. ISBN: 0-471-38922-6.
[27] Matt Bishop. 2003. Computer Security: Art and Science. Addison-Wesley
Professional. ISBN: 0-201-44099-7.
[28] Matt Bishop. 1999 September. Vulnerabilities Analysis. Proceedings of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Recent Advances in Intrusion Detection.
[29] 單國棟, 戴英俠, 王航. 計算機漏洞分類研究. 計算機工程,2002,28(10):3-6
[30] 夏雲慶 編著 Visual C++ 6.0 資料庫高級編程 北京希望電子出版社
[31] 段鋼 編著 加密與解密(第二版) 電子工業出版社
[33] 候俊傑 著 深入淺出MFC 第2 版 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34] Applied Microsoft.NET Framework Programming (美) Jeffrey Richter 著 清華
大學出版社
[35] National Vulnerability Database http://nvd.nist.gov
[36] US-CERT Vulnerability Notes. http://www.kb.cert.org/vuls
[37] SecurityFocus. http://www.securityfocus.com
[38] Internet Security Systems – X-Force Database.
http://xforce.iss.net/xforce/search.php
[39] The Open Source Vulnerability Database
『伍』 計算機網路方面的畢業論文參考文獻
網路論文的參考文獻可以反映論文作者的科學態度和論文具有真實、廣泛的科學依據,參考文獻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論文的質量。下文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網路論文參考文獻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網路論文參考文獻(一)
[1]趙啟飛.基於WCDMA 無線網路 的優化研究與實踐[D].雲南:雲南大學圖書館,2010:3.
[2]中興公司.2G/3G互操作優化指導書[M/CD.深圳: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2009:16-21
[3]中國聯通.中國聯通2/3G互操作分場景參數設置指導書[M/CD].北京:中國聯通移動網路公司運行維護部,2009
[4]劉業輝.WCDMA網路測試與優化教程[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2:8-9
[5]姜波.WCDMA關鍵技術詳解[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8,320-324.
[6]中興學院.WCDMARNS培訓教材第三冊[M/CD].深圳: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2009
[7]竇中兆、雷湘.WCDMA系統原理與無線網路優化[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95-120
[8]王曉龍.WCDMA網路專題優化[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1:106
[9]張長剛.WCDMAHSDPA無線網路優化原理與實踐[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7:116-119
[10]鄔鵬.呼和浩特聯通異系統互操作優化[D].北京:北京郵電大學圖書館,2011:7-12.
[11]黃偉,李臘元,孫強,MANET路由協議DSR的OPNET實現及模擬[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2005.5
[12]李國強,武穆清,基於OPNET多徑路由協議的建模與模擬[J],數字通信世界,2008.04
[13]王振中,關媛,陸建德,陸佰林,基於NSZ模擬平台的Adhoc新路由協議的模擬[J],計算機模擬,2007.04
[14]策力木格,胡其吐,基於NS的AODV路由協議研究[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05
[15]劉小利,使用OPNET模擬MANET路由協議的實現 方法 [J],計算機與數字工程,2008.4
[16]王瑜,焦永革,孟濤,林家薇,基於免費軟體ns的無線網路模擬[J],無線電工程,第34卷,第一期
[17]張天明,王培康,自助學習路由協議(SL一AoDV)及GloMosim模擬[J],計算機模擬,2008.07
[18]吳晗星,付宇卓,無線自組網AODV路由協議的實現[J],計算機應用與軟體,2007.10
網路論文參考文獻(二)
[1]孫義明,楊麗萍.信息化戰爭中的戰術數據鏈[M].北京:北京郵電大學出版社,2005
[2] 範文 慶,周彬彬,安靖.WindowsAPI開發詳解--函數、介面、編程實例[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1
[3]陳敏.OPNET網路編程[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4]於全.戰術通信理論與技術[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9
[5]FrederickKuhl,RichardWeatherly,JudithDahmann.計算機模擬中的HLA技術[M].付正軍,王永紅譯.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03
[6]陳敏.OPNET網路模擬[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7]JohnN.Abrams'J.E.Rhodes.,23-27,2000
[8]劉徐德.戰術通信、導航定位和識別綜合系統文集(第一集)[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1991
[9]羅桂蘭,趙志峰,趙海.排隊論對嵌入式系統網路性能的測試評估[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23(1):54-56
[10]張鐸.物聯網大趨勢-Internetofthings[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
[11]蘇仕平.無線感測器網路的訪問控制機制研究[D].蘭州大學.2007.
[12]張凱,張雯捧.物聯網導論[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2.
[13]郭萍,張宏,周未,曹雪.基於輕量級CA無線感測器網路雙向認證方案[D].小型微型計算機系統.2013(3):903-907.
[14]李大偉,楊庚.一種基於重復博弈的物聯網密鑰共享方案[J].通信學報,2010,31(9A):97-103.
[15]馬巧梅.基於IKEv2的物聯網認證與密鑰協商協議[J].計算機與數字工程.2013(4):45-48.
[16]郭萍.無線網路認證體系結構及相關技術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12.
[17]張曉輝.基於Diameter的物聯網認證協議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3.
[18]劉宴兵,胡文平,杜江.基於物聯網的網路信息安全體系[J].中興通訊技術.2011(01):96-100.
[19]劉姝.基於PKI的CA認證系統的設計與實現[D].鄭州大學.2005.
[20]任偉,雷敏,楊榆.ID保護的物聯網T2ToI中能量高效的健壯密鑰管理方案[J].小型微型計算機系統.2011,32(9):1903-1907.
網路論文參考文獻(三)
[1]安德森ASP NET高級編程[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
[2](美)Chris Goode,Chris Ullman等康博譯ASP NET入門經典——c#編程篇[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
[3]秦鑫,朱紹文NET框架數據訪問結構[J]計算機系統應用[M]2002,12
[4]張輝鵬基於NET的電子商務系統的研究和設計[D]武漢:武漢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2006
[5]廖新彥ASP NET互動式Web資料庫設計[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04
[6]Jeffrey Richter Applied Microsoft NET Framework Programming[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7]Daniel Cazzulino等C#Web應用程序入門經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
[8]蔣秀英SQL Server 2000資料庫與應用[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9]龔小勇關系資料庫與SQL Server 2000[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7
[10]薩師煊,王珊資料庫系統概論(第三版)[M]北京:高等 教育 出版社,2000
[11]李中華基於NET的模式實現與應用[D]四川:四川大學,2006
[12]任開銀,黃東在NET上架構公司級應用程序[J]微型機與應用2003,1
[13]葉春陽基於Web服務的流程協作研究[D]北京: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
[14]李琳NET開發平台核心服務的研究與應用[D]武漢:武漢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2003
[15]張莉,王強,趙文防,董莉,SQL server資料庫原理及應用教程[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06
猜你喜歡:
1. 計算機類畢業論文參考文獻大全
2. 網路安全論文參考文獻
3. 最全電子商務畢業論文參考文獻
4. 畢業論文參考文獻範文
『陸』 計算機網路安全問題論文
當前計算機網路系統面臨的信息安全保密形勢越來越嚴峻。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計算機網路安全問題論文,供大家參考。
計算機網路安全問題論文篇一
計算機安全常見問題及防禦 措施
摘要:計算機的應用對於生產和生活的建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信息化時代,如果沒有計算機就會造成經濟和技術的脫節。但是,計算機在給人們帶來便利的同時,已給人們製造了一些麻煩,信息泄露等計算機安全問題值得我們的注意,無論是對於個人還是對於國家來說,信息資源安全才有利於未來的建設。 文章 對計算機的硬體和軟體的安全問題和防禦措施進行了具體的分析,並強調了解決計算機安全問題的迫切需要。
關鍵詞:計算機;安全問題;預防對策;軟體和硬體
計算機是人類最偉大的發明之一,近年來,隨著技術的不斷革新,計算機在各個行業中都有廣泛的應用,無論是在企業的管理中還是在數字化技術的應用中,計算機軟體都提供了較大的幫助,在人們的生活中,計算機的應用也是無處不在。但是,計算機由於其開放性的特點,在網路安全方面存在隱患,如果得不到及時的處理,就會給人們的生活和國家的安全建設帶來困擾,因此,必須加強計算機的安全性建設問題。
1計算機的硬體安全問題及預防對策
1.1晶元的安全問題
計算機是由晶元、主機、顯卡等硬體組成的。目前,市場上的計算機品牌較多,國外的計算機技術和高科技水平比較先進,在我國的一些高端人才和企業中,使用進口計算機的群體較多。在計算機硬體中,如在晶元的使用中就存在較多的安全隱患。在晶元等硬體設施中,國外一些技術人員植入了較多的病毒和指令,能夠入侵使用者的電腦程序,造成個人資料、企業信息、甚至是國家的建設信息泄漏,甚至由於其攜帶的病毒,導致計算機信息系統的癱瘓,嚴重影響個人安全和國家安全。另外,在一些網卡和顯卡中同樣會攜帶木馬。一些電腦 愛好 者,喜歡自己購買計算機硬體進行組裝,如果沒有到有保障的場所購買,很容易造成計算機硬體的信息安全問題,一些干擾程序通過激活後,會給計算機帶來嚴重的後果,影響企業和個人的安全使用。
1.2計算機電磁波信息泄露問題
計算機在運行中存在一定的輻射,這種電磁波的輻射實質上是一種信息的儲存。隨著經濟技術的不斷發展,一些高尖技術人才對於計算機的開發與利用研究得十分透徹,在市場環境中,相應的預防措施還不能趕超計算機信息剽竊人員的相關技術。通過相關設備的使用,剽竊者通過電磁波的頻率就能夠對計算機的信息進行復原。另外,與計算機連接的設備愈多,其電磁波的輻射能力愈強,愈容易被人接受和剽取。除了無形的電磁波能造成計算機信息的泄漏外,還會通過計算機連接的電源線和網線造成安全問題。這主要是因為計算機在信息的傳遞中,都是通過電磁波來實現的,電線和網線中都有電磁信號的傳播。
1.3具體的解決措施
在解決計算機硬體的安全性問題中,相關工作者要對晶元等硬體部件和電磁波輻射兩個方面進行預防。在硬體的防禦對策中,相關人員可以進行備份貯存。例如可以使用雙硬碟與計算機進行連接,當一個貯存硬碟發生程序故障時,可以及時斷開,另一個硬碟還可以持續工作,在不延誤工作執行的過程中,完成信息資料的保護。在電磁波的輻射問題上,相關技術人員可以進行屏蔽設備的連接,減少電磁波的擴散,並可以進行電磁波干擾技術的實施,干擾剽竊者的接收情況,致使信息資料無法復原。
2計算機軟體上的網路安全問題及防禦對策
2.1計算機軟體的安全問題
計算機軟體上的信息泄露問題比較嚴重,也是造成計算機安全問題的主要體現。由於計算機在使用中接觸到的軟體、視頻、網站和文檔的機會較多,一些惡性病毒和木馬等就會隨著計算機的應用進行入侵,造成信息資料的破壞。例如,計算機沒有進行完善的安全防火牆和病毒查殺軟體的使用時,一些頑固性的病毒和木馬就會對計算機程序進行惡意的篡改,造成信息資料的流失,重要文檔資料的篡改和破壞等。在計算機的安全問題中,還有一部分是由於人為的原因引起的。在一些釣魚網站中,不法人員通過網站注冊、鏈接點擊等,對使用者的計算機進行個人信息的採集,得到相關資料後,還會偽造使用者的相關信息,實施網路詐騙等行為。另外,在一些機密企業中,還存在計算機竊聽和黑客入侵等問題,這主要通過相關設備和高端的技術操作完成,相關單位要做好信息安全的維護。
2.2具體的防禦措施
加密處理是實現計算機信息安全的基本措施,主要有兩方面的內容。其一,對稱加密處理,即私鑰加密,是信息的收發雙方都使用同一個密鑰去加密文件和解密文件。其主要的優勢就是加密和解密的速度快捷,但是這適合小批量的數據處理。其二,就是非對稱加密,又被稱作公鑰加密,基於此種加密措施處理的加密和解密,一方用公鑰來發布,另外一方用私鑰來保存。信息交換的過程是:甲方生成一對密鑰並將其中的一把作為公鑰向其他交易方公開,得到該公鑰的乙方使用該密鑰對信息進行加密後再發送給甲方,甲方再用自己保存的私鑰對加密信息進行解密。在一些機密的企業和個人電腦中,進行加密處理,預防計算機軟體的信息泄露還是遠遠不夠的,為了達到進一步的安全性保障,可以通過認證技術進行防禦。所謂認證技術就是對信息發送者與接收者進行雙重的保護措施。保證信息在傳輸過程中不會出現缺失的情況。這種認證技術的類型有數字簽名和數字證書。其中數字簽名也就是電子簽名,即在文本中自動生成一個散列值,再以私鑰的方式對散列值進行加密處理,最後將這個數字簽名發送給接收方;報文的接收方首先從接收到的原始報文中計算出散列值,接著再用發送方的公開密鑰來對報文附加的數字簽名進行解密;如果這兩個散列值相同,那麼接收方就能確認該數字簽名是發送方的。
3結語
計算機的應用是以技術為前提的,相應的,在安全問題的預防對策中,也應從技術方面進行探討。相關技術人員要對引起信息安全問題的原因進行具體的分析,對電磁波輻射和軟體網路引起的信息安全進行重點研究,加強電磁屏蔽技術和密鑰加密技術的運用,在生活和生產中宣傳計算機安全建設的重要性,普及相關的技術,依靠人民群眾的力量,促進計算機網路安全的實施。
參考文獻
[1]丁晨皓.計算機安全面臨常見問題及防禦對策探討[J].中國新通信,2015,(6):33.
計算機網路安全問題論文篇二計算機安全中數據加密技術分析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計算機技術不論是在國防、醫療、 教育 、銀行、工業等各行業領域都有了廣泛的應用,但是,有利必有弊,計算機技術也存在許多弊端。其中,網路的便利的確給人們的辦公和日常生活帶來極大的便利,可是在網路數據的安全性還是受到人們的質疑,類似的案件也層出不窮,像銀行卡和個人信息在銀行資料庫被攻克時泄露導致個人財產收到極大的損失,所以,加強計算機安全中數據加密技術的應用勢在必行。本文就計算機安全中數據加密技術的現狀,概念分類及其應用做出簡要的分析。
關鍵詞:計算機安全;數據加密技術;應用
一、計算機安全中數據加密技術的發展現狀
在現今的計算機 操作系統 領域中,基本上是微軟公司一家獨大,這十分不利於計算機數據安全,特別是在國防方面,所以我國也在積極研發屬於自己的麒麟系統,雖然與國外的計算機操作系統還存在著巨大的差異,但是,這是必須要做的工作,一旦比較重要的國防信息被那些圖謀不軌的戰爭分子掌握,會對國家的財產安全造成巨大的損失。微軟公司的wind,S操作系統之所以被廣大人民接受,是因為其操作簡單,功能齊全,但是,這也導致了眾多的黑客不斷地對這單一的系統進行攻克,在這一過程中,黑客不斷地發現系統漏洞並利用這一漏洞進行攻擊,隨後,微軟公司再對這些漏洞進行封殺和打補丁,這就是為什麼微軟的操作系統需要不斷更新的緣由。操作系統的漏斗是永遠無法修補干凈的是眾所周知的,所以,計算機安全中數據加密技術更需要加快發展。因為利益方面的問題,許多黑客甘願冒著巨大的風險偷取數據,甚至,這種行為出現了團隊化和行業化,對計算機的發展造成了巨大的困擾。從里一個方面來看,現在進人了一個互聯網的雲時代,許多信息都是通過網路傳播和泄露,在這些技術的傳播過程中也存在巨大的安全隱患,一些比較重要的信息如果被有心之人截取並解除出來,像個人的銀行卡賬號密碼,身份證號碼,家庭住址等比較隱秘的信息,會對個人財產和生命安全帶來極大的隱患。所以,計算機安全中數據加密技術就得到了眾多人的重視,特別是在數據傳輸協議上的應用,屬於現階段應該加強的方面。
二、計算機安全中數據加密技術分析
大多數的計算機安全中數據加密技術都是利用密碼學的相關技術將一段文字或數據編譯成相對應密碼文,變成不容易別別人了解其真正含義的文字或數據,除非獲得與之相對應的解除 方法 ,否則,即使獲得這段信息也不會得到其真正的信息,成為一段無用之文,從而達到將信息加密的效果,保證計算機信息安全的關鍵和核心。通常,傳統的加密方法包括置換表演算法、改進的置換表演算法、循環位移操作演算法、循環校驗演算法。其中,置換表演算法是這些方法中最簡單的演算法,是將一段數據中的每個字按照相對應的置換表進行等量位移形成加密文件,這一般用於不是而別機密的文件,在對這些加密後的文件進行解讀時只需要按照加密所用的置換表進行位移轉化還原回來即可。而改進的置換表演算法則是為了加強文件的加密程度,利用了兩個或者更多的置換表,將文件的每個字元進行隨機的轉化,當然,這也是有一定規律可言,在進行還原時還是利用相應的置換表還原,理論上講,所利用的置換表越多,文件的加密效果就越好,但是,相對應的成本和技術要求就越高,可以按照文件的重要性進行適度的選擇。循環位移操作加密是一種只能在計算機內操作的加密手段,通常是將文件的字元通過位移計算改變其在文件的方向並通過一個函數循環,快速的完成加密工作,雖然這種加密方法比較復雜,但是其加密效果比較好,在眾多領域都有所應用。循環校驗演算法,簡稱為CRC,是一種基於計算機或者資料庫等傳輸協議等信息高位數函數校驗演算法,大多在文件的傳輸過程中的加密。
三、計算機安全中數據加密技術的應用
計算機安全中數據加密技術的應用非常廣泛,應用比較多的有基於資料庫的網路加密,基於軟體的文件機密,基於電子商務的商務加密,基於虛擬網路的專用網路加密。在其中,每一項計算機安全中數據加密技術的應用都有了十分成熟的方案和技術。由於計算機網路資料庫中存放著大量的數據和文件,是大多數黑客的攻克方向,所以,基於網路資料庫的加密技術就顯得尤為重要。目前的網路資料庫管理系統都是在微軟的wind,Sllt系統, 系統安全 方面存在著一定的隱患,所以,網路資料庫對訪問用戶的身份驗證和許可權要求及其嚴格,特別針對比較敏感的信息和許可權設定了特殊的口令和密碼識別,這一類的加密方法多適用於銀行等數據存量龐大,信息比較重要的領域。基於軟體加密的加密技術在我們的日常活動比較常見。日常所用的殺毒軟體一般都會帶有這種功能,多用於個人比較隱私的文件進行加密,網路上紅極一時的艷照門的事發人冠希哥如果懂得利用軟體對那些照片進行加密的話就不會流傳到網路上了。此外,在進行軟體加密時要檢查加密軟甲的安全性,現在許多電腦病毒專門針對加密軟體人侵,一旦被人侵,不但沒有起到加密作用,更將個人的隱私暴漏給別人,要是被不法之徒利用,將會對個人的日常生活造成極大的困擾。基於電子商務的加密技術在現今的商業戰場上得到了極大地應用。如今的商業競爭極其慘烈,一旦商業機密泄露,會對公司和企業造成極其巨大的損失。現今的電子商務加大的促進了商業的發展格局,許多重要的的商業合同在網上便簽訂,大大提高了企業的辦公效率,但是,隨之而來的網路安全問題也隨之體現,所以,在網路上簽訂合同和協議時都是利用專門的傳輸協議和安全證書,保證合同雙方的信息不被其他公司獲知,基於電子商務的加密技術成為了商業機密的有力保證。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計算機安全中數據加密技術的提高是為了防止計算機中的數據信息被攻克,但這只是一種緩兵之計,沒有任何一種計算機信息加密技術能夠永遠不被攻克,因為,在計算機技術加密技術發展的同時,與其相應的解除技術也在不斷發展。計算機數據的安全性也與我們的日常行為有關,不安裝不健康的軟體,定時殺毒也對保護我們的計算機數據安全有很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朱聞亞數據加密技術在計算機網路安全中的應用價值研究田製造業自動化,2012,06:35一36
[2]劉宇平數據加密技術在計算機安全中的應用分析田信息通信,2012,02:160一161
計算機網路安全問題論文篇三計算機安全與防火牆技術研究
【關鍵詞】隨著 網路技術 的應用,網路安全問題成為當今發展的主要問題。保障計算機運行的安全性,不僅要增加新技術,防止一些有害因素侵入計算機,還要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變革與優化,防止計算機內部消息出現泄露現象。本文根據防火牆的主要功能進行分析,研究防火牆技術在計算機安全中的運行方式。
【關鍵詞】計算機;安全;防火牆技術
網路技術促進了人們的生產與生活,給人們帶來較大方便。但網路技術在運用也存在一些危害因素,特別是信息泄露等現象制約了人們的積極發展。防火牆技術在網路中的有效運用不僅能促進網路信息的安全性,能夠對網路內外部信息合理區分,還能執行嚴格的監控行為,保證信息使用的安全效果。
1防火牆的主要功能
1.1能夠保護網路免受攻擊
防火牆的有效利用能夠保護網路免受相關現象的攻擊。在網路攻擊中,路由是主要的攻擊形式。如:ICMP重定向路徑以及IP選項路徑的源路攻擊,利用防火牆技術能減少該攻擊現象,並能夠將信息及時通知給管理員。因此,防火牆能夠對信息進行把關、掃描,不僅能防止身份信息的不明現象,還能防止攻擊信息的有效利用。
1.2能夠說對網路進行訪問與存取
防火牆的主要功能能夠對網路信息進行有效訪問以及信息存取。防火牆在利用過程中,能夠對信息的進入進行詳細的記錄,還能夠將網路的使用情況進行統計。如果出現一些可疑信息以及不法通信行為,防火牆就會對其現象進行判斷,並對其進行報警。根據對這些信息的有效分析,能夠加強對防火牆性能的認識與理解。
1.3能夠防止內部消息泄露現象
防火牆的主要功能能夠防止內部信息發生泄漏現象。將內部網路信息進行有效劃分,能夠對所在的信息進行保護,並在一定程度上促進網路信息的安全效果,以防止信息發生外漏現象。因為內網中含有大量的私密信息,這種信息在利用過程中,能夠引起相關者的興趣以及積極性。因此,應發揮防火牆的正確利用以及科學實施,不僅將遇到的問題有效防範,還能對機主信息進行有效保護,以促進實施的安全效果。
1.4能夠集中進行安全優化管理
防火牆的主要功能能夠實現集中化的安全優化管理。傳統的網路執行的措施主要是主機,防火牆在其中的有效利用能夠保障普通計算機的安全性,並降低成本。因此,在TCP/IP協議中,利用防火牆進行保護與利用,不僅能實現各個埠的共享性發展,還能解決安全問題。如果在這種形式下,沒有利用防火牆進行有效保護,就會出現較大的信息泄露現象。
2防火牆技術在計算機安全中的有效運用
2.1安全服務配置
安全服務隔離區是根據系統管理機群、伺服器機群獨立表現出來的,並產生了一種獨立的、安全的服務隔離區。該部分不僅是內網的重要組成,還是一種比較相對獨立的區域網。這種劃分形式主要能夠提高伺服器上的數據保護以及安全運行。相關專家根據網路地址轉換技術,能夠對內網的主機地址進行映射,保證IP地址使用的有效性。這種發展形式不僅能夠對內網的IP地址以及結構進行隱藏,保證內網結構的安全性,還能減少公網IP地址的佔有,降低投資成本。如果利用邊界路由器,還能加大這些設備的有效利用,特別是防火牆配置的有效利用。雖然原有的路由器具有防火牆功能,但現有的防火牆實現了與內部網路的有效連接。如:安全服務隔離區中的公用伺服器並不是利用防火牆來實現的,它能直接與邊界路由器進行連接。防火牆與邊界路由器的有效結合,形成了雙重 保險 形式,形成了安全保護形式,如果在防火牆以及邊界路由器之間設置安全服務隔離區,能夠加強公用伺服器設施的有效利用。
2.2配置訪問策略
配置訪問策略是防火牆中最重要的安全形式,訪問策略在設置期間,並不是隨意產生的,而是一種復雜而又精確的表現形式。在這種形式發展下,應加強計算機技術對內、對外的實際應用,還要加強對相關知識的認識和理解,並保證其中的有序發展,從而將訪問策略進行科學設置。在這種情況下,主要是由於防火牆的查找形式就是按照一定順序進行的,要在使用之前對其使用的規則進行設置,能夠提高防火牆的運行效率。
2.3日誌監控
日誌監控是計算機安全保障的主要手段,管理人員在傳統的日誌管理中,並沒有對信息進行選擇,其中日誌所體現的內容也不夠整齊,日誌內容不僅復雜,而且數量也比較多,在這種情況下,降低了日誌的利用效率。但在實際發展中,日誌監控具有較大優勢,其中存在一定的應用價值,是當今時代發展的關鍵信息。一般情況下,日誌監控中的系統告警信息具有較大的記錄價值,將這些信息進行優化選擇,然後進行保存、備份,以保證計算機信息的安全性、防止信息的丟失現象。
3 總結
防火牆技術是網路安全保障的一種技術形式,由於網路中存在的有些不安全因素,在根本上並不能完全保障計算機網路安全。因此,在對防火牆技術進行實際利用過程中,要保證科學性、整體性以及全面性分析,從而保證計算機網路運行的安全效果。
參考文獻
[1]侯亮.對計算機網路應用中防火牆技術的研究[J].網友世界.雲教育,2014(15):7-7.
[2]馮思毅.試論計算機防火牆技術及其應用[J].河北工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113-114.
[3]馬利,梁紅傑.計算機網路安全中的防火牆技術應用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4(16):3743-3745.
[4]王麗玲.淺談計算機安全與防火牆技術[J].電腦開發與應用,2012,25(11):67-69.
有關計算機網路安全問題論文推薦:
1. 論計算機網路安全管理中的問題論文
2. 計算機網路安全隱患及防範的論文
3. 計算機網路安全防範的論文
4. 有關計算機網路安全的論文
5. 計算機網路安全與防範論文
6. 計算機網路安全畢業論文範文
『柒』 計算機網路安全英語論文及翻譯求助
Computer network security and to guard against
Abstract: When mankind entered the 21st century information society, the network society of the time, China will establish a complete set of network security system, especially from the policy and law to establish China's own characteristics, network security system.
Key words: computer; network; security; prevent
In the information age, information can help groups or indivials so that they benefit from, the same information can also be used to pose a threat to them, caused damage. Therefore network security, including the composition of network hardware, software and network transmission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so that they do not because of accidental or malicious destruction of the attacks, network security not only the technical aspects, but also management issues, both complement each other, are indispensable.
First, the concept of computer network security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of "computer security" is defined as: "To establish a data processing system and the adoption of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of security protection, the protection of computer hardware, software, data is not e to accidental and malicious destruction of reasons, change and leakage." The above definition of computer security includes physical security and logical security of both the contents of the contents of the logic of security could be understood as we often say that the information security, information refers to the confidentiality, integrity and availability of protection, and network security Information security is the meaning of the extension, that network security is a network of information confidentiality, integrity and availability protection. Computer network security as the specific meaning of the user changes, the user is different on the network security awareness and requirements will be different. From the ordinary user's point of view, could only hope that personal privacy or confidentia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on the network be protected against eavesdropping, tampering and forgery; and network provider in addition to care about these network information security, we must also consider how to deal with sudden natural disasters, such as military strikes against the destruction of network hardware, as well as unusual in the network how to restore network communications, and maintain the continuity of network communications.
In essence, the network security, including the composition of network hardware, software and network transmission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so that they do not because of accidental or malicious attacks on the destruction of both the technical aspects of network security issues, there are management issues, the two sides complement each other, are indispensable. Man-made network intrusion and attacks makes network security is facing new challenges.
Second, computer network security status quo
Computer network security is the network hardware, software and data systems are protected from accidental or malicious destruction of reasons, alteration, disclosure, the system continuous, reliable, normal operation of network services without disruption. Computer and network technology has the complexity and diversity, makes computer and network security has become a need to continue to update and improve the area. At present, hackers method has been more than the type of computer virus, and many attacks are fatal. In the Internet network, because the Internet does not have the time and geographical constraints, whenever there is a means to generate new attacks, we can in a week around the world, these attacks means the use of network and system vulnerabilities to attack computer systems and resulting in network paralysis. Worms, backdoor (Back-doors), Rootkits, DOS (DenialofServices) and Sniffer (network monitor) is a familiar means of several hacker attacks. However, none of these attacks means they reflect the astonishing power of today become worse. These types of attacks means the new variant, with previous attacks appeared methods, more intelligent, targeted against Internet-based protocols and operating system level. From the Web process control proceres to the kernel-level Rootlets. Hackers practices escalating renovation, to the user's ability to guard against information security challenge.
Third, computer network security precautions
1, to strengthen the internal network management and the use of safety awareness among staff, many computer systems commonly used passwords to control access to system resources, which is anti-virus process, the most vulnerable and the most economical methods. Network administrator and terminal operator privileg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responsibilities, choose a different password for the application data legitimate operation, to prevent unauthorized users to access the data and the use of network resources.
On the network, software installation and management is crucial, it is not only related to network maintenance and management efficiency and quality, but also to the network security. A good antivirus software can be easily installed within minutes to the organization each NT server can also be downloaded and spread to all the purpose of the machine by the network administrator set up and manage to focus, it will work with the operating system and other security is closely linked to become a part of network security management, and automatically provide the best network virus defensive measures. When the computer virus on-line resources applications attack, such as the virus exists in the information-sharing network of media, it is necessary to the security at the gateway, on the network front-end for antivirus.
2, network firewall technology
Is a kind of used to strengthen the network access control to prevent the external network users to illegal means to enter the external network through the internal network, access internal network resources and protect the internal network operating environment special for Network Interconnection Devices. It is between two or more networks such as packet transmission link in accordance with a certain degree of security strategy to implement the inspection,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 network communication between are allowed to, and monitor the network running. Although the firewall is to protect the network from an effective means of hacking, but there are obviously inadequate: through the firewall can not protect against outside attack other means, can not prevent defectors from the inside and inadvertent threats posed by users, but also can not completely prevent the transmission of the virus have been infected with the software or documents, and can not protect against data-driven attacks.
3, security encryption technology
Encryption technology for the global e-commerce to provide a guarantee, so that Internet-based electronic trading system has become possible, thus improving the symmetric encryption and asymmetric encryption technology is still the mainstream of the 21st century. Symmetric encryption to the conventional password-based technology, computing encryption and decryption operations use the same key. Asymmetric encryption, encryption key that is different from the decryption key, encryption keys are made public, anyone can use, only the decryption key to decrypt people know.
4, the network host operating system security and physical security measures
Network firewall as the first line of defense and can not fully protect the internal network, must be combined with other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safety of the system level. After the firewall is based on the network host operating system security and physical security measur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evel from low to high, namely, the physical security of the host system, the core operating system security, system security, application services security and file system security; At the same time, host security checks and bug fixes, as well as a backup safety system as a supplementary safety measures. These constitute the entire network system, the second line of defense, the main part of a breakthrough to prevent the firewall as well as attacks from within. System backup is the last line of defense network system, used to attack after the System Restore. The firewall and host security measures is the overall system security by auditing, intrusion detection and response processor constitute the overall safety inspection and response measures. It from the network system firewall, network host or even directly from the network link layer on the extraction of network status information, as input to the intrusion detection subsystem. 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 in accordance with certain rules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re is any invasion of the incident, if the invasion occurred, the emergency treatment measures, and generate a warning message. Moreover, the system's security audit also can be used as the future consequences of aggressive behavior and to deal with security policy on the system to improve sources of information.
In short, network security is a comprehensive issue, involving technology, management, use and many other aspects, including both its own information system security issues, there are physical and logical technical measures, a kind of technology can only solve the problem on the one hand, rather than a panacea. To this end the establishment of a network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security system, the need for national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to support and join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group. Security and anti-security like two sides of contradictions, always pick-up, so the security instry is a futur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ew technologies and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instry.
References:
[1] Huang Yi-qiang, et al. On the software development needs analysis phase of the main tasks. Quarterly Journ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 2002 (01).
[2] Hu Daoyuan. Computer LAN [M]. Beijing: 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 2001.
[3] Zhu Lisen, even Shougong. Computer Network Application Technology [M]. Beijing: Patent Literature Publishing House, 2001.
[4] Xie Xiren. Computer Networks (4th edition) [M]. Beijing: Publishing House of Electronics Instry, 2003.
[5]孫小剛, Han Dong, et al. Oriented software engineering, Visual C + + Network Programming [M]. Beijing: 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 2004,11.
僅供參考,請自借鑒。
希望對您有幫助。
補充:您可以隨時找我,我會幫你翻譯好發過去,隨時歡迎您的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