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配置校園網路
找到右下角的網路標志,點擊「打開網路和共享中心」,找到「設置新的連接或網路」,點擊「連接到工作區」。
(1)計算機網路課設小型校園網擴展閱讀:
特點
編輯
1、高速的區域網連接――校園網的核心為面向校園內部師生的網路,因此園區區域網是該系統的建設重點,並且網路信息中包含大量多媒體信息,故大容量、高速率的數據傳輸是網路的一項基本要求;
2、信息結構多樣化――校園網應用分為電子教學(多媒體教室、電子圖書館等)、辦公管理和遠程通訊(遠程教學、互聯網接入、FTP服務、聯網游戲等)三大部分內容。數據類型復雜,不同類型數據對網路傳輸有不同的質量需求;
3、安全可靠――校園網中同樣有大量關於教學和檔案管理的重要數據,不論是被損壞、丟失還是被竊取,都將帶來極大的損失;
4、操作方便,易於管理――校園網面積大、接入復雜,網路維護必須方便快捷,設備網管性強,方便網路故障排除。
5、認證計費――學校對學生上網必須進行有效的控制和計費策略,保證網路的利用率。
校園網網路系統從結構層次上分為核心層、匯聚層和接入層;從功能上基本可分為校園網路中心、教學子網、辦公子網、宿舍區子網、圖書館子網等。根據校園網用戶數量的多少和網路應用的情況,可以分為大型校園網、中型校園網、小型校園網三種。基於上述校園網的特點,我們在設計校園網路時必須充分考慮網路的先進性、標准化和開放性、可靠性和可用性、靈活性和兼容性、實用性和經濟性、安全性和保密性、擴展性和網路的靈活性等特性,充分利用有限的投資,建設一個性價比比較高的綜合性網路。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國家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校園網路建設已逐步成為學校的基礎建設項目,更成為衡量一個學校教育信息化、現代化的重要標志。目前,大多數有條件的學校已完成了校園網硬體工程建設。然後,多年來都對校園網的認識不夠全面,甚至存在很大的誤區。例如:認為網路建設越高檔越好,在建設中盲目追求高投入,對校園網路建設的建設缺乏綜合規劃及開發應用;認為建好了校園網路,連接了Internet,就等於實現了教學和辦公的自動化和信息化,而缺乏對校園網路的綜合管理、技術人員和教師的應用培訓,缺乏對教學資源的開發與積累等等。所有這些,都極大地阻礙了校園網路在學校管理、教育教學中所應發揮的實際效益。
最近幾年,我國遠程教育發展迅猛。統計數據顯示,教育部已批准67所普通高校開展現代遠程教育試點工作,開設了覆蓋工學、管理學、醫學、文學、理學、農學、經濟學、教育學、法學、哲學10大學科門類共140多種專業,設立了近2000個現代遠程教育校外學習中心(點),累計注冊網路教育學生160多萬人。此外,我國有近70%的高校建立了校園網,並利用校園網開展了網路教學、數字圖書館、網路課程和教學資源開發等應用項目。
B. 本課程培養學生在充分進行需求分析的基礎上,根據實際需求,建立一個中小型單位的計算機網路,並加以管理
中學校園網規劃方案
一. 設計目標
1.配合當前的教學發展情況,完成學校內部 Intrannet的配套基礎建設,將全校的信息資源利用計算機網路連接起來,形成一個流暢、合理、可靠、安全的校園網。還應針對學校的教學特點,具有一些基本的教學功能,以完成學校的基本教學任務。通過各校校園網路的連接,可以更便利地互相交換信息,促進各個學校間的學術交流。
2.通過校園網路使教師和科研人員能及時了解國內外科技發展動態,加強對外技術合作,促進教學和科研水平的提高。建立新的通訊方式和環境,提高工作效率。
二. 設計原則
1.學校需求為前提原則:堅持以學校具體需求為校園網信息系統方案設計的根本和前提,同時,也要注重源於需求又高於需求的原則,注意用專業化的技術思想來進行校園網的規劃與設計,確保校園網的實用性、先進性和便於擴展性。
2.設備選型兼顧原則:滿足學校對現代化教學手段的要求;滿足校園網建設及互聯網的要求;所選設備在國際上保持技術先進性;供應商有良好的商業信譽和優質的售後服務。
3.堅持標准原則:一切校園網設計和施工,均要嚴格遵循國際和國家標准。 統一規劃,分步實施。校園網的實現要求通訊協議、網路平台等應具有世界性的開放性和標准化的特點,並且應採用統一的網路體系結構。
4. 堅持先進的成熟的技術原則:採用通用的、成熟的技術方案可以降低建設成本、減小設計、施工和使用難度、縮短建設周期。有利於保護投資,並且有利於校園網的維護和升級。選擇品質最好的設備不一定是最佳選擇,成本因素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將品質與成本實現最佳匹配。
5. 堅持規范布線,考慮長遠發展原則:
布線系統使網路的重要基礎,布線系統的好壞是衡量一個網路好壞的非常重要的標志。布線系統不合理將降低網路的可靠性,使網路難以管理和維護,所以必須採用標準的綜合布線系統。
6. 堅持易於使用和管理原則:
校園網的各種軟體應用項目必須易於使用,對最終用戶的起點要求不能太高,一般以熟練使用操作系統、辦公軟體系統、瀏覽器和電子郵件系統為宜;系統的日常管理和維護工作要方便、簡易。網路拓撲結構一經配置確定,不應輕易更改。
7.堅持可擴展性原則:考慮現有網路的平滑過度,使學校現有陳舊設備盡量保持較好的利用價值;選用產品應具有最佳性價比,又要應充分考慮未來可能的應用,具有高擴展性。
三. 用戶需求分析
學校要求如下:
1. 建立辦公自動化系統
辦公樓共有40個信息點。要求通過校園網連至INTERNET,達到100M到桌面,並對財務科,人事科等科室進行單獨子網管理。
2. 建立考試監控系統
共有教學樓3座,120個信息點。
(1) 綜合教學樓一個,60個信息點。其中有10個實驗室,每個實驗室配置1台PC和1個投影儀(此處無須上網);20個教室,其中一個教室2個攝像機。
(2) 普通教學樓1:40個信息點,共20個教室,其中一個教室2個攝像機。
(3) 普通教學樓2:20個信息點,共10個教室,其中一個教室2個攝像機。
3. 建立綜合多媒體教室
信教中心:共120個信息點。有兩個多媒體教室,每個教室60台PC。要求可網管,通過校園網上連至INTERNET,達到100M到桌面。
4. 為了滿足教職工的需要,提高教職工教學條件和水平,大力發展網上教學,優秀科目科件製作等。將教職工宿舍區的PC通過校園網上連至INTERNET,達到10M到桌面,以後可擴展到100M 。
5. 學校校園網建設所需PC和投影儀有校方自行選擇和安裝。學生宿舍由於高中階段學習生活的特殊性,不進行任何布置。
四. 網路規劃設計總體方案
(一)校園網路拓撲圖
(二) 設計方案
1. 網路層次結構
網路結構採用分層式設計,共分三層:核心層,工作組層,桌面接入層。分層設計可以使整個網路自上而下具有很大的彈性,便於策略的維護和實施。]
(1)核心設備
①設備名稱:DCS-3926S可堆疊智能安全接入交換機
②基本介紹: 3926S具有24個10/100Mbps自適應RJ-45埠和2個模塊擴展插槽(可選插百兆模塊和千兆模塊)可千兆或百兆聚合上聯至匯聚層交換機或者核心層交換機。
③主要特徵:
★高密度和靈活的堆疊
DCS-3900S系列的堆疊帶寬可支持2G到4G,並且支持簡單堆疊、標准堆疊、超級堆疊和混合堆疊。簡單堆疊成本最低。堆疊帶寬2G;標准堆疊使用堆疊模塊,其帶寬擴充至4G;還可以用千兆電口或千兆光口做超級堆疊,可避開堆疊線纜的限制,堆疊帶寬也是4G;同時DCS-3900S系列可以和DCRS-5600S系列、DCRS-5526S交換機做混合堆疊。
★強大的ACL功能
作為新款的L2/4交換機,DCS-3926,S系列交換機提供了完整的ACL策略,可根據源/目的IP地址、源/目的MAC地址IP協議類型、TCP/UDP埠號、IP Precendence、時間范圍、ToS對數據進行分類,並進行不同的轉發策略。通過ACL策略的實施,用戶可以在接入層交換機過濾掉「沖擊波」、「震盪波」、「紅色代碼」等病毒包,防止擴散和沖擊核心設備
★卓越的安全特性
全面的受控組播方案DMCP,可以對源和目的進行安全控制,完整實現了在接入層網路中基於IGMP源埠和目的埠的檢查技術,可完全限制合法組播在網路中的穩定傳輸,有效控制組播建立的整個過程,保障了正常合法的組播應用的穩定運行;率先支持對特徵復雜(64位元組)的應用流量的訪問控制,讓用戶可以在各種網路的環境中應對出現復雜情況;監控pingSweep等攻擊行為,安全防掃描,並採取防攻擊措施,全面保護交換機和伺服器等網路設施的安全。
★更完美的性價比(DCS-3926S-G)
大多數接入交換機通過1個千兆光模塊上聯,為了提高產品的性價比,DCS-3926S-G固化了一個千兆光模塊,可以為用戶節約開支。
★豐富的QoS策略
DCS-3900S系列交換機為每個埠提供了4個優先順序隊列,可根據埠、802.1p、ToS、DSCP、TCP/UDP埠進行流量分類,並分配不同的服務級別,支持WRR/SP等調度方式,為語音/數據/視頻在同一網路中傳輸提供所要求的不同服務質量。
④技術參數
★介面形式:24個10/100M埠 1個SFP千兆光口/堆疊口
★可選擴展模塊:百兆電/光口模塊;千兆電/光口模塊;堆疊模塊
★堆疊:支持標准堆疊,超級堆疊,混合堆疊。堆疊環境下,支持跨交換機的埠聚合、埠鏡像、QoS、ACL
★生成樹:802.1D(STP)、802.1w(RSTP)、802.1s(MSTP)
★組播協議:IGMP Snooping
C. 求一篇校園網組網方案
一、純集線器小型區域網結構
集線器屬於共享介質型的網路設備,它通常只用於小型區域網(10台左右的工作站)和網段。在此我們以一個小型企業區域網組建為例進行介紹。
1.所需設備
在這樣一個小型區域網中我們只需以下網路設備:
•1台文件伺服器
•1塊100Mbps(或10/100Mbps自適應)帶寬的RJ-45介面乙太網卡
•相應用戶數台電腦(23台以內)
•相應用戶數塊10/100Mbps自適應RJ-45介面乙太網卡
•一台24口10/100Mbps乙太網集線器
•相應用戶條數按100Mbps接法法製作的直通超五類雙絞網線,用於伺服器和工作站與集線器的連接
•其它網路設備根據實際應用而定,如用於列印的列印機,用於備份的磁帶機、刻錄機等
2.網路拓撲結構
小型純集線器(單台集線器)星形乙太網結構沒有其它結構模式。
一般的小型企業,工作站用戶不會超過20台,網路應用也非常簡單,只是簡單的資源共享。如果列印機要實現共享的話,也可直接接入任一台工作站或者伺服器上(不推薦),然後通過共享設置使大家共享這台列印機。當然如果公司使用的是網路列印機,那可直接將列印機的列印伺服器與集線器相連,但通常小型企業不會使用網路列印機,因為這類列印機非常貴,都在幾千、上萬元以上。
在這種客戶機/伺服器(C/S)模式中,各用戶的資源訪問許可權既可以通過對等網中的「共享」屬性進行限制,但在NTFS文件格式的文件還可通過不同用戶訪問許可權的設置來進一步限制,當然文件共享是先決條件。具體NTFS文件格式用戶訪問許可權的配置最在後面的篇?邢晗附檣埽�辭肓粢猓�詿瞬蛔骶嚀逅得鰲?br /> 公司的文件伺服器通常可以選用入門級的伺服器,價格也只有1萬多元,有的企業乾脆選用一台別人或者自己組裝的PC伺服器,實際上就是一台性能稍高的PC機,這對於整個網路性能非常不利,因為PC機無論在運算性能,還是在穩定性方面都遠不如經過專門優化的伺服器。況且價格也相差不多,為什麼不去選購一台專門的伺服器呢?
二、區域網系統配置
上面介紹了小型企純單集線器結構區域網的硬體配置,非常簡單!要使網路正常通信,除了硬體配置外,更重要的還是軟體系統配置,特別是在這樣一個配置非常簡單的小型區域網中。軟體系統配置與網路規模關系不大,通過本篇掌握了軟體系統的配置後,在後面學習較大型區域網時,也就只需進一步掌握其硬體配置、軟體系統配置參照本篇介紹即可,所以本篇的�耙彩欠淺9丶�模?br /> 區域網的系統配置非常靈活,特別是工作站用戶,如果從大的方面來說的話,幾乎可以任何操作系統,當然包括非Windows系統,如UNIX、LINUX。但由於目前應用最廣的還是微軟體的Windows系統,所以本文也僅以Windows系統為例向大家介紹區域網的系統配置方法。但即使如此,因微軟的Windows版本更新非常快,所以在實際應用中又有多種組合方式,目前最新的Windows操作系統是Windows 2003系列,它既包括網路操作系統,又包括家庭用的個人操作系統。但是由於這一操作系統非常龐大,對硬體資源配置要求較高,且屬最新系統,目前在中、小型中應用還是不多。在中、小型企業中應用最廣的仍是微軟於2000年推出的Windows 2000系列,甚至是上世紀90年代中期的Windows NT 4.0。雖然目前仍有許多企業在使用Windows NT 4.0系統,但由於已不是主流,且微軟也早已聲稱將不再提供對這一系統的技術支持,所以本文也不以這一系統為例進行介紹。
在中、小型企業的區域網中伺服器通常都是選用Windows 2000 Server,但工作站的選擇就非常靈活了,比較舊一點的機選擇安裝簡單的Windows 98,稍好一點的選擇Windows 2000 Pro,追求最新應用的用戶可能選擇Windows XP。,當然還可能有其它選擇。本文僅以Windows 2000 Pro系統為例向大家進行介紹。下面我們首先來看一下伺服器的系統配置。
【注意】在微軟體的操作系統中,通常許多配置對話框的打開方式有多種方式,本篇為了節省篇幅,不可能對每一種方式都進行詳細介紹,僅以最基本的打開方式介紹。
1、Windows 2000 Server伺服器配置
因為在這類小型區域網中,通常只有一台伺服器,所以在伺服器上安裝好Windows 2000 Server系統後,就要求把伺服器配置成「域控制器」。在Windows 2000 Server系統中配置域控制器,實際上就中安裝「Active Directory」(活動目錄)。配置域控制器時一定要注意選擇正確的用戶許可權兼容模式,如果域中所有伺服器都是Windows 2000 Server系統,則選擇「只與Windows 2000伺服器相兼容的許可權」選項,這樣更能充分利用Windows 2000的新特性;如果在域中還存在其它早期伺服器系統版本(如Windows NT Server 4.0),則須選擇「與Windows 2000伺服器之前的版本相兼容的許可權」選項,這樣其它伺服器系統也可運行Windows 2000 Server上的伺服器程序。
【注】活動目錄的具體安裝、配置方法比較復雜,本篇不作具體介紹,留待後面在較大型區域網系統配置中再作詳細介紹。
安裝了活動目錄後,伺服器也就成了網路中的唯一域控制器(針對當前這個小型區域網),通常同時也配置好了伺服器的DNS服務,但是僅配置了域控制器,伺服器的配置還遠未完成,其實還只是個開始,因為配置域控制器是把當前計算機作為伺服器的首要條件。下面就來具體介紹後面的配置工作。
(1)配置伺服器IP地址
首先檢查伺服器與區域網連接的那塊網卡的IP地址設置是否正確(事實上在安裝系統時就已要求配置,此步是進一步證實),如果不符合要求,則需重新設置。方法如下:
第1步,在「設置」菜單中打開「網路與撥號連接」對話框,雙擊打開相應的網卡連接項,即彈出網路連接項屬性配置對話框。
第2步,選擇組件列表框中的「Internet協議(TC/IP)」選項,然後單擊「屬性」按鈕,在這個對話框中一定要為伺服器指定一個唯一、固定的IP地址,而不能選擇「自動獲取IP地址」選項,因為通常擔當IP地址自動分配任務的DHCP伺服器就是此伺服器本身(除非另有安排)。伺服器的IP地址通常採用TCP/IP協議中指定的區域網專用IP地址段「192.168.0.0192.168.255.254」,在此取「192.168.0.1」。因為本區域網中沒有子網,所以子網掩碼可以不填,也可以填定C類區域網的標准子網掩碼「255.255.255.0」。
第3步,在這樣一個小型、配置簡單的區域網中,其它選項可以按系統的默認設置即可。配置好後單擊「確定」按鈕即可,雖然系統不會彈出「重新啟動」的提示,但如果可以的話,建議重新啟動令IP設置生效,因為這是以後許多設置的關鍵。
(2)創建用戶帳戶
因為各工作站在網路配置好後都需要用自己的帳號進行網路連接,所以需先在伺服器端配置好工作站各用戶帳號。配置的方法是在「Active Directory用戶和計算機」程序項中進行。
第1步,打開「Active Directory用戶和計算機」程序項,在「Users」選項上單擊右鍵(或在右邊詳細列表框空白處單擊右鍵),選擇「新建」快捷菜單項中的「用戶」選項,即可打開新用戶創建對話框。
第2步,單擊「下一步」按鈕,在此對話框中通常為了保證用戶密碼的私密性,要求選擇「用戶下次登錄時須更改密碼」復選項(其它復選項不能選),這樣用戶下次用帳戶登錄時系統會彈出一個更改密碼對話框,用戶重新設置只有自己知道的密碼,以確保用戶密碼的私密性(當然系統管理還是有許可權更改用戶密碼的,但是有職業道德的系統管理員不會這樣做的,除非特殊需要,如用戶忘記了密碼)。
第3步,如果伺服器中安裝了ExchangeServer,這時單擊「下一步」按鈕,在這個對話框中系統默認已選中「Create an Exchange mailbox」復選項,這樣創建新用戶的同時也會為新用戶創建一個企業郵箱帳戶,如果相應用戶不需創建郵箱,則不要選擇此復選項。其它選項按系統默認即可。
第4步,單擊「下一步」按鈕,即可出現用戶創建完成對話框,單擊「完成」按鈕即可完成用戶的創建過程。
(3)創建工作站計算機帳戶
要實現工作站與伺服器的網路連接,除了需要添加相應的用戶帳戶外,還需把工作計算機帳戶添加到伺服器的活動目錄中進行統一管理。
在活動目錄中添加工作計算機帳戶的方法是在「Active Directory用戶和計算機」對話框「Computers」選項上單擊右鍵(或在右邊詳細列表框空白處單擊右鍵),在出現的快捷菜單中選擇「新建」選項下的「計算機」,在這個對話框中可以設置工作的計算機名,一定要與實際工作名一致。還可設置可以加入此工作站的域用戶或組,系統默認是「Domain Admin」(域管理員)組,可通過單擊「更改」按鈕更改具有此許可權的用戶或組。這里限制後,到相應工作站加入域時也必須以此帳戶登錄,否則不可能成功。配置好後單擊「確定」按鈕完成計算機帳戶創建。重復上述操作,把所有工作都添加到活動目錄的「Computers」列表中。
(4)DHCP伺服器配置
因為客戶端IP地址可以有兩種分配方式:(1)由DHCP伺服器自動為客戶機分配;(2)由管理員人工指定。通常如果客戶端不需要經常用到具體IP地址的情況下,都建議採用由DHCP伺服器來自動分配,但是像安裝了代理伺服器的客戶端通常需要指定IP地址(當然多數情況下也可用計算名代替),此時最好人工指定IP地址。但這有可能導致IP地址沖突的情況發生,所以建議全部工作站都採用一種IP地址分配方式(當然也可在DHCP伺服器中通過排除IP地址的方法來消除人工指定的IP地址與自動分配的IP地址相沖突的現象,下面將具體介紹)。對於小型區域網的IP地址採用人工指定也可以,但是對於大型網路,人工指定就有點麻煩了。
因客戶端的IP地址有以上兩種分配方式,並不一定需要DHCP伺服器,所以在Windows 2000 Server系統中並不一定要安裝DHCP服務。如果發現在「管理工具」程序項中沒有「DHCP」選項,而需要為客戶端自動分配IP地址時,則一定要重新安裝。方法是在「添加/刪除程序」→「添加/刪除Windows組件」→「網路服務」選項下(DNS服務選項也在此處,一樣可以另外安裝)。
下面介紹由DHCP自動分配IP地址所需的DHCP伺服器配置方法。
第1步,在「管理工具」程序項中打開「DHCP」選項,如果在此之前沒有配置DHCP的話,在系統自動添加的當前伺服器上顯示紅色箭頭,表示未正常運行,並且在右邊詳細列表中顯示「未經授權」。
第2步,首先為添置DHCP伺服器。就是指定由哪台伺服器擔當DHCP伺服器角色。不過通常DHCP服務會自動把當前伺服器添加到列表中。對於本篇所介紹的只有一台伺服器的情況,只需直接進行下一步配置,即「授權」即可。對於有2台及以上數量伺服器存在較大型區域網中,可能需要擔當DHCP伺服器的不是當前伺服器,而是要另外指定。這時就可在「DHCP」選項上單擊右鍵,然後再選擇「添加伺服器」選項。在這個對話框中可以指定一台伺服器,然後單擊「確定」按鈕即可。
第3步,DHCP伺服器添加後即要對伺服器進行授權,使它可以為客戶端提供自動分配IP地址的許可權。授權的方法也非常簡單,只需在添置的伺服器上單右鍵,然後選擇「授權」選項即可。此時伺服器的狀態已作了改變,開始正常運行了,不過要正確提供自動IP地址分配服務,還需為伺服器指定作用域,這是整個DHCP伺服器配置的關鍵。
第4步,也是在DHCP伺服器上單右鍵,在出現的快捷菜單中選擇「新建作用域」選項,打開一個「新建作用域向導」。
第4步,直接單擊「下一步」按鈕,在這個對話框中要求為當前創建的DHCP伺服器作用域取一個用於識別的作用域名稱。
【說明】一個DHCP伺服器可以為多個不同的域提供自動分配IP地址的服務,也就是它可以有多個不同的作用域,所以需要為每個作用域指定一個用於識別的名稱。
第5步,單擊「下一步」按鈕,在這個對話框中要求指定用於自動分配的IP地址范圍,只需填寫「起始IP地址」和「結束IP地址」兩項即可,下面的「長度」和「子網掩碼」選項會自動根據上面的設置而設定。
第6步,單擊「下一步」按鈕,在這個對話框中可以指定要在上一步所指定的IP地址范圍中需要排除的IP地址范圍或單個IP地址,注意可以指定多個這樣的排除IP地址范圍。當然如果沒有要排除的IP地址,可以不填寫,直接單擊「下一步」按鈕進行下一步設置。
【說明】這主要為了確保人工指定的IP地址不與自動分配的IP地址相沖突,為混合配置IP地址提供保障。
第7步,單擊「下一步」按鈕,在這個對話框可以設定自動分配的IP地址有效期進行設定,對於一個固定的區域網來說這個時間應該是相當大的,甚至是無窮大。如果主要是得寸進尺記本移動用戶,則有效期要設置較短,以確保網路的安全。
第8步,單擊「下一步」按鈕,在這個對話框中僅要求選定是否還需要對像DNS、WINS、網關等選項進行配置,如果不需要配置則可選擇「否,我想稍後配置這些選項」單選項,如果需要現在就統一配置,則須選擇「是,我想現在配置這些選擇」單選項。在此為了給大家一個全面介紹,選擇此單選項。
第9步,單擊「下一步」按鈕,在這個對話框中可以為域客戶端分配系統默認的網關(也是「路由IP地址)。如果區域網不與其它外部網(包括互聯網)進行連接,則可不配置此選項,直接單擊」下一步「按鈕進入下一步設置。如果有共享上網代理伺服器,則需在此處指定網關(路由)IP地址為相應代理伺服器用於區域網連接的那塊網卡的IP地址。注意在」IP地址「文本框中輸入IP地址後要單擊後面的」添加「按鈕添加到路由列表中(可以添加多個這樣的IP地址)。
第10步,單擊」下一步「按鈕,在這個對話框中可以指定域的父域和DNS伺服器名稱和IP地址。如果不清楚DNS的某項(」DNS伺服器名稱「或」IP地址「),可以在輸入一項後,單擊」解析「按鈕,如果網路連接正常的話,即可解析另一項,然後單擊」添加「按鈕把伺服器的IP地址添加到列表中。
第11步,單擊」下一步「按鈕,在這個對話框中可以為那些Windows 2000以前版本的客戶端配置WINS伺服器,如果域中沒有以前版本的客戶端,則可不配置WINS伺服器,直接單擊」下一步「按鈕進行下一步設置。
第12步,單擊」下一步「按鈕,出現這個對話框表示所有選項都已配置完了,選擇」是,我想現在激活此作用域「單選項激活前面所作的各項設置。此時DHCP伺服器的配置過程就算完成了,DHCP伺服器也開始正常工作了。
通過以上的配置,區域網伺服器端的配置過程就全部完成了,下面介紹Windows 2000 Pro客戶端的配置。
2。 Windows 2000 Pro客戶端配置
伺服器端配置好後,我們就要對客戶端一一進行配置,如果客戶端安裝的操作系統是Windows 2000 Pro,則可以按如下步驟進行配置。
(1)配置IP地址
因為Windows 2000系統的TCP/IP協議及其它必須網路組件都隨系統的安裝自動安裝,不必另外安裝,所以直接配置其IP地址即可。
第1步,在」網路與撥號連接「對話框中選擇用與區域網連接的那個連接項。
第2步,在相應的網路連接項上單擊右鍵,然後選擇」屬性「選項。
第3步,選擇網路組件列表中的」Internet協議(TCP/IP)「選項,然後單擊」屬性「按鈕,在這個對話框中要為客戶端指定IP地址。如果選擇由DHCP伺服器自動分配,則選擇」自動獲取IP地址「單選項;如果選擇人工指定IP地址,則選擇」使用下面的IP地址「單選項,然後在下面的」IP地址「和」子網掩碼「選項中指定本機的IP地址,注意一定要與域控制器(伺服器)處於同一網段。對於像本篇所介紹的小型區域網,沒有子網的情況下,子網掩碼只需填入C類IP地址標準的子網掩碼」255.255.255.0「,也可不填寫子網掩碼。DNS名可以填寫伺服器的IP地址。其它選項按系統默認即可。
(2)配置客戶端標識屬性
IP地址配置好後即可進行網路連接了,實際上就是把客戶端計算機加入到域中,具體方法如下:
第1步,在桌面上的」我的電腦「圖標上單擊右鍵,在出現的快捷菜單中選擇」屬性「選項,打開」系統特性「配置對話框(也可以在」控制面板「中雙擊」系統「選項打開這個配置對話框),選擇」網路標識「標簽項。
第2步,在這里有兩種方法把客戶端計算機加入到域中:一種是通過單擊」屬性「按鈕進行;另一種是通過單擊」網路ID「按鈕打開一個網路ID向導進行配置。單擊」屬性「按鈕後彈出對話框。在這個對話框中可以重新定義計算機在域中顯示的計算機名稱,以及所屬域。其它可以不管,直接單擊」確定「按鈕完成。
第3步,如果按以上方法不能把計算機加入到域,則可採取上述介紹的第二種方法。單擊」網路ID「按鈕。
第4步,單擊」下一步「按鈕,因為客戶機屬於網路的一部分,所以要選擇」本機是商業網路的一部分,用它連接其他工作著的計算機「單選項。
第5步,單擊」下一步「按鈕,因為本篇所介紹的是有域網路,所以要選擇」公司使用帶有域的網路「單選項。對於無域的對等網,則須選擇」公司使用域的網路「單選項。
第6步,單擊」下一步「按鈕,這個對話框沒有別的用途,只是用來提醒管理員准備所提示的信息,以備後面的配置之用。可直接單擊」下一步「按鈕進入下一步配置。
第7步,單擊」下一步「按鈕,在這個對話框要求可以把該工作計算機添加到域的用戶帳戶信息,注意一定要與前面添加計算機中所指定的用戶一致,否則不能成功。在」域「欄中要注意伺服器安裝活動目錄(Active Directory)時所選擇的兼容模式,如果選擇的兼容以前版本模式,則在此要輸入以前版本可以識別的名稱,如果伺服器選擇的是只與Windows 2000系統兼容模式,則一定要加上域名後綴,如」。COM「。筆者這台伺服器在配置時選擇的是第一項,即兼容以前版本項,所以只需填寫」GRFW「即可,而不需要填寫」GRFW。COM「。
第8步,單擊」下一步「按鈕,在這個對話框可以添加一個用戶帳戶到本地計算機中,這樣這個用戶可以有許可權進入該計算機中,注意這個用戶帳戶一定要是域中已存在帳戶。
第9步,單擊」下一步「按鈕,在這個對話框中要求指定上一步所添加用戶的訪問許可權,根所需同要選擇即可。
第10步,單擊」下一步「按鈕,單擊」完成「按鈕即可完成」網路標識向導「。按系統提示重新啟動計算機即可令以上設置生效,這時就會在登錄界面中出現」域「的選項,此時計算機可通過前面已添加的用戶帳戶進入域中。此時如果再查看」系統屬性「,在」標識「標簽項中顯示出此計算機已在」grfw。com「域中。
通過以上各步設置,Windows 2000 Pro客戶端的配置就算完成了,要注意的是如果採取人工指定IP地址方式,則網路中各計算機(包括伺服器)的IP地址不能重復,否則不連接成功。
如果遇到無論怎麼配置都不能把工作站計算機添加到域中,則此時要考慮此計算機與網路的物理連接是否正常,可通過簡單的」ping。exe「命令進行網路測試,格式是:ping 目的IP地址。如在伺服器(IP地址為」192.168.0.1「)上要測試IP地址為」192.168.0.2「與伺服器的物理連接是否通暢,可在伺服器上的命令提示符下輸入」ping 192.168.0.2「,如沒有返回則表示相應工作站與伺服器的網路物理連接不通暢,需要檢查物理連接,如網卡與水晶頭的接觸是否良好、所用網線的跳線方式是否正確、所用網卡是否已插好在計算機PCI插槽(注意要插到底)等等。
當然以上測試可以在相應工作站上進行,不同的只是所測試的IP地址要是伺服器IP地址:ping 192.168.0.1,區分網路是否通暢的方法與上面介紹的一樣。
好了,通過上伺服器和客戶端的配置,整個網路的配置就完成了,各用戶可以用在配置網路標識中創建的用戶進入帶域的網路中。
D. 怎麼設計一個校園網(詳細)
最近,美國總統柯林頓宣布了一項龐大的計劃,就是用最快的速度將美國的所有中小學校連接網際網路,以保證這些學生可以應付未來信息社會的挑戰。對於財大氣粗的美國來說,實施這個計劃並不困難。而我們國家由於經濟不太發達,沒有那麼多的資金來建設中小學的校園網,但是又不能讓我們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因此,錢少有錢少的做法,如果精心設計,也可以構築一個性能並不遜色的校園網。
小型校園網路從本質上說與企業網並無區別, 之所以稱為小型校園網, 一是其主要適用於廣大的規模和校園面積較小的各類中等級學校或者小學; 二是小型校園網除具有一般網路的資源共享、通信等功能之外,還可以根據實際需求建立教學業務系統(如教學管理系統、試題庫系統、電子備課系統、專業教學模擬系統等),與Internet連接。
選型與硬體配置
小型校園網的硬體一般限於PC工作組級的設備,不考慮企業級伺服器、路由器的設備。
區域網的類型有多種,但性價比占優的仍是乙太網。乙太網最主要的優點是組網的設備簡單、廉價。乙太網採用CDMA/CD機制,隨著網上傳輸量的增加,會出現廣播擁塞,引起傳輸效率大幅度下降,因此組網規模不能太大。不過,如果規劃得當,幾百台微機還是不成問題的。
乙太網的拓撲結構主要是星型(IEEE的10BASE-T標准)和匯流排型(10BASE2標准)。星型採用集線器(Hub)作為交換設備,用無屏蔽雙絞線(UTP)連接網路上各台計算機;而匯流排型多採用同軸細纜兩端加75歐姆終結器,網上每台計算機都與匯流排相接。兩種拓撲結構提供的最高帶寬都是10Mbps,由所有入網的計算機共享。為了能提高帶寬,可以採取將網路分段,再用網橋連接的辦法,降低每個網段上的計算機數目。如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在伺服器上多插幾塊網卡,用伺服器同時充當網橋。一般都認為匯流排型的拓撲結構布線、擴充容易,布線
線距離長(兩節點之間的最長距離可達185m,相比之下UTP只有100m),抗干擾性好,缺點是可靠性差。主要是一旦匯流排中斷,匯流排上所有的計算機皆癱。但實踐經驗證明,若選用質量好的焊接式BNC接頭,可靠性並不遜色。可用於連接一些布線距離長的桌面設備。
100BASE-T採用交換技術和快速交換技術提供最高為10M和100M的帶寬取代乙太網的共享10M帶寬,使用乙太網交換機替代傳統的Hub,網路伺服器、工作站使用PCI匯流排的10/100M自適應乙太網卡替代ISA或PCI 10M網卡,使用五類UTP替代三類UTP。由於網卡、UTP的價格差價已不很大,主要增加的費用就體現在交換機上。用戶可根據實際需求選擇不同的交換技術和相應的交換機(Switch)、交換式集線器(Switch Hub)產品。
小型校園網的主幹線路有條件的話可以採用多模光纖,也可以用五類UTP,但在室外應加金屬護套(如鋼管)後埋設或架空。UTP與電力導線平行敷設時,間距應大於0.5m。網路布線應遵循IEEE 100BASE-T連接規范。比如五類UTP與RJ-45接頭銜接應按1-2、3-6配對,保證1-2、3-6是分別成對纏繞成雙絞,避免因串擾而影響其它電纜的數據快速傳輸。
作為主幹交換機的位置,應盡量選在區域網范圍的幾何中心,確保到各終端點或分組交換設備的距離不超過100m。若從交換設備到終端的網段超過100m ,可以採取幾種方法延長距離:使用超五類UTP(可以達130~150m );使用集線器或集線式交換機級聯(但最多中間也只能級聯一個);選用安裝遠距離擴展硬體模塊的交換產品,可延長100m。
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應考慮網路日後的發展和有針對性地選用交換產品:
如要擴充網路,應考慮選擇有堆疊功能的交換機、集線式交換機。所謂堆疊,講的簡單些就是將多個產品按照某種連接方式(如菊花鏈也就是級聯、交叉陣列、全網狀等)連接,從而擴大工作組連接的終端數目。要注意不同的連接方式決定不同的帶寬。目前大多產品都是級聯堆疊,堆疊的設備之間連線長度有限制,一般都很短,除非安裝遠距離擴展模塊。級聯方式的弱點主要是帶寬降低,但成本較低。
如要升級網路,應考慮選擇有支持光纖埠、支持ATM、千兆位乙太網的交換設備。可以預見,千兆位乙太網將成為未來的校園網骨幹網的首選。
快速乙太網大大提高了網路的性能,尤其是可以適應Web瀏覽、客戶機/伺服器(C/S)計算、圖形用戶界面(GUI)的需要。據有的實驗表明,在100M的環境下,工作站從伺服器啟動應用程序或從伺服器復制大批數據文件,其速度都要比從本地硬碟啟動或從本地硬碟復制要快。但是快速乙太網對於互動式實時傳輸聲音影象多媒體數據仍然不能達到令人滿意的效果。
網路系統平台
PC機硬體平台上工作組級的網路操作系統(NOS)的主要選擇是Novell的NetWare和Microsofe的Windows NT。本文主要指NetWare 4.X以上和 NT 4.0版本。
NetWare 是一個純伺服器系統平台產品,沒有客戶機端的系統平台。但NetWare支持DOS 和 Windows系列的客戶機,包括Windows、Windows For Workgroups(這是早期的工作站產品,沒有中文版)、Windows 9X、Windows NT等等。當然也可以說Windows系列支持NetWare;而Windows NT 包含伺服器產品Windows NT Server 和工作站端產品Windows NT Workstation。NT server 自然支持Windows 系列的客戶端產品(這里考慮到大多數客戶機用戶都是使用DOS 和Windows系列的產品,不再列舉其它客戶機操作系統,不過Windows 3.x本身不具備聯網的功能,需要專用軟體支持)。
從較小規模、較低層次的應用來看,兩者提供的功能如支持TCP/IP協議、提供域名服務(DNS)、動態主機配置協議(DHCP)和Web瀏覽、文件管理和列印服務、網關服務、網路管理等等,並無太大的差別。關於兩者的功能有關報章介紹的很多,本文不想贅述,只是從使用的角度比較一些兩者系統本身的差別。
NetWare採用Novell 目錄服務(NDS,NetWare 4.x 之後的版本才有)。NetWare網路起始於一台伺服器,相當於種下一棵NDS樹。NDS的結構類似於硬碟的樹型目錄結構,以後的伺服器都可以加入這棵樹。但是,由於NetWare 是一個伺服器產品,所有的資源都是基於安裝了NetWare的伺服器的,即使是工作站需要共享的資源也是從伺服器得到的,所以網路無法直接實現工作站之間點到點的訪問。雖然這樣從管理和安全的角度來說也許更好,但在工作組的環境中畢竟不夠方便,也給C/S應用增加了難度。
NT Server採用一種「域」的管理結構。在一個域中有一個主域控制伺服器(PDS),加入域的可以是伺服器、工作站或列印機,PDS負責管理域中的計算機、用戶帳戶資料庫等等。域的管理工作(如計算機歸屬的域、域用戶的環境配置等)是需要逐台在域中每台機器上進行的,沒有那麼靈活方便,特別是網路規模較大的情況下。
我們可以充分利用兩種NOS的長處,構築一個NetWare和NT的混合環境。利用NetWare的文件服務和網路NDS,發揮NT 應用服務的特點。為了把NT 域納入NDS,Novell新推出一種軟體NDS for NT 4.0,但尚無中文版,無法預測對中文平台的效果。
網路的應用
有了NOS,僅僅是一個裸網,更重要的還是網路的應用。
網路的一個重要的功能就是運行管理信息系統(MIS)。對於MIS 的建設,傳統的做法無非是購買商品軟體和自行開發兩種主要途徑。購買商品軟體的好處是見效快、費用省,軟體質量可能高一些。但主要缺點是難以適應各個學校在管理和教學上的實際需求。目前國內開發中小等級學校的管理軟體的廠商很少,使用戶難以有更多的選擇。自行開發的好處是能夠不斷適應學校在管理上的要求,但開發周期長,依賴少數開發人員,而且有些不具備技術力量的學校也難以做到。這實際上是校園網建設的主要難題。但關鍵的是,不管如何,單一的、功能固定的MIS軟體很難涵蓋管理和實際應用的不斷變化的需求,也不是校園網建設的最終目標。
群件(GroupWare),意思是幫助群組協同工作的軟體。群件主要包括電子郵件、文檔管理與工作流應用幾大部分。群件的產品主要有Lotus 的Domino/Notes、Microsoft的Exchange 和Novell 的GroupWise。Lotus、Microsoft的群件都有伺服器版和客戶機版,Exchange Server 捆綁在Microsoft BackOffice 之中隨NT Server 發行。
目前,有一些大中學校都已經開始使用用群件開發的校園網軟體,而且用戶也可以根據自身的需求進行二次開發。使校園網的應用走商品軟體與自行開發相結合的道路。
另外,對於普通或專業學校,校園網的一個重要作用就是運行教學模擬系統。模擬的內容可以是多方面的,如網上Web瀏覽、電子商務、財務管理信息等。現代的各種信息已與Internet難以分開,但是上網仍然是一個不小的經濟負擔。為此,可以利用校園網虛擬一個Internet網路環境,建立一兩個Web瀏覽伺服器,與實驗室教學網路相接,提供圖書、試題庫、光碟資料庫瀏覽服務,甚至可以利用校內小型電話交換總機「遠程撥號上網」。國內有高校在近年來已經研製了貿易模擬教學軟體,希望今後將有更多的網上教學軟體問世。
總之,校園網這一新生事物,隨著人們對它認識的逐步加深,將在教育領域發揮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E. 求寫計算機網路課程設計 校園網
1.設計任務
以學院本部校園為背景,設計一個校園網方案。
本部分為辦公區、教學區和生活區三部分。現假設:辦公區中各樓宇名為:教務處樓,黨政辦公樓,圖書館,計算機樓、講堂樓、機械樓、土木樓、海洋學院樓、藝術學院樓、教學主樓、文通樓等,生活區中有學生公寓區和教師住宅區及各食堂。假設使用預留的INTERNET地址,試根據本部校園網的應用需求和管理需求、各建築物的地理分布、確定信息點個數及信息點分布,設計出本部的校園網方案。方案中應明確學院網管中心的位置,確定拓撲方案,進行IP地址規劃,完成設備選型,註明各種設備、設施和軟體的生產商、名稱、型號、配置與價格,並分別給出其價格的出處(如網站等),基本確定方案的預算。
2.設計要求
(1)通過資料查閱和學習,了解園區網路規劃、設計的一般方法。
(2)參考和研究一些公司和高校/企業園區網的規劃和建設方案,結合《計算機網路》課程中所學知識,積極完成設計任務。
(3)認真完成需求分析,並根據需求分析完成園區網路的總體方案設計,確定網路邏輯拓撲結構和所採用的網路技術、主要設備的性能指標,進而完成設備的選型和經費預算。
(4)動手架構一個具體的LAN,要求實現WEB伺服器、FTP伺服器的安裝,並能實現WEB信息發布。
(5)創建區域網內的DNS伺服器,配置相關文件,可以對區域網內的主機作域名解析。
(6)認真按時完成課程設計報告,課程設計報告內容包括:課程設計目的、設計任務與要求、設計說明書、設計成果和設計心得五個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