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路連接 » 計算機網路發包量
擴展閱讀
政務雲網路安全 2024-11-08 08:29:59
開機設置不了無線網路 2024-11-08 08:24:26
蘋果四核平板電腦價格 2024-11-08 08:05:29

計算機網路發包量

發布時間: 2022-02-15 15:34:22

A. 是計算機網路中吞吐量是什麼意思

計算機網路中的吞吐量:
定義
防火牆吞吐量是指在沒有幀丟失的情況下,設備能夠接收並轉發的最大數據速率。[1]
相關知識
吞吐量的大小主要由網路設備的內外網口硬體,及程序演算法的效率決定,尤其是程序演算法,對於像防火牆系統這樣需要進行大量運算的設備來說,演算法的低效率會使通信量大打折扣。因此,大多數防火牆雖號稱100M防火牆,由於其演算法依靠軟體實現,通信量遠遠沒有達到100M,實際只有10M-20M。純硬體防火牆,由於採用硬體進行運算,因此吞吐量可以接近線速,達到90-95M,是真正的100M防火牆。
吞吐量和報文轉發率是關系網路設備應用的主要指標,一般採用FDT(Full Duplex Throughput)來衡量,指64位元組數據包的全雙工吞吐量,該指標既包括吞吐量指標也涵蓋了報文轉發率指標。
吞吐量的測試方法是:在測試中以一定速率發送一定數量的幀,並計算待測設備傳輸的幀,如果發送的幀與接收的幀數量相等,那麼就將發送速率提高並重新測試;如果接收幀少於發送幀則降低發送速率重新測試,直至得出最終結果。吞吐量測試結果以比特/秒或位元組/秒錶示。

B. 計算機網路的數據傳輸速率

數據傳輸速率是指網路每秒能傳輸的位元組或者比特的數量。單位為「位元組/秒」或「比特/秒」。也就是***b/s或者***bit/s。1位元組=8比特。

C. 謝希仁的《計算機網路》中關於「吞吐量」計算的問題

就是把20毫秒變成0.02秒啊,10-3代表十的負三次方,就是除以1000

D. 我的電腦為什麼往外大量發包

這種現象有兩種可能:
1、正常情況:正常安裝的軟體上傳數據造成的。比如迅雷下載數據時,還會上傳數據;安全軟體檢測到未知文件時,會上傳該文件進行檢測。這種情況一般可以默許。
2、非正常情況:病毒、木馬程序後台偷偷上傳數據。這種情況下,可以使用安全軟體比如360安全衛士+360殺毒進行全盤查殺,並養成良好的上網操作習慣,預防病毒木馬入侵。

E. 計算機網路帶寬

這種說法的確在網路界很常見。
例如,當10 Mb/s乙太網升級到100 Mb/s時,這種100 Mb/s的乙太網就稱為快速乙太網,表明速率提高了。當數據機每秒能夠傳送更多的比特時就稱為高速數據機。當網路中的鏈路帶寬增加時,也常說成是鏈路的速率提高了。因此在計算機網路領域,「速率」和「帶寬」有時是代表同樣的意思。
但我們必須對網路的「速度」有正確的理解。。
我們早已在物理課程中學過,速率(或速度)的單位是「米/秒」。我們談到「高速火車」是指這種火車在單位時間內行駛的距離增大了。但「網路提速」並不是指信號在網路上傳播得更快了(更多的「米/秒」),而是說網路的傳輸速率(更多的「比特/秒」)提高了。
這里特別要注意,「傳播」(propagation或propagate)和「傳輸」(transmission或transmit)這兩個中文名詞僅一字之差,但意思卻差別很大。
傳播速率:信號比特在傳輸媒體上的傳播速率就是電磁波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在傳輸媒體上的走多少距離。這個速率大約只有電磁波在真空中的傳播速率的2/3左右。或者說,信號比特在傳輸媒體上1微秒可傳播200米左右的距離。
傳輸速率:計算機每秒鍾可以向所連接的媒體或網路注入(也就是發送)多少個比特則是傳輸速率。若計算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發送更多的比特也就是「發送速率提高了」,但一定要弄清,這里的「速率」指的「比特/秒」而不是指「米/秒(傳播速率)」。
由此可見,當我們使用「速率」表示「比特/秒」時,就應當將其理解為主機向鏈路(或網路)發送比特的速率。這也就是比特進入鏈路(或網路)的速率。
同理,傳播時延和傳輸時延的意思也是完全不同的。由於傳輸時延很容易和傳播時延弄混,因此最好使用發送時延來代替傳輸時延這個名詞。請記住:
發送時延 = 傳輸時延 �8�2 傳播時延

F. 計算機網路偏移量怎麼

答案是A,偏移量的意思就是這個數據包是從源數據包哪個地方開始的,因為IP報文有40個位元組的IP報文頭,所以1300個位元組的數據會被分成以下三個包:
A數據包:包含40個位元組的IP報文頭,0-460位元組的數據,偏移量為0;
B數據包:包含40個位元組的IP報文頭,460-920位元組的數據,偏移量為460;
C數據包:包含40個位元組的IP報文頭,920-1300位元組的數據,偏移量為920

G. 關於計算機網路中datagram和 packet的區別

「包」(Packet)是TCP/IP協議通信傳輸中的數據單位,一般也稱「數據包」。在區域網中,「包」是包含在「幀」里的

datagram(數據報) -- 在網路層中的傳輸單元(例如IP)。一個datagram可能被壓縮成一個或幾個packets,在數據鏈路層中傳輸。

再具體的請看參考了

H. 關於計算機網路的crc計算

我們知道,一台主機向另外一台主機發送報文的時候,需要一層層經過自己的協議棧進行數據封裝,到達最後一層(四層協議的網路介面層)時需要在幀尾部添加FCS校驗碼(通過CRC演算法得出)。當對端主機收到時,在接收端同樣通過CRC演算法進行驗證,確認傳輸過程中是否出現錯誤。它只能確認一個幀是否存在比特差錯,但沒有提供解決措施。


循環冗餘校驗的原理

  • 在發送端,先把數據劃分為組(即:一幀)。假定每組 k 個比特。

  • 在每組後面,添加供差錯檢測用的 n 位冗餘碼一起發送。即:實際發送長度為:k+n 比特。

  • 發送前雙方協商n+1位的除數P,方便接收方收到後校驗。

  • 給K比特的數據添加除數減一個0(P-1)作為被除數,與第三步確定的除數做「模2除法」。得出的余數即FCS校驗序列,它的位數也必須是(P-1)。

  • 將FCS校驗序列添加至K個比特位的後面發送出去。

  • 接收方對接收到的每一幀進行校驗,若得出的余數 R = 0,則判定這個幀沒有差錯,就接受(accept)。若余數 R ≠ 0,則判定這個幀有差錯,就丟棄。

  • 對「模2除法」進行說明:

    「模2除法」與「算術除法」類似,但它既不向上位借位,也不比較除數和被除數的相同位數值的大小,只要以相同位數進行相除即可。模2加法運算為:1+1=0,0+1=1,0+0=0,無進位,也無借位;模2減法運算為:1-1=0,0-1=1,1-0=1,0-0=0,也無進位,無借位。相當於二進制中的邏輯異或運算。

    計算示例


    那麼接收方拿到的就是:101001001。再以它為被除數,1101為除數進行「模2除法」。

I. 計算機網路 數據發送傳輸 發送速率

在物理單位(線路)上的速率是用波特率來表示,在計算機端上是用位元組來表示。
在傳輸線路上是用流量計算的,只要是電路上傳播的是有一定規律的電波,是物理傳輸單位(即比特流,Bit),4M帶寬的完整單位表示為4M/bps(bps指每秒傳輸比特流是4M)。而在計算機這端使用的是位元組(即Byte),所以在計算機這端我們看到的網速是轉化成我們能識別的位元組單位,換算公式如下:
1 Byte(位元組)=8Bit(比特),
1KB=1024B=2的十次方(計算機使用二進制)
1MB=1024KB
1GB=1024MB
1TB=1024GB(目前電腦上最大的容量單位)
4X1024/8=512KB/S (這是理論最大速度)
例如家裡有4MB寬頻,指的是每秒理論最大發送電波數是4MB個,到了計算機這端就轉換成人能識別的位元組單位,即4X1024/8=512KB(位元組),所以物理單位和計算機的邏輯單位轉換正好對應。
註:兩者都是用B,但表示的單位不同。

J. 計算機網路速度的計算

當然要考慮進位問題,傳輸速度400Mbps,這個M是10^6,1GB的B是8b,G是2^30,所以1GB=2^30*8b,兩者相除就可得到答案。
2^30*8/400*10^6=21.47
10^6表示10的6次方,2^30表示2的30次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