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計算機網路的發展經過哪幾個階段
計算機網路的形成與發展經歷了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計算機技術與通信技術相結合,形成了初級的計算機網路模型。此階段網路應用主要目的是提供網路通信、保障網路連通。這個階段的網路嚴格說來仍然是多用戶系統的變種。美國在1963年投入使用的飛機定票系統SABBRE-1就是這類系統的代表。
第二階段:在計算機通信網路的基礎上,實現了網路體系結構與協議完整的計算機網路。此階段網路應用的主要目的是:提供網路通信、保障網路連通,網路數據共享和網路硬體設備共享。這個階段的里程碑是美國國防部的ARPAnet網路。目前,人們通常認為它就是網路的起源,同時也是Internet的起源
第三階段:計算機解決了計算機聯網與互連標准化的問題,提出了符合計算機網路國際標準的「開放式系統互連參考模型(OSI RM)」,從而極大地促進了計算機網路技術的發展。此階段網路應用已經發展到為企業提供信息共享服務的信息服務時代。具有代表性的系統是1985年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的NSFnet。
第四階段:計算機網路向互連、高速、智能化和全球化發展,並且迅速得到普及,實現了全球化的廣泛應用。代表作是Internet。
(1)計算機網路透明實現擴展閱讀:
計算機網路也稱計算機通信網。關於計算機網路的最簡單定義是:一些相互連接的、以共享資源為目的的、自治的計算機的集合。若按此定義,則早期的面向終端的網路都不能算是計算機網路,而只能稱為聯機系統(因為那時的許多終端不能算是自治的計算機)。
但隨著硬體價格的下降,許多終端都具有一定的智能,因而「終端」和「自治的計算機」逐漸失去了嚴格的界限。若用微型計算機作為終端使用,按上述定義,則早期的那種面向終端的網路也可稱為計算機網路。
另外,從邏輯功能上看,計算機網路是以傳輸信息為和攔基礎目的,用通信線路將多個計算機連接起來的計算機系統的集合,一個計算機網路組成包括傳輸介質和通信設備。慎坦
從用戶角度看,計算機網路是這樣定義的:存在著一個寬棚桐能為用戶自動管理的網路操作系統。由它調用完成用戶所調用的資源,而整個網路像一個大的計算機系統一樣,對用戶是透明的。
一個比較通用的定義是:利用通信線路將地理上分散的、具有獨立功能的計算機系統和通信設備按不同的形式連接起來,以功能完善的網路軟體及協議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系統。
從整體上來說計算機網路就是把分布在不同地理區域的計算機與專門的外部設備用通信線路互聯成一個規模大、功能強的系統,從而使眾多的計算機可以方便地互相傳遞信息,共享硬體、軟體、數據信息等資源。簡單來說,計算機網路就是由通信線路互相連接的許多自主工作的計算機構成的集合體。
最簡單的計算機網路就只有兩台計算機和連接它們的一條鏈路,即兩個節點和一條鏈路。
這個新型網路必須滿足一些基本要求:
1:不是為了打電話,而是用於計算機之間的數據傳送。
2:能連接不同類型的計算機。
3:所有的網路節點都同等重要,這就大大提高了網路的生存性。
4:計算機在通信時,必須有迂迴路由。當鏈路或結點被破壞時,迂迴路由能使正在進行的通信自動地找到合適的路由。
5:網路結構要盡可能地簡單,但要非常可靠地傳送數據。
根據這些要求,一批專家設計出了使用分組交換的新型計算機網路。而且,用電路交換來傳送計算機數據,其線路的傳輸速率往往很低。
因為計算機數據是突發式地出現在傳輸線路上的,比如,當用戶閱讀終端屏幕上的信息或用鍵盤輸入和編輯一份文件時或計算機正在進行處理而結果尚未返回時,寶貴的通信線路資源就被浪費了。
2. 簡述計算機網路的組成,以及各個組成部分的作用
計算機網路由七層組成:
1、物理層:傳遞信息需要利用一些物理傳輸媒體,如雙絞線、同軸電纜、光纖等。物理層的任務就是為上層提供一個物理的連接,以及該物理連接表現出來的機械、電氣、功能和過程特性,實現透明的比特流傳輸。
2、數據鏈路層:數據鏈路層負責在2個相鄰的結點之間的鏈路上實現無差錯的數據幀傳輸。在接收方接收到數據出錯時要通知發送方重發,直到這一幀無差錯地到達接收結點,數據鏈路層就是把一條有可能出錯的實際鏈路變成讓網路層看起來像不會出錯的數據鏈路。
3、網路層:網路中通信的2個計算機之間可能要經過許多結點和鏈路,還可能經過幾個通信子網。網路層數據傳輸的單位是分組。網路層的主要任務是為要傳輸的分組選擇一條合適的路徑,使發送分組能夠正確無誤地按照給定的目的地址找到目的主機,交付給目的主機的傳輸層。
4、傳輸層:傳輸層的主要任務是通過通信子網的特性,最佳地利用網路資源,並以可靠與經濟的方式為2個端系統的會話層之間建立一條連接通道,以透明地傳輸報文。傳輸層向上一層提供一個可靠的端到端的服務,使會話層不知道傳輸層以下的數據通信的細節。
5、會話層:在會話層以及以上各層中,數據的傳輸都以報文為單位,會話層不參與具體的傳輸,它提供包括訪問驗證和會話管理在內的建立以及維護應用之間的通信機制。如伺服器驗證用戶登錄便是由會話層完成的。
6、表示層:這一層主要解決用戶信息的語法表示問題。它將要交換的數據從適合某一用戶的抽象語法,轉換為適合OSI內部表示使用的傳送語法。即提供格式化的表示和轉換數據服務。數據的壓縮和解壓縮、加密和解密等工作都由表示層負責。
7、應用層:這是OSI參考模型的最高層。應用層確定進程之間通信的性質以滿足用戶的需求,以及提供網路與用戶軟體之間的介面服務。
(2)計算機網路透明實現擴展閱讀:
傳輸層作為整個計算機網路的核心,是惟一負責總體數據傳輸和控制的一層。因為網路層不一定保證服務的可靠,而用戶也不能直接對通信子網加以控制,因此在網路層之上,加一層即傳輸層以改善傳輸質量。
傳輸層利用網路層提供的服務,並通過傳輸層地址提供給高層用戶傳輸數據的通信埠,使系統間高層資源的共享不必考慮數據通信方面和不可靠的數據傳輸方面的問題。
3. 【網路】TCP/IP-數據鏈路層
本文主要從數據鏈路層主要功能展開,涉及到以下相關概念
首先我們看看TCP/IP網路模型中數據鏈路層的功能定義:透明傳輸,差錯檢測,封裝成幀
數據鏈路層進程的任務是在兩個網路層進程之間提供無錯誤的,透明的通信
1 提供差錯檢測機制(處理傳輸錯誤)
2使用滑動窗口機制進行流量控制 (調節數據流,確保慢速的接收方不會被發送方淹沒)
3 向網路層提供一個定義良好的網路介面
在OSI參考模型中,上層使用下層所提供的服務必須與下層交換命令,這些命令稱為 服務原語 。
相鄰層之間的介面稱為 服務訪問點SAP ,
對等層之間傳送的數據單位稱為 協議數據單元PDU
以下圖說明網路鏈路,數據傳輸構成,和數據鏈路層分層
可分為 (面向字元的通信規程) 和 (面向比特的通信規程) 兩類
「TCP 是一個面向位元組流的協議」指的是「位元組就是位元組」
在令牌環網中,令牌環的幀格式有兩種,分別是 (令牌幀) 和 (數據幀)
在點-點鏈路中,發送信息和命令的站稱為主站,接收信息和命令而發出確認信息或響應的站稱為從站,兼有主、從功能可發送命令與響應的站稱為復合站
透明傳輸模式
0201 工作原理
乙太網有兩類
01 經典乙太網,解決多路訪問問題
02 互動式乙太網,使用交換機連接不同的計算機。
交換機中每個埠有自己獨立的沖突域。
採用較為靈活的無連接的工作方式,即不必先建立連接就可以直接發送數據。
乙太網對發送的數據幀不進行編號,也不要求對方發回確認。
乙太網提供的服務是不可靠的交付,即盡最大努力的交付。
乙太網是使用1-持續CSMA/CD 技術的匯流排型網路。
乙太網的邏輯結構是匯流排型結構,物理結構是星型或者拓撲星型結構。
乙太網屬於數據鏈路層協議應用,規定的最短幀長 最短幀長度為64位元組。
為了確保最小幀長為64位元組,同時維持網路直徑為200m,千兆乙太網採用了載波擴展和數據包分組兩種技術。
為什麼要限制最短幀長
乙太網的爭用期是指匯流排兩端的兩個站之間的往返傳播時延,又稱為碰撞窗口。
乙太網的端到端往返時延 2τ稱為爭用期,或碰撞窗口。
爭用期長度為 2τ,即端到端 傳播時延 的兩倍。
經過爭用期這段時間還沒有檢測到碰撞,才能肯定這次發送不會發生碰撞
網橋工作在數據鏈路層,作用是連接不用的物理區域網形成邏輯區域網,它們通過檢查數據鏈路層地址來轉發幀。用於連接類型相似的區域網。
在網橋中,幀從物理層往上傳給乙太網的MAC層。
路由器作用於網路層,提供網路層協議轉換。通過檢查數據包地址,並基於數據包地址路由數據包。在網路之間存儲和轉發分組
網關提供傳輸層及以上各層協議之間的轉換
網橋與路由器的區別
1 二層設備與三層設備
2 網橋連接相似的區域網,路由器連接不同的網路
3 網橋不隔離廣播,而路由器可以隔離廣播
網橋的主要任務是地址學習和幀轉發
乙太網交換機實際上是一個多埠的網橋。
節點交換機與乙太網交換機都是數據鏈路層設備,前者使用點對點信道,後者使用廣播信道。
例:乙太網交換機在收到一幀後先進行存儲,在轉發幀是,對於未知目的的幀,可以採用廣播的方式轉發。
交換機是按照存儲轉發方式工作的,在收到一幀後,一定是先將它存儲再進行處理,不管目的地址。在轉發時,查找轉發表和收到幀的源地址有無匹配的項目,有則更新,無則向除接收該幀的介面以外轉發幀,即廣播。
乙太網交換機按照自學習演算法建立轉發表,它通過 ARP協議 進行地址學習。ARP協議 不屬於鏈路層 。
A RP不是向網路層提供服務,它 本身就是網路層的一部分,幫 助向傳輸層提供服務。
在數據鏈路層不存在IP 地址的問題。數據鏈路層協議是象HDLC 和PPP 這樣的協議,它們
把比特串從線路的一端傳送到另一端。
例題
高級數據鏈路控制(High-Level Data Link Control或簡稱HDLC),是一個在同步網上傳輸數據、面向比特的【可靠傳輸】數據鏈路層協議。目前我們普遍使用HDLC作為數據鏈路控制協議。
HDLC幀格式如下
當我們傳輸數據時,要傳輸的不僅僅是數據的大小,還會給這些數據加上頭和尾,以及一些其他的標志。比如標志位有八位,就是一個位元組。所以除數據外其他的欄位加在一起要佔據6位元組的空間。
HDLC定義了三種類型的站:分別是主站,從站,復合站
HDLC包括三種類型的幀,信息幀,監控幀,和無編號幀。第1位為「0」表示是信息幀,第1、2位為「10」是監控幀,「11」是無編號幀。
信息幀用於傳送有效信息或數據,通常簡稱I幀。
監控幀用於監視和控制數據鏈路,完成信息幀的接收確認、重發請求、暫停發送
請求等功能。監控幀不具有信息欄位。
無編號幀用於數據鏈路的控制,它本身不帶編號,可以在任何需要的時刻發出
HDLC的幀類型中用於差錯控制和流量控制的幀是 A.命令幀 B.信息幀 C.無編號幀 D.監控幀
答案 D
ATM是一種 面向分組 的技術,其分組稱為信元。 ATM 信元由信元頭和凈荷(Payload)兩部分構成。信元頭中包含信元控制信息,凈荷用於承載用戶的數據。
ATM是一種面向連接的技術,傳輸基於固定長度的信息信元,每個信元在他的頭部帶有虛電路標識符,交換設備根據此標識符演著連接建立的路徑轉發信元。
ATM是非同步傳輸模式的縮寫,是兩種交換技術的結合,電路交換和分組交換。
信元和信元頭長度分別是53位元組和5位元組
在計算機網路中,數據交換的方式有:
(1)線路交換。在數據傳送之前需建立一條物理通路, 在線路被釋放之前,該通路將一直被一對用戶完全佔有。
(2)報文交換。報文從發送方傳送到接收方採用存儲轉發 的方式。在傳送報文時,只佔用一段通路;在交換節點中需要 緩沖存儲,報文需要排隊。因此,這種方式不滿足實時通信的 要求。
(3)分組交換。此方式與報文交換類似,但報文被分成組傳送,並規定了分組的最長度,到達目的地後需重新將分組組裝成報文。這是網路中最廣泛採用的一種交換技術。
常用的差錯控制方法是在數據中加入差錯控制編碼,在所要發送的信息位之前按照某種規則加上一定的冗餘位,構成一個碼字再傳送。
交換機可以用來分割LAN,連接不同的LAN,或者擴展LAN的覆蓋范圍。
4B/5B編碼是將數字數據轉換為數字信號的編碼方式。
數據鏈路層和大多數高層都存在的一個問題是如何避免一個快速發送方用數據【淹沒】一個慢速接受方。所以需要一個流量調節機制,以便讓發送方知道接收方何時可以接收更多的數據。
兩種方式:
1 基於反饋的流量控制 接收方給發送方發信息
2 基於速率的流量控制 限制發送方傳輸速率
數據鏈路層和傳輸層的TCP協議都會涉及到滑動窗口機制。側重點不一樣。
數據鏈路層主要有兩種: 停-等流量控制和滑動窗流量控制 。
發送方窗口內的序列號代表了那些已經被發送,但是還沒有被確認的幀,或者是那些可以被發送的幀。
首先整理下滑動窗口涉及到的3個協議
1 停等協議:發送方每發送一幀,都要等待接收方的應答信號,之後才能發送下一幀;接收方每接收一幀,都要反饋一個應答信號,表示可接收下一幀,如果接收方不反饋應答信號,則發送方必須一直等待。
2 後退N幀協議:在後退n協議中,接收方若發現錯誤幀就不再接收後續的幀,即使是正確到達的幀,這顯然是一種浪費。
接受方發現接收到的信息幀時序有問題時,要求發送方發送最後一次正確發送後確認接收的幀之後的所有的未被確認的幀。
3 選擇重傳協議:當接收方發現某幀出錯後,其後繼續送來的正確的幀雖然不能立即遞交給接收方的高層。但接收方仍可收下來,存放在一個緩沖區中,同時要求發送方重新傳送出錯的那一幀,一旦收到重新傳來的幀後,就可以原已存於緩沖區中的其餘幀一並按正確的順序遞交高層。
總之
海明碼:如果要檢測 d位錯誤,需要海明距為 d+1的編碼方案;如果要糾正 d位錯誤,需要海明 距 為 2d+1的 編 碼 方 案 。
1.集線器本身是一個 沖突域 ,因為它不能分隔沖突域。
2.交換機本身是一個 廣播域 ,它分隔沖突域,即它的每一個埠都是一個沖突域。
3. 路由器 分隔 廣播域 ,它的每一個介面都是一個 廣播域 。
4.交換機和 路由器 相連的鏈路即是沖突域又是廣播域。
某用戶程序採用 UDP協議進行傳輸,則差錯控制應由 協議完成。
A.數據鏈路層 B.網路層 C.物理層 D.應用層
PPP協議是透明傳輸,實際上就是通常所說的透傳。
PPP協議使用的是一種面向位元組的協議,所有的幀長度都是整數個位元組,使用一種特殊的字元填充法完成數據的填充。
例題
為實現透明傳輸,PPP協議使用的填充方法是()。B
A.位填充
B.字元填充
C.對字元數據使用字元填充,對非字元數據使用位填充
D.對字元數據使用位填充,對非字元數據使用字元填充
例題:
PPP 幀的起始和結束標志都是 0x7e,若在信息欄位中出現與此相同的字元,必須進行填
充。在同步數據鏈路中,採用___比特填充法____方法進行填充;在非同步數據鏈路中,采
用___字元填充法____方法進行填充
1 糾錯,PPP協議只進行檢錯
2流量控制
3 序號 PPP協議是不可靠的傳輸協議,因此不需要給幀編號。
4. 計算機網路 : 物理層如何實現比特流的透明傳輸
所謂透明傳輸,意思是物理層不對傳輸的比特流採取任何處理,只是單純的將比特流從一個節點傳到下一個節點,實現就是根據地址把比特流往不同的鏈路上轉發就可以了
5. 計算機網路中兩種透明傳輸方式是什麼
tcp和udp